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五首教学设计(精选7篇)_词五首教案.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58958302 上传时间:2022-11-08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52.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词五首教学设计(精选7篇)_词五首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词五首教学设计(精选7篇)_词五首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词五首教学设计(精选7篇)_词五首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词五首教学设计(精选7篇)_词五首教案.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词五首教学设计(精选7篇)_词五首教案第1篇:词五首教学设计 词五首教学设计 课型:讲读 课时:两课时 柳阳春2013/9/29 学习目标: 1、结合作者的生活经验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这五首词的内容。 2、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感情。 3、朗读与背诵。 学习重点、难点 1、理解诗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朗读与背诵。 学习过程 预习导学 初读课文,尝试解决以下问题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斜晖脉脉( m ) 白蘋洲( pn )舴艋舟(z mng ) 人不寐( mi ) 右擎苍( qng ) 锦帽貂裘( qu ) 鬓微霜( bn )麾下炙(hu zh ) 2、说明下列加点字。 老夫

2、聊发少年狂:姑且,暂且。 会挽雕弓如满月:定将。 也拟泛轻舟:准备。 五十弦翻塞外声:奏。马作的卢飞速:像一样。了却君王天下事:了结,把事情做完。 3、作家作品文体学问填空 望江南作者: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晚唐时花间派的重要作家。人称“花间鼻祖”。 渔家傲 秋思作者: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朝代)政治家、文学家。 江城子 密州出猎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 武陵春作者: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闻名女词人。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作者: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爱国诗人。 第一课时 学习望江南和武陵春 一、检查导入 1、导入 当王菲用轻灵的声音唱起但愿人许久,当周杰伦

3、动情地演绎东风破的离情别绪,当岳满江红的豪壮之词被雄浑豪迈的声音唱响,我们忽然感到,唐诗宋词千年的漂亮如影随形,至今犹存耳畔。今日让我们步入词作的精致殿堂,领会它“诗苑奇葩”独特魅力。 2、检查预习:检查学生朗读诗歌的状况。 3、学生简介作者及其背景,老师适当补充。 老师补充: (1)温庭筠(wnyn)晚唐诗人、词人。他精通音律,但屡考进士不第,一生不得意。其词多写女性生活,多反映青楼闺阁的相思之情。五代时,后蜀的赵崇祚选录了温庭筠、韦庄等十八家词五百首,编为花间集。他们多写闺情,在词风上也大体一样,因此,后世就将他们称为“花间派”。 (2)李清照,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

4、人。父李格非为当时闻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然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本词是她后期的作品。 二、学习研讨 (一)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诗歌。 学生自由朗读,指名朗读。老师指导:肯定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 2、读懂文意。 要求:不参考资料书,依据课下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1)望江南大意:描写了一位因心上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感情。在早晨梳洗完毕后,她在楼上凭栏远眺,看到许很多多帆船从楼前驶过,但却没有自己

5、要等的那只船。夕阳西下,爱人没有回来,只空见江水东流,思念让她肝肠寸断。 梳洗 独倚江楼希望 望 过尽千帆 斜晖、水悲观 肠断无望 (2)武陵春大意:暮春季节,鲜花经过春风的摇动已经零落殆尽,只有土地上还留有花的芳香,日色已晚,自己仍无心梳洗。春天里花开花落年年如此,而人与以前却不一样了,我对一切都丢失了爱好,即使有心诉说,也是言未出而泪先流。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我也想去那里泛舟,怕的是双溪上那蚱蜢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的哀愁。 (二)精读课文,尝试解决以下问题。 1、揣摩望江南这首词,体会其写作特色。 明确:本文短短27个字,却容纳了许多内容:时间,从早晨到黄昏;景物,从楼头、千帆写到斜晖、江

6、水,又写到白蘋洲;就人物情感而言,从希望到悲观以至最终的“肠断”。显示了它高度概括、凝练的特点。另外这首词中,多用白描、直叙的手法,却又含蓄、细腻。 2、武陵春这首词是如何写愁的?“闻说”“也拟”“只恐”三个词说明白什么? 明确:通过典型细微环节来抒情。如“欲语泪先流”。“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动词写出了作者试图排遣愁绪的做法,写出了作者的沉重、无奈。 (三)品读课文,尝试解决以下问题。 1、你认为望江南中哪些词富有深意,说说你的理解。 明确:“梳洗罢”表明她细心装扮,心中充溢希望。“独”写尽了她孤独孤独的生活境况和期盼心上人归来的迫切心情。“皆不是”写出了女子一次次从希望到悲观的过程,

7、让人为之心碎。“斜晖”一句暗喻那望眼欲穿的眼神。 2、赏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很多愁”一句。 明确:本句采纳了夸张性比方,将抽象的情感化为可感的实体,而且“愁”不仅可以舟载船装,它本身重量还可因人而异,语意新颖,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内心沉重的哀愁。 四、迁移提高,拓展阅读 训练点:理解诗歌内容,积累名句。 训练片段: 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舞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退,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思索:品尝这首词写愁的技巧。 明确:“此情无汁可消退,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句须重点品尝。按常理来说,愁

8、锁眉间与愁聚于心是完全一样的。唯其在心,发而为形,才有愁锁眉间之态。但作者将本属一样的东西说成此长彼消的东西,形象地描绘了希望排遣万千愁绪而又无计消退的无奈,显现愁情之深。 五、反馈检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看拼音写汉字。 斜晖脉脉( m ) 白蘋洲( pn ) 舴艋舟(z mng ) 2、按课文内容填空 (1)望江南中表现主子公从希望到悲观的心理改变过程与内伤心苦的句子是: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2)武陵春抒写自己无限的悲伤和哀思的佳句是: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很多愁。 (3)武陵春中叙述词人哀伤缘由和哀伤程度的语句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3、用一个成语

9、概括“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的诗意。 明确:望眼欲穿。 4、阅读武陵春,回答下列问题。 (1)下面两个句子都写了“愁”,请简要说出它们在内容上和写法上的不同之处。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很多愁。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明确:句用夸张性比方表现凄苦忧愁重得连船都载不动,形象可感地写出了“愁”之重。 句用比方(设问、夸张)手法,将无形的“愁”比作有形的“一江春水”永流不尽,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愁”之多、之长。 (2)作者“日晚倦梳头”的缘由是什么? 明确:物是人非,国破家亡。 (3)由“也拟泛轻舟”可联想到词人如梦令中写泛舟的词句是什么?武陵春中作者泛舟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

10、:“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作者泛舟并非贪恋美景,游赏心切,而是寻求消退愁苦之处。 5、比较望江南和武陵春,想一想这两首词有什么相同之处? 明确:风格相近,都比较婉约;写作手法相近,借景抒情或干脆抒情;抒发的感情相近,抒发主子公或作者的离愁别绪,凄惨心境。 6、你还知道哪些写愁的诗句? 明确: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苏轼虞美人) 艇子相呼相语,载取暮愁归去。(张元干谒金门) 7、阅读声声慢,回答文后问题 声声慢 寻寻找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

11、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难过,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积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声声慢一词表达了词人晚年怎样的境况与心情? 明确: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晚年流落江南孤苦无依的境况和凄惨心情。 (2)开头十四个叠字的运用,从哪几个方面抒写作者的凄惨心情?在文章结构上有何作用?明确:从动作与神态、环境感受和心境意绪等方面抒写作者凄惨心情。起到奠定全词感情基调的作用,在结构上统领全词,构成全词的骨架。 其次课时 学习渔家傲、江城子、破阵子 一、检查导入 1、导入:词发展到后来兴盛的时候,人们将词分为两大派

12、:婉约派和豪放派。上节课我们学的词接近婉约派的风格。今日我们将体会一下豪放派的作品风格。 2、检查预习:检查学生朗读诗歌的状况。 3、学生简介作者及其背景,老师适当补充。 老师补充: (1)范仲淹(980-105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这是他在西北军中的感怀之作。 (2)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1071年苏轼因对王安石变法持不同政见而自请外任。这是作者于1074年冬与同僚出城打猎时所作。 (3)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著有稼轩词,存词600多首。剧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

13、想内容,他是山东济南人,诞生时山东已被金兵占据,年轻时参与抗金军,后来提出抗金主见始终未被接受。 他不仅是词人,还是一名爱国武将,他主动主见抗金北伐,任职期间坚持练兵备战,因而不断受到主和派的排斥、诬陷。淳熙八年(1181年)他被人弹劾罢官,不得已在上饶带湖赋闲家居。陈同甫,名亮,也是主见北伐的爱国志士,与辛弃疾是志同道合的挚友,二人常常书信往来,诗词唱和。这首词就是作者退居江西上饶时写给陈亮的。 二、学习研讨 (一)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诗歌。 学生自由朗读,指名朗读。老师指导:肯定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 2、读懂文意。 要求:不参考资料书,依据课下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14、 (1)渔家傲大意:上片描写塞下景色,边塞秋天景色与中原不同,大雁过早向衡阳飞去,毫不留恋,风吼、马嘶,同号角声连在一起,构成塞下特有的声音。夕阳西下时,坐落在群山中的小城紧紧关闭了城门。下片抒情,他们离家万里,但燕然未勒,功业未成,没有方法回去,夜色已浓,羌笛悠悠,将军和征夫们难以入睡,垂下思乡之泪。 (2)江城子大意:作者自称老夫,暂且发发少年的狂气,左手牵着黄犬,右臂上架着苍鹰,戴上锦蒙帽,穿上貂鼠裘,率领众多随从,纵马狂奔,飞速的越过山冈。为回报人们倾城出来观看太守狩猎,他要像当年孙权那样亲自挽弓射虎。酒酣之后,胸宽胆壮,两鬓间出现一点白发有什么关系呢?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

15、样重用自己呢?那时我肯定会为国效力。 (3)江城子大意:作者夜里酒醉后挑亮灯光观看宝剑,醉中入梦,梦醒犹觉连营号角声声在耳。想起在军营里与部下分食牛肉,听乐器奏出塞外的歌曲。在秋天的战场上检阅军队,打算战斗。战场上骑着飞速的的卢马,霹雳做响的雕弓。他要为朝廷完成统一大业,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可是自己已经年近半百,还有机会实现自己的志向吗? (二)精读课文,尝试解决以下问题。 1、渔家傲中所写的风景“异”在哪?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天气极寒、特异的边声(风、马、号角)、戒备森严。渲染了西北边地的荒僻,示意了将士的思乡之情。 2、江城子中“亲射虎”“遣冯唐”“射天狼”三个典故分

16、别表达了什么意思?用典有何好处? 明确:年纪不小,但仍有少年狂气;表示希望重新受朝廷重用;表达要报效国家、抵挡侵略者,建功立业的决心。用典的好处:使表达委婉含蓄。 3、思索:本文凭什么可以称得上是“壮词”? 明确:从题材看写军营生活;从情感看表达了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从语言看豪放、壮美。 (三)品读课文,尝试解决以下问题。 请找出这几首诗中喜闻乐见的名句并赏析。 1、示例:赏析“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一句。 明确:本句是全词的核心部分,作者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的一种心理冲突:他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但却没有方法回去,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这种爱国卫国的精神正是他虽

17、然想家却又是不甘无功而返的根本缘由,所以他只能用一杯浊酒来排解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来寄予他对成就功业的憧憬。 2、学生可能会找到以下几句 赏析“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 明确:本句是互文,意为:将军和征夫都难以入睡,他们因有家难归、功业难成而哀伤流泪。这里的悲怆情调还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于朝廷腐朽懦弱,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赏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一句。 明确:本句意为:到那时,肯定会把雕弓拉得满满的,向西北方的天狼星猛射过去。天狼星,这里代指自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此句表达了报效国家、抵挡侵略者,建功立业的决心,体现了作者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 赏析“可怜白发生”一句。 明

18、确:本句一方面表明白前面所描述的年轻时的经验现在只是一种追忆,另一方面也说明自己已年近半百,两鬓染霜,还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志向吗?这一句变雄壮为悲壮,充溢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抑郁、愤慨。 四、迁移提高,拓展阅读 训练点:深化了解辛弃疾思想。 训练片段: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思索:辛弃疾一生力主抗金复国,但孤立无援,其豪放词每有苍凉沉

19、郁、粗犷悲愤之致,从下片中你能读出这种韵味吗?试举例分析。 明确:下片先回溯历史,用讽喻手法,意在吸取教训;词尾用廉颇思赵一事表达作者的悲愤之情,不仅使抒情达到了高潮,而且集中显明地再现了诗人的自我形象。 五、反馈检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看拼音写汉字。 人不寐( mi ) 右擎苍( qng ) 锦帽貂裘( qu ) 鬓微霜( bn ) 麾下炙(hu zh ) 2、按课文内容填空: (1)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可以使人联想到渔家傲中同是写边塞荒芜冷清景象的句子: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2)渔家傲中表达将士壮志未酬,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的句子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

20、未勒归无计。 (3)渔家傲中统领全部景物特点、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不同的是:塞下秋来风景异。 (4)江城子中体现作者希望皇帝能够知人善任,重新起用自己的句子是: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5)江城子中表达自己报效朝廷的宏愿和宏大气魄的句子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6)破阵子中表达作者要为朝廷完成北伐大业的远大志向的句子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7)破阵子中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概括地再现惊慌激烈的战斗场面的句子是:马作的卢飞速,弓如霹雳弦惊。 3、阅读破阵子,回答下列问题。 (1)“沙场秋点兵”中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 明确:“秋”字用得好,写出了肃杀的气氛和作战的季节。

21、(2)“马作的卢飞速,弓如霹雳弦惊”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 明确:运用了比方、对偶的修辞。描写了战斗场面,说明战斗的激烈和顺当,表现了将士们昂扬的战斗心情。 (3)爱国是一种高尚的情感,古人还有许多人书写自己爱国的激情,请写出几个爱国诗句。 明确: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4、请写出两句写酒的诗句。 明确: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5、怎样理解“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这一画面? 明确:描绘出了边塞荒芜而又

22、壮阔的景象,隐隐透出边城严峻的军事形势。 6、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文后问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注:兜鍪,俗语叫头盔,词中借指兵士。 (1)、上片两句一问一答,写词人登楼所见之景。“何处望神州”何意? 明确:神州在哪里?中原大地已非我全部了。 (2)、上片后两句仍一问一答,写词人登楼所见所想。“不尽长江滚滚流”一句是化用前代哪位诗人哪首诗的诗句? 明确:唐朝诗人杜甫登高。 (3)、此词即兴抒怀,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明确:作者借古讽今,通过赞颂三国

23、时期的英雄(孙权),暗讽南宋朝廷的无能(无人,苟且偷生)。 第2篇:词五首教学设计 词五首教学设计 主备人:阜南一初 马勇 教学目标 、学问实力目标: 了解闻名词作家生平,词的风格及代表作品。 学习词的基本学问。 驾驭吟诵观赏词的技巧与方法。 (4) 能精确背诵并默写作品。 、过程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驾驭适当的停顿,节奏与语气。 (2)指导学生结合词的背景来理解词的内容。 (3)激励学生从语言的角度品析词的意境。 、看法情感价值观: 感悟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思想。 相识古人面对自然、生活与自身改变所持的看法与观念。 教学重点: 1、领悟意境,明白主旨。 2、背诵课文并会默写。 教具

24、:录音机 教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望江南、渔家傲 秋思、江城子 密州出猎 步骤: 一、导入新课,激发情趣。 我们的前人为我们创建了无与伦比的绚丽文化。春秋战国的诸子哲学、汉魏六朝的风碑巨制、韩柳欧苏的大块文章、明清之际的小说画卷,无不表现了前人对社会国家的情怀,对宇宙世界的期盼。今日我们就有幸见到“艳语传绮怨”的温庭筠的望江南,听到范仲淹吹的苍凉悲壮的号角,感受到辛弃疾那种报国有心、请缨无门的无限悲愤之情它们或悲愤难忍,或柔情万千,或气壮山河,或低声浅吟今日,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词五首,首先观赏闻名词人温庭筠的望江南。 二、学习望江南, 1、朗读,留意抑扬顿挫,要求学生仔细听,师读完要

25、检测学生对这首词朗读节奏和重音的把握。 2、点生简介温庭筠及其作品。 3、揣摩课文: 望江南描写的是什么内容?诗中人因何而断肠? 这首小词表现了一位因心上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她早晨梳洗后登楼远眺,盼望自己的心上人早些归来,但是“千帆过尽”却照旧不见归人,她被相思熬煎得柔肠寸断。 思念和盼望的人始终没有出现又没有音信。 4、师引导学生赏析这首词。 这是一首风格清爽、明快的小词,不到30个字,却容纳了许多内容:就时间而言,从早晨写到黄昏;就景物而言,从楼头千帆,写到斜晖、江水,又写到白蘋洲;就人物内心情感而言,从希望到悲观以致最终的“肠断”。景物层出,情感起伏。全词没有粉饰

26、、刻板之语,多用白描、直叙的手法,却又含蓄、细腻。 三、学习渔家傲 1、范仲淹,北宋名臣。据史传记载,在镇守西北边疆期间,他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卒,招徕诸羌并推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服,赞扬他道:“小范老子腹中数万甲兵。”这首题为“秋思”的渔家傲就是他在西北军中的感怀之作。 2、点一生朗读这首词。要求:声音嘹亮、吐词清晰、有节奏感,感情充足。 3、师生互动 (1)概括词的上片写什么?下片写什么? (2)统领全部景物特点的是哪个字?【异】 (3)渔家傲所写的塞下风景“异”在哪里?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试找出这首词押韵的字及韵脚。【异、意、起、里、闭、计、地 “i”韵】 (5)渔家傲的上片景

27、物描写突出了一种怎样的氛围?它对表达全词的情感有什么作用? 4、小结:这首词的意境悲凉壮阔,形象显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从题材、情调和艺术方面来说,它为宋词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很好的影响。 四、学习江城子 1、请同学们看书下注释及导与练走近苏轼,可点生谈“苏轼印象”。 2、师放录音,学生听朗诵。 3、师点拨重点字词,生结合注释自行翻译课文,师抽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留意重点字要翻译出来,翻译要精准。力求踩点翻译。 4、师生互动,研习课文。 (1)词中借用了哪两个典故?【A、孙权射虎 B、汉文帝遣冯唐】 (2)上片写狩猎盛况有何作用?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 (3)找

28、出这首词中押韵的字。【狂、黄、苍、冈、郎、张、霜、妨、唐、望、狼,压“ang”】 (4)赏析词江城子密州出猎 五、作业:写这课的作业手册 六、附板书设计 (1) 渔家傲 秋思 上片写景(异) 渲染荒芜萧瑟气氛(借景) 下片抒情(泪) 抒发思乡报国之情(抒情) (苍凉悲壮,沉郁雄浑) (2)江城子 密州出猎 上片:(记叙)出猎场面 ( 拿“孙郎”自比) 下片:(抒情)报国情怀 (以“魏尚”自比) 主旨: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豪情 其次课时 教学内容:武陵春、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激发情趣。 北宋败亡后,李清照于建炎元年(1127年)来到南方,家乡青州陷入金人之手,

29、她家中所藏的大批书籍文物被焚毁。建炎三年(1129年)丈夫赵明诚病故后,金人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而只身各处流亡。绍兴五年(1135年)寓居在浙江金华时写写了这首武陵春词,这时她53岁,经验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丢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受境况凄惨,内心极其哀思。这首词所反映的正是她真实的生活片段和思想感情。 二、学习武陵春师放录音,学生仔细感受朗读的节奏。 1、生结合书下注释及资料翻译。 2、师生互动: (1)在武陵春中词人是如何表现愁苦之情的?“闻说”、“也拟”、“只恐”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感情改变过程? (2)首句交代季节特征。叙述哀伤的缘由和哀伤的程度。下片一转,另辟蹊径。 (3)在这里

30、,我们宕开一笔,古代诗词歌赋中有许多写离愁别绪的,请同学们调动自己的学问储备,列举几例。 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秦观江城子:“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很多愁。” 李煜清平乐:“离恨恰似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贺铸青玉案:“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3、生齐读这首词。 三、学习破阵子 1、走进辛弃疾,南宋闻名爱国词人,也是爱国武将,一生主见收复失地,北进中原。他是对苏轼豪放派词的继往开来者。今日,我们就来领会其风采。 2、师范读这首词,生勾画诞生字,边听边标出朗读的节奏及重音。 3、生结合书下注释及古文资料翻译。 4、师放录音,学生跟读。

31、5、师生互动,研习课文。 (1)该词的上下片各写了什么内容?试用一句话概括。 (2)辛弃疾说自己写破阵子是“赋壮词”,试结合作品加以说明。 (3)这课中出现了“浊酒一杯家万里”“酒酣胸胆尚开张”“醉里挑灯看剑”等,你能再找一些与“酒”有关的诗句吗?请把它们归纳整理出来。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宋)苏轼水调歌头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三国)曹操短歌行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三国)曹操短歌行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立刻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王翰凉州词 6、破阵子的最终一句,抒发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7、生齐读这首词。 四、作业:收集“古今风流人物”的故事及诗文,为

32、综合性学习做打算。 五、附板书设计 (1)武陵春 上片-表现愁苦之情 下片-表现了词人的感情改变(艺术构思奇妙) (2)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上片:描写军旅生活 表现了作者的雄心壮志和爱国激情, 下片:描写战斗场面 充溢了抑郁、愤慨之情。 教学反思: 第3篇:词五首教学设计 词五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吟诵: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 2理解:比较精确地理解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习作:在理解和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或改写诗,或运用名句进行造句练习,或写想象作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比较精确地理解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理解和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或改写诗,或运用名

33、句进行造句练习,或写想象作文。 教学时数:2时 教学设想:教给学生学习诗歌的方法和技巧,并以生自学为主。 说明:以望江南为例。其余各词均可按此方式学习。 教学内容和步骤 教学步骤: 第一步骤: 介绍:温庭筠 具体介绍作者生平可以有助于生理解诗文中所流露的思想感情。(此步可以由学生自行查阅资料,提兴奋趣。) 其次步骤:吟诵 生自读诗歌第一遍,正音。(可将易错字板书。) 2生依据自己的理解大声朗读。 3四人一组沟通朗读的状况:留意:朗读的语调、语速、语气、重音、感情色调等。 四人一组指导出一名朗读较好的同学来。 4举荐朗读的同学 大家提出建议,修改,再读。 第三步骤:理解诗意 四人一组探讨每一句诗

34、的意思,由本组中层次较低的同学口述每句诗的意思 要求指导出来的学生必需出口成章,语言流畅,表达意思较为精确。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你听说过的诗中的名句。如何理解?如何运用? 或者:你对本诗中最感爱好的句子(最触动你心灵的句子)是哪几句?请阐述理由或进行赏析。 第四步骤: 进行改写扩写等,还可以是用其中的名句、自己喜爱的句子写一段话等。 自己选择一种喜爱的方式。 2小组沟通推选出优秀作品。 3全班沟通。 (假如上时间太紧, 11、12可留作下作业) 最终,可以是检查默写。 第4篇:词五首教学设计 词五首教学设计 大靖初级中学 赵楷平 教学目标: 1、结合作者的生活经验及作品的写作

35、背景理解这五首词的内容。 2、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感情。 3、领悟词中慷慨激扬的爱国热忱,激发自己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 作品的思想内涵。 课 型:讲授课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诗歌发展到宋代,面对被唐人推到顶峰的诗歌创作,宋人独辟蹊径,把词这种文学样式演绎得更加完备,宋词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又颗绚烂的明珠。今日,让我们在词的海洋里尽情遨游,感受词人表达的情感。 2、介绍词这种文体。(见配套练习) 二、学习望江南 1、作者简介。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晚唐太原祁人。是花间派的重要作家。温庭筠是唐代诗人中第一个大量写词的人。 2、范读自

36、由读齐读 3、课文研讨 (1)理解大意。学生概述,老师补充指正。 文章大意:一位思念爱人的女子在早晨梳洗完毕后,在楼上凭栏远眺,她看到许很多多帆船从楼前驶过,但却没有自己要等的那只船。夕阳西下,爱人没有回来,只空见江水东流, 思念让她肝肠寸断。 (2)这首词描写的是什么内容? 这首小词表现了一位因心上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她早晨梳洗后登楼远眺,盼望自己的心上人早些归来,但是“千帆过尽”却仍就不见归人,她被相思熬煎得柔肠寸断。由希望悲观无望。 (3)“梳洗罢”这三个字能揭示出这位女子的什么心态? “女为悦己者容”她细心梳洗说明她信任爱人肯定会回来,心中充溢希望。 (4)“独

37、倚望江楼”中哪个字最能说明女子的生活状态? “独”这个字写尽了她的孤独和期盼。 (5)“过尽千帆皆不是”这句话中你能不能体会出她的心理改变? “过尽千帆皆不是”从“希望是”到发觉“不是”,写出了女子一次次从希望到悲观的过程,让人为之心碎。 (6)从这首词中你认为她等了多长时间? 从“斜晖”可以看出她等了一天,而从全文,我们却能读出,以前她可能在这里等过,而以后,她也将接着她的等候,直到爱人归来。 (7)你认为白频洲会是一个什么地方? 1 白频洲有可能是她和爱人分手的地方。 (8)“斜晖脉脉水悠悠”一句表达出“思妇”怎样的感情? 既写景,又抒情,斜阳的脉脉含情,流水悠悠更增加了无限的思念之情。

38、三、学习武陵春 1、介绍作者及作品 本文选自李清照集校注,李清照,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父李格非为当时闻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然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本词是她后期的作品。 2、范读自由读齐读 3、理解大意。学生概述,老师指正。 文章大意:暮春季节,鲜花经过春风的摇动已经零落殆尽,只有土地上还留有花的芳香,日色已晚,自己仍无心梳洗。春天里花开花落年年如此,而人与以前却不一样了,我对一切都丢失了爱好,即使有心诉说,也

39、是言未出而泪先流。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我也想去那里泛舟,怕的是双溪上那舴艋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的哀愁。 4、思索: (1)“风住尘香花已尽”一句渲染了怎样的一种气氛? 渲染了暮春季节的凄苦与悲凉。 (2)在望江南中,主子公是“梳洗罢”,而文中作者却“日晚倦梳头”,从中,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心态? 梳洗罢,是一种信念,一种希望,而“倦梳头”是一种放弃,一种对生活毫无爱好的悲凉。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满怀愁绪。两篇文章都用同一个典型细微环节来反映主子公的心态,应当学习这种写法。 (3)词人是如何表现愁苦之情的? 作者利用“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详细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浓重哀愁。 (4)

40、“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感情改变过程? 这三个动词写出了作者试图排遣愁绪的做法,前两个词给人一种希望,似乎可以为作者松一口气,而“只恐”又让人跌落到作者的万丈愁绪中, 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诗人也曾产生了去那里泛舟的念头。她想去双溪泛舟并不是贪恋美景、游赏心切,而是要寻求一个消退愁苦的方法。不过,转而却又否定了自己的安排。“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很多愁”,怕的是双溪上那蚱蜢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内心沉重的哀愁。哀愁本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可是词人却把它比做可承载可触摸的实体,说自己的愁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 (5)概括上下片的内容 上片写动作、神态,表幽怨心情;下片写瞬间喜悦,用

41、新颖的比方抒心中的万千愁苦。 5、总结:这两首有什么相同之处? 学生可各抒己见,老师总结。 风格相近,都比较婉约;写作手法相近,借景抒情或干脆抒情;抒发的感情相近,抒发主子公或作者的离愁别绪,凄惨心境。 老师进一步引申:词发展到后来兴盛的时候,人们将词分为两大派:婉约派和豪放派。今日我们学的词接近婉约派的风格。下一次课我们将体会一下豪放派的作品风格。 其次课时 一、检查导入 检查学生背诵默写。 二、学习渔家傲 1、作者简介。 范仲淹(980-1052),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苏州吴县人。范仲淹散文、诗、词均出名篇传世,其词存世不多,仅三首比较完整,但意境宏阔,气象雄奇,以反映边塞风光和征

42、战劳苦见长。具有肯定的创新精神。我们学过岳阳楼记,其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范读自由读齐读 3、理解大意。学生概述,老师指正。 上片描写塞下景色,边塞秋天景色与中原不同,大雁过早向衡阳飞去,毫不留恋,风吼、马嘶,同号角声连在一起,构成塞下特有的声音。夕阳西下时,坐落在群山中的小城紧紧关闭了城门。下片抒情他们离家万里,但燕然未勒,功业未成,没有方法回去,夜色已浓,羌笛悠悠,将军和征夫们难以入睡,流下思乡之泪。 4、内容研讨 (1)分析词的内容 上片描写塞下景色,边塞秋天景色与中原不同。词人特地用了一个“异”字,以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衡阳雁去”,秋天涯塞的大雁向衡阳飞去,表明塞下天气极寒冷,与作者的家乡吴地(今江苏吴县)大不相同。“四面边声连角起”,风吼、马嘶,同不断起伏的号角声混杂在一起,构成了塞下特异的声音,这种“边声”当然也是中原所没有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座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当暮霭生成、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了城门,这里当然和内地城市华灯初上时的景象迥然不同。这也点明白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别背景。 下片抒情。“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这是全词的核心部分。词人在这里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的一种心理冲突:他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