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二地理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58984632 上传时间:2022-11-0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1.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高二地理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22高二地理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高二地理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高二地理教学设计.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高二地理教学设计高二地理教学设计1一、课标要求“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这条标准要求学生能够辩证地看待问题,通过实例分析产业转移对转入区和转出区地理环境有利与不利的影响。二、教学目标(一)学问与技能1.了解产业转移的概念。2.理解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3.能通过案例分析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文材料了解什么是产业转移,并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能理解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2.结合案例理解产业转移对转入区和转出区地理环境有利与不利的影响,培育学生综合分析实力。3.通过读图,学会利用图表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4.通过小组探讨的形式,学会与他人合作的方式、

2、方法。(三)情感、看法与价值观1.通过分析产业转移对转出地和转入地的有利与不利影响,培育学生“一分为二”辩证看问题的实力。2.通过对身边地理现象的案例分析,培育学生对地理事物的探究意识,感受家乡经济发展的变迁,树立酷爱家乡、报效家乡的志向。三、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1.理解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2.能分析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二)教学难点1.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2.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四、教学方法学案导学法、案例分析法、多媒体协助教学法。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地理是一门与人类生产活动联系特别紧密的学科。读下面两段材料,你能不能指出它反映的是什么地理现象?产生的缘由是什么?对两

3、个区域的地理环境分别有什么影响?讲授新课学生:思索问题,小组探讨,展示成果。老师:刚好点评和总结学生的回答。(1)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市场萎缩;就业压力加大。(2)从长远来看,这是一种正确的选择,在转型初期的确会遇到许多困难,但这些困难的出现都是短暂的。对于佛山当前来说,陶瓷属于夕阳产业,只有它转走了,才能给朝阳产业腾动身展空间,更有利于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3)有利于经济发展;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小结:产业转移会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变更区域地理环境、变更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此外,产业转移的影响我们应当一分为二地看待,迁出地如此,迁入地亦然

4、,关键是如何取其有利,弱化不利。高二地理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了解大西南的范围、区位条件、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条件。2、理解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理解大西南发展交通的主要影响因素。3、能运用图表资料分析大西南大力发展交通运输的紧迫性,发展交通运输的有利和不利条件,并由此会分析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和交通建设的关系。4、培育学生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力。教学重点、难点:运用图表资料分析大西南发展交通运输的紧迫性和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课时支配:1课时教学过程: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交通运输是流通领域中的主要物质生产部门,以及支撑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在整个国民经济

5、建设中必需先行一步,以适应其他经济部门的发展对交通运输的需求。交通运输对于沟通各地区联系、保障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我国广阔的西部地区交通运输基础仍旧比较薄弱,如大西南地区是我国腹地广袤、资源密集、发展潜力的地区,而长期以来经济发展明显滞后,交通不畅是诸多因素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一、区位条件1、相对位置大西南地区包括川、滇、黔、桂、藏三省两区一市。2、经济地理位置属于我国边疆区,与越南、老挝、缅甸、尼泊尔、印度等国相邻,毗邻国家经济比较落后。为我国内陆腹地,远离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经济落后,开发程度低;为大后方,具有国际区位优势;从发展来看,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进

6、一步深化,该区将面临新的发展契机。三峡工程的建设、重庆直辖市的成立使得本区区位优势明显增加。二、自然条件和资源条件1、自然条件:地跨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地势起伏大。受地形地势影响,区内气候多样,差异很大。有_带气候、热带季风气候、高山气候等。区内地壳构造运动活跃,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难频繁。河流众多,但航运条件差。2、资源条件(1)西南地区自然资源潜在价值分析西南区(不包括西藏)自然资源潜在价值占全国23.3%,人均超过全国19.2%,潜在价值高。其中,农林和矿产资源约各占一半,利于工农业协调发展。(2)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而且地域组合好。钒、钛、锡储量居世界首位相宜于发展成为钢铁、

7、有色金属、原材料生产基地。(3)能源资源:可开发的水能资源占全国70%;四川自然气储量居全国首位;贵州省是我国南方第一煤炭大省;广西北部湾油气资源前景看好。(4)农林资源:四川盆地物产富裕,素有“天府之国”的美称;横断山区是我国其次大林区,滇南谷地是我国主要的热带作物基地。本区生物资源和物种资源居全国首位。三、社会经济条件1、本区地处西部地带的内陆边疆,又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区,社会经济基础薄弱。2、新中国成立后,本区发展改变很大,现已建立起钢铁、有色冶金、能源、化工等重工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区域经济已经形成肯定的基础和规模。3、本区交通运输已经成为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加强交通运输建设

8、是西南地区迫切须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四、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及对策交通运输是制约本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加强交通建设,缓解交通运输惊慌状况,是西南地区迫切须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学生阅读最终一自然段,结合现实谈感想。作业布置:举例说明西南地区发展交通运输的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探讨面对西部大开发这一历史机遇,大西南应怎样抓住机遇,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以促进经济的发展?高二地理教学设计31、多激励、活氛围依据新课程理念,地理课堂中老师应努力创设一种“以学生为本”的课堂环境,营造一种“敬重学生的观点”的课堂氛围,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参加。例如,自然地理有很强的思维理性,尤其是学习“日照图、气候、洋流”等

9、思维难度的内容,地理老师要尽可能做到,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挫折时,老师应当用一弯理解的微笑、一种耐性的看法,来化解学生的焦虑;当学生破解难题时,老师应当用一缕嘉奖的眼神、一种热心的庆贺,来焕发学生上进的动力,老师的这种主动的评价与适时的激励,使每个学生都能够体验到学习的欢乐、享受到胜利的喜悦和感受到课堂的趣味。2、多架桥、建联系新课程地理教材不强调学问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学问之间的跨度大,这无疑已经成为学生学习和思维的难点,为了突破教学难点,地理老师应当应通过“区域地图、地理略图”等途径来架桥铺路,来建立学问之间的有机联系,从而能够达到破解难点的效果。例如,利用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简图进行学问的梳理

10、和归类整合。2.1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与昼夜长短推断。2.2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与太阳高度大小推断。2.3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与季节、日期推断。2.4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与南北半球及直射点将要移动方向推断。2.5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与纬度范围的推断。2.6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与风带气压带的移动规律。2.7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与地球公转速度的改变。通过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思维规律的学问联系,有利于学生驾驭学问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理解学问难点,同时还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升华、实力的提高。3、多引导、促探究地理教学中要主动开展师生间的双向沟通,要让学生在探究的氛围中发觉问题,总结规律,因此教学时地理老师应当大胆放手,要让学生

11、有充分思索和探讨的时间和空间,围绕地理的主干学问,提出一些有利于学生思维培育的,特殊是能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激励学生创建性思维的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在探究中自主得出结论。例如,气温分布和等温线是中学地理的重点,教学中就可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探讨,在探讨的过程中老师进行适度的引导和启发,从而得出以下一些重要结论。3.1等温线的分布:等温线分布规律:等温线的温度数值总是由低纬向高纬递减。不论陆地还是海洋,假如表面状况较均一,等温线大致平行于纬线。北半球1月份等温线比7月份等温线密集,但是其数值仍旧是由低纬向高纬递减。3.2等温线的凸向:一月全球陆地等温线均向南凸,海洋等温线均向北凸;七月正好

12、相反。由于受洋流的影响,海洋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的流向一样。3.3等温线分布影响因素简析。很多沿岸地区等温线近于与海岸平行。等温线与等高线平行或与山脉走向平行说明受地形的影响,假如等温线闭合,则说明受山脉或谷地的影响。4、多设疑、缓坡度在地理教学中,老师应当依据课堂状况、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教学内容的不同,适时地提出经过细心设计、目的明确的问题,这对启发学生的主动思维和学好地理有很大的作用,还要引起留意的是,提出的问题不能跨度太大,要遵循学生的学问水平和认知规律,问题的坡度要缓,要在渐进中不断加深。例如在学习了高一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后,让学生总结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中低纬大洋西岸为暖流,东岸为

13、寒流。中高纬大洋西岸为寒流,东岸为暖流。在此基础上接着设疑,通过提出新的问题,可以激发起学生新的求知欲望,为学生课后进一步的思维,也可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充分的打算。5、多归纳、显规律地理学问总体比较抽象,尤其是自然地理部分,学生显得无所适从,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老师不能只浮于教材的表面,而要擅长透过现象看本质,挖掘学问的内在的线索和规律,从而利于学生驾驭学问。例如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规律、昼夜长短的周年改变规律等。通过这种规律的总结,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盐度分布规律,当然学生应用地理学问解决问题的实力也会得到很大的提高。6、多训练、辅方法新课程强调学生的发展性和创新性,关注的是学生由学会到会

14、学的转变,因此地理教学要强调发觉学问的过程,创建性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简洁地介绍其结果。在地理教学中应当讲练结合,并要处理好练习的强度和适度的关系,并应当让学生在训练中总结和体验思维方法,从而真正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穿的效果。通过这种有意识的思维流程和解题方法的提炼和总结,不但能够促进对学问的.敏捷运用,还能够帮助学生搭建学问间畅通联系的渠道,从而为学生自己的敏捷解题奠定基础。高二地理教学设计4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西北地区的范围、及高原、盆地为主的地形。2.使学生驾驭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3.培育学生读图、用图的实力,并使学生进一步学会相识与分析一个地区区域

15、特征的方法。重点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难点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教学过程请同学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范围,找出两个地区的分界线(秦岭淮河线),并说说两个地区有哪些差异。我们已经学习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它们都位于东部季风区。今日我们学习非季风区的西北地区。一、干旱的西北地区西北地区大体上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包括内蒙古自治区、_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北部。P5的5.5图、5.7图1.西北的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学生回答课后的活动练习题。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处于东部季风区,比较潮湿,特殊是南方地区更加潮湿,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

16、本区因深居内陆,并有山岭阻隔,年降水量多小于400毫米,从东部的400毫米左右,往西削减到200毫米、50毫米以下。干旱是本区的主要自然特征。2.西北的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3.西北的自然特征:干旱缘由:西北地区位于非季风区,降水稀有。学生读图:5.14,然后回答:1、塔里木盆河我国最长的内流河,四周的胡杨林耐盐碱、生长快,是西北地区重要造林树种。2、塔里木盆地中有我国面积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3、西北地区高原、盆地为主的地形,风蚀作用显著,多沙漠、戈壁的雅丹地貌。由东向西,地表植被大体为草原、荒漠草原觥哪。西北地区降水改变规律是:本区降水从东部向西渐渐削减。胡杨林耐盐碱、生长快,是西北地

17、区重要造林树种。(2)由东向西,植被改变是草原荒漠草原荒漠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是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通过学习这一节,我们了解了西北地区地广人稀,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气候干旱以及河湖、植被方面的自然特征,也了解到本区矿产资源丰富,畜牧业和浇灌农业发达。通过“干旱”这一主导因素,逐层分析区内其他因素、归纳区域特征的方法。布置作业完成P14的活动题高二地理教学设计5一、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能说出火山的概念、组成及其形成;过程与方法通过视察模拟试验,能描述火山的形成过程;情感看法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会自然地理的奇妙之美。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火山的组成以及火山的形成。教学难点:火山的形成过程。三、教学

18、方法设置情境法、讲授法、演示试验法。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PPT展示一组日本富士山的图片同学们,上课前老师给大家展示一组图片,大家看看图片上的地方是哪里?我听到许多同学都认出来了,说是日本的富士山,很正确,富士山是日本人的象征和傲慢。那同学们知不知道,富士山是属于我们上节课所学的三种山岳类型中的哪一类?对,属于火山。这节课,我就一起来详细学习一下火山。(板书课题)(二)新课教学1、老师做演示试验,模拟火山形成过程:在桌上放一个锥形瓶,瓶中装适量白醋和洗涤剂,用滴管向锥形瓶中滴入小苏打溶液。滴入后,瓶内产生泡沫,随着泡沫的不断增加,溢出瓶外,积累在锥形瓶四周。老师做试验时,学生视察试验过程,

19、视察时留意保持平安距离,解决以下问题:(1)学生视察后,描述所看到的试验现象。(2)学生运用初中所学化学学问酸碱中和反应,说明这一现象产生的缘由。(3)学生类比演示试验的现象及产生的缘由,推理火山的形成过程。最终,老师总结归纳火山的形成过程:处于底下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的中心喷出口或管道喷出。处于底下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的中心喷出口或管道喷出。这样形成的山体就是火山。假如岩浆是沿着地壳的线状裂隙流出,往往形成的是宽广的玄武岩高原。2、结合课本和试验后的泡沫状态,学生思索并回答:(1)火山由哪几部分组成?(2)每个部分分别对应泡沫堆的哪个部位?3、结合课本

20、,学生回答:火山的规模范围有多大?(三)巩固拓展(1)PPT展示我国长白山天池的视频和图片。(2)介绍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的相关小学问。(四)小结作业课下搜集其他火山的相关资料,做成PPT或视频,下节课进行汇报和共享。五、板书设计火山的形成:处于底下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的中心喷出口或管道喷出,形成火山。高二地理教学设计6有效的教学才能使教学提质,何为教学中的有效呢?第一,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需有预期的教学目的;其次,老师的教学活动必需有效。教学的有效性是师生双方面共同努力的结果,老师起主导的作用。如何搞好中学地理的有效教学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一、要进行有效教学就必需制

21、订行之有效的教学安排1、常规的学期教学安排要有始有终,同时要实时地进行修订和完善,以保证学期教学的有序、有效进行。2、具体的课时教学安排和详细的实施方案,是课堂教学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每一课时都必需有对应的教学设计,主要包括课题、课时、课的类型、教学的目的、教学的重点、教学的难点、教学的方法、学习的方法、教学的协助教具、详细的教学过程、课后的作业、课后教学反思等这几个方面。二、“三步三环双赢”教学模式是中学地理有效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把握好“三个步骤”和“三个环节”的教学,实现“三步、三环”的“双赢”才能使课堂教学实现有效。1、“三步三环双赢”教学模式其结构如下图所示双赢三个环节2、“三步”教

22、学模式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运用,促进了教学有效性的发展。第一步:课前的有效打算。包括老师的课前有效打算和学生的课前有效打算两个方面。老师的打算:(1)思想上的打算:备课。(2)物质上的打算:指的是各种试验器材,各种现代教化技术设备的试用,相关教具的打算。其次步:课堂教学的有效组织。课堂教学有效组织的中心环节是教学的详细过程,主要包括老师对新学问的讲授和学生对新学问的学习。第三步:课后有效练习课后的有效练习,是针对章节性的教学内容来设计的巩固练习。(1)老师所设计的练习要精选。(2)题量以30分钟以内的题量来设计。(3)老师要仔细批阅,使作业有效。3、“三环”教学模式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运用,促进了

23、有效教学的提质。(1)新课导入的有效性问题新课导入的有效性,关键是导入的艺术性问题。导入方法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类型:学问性的承上启下导入法;音视频、图文导入法;生产生活实例的导入法。(2)详细教学过程的有效性,是学问传授的重要环节,是有效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有效课堂的实施,新课导入是基础,过程讲授是关键。过程讲授,必需以学生为中心,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看法问题、实力问题和主动性问题。(3)课堂小结及巩固练习,在详细授课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梳理所学的内容。其次,对所学的学问进行运用。第三,反思教学活动,便于在下一节课的教学中,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补充讲解。第四,布置适量的课

24、外作业。详细教学过程中,老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老师的教学以培育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探究为目标,让学生想学、会学到愿学,最终学以致用。三、“三步三环双赢”教学模式是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提质的保障“三步三环双赢”教学模式的中心环节是“课堂教学的有效组织”和详细教学中的“讲授新知和学习新知”两个部分。1、从中学地理老师的角度看“三步三环双赢”教学模式中的每一个环节,老师起的是主导作用,是一个外因的作用。2、从中学学生学习地理的角度看“三步三环双赢”教学模式中的“三环”,学生是一个中心体,是一个内力因素,他(她)得通过外力才能起作用。3、从师生的角度看“三步三环双赢”教学模式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需通过老师这个外因才能对内因(学生)产生影响,才能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其真正的有效性。只有外因起作用了,“有效教学”才能得到保障。“三步三环双赢”教学模式中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促进了师德的发展,完善了老师的教学设计;提升了老师备课、反思的水平;提升了老师评阅的实力;培育了学生学习的爱好;提升了学生学习地理的技能。“三步”“三环”必需双赢,缺一不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