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中央党校政法部教授张晓玲000003.ppt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59575251 上传时间:2022-11-11 格式:PPT 页数:171 大小:1.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主讲人中央党校政法部教授张晓玲000003.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1页
主讲人中央党校政法部教授张晓玲000003.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主讲人中央党校政法部教授张晓玲000003.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主讲人中央党校政法部教授张晓玲000003.ppt(17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主讲人中央党校政法部教授张晓玲000003 Still waters run deep.流静水深流静水深,人静心深人静心深 Where there is life,there is hope。有生命必有希望。有生命必有希望l第一讲第一讲 人权法概论人权法概论2l一人权法的概念一人权法的概念l 人权法是保护人权的法律原则、规则和制人权法是保护人权的法律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称。度的总称。l 第一,人权法是通过法的形式所规定或认第一,人权法是通过法的形式所规定或认可的人权。可的人权。l 第二,人权法既可以是渗透在宪法和各个第二,人权法既可以是渗透在宪法和各个部门法中的一种综合性法律,也可以是独立部门

2、法中的一种综合性法律,也可以是独立的单行的人权法律;既可以是国内法,也可的单行的人权法律;既可以是国内法,也可以是国际法。以是国际法。l二人权法的产生和发展二人权法的产生和发展3 二人权法的产生和发展二人权法的产生和发展l 近近代代欧欧洲洲资资产产阶阶级级在在反反封封建建专专制制斗斗争争中中,第第一一次次明明确确提提出出了了人人权权概概念念,把把保保障障权权利利确确立立为为法法律律的的最最高高原原则则。资资产产阶阶级级革革命命胜胜利利后后,人人权开始进入国内法领域,产生了人权法。权开始进入国内法领域,产生了人权法。l 1 1、法法国国人人权权宣宣言言标标志志着着人人权权法法律的正式产生律的正式

3、产生l 法法国国人人权权宣宣言言宣宣布布:“在在权权利利方方面面,人人们们生生来来是是而而且且始始终终是是自自由由平平等等的的”,“凡凡权权利利无无保保障障和和分分权权未未确确立立的的社社会会即即无宪法可言无宪法可言”。4 2 2、19181918年俄罗斯苏维埃共和国发表年俄罗斯苏维埃共和国发表的被剥削劳动人民权利宣言标志着的被剥削劳动人民权利宣言标志着人权法的新发展人权法的新发展5 3 3、19481948年年世界人权宣言世界人权宣言标志标志着国际人权保障制度的出现着国际人权保障制度的出现 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他们赋有理性和良心,并一律平等。他们

4、赋有理性和良心,并应以兄弟关系的精神相对待应以兄弟关系的精神相对待。世界人权宣言世界人权宣言 12 12月月1010日世界人权日日世界人权日 张张彭彭春春6 4 4、中国人权法律的发展、中国人权法律的发展 19111911年的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一次规定了第一次规定了“人民人民”享有的享有的1212项权利。项权利。中国人权法律的全面形成和发展是中国人权法律的全面形成和发展是在在1949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改革开年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放以来。20042004年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年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明确二次会议审

5、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我国已经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人权我国已经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人权法律体系。法律体系。7三、人权法的分类和渊源三、人权法的分类和渊源(一)人权法的分类(一)人权法的分类人权法可以分为两大类:国人权法可以分为两大类:国内人权法和国际人权法。内人权法和国际人权法。8l(二)人权法的渊源(二)人权法的渊源l 1 1、国内人权法的渊源、国内人权法的渊源l 主要有以下几种:主要有以下几种:l (1 1)宪法)宪法l (2 2)法律)法律l (3 3)行政法规)行政法规l (4 4)地方性法规)地方性法规 (5 5)行政规章)行政规章l

6、(6 6)条约和协议)条约和协议l (7 7)专门人权法律规范)专门人权法律规范9l2 2、国际人权法的渊源、国际人权法的渊源l 国际人权法的渊源主要是国际国际人权法的渊源主要是国际人权公约和国际人权习惯法。人权公约和国际人权习惯法。10l3 3、国际人权法分类、国际人权法分类l 一类是联合国制定的人权公一类是联合国制定的人权公约;一类是区域性的人权公约。约;一类是区域性的人权公约。11l四、人权法的原则四、人权法的原则l 1 1、权利本位原则、权利本位原则l 我国宪法第二条:我国宪法第二条:“中华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l 公共权力要服务于人民权公共权

7、力要服务于人民权利。利。12l 2 2、平等保护原则、平等保护原则l 该该原原则则要要求求国国家家把把不不同同群群体体的的个个人人都都作作为为平平等等的的人人来来看看待,要平等地分配利益和机会。待,要平等地分配利益和机会。13 3 3、保护弱者原则、保护弱者原则 这一原则把每一个人当成是这一原则把每一个人当成是世界上的最高价值,体现了人道世界上的最高价值,体现了人道主义关怀和博爱精神。主义关怀和博爱精神。14 第一,保护弱者是社会公正的要求。第一,保护弱者是社会公正的要求。第二,保护弱者是人道和博爱的要求。第二,保护弱者是人道和博爱的要求。第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第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8、。政府要关注的重要问题是:谁是最脆弱政府要关注的重要问题是:谁是最脆弱的群体?他们关注的主要权利是什么?政府的群体?他们关注的主要权利是什么?政府应该做什么?政策对他们有什么影响?应该做什么?政策对他们有什么影响?15 4 4、权利与义务统一原则、权利与义务统一原则 人权义务的承担者,包括国家、人权义务的承担者,包括国家、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营利机构、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营利机构、个人等。人权是把人当做人对待的最个人等。人权是把人当做人对待的最基本的道德标准。基本的道德标准。人权是做人的权利,也是做人的人权是做人的权利,也是做人的责任。责任。人权的理念:只有把人当人对待,人权的理念:只有把

9、人当人对待,你才成为人。你才成为人。1616l 5 5、国家责任原则、国家责任原则 该原则强调在国家和个人的关该原则强调在国家和个人的关系上,公民是享有权利的基本主体,系上,公民是享有权利的基本主体,国家是保障人权的基本主体;国家对国家是保障人权的基本主体;国家对人权的责任主要有两个方面:尊重和人权的责任主要有两个方面:尊重和保护;国家责任机制是人权保障的核保护;国家责任机制是人权保障的核心。心。17结论:结论:1 1、人权法的产生是伴随人权概、人权法的产生是伴随人权概念而产生的。念而产生的。2 2、人权与法律密不可分。、人权与法律密不可分。3 3、宪法规定的权利都是人权,、宪法规定的权利都是

10、人权,但是,人权的范围比法律权利大。但是,人权的范围比法律权利大。4 4、人权法在当代的一个重大成、人权法在当代的一个重大成就是否定了恶法是法的法律观。就是否定了恶法是法的法律观。18l第二讲第二讲 人权的概念人权的概念19l 一、人权的概念一、人权的概念l(一)关于人权的定义(一)关于人权的定义l 人权(人权(Human RightsHuman Rights)是人依据)是人依据其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所应当享有的其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所应当享有的权利。权利。l 20 可以从可以从4 4个层次理解人权:个层次理解人权:第一第一,人权是人按其自然属性和社会属人权是人按其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应当享有的权利

11、。性应当享有的权利。第二,人权是有尊严地做人的权利。第二,人权是有尊严地做人的权利。第三,人权是把人当作人对待的标准。第三,人权是把人当作人对待的标准。第四、人权有三大支柱:自由、平等、第四、人权有三大支柱:自由、平等、博爱。博爱。21(二二)人权概念的产生和发展人权概念的产生和发展 1 1、古代人权思想、古代人权思想 2 2、近代人权概念的正式提出、近代人权概念的正式提出 3 3、人权概念的发展、人权概念的发展 4 4、人权概念受到普遍承认、人权概念受到普遍承认22l二、人权的主体二、人权的主体l 人权的主体就是人权的享有者。人权的主体就是人权的享有者。l 历史上人权的主体经历了形式上的从有

12、历史上人权的主体经历了形式上的从有限主体到普遍主体的演变。人权主体普遍性限主体到普遍主体的演变。人权主体普遍性受到普遍肯定,是以世界人权宣言通过受到普遍肯定,是以世界人权宣言通过为标志。为标志。l 上世纪上世纪6060年代,人权主体又得到发展,年代,人权主体又得到发展,从个人主体扩大到集体主体。从个人主体扩大到集体主体。l 23三、关于人权的属性三、关于人权的属性 (1 1)普遍性。是指人权的主体、基)普遍性。是指人权的主体、基本内容和基本原则是普遍的。本内容和基本原则是普遍的。(2 2)本源性。它是公共权力和公民)本源性。它是公共权力和公民权利的来源。权利的来源。(3 3)不可剥夺性。一些基

13、本权利是)不可剥夺性。一些基本权利是不可剥夺的,比如,人格尊严权;人不可剥夺的,比如,人格尊严权;人权是先于法律而存在的。权是先于法律而存在的。(4 4)发展性。人权不是抽象的,而)发展性。人权不是抽象的,而是历史发展的。是历史发展的。24l四、人权的分类四、人权的分类l(一)两大类人权的分类(一)两大类人权的分类l 联合国的分类:一类是公民权利和政治权联合国的分类:一类是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一类是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利,一类是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l 1 1、生命权;、生命权;2 2、人格尊严权;、人格尊严权;3 3、不受酷刑、不受酷刑和不人道待遇权;和不人道待遇权;4 4、不受奴役权;、

14、不受奴役权;5 5、不受任、不受任意逮捕或拘禁权;意逮捕或拘禁权;6 6、告知被捕和被控原因权;、告知被捕和被控原因权;7 7、不强迫自供或认罪权;、不强迫自供或认罪权;8 8、无罪推定权;、无罪推定权;9 9、迁徙的自由和选择住所的自由权;迁徙的自由和选择住所的自由权;1010、私生活、私生活不受侵犯权;不受侵犯权;1111、宗教信仰自由权;、宗教信仰自由权;1212、婚姻、婚姻自由平等权;自由平等权;131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1414、言论自由权;言论自由权;1515、和平集会、结社、游行示威、和平集会、结社、游行示威权;权;1616、参政权。、参政权。25l经济

15、、社会及文化权利主要是指: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主要是指:l 1 1、工工作作权权;2 2、财财产产权权;3 3、休休息息权权;4 4、男男女女同同工工同同酬酬权权等等;5 5、参参加加和和组组织织工工会会权权;6 6、罢罢工工权权;7 7、享享有有社社会会保保障障权权,8 8、对对母母亲亲、儿儿童童和和少少年年的的特特殊殊保保护护权权,9 9、适适当当的的生生活活水水准准权权;1010、享享有有能能达达到到的的最最高高体体质质和和心心理理健健康康的的标标准准;1111、受受教教育育权权;1212、参参加加文文化化生生活活和和享享受受科科学进步的权利等。学进步的权利等。26(二)三代人权的分类(

16、二)三代人权的分类(三)三种人权形态的分类(三)三种人权形态的分类应有权利、法定权利和实有权利。应有权利、法定权利和实有权利。(四)国内人权和国际人权(四)国内人权和国际人权27l第三讲第三讲 公民权利公民权利28l一、公民权利的概念一、公民权利的概念l (一)公民权利的含义(一)公民权利的含义l “公民权利公民权利”(civil rightscivil rights)有特定)有特定的含义,不同于我国宪法中的公民权利的含义,不同于我国宪法中的公民权利(citizenscitizens rights rights)。前者是指近代)。前者是指近代资产阶级在反封建斗争中提出的各种自资产阶级在反封建斗

17、争中提出的各种自由权和程序性权,后者是指凡具有中华由权和程序性权,后者是指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所享有的权利,其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所享有的权利,其内容涵盖了两大类人权。内容涵盖了两大类人权。29 (二)公民权利的主要内容(二)公民权利的主要内容l 生命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生命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不受酷刑和不人道待遇权;严权;不受酷刑和不人道待遇权;不受奴役权;无罪推定权;不强迫不受奴役权;无罪推定权;不强迫自证其罪权;迁徙自由权;私生活自证其罪权;迁徙自由权;私生活不受侵犯权;宗教信仰自由权等。不受侵犯权;宗教信仰自由权等。30二、生命权二、生命权(一)生命权的含义(一)生命权

18、的含义 生命权是一切人权的前提。生命权生命权是一切人权的前提。生命权的含义主要包括:生命安全维护权,即的含义主要包括:生命安全维护权,即禁止他人非法剥夺生命的权利;防止生禁止他人非法剥夺生命的权利;防止生命危害发生和改变生命危险环境的权利。命危害发生和改变生命危险环境的权利。31 (二)生命权的保障(二)生命权的保障 世界人权宣言世界人权宣言明确规定:明确规定:“人人人人有权享有生命、自由和人身安全有权享有生命、自由和人身安全”。在当代,各国普遍通过建立各种法律在当代,各国普遍通过建立各种法律制度来保障生命权,而且保护的标准在提制度来保障生命权,而且保护的标准在提高。高。当代新发展起来的制度主

19、要有:惩罚当代新发展起来的制度主要有:惩罚性赔偿制度;无过错责任制度;对见死不性赔偿制度;无过错责任制度;对见死不救行为制裁的制度;废除死刑和限制死刑救行为制裁的制度;废除死刑和限制死刑制度;对大规模侵犯生命权犯罪的国际制制度;对大规模侵犯生命权犯罪的国际制裁制度。裁制度。32最高法院未核准唐慧女儿案中两被告死刑最高法院未核准唐慧女儿案中两被告死刑l6 6月月1212日,最高人民法院依法裁定不核准唐慧女儿被迫日,最高人民法院依法裁定不核准唐慧女儿被迫卖淫案被告人周军辉、秦星死刑,将案件发回湖南省高卖淫案被告人周军辉、秦星死刑,将案件发回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重新审判。级人民法院重新审判。l最高法刑

20、一庭相关负责人称,根据刑法规定,强迫他人最高法刑一庭相关负责人称,根据刑法规定,强迫他人卖淫只有情节特别严重的,如大规模强迫卖淫犯罪集团卖淫只有情节特别严重的,如大规模强迫卖淫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强迫多名幼女卖淫的,多次在公共场所劫的首要分子,强迫多名幼女卖淫的,多次在公共场所劫持他人拘禁后强迫卖淫的,或者强迫卖淫手段特别残忍、持他人拘禁后强迫卖淫的,或者强迫卖淫手段特别残忍、造成被害人严重残疾或者死亡等情形,才可考虑判处死造成被害人严重残疾或者死亡等情形,才可考虑判处死刑。刑。l鉴于周军辉、秦星强迫卖淫的暴力、胁迫程度,犯罪情鉴于周军辉、秦星强迫卖淫的暴力、胁迫程度,犯罪情节的恶劣程度尚未达

21、到情节特别严重。此外,本案复核节的恶劣程度尚未达到情节特别严重。此外,本案复核期间又出现新的证据,可能影响对秦星是否构成立功的期间又出现新的证据,可能影响对秦星是否构成立功的认定,依法应予查明。据此,最高法裁定不核准二被告认定,依法应予查明。据此,最高法裁定不核准二被告人死刑,将案件发回湖南省高院重新审判。人死刑,将案件发回湖南省高院重新审判。3334l 20122012年年1111月月2121日负责处理关于社会、日负责处理关于社会、人道主义、文化等议题的联合国大会人道主义、文化等议题的联合国大会第三委员会早些时候表决通过了新的第三委员会早些时候表决通过了新的“暂停执行死刑暂停执行死刑”决议,

22、呼吁目前仍决议,呼吁目前仍存在死刑制度的国家为彻底废除死刑存在死刑制度的国家为彻底废除死刑而采取积极行动。而采取积极行动。35 我国目前不具备废除死刑的社会物质我国目前不具备废除死刑的社会物质文化条件。文化条件。我国法律对死刑做出了严格的限制,我国法律对死刑做出了严格的限制,死缓制度起到了限制死刑的作用。死缓制度起到了限制死刑的作用。20072007年年死刑核准权已收回最高人民法院。死刑核准权已收回最高人民法院。20112011年,年,我国新修订我国新修订刑法刑法首次取消首次取消1313个死刑罪个死刑罪名。名。客观正确地认识死刑的作用和犯罪产客观正确地认识死刑的作用和犯罪产生的复杂原因,提高对

23、人的生命价值的重生的复杂原因,提高对人的生命价值的重视程度,坚持少杀慎杀原则,逐步限制死视程度,坚持少杀慎杀原则,逐步限制死刑以至废除死刑,是我国人权保障的一个刑以至废除死刑,是我国人权保障的一个发展方向。发展方向。3636三、人身自由权三、人身自由权(一)人身自由权的含义(一)人身自由权的含义 人身自由权是指公民的人身安全,人身自由权是指公民的人身安全,居住行动自由不受他人的非法侵犯、居住行动自由不受他人的非法侵犯、支配和控制。这是公民能够正常工作支配和控制。这是公民能够正常工作和生活,并享受其他权利的基础。和生活,并享受其他权利的基础。37l (二)人身自由权的保障(二)人身自由权的保障l

24、 为了保证公民的人身自由免受任意为了保证公民的人身自由免受任意剥夺,国际人权法把剥夺,国际人权法把“正当程序正当程序”确立为确立为基本人权:告知权、无罪推定权、不强基本人权:告知权、无罪推定权、不强迫自证其罪权、免于酷刑的权利、法庭迫自证其罪权、免于酷刑的权利、法庭面前平等权、公开审判权、辩护权、享面前平等权、公开审判权、辩护权、享有法律援助权、受审时间不被无故拖延有法律援助权、受审时间不被无故拖延权、上诉权等。我国法律的基本精神同权、上诉权等。我国法律的基本精神同国际人权法相一致。国际人权法相一致。381 1、告知权制度、告知权制度2 2、司法审查制度、司法审查制度3 3、无罪推定权制度、无

25、罪推定权制度 4 4、法律援助制度、法律援助制度5 5、反酷刑制度、反酷刑制度39 四、隐私权四、隐私权 (一)隐私权的含义(一)隐私权的含义 隐私权也叫隐私权也叫“不被了解的权利不被了解的权利”,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权。隐私权的核心是要求个人私生活隐私权的核心是要求个人私生活受到尊重,没得到个人同意不受干涉。受到尊重,没得到个人同意不受干涉。40 (二)隐私权的保护(二)隐私权的保护 隐私权保护方式隐私权保护方式 直接保护直接保护 间接保护间接保护 近近几几十十年年来来,隐隐私私权权的的保保护护在在加加强强。越越来来越越多多的的国国家家对对隐隐私私权

26、权的的保保护护出出现现专专门门立立法法的的趋趋势势;隐隐私私权权保保护护的的范范围围在扩大。在扩大。41l第四讲第四讲 政治权利政治权利42l一、政治权利的概念一、政治权利的概念l 政治权利(政治权利(political rightspolitical rights)是公民参加国家管理、参政议政的权是公民参加国家管理、参政议政的权利。主要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知利。主要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等。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等。43 当代政治权利保障的两个特点:当代政治权利保障的两个特点:一是除个别国家外,选举权的一是除个别国家外,选举权的普遍性在法律上基本得到实现

27、。二普遍性在法律上基本得到实现。二是公民的监督权和参与权的保障得是公民的监督权和参与权的保障得到加强。到加强。44 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提出了四大政治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提出了四大政治权利:权利:“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45 十八大报告提出:十八大报告提出:“保障人民知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是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是权力正确运行的重要保证。权力正确运行的重要保证。”“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

28、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46 二、知情权二、知情权 (一)知情权的含义(一)知情权的含义 知情权(知情权(right to knowright to know),又称了解权。),又称了解权。知情权是指公民了解公共事务和与个人利益有知情权是指公民了解公共事务和与个人利益有关信息的权利。关信息的权利。2020世纪中期以来,随着现代民世纪中期以来,随着现代民主政治的发展,公民民主意识和政治参与意识主政治的发展,公民民主意识和政治参与意识不断提高,知情权被逐步确立为一项基本人权。不断提高,知情权被逐步确立为一项基本人

29、权。第一,知情权是人民行使其他民主权利的基础。第一,知情权是人民行使其他民主权利的基础。第二,知情权是监督公共权力的有效手段。第二,知情权是监督公共权力的有效手段。第三,知情权是保护公民自己利益的手段。第三,知情权是保护公民自己利益的手段。47 (二)知情权的保障(二)知情权的保障 要保障知情权要保障知情权 ,政府就要承担,政府就要承担信息公开的法律义务和责任。信息公开的法律义务和责任。信息公开的基本原则是:信息公开的基本原则是:1 1、政、政府信息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府信息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2 2、公民应有权知道存于政府机构中、公民应有权知道存于政府机构中的有关自己的私人信息;

30、的有关自己的私人信息;3 3、如果公、如果公民向政府请求信息被拒绝时,可以民向政府请求信息被拒绝时,可以请求司法救济;请求司法救济;4 4、政府机构负有举、政府机构负有举证责任,证明不公开的信息属于保证责任,证明不公开的信息属于保密信息。密信息。48三、参与权三、参与权 (一)参与权的含义(一)参与权的含义 政治参与权是公民依法享有的参与政治参与权是公民依法享有的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社会组织和管理活动的国家政治生活、社会组织和管理活动的权利。我国宪法第权利。我国宪法第2 2条第条第3 3款规定:款规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式,管理

31、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管理社会事务。”这里的这里的“各种途径和形各种途径和形式式”,包括选举、投票、协商、座谈会、,包括选举、投票、协商、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批评、建议、通过媒论证会、听证会、批评、建议、通过媒体网络讨论国家政务等。体网络讨论国家政务等。49l(二)参与权的保障(二)参与权的保障l 近年来,我国在保障参与权方面取得很近年来,我国在保障参与权方面取得很大进展。我国已经修改选举法,规定城大进展。我国已经修改选举法,规定城乡按同等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原则。我国乡按同等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原则。我国不断完善制度增强决策过程中公众的参与度。不

32、断完善制度增强决策过程中公众的参与度。l 我国国家人权行动计划从六个方面我国国家人权行动计划从六个方面提出了目标和措施,主要有:完善人民代表提出了目标和措施,主要有: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选举制度;进一步把政治协商纳大会制度和选举制度;进一步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提高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入决策程序,提高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的实效;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参政议政的实效;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增强决策过程中公众的参与度;保障工会、增强决策过程中公众的参与度;保障工会、妇联、青联等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妇联、青联等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等。开展工作等。50四、表达权四、

33、表达权 (一)表达权的含义(一)表达权的含义 表达权是指公民享有使用各种媒介表达权是指公民享有使用各种媒介手段与方式公开发表、传递自己的意见、手段与方式公开发表、传递自己的意见、主张等而不受干涉的权利。在现代,言主张等而不受干涉的权利。在现代,言论自由权的范围得到极大扩充,不仅包论自由权的范围得到极大扩充,不仅包括口头语言,也包括象征性言论或表达括口头语言,也包括象征性言论或表达式行为,包括出版、新闻和集会、结社式行为,包括出版、新闻和集会、结社自由等。自由等。我国我国宪法宪法3535条明确规定:条明确规定:“公民公民 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 威的

34、自由。威的自由。”51l(二)表达权的保障(二)表达权的保障l 民主政治所追求的价值目标就是为了实现人民主政治所追求的价值目标就是为了实现人民的利益,而表达权是实现这一价值目标的一个民的利益,而表达权是实现这一价值目标的一个重要途径。重要途径。l 表达自由权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表达自由权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要的意义。l 尊重公众的表达权,虚心听取公众意见,已尊重公众的表达权,虚心听取公众意见,已成为我国扩大人民民主的重要方式。成为我国扩大人民民主的重要方式。52l 国家人权行动计划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0920102010年)特别提出:年)特别提出:加强对新闻

35、机构和新闻记者合法加强对新闻机构和新闻记者合法权利的制度保障;依法保障公民权利的制度保障;依法保障公民使用互联网的权利;公益性组织使用互联网的权利;公益性组织要反映弱势群体利益诉求和需求要反映弱势群体利益诉求和需求等措施。等措施。53l国家人权行动计划(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2201220152015年)年)再次强调:再次强调:“畅通各种渠道,依法保障公民畅通各种渠道,依法保障公民的言论自由和表达权。的言论自由和表达权。l尊重和保障参加人民政协的各党派团尊重和保障参加人民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在政协的各种会议上发体、各族各界人士在政协的各种会议上发表意见、开展视察、提出提案、反映社情

36、表意见、开展视察、提出提案、反映社情民意、参与调查和检查活动等权利。民意、参与调查和检查活动等权利。l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应当通过多种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应当通过多种方式与公众进行交流,了解公众意愿,征方式与公众进行交流,了解公众意愿,征求公众意见。求公众意见。l健全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机制,不断畅健全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机制,不断畅通和拓宽信访渠道。通和拓宽信访渠道。l加强对新闻机构和新闻从业人员合法加强对新闻机构和新闻从业人员合法权益的制度保障。权益的制度保障。”54五、监督权五、监督权 (一)监督权的含义(一)监督权的含义 监督权监督权(right to supervision)(right t

37、o supervision)是是指公民监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公指公民监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公务活动的权利。监督权包含批评权、建务活动的权利。监督权包含批评权、建议权、申诉权、控告权、检举权等具体议权、申诉权、控告权、检举权等具体权利。它是公民政治权利的一项不可缺权利。它是公民政治权利的一项不可缺少的内容。少的内容。55l (二)监督权的保障(二)监督权的保障l 监督权是人民主权原则的具体表现。人民监督权是人民主权原则的具体表现。人民通过行使监督权经常性地监督国家机关及其通过行使监督权经常性地监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活动,以保证国家权力的合法性。工作人员的活动,以保证国家权力的合法性。

38、l 我国宪法第我国宪法第4141条明确规定:条明确规定:“公民对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对于公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对于公民的申诉、控告或者检举,有关国家机关必民的申诉、控告或者检举,有关国家机关必须查清事实,负责处理。任何人不得压制和须查清事实,负责处理。任何人不得压制

39、和打击报复。打击报复。”56 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发挥好舆论监发挥好舆论监督的作用督的作用”。“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十八大报告强调:十八大报告强调:“加强党内监督、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57 进一步认真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的进一步认真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的目标和措施,完善有关制度,加强人大对目标和措施,完善有关制度,加强人大对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监督;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

40、察机关的监督;完善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机制;加强人民完善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机制;加强人民群众对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群众对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等的监督;切实发挥政协提案、建议案关等的监督;切实发挥政协提案、建议案在民主监督方面的作用;保障公民对国家在民主监督方面的作用;保障公民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提出批评、建议、申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提出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的权利,发挥人民团体、诉、控告、检举的权利,发挥人民团体、社会组织和新闻媒体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社会组织和新闻媒体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监督作用等。作人员的监督作用等。58l第五讲第五讲 经济、社会、经济、社会

41、、文化权利文化权利59一、经济、社会、文化权利与一、经济、社会、文化权利与 生存权的概念生存权的概念 (一)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一)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的提出的提出60(二)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的内容(二)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的内容 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主要是指:财产权;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主要是指:财产权;工作权;劳动保护权;男女同工同酬权等;参工作权;劳动保护权;男女同工同酬权等;参加和组织工会权;罢工权;享有社会保障权;加和组织工会权;罢工权;享有社会保障权;适当的生活水准权;对母亲、儿童和少年的特适当的生活水准权;对母亲、儿童和少年的特殊保护权;享有能达到的最高体质和心理健康殊保护权

42、;享有能达到的最高体质和心理健康的标准;受教育权;参加文化生活和享受科学的标准;受教育权;参加文化生活和享受科学进步的权利等。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推进了进步的权利等。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推进了对自由、平等和社会公正的认识。从这些权利对自由、平等和社会公正的认识。从这些权利可以推出更具体的权利。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可以推出更具体的权利。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的产生标志着人权的新发展,也带来了对国利的产生标志着人权的新发展,也带来了对国家责任、人权保障机制等认识的新发展。家责任、人权保障机制等认识的新发展。61(三)生存权与经济、社会和文化(三)生存权与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的关系权利的关系 生存权是人

43、有尊严生存的权利,生存权是人有尊严生存的权利,涵盖了从生命权到经济、社会和文涵盖了从生命权到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的基本内容。化权利的基本内容。62 生存权和发展权是密切联系、生存权和发展权是密切联系、发展权利宣言发展权利宣言指出:指出:“发展权利发展权利是一项不可剥夺的人权,由于这种权是一项不可剥夺的人权,由于这种权利,每个人和所有各国人民均有权参利,每个人和所有各国人民均有权参与、促进并享受经济、社会和文化的与、促进并享受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在这种发展中,所有人权和基发展,在这种发展中,所有人权和基本自由都能获得充分实现。本自由都能获得充分实现。”发展权发展权是要求每一个人都有权享有社会

44、进步是要求每一个人都有权享有社会进步所带来的成果。所带来的成果。63 我们党提出的我们党提出的“发展成果由人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民共享”,强调的就是保障发展,强调的就是保障发展权。生存权和发展权是密切联系、权。生存权和发展权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不可分割的。64二、工作权二、工作权(劳动权)(一)工作权的含义(一)工作权的含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会

45、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依法组织和参加工议处理的权利;依法组织和参加工会的权利;罢工权、集体谈判的权会的权利;罢工权、集体谈判的权利;参加民主管理的权利等。利;参加民主管理的权利等。65 国际社会对劳动权的承诺国际社会对劳动权的承诺 1 1、19481948年世界人权宣言年世界人权宣言 2 2、19661966年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公约年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公约 3 3、国际劳工组织、国际劳工组织8 8个核心公约个核心公约 1930 1930年制止强迫劳动公约年制止强迫劳动公约 1948 1948年结社自由和组织权利保护公约年结社自由和组织权利保护公约 1949 1949年组

46、织权和集体谈判权公约年组织权和集体谈判权公约 1951 1951年同酬公约年同酬公约 1957 1957年废除强迫劳动公约年废除强迫劳动公约 1958 1958年(就业与职业)歧视公约年(就业与职业)歧视公约 1973 1973年就业最低年龄公约年就业最低年龄公约 1999 1999年禁止和立即行动消除最恶劣形式年禁止和立即行动消除最恶劣形式的童工公约的童工公约66 1、宪法、宪法2、1994年劳动法年劳动法3、2007年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年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4、批准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公约、批准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公约,批准了国际劳工组织,批准

47、了国际劳工组织25个劳工公约。个劳工公约。5、“让广大劳动群众实现体面劳动让广大劳动群众实现体面劳动”的的新理念。新理念。我国对劳动权利的承诺我国对劳动权利的承诺67(二)工作权的保障(二)工作权的保障在劳动关系中,劳动者处于弱势。在劳动关系中,劳动者处于弱势。这就要求国家必须积极介入和干预这就要求国家必须积极介入和干预市场,积极促进就业,确定公平的市场,积极促进就业,确定公平的工资标准、工作时间、劳动条件,工资标准、工作时间、劳动条件,加大执法力度,保障劳动者的基本加大执法力度,保障劳动者的基本权利。权利。68 1、对经济自由权的积极限制、对经济自由权的积极限制第一,对录用雇员的限制。第一,

48、对录用雇员的限制。第二,对劳动时间的限制。第二,对劳动时间的限制。第三,对劳动工资的限制。第三,对劳动工资的限制。第四,对劳动条件的限制。第四,对劳动条件的限制。第第五五,通通过过刑刑法法对对劳劳动动权权施施以以特别的保护。特别的保护。69 2、以法律赋权劳动者、以法律赋权劳动者1998年国际劳工大会通过的年国际劳工大会通过的基本基本劳工权利原则宣言劳工权利原则宣言提出提出“核心劳工标核心劳工标准准”。主要包括四方面权利:工会权、。主要包括四方面权利:工会权、集体谈判权;禁止就业和职业歧视;禁集体谈判权;禁止就业和职业歧视;禁止强迫劳动;禁用童工等内容。止强迫劳动;禁用童工等内容。集体谈判权被

49、称为工会运动的基石。集体谈判权被称为工会运动的基石。70 3、劳动争议解决制度、劳动争议解决制度劳动法院或劳动法庭劳动法院或劳动法庭国家劳资关系委员会国家劳资关系委员会71l (三)我国劳动权利保障的成就(三)我国劳动权利保障的成就与问题与问题l 1 1、建立了以宪法为基础的劳动法、建立了以宪法为基础的劳动法律体系律体系l 199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07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我国已经建立了基

50、本的劳动就业制度、劳动我国已经建立了基本的劳动就业制度、劳动合同制度、工资制度、劳动保护制度、劳动合同制度、工资制度、劳动保护制度、劳动争议解决制度等。争议解决制度等。722 2、我国劳动权利保障面临的问题、我国劳动权利保障面临的问题 就业歧视严重 (就业与职业)歧视公约定义:“基于种族、肤色、性别、宗教、政治见解、民族血统或社会出身的任何区别、排斥或特惠,其结果为取消或损害就业或职业方面的机会平等或待遇平等”。2004年全国首例乙肝就业歧视案以张先著胜诉告终。73劳动工资、劳动时间和劳动条件问题劳动工资、劳动时间和劳动条件问题突出突出 劳动条件:劳动条件:20062006年年据安全生产监管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