授课时间课时.ppt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59780978 上传时间:2022-11-13 格式:PPT 页数:141 大小:2.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授课时间课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1页
授课时间课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授课时间课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授课时间课时.ppt(14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授课时间课时 Still waters run deep.流静水深流静水深,人静心深人静心深 Where there is life,there is hope。有生命必有希望。有生命必有希望 高考文综政治学科高考文综政治学科2007届届 时政热点专题时政热点专题 适用范围:高适用范围:高2007届文科复习之用届文科复习之用联系教材:经济常识联系教材:经济常识 政治常识政治常识 哲学常识哲学常识 例题分析例题分析:解题思路解题思路 模仿套路模仿套路 教学时间:教学时间:8 课时课时(3 2 0 分分 钟)钟)复习方法:复习方法:三科综合三科综合 联系分析联系分析地地 理理 政政 治治历历 史史

2、(地点、方位)(地点、方位)(意识、评价)(意识、评价)(时间、过程)(时间、过程)(时政热点问题时政热点问题)语文、数学、理化生语文、数学、理化生(试题背景材料)(试题背景材料)扩展方法:扩展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际 (分析、说明)分析、说明)教材理论知识教材理论知识 社会现实生活社会现实生活 (体现、证明)(体现、证明)(主干知识)(主干知识)(热点时政)(热点时政)(联(联 系)系)“政史政史 地地”三科综合三科综合 (2)解读材料解读材料 新的四种能力新的四种能力,也是学习能力也是学习能力(1)(1)获取和解读信息获取和解读信息(2)(2)调动和运用知识调动和运用知识(3)(3)

3、描述和阐释事物描述和阐释事物(4)(4)论证和探讨问题论证和探讨问题审题审题编答编答(分析材料)(分析材料)(调动知识)(调动知识)一读二抓三联四析五编一读二抓三联四析五编 2007年文综政治重大时政专题年文综政治重大时政专题1.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建设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和谐文化,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和谐文化,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3.“青藏铁路青藏铁路”和和“三峡工程三峡工程”及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及区域经济协调发展5.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国

4、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6.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8.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7.整治食品安全卫生整治食品安全卫生、整治煤矿安全事故等、整治煤矿安全事故等9.纪念红军长征纪念红军长征70周年的活动周年的活动4.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10.西部地区以及四川的经济和文化发展等西部地区以及四川的经济和文化发展等复复 习习 要要 求求 1.从背景内容、教材理论和命题角度掌握从背景内容、教材理论和命题角度掌握2.运用相关教材观点分析热点运用相关教材观点分

5、析热点(1)哲)哲 学:学: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联系观点、发展观点、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联系观点、发展观点、全面观点、规律观点、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等。全面观点、规律观点、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等。(2)经济学:)经济学:市场经济、国家宏观调控、生产与消费关系、市场经济、国家宏观调控、生产与消费关系、经济效益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等。经济效益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等。(3)政治学:)政治学:国家性质、国家职能、国家机关活动原则、国家性质、国家职能、国家机关活动原则、党的性质、领导地位、执政能力、对外政策等。党的性质、领导地位、执政能力、对外政策等。一、一、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6、 背景材料:背景材料: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召开,审议通过了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召开,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完善了中国,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1.理理 解:解:联系经济常识、政治常识、哲学常识分析联系经济常识、政治常识、哲学常识分析(1)建设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经济和谐、区域和谐、人的和谐、)建设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经济和谐、区域和谐、人的和谐、生态和谐以及经济社会和谐等内容。生态和谐以及经济社会和谐等内容。(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

7、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3)要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从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入手,)要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从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入手,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更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更 加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更加注重民主法制建设,加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更加注重民主法制建设,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8、,保持社会安定团结。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保持社会安定团结。(4)扩大就业扩大就业、理顺、理顺分配关系分配关系、完善、完善社会保障社会保障体系、发展体系、发展社会事业社会事业为着力点,为着力点,认真解决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医疗改革问题、公共安全问(医疗改革问题、公共安全问 题,即:煤矿生产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生态安全等)。题,即:煤矿生产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生态安全等)。(大、小切口)(大、小切口)2.为什么为什么:必要性、重要性和意义必要性、重要性和意义 大切口大切口 经济发展的环境要求经济发展的环境要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

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 有利于增加收入、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有利于增加收入、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一)经济常识(一)经济常识(三)哲学常识(三)哲学常识(二)政治常识(二)政治常识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和谐社会的提出和意义)(和谐社会的提出和意义)联系的观点(不和谐的现象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联系)联系的观点(不和谐的现象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联系)整体与部分联系联系(树立整体意识整体与部分联系联系(树立整体意识,搞好部

10、分搞好部分,使整体功能得到发挥)使整体功能得到发挥)发展的观点(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发展的观点(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分析社会矛盾)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分析社会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可忽视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可忽视次要矛盾)坚持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坚持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深化认识、发展认识(党和国家提出的新政策)深化认识、发展认识(党和国家提出的新政策)我国的国

11、家性质和国家职能,对人民负责原则,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职能,对人民负责原则,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党的性质、地位、宗旨和贯彻党的性质、地位、宗旨和贯彻“三个代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决定的重要思想决定的 有利于密切党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保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有利于密切党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保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构建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任务构建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任务 有利于准确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应对来自国际的各种挑战和风险有利于准确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应对来自国际的各种挑战和风险3.怎么办:怎么办:措施、方法、手段等措施、

12、方法、手段等 小切口,多管齐下,联系材料分析小切口,多管齐下,联系材料分析(一)经济常识(一)经济常识(三)哲学常识(三)哲学常识(二)政治常识(二)政治常识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物质基础)。(物质基础)。加强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国家的宏观调控(注意分配政策、财政及税收手段的调节)。(注意分配政策、财政及税收手段的调节)。完善分配制度,完善分配制度,理顺分配关系理顺分配关系,坚持既注重公平,又注重效率。,坚持既注重公平,又注重效率。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就业扩大就业,关注农民工等弱势群体的保护问题。

13、,关注农民工等弱势群体的保护问题。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 正确处理主次矛盾正确处理主次矛盾 内外因的辩证关系内外因的辩证关系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深化认识、发展认识深化认识、发展认识 政治职能(协调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政治职能(协调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坚持党

14、的领导,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坚持党的领导,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1.设置材料,从设置材料,从经济常识经济常识角度,分析角度,分析如何如何 推进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必须做到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必须做到 积极促进社会和谐积极促进社会和谐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合理调节收入分配配合理调节收入分配配 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15、复习提示:复习提示:识记上述时政知识,全面掌握其中提到识记上述时政知识,全面掌握其中提到 的与教材有关的的与教材有关的 知识,如扩大就业、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生产与知识,如扩大就业、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生产与 消费关系、国家宏观调控等知识。消费关系、国家宏观调控等知识。试试 题题 演演 练练 2.设置材料,从设置材料,从经济常识经济常识知识,分析说明我国知识,分析说明我国 怎样怎样千方百计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扩大就业?进一步做好就业是贯彻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一步做好就业是贯彻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 要求,国家实行促进就业的长期战略和政策。要求,国家实行促进就业的长期

16、战略和政策。各级政府必须把改善创业环境和增加就业岗位作为重要职责。各级政府必须把改善创业环境和增加就业岗位作为重要职责。广开就业门路,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对提供新就业岗广开就业门路,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对提供新就业岗 位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企业给予政策支持。位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企业给予政策支持。引导全社会转变就业观念,推行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鼓励引导全社会转变就业观念,推行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鼓励 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完善就业培训和服务体系,提高劳动者就业技能。完善就业培训和服务体系,提高劳动者就业技能。依法加强劳动用工管理,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依法加强劳动用

17、工管理,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3.设置材料,从设置材料,从经济常识经济常识角度,分析角度,分析如何如何 加快建立和完善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既要坚持有利于生产,既要坚持有利于生产,又要有利于保障基本生活的原则,又要有利于保障基本生活的原则,从我国生产力和经济从我国生产力和经济 发展实际出发,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发展实际出发,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加快建立和健全包括加快建立和健全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在在 内的社会保障制度,特别是解决城市低收入和贫困农村内的社会保障制度,特别是解决城市低收

18、入和贫困农村 生活水平。生活水平。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原则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原则,社会保障需要由国家、,社会保障需要由国家、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从根本上搞好生产发展和经济建设从根本上搞好生产发展和经济建设,加强社会福利事业,加强社会福利事业 建设,完善优抚保障机制和社会救助体制。建设,完善优抚保障机制和社会救助体制。4.设置材料,从设置材料,从经济常识经济常识角度,分析角度,分析如何解决如何解决 收入收入分配差距分配差距过大的问题?过大的问题?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 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19、相结合,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理顺分配关系,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理顺分配关系,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 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规范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规范 个人收入分配秩序。个人收入分配秩序。运用国家宏观调控的财政和税收,调整分配关系,运用国家宏观调控的财政和税收,调整分配关系,搞好社会保障体系,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搞好社会保障体系,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 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注重社会公平,切实解决就业机会和分配过

20、程的注重社会公平,切实解决就业机会和分配过程的 公平,强化对分配结果的监督和管理。公平,强化对分配结果的监督和管理。5.从从政治常识政治常识角度,谈谈角度,谈谈我国我国怎样怎样构建社会构建社会 主义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社会?坚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奋斗。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奋斗。坚持和完善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民主专政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发展社,不断发展社 会主义民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会主义民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要切实履行好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原

21、则,要切实履行好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政治职能、经济职能、社会公共服务社会公共服务等职能,大力发展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建设以等职能,大力发展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建设以 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治国原则,依法处理和解决各种社会矛盾,打击各原则,依法处理和解决各种社会矛盾,打击各 种犯罪行为,规范社会行为,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法制保证。种犯罪行为,规范社会行为,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法制保证。坚持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贯彻的基本原则,贯彻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已经形成了的平等、团

22、结、互助、和,我国已经形成了的平等、团结、互助、和 谐谐 的新型民族关系。的新型民族关系。贯彻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创造和谐社会,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创造和谐社会,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坚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积极建设积极建设“和谐世界和谐世界”,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6.阅读材料,运用唯物论的有关知识,回答问题。阅读材料,运用唯物论的有关知识,回答问题。目前我国虽然实现了总体水平的小康,但各种社

23、会矛盾仍然比较突出。目前我国虽然实现了总体水平的小康,但各种社会矛盾仍然比较突出。为此,中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构想。建设和谐社会,是一为此,中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构想。建设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经济和谐、区域和谐、城乡和谐、人的和谐、生态和谐以项系统工程,包括经济和谐、区域和谐、城乡和谐、人的和谐、生态和谐以及经济社会和谐等内容。建设和谐社会,要正确认识建设和谐社会的任务和及经济社会和谐等内容。建设和谐社会,要正确认识建设和谐社会的任务和形势、外部环境和历史机遇。要以客观规律为唯一指针,防止主观决策、领形势、外部环境和历史机遇。要以客观规律为唯一指针,防止主

24、观决策、领导意志和经济主义,在实践中不断解放思想,寻求社会和谐进步之路。导意志和经济主义,在实践中不断解放思想,寻求社会和谐进步之路。上述材料中关于建设上述材料中关于建设和谐社会和谐社会的构想,是的构想,是怎样怎样体现体现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的?(10分)分)中央根据我国实现小康进程中社会矛盾突出的现状提出要构建社会中央根据我国实现小康进程中社会矛盾突出的现状提出要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的构想、部署和要求,做到了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主义和谐社会的构想、部署和要求,做到了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3分)分)建设和谐社会需要从多方面入手,这体现了从全面的实际出发。(建设和谐社会需要从

25、多方面入手,这体现了从全面的实际出发。(2分)分)必须在实践中不断解放思想,从变化发展的实际出发,体现了对客观必须在实践中不断解放思想,从变化发展的实际出发,体现了对客观 实际的辩证把握。(实际的辩证把握。(2分)分)建设和谐社会要以客观规律为唯一指针,防止主观决策、领导意志和建设和谐社会要以客观规律为唯一指针,防止主观决策、领导意志和 经验主义,使主观符合客观,体现了对规律的尊重。(经验主义,使主观符合客观,体现了对规律的尊重。(3分)分)7.阅读材料,分析回答问题。阅读材料,分析回答问题。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要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共产党作为执政

26、党,要“坚持最广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和谐社会和谐社会”是指社会在发展中的一种相对均衡、统一的状态。我们所要建设的是指社会在发展中的一种相对均衡、统一的状态。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社会,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是巩固和谐社会,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也是转型期中国社会发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也是转型期中国社会发展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的新要求。展对党的执

27、政能力提出的新要求。从从唯物论唯物论与与辩证法辩证法角度,分析建设角度,分析建设“和谐社会和谐社会”体现的体现的哲学道理哲学道理。(。(12分)分)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和谐社会和谐社会”是针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实际提出来的,体现了主观与客观具体是针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实际提出来的,体现了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的历史的统一。(3分)分)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和谐社会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全体人民各尽所能,的建设需要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就体现了这一要求。(充

28、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就体现了这一要求。(3分)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我们所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社会,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要建设的和谐社会,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统一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整体。(3分)分)8.用用整体与部分整体与部分的辩正关系原理,分析说明的辩正关系原理,分析说明 建立建立和谐社会和谐社会的的意义意义?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部分以

29、合理、优化的方式构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部分以合理、优化的方式构 成整体成整体 的时候,整的时候,整 体功能就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协调社会内部利体功能就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协调社会内部利 益冲突,缩小贫富差距,有利于整个社会的稳定。益冲突,缩小贫富差距,有利于整个社会的稳定。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 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和谐社会的建立,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和谐社会的建立,不仅仅有利于整个社会的稳定,也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不仅仅有利于整个社会的稳定,也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

30、谐世界,是我国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谐世界,是我国当前 内政外交的新发内政外交的新发 阅读下列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回答问题。阅读下列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回答问题。材料一:据统计,材料一:据统计,20052005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为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为3.22:13.22:1,我,我 国居民的基尼系数已超过国居民的基尼系数已超过0.40.4的国际警戒线,逼近的国际警戒线,逼近0.470.47。(基尼系数是衡。(基尼系数是衡 量居民收入差距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国际上通常认为,当基尼系数处量居民收入差距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国际上通常认为,当基尼系数处 于于0.40.

31、40.50.5时,表示收入差距过大)时,表示收入差距过大)20062006年以来,党和国家采取向农民发放种粮补贴,全面取消农业年以来,党和国家采取向农民发放种粮补贴,全面取消农业 税;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和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水平;调高个人所得税工资税;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和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水平;调高个人所得税工资 薪金所得减除标准;从薪金所得减除标准;从20062006年起用两年时间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年起用两年时间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 学杂费;改革公务员工资制度等有力措施,加大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力学杂费;改革公务员工资制度等有力措施,加大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力 度,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在经济发

32、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度,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 公平。公平。(1)根据材料,运用所学根据材料,运用所学经济常识经济常识,从,从收入分配收入分配的角度,的角度,说明在说明在构建和谐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中中国家国家应应如何如何实现实现社会公平社会公平?(12分分)典型例题:典型例题:成都市成都市2007年年“一诊一诊”文综第文综第38题题(政治试题)(政治试题)大力发展生产力,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生产力,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使全体人民的收入都有所增长。使全体人民的收入都有所增长。(3分)分)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坚持和完善按劳分

33、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 制度,注重公平与效率。制度,注重公平与效率。(3分)分)国家要加强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国家要加强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 调节过高收入。调节过高收入。(3分)分)充分发挥财政和税收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作用,调整财充分发挥财政和税收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作用,调整财 政支出结构,加大对政支出结构,加大对“三农三农”、教育和社会保障事业的、教育和社会保障事业的投投 入。入。(3分)分)材料二: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代代相传。材料二: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代

34、代相传。“和为贵和为贵”的的“和合和合”思想正是其中最具生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几思想正是其中最具生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几千年中国社会发展的思想动力,也是今天中国提出构建千年中国社会发展的思想动力,也是今天中国提出构建“和和谐社会谐社会”与与“和谐世界和谐世界”理念的思想源泉。党的十六届六中理念的思想源泉。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党和国家要把发展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文全会指出,党和国家要把发展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文化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化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2)联系材料,运用所学联系材料,运用所学政治常识政治常识,说明,说明党和党和 国家国家促进

35、促进和谐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建设的主要依据。的主要依据。(10分)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加强和谐文化建设是党实现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加强和谐文化建设是党实现思想领导的要求,有利于提高党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思想领导的要求,有利于提高党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4分)分)国家具有文化职能,和谐文化建设能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国家具有文化职能,和谐文化建设能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3分)分)文化力是一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力是一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

36、部分,建设和谐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3分)分)(若从党的性质、国家性质、国家机构的活动原则等角度,(若从党的性质、国家性质、国家机构的活动原则等角度,正确回答问题的,可酌情给分。)正确回答问题的,可酌情给分。)材料三:材料三:“和谐世界和谐世界”新理念是中国内政在外交上的延伸,是中国外交理新理念是中国内政在外交上的延伸,是中国外交理念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其目标是建立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在和谐世界念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其目标是建立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在和谐世界中,各国内部的事情由各国人民自己决定,世界上的事情由各国

37、平等协商解决,中,各国内部的事情由各国人民自己决定,世界上的事情由各国平等协商解决,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享有平等参与权与决策权。各国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享有平等参与权与决策权。各国互相尊重,平等相待,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不将自身的安全与发展建立在牺牲他国利益基础之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不将自身的安全与发展建立在牺牲他国利益基础之上。上。(3)实践证明,实践证明,“和谐世界和谐世界”新理念与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一脉新理念与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一脉 相承的。结合材料,运用相承的。结合材料,运用我国外交政策我国外交政策的相关知识予以的相关知识予以说明说明

38、。(。(10分)分)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2(2分分)“和谐世界和谐世界”新理念的目标是建立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是对新理念的目标是建立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是对 我国外交政策宗旨的继承和升华。我国外交政策宗旨的继承和升华。(2(2分分)“和谐世界和谐世界”新理念的主张是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基本点的集新理念的主张是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基本点的集 中体现。中体现。(3(3分分)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 外交政策的基

39、本目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 则。则。(3(3分分)(若从联合国的宗旨、当今世界的主题、新安全观、(若从联合国的宗旨、当今世界的主题、新安全观、发展观等角度,正确回答问题的,可酌情给分。)发展观等角度,正确回答问题的,可酌情给分。)二、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二、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内涵:目标和要求内涵:目标和要求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意义:有利于:有利于 (关键词)(关键词)3.从经济常识角度,分析从经济常识角度,分析怎样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

40、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注:注: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一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一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二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二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三是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三是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四是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四是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五是国家加大财政投入五是国家加大财政投入 六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六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人民利益、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全面小康、共同富裕、国际竞争等人民利益、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全面小康、共同富裕、国际

41、竞争等4.背景材料:背景材料: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顺利起步,国家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顺利起步,国家对“三农三农”投入空前加大,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县乡财政管投入空前加大,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全面推进,实现城乡理体制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全面推进,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经济一体化发展。注意小切口:注意小切口:联系材料分析不同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联系材料分析不同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农业的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农业的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农业的作用:农业兴、全国兴、农业稳、全国稳等农业

42、的作用:农业兴、全国兴、农业稳、全国稳等 农业的农业的“四靠四靠”:a.政策政策 b.科技科技 c.投入投入 农业的根本出路:农业的根本出路:a.科教农结合的科教农结合的“科教兴农科教兴农”战略战略 b.发展发展“两高一优两高一优”(高产、优质、高效)(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农业 c.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化经营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化经营 党的方针:多予、少取、放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党的方针:多予、少取、放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国家的新政策:加大财政和税收支农力度,搞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国家的新政策:加大财政和税收支农力度,搞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开拓市场和对外开放,实施开拓市场和对外开

43、放,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中央中央“一号文件一号文件”支农惠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城乡支农惠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城乡 经济一体化发展等。经济一体化发展等。例如:例如:农业农业 西部大开发西部大开发(1)面向市场,充分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产业化经营)面向市场,充分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产业化经营(3)经济结构调整(所有制、分配制、产业和产品等)经济结构调整(所有制、分配制、产业和产品等)(2)依靠科技进步,自主创新)依靠科技进步,自主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生产率(4)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五个统筹五个统筹”,统筹城乡

44、经济发展,统筹城乡经济发展(6)面向国际国内市场,扩大开放,实施)面向国际国内市场,扩大开放,实施“走出去走出去”战略战略(5)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7)发挥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财政和税收的支持)发挥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财政和税收的支持)(8)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共同富裕)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共同富裕思考分析思考分析通揽答法通揽答法 1.设置材料,请从设置材料,请从经济常识经济常识角度,分析说明角度,分析说明 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的重大意义重大意义。(10 分)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

45、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经济是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农村经济是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没有农村经济的繁荣,就没有全国经济的繁荣,没有农民的小没有农村经济的繁荣,就没有全国经济的繁荣,没有农民的小 康,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康,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会,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健康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健康发展,有有 利于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和共同富裕利于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和共同富裕。典

46、型试题典型试题 2.设置材料,请从设置材料,请从经济常识经济常识角度,分析说明角度,分析说明 我国我国怎样怎样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社会主义新农村?(12 分)分)一靠一靠“政策稳农政策稳农”,贯彻和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和一系列配套改革措施。,贯彻和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和一系列配套改革措施。二靠二靠“科技兴农科技兴农”,不断提高科技增收在农业中的比重。,不断提高科技增收在农业中的比重。三靠三靠“投入投入”,加大财政税收支农惠农力度加大财政税收支农惠农力度,搞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搞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各级政府各级政府增强为农

47、业服务意识,取消农业税,切实减轻农民的负担。增强为农业服务意识,取消农业税,切实减轻农民的负担。坚持和贯彻以人为本的坚持和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统筹城乡经济发展,贯,贯 彻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加快改变农村落的方针,加快改变农村落 后的面貌。后的面貌。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积极发展现代农业,要解决发展特色农业,多元并举,全面繁荣。,要解决发展特色农业,多元并举,全面繁荣。搞好搞好农村义务教育农村义务教育,提高农民的文化科学素质,高好农,提高农民的文化科学素质,高好农村医疗卫生村医疗卫生,建立和完善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农村

48、社会保障制度,解决农民生活保障问题。,解决农民生活保障问题。注意注意:各地区建设新农村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各地区建设新农村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财政是国家有效调节资源配置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宏财政是国家有效调节资源配置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宏 观经济观经济 手段。手段。国家增加财政支出,推动新农村建设,有利于改善国家增加财政支出,推动新农村建设,有利于改善 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的物质条件。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的物质条件。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 民生活水平、缩小城乡差距。民生活水平、缩小城乡差距。有利于促进农村社会的全面协调

49、发展和农村的城镇有利于促进农村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和农村的城镇 化进程。化进程。3.结合材料,运用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常识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国家财国家财 政政增加用于增加用于支持支持“三农三农”的投入的投入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建 设的重要作用设的重要作用 (0 0 分)分)4.运用运用哲学哲学知识,分析说明知识,分析说明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怎样怎样才能做到才能做到注重实效,突出特色注重实效,突出特色?(0 分)分)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实际出发,立足本地实际,因地制宜。,立足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坚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

50、分析,积极创新发展思路。,积极创新发展思路。积极创造条件,促使积极创造条件,促使矛盾双方转化矛盾双方转化,变劣势为优势。,变劣势为优势。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发展观,发挥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统筹,发挥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统筹 城乡发展。城乡发展。5材料一材料一 阅读以下两幅表格。阅读以下两幅表格。表表2: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现状(: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现状(2006年)年)材料二:材料二:20072007年中央年中央“一号文件一号文件”指出,当前农村发展仍指出,当前农村发展仍存在许多突出矛盾和问题,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农村稳定增存在许多突出矛盾和问题,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农村稳定增收依然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