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帮**** 文档编号:597778 上传时间:2018-12-11 格式:DOC 页数:124 大小:1.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4页
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12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大红沟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 综合说明1.1 原州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概况1.1.1 实施概况原州区位于宁夏南部,境内分清水河、茹河、葫芦河三流域,总面积3506.00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2409.00km 2,水土流失造成生态环境恶化,加剧了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制约了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多年来,固原市原州区通过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茹河一期、茹河二期、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马什好项目区、开城项目区、张易河坝系、西川坝系、西川沟小流域、庙台小流域等坡面综合治理工程与沟道坝系工程的实施,探索出了一条贫困山区小流域建设生态高效

2、农业的路子。截目2007年底,各项水土保持措施保存面积达到949.20km 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39.40%,其中:建设旱作基本农田44530hm 2,沟坝地133hm 2,乔木林288.6hm 2,灌木林30435.8hm 2,经济林1405hm 2,果园195hm 2,种草11130hm 2,封禁治理1800hm 2,建设水保治沟骨干工程37座,中淤坝30座,小型淤地坝58座,水窖6600眼,谷坊、涝池等各类小型水保工程7840座。经过治理,许多过去破烂不堪的小山沟,已变得山青水秀,环境优美,成为贫困山区脱贫致富的榜样。原州区小流域治理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一些好的经验已

3、逐步得到推广和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1.1.2 原州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经验和做法1 、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目标管理责任制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是一项跨部门、跨行业的系统工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原州区政府切实加强了对农业、林业、科技、水利等有关部门的协调,按照各投其资、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各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各显其能,形成合力,共同参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建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目标责任制,并将其列入干部政绩考核的内容,层层签定责任状,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一级抓一级,抓出成效。综合评价22、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的水土保持意识项 目 在 实 施 过 程 中 , 水 土 保

4、持 部 门 围 绕 水 土 保 持 成 效 、 水 土 保 持 作 用 , 宣 传 水 土 保持 法 律 法 规 , 重 点 宣 传 水 土 流 失 的 严 峻 形 势 及 危 害 , 宣 传 实 施 水 土 流 失 综 合 治 理 所 产生 的 经 济 、 生 态 、 社 会 效 益 等 。 通 过 宣 传 , 增 强 广 大 干 部 群 众 的 水 土 保 持 意 识 和 法 制观 念 , 做 到 自 觉 遵 纪 守 法 , 保 护 生 态 环 境 。3、完善政策,加强项目管理项 目 在 实 施 过 程 中 , 水土保持部门进一步完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各项政策,逐步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农

5、民投劳及补偿机制等,利用市场机制引进资金、技术、人才;要按照“谁治理,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因地制宜采取租赁、承包、股份合作等形式,充分调动广大群众治理水土流失的积极性;坚持国家、地方、集体和个人一起上,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筹集建设资金;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保护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耕地、草地、林地等自然资源的新机制、新办法。4、加大执法力度,遏制人为造成的新的水土流失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经济建设的日益发展,人为造成新的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因此在监督执法上,水保部门以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为切入点,将监督、检查、收费“三权”及“三同时”制度落到实处,并加强对已有成果的管护。

6、5、抓重点。创精品,树典型一是抓好典型示范,坚持科学选点、科学规划、优化配置各项治理措施。示范小流域要以坡耕地改造利用为重点,加强一乡一色、一村一品的经果林建设,努力建成一批各具特色的高质量、大规模的综合治理典型。二是提高治理的科技含量,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提高治理成果的综合效益。按照试验、示范、推广的路子,办好各类试验示范区。三是加强技术指导,严把工程质量关,对不符合质量标准的要坚决返工,达不到要求的不予验收。要通过精品小流域及典型示范工程建设,进一步推动全区的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向高质高效方向迈进。6、发挥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回快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按照新时期的治水思路要求,在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

7、综合治理的同时,对水土流失较轻、人口密度较小、降水较为充沛、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实行大面积的封育保护,依靠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恢复植被。封禁治理要做到范围、措施、投入、人员落实,并妥善解决好封禁治理区群众的生活、收入和经济发展问题,确保封得3住,有效果,不反弹。1.2 黄河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大红沟流域的选择1.2.1 项目区选择理由1、根椐自治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今后宁夏将清水河流域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工程作为重点建设区,原州区涉及杨达子沟、大红沟、双井沟、冬至河、清水河上游、清水河下游等 6 条流域综合治理治理工程立项建设,规划从 2008-2020年,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796km

8、2,其中建设基本农田 3.2 万 hm2,营造经果林0.36 万 hm2、其它林木 1.2 万 hm2;人工种草 1.6 万 hm2,封育保护 1.60 万 hm2,建设骨干坝 108 座、中小淤地坝 296 座,修建小型水利水保工程 1800 座(处、眼) ,估算总投资 3.06 亿元。2、大红沟流域为黄河一级支流清水河流域一级支沟。总面积 161.00km2。流域位于原州区东部干旱带,与现在实施的茹河二期、西川坝系及正在争取立项的杨达子沟流域相邻,项目区具有一定的水土流失治理基础,当地有较丰富的水土保持工作经验和健全的管理、工作机构,有从事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技术力量和治理技术。当地政府和群

9、众对国家投资开展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有着极大的热情和要求,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经过集中、强化治理,建立起水土保持综合防治体系,并取得预期的综合效益。1.2.2 流域概况大红沟流域为黄河一级支流清水河流域一级支沟。总面积 161.00km2。流域位于原州区东部干旱带,地理坐标东经 10609591062746,北纬 361603362356。该流域属黄土丘陵沟壑第二副区,总体地形为东南高,西北低。黄土覆盖较厚,冲沟发育,局部呈黄土梁峁地貌。在河流发育的地段有较小规模的冲洪山间平原洼地。黄土丘陵多呈北东一南西和北西一南东展布。由于受水流切割侵蚀作用,沟谷多为“U”型。沟壑纵横,地形破碎,水土流失严重,水

10、土流失面积 151.17km2,侵蚀模数 6500 吨/km 2年。流域南起原州区寨科乡大台村,自东南流向西北,至原州区三营镇海淌村汇入清水河,干流全长 23.99km。流域由一条主沟大红沟和两条较大平行“Y”字形支沟水沟和干石沟组成。在主沟和两条较大支沟上有十多条较小平行“Y”字形支沟。海拔高程在 2131.61530m 之间,相对高差为 601.6m,沟壑密度 2.3km/km2。 ,该流域综合评价4的气候属属干旱温和气候区,多年平均气温 6.2,大于 10的积温为 2360,无霜期 120140 天,年蒸发量 1800.0mm。流域涉及原州区寨科、炭山、三营、黑城等 4 个乡(镇)的 1

11、4 个行政村及云雾山、石岘子林场的一部分。现有人口 12369 人,2791 户,农业劳动力 6961 个,土地总面积 161.00km2,现有耕地 7336.78hm2,其中水平梯田 723.69hm2,人均基本农田 0.06hm2。2007 年底,全流域粮食总产量为 531.86 万 kg,人均产粮 430kg,人均纯收入 1617.00 元。截止 2007 年底,流域内坡面治理保存面积 32.87km2。其中:人工草216.24hm2,乔木林 312.41,灌木林 1418.66hm2,经济林 53.40 hm2, 封禁治理562.42hm2,水平梯田 723.69hm2。治理度 21.

12、74%,林草覆盖率 15.82%。流域内现保存有水窖 2791 眼。大红沟流域具有一定的治理基础,但从措施布局上来看,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一是现状措施主要集中在上游延公路一带,下游措施面积较少,空白区较多。二是措施结构不合理,村与村之间差别较大;二是林分结构不合理,绝大多数林分是中、幼林,林业产值低。而且现状措施结构不合理、布局不科学、综合效益功能不强,不能适应区域农业综合开发需要,所以从整条流域考虑,应通过集中连片治理和大规模治理,加大治理力度,形成规模效益,为西部大开发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地方经济和谐发展。同时,通过项目建设在质量、规模、效益等方面起到典型

13、示范作用,为区内其他同类治理项目建设提供治理经验。1.3 可研编制依据和过程流域可行性研究,依据国标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 、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 、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 、 水土保持建设项目前期工作暂行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2000 年)等有关技术规范、规定的要求,根据流域地形特征、水土流失特点、治理现状以及已批复项目情况,将全流域共划分为 5个小流域(片)治理单元,并提出了不同治理单元和各小流域(片)防治任务和措施配置模式。2008 年 1 月2008 年 3 月组织技术人员,经过资料收集、现场勘测、调绘和内业分析论证的基础上,确定了原州区大红沟流域治理措施布局及

14、建设规模编制完成了黄河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大红沟流域可行性研究报告 。51.4 工程建设规模、内容与工期1.4.1 流域建设规模与内容针对目前流域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流域经济发展方向,通过外业查勘和分析论证以及方案比选,确定流域建设内容和工程规模为:治理期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73.06km2。新增治理程度 48.33,累计治理程度达到 70.07。其中:新修水平梯田 2010.01hm2,栽植乔木林 104.69hm2,灌木林 897.44hm2,发展庭院特色经果林 10.00 hm2,发展退耕经济林 227.38hm2,人工种草 1106.88hm2,封禁治理 2950.0

15、0 hm2(工程围栏 86321m、管护房 50 m2、宣传牌5 座、舍饲羊棚 115 栋) ;新建涝池 50 座,水窖 150 眼,泉水改造 10 处;新修田间道路 138km。1.4.2 建设工期流域建设从 2009 年开始实施,2011 年竣工,工期 3 年。年均治理面积24.35km2,年治理进度为 16.11%。1.5 工程投资估算、资金筹措工程共动用土石方 819.73 万 m3,砼及钢筋砼 483m3,砂浆 441m3,总投工 27.38万工日,工 程 总 投 资 2950.74 万 元 , 其 中 工 程 措 施 费 1819.83 万 元 , 林 草 措 施 费 612.83

16、 万元 , 封 禁 治 理 措 施 费 144.70 万 元 , 独 立 费 用 206.35 万 元 , 预 备 费 167.02 万 元 。工程建设按照国家、地方和受益群众共同承担的原则筹集,申请中央投资1256.59 万元,地方匹配 1070.89 万元,群众自筹 623.26 万元。单位面积总投资40.39 万/ km 2,单位面积中央投资 17.20 万/ km 2。地方配套资金中,利用项目捆绑的方式配套资金 625.17 万元,占地方配套资金的 58.39%。1.6 效益分析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 73.06km2,新增治理程度 48.33%。期末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105.93k

17、m2,累计治理程度达到 70.07%。新增林草面积 5296.39hm2,林草覆盖率达到 48.82%。年可减少泥沙流失量 32.78 万 t,各业年产值可达到 4252.84 万元,比治理前增加 846.28 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 2070 元,比治理前增加 453 元,提高了 28.0%。根据国民经济效益分析指标,当 i=7%时,经济内部收益率为 12.68%,净现值3595.25 万元,效益费用比为 1.83,投资回收年限为 9 年,因此项目在经济上是可综合评价6行的。流域工程特性表见表 1-1、续表 1-1。表 11 大红沟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特性表 序号及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8、一、建设条件 1.项目区面积 km2 161 2.项目区人口 人 12369 3.农业人口 人 12369 4.多年平均降水量 mm 420 5.实测最大 24 小时降雨量 mm 50 6.多年平均大风日数 d 22 7.多年平均气温 6.2 8.林草覆盖率 % 15.92 9.水土流失面积 km2 151.17 10.土壤输沙模数 t/km2a 6500 11.治理面积 km2 32.87 占总面积 % 20.42 12.治理面积比例占流失面积 % 21.74 续表 11 大红沟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特性表序号及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二、 设计标准 1.工程防御暴雨标准 (P=10%) mm 94

19、 24 小时(P=5%) mm 120.5 24 小时2.造林保存率 % 85% 三、工程规模 1.综合治理面积 km2 73.06 基本农田 hm2 2010.01 乔木林 hm2 104.69 灌木林 hm2 897.44庭院特色经果林 hm2 10经济林 hm2 227.38 种草 hm2 1106.88 封禁治理 hm2 2950 4.小型水保工程 座、处 210 6. 道路(田间) km 1387.预防保护区面积 km2 / 8.监督区面积 km2 / 四、施工 1.主要工程量 万 m3 820.47 土方量 万 m3 819.73 砂浆 m3 441 混凝土量 m3 483 2.交

20、通道路 km / 3.主要材料 水泥 万 t 304.92 钢材 t 柴油 万 t 540.29 树苗 万株 127.02 种籽 万 kg 9.02 4.所需劳力及设备 总用工日 万工日 27.38 年均用工日 万工日 9.13 5.施工期限 年 3 五、工程效益 1.年拦沙能力 万 t 32.78 72.年蓄水能力 万 m3 101.63 3.林草覆盖率 % 48.82 4.累计治理面积比例(占水土流失面 积) % 70.07 5.经济效益 万元 18677.17 六、 经济指标 1.静态总投资 万元 2950.74 工程措施费 万元 1819.83 林草措施费 万元 612.83 封禁治理

21、措施费 万元 144.70 独立费用 万元 206.35 基本预备费 万元 167.02 2.动态总投资 万元 3.综合经济指标 单位治理面积总投资 万元/km 2 40.39 单位治理面积总经济效益 万元/km 2 255.64效益费用比 1.83 7%经济净现值 万元 3595.25 7%内部回收率 % 12.68 投资回收期 年 9 2 流域概况2.1 流域位置大红沟流域位于宁夏固原市原州区东部,中心距固原市城区 55km,地理坐标东经东经 10609591062746,北纬 361603362356。 (见地理位置图) ,呈西北东南走向,呈叶状。为黄河一级支流清水河流域一级支沟,流域位

22、于原州区东部干旱带,总面积 161.00km2。流域行政区划见附图 1。2.2 自然条件2.2.1 地质地貌1、 地质(1)地层岩性流域内主要出露的地层有第四系全新统层(Q 4lal)角砾,第四系上更新统 Q3m黄土,第三系中新统红柳沟组(N 1h)泥岩等地层,现由老至新分述如下:第三系中新统红柳沟组(N 1h)岩性主要为桔红桔黄色泥质砂岩、砂质泥岩及泥岩等,属河湖相沉积,泥质胶结,厚层状,分布于黄土层下。在切割较深的沟谷底部零星分布。第四系上更新统(Q 3m)岩性主要为黄土、土黄色,较松散,具大孔隙,垂直节理发育,透水性强,多见有黄土喀斯特地貌发育,含有大量的云母和少量钙质结核,是构成黄土丘

23、陵的主要岩性。综合评价8第四系全新统(Q 4lapl)岩性主要为角砾,杂色,稍密中密状态,厚度 0.51.0m 左右,主要以透镜体形式分布于沟底。一般粒径 0.52.0cm,最大粒径约 10cm,次棱角状,成份为灰岩、砂岩等,大于 2mm 的颗粒占 70%左右,粉细砂及少量粘性的土充填。(2)地质构造及地震流域位于中朝准地台的西南边缘和祁连褶皱系的东北端,横跨地槽和地台两个一级构造单元。以红糜子湾黑马泉大断裂为界,其西归于祁连褶皱系走廊过渡带。其东则属中朝准地台鄂乐多斯中台拗。工作区的褶皱构造中,背斜和向斜发育程度不同,其中以背斜为主,这些背斜多为小型的短轴背斜或穹隆构造。地壳发展历史有明显的

24、过渡性及断块升降为主的特点。本区历史上地震活动十分频繁,据史料记载,1219 年1969 年的 750 年内,内发生过 4 级以上地震 24 次,其中 6 级以上 6 次。最强烈的是 1920 年 12 月 16 日海原大地震,震级 8.5 级,震中裂度 12 度。1920 年1969 年 49 年间共发生 4 级以上地震 20 次,平均每两年半一次 4 级以上地震发生。据查中国地震参数区划图(1/400 万)工作区的地震动反应谱特片周期为 0.40,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0.20g,地震基本裂度为度。(3)水文地质流域内黄土中一般无地下水,地下水埋深在 60m 左右。地下水的运动方向由两边山地向

25、沟中运动,与地表径流基本一致。地下水径流条件和排泄条件由北向南逐渐变差。流域内地下水由大气降水及基岩裂隙水补给,受季节影响较大。地下水多以下降泉的形式沿河谷分布,出露于地表,汇入河流。第四系孔隙潜水水力联系较好,地下水位连续,多为地下水补给河水,但在下游,河水补给地下水。2 、地貌大红沟流域地处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五副区与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二副区过渡带。流域上游主要为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五副区特征,有缓坡黄土梁、峁、坡和壕掌等地貌。梁、峁、坡、壕掌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特别是坡、壕掌之间,坡的坡度一般在 15左右,壕掌的坡度一般在 155之间,少数地方在 5以下。流域中下游主要为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二副区特征

26、,有黄土梁、峁、梁峁坡、沟坡、沟谷、沟床等地貌。其特点为山大沟深、梁长沟窄,一般沟底到梁峁顶高差在200m 以上,梁长在 2km 左右。海拔高程在 2131.61530m 之间,相对高差 601.6m,沟壑密度 2.3km/km2。93、沟道特征流域由一条主沟大红沟和两条较大平行“Y”字形支沟水沟和干石沟组成。在主沟和两条较大支沟上有十多条较小平行“Y”字形支沟,毛沟不很发育。主沟与支沟沟道特征基本相近,除上游壕掌呈宽浅“V”型外,其余多呈窄“”字形,沟底宽一般在 10-30m,最宽处 40m 左右,最窄处仅 1-2m。流域主沟长 33.99 km,两条较大支沟长度分别为 10.15km 和

27、9.9km。全流域大于 200m 的沟道总长度 370km, 。流域沟壑纵横,地形破碎,沟谷地面积占总面积的 49.5%,沟间地占总面积的 50.5%,沟壑密度为 2.3km/km2。流域沟床平缓,比降约为 4。4、 土地类型与坡度组成流域总土地面积 16100.00hm2,土地类型主要有梁峁盖地、梁峁缓坡地、梁峁陡坡地、梁峁坬地、壕掌地、台地、台边缓坡地、台边陡坡地、陡坡塌地、沟坡地、崖坬地、水平梯田等十几种类型。在总土地面积中,坡面面积占 50.5%,沟谷面积占 49.5%。土地坡度组成为:5的面积 982.62hm2,占流域总面积的 6.1% ;515的面积 2283.63hm2,占流域

28、总面积的 14.18% ;1525的面积5926.22hm2,占流域总面积的 36.81% ;2535的面积 2721.05hm2, 占流域总面积的 16.90% ; 35 的面积 4186.48 hm2,占流域总面积的 26.00% 。土地坡度组成详见表 2-1,附表 3。表 2-1 大红沟流域土地坡度组成表坡度组成结构35 小计总面积面积 占 比 例 面积 占 比 例 面积 占 比 例 面积 占 比 例 面积 占比 例 面积 占比 例省(区) 项目区hm2 hm2 % hm2 % hm2 % hm2 % hm2 % hm2 %唐家湾小流域 2788.00 196.30 7.04 508.7

29、3 18.25 858.79 30.80 297.3 10.66 926.88 33.25 2788.00 100.00 刘家台小流域 2879.00 115.96 4.03 243.43 8.46 1008.60 35.03 643.12 22.34 867.89 30.15 2879.00 100.00 石碳沟小流域 4137.00 200.97 4.86 376.17 9.09 1565.57 37.84 645.82 15.61 1348.47 32.60 4137.00 100.00 上大台子小流域2382.00 192.11 8.07 761.35 31.96 824.20 34.

30、60 229.8 9.65 374.54 15.72 2382.00 100.00 宁夏顾家台小流域 3914.00 277.28 7.08 393.95 10.07 1669.06 42.64 905.01 23.12 668.70 17.08 3914.00 100.00 合计 16100.00 982.62 6.10 2283.63 14.18 5926.22 36.81 2721.05 16.90 4186.48 26.00 16100.00 100.00 2.2.2 土壤植被1、土壤综合评价10根据土地资源调查表明,流域内土壤主要为黄绵土,土壤质地疏松,遇水易溶解。成土母质为第四纪黄

31、土,具有土层深厚、疏松多孔、垂直节理发育、土质上下均匀、无明显沉积等特点。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在 0.5%1%之间,养分缺乏,呈碱性。沟谷坡下部分布有少量红胶土。沟底分别有多个沉积台,在沉积台主要为沉积沙土,沉积台之间部分地方有出露的岩石。2、植被流域植被区划属干旱草原地带,根据史料记载,流域内从古代开始就是畜牧区,以牧为主,天然草场资源丰富,产草量较高,后来由于人口增长,毁草开荒,加之过渡放牧天然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现在残留的天然植被主要是一些低矮的草本植物,如虎榛子、长芒草、茭蒿、铁杆蒿、百里香、冷蒿等,覆盖度较低,其保水保土作用很低,其下部均有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现象发生。云

32、雾山自然保护区在大红沟流域内实有草场面积 389.68hm2,是中国西北黄土高原长芒草为主的草原植被。近年来,固原市原州区通过封山禁牧,舍饲养殖,在环云雾山周围实施大面积封山禁牧措施,但恢复较慢。流域内的人工植被主要有山杏、山桃、柠条、沙棘、紫花苜蓿等。这些林草大部分为近年来实施的退耕还林草工程,多为林草混交种植,另外还有一部分房前屋后零星种植的牧草,通过图斑勾绘和查阅退耕还林还草资料,确定流域内现状林草措施面积占总面积的 15.92%。其中:乔木林面积 312.41hm2,占总土地面积的2.42%,灌木林面积 1418.66hm2,占总土地面积的 8.81%,人工种草 216.24hm2,占总土地面积的 1.34%,封育面积 562.42hm2,占总土地面积的 3.49%。表 22 大红沟流域植被状况统计表人工造林(hm 2)项目区 总面积 (km2)乔木 灌木 经济林 小计人工种草(hm2)封育措施面积合计 (hm2)林草覆盖率(%)唐家湾小流域 27.88 351.52 43.40 394.92 47.59 172.74 615.25 22.07 刘家台小流域 28.79 312.41 269.17 581.58 37.64 619.22 21.51 石碳沟小流域 41.37 567.98 567.98 55.27 623.25 15.0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可研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