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题10(史学常识).doc

上传人:asd****56 文档编号:58980749 上传时间:2022-11-0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8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训练题10(史学常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训练题10(史学常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训练题10(史学常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训练题10(史学常识).doc(1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训练题10(史学常识)一、选择题( )1美籍华人学者张馨保在林钦差与鸦片战争一文中指出:“在所有19世纪的中国政治家中,林则徐的形象和影响都超过了其他人。比曾国藩、李鸿章早二、三代人的时间,林则徐就已提倡和发动了向蛮夷学习的自强运动。”这一评述体现的史学观点是A革命史观 B社会史观 C全球史观 D近代化史观 ( )2现存的青岛琅琊台刻石上刻有记述秦朝皇帝功绩的文字,它是我们了解秦史的A间接证据 B旁证材料 C原始史料 D转手资料 ( )3图7是明代两京十三布政使司图,图中阴影部分是湖广布政使司的管辖范围。当时“湖广”指的是今天的A湖南、广东 B湖南、湖北 C湖南、江西 D广东、广西 ( )4按

2、中国古代常用的干支纪年法,20世纪有两个辛亥年。其中一年发生了辛亥革命,在另一年里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 B中国共产党诞生C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 D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 )5中国象棋中“楚河汉界”的来历与历史上的“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相关。这场战争发生于A.公元前2世纪早期 B.公元前2世纪晚期C.公元前3世纪早期 D.公元前3世纪晚期 ( )6中国古代地名的由来多种多样,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朝廷将明州改称宁波,下列哪个选项最可能是宁波得名的原因?A. 年号 B. 方位 C. 避讳 D. 特产7“经史子集”是中国古籍按内容区分的四大部类。如果要查阅苏轼的念奴娇

3、赤壁怀古,应该查阅A经部 B史部 C子部 D集部 ( )8中国古代的人们认为,黑、白、红、青、黄五种色彩分别对应北、西、南、东、中五个方位,以下是某古城四座门楼上的“镇门神兽”,位于南门的应是A青龙 B白虎 C朱雀 D玄武 ( )9新史学指出:“叙述数千年来各种族所以盛衰兴亡之迹者,是历史之性质也;叙述数千年来各种族所以盛衰兴亡之故者,是历史之精神也”;“历史者,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求得其公理公例者也。”由此可见,历史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A考证历史事实 B描述历史现象 C分析历史原因 D把握历史规律 ( )10西方历史哲学家柯林伍德指出:“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在这里,柯林伍德强调的是A思想史

4、构成了全部历史的主干 B一切历史都可以被置换为思想史C思想史决定了整个历史的发展 D历史学离不开人的主观判断 ( )11史料是研究历史和编纂史书所用的资料。它包括文字史料、口述史料和非文字史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对同一个史料,人们可能会做出有多种解释 B所有的历史结论都必须依靠史料才能得出 C在三种史料类型中文字史料的价值最高D对同一事件的记载,不同的史料可能完全不同 ( )12西方史学家克罗齐提出:“历史是生活的教师。”在这里,克罗齐强调的是A历史来源于生活 B历史具有实用价值C历史教学生活化 D历史与生活相互依存 ( )13李大钊在史学要论中指出,“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历史观,一时

5、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知识;史观与知识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历史事实的解喻自然要不断的变动。”他在这里强调历史研究要A与时代同行 B有历史观引导 C为现实服务 D充分掌握史实 ( )14(2011年5月南平市质检13题)春秋书法体系的五个命题:“天人有序”“中外有别”“褒贬有道”“隐讳有法”和“修辞有术”。这里“书法”的含义是 A写字的笔法艺术 B古人的治史态度 C中国传统的人生态度 D古人的书法创作要求 ( )15(2011年1月福州市质检24题)周谷城学术精华录:“史学成立的经过,当在求真;其存在的理由,则为致用。”作者在这里主要强调的是A真实历史和史学研究的区别B史学方法与实用价值的矛盾C历史

6、教学与真实历史的关系D史学根本原则与社会功能的统一 ( )16意大利史学家克罗齐说,“文献资料以及事件本身不构成历史,只有对于那些集中思考过或将集中思考它们的人来说,它们才是或将是历史”。文中“历史”的含义是A先人无意遗留B史学家之觉识C后人的材料整理D文人的重新创作 ( )17历史上对中国的称谓大致可分为如下三类:类 别称谓举例第一类蕴含深意的历代国号夏、商、周、秦、汉第二类延用不衰的古今名号中华、赤县、东土第三类域外有关中国的称谓真丹、震丹下列称谓应划归第二类的是A华夏、神州 B唐、中国C九州、中华民国 D赛里斯、支那 ( )18某历史读物写道: “明代引进玉米甘薯,崇祯年间,开始在中国推

7、广。这东西如果早来中国20年,明朝没准儿就灭亡不了了,因为老百姓就够吃了。陕北农民造反,就是因为没得吃”。该观点是 A.正确的,因为符合全球史观B.正确的,因为符合唯物主义“物质第一性”的观点C.错误的,因为否认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D.错误的,因为夸大了历史偶然性的作用 ( )19在学史过程中,经常碰到“河西”“河东”“河南”“河北”“江东”“江南”“关东”“关中”“关西”“东洋”“西洋”“南洋”和“北洋”等一些历史地理概念。下列选项中属于同一历史地理概念的是群英会蒋干中计:“即传令悉召江左英杰与子翼相见。” 李清照诗云:“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赤壁之战:“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史记项羽

8、本纪:“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A B C D ( )20著名史学家张传玺说,“没有任何一个史学家,没有任何一本历史书没有理论、思想,其中包括那些倡导学术自由的人。”这段话的主要观点是A历史研究应该有充足的实证材料B历史研究离不开一定理论的指导C强调理论,轻视史料D理论建构无益于历史研究 ( )21中国古代朝代命名或采用原部落名;或采用开国之君原封号或官爵名;或取自儒家经典。下列王朝命名取自儒家经典的是A.商 B.汉 C.唐 D.元 ( )22社会习俗是特定社会的产物,为社会大多数人经常重复的行为方式。礼记中记载的“合二娃之好,上以事宗庙

9、,下以继后世”的习俗是指( )A宗教B祭祀C婚姻D社交 ( )23小明对所学历史知识进行了梳理,整理成以下表格。他采取的学习方法是( )史实历史推论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形成联结通道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大危机爆发苏联工人成为西方工人羡慕的对象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形成上世纪90年代,三大区域经济集团形成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图表法 分析法 比较法 推理法A B C D二、非选择题24(37分)不同的史书呈现不同的世界,也体现了世界史观的发展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4世纪基督教神学家圣奥古斯丁关于历史的终极是“上帝之国”在

10、人间实现的思想,支配着中古时代的西欧史学。基督教史学的世界,等于基督教传播所及的世界。这个世界以欧洲为主体,外于此者,按基督教教理,除了圣地巴勒斯坦,都是应受天谴的异教土壤,理应排斥在沐受神恩的这个世界之外。材料二 司马迁的史记所记史事的地理范围被笼统地称为“天下”,东起朝鲜,西讫大夏、安息,几乎是亚欧大陆的一半,扩及公元前2世纪中国人所知道的世界。历代史家大都继承了司马迁的传统,在撰写本国史的同时,虽然薄于“蛮夷”,但毕竟包括了同时代已知的世界。 以上材料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材料三 海国图志六十卷,何所据?一据前两广总督林尚书所译西夷之四洲志,再据历代史志及明以来岛志及近日夷图

11、、夷语。钩稽贯串,创榛辟莽,前驱先路。大都东南洋、西南洋增于原书者十之八,大小西洋、北洋、外大西洋增于原书者十之六。又图以经之,表以纬之,博参群议以发挥之。何以异于昔人海图之书?曰:彼皆以中土人谭(注:通“谈”)西洋,此则以西洋人谭西洋也。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海国图志叙材料四 19世纪和20世纪初叶是一个由西方享有政治、经济和文化霸权的时代。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接着发生的殖民地革命很快就结束了这种霸权我们渐渐不情愿地认识到,在今天这个世界上,传统的以西方为导向的历史观已不合时宜,且具有误导性。为了理解变化了的情况,我们需要一个新的全球视角。尽管伴有种种

12、精神求索的阵痛,但世界却完成了自己从旧到新的转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古代史书在认知世界方面存在的局限。(6分)(2)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在对世界的认知视野上有何重大变化?结合中外历史发展进程,分析其变化原因。(12分)(3)根据材料四指出西方史学家世界史观的发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析。(14分)(4)综合上述材料,从世界史观的发展变化中,可以得出什么认识?(5分)2013届高三一轮复习 史学常识 专题练习二(2012.9.15)班级 座号 姓名 一、选择题( )1美籍华人学者张馨保在林钦差与鸦片战争一文中指出:“在所有19世纪的中国政治家中,林则徐的形象和

13、影响都超过了其他人。比曾国藩、李鸿章早二、三代人的时间,林则徐就已提倡和发动了向蛮夷学习的自强运动。”这一评述体现的史学观点是A革命史观 B社会史观 C全球史观 D近代化史观【答案】D【点拨】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迈出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林则徐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2现存的青岛琅琊台刻石上刻有记述秦朝皇帝功绩的文字,它是我们了解秦史的A间接证据 B旁证材料 C原始史料 D转手资料【答案】C( )3图7是明代两京十三布政使司图,图中阴影部分是湖广布政使司的管辖范围。当时“湖广”指的是今天的A湖南、广东 B湖南、湖北 C湖南、江西 D广东、广西【答案】B【点拨】考查识

14、图能力。根据历史常识,明代地方最高行政区划仍习惯称为行省,湖广包括今天的湖南、湖北;从地图上的阴影部分与江西、广西、广东、陕西等接攘,可知是湖南、湖北两省。( )4按中国古代常用的干支纪年法,20世纪有两个辛亥年。其中一年发生了辛亥革命,在另一年里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 B中国共产党诞生C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 D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答案】D【点拨】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根据题干信息干支纪年法60年为一轮,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60年之后是1972年,A发生在1900年至1901年,B发生在1927年,C发生在1937年12月。( )5中国象棋中“楚河汉界”的来历与历史上的“楚汉之争”(公

15、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相关。这场战争发生于A.公元前2世纪早期 B.公元前2世纪晚期C.公元前3世纪早期 D.公元前3世纪晚期【答案】D【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公元纪年与世纪纪年的换算,公元纪年的第一位(三位数时)或第一二位(四位数时)加1即为世纪纪年的,如本题是2加1为公元三世纪,本题还要注意,公元前的纪年数字是倒数的,即本题0602年是晚期。( )6中国古代地名的由来多种多样,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朝廷将明州改称宁波,下列哪个选项最可能是宁波得名的原因?A. 年号 B. 方位 C. 避讳 D. 特产【答案】C7“经史子集”是中国古籍按内容区分的四大部类。如果要查阅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

16、古,应该查阅A经部 B史部 C子部 D集部【答案】D【点拨】根据相关所学,经部收录儒家“十三经”及相关著作;史部收录史书;子部收录诸子百家著作和类书;集部收录诗文词总集和专集等。本题中要查阅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应查阅集部。( )8中国古代的人们认为,黑、白、红、青、黄五种色彩分别对应北、西、南、东、中五个方位,以下是某古城四座门楼上的“镇门神兽”,位于南门的应是A青龙 B白虎 C朱雀 D玄武【答案】C【点拨】红色代表南方位,在四个选项中,朱代表红色,因此朱雀位于南门。( )9新史学指出:“叙述数千年来各种族所以盛衰兴亡之迹者,是历史之性质也;叙述数千年来各种族所以盛衰兴亡之故者,是历史之精神也

17、”;“历史者,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求得其公理公例者也。”由此可见,历史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A考证历史事实 B描述历史现象 C分析历史原因 D把握历史规律【答案】D【点拨】本题考查历史学习的方法。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强调历史发展的内在精神、规律和变化。( )10西方历史哲学家柯林伍德指出:“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在这里,柯林伍德强调的是A思想史构成了全部历史的主干B一切历史都可以被置换为思想史C思想史决定了整个历史的发展D历史学离不开人的主观判断【答案】D【点拨】材料强调人的主观性对历史的影响。( )11史料是研究历史和编纂史书所用的资料。它包括文字史料、口述史料和非文字史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18、A对同一个史料,人们可能会做出有多种解释 B所有的历史结论都必须依靠史料才能得出 C在三种史料类型中文字史料的价值最高D对同一事件的记载,不同的史料可能完全不同【答案】C【点拨】文字史料一般是后人使用第一手资料整理而成的史料,如史书;口述史料一般是用于研究现代历史,通过对当时的参与者与亲身经历者的访问,口述而获得对历史更直接深入的了解;非文字史料,有图像类、实物类等等。三种类型史料中,非文字史料应是最具价值的,如挖掘出来的文物。( )12西方史学家克罗齐提出:“历史是生活的教师。”在这里,克罗齐强调的是A历史来源于生活 B历史具有实用价值C历史教学生活化 D历史与生活相互依存【答案】B【点拨】

19、本题考查历史学习的方法。根据引文信息分析,强调了历史这门学科的教育作用,体现了历史学科的实用价值。( )13李大钊在史学要论中指出,“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历史观,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知识;史观与知识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历史事实的解喻自然要不断的变动。”他在这里强调历史研究要A与时代同行 B有历史观引导 C为现实服务 D充分掌握史实【答案】A【点拨】此题是观点理解型,解题要决是把握观点内在本质联系,李大钊的这句话涉及到三个事物(概念)历史观、知识和历史事实的解喻,其关系是后者受前两者影响,但都具有时代性,故选A。观点理解型试题解题要决在于抓住观念中所述事物的内在联系,抓住其本质。这与09年

20、高考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题如出一辙,加强对史学基本知识的掌握是必不可少的。( )14(2011年5月南平市质检13题)春秋书法体系的五个命题:“天人有序”“中外有别”“褒贬有道”“隐讳有法”和“修辞有术”。这里“书法”的含义是 A写字的笔法艺术 B古人的治史态度 C中国传统的人生态度 D古人的书法创作要求【答案】B【点拨】天人有序、中外有别、褒贬有道、隐讳有法、修辞有术这五个命题,总体性地否定了中国史官文化产生客观性意识的任何可能。( )15(2011年1月福州市质检24题)周谷城学术精华录:“史学成立的经过,当在求真;其存在的理由,则为致用。”作者在这里主要强调的是A真实历史和史学研究的区别B

21、史学方法与实用价值的矛盾C历史教学与真实历史的关系D史学根本原则与社会功能的统一【答案】D【点拨】史学追求的是真实,而史学存在是为了致用,故D项正确。( )16意大利史学家克罗齐说,“文献资料以及事件本身不构成历史,只有对于那些集中思考过或将集中思考它们的人来说,它们才是或将是历史”。文中“历史”的含义是A先人无意遗留B史学家之觉识C后人的材料整理D文人的重新创作【答案】B【点拨】抓住材料有效信息“只有对于那些集中思考过或将集中思考它们的人来说,它们才是或将是历史”,说明是史学家的认识。( )17历史上对中国的称谓大致可分为如下三类:类 别称谓举例第一类蕴含深意的历代国号夏、商、周、秦、汉第二

22、类延用不衰的古今名号中华、赤县、东土第三类域外有关中国的称谓真丹、震丹下列称谓应划归第二类的是A华夏、神州 B唐、中国C九州、中华民国 D赛里斯、支那【答案】A( )18某历史读物写道: “明代引进玉米甘薯,崇祯年间,开始在中国推广。这东西如果早来中国20年,明朝没准儿就灭亡不了了,因为老百姓就够吃了。陕北农民造反,就是因为没得吃”。该观点是 A.正确的,因为符合全球史观B.正确的,因为符合唯物主义“物质第一性”的观点C.错误的,因为否认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D.错误的,因为夸大了历史偶然性的作用 【答案】D( )19在学史过程中,经常碰到“河西”“河东”“河南”“河北”“江东”“江南”“关东”“

23、关中”“关西”“东洋”“西洋”“南洋”和“北洋”等一些历史地理概念。下列选项中属于同一历史地理概念的是群英会蒋干中计:“即传令悉召江左英杰与子翼相见。” 李清照诗云:“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赤壁之战:“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史记项羽本纪:“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A B C D【答案】A( )20著名史学家张传玺说,“没有任何一个史学家,没有任何一本历史书没有理论、思想,其中包括那些倡导学术自由的人。”这段话的主要观点是A历史研究应该有充足的实证材料B历史研究离不开一定理论的指导C强调理论,轻视史料D理论建构无益于历史研究【答案】

24、B【点拨】通过材料分析,历史学家张传玺认为每位史学家、每本历史著作都有理论和思想,包括一些倡导“学术自由”的人,在其著作、言论中也有理论和思想。据此,这段话的主要观点应选B项“历史研究离不开一定理论的指导”。A项说法与材料不符,CD项说法本身有错误。( )21中国古代朝代命名或采用原部落名;或采用开国之君原封号或官爵名;或取自儒家经典。下列王朝命名取自儒家经典的是A.商 B.汉 C.唐 D.元 【答案】D( )22社会习俗是特定社会的产物,为社会大多数人经常重复的行为方式。礼记中记载的“合二娃之好,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的习俗是指( )A宗教B祭祀C婚姻D社交【答案】C【点拨】本题考查文史常

25、识。抓住材料中“合二娃之好”、“下以继后世”,结合选项可以判断是婚姻。( )23小明对所学历史知识进行了梳理,整理成以下表格。他采取的学习方法是( )史实历史推论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形成联结通道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大危机爆发苏联工人成为西方工人羡慕的对象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形成上世纪90年代,三大区域经济集团形成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图表法 分析法 比较法 推理法A B C D【答案】D【点拨】从题干材料是近现代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梳理。材料的呈现形式来看,显然有图表法;图表中由史实得到历史推论,运用了分析法、推理法;整个发展脉络纵

26、向上体现了比较法。二、非选择题24(2011年5月漳州市质检38题)(37分)不同的史书呈现不同的世界,也体现了世界史观的发展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4世纪基督教神学家圣奥古斯丁关于历史的终极是“上帝之国”在人间实现的思想,支配着中古时代的西欧史学。基督教史学的世界,等于基督教传播所及的世界。这个世界以欧洲为主体,外于此者,按基督教教理,除了圣地巴勒斯坦,都是应受天谴的异教土壤,理应排斥在沐受神恩的这个世界之外。材料二 司马迁的史记所记史事的地理范围被笼统地称为“天下”,东起朝鲜,西讫大夏、安息,几乎是亚欧大陆的一半,扩及公元前2世纪中国人所知道的世界。历代史家大都继承了司马迁的

27、传统,在撰写本国史的同时,虽然薄于“蛮夷”,但毕竟包括了同时代已知的世界。 以上材料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材料三 海国图志六十卷,何所据?一据前两广总督林尚书所译西夷之四洲志,再据历代史志及明以来岛志及近日夷图、夷语。钩稽贯串,创榛辟莽,前驱先路。大都东南洋、西南洋增于原书者十之八,大小西洋、北洋、外大西洋增于原书者十之六。又图以经之,表以纬之,博参群议以发挥之。何以异于昔人海图之书?曰:彼皆以中土人谭(注:通“谈”)西洋,此则以西洋人谭西洋也。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海国图志叙材料四 19世纪和20世纪初叶是一个由西方享有政治、经济和文化霸权的

28、时代。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接着发生的殖民地革命很快就结束了这种霸权我们渐渐不情愿地认识到,在今天这个世界上,传统的以西方为导向的历史观已不合时宜,且具有误导性。为了理解变化了的情况,我们需要一个新的全球视角。尽管伴有种种精神求索的阵痛,但世界却完成了自己从旧到新的转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古代史书在认知世界方面存在的局限。(6分)(2)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在对世界的认知视野上有何重大变化?结合中外历史发展进程,分析其变化原因。(12分)(3)根据材料四指出西方史学家世界史观的发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析。(14分)(4)综合上述材料,从世界史观的发展变化中,可

29、以得出什么认识?(5分)【答案】(1)仅限于局部世界的认知;受宗教神学思想的影响;以本民族为中心。(6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2)变化:从局部地区扩大到整个世界。(3分)原因: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各地形成有机整体;汉朝以来,中国对外交往范围的不断扩大;鸦片战争结束闭关锁国的状态;军事实力的差距和抵御外侮的需要,迫使先进的中国人将眼光投向世界。(9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3)变化:由西方中心史观发展到全球史观。(3分)评析:世界史观的发展变化是进步的,符合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3分)二战后欧洲丧失霸权地位;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发展;第三世界国家兴起(或不结盟运动兴起);这些因素使得以西方为中心的史观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与加强,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扩展,信息时代的到来,也论证了全球史观的正确性。(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4)世界史观带有主观性;世界史观的发展变化受到宗教思想、民族意识、科技水平、交往程度等方面的影响;世界史观具有鲜明的时代性。(5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