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古诗词鉴赏知识点归纳.docx

上传人:C****o 文档编号:59179038 上传时间:2022-11-0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6.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古诗词鉴赏知识点归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2年古诗词鉴赏知识点归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古诗词鉴赏知识点归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古诗词鉴赏知识点归纳.docx(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古诗词鉴赏学问点归纳一、诗词体裁 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留意“ 歌” 、“ 歌行” 、“ 引” 、“ 曲” 、“ 呤” 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近体诗(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七律,七绝,五律,五绝)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可分为长调(91 字以上)、中调( 5990 字)、小令( 58 字以内);曲,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二、诗歌题材、情感分类 诗歌的题材可分为:1写景抒情: 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2咏物言志诗 :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形状、特

2、点、神韵、品行进行描摹,以寄托 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抱负;3即事感怀诗 :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叹,如怀亲、思乡、念友等;4怀古咏史诗 :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说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 沧桑变化的感叹;5边塞征战诗 :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 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爽;6羁旅诗: 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孤寂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想念,对安定 生活的憧憬;7送别诗: 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鼓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 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想念;8山水田园诗: 归隐田园,钟情山水;描画山川美景,喜爱祖国河山;厌弃官 场黑暗,

3、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行;9讽喻诗: 以嘲讽或劝喻手法,揭露社会黑暗、世态炎凉,表达人民或正直人 士呼声的诗歌,亦称“ 讽喻诗”,有时也称“ 政治讽刺诗”;如硕 鼠伐檀、罗隐的蜂;10闺怨诗: 描写闺中妇女的情思,表现离情想念、感时伤怀或有所寄托 11哲理诗: 这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谈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 诗歌;闻名的如苏轼的题西林壁 琴诗、朱熹的观书有感等;12游仙诗:通过描写游仙访道来表现诗人的人生追求或人生境遇;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皎然的寻陆鸿渐不遇 ;13饮酒诗: 通过描写饮酒歌吟来表现诗人的人生乐趣和感叹;如李白的将进 酒月下独酌四首;14其他: 题

4、画诗、无题诗、 悼亡诗等三、诗歌形象 诗歌中的形象,是指诗人依据现实生活中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形成的具有肯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人、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一)、人物形象物和自然景象, 并借以寄寓作者生活理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5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1主人公形象 即诗歌中描写的人物形象,如: 诗经 .静女刻画了一对青年恋人的形象,男青年热闹痴情、淳朴忠厚,女青年美丽活泼、伶俐俏皮;氓刻画了勤劳和善而又清醒刚烈的女主人公形象; 孔雀东南飞刻画了同封建家长制作斗争的刘兰 芝、焦仲卿的形象;(偏重叙事的诗歌 )2诗人形

5、象 诗人“ 我” 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实际上是“ 诗化了的作者”,是作者在诗中的“ 代言人”;(偏重抒情的诗歌 )(二)、景物形象: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情和景1景色: 写景抒情诗 往往是借助客观事物来表现主观感情,这些景和物已被人 们给予特定的含义而成为具有审美意义的形象,也就是渗透诗人主观感情的形 象,即“意象” ;是山川草木等 整体意象2事物: 咏物诗 一般借某个具体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 这个客体合二为一;是某个 具体意象;咏物与写景的区分1描写对象上,咏物诗中只有一个主体描写对象,主要描写此物的特点;而其 它的诗中多是由多个景物构成一幅总体的画面,没有主次

6、之分;2从作用上,咏物诗是借具体描写物的特点来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其它诗 中的景物描写是通过一幅画面,渲染一种气氛,从侧面烘托作者的思想感情;四、手法技巧 诗歌的表现手法许多, 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传统表现手法有“ 赋、比、兴” ;赋:是直接陈述事物的表现手法; 宋代学者朱熹在 诗集传 的注释中说:“ 赋 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比:是用比如的方法描画事物,表达思想感情;朱熹说:物也;”“ 比者,以彼物比此兴:是托物起兴, 即借某一事物开头来引起正题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现思想感情的写法;朱熹更明确地指出: “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一)表达方式 :记叙 描写 谈论 抒

7、情(二)表现手法: 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也有人称之为表达技巧),可以从抒情方式、修辞方法、描写手法、结构手法等四个方面入手1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抒怀、用典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即事2修辞方法:比如、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 物)、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排比、设问、反问、顶针、互 文、隐语(谐音)、双关、回环 (用上句的末尾作下句的开头,又用下句的末尾作上句的开头,这两个句子或词组, 后者是前者的倒文;后一句或几句是按前一句或几句倒着念回来;这种运用词序回环往复、 表现两种事物或事理的相互关系的修辞方法,叫做回环,又叫回文)3描写手法:烘托手

8、法: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 用水墨或颜色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5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衬托:正衬:以乐景衬乐情,以哀景衬哀情 反衬: 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外一些相反或相对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白描工笔 粗笔勾画对比;常见的反衬有“以乐景写哀情” “ 以动衬静” “ 以静衬动 ” 等;虚实结合法 动静、远近、高低、上下结合 细节描写 正/侧面描写 气氛渲染 颜色渲染 4结构手法: 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以小见大、重章叠句、

9、伏笔铺垫、照料、抑扬(先抑后扬、先扬后抑)五、常见诗歌题型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画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 意象 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域;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即题时三方面缺一不行;4答题步骤:描画诗中呈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 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 想和想像加以再制造,语言力求美丽;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 孤寂冷清、恬适美丽、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

10、,留意要能精确 地表达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 表达 了作者感伤的情怀” 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 感伤;其次种模式:分析技巧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 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成效?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精确答题,必需熟 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结构手法四大类4答题步骤:精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11、 页,共 5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 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奇妙,而是要品尝整首诗 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爽自然、淳朴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 多用口语、 委婉含蓄、 雄浑豪爽、 笔调婉约、 简练生动 4答题步骤: 用一两个词精确点明语言特色;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第四种模式:炼字型 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

12、它好在哪里?3解答分析: 古人作诗讲究炼字, 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尝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 得放在句中, 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4答题步骤:说明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绽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第五种模式:情感、主旨型1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2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乐趣?或者 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3答题步骤: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抒发什么情感第六种模式:评判题型1提问方式:评判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

13、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 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 要求你先判定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2这种题型酷似政史考试中的判定说理题;其实这类题型只是前六类题型的变 体,没有直接提出问题,需要同学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仍是表达技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3答题思路:仔细审题 深化阅读懂得诗词结合诗歌内容,结合评论答题4答题留意: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阐明理由时,紧扣评论关键词第七种模式:比较评判题型1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同学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 评判;2答题思路: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 作品的背景学问;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5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 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 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要留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