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40006.7-2021 塑料 再生塑料 第7部分:聚碳酸酯(PC)材料.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59774491 上传时间:2022-11-12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1.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GB∕T 40006.7-2021 塑料 再生塑料 第7部分:聚碳酸酯(PC)材料.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GB∕T 40006.7-2021 塑料 再生塑料 第7部分:聚碳酸酯(PC)材料.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GB∕T 40006.7-2021 塑料 再生塑料 第7部分:聚碳酸酯(PC)材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T 40006.7-2021 塑料 再生塑料 第7部分:聚碳酸酯(PC)材料.pdf(1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ICS 83.080.20CCS G 32ErI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冢标准GB/T 40006.72021塑料再生塑料第7部分:聚碳酸酯(PC)材料PlasticsRecycled plasticsPart 7:Polycarbonate(PC)materials2021-10-11 发布2022-05-01 实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 40006.72021-X2.1刖 百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本文件是GB/T 40006塑料 再生塑料的第7部分。GB/T 40006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第1

2、部分:通则;第2部分:聚乙烯(PE)材料;一第3部分:聚丙烯(PP)材料;一第5部分:丙烯睛-丁二烯-苯乙烯(ABS)材料;一第6部分:聚苯乙烯(PS)和抗冲击聚苯乙烯(PS-D材料;一第7部分:聚碳酸酯(PC)材料;一第8部分:聚酰胺(PA)材料;一第9部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材料。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有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文件由全国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5)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上海奥塞尔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成都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浙江普 利特新材料有限公司、科思创(上海)投资有

3、限公司、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蓝晨光成都检测技 术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沙特基础工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盛 禧奥聚合物(张家港)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厦门灵杰科技有限公司、宁波旭日鸿宇科技有限公司、山东 万达化工有限公司、山东道恩高分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中华人民共和国青岛大港海关、广州海关技术 中心、北京燕山石化高科技术有限责任公司、鲁西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青岛中新华美塑料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夏文君、杜赏、张晓飞、纪效均、薛茂刚、张雷、陈敏剑、谢鹏、杨建海、周炳炎、卞华松、余毅强、黄瑞宇、葛赢、谢丰鸣、赵磊、高建国、李丹、郑慧琴、张超、王东、石

4、琳、蒋美琴、张彦君、于泓锦、郭凌霄。IGB/T 40006.72021引 言塑料工业是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随着我国塑料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塑料制品的大量使用,塑料的 回收再生循环利用是行业面临的重要问题,是塑料可持续发展的方式之一,同时也为解决“白色污染”等 环保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目前,我国塑料再生领域尚无产品标准,行业内无标准可依。因此,制定了 GB/T 40006塑料 再 生塑料系列国家标准。依据塑料产品特点,本系列标准拟由12个部分组成,其中第1部分通则规定了 再生塑料的命名、术语和气味等级、限用物质含量、放射性等通用要求,其余部分标准除通则中共性要求 外,按塑料种类规定了该种材料再生塑

5、料的技术要求。本系列标准在总标题塑料再生塑料下拟由以下12个部分构成:一第1部分:通则;一第2部分:聚乙烯(PE)材料;一第3部分:聚丙烯(PP)材料;第4部分:聚烯燃混合物材料;一第5部分:丙烯晴-丁二烯-苯乙烯(ABS)材料;-第6部分:聚苯乙烯(PS)和抗冲击聚苯乙烯(PS-D材料;一第7部分:聚碳酸酯(PC)材料;一第8部分:聚酰胺(PA)材料;一第9部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材料;第10部分: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材料;第11部分:聚氯乙烯(PVC)材料;一第12部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材料。本文件是系列标准的第7部分。本文件针对聚碳酸酯(PC)材料的特点

6、,规定了聚碳酸酯(PC)再生 塑料的特征性能。在规定这些性能要求时,既考虑了原生聚碳酸酯(PC)材料的标准要求,又关注到聚 碳酸酯再生塑料(PC)材料的特性。nGB/T 40006.72021塑料再生塑料第7部分:聚碳酸酯(PC)材料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聚碳酸酯再生塑料的分类与命名、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 存等。本文件适用于以废弃的聚碳酸酯塑料为原料,经筛选、分类、清洗、熔融挤出造粒等工艺制成的聚碳 酸酯再生塑料颗粒,该聚碳酸酯再生塑料的基体为GB/T 35513.1规定的含碳酸和芳香族二酚化合物 的热塑性聚酯,聚酯可以是均聚物、共聚物或二者的混合物。本文件不适用于来自医

7、疗废物、农药包装等危险废物和放射性废物的聚碳酸酯再生塑料。本文件不适用于聚碳酸酯和其他树脂材料的混合再生塑料。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GB/T 1033.1塑料 非泡沫塑料密度的测定 第1部分:浸渍法、液体比重瓶法和滴定法GB/T 1040.12018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1部分:总则GB/T 1040.2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2部分:模塑和挤塑塑料的试验条件GB/T 18432008塑料悬臂梁冲击强度的测定GB/T 2

8、035塑料术语及其定义GB/T 2547塑料取样方法GB/T 2918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GB/T 3682.12018塑料热塑性塑料熔体质量流动速率(MFR)和熔体体积流动速率(MVR)的测定 第1部分:标准方法GB/T 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GB/T 9341塑料弯曲性能的测定GB/T 9345.12008塑料 灰分的测定 第1部分:通用方法GB/T 141902017纤维级聚酯(PET)切片试验方法GB/T 17037.1塑料 热塑性塑料材料注塑试样的制备 第1部分:一般原理及多用途试样和长 条形试样的制备GB/T 19466.2塑料 差示扫描量热法(DS

9、C)第2部分: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测定GB/T 30102塑料塑料废弃物的回收和再循环指南GB/T 33352电子电气产品中限用物质筛选应用通则X射线荧光光谱法GB/T 35513.22017塑料 聚碳酸酯(PC)模塑和挤出材料 第2部分:试样制备和性能测试GB/T 40006.1-2021塑料 再生塑料 第1部分:通则SH/T 1541.1塑料 颗粒外观试验方法 第1部分:目测法1GB/T 40006.720213术语和定义GB/T 40006.12021,GB/T 2035和GB/T 30102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4分类与命名聚碳酸酯再生塑料的特征性能为 熔体质量流动速率按GBFR)

10、和悬臂梁缺口冲击强度。聚碳酸酯再生塑料的命名和分类按GB/T 40006.12021规定进行。.12018进行测定,测间。表1字符组4中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区。冲击强,每个字的表K,见表,供数字代kJ/m4515-3023404550归速率分为三个区间,每个 临界值,供应商需说00。,负荷1.2 kg。熔体质量流动 下体质量流动速率靠近区间的悬命名规则见表3o表3命名规则国家标准号特征项目组字符组1字符组2字符组3字符组4字符组5可选项必选项可选项可选项可选项可选项GB/T 40006.1PC(REC)-B2-C-1无M1-5无示例:来源于工业品(1)的聚碳酸酯再生塑料,蓝色(B2),圆柱状(C

11、),不含填料,用于注塑(M),熔体质量流动速率2GB/T 40006.72021(MFR 300/1.2 kg)为8g/10 min(1),悬臂梁缺口冲击强度为63 kj/n?(5),命名为:GB/T 40006.1-PC(REC)-B2-C-l,M,1-5 1简化命名:PC(REC)-B2-C-15要求5.1 一般要求聚碳酸酯再生塑料主体材料应为聚碳酸酯。无杂质,无油污。颗粒大小应均匀,无明显色差。5.2 主体定性5.2.1 红外聚碳酸酯典型的红外谱图见附录A的图A.1,聚碳酸酯再生塑料谱图中应有图A.1中聚碳酸酯特 征吸收峰。5.2.2 玻璃化转变温度聚碳酸酯再生塑料玻璃化转变温度(TQ范

12、围一般在136,C-155 C。5.3 气味等级符合 GB/T 40006.12021 中 5.3 的要求。5.4 限用物质含量5.4.1 重金属符合 GB/T 40006.12021 中 5.4 的要求。5.4.2 多澳联苯及其他有机物聚碳酸酯再生塑料的多澳联苯及其他有机物含量要求应符合GB/T 40006.12021中5.4的要求;总澳含量和总氯含量要求见表4。表4聚碳酸酯再生塑料的总澳含量和总氯含量限用物质名称单位优级品合格品总溟含量mg/kg1001 000总氯含量mg/kg1001 0005.4.3 双酚A的限量聚碳酸酯再生塑料双酚A的限量应满足其相关应用领域的需求。5.5 放射性物

13、质应符合GB/T 40006.12021中5.5的要求。5.6 性状及性能要求聚碳酸酯再生塑料的性状及性能要求见表5。3GB/T 40006.72021注:聚碳酸酯再生塑料的其他可能会用到的性能或测试项目见附录B。表5聚碳酸酯再生塑料的性状及性能要求4序号项目单位PC(REC),XlaPC(REC),X2bPC(REC),X3C优级品合格品优级品合格品优级品合格品1颗粒外观(大粒和小粒)g/kg2050205020502灰分%464623水分%一30.50.30.50.30.54密度)1.181.24 7181.241.18-1.225熔体质量流动速智(300 C,1.2 kg)rMFR)报告

14、d报告告 d报告d报告416熔体质量少瓶差 变异系可,/FR)%10201010207拉伸弓睢,_MPa55405555、5540558拉管,裂/应变另骞、29弯,强度,卜4608010叫梁手1冲击强度|二a陶帕50r1511命变,温度 心WA10质鬻*流动分类与命分类与命名 卜类与命名,g/l11按看品测点数据结果。(MFR)a;/10 min6试验方法6.1 试验结果的试验结果采用修绿通比的GB/T 8170规定进行。6.2 试样制备聚碳酸酯再生塑料的材料预处理和注 进行,工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按 GB/T 35513.22017 中 3.2 和 3.3 的规定注塑试样制备采用GB

15、/T 17037.1中的A1型模具制备符合GB/T 1040.2的试样,B1型模具制备 80 mmX 10 mmX4 mm,80 mmX 10 mmX3 mm 的长条试样。6.3 试样的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6.3.1 试样的状态调节试样的状态调节应按GB/T 2918的规定进行,在温度(232MC和相对湿度(5010)%下状态调 节至少24 h。4GB/T 40006.720216.3.2 性能测试的标准环境在性能测试和提供数据时,按GB/T 35513.22017第5章规定,除非特别注明,所有的测试应在 标准试验室环境(232”C和(505)%相对湿度下进行。6.4 主体材料定性6.4.

16、1 红外按GB/T 40006.12021中附录A规定的透射法和衰减全反射法的红外光谱法进行材料定性。推荐薄膜压制温度260 c对压制的薄膜样品进行法毓物如遇至32次。6.4.2 玻璃化转变温按GB/T 19呼底九 氮气流量50 mL/min,升/降温速度第2次加热扫描 DSC曲线上的金/最TQ和外推终止温度(如)两条外推基线间的涵1标的交点。6.5 气味等必,按”6.7 放射,静嗖测按 GB/40016.120:颗粒外刃按 SH/T 15J的决定进行试验按 GB/T 9345.1900 C。灼烧温度为850-C6.10 水分按GB/T 141902017中5.7规定进行,采用5.7.1中的方

17、法A(重量法),仪器加热温度为120 C。6.11 密度密度试样取自注塑试样,按GB/T 1033.1测试,仲裁方法为浸渍法。6.12 熔体质量流动速率(MFR)和熔体质量流动速率(MFR)变异系数6.12.1 熔体质量流动速率(MFR)按GB/T 3682.1-2018中的规定进行测试。试验条件为300 C,负荷1.2 kg。取三个试样进行测 试,报告平均值(麻豆),作为该样品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按公式(D计算MFR的标准偏差(Smfr)5GB/T 40006.72021二;(MFR,.一MFR)2Smfr=J r一石.(1)A(n 1)式中:n-测试次数,取=3;MFR,MFR的单次测量值

18、,单位为克每10分钟(g/10 min),i=1,2,3;MFR MFR的平均值,单位为克每10分钟(g/10 min)。6.12.2 熔体质量流动速率(MFR)变异系数按公式(2)计算MFR变异系数(C.Vmfr):C.Vmfr=1X100%MFR(2)式中:Smfr-MFR的标准偏差,单位为克每10分钟(g/10 min)MFR-MFR的平均值,单位为克每10分钟(g/10 min)o6.13 拉伸强度、拉伸断裂标称应变注塑试样为按6.2制备的A1型试样。试样的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按6.3规定进行。测试按GB/T 1040.2规定进行,测试速度50 mm/min。拉伸强度定义按GB/T

19、 1040.1-2018中3.6.2规定。测试结果报告拉伸强度平均值、拉伸断裂应标称应变平均值。6.14 弯曲强度注塑试样为按6.2规定制备的B1型80 mmXIO mmX4 mm长条试样。试样的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按6.3规定进行。按GB/T 9341的规定进行,测试速度选择2 mm/min。测试结果报告平均值。6.15 悬臂梁缺口冲击强度注塑试样为按6.2规定制备的80 mmX 10 mmX3 mm长条试样。试样检查按照GB/T 18432008规定进行,缺口类型为A型。试样的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按6.3规定进行,在缺口加工后计算调节时间。试样数量选取10个样条,报告平均值。6.1

20、6 负荷变形温度注塑试样为按6.2制备的80 mmXIO mmX4 mm长条形试样。试样的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按6.3规定进行。按GB/T 35513.22017规定进行,负荷为L80MPa,平放加载。试样数量选取2个样条。结果表示见GB/T 1634.12019第9章。6GB/T 40006.720217检验规则7.1 检验分类、出厂检验项目和型式检验项目7.1.1 检验分类聚碳酸酯再生塑料产品的检验可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两类出厂检验项目聚碳酸酯再生塑料出N验至少 a)b)颗粒外观熔体质再 悬臂制,拉伸通G度7.2 组批规则第样N/Z7.2,1 组批规则/聚碳酸酯再生塑晶七事勺述同原料

21、、相同工艺的产品组批,生产厂也 可按-定生产周期或储存产品以批为单位进行检验4注1:批包括申报批、生产批、检验批等。注2:进口再生塑料一般以申报的“产品批号”组批,同一批号为一批,或按其他规定的方法组批.7.2.2 抽样方案聚碳酸酯再生塑料可以在料仓的取样口抽样,也可以根据生产周期等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抽样 方案。包装后产品的取样应按GB/T 2547规定进行。7.3 判定规则和复验规则7.3.1 判定规则聚碳酸酯再生塑料应由生产厂的质量检验部门按照本文件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检验,依据检验结 7GB/T 40006.72021果和本文件的要求对产品做出质量判定,并提出证明。产品出厂时,每批产品应附

22、有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合格证上应注明产品名称、牌号、批号、执行标 准(本文件编号),并盖有质检专用章。7.3.2 复验规则检验结果若某项指标不符合本文件要求时,应重新自该批产品中以双倍采样单元数采样对该项目 进行复检。以复验结果作为该批产品的质量判定依据。8标志聚碳酸酯再生塑料的外包装袋上应有明显的标志。标志内容可包括:商标、生产企业名称、生产厂 地址、本文件编号、产品名称、牌号、批号(含生产日期)和净含量等。应在明显处标有:“再生塑料”或“REC”字样。9包装、运输及贮存 9.1包装聚碳酸酯再生塑料可用重包装袋、聚丙烯复合编织袋或其他包装形式。包装材料应保证在运输、码 放、贮存时不污染和漏料

23、。每袋产品净含量可为25 kg或其他。9.2运输聚碳酸酯再生塑料为非危险品。在运输和装卸过程中不应使用铁钩等锐利工具,不应抛掷。运输 工具应保持清洁、干燥,并备有厢棚或苫布。运输时不应与沙土、碎金属、煤炭及玻璃等混装,更不应与 有毒及腐蚀性或易燃物混装;不应暴晒或雨淋。9.3贮存聚碳酸酯再生塑料应贮存在通风、干燥、清洁并保持有良好消防设施的仓库内。贮存时,应远离热 源,并防止阳光直接照射,不应在露天堆放。聚碳酸酯再生塑料应有贮存期的规定,一般从生产之日起,不超过18个月。8GB/T 40006.72021附录 A(资料性)聚碳酸酯典型的红外光谱典型聚碳酸酯参考透射红外光谱谱图见图A.l0%、树

24、何隔4 0003 500 3 0002 500 2 000波数/cmT1 5001 000图A.1典型聚碳酸酯参考透射红外光谱谱图9GB/T 40006.72021附录B(资料性)聚碳酸酯再生塑料的其他性能聚碳酸酯再生塑料的其他性能项目见表B.1。表B.1聚碳酸酯再生塑料的其他性能项目注1:本表列出聚碳酸酯再生塑料当前可能会涉及的测试项目,列出方法供参考。注2:表中“一”为空项。序号项目参照标准试样类型尺寸测试条件和补充说明1维卡软化点GB/T 35513.210 mmX 10 mmX4 mm加热速度50 C/h,载荷50 N2熔体体积流动速率(MVR)GB/T 35513.2温度300 C,

25、载荷1.2 kg3透光率GB/T 2410直径50 mm的圆片,或是 50 mmX50 mm的方片,厚度根 据具体制品要求进行设定4雾度5悬臂梁缺口冲击强度(4 mm)GB/T 1843200880 mmX 10 mmX4 mm机加工缺口,方法A6简支梁缺口冲击强度(3 mm)ISO 21305-2:2019GB/T 1043.1200880 mmX 10 mmX3 mm机加工缺口,方法leA,侧向 冲击7简支梁缺口冲击强度(4 mm)GB/T 35513.2201780 mmX 10 mmX4 mm机加工缺口,方法leA,侧向 冲击8简支梁无缺口冲击强度(4 mm)GB/T 35513.22

26、01780 mmX 10 mmX4 mm侧向冲击,无缺口9弯曲模量GB/T 934180 mmX 10 mmX4 mm测试速度2 mm/min10双酚A的含量SN/T 2379200911色值建议采用采用GB/T 17037.3中D2型小方板或供需双方商定分光光度测色仪测色差12线性膨胀系数GB/T 35513.210 mmX 10 mmX4 mm注塑,平行或垂直于注塑流动方 向,记录23 c25 C间的值10GB/T 40006.72021参考文献1 GB/T 1634.1-2019塑料负荷变形温度的测定第1部分:通用试验方法E2 GB/T 1844.1-2008塑料符号及缩略语第1部分:基

27、础集合物及其特征性能3 GB/T 2410透明塑料透光率和雾度的测定4 GB 9685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用添加剂使用标准5 GB/T 17037.3塑料热塑性塑料材料注塑试样的制备第3部分:小方试片6 GB/T 35513.1塑料聚碳酸酯(PC)模塑和挤出材料第1部分:命名系统和分类基础7 SN/T 1888.102007进出口辐照食品包装容器及材料卫生标准 第10部分:聚碳酸酯 树脂8 SN/T 2379-2009聚碳酸酯树脂及其成型品中双酚A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9 ISO 21305-2:2019 PlasticsPolycar bonate(PC)moulding and extr usion mater ials-一Par t2 Pr epar ation of test specimens and deter mination of pr oper ties10 ASTM D5630:2013 Standar d Test Method f or Ash Content in Plastics11杨伟等编著,聚碳酸酯合金技术与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9第1版12迪特里希布劳恩著,任冬云译,塑料简易鉴别方法,2019年4月第1版第2次印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规范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