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财务分析与EVA分析比较研究(共34页DOC).docx

上传人:ahu****ng1 文档编号:59026154 上传时间:2022-11-09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191.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统财务分析与EVA分析比较研究(共34页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传统财务分析与EVA分析比较研究(共34页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统财务分析与EVA分析比较研究(共34页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统财务分析与EVA分析比较研究(共34页DOC).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最新资料推荐传统财务分析与EVA分析比较研究【摘要】经济附加值(EVA,Economic Value Added)考察的是上市公司当前创造的真正价值,往往上市公司按公认会计准则(Ze)编制的会计报表各项财务指标(包括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市盈率等)优良;但因为传统会计方法忽略股权资本成本,即未考虑投资人因投资该企业所付出的机会成本代价,所以单纯的传统财务报表分析未能衡量企业内在的真正价值。长期以来,以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市盈率为代表的财务指标1直作为上市公司业绩衡量的标准被广泛使用,众多的咨询机构和投资者以其作为评估上市公司股票的基石。但上市公司最终的目

2、标是为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Shareholder Value Maximization),因此势必对用来衡量公司业绩指标的准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济附加值EVA价值评估法恰恰在1定程度上满足这1要求,帮助股东、投资者等各方进行理性的分析投资决策。 本文以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原因是经济附加值EVA考虑的资本成本与企业风险直接相关,信息技术行业企业恰恰在目前的中国市场处于成长阶段,增加了上市公司进行1系列投资的不确定性和高风险性。在传统财务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经济附加值EVA分析尤其适用于此行业。不否认传统财务分析评价企业价值的作用,事实上,对传统会计报表进行适当调整,利用经济附加值EV

3、A分析方法为企业进行更加全面考量,揭示企业内在的真正价值。 关键词:经济附加值(EVA),资本成本,财务指标 目录 1、序言1 2、文献综述.2 (1)企业价值概念.2 (2)3个不朽理论.2 (3)目前较为流行的企业价值评估方法.2 (4)责任中心业绩评价.3 (5)EVA理论来由.4 3、EVA理论现有成果.5 4、传统财务指标与EVA指标模型介绍.6 (1)传统财务指标模型.6 (2)EVA指标模型.7 (3)目前市场数据.8 5、比较应用实例“青岛啤酒”盈利增长的背后.9 6、实证检验10 (1)上市公司基本概念阐释10 (2)实证比较传统财务指标与EVA指标应用以4种信息技术行业上市

4、公司为研究对象.11 (3)比较结果13 7、结论与展望14 资料来源和参考文献.15 1、 序言 相比国外的公司上市体系,中国的公司上市体系不过短短的10几年,回顾1下,1990年1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1991年7月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1992年10月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成立。如果说那时的中国资本市场才是呱呱坠地的婴孩的话,那么时值10几年后的今天,中国资本市场也只不过是刚刚懂事成长的少年;当然这段成长期也是不平坦的,更加可以用跌宕起伏来形容。过去的几年,自1997年开始,直到2001年,连续5年都是风风火火的大牛市,但是好景不长,到2002年底总市值缩水已达3分之1多,证券市场上积累多年

5、的各种问题也都逐1显现,随之而来的是大规模、全方位的监管风暴,各大案、要案查处之决心和手段,也都是前所未有的。成长期的大起大伏让我们开始期待中国资本市场的成熟期的到来,我们距离1个规范、健康、创造合乎期望的真实价值的资本市场到底还有多远?业界把2001年称为“监管年”,称随后的2002年为“价值回归年”,这就提出了1系列的问题,如果2002年确实是价值回归的1年,那么之前几年的中国资本市场的“贞观盛事”难道是“假象”,或者更加专业的说是“泡沫膨胀”?;进1步说,如果中国资本市场5年的大牛走势确实是由于存在泡沫呈现出来的,那么是否可以说中国上市公司的价值在2002年以前是被普遍高估了?其实价值创

6、造与价值湮灭只是在1线之间。从财务会计的角度讲,公司价值的衡量是以公司披露的年度财务报表为基础的;事实上,从1定意义上说宏观的资本市场分析评价都是基于微观的公司财务报表发展起来的。因此,公司的财务报表1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其经营业绩直接反映在年度报表及各个分期报表中。以财务报表为蓝本,我们可以进行各项财务上的评价指标测算,客观且直观的评价公司价值。各个评价指标不尽相同,但是就目前来说对上市公司的价值评价与业绩评价基本上是停留在传统的财务指标体系上的,但是“监管年”与“价值回归年”的提出恰恰从1个侧面点出了长久以来用传统财务指标进行价值评价与业绩评价的不足,造成公众不能有

7、效的对于上市公司进行合理的价值评估,产生价值偏离,价值虚增,进而产生市场泡沫也就不足为怪了。另外,按照会计制度,公司财务是建立在会计主体 这1会计假设 基础之上的,通俗的说,上市公司披露的财务报表是站在本公司角度编制的,不能说有虚假成分,但是财务报表的编制1定带有某种隐性的偏重,造成公众或者更加精确的说,造成投资者某种误解或者带给投资者某种误导,因此无法做出正确的价值评价与业绩评价,甚至是投资失败。随着财务理论的发展,上市公司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那么公司的业绩评价更多的应该是从投资者的角度出发,实际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主Modigliani和Miller(MM)就提出过1个具

8、有说服力的论点,即股东利益的最大化与企业价值的最大化是1致的,那么我们可以说从投资者角度进行业绩评价弥补传统财务指标评价公司价值的不足,是非常有必要的。经济附加值EVA评价指标应运而生,EVA理论的出现和发展,为传统财务指标体系的评价缺漏提出了解决方案,为上市公司业绩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EVA并非对传统财务指标体系的全盘否定,传统财务指标历经历史的考验,其地位无法也不该被撼动,EVA只是作为另1种新思路,并且可以就传统方法在实践过程中产生的不足做出弥补和完善,继而与传统财务指标体系并行发展,以期使中国资本市场走向成熟这1共同目标。 经济附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 EVA

9、)是由美国管理咨询思腾思特(Stern Stewart)公司 在1991年引入价值评估领域的。它基于这样的1种理论:按公认会计准则编制的会计报表中没有包含资本成本这1关键信息。虽然,传统的会计方法以利息费用的形式反映债务融资成本,但是,它却忽略股权资本成本,也就是说,它认为投资者的股权资本投入对于公司来说是免费的。但实际上,对于投资人来说,股权资本的真实成本等于他同1笔投资转投于其他风险程度相似的企业所获取利益的总和,这也就是经济学中常说的机会成本,投资人将资金投向公司,是因为预期这笔投资能带来超过其他投向的回报。因此,企业需要获取足够的利润,以弥补包括债务和股权投入资本的全部成本。只有当企业

10、当年的利润超过所投入的资本成本而有余,企业才在当年为股东创造了财富。而传统的会计利润因为没有考虑股权成本,而扭曲和夸张的反映了它能带给投资人的权益增值,也就是说,经济附加值衡量的是企业资本收益和为企业带来经营利润的所有资本的成本之间的差额。简单的说,用EVA评价指标计算出来的经济附加值1定小于企业的经营利润,EVA理论显然更加理性,因此也就不难理解2002年,在人们更加理性的去评价公司价值之后,被业界人士称为“价值回归年”了。可以说,EVA理论较之传统财务指标体系衡量的是企业内在真正价值。 2、 文献综述 (1)企业价值概念 我们这里所说的传统财务指标体系与经济附加值EVA指标体系都是围绕着上

11、市公司业绩评价或是价值评估来论述的,上市公司业绩评价或是价值评估从投资者的角度来说就是要通过各项指数指标来明确企业价值。这里所指的企业价值是企业的内在价值,由企业的未来盈利水平决定的价值,其假设前提是企业在未来可预见的期间内持续经营下去。 (2)3个不朽理论 追本溯源,这里有必要阐释1下3个企业价值评估的不朽理论: 1约翰伯尔威廉姆斯的现金流量折现法 按照约翰伯尔威廉姆斯(John Burr Williams)的投资价值理论(The Theory of Investment Value,1938)1书中的系统阐述,从投资者的角度看,企业经营的好坏由其未来盈利能力决定,企业的内在价值就是在其剩余

12、可预见存续期内可以产生的现金流量的折现值。这种评估方法称为现金流量折现法(Discounted Cash Flow,DCF)。 2艾尔文费雪尔的资本预算评估理论 1906年,艾尔文费雪尔(Irving Fisher)在其专著资本与收入的性质中完整的论述了收入与资本的关系及价值等相关问题。费雪尔分析了享受收入、实际收入与货币收入的关系,得出关于资本价值的结论:资本价值是收入的资本化或折现值。在1907年他出版的另1著作利息率:本质,决定及其与经济现象的关系提出:投资者所期望获得的未来收益的现值就是现在所以投资的价值,只有当项目未来收益的现值(价值)大于它的投资(成本)时,投资者才(Cai)进行投

13、资。如果把建立企业也看作是1种投资的话,企业的价值就是企业所能带来的未来收入流量的现值。 这同之前提到的现金流量折现法有着1致的理论核心。 3莫迪里安尼-米勒的价值评估理论(MM理论) 莫迪里安尼(Modigliani)和米勒(Miller)两位美国教授先后提出最初MM理论(无税条件下的资本结构理论)和修正MM理论(含税条件下的资本结构理论),前者是他们于1958年6月发表于美国经济评论的“资本结构、公司财务与资本”1文中所阐述的基本思想:认为在不考虑公司所得税的情况下,公司的资本结构与公司的市场价值无关,通俗讲,企业价值与企业是否负债无关。后者是他们于1963年共同发表的另1篇与资本结构有关

14、的论文中的基本思想:认为在考虑公司所得税的情况下,由于负债的利息是免税支出,可以降低综合资本成本,增加企业的价值。MM理论成功说明了企业价值与债务的关系,并考虑了税收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反映企业真实的营运情况。 (3)目前较为流行的企业价值评估方法 1账面价值调整法资产法 以资产负债为根据,企业价值等于所有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之和,从中减去负债的价值,得到企业资产的公允价值。其局限性和不适用性在于,以企业的实物资产为出发点,没有考虑资产负债表外的无形资产项目,如企业的管理水平、品牌优势、分销渠道等。实物资产不能完全代表企业的价值,所以账面价值调整法尤其不适用于评估高科技公司和服务性公司。

15、换句话说,此法也就不太适用于本文所研究的对象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属于高科技企业)了。 2比较估价法市场法 将目标公司与类似的上市公司进行比较,选用合适的“乘数”来评估目标企业的价值,乘数通常是按照企业的价值与某1指标,如每股收益、每股市价、账面净值等比率。对这1方法最广泛的运用是以“市盈率”为乘数,评价企业价值具体公式如下: 市盈率=每股市价/每股收益 每股价格=该股票市盈率*该股票每股盈利 每股价值=行业平均(或可比公司)市盈率*该股票每股盈利 公司价值=公司普通股总股本*每股价值 比较估价法有其假设前提,即该行业中其他公司与目标公司具有可比性,股票市场是成熟有效的,市场对参照企业的定价是

16、正确的。但问题是,我国的证券市场尚不成熟,上市公司数量不多,历史数据少。如果上市公司所处的行业处于成长期,盈利不稳定,历史数据并不能代表未来的趋势,所以比较估价法更适用于行业发展成熟的市场。上市公司所在的信息技术行业在中国正处于成长期,以其为研究对象也就不太能够运用此法了。 3现金流量折现法收益法 现金流量折现法是由费雪尔、莫迪里安尼和米勒而发展完善起来的,反映企业价值的本质。它基于1个概念,即1项投资的回报率如果高于同样风险下其他投资赚取的回报,便已增值。所以,公司价值的驱动因素是投资资本的回报率。计算企业价值时,需计算出加权平均资本成本(风险调整折现率,也称资本的机会成本),是投资者对同等

17、风险的其他投资期望的回报率,同时需要预测企业的未来现金流量。较之前两种价值评估方法,现金流量折现法最符合价值理论,也是最准确的评估方法。但运用此法主观性很强,也较适用于已进入稳定发展期企业,不适用于正处于投资期、获利前景不明朗或高速成长的企业,包括新兴的网络公司和高科技企业。显然,信息技术行业的上市公司并不能应用于此法进行计算。 $False$ (4)责任中心业绩评价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公司经营多元化和规模扩大化的趋势越发凸显,因此现代大型企业呈现分支机构分布广泛和组织结构复杂的态势,在这种情况下,提出了1种以责任中心为依据的企业业绩评价方法。承担与其经营决策权相适应的经济责任的部门被称为

18、责任中心。责任中心分为收入中心、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这4种责任中心都是企业内部具有1定经济权力,需要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并能够严格控制经济责任指标的部门、单位或者个人,其区别在于控制区域和责任范围不同。 收入中心的首要目标是对销售收入负责,包括负有对收入总额、销售数量和销售结构的责任。其控制目标包括控制企业销售目标的实现,控制销售收入的资金回收,以及控制坏账的发生。收入中心最主要的考核指标是销售收入完成百分比,公式为:销售收入完成百分比=实际实现销售收入/目标销售收入*100%。除此之外,销售回款率、销售款平均回收天数、坏账发生率等也是收入中心主要需要考核的指标。 成本中心考核的成本

19、是责任成本,责任成本以责任中心为对象,归集生产或经营管理耗费,遵循的原则是“谁负责、谁承担”,这与产品成本的概念不同,必须分清,产品成本是以产品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产品的耗费。分清责任成本与产品成本是责任中心核算的基本前提。同时,责任中心还必须分清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因为成本中心只能对其能够控制的成本负责,所以其成本中心的责任成本应该是属于该成本中心的所有可控成本之和。而对于成本中心的评价考核,是通过1定期间成本中心实际发生的责任成本与其责任成本预算进行比较,可以通过目标成本节约额和目标成本节约率来衡量,公式为:目标成本节约额=目标(或预算)成本-实际成本;目标成本节约率=目标成本节约额/目

20、标成本*100%。 利润中心不仅对成本负责,而且对收入和利润负责,利润中心的业绩评价和考核主要是通过1定期间实现的利润同责任预算所确定的预期利润进行对比,并对差异(Yi)的原因和责任进行分析。利润中心通常采用边际贡献作为利润中心业绩的评价考核指标,公式为:边际贡献=销售收入总额-变动成本总额,这里之所以运用边际贡献,是为了把固定成本剔除,同时考虑到可控的固定成本1定程度上对利润中心业绩的影响,把固定成本分为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把不可控成本剔除,也是与成本中心的对应,又引申出可控边际贡献和部门边际贡献这两个指标。可控边际贡献是在边际贡献的基础上扣除短期可控固定成本总额,部门边际贡献则是在可控边

21、际贡献的基础上扣除长期可控固定成本总额。进而,如果考虑在公司层次上发生的共同成本分配到各部门,又能够得到税前部门利润,在部门边际贡献的基础上扣除分摊的公司费用,这意味着只有当部门都产生了足够的边际贡献来弥补这些成本的时候,整个公司才有可能获利。 投资中心的业绩考核相对上述收入中心、成本中心和利润中心的业绩考核,较为先进。在投资中心,业绩的考核不仅仅要衡量利润,而且还要将利润和它所占用的资产联系起来。这样可以促使管理层在经营管理中注意控制资本投资,他们必须关心资本回报是否实现,而且资本回报是否高于资本成本。也可以说,特别是对于上市公司来说,投资中心的业绩考核更多的是从投资者的角度出发,以此更好的

22、衡量企业的业绩。投资中心1般采用投资报酬率和剩余收益作为评价和考核投资中心业绩的主要指标。20世纪初期,投资报酬率这1指标由杜邦公司创建并开始使用。投资报酬率是投资中心所获得的利润和投资额之间的比率,公式为:投资报酬率=利润/投资额*100%。其中投资额多把其看作投资总额,包括投资者投入资本和借入资本,简言之,就是企业的总资产;相对应,分子的利润使用息税前利润,以此反映由投资中心掌握、使用的全部资产总体的盈利能力 。另1指标,剩余收益由通用电气公司首先推广实施,剩余收益是投资中心获得的收益减去其资产按规定的最低投资报酬率或资金成本计算的投资报酬后的余额,公式为:剩余收益=收益-规定的最低的投资

23、报酬率*投资。其中收益采用营业收入,投资采用企业总资产来计量 。只要投资报酬率超过规定的最低投资报酬率,能给投资增加剩余收益的项目,投资中心都可以投资。剩余收益相比于投资报酬率的优点在于,它考虑了权益资本成本的补偿,可以防止投资中心的短期行为。而投资报酬率忽略了权益资本的机会成本,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是虚增了利润。剩余收益指标将经营业绩评价和企业的目的协调起来,使得企业在决策时全面的考虑资金成本。剩余收益的核心内容是之后提出经济附加值EVA的基础,作为经济附加值EVA的前身,剩余收益引出了1条企业价值评估新的道路。 (5)EVA理论来由 美国思腾思特公司是经济附加值EVA管理体系的创造者,商标持

24、有人和最重要的推动者。20世纪90年代后期,经济界提出了1个专门术语“价值管理(VBM)”,价值管理的重要贡献之1是创造了1种新的以价值为基础的语言,从而改善公司总部和业务单元之间的沟通,减少了技术和讨价还价游戏。价值管理中,应用最广的方法是经济附加值。EVA是1种经济利润,是从税后净营业利润中扣除包括股权和债务的所有资金成本后的真实经济利润。EVA衡量的是剩余利润,为去除经营成本和资本使用成本后股东能享有的部分。EVA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受到推崇,主要是因为其同时从盈利性和经营效率两方面着手,指导企业不仅要提高利润率,还要提高资本使用效率,为现存资本以及新投入资本赚取足够的经济回报。奥克兰大学

25、教授罗伯特克莱曼将70家实施EVA企业的股市表现与1组规模相似的同行业企业进行了比较。他发现,实施EVA企业宣布开始应用EVA的年度平均财富创造比同行业企业高出2.9%,正式应用的首年度高出12%,而第2年则为12.2%。按照思腾思特公司副总裁Al Ehrbar的话说,经济附加值EVA是1把真正能为企业创造财富的钥匙。 3、 EVA理论现(Xian)有成果 正如之前提到的,经济附加值EVA是由美国思腾思特公司在1991年引入价值评估领域的。在全球范围内,该公司在美国财富杂志上的上市公司财富创造和毁灭排行榜已经进入了15个年头,对于美国资本市场的成熟演变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使得美国资本市场能够自

26、我调整修复,更是使投资者的眼光重新回到企业对股东价值的实际创造上。但是,思腾思特公司在中国,经济附加值EVA理论的推广走的并不是那么平坦,并不是说EVA理论本身出现了问题,只是公司的本土化做得不是那么理想,因此结果是2001年进入中国资本市场的公司在2003年遭遇了驻中国区公司的关闭。公司本身败走中国并不是本文所要讨论的问题,我们必须清楚的是,思腾思特公司在其他国家提供EVA理论咨询业务是相当成功的,当然在中国2001年与2002年两年里所提供的咨询业绩也是可圈可点的。公司与财经杂志合作,已在2001和2002年度连续推出了中国上市公司财富创造和毁灭排行榜。从会计报表上看,2002年1214家

27、中国上市公司平均收入15.36亿元,比2001年增长15%;平均会计净利润为6428万元,也是实现了近10%的增长。然而经济附加值EVA理论认为,这表面的收入及利润高增长并不意味着中国上市公司正在创造更多的价值。从EVA的角度看,中国上市公司2002年继续在整体上毁灭价值,2002年平均EVA为-1564万元。尽管相比2001年平均EVA为-2802万元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持续3年的下降趋势也得以终止;但是EVA为负的公司却占到了66%(804家),为历年来最高。换句话说,只有1/3的上市公司在2002年真正创造了价值。以下列出了在中国上市公司财富创造和毁灭排行榜位居EVA前10名和和后10名

28、的上市公司名单 2002年上(Shang)市公司价值创造(EVA)前10名 单位(Wei):百万元2002年上市公司价值创造(EVA)后10名 单位:百万元1宝钢股份2,4361ST吉(Ji)化-1,0562华(Hua)能国际1,5322ST夏(Xia)利-8293TCL通讯99334川长虹-7544粤电力A8684仪征化纤-7435中国石化8525ST天(Tian)鹅A-5596广州控(Kong)股7426长江控(Kong)股-5227长安汽车6967马钢股份-5008上港集箱6918科龙电器-4999ST夏新5979济南轻骑-49210上菱电器56010东方(Fang)通信-459我们也必

29、须意识到,所谓的经济附加值EVA理论体系并非只测算EVA这1个指标,事实上,EVA作为绝对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司的资本规模,那么在这1体系中需要1个相对数来消除资本规模的影响,EVA率(资本效率 )成为EVA指标体系中非常重要的1环。有资料显示,自1998年来,资本效率始终为负值,至2002年也只达到-0.94%,这表明上市公司未能达到足以弥补股东资本成本的回报水平。以下列(Lie)出了在中国上市公司财富创造和毁灭排行榜位居EVA率(资本效率)前10名和和后10名的上市公司名单。2002年上市(Shi)公司资本效率(EVA率)前10名2002年上市公司资本效率(EVA率)后10名1TCL通讯

30、87.33%1ST东方-900.83%2ST夏新60.66%2长江控股-573.25%3ST金(Jin)盘44.57%3ST兴(Xing)业-287.42%4健特(Te)生物36.15%4ST棱光-134.83%5深南电A35.72%5ST盛润A-92.10%6天创置业32.03%6PT琼华侨-91.56%7东海股份31.67%7国嘉实业-85.33%8金(Jin)马集团30.96%8ST5环(Huan)-50.79%9波导股(Gu)份30.77%9山东金泰-48.56%10广汇股份30.39%10ST琼海德-45.27%值得注意的是,在这4张表中,有3家上市企业的所属行业正是本文着重讨论的信

31、息技术行业,1家是东方通信,出现在EVA值后10名上市公司名单的第10名;另1家是波导股份,出现在EVA率前10名上市公司名单的第8名;另外,TCL通讯作为EVA值前10名名单的第3名及EVA率前10名名单的第1名榜上有名。从中可以看到,在众多上市公司中,单单列于表中的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就占据4席,似乎告诉我们,经济附加值EVA指标体系应用于信息技术行业是比较有发展潜力的,它可以帮助信息技术行业找到企业运作过程中的不足,意识到单纯的传统财务指标容易使投资者忽略股权资本成本因素,以至于发生初期的隐性亏损与后期的显性亏损。 美国管理咨询思腾思特在中国1系列的EVA理论成果很突出,虽然公司因经营不

32、善败走中国区办事处,但是它对于EVA理论所作的贡献却有目共睹,因此有必要在这里进1步认识经济附加值EVA理论,并比照传统财务指标作深入理解。 4、 传统财务指标与EVA指标模型介绍 (1) 传统财务指标模型 财务报表分析,目前已经成为评价企业经营业绩的主要方式,而利用传统财务指标进行财务报表分析,以达到评价企业经营业绩的目的,也正是目前各大企业和1些咨询机构采用的方法,并认为基本上是行之有效的,并且此种财务报表分析特别运用于评价上市公司,所以我们可以把此称之为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分析。 所谓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分析是指分析主体根据上市公司定期编制的会计报表等资料,应用专门的分析方法对公司的财务状况

33、和经营成果进行剖析,其目的在于确定并提供会计报表数字中包含的各种趋势和关系,为各有关方面特别是投资者提供企业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财务状况等财务信息,使报表使用者据以判断并做出相关决策、为财务决策、财务计划和财务控制提供依据。它是运用会计报表数据对企业财务状况和成果及未来前景的1种评价。 根据上市公司披露的财务报表数据,可以提取相应的财务数据,以比率的形式反映同1报表内部或不同报表间相关项目的相互关系,这就是财务比率分析法。这种方法是最常见,也是利用传统财务指标而建立起来的传统财务分析方法。财务比率分析法的核心就是把企业的整体实力分解为5种,即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上市公司市场

34、表现能力和发展能力。这5种能力都有各自财务比率来衡量。这5项能力的常用财务比率组成分述如下: 1偿债能力 (1)短期偿债比率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 现金比率=(现金+现金等价物)/流动负债 (2)长期偿债比率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产权比率=负债总额/股东权益总额 股东权益比率=股东权益总额/资产总额=1-资产负债率 权益乘数=总资产/净资产 2盈利能力 总资产收益率ROA=息税前利润/平均总资产 净资产收益率ROE=净利润/平均净资产(说明:上市公司多采用“期末净资产”来核算) 资本保值增值率=扣除客观因素以后的年

35、末净资产/年初净资产(说明:影响企业经营业绩的客观因素分为3类:自然因素、政策因素和市场因素,如国家直接或追加投资、无偿划入/出、资产评估、产权界定、资本/股票溢折价以及其他原因等。) 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净额 3营运能力 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净额/平均应收账款净额 存货周转率=销货成本/平均库存 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净额/总资产平均总额 4上市公司市场表现能力比率 (1)与普通股发行总股数作对比 每股收益EPS=(净利润-优先股股利)/发行在外的普通股平均股数 每股净资产=股东权益总额/发行在外的股票股数 (2)与普通股每股市价作对比 市盈率=每股市价/每股利润 市净率=每股市

36、价/每股净资产 (3)两两对比 股利保障倍数=每股利润/每股股利 股利支付率=每股股利/每股利润 5发展能力 (1)销售增长率:反映市场竞争能力 (2)总资产增长率:反映企业规模增长能力 (3)资本积累率:也即净资产增长率 其中,在5项能力列举的财务指标中,较为常见的,使用范围较广的有: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每股收益、市盈率、市净率。基本上,经验数据告诉我们,1般来岁,流动比率为2,资产负债率为60%,市盈率为520倍,市净率为3倍。这些传统的财务指标是相互关联的,通过这些指标,就可以对企业进行综合的业绩考量,这也是之后由美国人建立起来的综合财务分析方法杜邦分析法

37、体系的核心思想,即由反映盈利能力的销售净利率、营运能力的总资产周转率和偿债能力的权益乘数相乘以得到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 传统财务指标体系的提出都是以企业披露的财务报表为基础的,这对于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制定经济决策是能够起到1定作用的,因此也就不奇怪这1评价体系仍旧被广泛运用,特别是在中国。但由于受到财务报表本身的局限性和分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等种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传统财务指标体系及其比率分析方法仍然存在1定的局限性。如资产负债表是以历史(Shi)成本为基础编制导致数据信息滞后;没有考虑通货膨胀或物价水平的变动对财务报表的影响;会计稳健性原则有可能夸大费用少计收益和资产;以及出于

38、粉饰报表,操纵利润为目的使财务报表失去真实性等缺陷。 因此,我认为,巩固传统财务指标体系的地位,同时改进其存在的缺陷,并且引进更加先进的、目前国外广泛流行的、诸如经济附加值EVA指标体系,加以应用与结合,应该是我们更加有效评价企业业绩的努力方向。 (2) EVA指标模型 1 基本概念 继承了剩余收益的核心思想,经济附加值EVA使得部门的业绩评价和企业的整体利益达到1致。EVA的基本含义是指公司的剩余收人必须大到能够弥补投资风险,或者说是企业净经营利润减去所投入的所有资本成本(包括债务融资成本和权益资本成本)后的差额。EVA的总成本被分为两个部分,即显性机会成本(会计系统中的全部经营成本)与隐性

39、机会成本(全部资本的机会成本,也是企业的投资者所预期的最低回报率)。因此,EVA不仅对债务资本计算成本,而且对权益资本也计算成本,它不同于当前使用的会计利润指标,实际反映的是企业1定时期的经济利润,是企业财富真正增长之所在。若EVA0,表示公司获得的收益高于为获得此项收益而投人的资本成本,即公司为股东创造了新价值;若EVA0,则表示股东的财富在减少;若EVA=0,说明企业创造的收益仅能满足投资者预期获得的收益,即资本成本本身。只有收回资金成本之后的EVA才是真正的利润,也就是经济利润。公认的会计账面利润不是真正的利润,是会计利润。因此仅仅利用传统财务指标对企业进行业绩评价,即从会计利润出发,势

40、必从开始就暗含了1个假设,通俗讲就是股东的钱是可以无偿使用的。显然,从经济利润出发,以EVA为评价指标更加符合实际。 2 EVA计算方法 (1)计算EVA值有两种方法 方法1、EVA=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使用成本 =税后净营业利润-加权平(Ping)均资本成本率*资本总额 方法2、EVA=资本效率*资本总额 =(资本回报率-资本成本率)*资本总额 =(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总额-资本成本率)*资本总额 (2)税后净营业利润的计算 l 税后净营业利润(NOPAT)=营业利润+财务费用+当年计提的坏帐准备+当年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当年计提的长短期投资/委托贷款减值准备+投资收益+期货损益-EVA税收

41、调整 EVA税收调整=所得税费用+所得税率*(财务费用+营业外支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准备-营业外收入-补(Bu)贴收入)l l 简单公式:税后净营业利润(NOPAT)=息税前收益*(1-所得税率) (3)资本总额的计算 l 资本总额=债务资本+股本资本+约当股权资本-在建工程净值 债务资本=短期借款+1年内到期长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债券l l 股本资本=股东权益合计+少数股东权益 l 约当股权资本=坏帐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短期投资/委托贷款减值准备+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累计税后营业外支出-累计税后营业外收入-累计税后补贴收入-累计税后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准备 简

42、单公式:资本总额=债务资本+股权资本=(短期借款+1年内到期长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债券)+(股东权益合计+少数股东权益)l (4)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的计算 l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债务资本成本率*(债务资本/资本总额)*(1-税率)+股本资本成本率*(股本资本/资本总额) l 债务资本成本率:35年期中长期银行贷款基准利率 股本资本成本率=无风险收益率+BETA系数*(市场组合的期望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l l 无风险收益率:1般取中国人民银行的中长期的存款利率 l BETA系数:系数反映该企业股票相对于整个市场(1般用股票市场指数来代替)的系统风险,BETA系数越大,说明该企业股票相对于整

43、个市场而言风险越高,波动越大。其值是通过企业股票收益率对同期股票市场指数的收益率回归计算得来的。1般选择本企业的值,当本企业无法获得时,也可选择行业的平均值。 市场组合的期望收益率:研究证明,该值约为12%l (3) 目前市场数据 1 信息技术行业的上市公司市场财务指标数据 各项(Xiang)指标信息技术行业上市(Shi)公司平均数各项指(Zhi)标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平均数净利润118,698,288.14资产负债(Zhai)率64.11%每(Mei)股收益EPS-0.1831应(Ying)收账款周转率6.9933每股净资产2.3275流动比率1.6126净资产收益率-12.65%市盈率42

44、.52462EVA有关市场数据 (1)债务资本成本率(35年期中长期银行贷款基准利率):取5.85% (2)无风险收益率(1年期银行存款基准利率):取2.25% (3)BETA系数:按照“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网站公布的BETA数据 (4)市场组合的期望收益率:经验数据取12% 5、 比较应用实例“青岛啤酒”盈利增长的背后 在会计报表上,投资者的股权资本投入对公司来说是无成本的;但是,在真实世界里,没有免费的午餐。从理论上讲,股权资本的真实成本等于股东同1笔投资转投于其他风险程度相似的企业所获利(股票溢价及红利)的总和,这也就是经济学家常说的机会成本。上市公司如果不能为投资人提供至少高于其

45、机会成本的投资回报,迟早走向解体。净利润和主营业务收入的高增长并不意味着企业正在为股东创造财富,从投资人的角度,企业当年利润超过所投入的资本成本而有余,即EVA为正才是真正的而不是纸上的财富。以下是摘自李增泉编写的财务报表分析1书中针对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业绩评价数据。 从传统财务指标角度看,青岛啤酒在许多方面可圈可点:2000年主营业务收入为37.7亿元,经营成本为35亿元,当年税前净经营利润为2.7亿元。扣除所得税0.6亿元,青岛啤酒当年实现税后净经营利润为2.1亿元。这样的业绩与同业相比,表现不俗。 但是要从经济附加值EVA理论角度看,如果要准确评估青岛啤酒的业绩,就是要弄清楚青岛啤酒所使用的资本的真实成本,包括债务融资成本和股权资本成本的数额。青岛啤酒同时使用债务资本和股权资本,它的资本成本率是两者的加权平均数,得到其资本成本率为8.2%。据资料显示,青啤2000年经济意义上所投入的总资本为35.2亿元,以此乘以资本成本率,得到2000年青啤的资本成本为2.9亿元。各项数据集中列于下表: 项(Xiang)目金额(E)(单位:亿元)主(Zhu)营业务收入37.7经营成本35税前净经营利润2.7(37.7-35=2.7)扣除的所得税0.6税后净经营利润2.1(2.7-0.6)资本总额35.2加权平均资本(Ben)成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管理制度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