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财务会计及管理知识分析准则(共17页DOC).docx

上传人:ahu****ng1 文档编号:59034696 上传时间:2022-11-0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92.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财务会计及管理知识分析准则(共17页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我国财务会计及管理知识分析准则(共17页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财务会计及管理知识分析准则(共17页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财务会计及管理知识分析准则(共17页DOC).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最新资料推荐分(Fen)类号:F23 U D C:D10621-412-(2011)4382-0 密 级(Ji):公 开 编(Bian) 号:2007232099浅议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论文作者姓名:蒋德光申请学位专业:会计学申请学位类别:管理学学士指导教师姓名(职称):金希萍(教授)论文提交日期:2011年05月30日浅议我国会计准则的(De)国际趋同摘(Zhai) 要(Yao)随(Sui)着经济全球化和资本市场一体化日益增强,会计国际趋同趋势已成为不可抵挡的历史潮流。为适应中国经济快速市场化和国际趋同的要求,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我国一直以积极地姿态投入到会计国际趋同的进程当中。2006年2

2、月15日,我国会计界结合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制定了与国际会计准则高度趋同的新会计准则,这让我国在会计国际趋同问题上迈出重大的一步。对比新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除了个别方面存在较小差异外,一致的程度相当高,标志着我国会计准则正在向国际会计准则靠拢。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将提高信息的透明度和可比性,这将有助于推动我国完善现代市场经济模式,并有利于投资者做出理性决策,有助于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资本市场的发展。本文将从我国新会计准则与国际趋同的背景、趋同的内容体现和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最后进一步提出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面临问题的对策。关键词:新会计准则 国际趋同 建议Analysis on in

3、ternational convergence of Chinese New Accounting StandardAbstractWith the increasingly boosting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international capital market integration, the trend of accounting internationalization has been an irresistible tide .In order to comply with the needs of rapid marketabilit

4、y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hinese economy enhance the quality of accounting internationalization. On February 15, 2006, tightly combining with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Chinese market economy, China established a new Accounting Standard that was highly synchronized with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5、 Standard, which enabled China to take a big step forward in the issue of Accounting International Convergence .Comparison of new standards and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in addition to small individual differences exist, the same very high level, marking Chinas accounting standards are mov

6、ing closer to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Implementation of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will improve the transparency and comparability of information, which will help to promote the perfection of the modern market economy, and helps investors make rational decisions, help China and the global

7、capital markets. This paper made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in the aspects of background, content, as well as pros and con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vergence of new accounting standard. At last, it raise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further promotion of the convergence between Chinese Accounting Standard an

8、d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Key words: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International Convergence Advice目(Mu) 录论(Lun)文总页数:11页(Ye)1 引(YIN)言12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背景分析12.1经济的迅速发展、跨国公司的经营导致国际准则的趋同12.2政治利益的争夺要求会计准则国际趋同12.3国际组织推动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23 我国新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内容体现23.1基本准则的趋同23.2内容框架的趋同23.3具体准则趋同23.3.1金融工具的变革,并将公允价值引入新会计准

9、则体系23.3.2采纳了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对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34我国新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34.1特殊的经济环境,市场经济有待进一步完善34.2特殊的会计信息使用者44.3公允价值应用的排斥44.4新会计准则执行机制不健全54.5会计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55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面临问题所采取对策55.1充分考虑我国会计环境,循序渐进65.2完善相关法规制度、构建真正意义上的概念框架体系65.3充分考虑我国会计环境,循序渐进75.4加强会计队伍建设,提高财会人员素质7结 论8参考文献9致 谢10声 明11最新精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二年十二月二十四日2020年12月2

10、4日星期四21:07:001 引(Yin)言会计是经济发(Fa)展的产物,经济发展决定会计的发展。20世(Shi)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明显加快。国际贸易、国际投资以及跨国公司迅速发展起来,资本的流动也日渐迅猛。随着经济业务的增多,区域或者全球资本市场的加速形成,大型跨国公司的不断涌现,新经济组织和业务类型对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使各国政府、有关国际机构意识到,减少会计准则差异、推动各国会计准则的趋同,对于提供可比的透明的会计信息至关重要。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趋同能降低企业开展国际经济事项的成本,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各国企业和经济的全球性发展。因此,制定全球通用的会计准则并

11、促进各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化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必然要求。2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背景分析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趋同事资本市场经济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结果,也是各国经济利益博弈的工具。总的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2.1经济的迅速发展、跨国公司的经营导致国际准则的趋同会计与经济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会计是为经济发展服务的,经济的发展决定会计的发展。综观当今世界,国际投资和跨国公司在我国加入WTO后的发展势头变得更加强劲。跨国公司机构设置的特点,决定跨国公司具有了全球范围内配置各种资源的能力和渠道。而各国会计准则的差异不利跨国公司信息汇总,减少了会计信息的可化性、有用性,影

12、响母公司战略管理和资金运营。跨国公司全球经营更具有要求国际间会计处理趋同化、标准化的客观必然性。跨国公司迫切需要国际间会计准则统一。随着全球范围内竞争加剧、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以及市场风险加大,出于优势互补、节约成本、降低税负和风险、增加利润乃至战略防卫和发展等目的,规模巨大的跨国公司在许多国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需要建立更高效的管理系统。跨国公司具有强大的经济基础是会计国际化的重大经济推动力量。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和拓展市场的方式,已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和趋势,信息资源正在被更多区域、更广泛的群体共享,必然导致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的要求。2.2政治利益的争夺要求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具有一定经济

13、后果的会计准则,关系到各国的资源配置、财富分配和国际影响等,使得发达国家都最大限度使会计准则有利于自己,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各国的贸易争端要求会计国际协调。例如,近年来,我国许多企业的商品屡遭西方国家的反倾销调查并屡次败诉,其中主要原因是由于西方国家不承认我国企业的成本计算方法。而2006 年新会计准则已经在许多重大方面与国际会计准则取得了实质性的趋同。今后我国企业在应对反倾销调查时,其提供的成本数据的真实性就不能被轻易否定了。因此,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趋同对于我国企业的商品出口和外贸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3国际组织推动(Dong)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国际性组织和(He)机构的推动在会计国际

14、趋同趋势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会计准则理事会是推动会计国际协调的中坚力量,自其成立以来就为建立和发展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协调做出了不懈努力。而对于许多支持国际协调的国际性组织和机构,我国作为这些组织的成员,或是与其成员来往密切的国家,加快国际准则的协调的步伐是必然的要求。3 我国新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内容体(Ti)现3.1基本准则的趋同基本会计准则主要用于制定、解释各种具体准则。新会计准则对原会计中规范会计核算工作部分做了删减,将它们放到具体会计准则中去规范。新会计准则的基本会计准则增加了会计计量一章,同时将一般原则改为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明确提出会计信息质量。在会计要素章节修订了各要素的定义,

15、并删减了如何确认各要素的相关规定。通过对比不难看出新会计准则充分体现了通过协调构建财务概念框架的做法。3.2内容框架的趋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由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构成。其中,基本准则是纲,在整个准则中起到统驭的作用,基本相当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的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具体准则是目,是依据基本准则原则要求对相关业务或报告作出的具体规定,现有具体准则已经基本涵盖了所有业务内容。应用指南是补充,是对具体准则的操作指引,应用指南类似于各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一并发布的应用指南和实施指南以及相关的解释公告。可见,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在内容架构上已基本实现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3.3具体准则趋同

16、3.3.1金融工具的变革,并将公允价值引入新会计准则体系新会计准则共有四项具体会计准则适用于金融企业,具体为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企业资产的转移、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与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上述四项准则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七号金融工具披露的要求将金融资产分为四类: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这四项准则各有侧重、相互关联、逻辑一致、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其核心是将金融衍生工具纳入表内核算并按公允价值计量,相关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或所有者权益。我(Wo)国新会计准则部分抛弃

17、了原有历史成本的计量原则,采用公允价值原则计量部分流动性较强的资产。新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定义基本相同,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Zi)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比较侧重公允价值的应用。然而,以前由于公允价值的可获取性问题,我国旧会计准则基本都采用历史成本原则计量资产和负债,几乎不涉及公允价值。这种简化的会计处理方法阻碍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交流和沟通,阻碍了我国企业的国际交流与发展。考虑到我国市场发展的现状,修订后的准则体系为此大量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如在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中规(Gui)定:“如有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

18、够持续可靠取得,可以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又如,在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中规定:“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再如,在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规定“非货币性资产同时满足(一)该项交换属于商业性质;(二)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情况下,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应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公允价值的引用是新会计准则改革的最大亮点,在38项具体准则中就有17项不同程度的运用。公允价值的广泛运用,显示了我国会计

19、准则国际趋同的实质性进步,也充分反应了我国会计实现国际趋同的信心和决心。3.3.2采纳了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对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我国原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暂行规定将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分为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由此提出了应付税款法、递延法、债务法三种税务处理方法,现实中公司一般采用应付税款法。新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没有沿用原来的会计处理方法,而是直接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第12号所得税,采用暂时性差异的概念,计算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或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由此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然后根据一定的所得税率计算相应所得税。4我国新会计(Ji)准则国际趋同过程中面临

20、的主要问题总的来说,新颁布的会计准则在我国(Guo)执行情况良好,但也存在以下问题:4.1特殊的经济环境,市场经济有待进一(Yi)步完善会计环境是会计所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环境,是会计所处特定发展阶段的客观条件。会计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法律环境和文化环境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经济环境。目前,我国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国有企业的会计报告处于主流地位,会计规范的设计主要服务于国内的大型国有企业。而我国这些企业所处的会计环境与国际会计准则所假设的环境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应该谨慎地对待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问题。另外市场经济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公平竞争的交易环境尚在建立和完善中,价格、金融、财税、社会保障等宏

21、观管理体制尚在改革之中,企业之间的交易行为还存在一些不规范之处,这对会计如何真实、公允地反映这类交易提出了挑战,也导致了公允价值难以形成。尤其是众多的国有企业,规模较大,涉及的领域较广,相互之间关联方交易相当普通,其中不乏显失公允的交易。这些因素都严重制约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化的进程。4.2特殊的会计信息使用者会计准则的制定,是基于发达国家较为成熟的市场环境,是以在全球资本市场上跨国上市和筹资的财务信息信息为导向的。会计信息使用者一般是资本市场的投资者、潜在投资者和债权人等,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构成、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关注程度和角度有很大的差距。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属于国家

22、控股企业,政府可能自觉或不自觉地干预企业经营,导致会计信息可能掺入较多的人为因素;另一方面,上市公司中,不流通的国有股、法人股占绝大多数,社会公众流通股大多数是由分散的个人或小股东持有,他们通常缺乏投资经验和基本的财务会计知识,投资决策很少依赖于科学的财务报表分析,这就导致相关股东对公开披露的财务报告信息的关注、灵敏度不高。在需求者对信息质量要求不高、不强烈的情况下,自然很难期待出现高质量的会计信息。4.3公允价值应用的排斥我国许多上市公司是从国有企业剥离出来的,关联交易相当普遍,需要更多地靠职业判断来确定的公允价值往往成为操纵利润的手段,所以我国原有的会计准则中对公允价值较为排斥。这与国际会

23、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应用是相悖的。而新准则体系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等方面均谨慎采用了公允价值,这也是新准则体系的一大亮点。虽然公允价值在新准则体系应用中较为谨慎,在应用范围方面也充分地考虑了我国国情,做了一定的改进。但是,更多靠职业判断确定的公允价值是否超过了我国目前整体的会计执业水平?公允价值反而难达“公允”,并极有可能成为利润操纵的工具,这是目前很多人担心和忧虑的,近年来上市公司在执行中也暴露出这方面问题。另(Ling)外,长期以来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计量模式已根深蒂固于人们脑海中尤其是我国会计人员也已经熟悉了历史成本模式的操作而对公允价值的

24、内涵、计量与报告方法等还相当陌生因此很可(Ke)能导致他们由于思想、习惯上的偏见而对公允价值计量盲目贬低、排斥和拒绝。这很(Hen)不利于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4.4新会计准则执行机制不健全采用“高质量”会计准则并不意味着会计信息的“高质量”,一个制定得再好的会计准则,如果得不到有效执行,那就成了一纸空文,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更是形同虚设。所以, 要真正实现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要使所制定的会计准则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会计准则执行机制十分重要, 这也是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进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不仅包括会计标准本身的国际趋同,更重建设会计标准执行机制,保障其得到有效贯

25、彻和落实。这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有新准则宣传实施问题、会计中介的落实问题、相关会计人员所必需的大量知识积更新问题,同时也包括渐进式改革所导致的逐步增强的阻力,以及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所触动的利益各方的协调问题。诸多问题可能会阻碍我国会计国际趋同的进程。4.5会计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从目前来看,我国的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总体文化程度和会计职业道德素质较低。截到2009年底,全国累计颁发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超过一千万二百万人次,其中具有大学本科、专科学历的人数1000多万人,约占总数的65%,取得高级会计师专业技术资格的人数仅为150567 人,约占总数的9,而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人数为83829

26、人,约占总数的7,取得注册会计师全科合格证书人数累计超过14万。从这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虽然我国有大量的会计人员,但通晓国际会计惯例的高素质会计人才还是相当缺乏。在我国的会计从业人员中,有很大部分是大专学历,对于我国快速适应新会计准则、加快我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趋同较不利。2001年的IASB 改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委员的任职条件倾向于专业技术和职业背景,这就对我国尽快培养出自己的会计国际化专家提出了挑战。同时,会计国际化并不仅仅是会计准则制定的国际化,更重要的是会计实务的国际化,没有高素质的会计人员,是很难实现的。这几年会计新准则、新制度变化很快,虽然人员培训也在同时进行,但效果不是很理

27、想, 会计人员消化和掌握这些新知识需要一个适应过程,致使会计准则在执行中碰到了一定的困难,有些甚至执行不下去。可见,会计人员的素质高低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会计准则的制定与国际趋同的进程。5我(Wo)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面临问题所采取对策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一直在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和其他国家会计标准中可取的内容,然(Ran)而要做到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既要考虑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趋势,又要考虑到我国具体国情,逐步缩小我国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具体对策如下:5.1充(Chong)分考虑我国会计环境,循序渐进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对于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

28、同问题,必须对自己有全面的系统的清楚的认识。并不是先进的东西都适合于我国,在吸收先进的会计理论和方法的同时,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目前我国市场经济发育不成熟,资本市场仍处在对外开放阶段。因此应该立足于我国国情在大力引进外资、吸收和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努力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的同时,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会计环境与国际会计环境有很大差异,但我们不应该过分强调会计环境的差别,固步自封,而应该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差别。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是互动的过程,我们应该以积极的姿态,以各种方式参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循序渐进,稳步推进,制定既适合我国国情又适应国际发展的高质量中国会计准则。5.2完善相关法规制度、

29、构建真正意义上的概念框架体系十多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迅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上市公司的数量、融资金额和投资者数量等方面,我国资本市场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规模,在产品以法规制度方面,市场的基本要素基本框架已经形成,技术系统建设方面成果显著。尽管如此,我们必须经过不断地探索和努力,大力发展资本市场,不断提高规范化程度。同时,继续完善公司法等法律法规制度,为国际准则的合流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法律环境。完善法律制度同时,我们应该构建真正意义上的概念框架。概念框架的作用一方面有助于保持会计准则之间的内在一致性,推动其相互协调,减少逻辑上的矛盾性。另一个作用是用以评价现有的会计准则,

30、指导未来的会计准则制定。目前,美国、英国加拿大等西方发达国家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 都有各自的财务概念框架。如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从1978 年至1985 年,先后发布了企业编制财务报告的目标、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企业财务报表的要素、非营利组织财务报告的目标、企业财务报表中的确认和计量及财务报表的各种要素6 个财务会计概念公告;2000 年2 月,FASB 又发表了第7 号概念公告在会计计量中使用现金流量信息和现值。我国目前尚无真正意义上的概念框架。1992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在一定程度上起概念框架的作用,但是其缺点很明显,理论深度不够,概念之间缺乏内在的逻辑一致性,尚不足以形成一

31、个逻辑一致的理论体系。另外,美国、英国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发布概念框架时无一例外地指出,概念框架不属于准则的内容,不具有准则的效力,而我国的基本准则却是准则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2006年,财政部对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作了修订重新发布,在内容上有了更大程度地体现了与国际趋同的一面,但在形式上仍属于会计准则的一部分,新的基本准则能否担当起概念框架的作用,还需要时间的检验。5.3加强会(Hui)计监督,提高会计准(Zhun)则执行力度会计准则国际(Ji)趋同不仅仅在会计准则本身的建设,关键还在于执行。而会计准则的执行需要会计环境的配套。会计准则体系的构建只是我国会计成功迈向国际趋同的第一步,而会计

32、准则的执行落实更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另外,加强会计监督,不仅可以维护财经纪律和社会经济秩序,健全会计基础工作、建立规范的会计工作秩序,而且为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提供了良好的会计环境保证。如何加强会计监督,提高会计准则执行力度?具体来说:完善会计法规、制度,保证会计监督有法可依。进一步完善以会计法为中心的会计法律、法规体系,对注册会计师法、证券法等法律、法规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修改完善,切实有效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和新企业审计准则,加大法律法规的处罚、赔偿和执行力度,加快会计法律体系的建设步伐,使会计监督真正做到有法可依。要逐步建立健全包括企业、负责人、会计人员、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在内的会计信用评价系

33、统,通过制定会计信用评价规则,协调税务、审计等部门搜集整理会计信用信息,建立会计信用档案,加强信用轨迹跟踪,并开设会计信用网站,促进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建设。健全对企业负责人的约束机制。会计法中虽然也对企业负责人赋予了一定会计监督的责任,但其强度是不够的。作假账、偷税、漏税、虚报利润在多数情况下并不是会计人员自愿所为,而是受企业负责人的胁迫、命令,新准则的实行也会一些企业的利润出现大额亏损。要想使会计人员真正独立,不受企业负责人的干扰,就应该对干涉会计行为的负责人予重罚,健全对企业负责人的约束。 5.4加强会计队伍建(Jian)设,提(Ti)高财会人员素质会计队伍素质(Zhi)状况,很大程度上决

34、定和影响着会计国际趋同的进程和水平。怎样提高财会人员素质?具体有三各方面:一是是树立创新意识,强化终身学习的理念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淘汰速度加快,学习不再是人生某一阶段受一次性教育就一劳永逸的事情。终身学习成为社会和国民的共同目标,也是会计人员必须坚持的,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工作的需要。二是完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评价标准,强化职业道德建设会计职业道德评价是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表现的认定,是培养会计人员形成良好职业道德品质的重要手段。会计职业道德职能和作用的,主要是依靠会计职业道德评价来实现的。会计职业道德评价的对象是会计行为的两个方面:一方面会计人员之间和社会对会计行为所作的评价。即对合

35、乎会计职业道德的行为给予肯定、支持或表彰;对不道德的会计行为,给予批评、谴责、处罚,直至追究行政刑事责任。另一方面会计人员对自身行为的评价,即会计人员对自身的职业活动经常进行是否合乎道德规范要求的自我检查鉴定。三是加强后续教育,与国际会计教育接轨对正从事会计工作和已取得或受聘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会计人员进行以提高政治思想素质、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为目标,使之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同时,与国际会计教育接轨,大力引进诸如加拿大的CGA、英国的ACCA 等一些国际会计资格考试,培养具有国际认证资格的注册会计师,从质的方面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以填补中国高级会计人才的缺口。从现阶段来看

36、要全面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时机尚未成熟。不过,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和发展,我国的财务会计信息使用者群体正在逐步成熟;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将逐步修改、调整、完善。各方面的完善和发展,将为进一步的会计改革减少各种障碍,从而为中国会计国际趋同创造更加有利的会计环境。因此,从长远来看,中国会计准则的未来发展方向将是努力实现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结 论会计是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在一个日益开放和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会计准则走向趋同已是历史必然。为了我国的发展,我们必须加快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趋势的步伐。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各个国家会计环境不同决定各国的会计准则也不能完全相同,趋同是大趋势,但具体环境不同适用

37、准则也不会完全一致。因此我们应该参与到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当中,促使国际会计准则在一定程度上惠及于我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经济利益,并且在加快国际趋同的过程中注重多方面保障机制的建立和健全,防止顾此失彼,以切实保障我国利益。参考文(Wen)献1 王韩军,浅谈会计(Ji)准则的国际趋同J. 当代会(Hui)计,2007(05)2 朱雁,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研究J. 财会通讯,2007(6)3 胡淑红, 浅析新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J. 会计之友,2006(07)4 边文、王艳琳, 也谈会计准则国际趋同J. 财会通讯,2007(10)5 刘锦芳 ,我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分析J . 财会通讯,2007(

38、04)6 王建华,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J.会计之友,2008(01)7 周玉战,关于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分析J,乡镇经济,2007(01)8 Xiao ming Li. Convergence of China GAAP to IAS.Journal of modern Aaccounting-and-auditing ,ISSN1548.6583,USA.Feb.2006,Vol.2,2(Serial No.9)9 魏学谦,我国新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影响及实质J,现代商业,2007(27)10 赵婕,周玉芬新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引发的思考J,农场经济管理,2007(05)11 石海洋,新会计

39、准则的国际趋同及实例分析J,当代经理人,2006(04)12 贾颖,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17)13 桑圣红,我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和差异(Yi)分析J,2007(13)14 李红英,浅析新(Xin)会计准则J,冶金财会,2007(04)15 吴(Wu)桂霭,国际会计准则(IAS)J,中国城市金融,1993(10)致 谢在(Zai)这里我首先要感谢金希(Xi)萍老(Lao)师,感谢老师对我的关心和指导。在这段时间里,正是老师的细心指导,我才能顺利完成我的论文。在此向金希萍老师表示我最衷心的感谢!老师谢谢您!最后向在百忙之中评审本文的各位专家、老师表示衷心

40、的感谢!作者简介姓 名:蒋德光性别:男出生年月:1987年9月民族:汉E-mail:519818496声(Sheng) 明本论(Lun)文的工作是2010年(Nian)10月至2011年05月在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商学院完成的。文中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地方外,不包含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或其他教学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除非另有说明,本文的工作是原始性工作。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权和研究成果知识产权的说明:本人完全了解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有关保管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其中包括:(1)学校有权保管并向有关部门递交学位论文的原件与复印件。(2)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方式保存学位论文。(3)学校可以学术交流为目的复制、赠送和交换学位论文。(4)学校可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或借阅。(5)学校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保密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除非另有科研合同和其他法律文书的制约,本论文的科研成果属于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特此声明!作者签名:年 月 日 内容总结(1)分类号:F23 U D C:D10621-412-(2011)4382-0 密 级:公 开 编 号:2007232099浅议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浅议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资本市场一体化日益增强,会计国际趋同趋势已成为不可抵挡的历史潮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管理制度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