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天津市高考生物试卷(共19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5946396 上传时间:2022-01-24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5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天津市高考生物试卷(共19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16年天津市高考生物试卷(共19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年天津市高考生物试卷(共1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天津市高考生物试卷(共19页).doc(2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2016年天津市高考生物试卷一、选择题,共6题,每题6分,共36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6分)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失水和吸水实验中,显微镜下可依次观察到甲、乙、丙三种细胞状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由观察甲到观察乙须将5倍目镜更换为10倍目镜B甲、乙、丙可在同一个细胞内依次发生C与甲相比,乙所示细胞的细胞液浓度较低D由乙转变为丙的过程中,没有水分子从胞内扩散到胞外2(6分)在适宜反应条件下,用白光照射离体的新鲜叶绿体一段时间后,突然改用光照强度与白光相同的红光或绿光照射。下列是光与瞬间发生变化的物质,组合正确的是()A红光,ATP

2、下降B红光,未被还原的C3上升C绿光,H下降D绿光,C5上升3(6分)在丝瓜地生态系统中,丝瓜、昆虫甲、昆虫乙存在捕食关系如图为某年度调查甲、乙两种昆虫种群数量变化的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丝瓜地的碳循环在丝瓜、昆虫与无机环境之间完成B依据随机取样原则统计成虫数量可计算出昆虫种群密度C乙与甲的数量比值代表两种昆虫间的能量传递效率D乙数量的增加会减少甲种群对丝瓜的摄食量4(6分)将携带抗M基因、不带抗N基因的鼠细胞去除细胞核后,与携带N基因、不带抗M基因的鼠细胞融合,获得的胞质杂种细胞具有M、N两种抗性该实验证明了()A该胞质杂种细胞具有全能性B该胞质杂种细胞具有无限增殖能力C抗M基因位于细

3、胞质中D抗N基因位于细胞核中5(6分)枯草杆菌野生型与某一突变型的差异见下表:枯草杆菌核糖体S12蛋白第5558位的氨基酸序列链霉素与核糖体的结合在含链霉素培养基中的存活率(%)野生型能0突变型不能100注P:脯氨酸;:赖氨酸;R:精氨酸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S12蛋白结构改变使突变型具有链霉素抗性B链霉素通过与核糖体结合抑制其转录功能C突变型的产生是由于碱基对的缺失所致D链霉素可以诱发枯草杆菌产生相应的抗性突变6(6分)在培养人食管癌细胞的实验中,加入青蒿琥酯(Art),随着其浓度升高,凋亡蛋白Q表达量增多,癌细胞凋亡率升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为初步了解Art对癌细胞的影响,可用显微镜观

4、察癌细胞的形态变化B在癌细胞培养液中加入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Art,可确定Art能否进入细胞C为检测Art对凋亡蛋白Q表达的影响,须设置不含Art的对照实验D用凋亡蛋白Q饲喂患癌鼠,可确定该蛋白能否在动物体内诱导癌细胞凋亡二、非选择题7(12分)人血清白蛋白(HSA) 具有重要的医用价值,只能从血浆中制备如图1是以基因工程技术获取重组HSA(rHSA)的两条途径(1)为获取HSA基因,首先需采集人的血液,提取 合成总cDNA,然后以cDNA为模板,采用PCR技术扩增HSA基因如图2中箭头箭头表示一条引物结合模板的位置及扩增方向,请用箭头在方框内标出标出另一条引物的位置及扩增方向(2)启动子通常

5、具有物种及组织特异性,构建在水稻胚乳细胞内特异表达rHSA的载体,需要选择的启动子是 (填写字母,单选)A人血细胞启动子 B水稻胚乳细胞启动子 C大肠杆菌启动子 D农杆菌启动子(3)利用农杆菌转化水稻受体细胞的过程中,需添加酚类物质,其目的是 (4)人体合成的初始HSA多肽,需要经过膜系统加工形成正确的空间结构才能有活性与途径相比,选择途径I获取rHSA的优势是 (5)为证明rHSA具有医用价值,须确认rHSA与 的生物学功能一致8(10分)哺乳动物的生殖活动与光照周期有着密切联系如图表示了光路信号通过视网膜松果体途径对雄性动物生殖的调控据图回答:(1)光暗信号调节的反射弧中,效应器是 ,图中

6、去甲肾上腺激素释放的过程中伴随着 信号到 信号的转变(2)褪黑素通过影响HPG轴发挥调节作用,该过程属于 调节,在HPG轴中,促性激素释放激素(GnRH)运输到 ,促使其分泌黄体生成素(LH,一种促激素);LH随血液运输到睾丸,促使其增加雄激素的合成和分泌(3)若给正常雄性哺乳动物个体静脉注射一定剂量的LH,随后其血液中GnRH水平会 ,原因是 9(10分)鲤鱼和鲫鱼体内的葡萄糖磷酸异构酶(GPI)是同功酶(结构不同、功能相同的酶),由两条肽链构成编码肽链的等位基因在鲤鱼中是a1和a2,在鲫鱼中是a3和a4,这四个基因编码的肽链P1、P2、P3、P4可两两组合成GPI以杂合体鲫鱼(a1a2)为

7、例,其GPI基因、多肽链、GPI的电泳(蛋白分离方法)图谱如下请问答相关问题:(1)若一尾鲫鱼为纯合二倍体,则其体内GPI类型是 (2)若鲤鱼与鲫鱼均为杂合二倍体,则鲤鲫杂交的子一代中,基因型为a2a4个体的比例为 在其杂交子一代中取一尾鱼的组织进行GPI电泳分析,图谱中会出现 条带(3)鲤鲫杂交育种过程中获得了四倍体鱼四倍体鱼与二倍体鲤鱼杂交,对产生的三倍体子代的组织进行GPI电泳分析,每尾鱼的图谱均一致,如下所示据图分析,三倍体的基因型为 ,二倍体鲤鱼亲本为纯合体的概率是 10(12分)天津独流老醋历史悠久、独具风味,其生产工艺流程如图1(1)在糖化阶段添加酶制剂需要控制反应温度,这是因为

8、酶 (2)在酒精发酵阶段,需添加酵母菌在操作过程中,发酵罐先通气,后密闭通气能提高 的数量,有利于密闭时获得更多的酒精产物(3)在醋酸发酵阶段,独流老醋采用独特的分层固体发酵法,发酵30天工艺如图2发酵过程中,定期取样测定醋酸杆菌密度变化,趋势如图据图3分析,与颠倒前相比,B层醋酸杆菌密度 ,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乳酸含量高是独流老醋风味独特的重要成因发酵过程中,发酵缸中 层醋醅有利于乳酸菌繁殖,积累乳酸成熟醋醅中乳酸菌的种类明显减少,主要原因是发酵后期营养物质消耗等环境因素的变化,加剧了不同种类乳酸菌的 ,淘汰了部分乳酸菌种类2016年天津市高考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6题,

9、每题6分,共36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6分)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失水和吸水实验中,显微镜下可依次观察到甲、乙、丙三种细胞状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由观察甲到观察乙须将5倍目镜更换为10倍目镜B甲、乙、丙可在同一个细胞内依次发生C与甲相比,乙所示细胞的细胞液浓度较低D由乙转变为丙的过程中,没有水分子从胞内扩散到胞外【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质壁分离和复原的知识:看图可知:丙的质壁分离程度甲乙,细胞在发生之比分离和复原过程中,水分子都是双向移动的【解答】解:A、看图可知:乙的放大倍数和甲相同,故由观察甲到观察乙放大倍数不变,A错误;B、在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和复

10、原过程中,甲、乙(逐步发生质壁分离)、丙(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可在同一个细胞内依次发生,B正确;C、甲细胞失水较少,乙细胞失水较多,与甲相比,乙所示细胞的细胞液浓度较高,C错误;D、由乙转变为丙的过程中,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此时水分子从胞外扩散到胞内的多于从胞内扩散到胞外的,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质壁分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6分)在适宜反应条件下,用白光照射离体的新鲜叶绿体一段时间后,突然改用光照强度与白光相同的红光或绿光照射。下列是光与瞬间发生变化的物质,组合正确的是()A红光,ATP下降B红光,未被还原的

11、C3上升C绿光,H下降D绿光,C5上升【分析】光反应过程是水光解产生氧气和ATP,暗反应需要光反应产生的还原氢和ATP;叶绿体中的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光合色素吸收绿光极少。【解答】解:在适宜反应条件下,用白光照射离体的新鲜叶绿体一段时间后,突然改用光照强度与白光相同的红光,光反应增强,产生的还原氢和ATP速率加快,三碳化合物还原加快,而二氧化碳固定速率暂时不变,因此三碳化合物减少,五碳化合物含量增加。如果在适宜反应条件下,用白光照射离体的新鲜叶绿体一段时间后,突然改用光照强度与白光相同的绿光光,光反应减弱,产生的还原氢和ATP速率减慢,三碳化合物还原减慢,而二

12、氧化碳固定速率暂时不变,因此三碳化合物增加,五碳化合物含量减少。A、如果改用红光,ATP会增加,A错误;B、如果改用红光,被还原的C3下降,B错误;C、如果改用绿光,由于色素几乎不吸收绿光,因此还原氢数量下降,C正确;D、如果改用绿光,由于色素几乎不吸收绿光,光反应不能进行产生还原氢和ATP,三碳化合物还原形成五碳化合物受阻,而二氧化碳固定短时间内仍然进行,因此五碳化合物含量减少,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光反应和暗反应之间的关系,学会应用相关知识分析环境因素变化对各种中间产生含量的影响。3(6分)在丝瓜地生态系统中,丝瓜、昆虫甲、昆虫乙存在捕食关系如图为某年度调查甲、乙两

13、种昆虫种群数量变化的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丝瓜地的碳循环在丝瓜、昆虫与无机环境之间完成B依据随机取样原则统计成虫数量可计算出昆虫种群密度C乙与甲的数量比值代表两种昆虫间的能量传递效率D乙数量的增加会减少甲种群对丝瓜的摄食量【分析】分析题图:该图表示的是某年度甲、乙两种昆虫种群数量变化,自变量是时间,因变量是种群数数量的变化,据此答题【解答】解:A、碳循环发生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A错误;B、随机取样原则统计各个样方中该种群所有个体的数量,然后求平均值,可计算出某种昆虫的种群密度,B错误;C、由图可知,乙捕食甲,但该曲线中乙与甲的数量不能代表两种昆虫间的能量传递效率,C错误;D、由图可

14、知,乙捕食甲,故乙数量的增加会减少甲种群对丝瓜的摄食量,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依托曲线为载体,考生生物的种间关系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4(6分)将携带抗M基因、不带抗N基因的鼠细胞去除细胞核后,与携带N基因、不带抗M基因的鼠细胞融合,获得的胞质杂种细胞具有M、N两种抗性该实验证明了()A该胞质杂种细胞具有全能性B该胞质杂种细胞具有无限增殖能力C抗M基因位于细胞质中D抗N基因位于细胞核中【分析】1、细胞生物(包括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细胞中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其中DNA是遗传物质,非细胞生物(病毒)中含有DNA或RNA一种核酸、其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15、2、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3、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少量分布4、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对性状的控制途径是: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5、分析题干信息:由“将携带抗M基因、不带抗N基因的鼠细胞去除细胞核后,与携带N基因、不带抗M基因的鼠细胞融合,获得的胞质杂种细胞具有M、N两种抗性”,该实验可证明抗M基因位于细胞质中,抗N基因位于细胞质、或位于细胞核中【解答】解:A、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题干中的信息不能证明该胞质杂种细胞是否具有全能

16、性,A错误;B、题干中的信息不能证明该胞质杂种细胞是否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B错误;C、由以上分析知,抗M基因位于细胞质中,C正确;D、由以上分析知,抗N基因位于细胞核、或位于细胞质中,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基因和性状的知识,考生识记基因的概念、基因和性状的关系,明确DNA在真核细胞中的分布是解题的关键5(6分)枯草杆菌野生型与某一突变型的差异见下表:枯草杆菌核糖体S12蛋白第5558位的氨基酸序列链霉素与核糖体的结合在含链霉素培养基中的存活率(%)野生型能0突变型不能100注P:脯氨酸;:赖氨酸;R:精氨酸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S12蛋白结构改变使突变型具有链霉素抗性B链霉素通过与

17、核糖体结合抑制其转录功能C突变型的产生是由于碱基对的缺失所致D链霉素可以诱发枯草杆菌产生相应的抗性突变【分析】分析表格可知,野生型的核糖体S12蛋白第5558位的氨基酸序列为PP,而突变型的氨基酸序列为PRP,即基因突变导致蛋白质中一个氨基酸改变,该突变是由于基因中一个碱基对发生改变引起的【解答】解:A、分析表格可知,突变型在含链霉素培养基中的存活率为100%,说明S12蛋白结构改变使突变型具有链霉素抗性,A正确;B、链霉素通过与核糖体结合抑制其翻译功能,B错误;C、由分析可知,突变型的产生是由于碱基对的改变所致,C错误;D、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结合表格考查了基因

18、突变、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基因突变的定义、特征等,能够根据表格信息确定突变型的抗性,识记核糖体上发生的是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6(6分)在培养人食管癌细胞的实验中,加入青蒿琥酯(Art),随着其浓度升高,凋亡蛋白Q表达量增多,癌细胞凋亡率升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为初步了解Art对癌细胞的影响,可用显微镜观察癌细胞的形态变化B在癌细胞培养液中加入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Art,可确定Art能否进入细胞C为检测Art对凋亡蛋白Q表达的影响,须设置不含Art的对照实验D用凋亡蛋白Q饲喂患癌鼠,可确定该蛋白能否在动物体内诱导癌细胞凋亡【分析】1、癌细胞的特征为:无限增殖;形态结

19、构发生显著变化;细胞表面发生改变,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细胞膜之间的黏着性降低,失去接触抑制。2、细胞调亡都是基因编程性表达的结果。癌细胞由于无限增殖,故代谢加快,产生蛋白质较多,耗能较多,故线粒体和核糖体数量增多。癌细胞由于表面糖蛋白减少,故容易扩散和转移。【解答】解:A、由于癌细胞的形态结构会发生显著变化,所以可用显微镜观察癌细胞的形态变化,初步了解Art对癌细胞的影响,A正确;B、在癌细胞培养液中加入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Art,如果细胞内含有放射性,则可确定Art已进入细胞,B正确;C、生物实验的原则之一是对照,所以为检测Art对凋亡蛋白Q表达的影响,须设置不含Art的对照实验,进行对照

20、,以便得出结论,C正确;D、用凋亡蛋白Q饲喂患癌鼠,由于消化道内蛋白酶的分解作用,凋亡蛋白Q被水解成氨基酸而失去作用,因而不能确定该蛋白能否在动物体内诱导癌细胞凋亡,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凋亡和癌变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二、非选择题7(12分)人血清白蛋白(HSA) 具有重要的医用价值,只能从血浆中制备如图1是以基因工程技术获取重组HSA(rHSA)的两条途径(1)为获取HSA基因,首先需采集人的血液,提取总RNA(或mRNA)合成总cDNA,然后以cDNA为模板,采用PCR技术扩增HSA基因如图2中箭头箭头表示一条引物结

21、合模板的位置及扩增方向,请用箭头在方框内标出标出另一条引物的位置及扩增方向(2)启动子通常具有物种及组织特异性,构建在水稻胚乳细胞内特异表达rHSA的载体,需要选择的启动子是B(填写字母,单选)A人血细胞启动子 B水稻胚乳细胞启动子 C大肠杆菌启动子 D农杆菌启动子(3)利用农杆菌转化水稻受体细胞的过程中,需添加酚类物质,其目的是吸引农杆菌移向水稻受体细胞,有利于目的基因成功转化(4)人体合成的初始HSA多肽,需要经过膜系统加工形成正确的空间结构才能有活性与途径相比,选择途径I获取rHSA的优势是水稻是真核生物,具有膜系统,能对初始rHSA多肽进行高效加工(5)为证明rHSA具有医用价值,须确

22、认rHSA与HSA的生物学功能一致【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1)分子水平上的检测: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

23、R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2)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解答】解:(1)为获取HSA基因,可通过反转录法,首先需采集人的血液,提取合成总cDNA,然后以cDNA为模板,采用PCR技术扩增HSA基因由于DNA两条链是反向平行的,复制时也是方向相反,如图2中箭头箭头表示一条引物结合模板的位置及扩增方向,则另一条引物位于另一条链的相反一端如图所示(2)启动子通常具有物种及组织特异性,故若构建在水稻胚乳细胞内特异表达rHSA的载体,需要选择的启动子是水稻胚乳细胞启动子(3)利用农杆菌转化水稻受体细胞的过程中,需添加酚类物质,其目的是吸引农

24、杆菌移向水稻受体细胞,有利于目的基因成功转化(4)由于大肠杆菌为原核生物,无生物膜系统,而水稻为真核生物,具有生物膜系统,故在人体合成的初始HSA多肽,与途径相比,选择途径I获取rHSA的优势是 水稻是真核生物,具有膜系统,能对初始rHSA多肽进行高效加工(5)为证明rHSA具有医用价值,需对基因工程的产物进行鉴定,即确认rHSA与HSA的生物学功能一致故答案为:(1)总RNA (或mRNA)(2)B(3)吸引农杆菌移向水稻受体细胞,有利于目的基因成功转化(4)水稻是真核生物,具有膜系统,能对初始rHSA多肽进行高效加工(5)HSA【点评】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

25、及操作步骤,掌握各操作步骤的相关细节,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8(10分)哺乳动物的生殖活动与光照周期有着密切联系如图表示了光路信号通过视网膜松果体途径对雄性动物生殖的调控据图回答:(1)光暗信号调节的反射弧中,效应器是松果体,图中去甲肾上腺激素释放的过程中伴随着电信号到化学信号的转变(2)褪黑素通过影响HPG轴发挥调节作用,该过程属于体液(或激素)调节,在HPG轴中,促性激素释放激素(GnRH)运输到垂体,促使其分泌黄体生成素(LH,一种促激素);LH随血液运输到睾丸,促使其增加雄激素的合成和分泌(3)若给正常雄性哺乳动物个体静脉注射一定剂量的LH,随后其血液中

26、GnRH水平会降低,原因是LH促进雄激素的分泌,雄激素抑制下丘脑分泌GnRH【分析】分析图解:光路信号通过视网膜松果体途径对雄性动物生殖的调控过程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其中神经调节的反射弧为:视网膜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松果体细胞作为效应器图中松果体分泌的褪黑素能够作用于下丘脑、垂体、睾丸,并且在对雄性激素的调节存在负反馈调节【解答】解:(1)分析图解可知,光暗信号调节的反射弧中,效应器是松果体图中去甲肾上腺激素是由传出神经的突触前膜释放的,即释放的过程中伴随着电信号到化学信号的转变(2)褪黑素通过影响HPG轴发挥调节作用,该过程属于体液(或激素)调节,在HPG轴中,促性激素

27、释放激素(GnRH)运输到垂体,促使其分泌黄体生成素(LH,一种促激素);LH随血液运输到睾丸,促使其增加雄激素的合成和分泌(3)分析图解可知,下丘脑在对雄性激素的调节存在负反馈调节,因此若给正常雄性哺乳动物个体静脉注射一定剂量的LH(促性腺激素),该激素促进雄激素的分泌,当雄激素分泌过多时会反过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主要,导致血液中GnRH水平会降低故答案为:(1)松果体 电 化学(2)体液(或激素) 垂体(3)降低 LH促进雄激素的分泌,雄激素抑制下丘脑分泌GnRH【点评】本题考查了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根据图解判断雄激素分泌的调节方式,识记反射弧的组成,掌握兴奋在突触传导

28、的过程,识记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等9(10分)鲤鱼和鲫鱼体内的葡萄糖磷酸异构酶(GPI)是同功酶(结构不同、功能相同的酶),由两条肽链构成编码肽链的等位基因在鲤鱼中是a1和a2,在鲫鱼中是a3和a4,这四个基因编码的肽链P1、P2、P3、P4可两两组合成GPI以杂合体鲫鱼(a1a2)为例,其GPI基因、多肽链、GPI的电泳(蛋白分离方法)图谱如下请问答相关问题:(1)若一尾鲫鱼为纯合二倍体,则其体内GPI类型是P3P3或P4P4(2)若鲤鱼与鲫鱼均为杂合二倍体,则鲤鲫杂交的子一代中,基因型为a2a4个体的比例为25%在其杂交子一代中取一尾鱼的组织进行GPI电泳分析,图谱中会出现3条带(3)鲤鲫杂

29、交育种过程中获得了四倍体鱼四倍体鱼与二倍体鲤鱼杂交,对产生的三倍体子代的组织进行GPI电泳分析,每尾鱼的图谱均一致,如下所示据图分析,三倍体的基因型为a1a2a3,二倍体鲤鱼亲本为纯合体的概率是100%【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着同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解答】解:(1)由题图可知,鲤鱼中是基因a1和a2分别编码P1、P2肽链,则鲫鱼基因a3、a4分别编码P3、P4肽链,所以纯合纯合二倍体鲫鱼体内的GPI类型是P3P3或P4P4(2)若鲤鱼与鲫鱼均为杂合二倍体,基因型分别是a1a

30、2、a3a4,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是a1a3:a1a4:a2a3:a2a4=1:1:1:1,基因型为a2a4个体的比例是25%;由于杂交后代都是杂合子,因此杂交子一代中取一尾鱼的组织进行GPI电泳分析,会出现3条电泳带(3)由电泳图可知,三倍体子代的组织进行GPI电泳分析出现了P1P1、P2P2、P3P3,因此三倍体同时含有a1、a2、a3基因,三倍体基因型为a1a2a3;二倍体鲤鱼亲本为纯合体故答案为:(1)P3P3或P4P4(2)25% 3(3)a1a2a3 100%【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基因分离定律的理解,学会应用分离定律结合题干信息进行推理解答问题10(12分)天津独流老醋历史悠久、独

31、具风味,其生产工艺流程如图1(1)在糖化阶段添加酶制剂需要控制反应温度,这是因为酶在最适温度条件下催化能力最强(2)在酒精发酵阶段,需添加酵母菌在操作过程中,发酵罐先通气,后密闭通气能提高酵母菌的数量,有利于密闭时获得更多的酒精产物(3)在醋酸发酵阶段,独流老醋采用独特的分层固体发酵法,发酵30天工艺如图2发酵过程中,定期取样测定醋酸杆菌密度变化,趋势如图据图3分析,与颠倒前相比,B层醋酸杆菌密度先快速增长后趋于稳定,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氧气、营养物质、PH乳酸含量高是独流老醋风味独特的重要成因发酵过程中,发酵缸中颠倒前的B层和颠倒后的A(或不翻动,或下)层醋醅有利于乳酸菌繁殖,积累乳酸成熟醋

32、醅中乳酸菌的种类明显减少,主要原因是发酵后期营养物质消耗等环境因素的变化,加剧了不同种类乳酸菌的种间竞争(或竞争),淘汰了部分乳酸菌种类【分析】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酒制作的原理:(1)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 (2)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2CO2+2C2H5OH+能量2、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解答】解:(1)分析流程图

33、可知,糖化阶段就是淀粉在淀粉酶以及麦芽糖酶的作用下水解产生葡萄糖,由于在最适温度条件下酶的活性最强,因此在糖化阶段添加酶制剂需要控制反应温度(2)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型微生物,即在有氧呼吸的条件下能够大量繁殖,在无氧呼吸条件下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因此在酒精发酵阶段,发酵罐先通气,后密闭通气的目的是提高酵母菌的数量,有利于密闭时获得更多的酒精产物(3)醋酸菌属于需氧型细菌,只有在氧气充足的时候能够大量繁殖并能产生醋酸据图3分析,与颠倒前相比,B层醋酸杆菌密度先快速增长后趋于稳定,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氧气、营养物质、PH乳酸含量高是独流老醋风味独特的重要成因乳酸发酵是乳酸菌进行的无氧呼吸,因此发酵过程中,发酵缸中颠倒前的B层和颠倒后的A(或不翻动,或下)层醋醅有利于乳酸菌繁殖,积累乳酸成熟醋醅中乳酸菌的种类明显减少,主要原因是发酵后期营养物质消耗等环境因素的变化,加剧了不同种类乳酸菌的种间竞争(或竞争),淘汰了部分乳酸菌种类故答案为:(1)在最适温度条件下催化能力最强(2)酵母菌(3)先快速增长后趋于稳定 氧气、营养物质、PH颠倒前的B层和颠倒后的A(或不翻动,或下)种间竞争(或竞争)【点评】本题结合果酒和果醋制作流程图,考查果酒和果醋的制作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参与果酒、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掌握相关技术的原理及条件,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教育教学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