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成本实施管理策略.doc

上传人:帮**** 文档编号:597199 上传时间:2018-12-11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3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企业成本实施管理策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我国企业成本实施管理策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企业成本实施管理策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企业成本实施管理策略.doc(2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我国制造业成本管理策略目前,国内大部分制造企业的成本管理采用标准成本,主要还是传统的“节约、节省”观念,侧重于对产品成本的核算。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今天,企业所面临的外部和内部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企业应比以往更加关注成本管理,使企业的成本管理更加科学化和系统化。本文从成本管理的发展过程入手,分析了激烈市场竞争环境下的成本管理发展趋势,提出了我国制造业的成本管理策略,利用ERP 强大的信息平台,将战略管理的思想和标准成本法、作业成本法相结合应用于我国企业的成本管理中,将对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理论和实践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的重点是举例讲述了如何建立 ERP 的标准成本平台,如何应用作业

2、成本法分配间接费用,标准成本和作业成本的结合应用将全面提升我国制造业的成本管理水平,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强有力的平台支持,获取企业竞争优势。目 录第一章 引言 .1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41.3 本文的成本管理策略 .5第二章 成本管理经历的几个阶段 .52.1 成本管理理论和实践的演变 .52.2 成本管理经历的四个阶段 .6第三章 市场竞争对成本管理的要求 .73.1 市场竞争的主要特征 .73.2 市场竞争环境对传统成本管理的挑战 .83.2 市场竞争环境下的成本管理理论和方法 .11第四章 国内制造业采取何种成本管理方式提高竞争优势 .134.1 引进 ER

3、P 成本管理平台,提升成本管理 .134.2 ERP 信息平台下的标准成本管理 .144.2.1 ERP 中标准成本的基础数据 .144.2.2 ERP 产品标准成本的计算 .174.2.3 ERP 信息平台下的标准成本的优点 .204.3 细化成本动因,运用作业成本管理思想分配间接费用 .204.3.1 作业成本法细分间接费用,有效的分析和降低产品成本 .204.3.2 作业成本法分配间接费用的具体应用 .214.3.3 通过有效的作业管理降低产品成本 .234.4 逐渐向战略成本管理过渡 .24结束语 .25第一章 引言1.1 研究背景与意义从 50 年代起,世界进入了一个更新的时代(有人

4、称为后工业时代或突变时代)。进入 50 年代后,顾客的需求有了很大的变化,企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自然环境与过去相比竞争更加激烈,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从而使企业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挑战和许多难以预料的突发事件。这个时代的主要特征是:(1)需求结构发生变化。基本消费品的需求已经达到饱和,社会已从对生活“数量”的需要转向对生活“质量”的需要,需求发生了多样化的转变。(2)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推动和加速了产品和制造工艺的发展,生产了许多属于“创造需要”性的产品,同时,也加强了企业间的竞争。(3)全球性竞争日益激烈。资本输出、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既给企业提供了新的机遇,也给企业带来巨大风险。(4)社会、政

5、府和顾客等提高了对企业的要求和限制。由于经济波动、通货膨胀、垄断行为、环境污染等,引起了社会、政府、顾客对企业的不满,从而提高了对企业的要求,并提出了许多对企业的限制。(5)资源短缺,突发事件不断出现。这些特点,使企业外部成为一种特别庞大的、复杂的、不熟悉的、变化的、难以预料的环境,企业面临着许多生死攸关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界必须对环境进行深入分析,采取新的管理方式,谋求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强化企业经营战略等战略管理势在必行。随着管理观念的变化,许多新的管理技术出现了,如质量成本管理,作业成本管理等。正是由于时代的变革导致了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经营环境的变化推动了管理科学的发展,顺应这一发

6、展趋势,战略管理就应运而生。战略管理的核心是要寻求企业持之以恒的竞争优势。竞争优势是一切战略的核心,它归根结底来源于企业能够为客户创造的价值,这一价值要超过该企业创造它的成本。价值是客户愿意为其所需要的东西所付的价款。超额价值来自于以低于竞争厂商的价格而提供同等的受益,或提供的非同一般的受益足以抵消其高价而有余。竞争优势有两种基本形式,即成本领先和别具一格(标新立异)。一个企业要获得竞争优势就需要做出抉择,即企业要就争取哪一种优势和在什么范围内争取优势的问题做出选择。“万事都要领先,事事都要每人满意”的想法只会造成战略上的平庸和经济效益的低下,因为这往往意味着一个企业根本没有竞争优势可言。企业

7、管理观念和管理技术的上述变化,对传统的成本管理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要求成本管理更新观念。变革技术。成本管理专家和学者必然面对这样的事实:(1)战略管理要求获得具有竞争优势的成本资料,如果成本管理者不能提供相关信息,则生产主管、营销经理就会去扩展自己获得的信息系统,如果这样,必将引起企业管理的混乱。一个组织只能有一个成本信息系统。(2)在新的管理环境下,传统成本管理会计自身的缺陷(如管理观念、管理方法、管理对象等)显露无疑,要改变这些缺陷,必须寻求新的管理思想、技术和方法。为了适应战略管理的需要,一方面将成本管理会计导入企业战略管理并与之相融合。另一方面,在成本管理会计中引入战略管理思想,实现战略

8、意义上的功能扩展,从而形成了战略成本管理(Stratehic Cost Management,SCM)。战略成本管理最早于 80年代由英国学者提出,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在竞争战略和竞争优势两书中列专章探讨“成本优势”。成本优势是企业可能拥有的两种竞争优势之一。成本对于别具一格战略也极为重要,因为别具一格的企业必须保持与其竞争者近似的成本。除非由此而得的溢价超过别具一格的成本,否则别具一格者就不能取得出色的业绩。企业管理者认识到了成本在竞争中的重要地位,许多战略计划都把建立“成本领先”(cost leadership)或“成本削减”(cost reduction)作为目标。如果一个企业能够取得并

9、保持全面的成本领先,那么,它只要能使价格相等或接近产业的平均价格水平,就会成为所在产业的佼佼者。当成本领先的企业的价格相当于或低于其竞争厂商时,它的成本地位就会转化为高收益。然而,一个在成本上领先地位的企业也不能忽视产品的别具一格,一旦成本领先的企业的产品在客户眼里不被看作是与其他厂商的产品不相上下或可被接受时,该企业就不得不削减价格,使其售价低于竞争者,以增加销售额。这就可能抵消了它有利的成本地位所带来的好处。在波特研究的基础上,美国学者于 1993 年出版了战略成本管理(J.K.shank等)的专著,使战略成本管理更加具体化。近年来,在英美日等发达国家战略成本管理已成为企业加强成本管理,取

10、得竞争优势的有力武器。日本学者又进一步将战略成本管理推广到企业界。不难看出,战略成本管理的产生一方面是为了适应企业战略管理的需要,另一方面则企业传统成本管理体系自身缺陷、自身变革的需要。与战略成本管理相比较,传统成本管理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利润最大化是企业财务管理的追求目标。成本管理为财务管理服务,传统成本管理视追求利润最大化为己任,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能够促使企业讲求核算、加强管理,但利润最大化不仅未考虑企业的远景规划,而且忽略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最重要的一个关注点风险。其结果是增大企业财务风险,削弱企业长远发展能力。当今,股东财富最大化己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追逐目标,传统成本管理

11、的短期效益性暴露无疑。2.传统成本管理未能对竞争对手的成本状况进行必要的分析与研究,而对处在激烈竞争环境中的企业而言,要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和取得竞争中的有利地位,必须通过分析自己与竞争对手相比的竞争态势来确定企业的竞争战略。这就要求企业了解竞争对手的成本情况,因此必须计算竞争对手的成本。3.未能与企业的战略相联系。如何适应瞬息万变的外部市场环境,以取得持续性的竞争优势,是现代企业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因此,企业必须把重点放在制定竞争战略上来。而传统的成本管理把眼光局限在单纯降低成本上。尽管降低成本对于企业而言,任何时候都是重要的,但事实上在企业采用不同的竞争战略情况下,当以保证企业产品的差异化(

12、如竞争者无法比拟的产品特征、售后服务等)为重点时,可以适当提高成本,同样能达到取得竞争优势的目的。4.传统成本管理的对象主要是企业内部的生产过程,而对企业的供应与销售环节则考虑不多,对于企业外部的价值链更是相对忽视。对处于开放型、竞争型的市场环境中的企业而言,通过了解整个行业价值链来进行成本管理,更有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战略成本管理的对象是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成本。既包括生产过程又包括研究开发与设计,还必须考虑售后服务环节;既要重视与上游供应商的联系,也应重视与下游客户和经销商的合作。5.传统成本管理只重视了有形的成本动因,而忽视了无形的成本动因。在传统成本管理观念中,像原材料、人工、

13、制造费用等项目才是构成成本的主要因素,而产品的研究开发、市场开拓、内部结构调整等都与成本管理无多少关联。但事实上,一些有形的成本项目往往并不是影响成本的最主要因素,而一些传统成本管理未能考虑的因素,如企业的规模、地理位置、产品的复杂性等因素,都会对产品成本产生很大的影响。这些动因需要长期的积累才能形成,且一经形成就难以改变,因此更要强调从战略上予以综合考虑。6.传统成本管理由于过分依赖现有的成本管理系统,而未能采用灵活多样的成本管理核算方法,使得成本管理还局限于单纯的为降低成本而降低成本的狭义范畴,最终不能提供决策所需要的正确信息。另外,由于传统的成本管理注重强调财务方面的信息,而忽视了非财务

14、方面的信息,如及时交货次数、顾客投诉次数等数据,使企业未能获得全面的发展竞争战略的信息。我国的企业成本管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积累了一些经验,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成本计划、成本核算体系和编制报表方法;同时在成本控制,成本分析方面也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向市场经济过渡后,我国成本管理的理论研究有了突破性发展,企业成本管理工作正在走上规范化的轨道,开始推行标准成本制度、责任成本制度、变动成本法,企业成本管理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但是,目前我国企业成本管理观念比较淡薄,即使成本管理,也主要是从降低消耗、节约费用考虑,侧重于对产品成本的核算,不注意所耗成本能得到的市场价值,不在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功能上

15、做文章。我国加入 WTO 后,企业所面临界的外部和内部环境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传统的成本管理越来越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优胜劣汰是竞争的基本法则,企业要生存、求发展,就必须苦练内功,采取各种措施改进成本管理,以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水平进行生产经营,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一个以顾客为导向、竞争激烈、变化快速、科技发达为特征的新竞争环境的要求下,在经济一体化席卷全球的 21 世纪,中国企业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需要更加关注成本管理,成本管理也必须更加科学化和系统化。本文从研究成本管理发展的历程入手,结合中国成本管理的发展现状,分析新竞争环境下的成本管理,通过对国内外公司成本管理实践的分析,得

16、出中国企业成本管理的实施策略。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外分别对标准成本法、作业成本法和战略成本管理的研究比较多。标准成本制度产生于二十世纪 20 年代的美国,传统标准成本制度主要产生于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下,“科学管理”将产品的生产过程分为许多简单的工序,然后通过动作研究和时间研究来制定各工序的标准。在少品种、大批量的生产方式下,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为提高生产效率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二十世纪 30 世纪年代末 40 年代初,美国会计学家科勒在 1941 年会计论坛杂志以及其编著的会计师词典等论文和著作中较为系统地提出了作业会计的基本思想。70年代之后,高新技术的蓬勃发展和广泛应用,为作业成本

17、计算和作业管理的出现奠定了基础。美国的斯托布斯 1971 年出版的作业成本计算和投入产出会计和 1988 年出版的服务于决策的作业成本计算决策有用框架中的成本会计等对作业会计进一步研究,对成本计算对象“作业特性”进行了解释。直到 80 年代中期由库珀和卡普兰两位教授对作业成本计算系统、深入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发表了计算成本的正确性;制定正确的决策,论文,创立了作业成本法,随后发展成为作业成本管理。到 90 年代,作业成本管理在美国、英国、加拿大等西方国家得到了长足发展。20 世纪 80 年代由英国学者西蒙(Simon,1981)提出战略成本管理,其研究方向偏重于理论性的探讨。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在

18、竞争战略和竞争优势两书中列专章探讨成本优势。美国管理会计学者桑克等接受了这种观点后,引入了波特的战略观点后,于1993 年出版了战略成本管理一书,使战略成本管理更加具体化。1998 年,一向推崇作业成本制的库珀也提出了以作业成本制为核心的战略成本管理体系。近年来,在英美日等发达国家战略成本管理已成为企业加强成本管理,取得竞争优势的有力武器。日本学者又进一步将战略成本管理推广到企业力界。我国从事成本管理研究起步较晚真正意义上的成本管理研究大约是从 70 年代才开始的。范松林结合宝钢的实际从三方面论述标准成本制度,第一部分结合宝钢的实际阐述标准成本制度的内涵,第二部分阐述在标准成本制度下作业长是降

19、低现场成本的主要责任者,第三部分阐述标准成本制度下财务人员的在降低现场成本中所起的作用。一般的成本会计教科书只是简单地介绍了一下作业成本法。人民大学的于富生出了一本专著作业成本计算与控制 ,以作业过程为对象,全面论述成本管理的理论与实务。西安交通大学欧佩玉、王平心在参考国内外作业成本法文献,在中国先进制造企业初步进行作业成本法分析和设计的基础上,对作业分析法进行了理论研究,并结合企业实践阐述了作业分析法在中国先进制造企业的应用。南京理工大学李连军、王润芳指出作业成本法的精髓是对生产中的间接费用依据成本动因进行分配,较传统成本计算更为准确、及时。对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概念、计算程度以及在我国的应用进

20、行了探讨。王平心、靳庆鲁、韩新民在作业成本计算、作业管理及其在我国应用的现实性文章介绍作业成本计算及其现实意义,重点介绍作业管理及作业成本计算在我国企业的应用 , 上海财经大学胡奕明在ABC、ABM 在我国企业的自发形成与发展文章中对我国企业运用作业成本计算方法和作业管理的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和案例研究,探讨了作业成本管理运用与企业生产经营环境之间的关系,并就我国企业未来运用作业成本计算及作业管理的方式提出了若干建议。对于将战略管理思想运用于企业成本管理的研究。陈胜群出了一本专著企业成本管理战略 ,以经营战略的基本理论为起点,站在多层次的战略对企业成本管理战略的一般形式进行了具体深入的探讨。夏宽

21、云的专著战略成本管理对战略成本管理从理论让作了系统的探讨,并从实践上作了比较深入的分析。蒋昌稳指出基于传统成本管理已不适应企业新的经营环境与战略管理需要,战略成本管理以其崭新的理念应运而生于当今成本管理实践中。并通过对战略成本管理的研究,指出战略成本管理是企业为获得和保持企业持久竞争优势而进行的成本分析和成本管理,不仅丰富了成本管理理论和方法,而且对指导企业成本管理实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肇英杰指出传统的成本管理已无法适应企业战略管理的要求;未来的企业战略管理是战略成本管理。把成本管理的视点转移到与战略的结合上,已成为当代企业,也包括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的新趋势。冉秋红指出为应对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

22、竞争局面,创建企业的长期成本优势,深受战略管理范式影响的战略成本管理应运而生。并阐述了当今管理理论与实务界所探计的战略成本管理思想及将这些思想转化为具体行动。国内对战略成本管理和作业成本法在企业成本管理中应用的研究较少有创新,主要是对国外的研究进行理论介绍,而实务方面的经验介绍很少,尤其凭借一定的成本管理理论基础和企业成本管理第一线的鲜活感悟而来的深刻剖析之文,只有那么屈指可数的几篇论文。1.3 本文的成本管理策略本文认为,若能利用 ERP 强大的信息平台,将战略管理的思想和标准成本法、作业成本法相结合应用于我国企业的成本管理中,将对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理论和实践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二章 成本管

23、理经历的几个阶段成本管理是指管理者在满足顾客要求的前提下,持续地降低和控制成本的活动。随着竞争环境的变化,企业处在竞争更加深层次,更全面的环境中,要想获取战略上的成本优势,必须在成本管理中注入战略思想及全局思想。以此我们可以将成本管理的定义拓展为,在新的竞争环境中,企业为实现预定的战略目标对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整个生命周期形成的成本进行管理,并采取措施及时纠正偏差,使实际成本限制在目标范围之内,管理的范围包括企业内部及上下游关联企业的价值链。2.1 成本管理理论和实践的演变从某种意义上说,成本管理是一个历史范畴。人类社会的工业文明史可以说也是一部成本管理的发展史。从早期的立足于减少浪费、降低消耗,

24、历经通过扩大生产规模追求规模经济阶段,再到注重管理全进程的成本形成,一直到很多先进企业正在追求的一方面加强全过程成本管理,一方面重视利用新技术、新理论和方法以追求战略成本优势,成本管理的演变就一直没有停止进。沿着工业发展有历史轨迹分析,成本管理的演变进程大致历经了四个阶段。从时间上进行粗略的划分,20 世纪 80 年代以前的成本管理被统称为传统成本管理,之后由于企业制造环境的变化,更由于以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得人们对现有的成本管理模式进行反思和改进,逐渐形成被称之为战略成本管理的一整套的成本管理思想、方法和技术。期间工业革命、科学管理、信息技术等在不同程

25、度上成本成本管理发展的推动力。2.2 成本管理经历的四个阶段成本管理的第一阶段(20 世纪初到 40 年代)以工程驱动的标准成本为标志、以成本控制为基本特征的成本与管理会计发展的初级阶段。在这期间,由于英国的工业革命成功,促使了企业生产规模的迅速扩大,社会化大生产程度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开始激烈起来。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都开始意识到,过去那种仅靠增加产量的简单企业发展模式已经开始不适应新形势了,而必须研究产品成本并通过控制成本来增加企业利润。这期间,在产品成本方面所关注的问题是成本应该是包括哪些部分,人们提出了产品成本应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间接制造费用和销售费用构成。这就是所谓的以工程驱动的

26、标准成本。这一阶段影响成本与管理发展的理论主要是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该理论认为,为了提高生产和工作效率,应该而且可以找到并选择一个最适合于某项工作的有效方法即“最佳途径”来完成这项工作。因此,按最佳途径制定出标准操作方法,再根据标准操作方法确定标准成本,使成本计算由过去的事后计算和使用变为事前计算、事中控制,并按此标准培训员工,在工作中严格遵照执行,管理也按此进行控制并实行奖励制度。从此找出了一条控制成本防止浪费的有效途径。成本管理的第二阶段(20 世纪 40 年代到 70 年代)以成本性态分析为标志、以预测决策为基本特征的传统成本与管理会计的形成与发展阶段。这期间,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27、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促使社会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跨国公司大量涌现,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与此同时,西方管理理论也有了迅速发展,各种管理理论和学派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成本与管理的发展。进入 20 世纪 50年代以后,经营管理者们十分重视为财务报告目的而计算的产品成本。管理人员在进行有关产品的盈利、价格、品种配置决策及管理控制时,提出了成本性态概念,即将产品成本按其与业务量是否相关而划分为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和混合成本。这一划分就导致产生了变动成本计算方法和成本、业务量、利润分析方法,由此推动了 20 世纪中叶成本与管理的快速发展。这期间影响成本与管理会计快速发展的经济与管理理论也发展很快。这此理论主

28、要是行为科学、系统理论、预测决策理论及信息经济学等。行为科学理论旨在创造一种适当的激励机制;系统理论告诉管理者如何认识和管理企业组织系统;预测决策理论提供了很多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行之有效的科学预测决策方法;而信息经济学告诉我们,信息和其他商品一样是一种买卖的商品,它指导我们如何去开发一个有效的成本与管理信息系统。成本管理的第三阶段(20 世纪 80 年代到 90 年代初)以成本动因分析为标志、以作业成本管理为特征的现代成本管理的的发展阶段。进入 20 世纪 80 年代后,世界经济的科技含量越来越大,高科技企业越来越多,产品的开发费用所占比例越来越高,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费用所占比例越来越小,所以,

29、过去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已不适应新形势。1988 年美国哈佛大学的罗宾库珀和罗伯特卡普兰提出了作业成本计算法简称 ABC 法。这一发展,不仅改进了单位成本计算的准确性和成本控制的有效性,而且极大地改进了销售价格和产品结构的决策。ABC 法中提出了两种新的变动成本即与产品复杂性相关和与产品差异性相关的成本,于是,在 ABC 法下变动制造成本就有三种:(1)随着产品数量变化而变化的变动成本;(2)随着产品复杂性变化而变化的变动成本;(3)随着产品差异性变化而变化的变动成本。这期间,成本与管理的研究内容越来越丰富,涉及面也越来越广。成本管理的第四阶段(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以市场驱动的标准成本为

30、标志、以重视环境适应性为特征的战略成本与管理发展的新阶段。九十年代以来,企业竞争环境发生了质的变化,这些环境的变化正在改变企业竞争的态势,加速了成本管理的变革过程。以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技术革命以及知识在经济中所占比重的逐步加深,使企业逐渐处于一种全新的竞争环境中。这时的企业成本管理一方面注重管理全过程的控制,以保证企业在产品成本上的竞争力;另一方面还将注意力集中在新产品的开发,依赖不断进步的技术形成企业的持续开发新产品的能力,不断更新产品组合以满足市场更加多变、多样化的需求,还积极进行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的持续研究,并注重形成自已的核心竞争力,维持长期竞争优势,从而使企业由“纵向一体

31、化”的管理模式向以供应链管理为代表的“横向一体化”的管理模式转变。从以上四阶段成本管理的演变可以看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竞争环境的巨大变化,使企业生存和发展环境发生了本质的改变。竞争的压力和发展的动力推动企业经营管理各方面适时而变,也冲击着企业传统的管理模式。成本管理的内涵发生深刻变化,其内容的管理要素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一般管理到战略管理,在近、现代最终完成了从传统成本管理到战略成本管理的演进。第三章 市场竞争对成本管理的要求为了适应新的竞争环境,理论界及实业界都对成本管理作了很多探索,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传统成本管理进行了变革,丰富了成本管理的理论,也为企业成本管理实践提供了实用的理

32、论依据和操作框架。在一个以顾客为导向、竞争激烈、变化快速、科技发达为特征的新竞争环境的要求下,把成本管理的视角转到与战略的结合上,已成为成本管理发展的新趋势。企业需要采用一种具有长远性、全面性、外向性和及时性特征的成本管理模式。这种成本管理模式不仅对内要深入到企业的作业层面进控制、管理、还要对外面向市场,将企业自身的价值链延伸,使企业置身整个行业的竞争环境中,了解竞争对手的情况和自身所处的位置。3.1 市场竞争的主要特征竞争环境的巨大变化,使企业生存和发展环境发生了本质上的改变。竞争的压力和发展的动力推动企业经营管理各方面适时而变。因为自身的种种局限性,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已经

33、难以担当起在新的竞争环境下为企业获取战略成本优势的重任。现代经济的国际化、技术化的特征,使得企业的外部环境变化越来越快,企业经营的未来不确定性急增,风险性扩大,企业之间的竞争处于高度激烈的状态。其中对企业产生深刻影响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市场状况瞬息万变。由于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品味和需求在不断变化,因而对产品在性能、质量、外观等方面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需求的领域也在扩展,且呈多样化、个性化的趋势。因而企业必须以市场为中心,了解市场,把握市场,面向市场,将时间作为一种竞争要素,及时对市场变化做出反应。企业要求能够及时提供更加多样化和更具明显个性、日新月异的高质量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也只

34、有及时挖掘市场需求的新领域,开发新产品引入市场的企业才能在这种环境中获取竞争优势。另外,随着企业获取、使用、更新技术速度的大幅度提高,导致了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信息技术传播步伐的加快,导致了企业获取市场(凶手竞争对手)信息更加方便、快捷,这些都给那些暂具优势的企业构成了威胁与挑战,更加剧了市场的变化和复杂程度。2、 生产自动化程度明显提高。由于科学技术蓬勃发展,技术更新与传播速度的加快,这必然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生产自动化和电脑化的程度显著提高,电脑可用于监督和控制经营活动,能够不断将高科技发展所取得的成果广泛应用到生产上去。因此企业只有不断快速地向市场引入新

35、产品,并在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产出,提高产品质量等方面具有优势,才可能适应市场变化快的特点,在市场大潮中立足,否则将会无力面对新的竞争环境的挑战。因而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生产建立在高科技基础之上,实现自动化生产,其最主要特征是设置了“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CIMS) 。CIMS 具有如下功能: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计算机辅助工程系统(CAE) ,计算机辅助制造(CAM)等。柔性制造系统(FMS),是一种典型 CAM,FMS 能够在主体计算机的控制下,运用自动化设置从开始到完工生产产品系列,具有运用相同装配生产不同产品的能力。由此也可以看出,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为企业满足、适应市场提供了技

36、术上的可能与保证。3、 竞争领域扩展到整个世界。新的竞争环境是更加开放的经济环境,随着运输、通讯技术的改善,经济全球化的进展速度逐步加快,扩展了企业竞争的领域,为企业提供了机遇,也使环境复杂化。全球性的竞争提高了企业许多方面的业绩标准,包括质量、成本、生产率、引进生产时间(Production introduction time)和经营的流动性、平滑性(smooth, flowing operation)等,而且这些标准不是静止的,也是在不断完善的。企业若想在这个环境中生存、发展,就必须将全球视为一个市场,接受国际标准的挑战,竞争的成功者只属于那些能满足或超越这类标准的企业。4、 企业间的联系

37、越来越紧密。由于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提高,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地域限制、行业限制将大大缩小。企业的行为将在更广泛、更深层次相互影响。随着上下游及相关行业联系的不断加强,进行更加紧密的合作,实现双赢得重要性不断增加,同时企业之间也会在全方面展开更加激烈的竞争。例如在很大程度上正是上游供应商飞利浦公司的失火,导致了供应链比较脆弱的爱立信把手机生产业务分包出去,供货和信息渠道更加畅通以及危机反应能力更快的诺基亚公司却借机提高了市场份额。企业若在这种环境中生存、发展,就不再仅仅取决于目前的经营状态,而更多地取决于企业未来长远的发展;取决于企业能否通过努力来改造和适应未来环境,创造出满足需

38、求的产品来。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制定正确的指导思想,通过一系列战略决策和调整,并迅速付诸行动,全面规划自身长远发展目标及其实施步骤和措施,在研究环境变化和自身变化的基础上,确定未来发展方向。因此企业若要成功,必须在战略上制胜,在战略竞争中处于优势。可以说这是一个比以往任何时代都需要注重战略制胜的时代。3.2 市场竞争环境对传统成本管理的挑战援引前面的说法,传统的成本管理主要指的是第一、第二阶段的成本管理,还包括第三阶段的初级阶段。它的主要特点是专注于生产成本的削减和管理全过程的成本降低,通过改进工艺,增加规模和大批量生产来实现。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竞争环境,获取持久的竞争优势,企业运用的各种管理模式

39、也必然随之改变。市场竞争的外在压力的不断增强和企业自身发展的内部动力促使企业不断的寻找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但传统的成本控制理论和方法并不能从成本形成的源头上大幅度地降低成本。 它最大的缺陷是没有确立起战略成本观念,也没有把成本管理放到战略角度来加以考虑,更没有一种运用网络和信息技术形成的技术平台来改善成本管理的各个环节的战略思维。随着竞争环境质的变化,传统的成本管理思想和模式已不再符合新的竞争环境的要求,其各种局限性显露无遗,其存在的缺点与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成本管理观念的落后,缺乏战略成本管理观念。 其中最大的莫过于企业成本管理意识的落后。管理者们可能认识到了成本的重要性,许多

40、战略计划都把建立“成本领先”或“成本削减”作为目标。然而企业的成本行为却很少被人充分理解。管理人员对企业的相对成本地位及其产生原因经常存在着广泛的分歧。成本研究也往往集中于生产成本,而忽视其它活动如市场营销、服务和基础设施等对相对成本地位的影响。而且,各项单个活动的成本都是按顺序进行分析的,无视可能影响成本的各项活动之间的联系。甚至在评估企业相对成本地位时,也仅仅借助工资率或原材料耗费量的简单对比来说明问题。2、 管理上的短期行为。 传统成本管理模式主要研究企业短期内成本的降低,单纯地为降低成本而降低成本,仅考虑当期成本对当期的影响,追求短期利益,这种做法没有从成本形成的源头寻找产生无效成本的

41、动因,因此无法大幅度的降低成本,为了达到目的,往往会导致企业采取一些短期行为。在新的竞争环境中,由于高科技蓬勃发展,产品、技术的寿命周期缩短、更新加快,企业的生存发展就不能只着眼于现在,而更多取决于未来的发展。传统成本管理模式的这种短期行为会对企业的未来发展起阻碍作用。企业要想取得持久性的竞争优势,就必须有长远的发展目光,不能局限于一个会计期间成本的降低,而应放眼将来,与企业的长远经营战略结合起来。3、 偏重于内部管理,管理内容还很狭隘。 传统的成本管理往往只注重企业内部的生产过程,关注企业产品的生产制造和工艺过程。这一做法实质上是采用了“增加加值”这一观念,成本管理视野开始于企业支付,终止于企业对外销售,其着眼点在于购买与销售之间生产制造的增值最大化。这种模式局限于企业内部生存空间,强调对内服务。由于其偏重于内部管理,导致了管理内容上的狭隘。在传统成本管理的观念里,构成成本的主要因素只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这三个项目,主要关注的是企业生产过程成本的控制,而对企业开发、供应、销售等环节则考虑不多,而且认为产品数量是决定企业成本高低的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财务管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