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小学教师资质证-教学知识与-能力-关键预习复习内容.doc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584997 上传时间:2018-11-04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小学教师资质证-教学知识与-能力-关键预习复习内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2017年小学教师资质证-教学知识与-能力-关键预习复习内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小学教师资质证-教学知识与-能力-关键预习复习内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小学教师资质证-教学知识与-能力-关键预习复习内容.doc(3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7 年小学教师资格证整理笔记教育在儿童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必要条件有哪些?教育在儿童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但是这种作用不是自发、自然而然的,而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努力完成的1、教育目标的设计和教育活动的开展应与社会发展的方向一致2、学校教育活动必须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能满足个体生存和发展的需要3、学校教育应与家庭、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协调一致,共同开展对儿童的教育工作4、学校教育必须适应或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有五个层次,由低至高应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只有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才能产生高层次的需要我国小学课程

2、设计的原则:1、高度的科学性和高度的思想性相统一;2、要以实现教育目的和学校培养目标为最终目的;3、要适合小学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5简述小学教师的职业素养要求。答: (1)专业知识素养,要求教师要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包括人文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和生活知识; 精深的学科知识,要求教师所掌握的知识达到“化”的程度;|宽厚的教育科学知识、心理科学知识和管理科学知识。(2)专业能力素养,要求教师具有: 对学生的发展进行分析、预测和指导的能力;驾驭教材和组织教学能力; 精湛的语言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 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较高的教育机智; 教育科研能力。3简述孔子的教育

3、思想。3 【答案要点】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论语中。(1)他认为人的先天本性相差不大,个性的差异主要是后天形成的,所以他很注重后天的德育工作,主张“有教无类 ,希望把人培养成“贤人”和“君子” 。他大力创办私学,培养了大批人才。(2)他的学说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并且把仁的思想归结到服从周礼上,强调忠孝和仁爱。(3)他继承了西周六艺教育的传统,教学纲领是“博学于文,约之于礼” ,基本科目是诗、书、礼、乐、易、春秋。(4)他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是承认先天差异,但更强调“学而知之” ,重视因材施教,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他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5)他强

4、凋学习和思考相结合,指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他强调学习和行动相结合,要求学以致用,把知识运用到政治生活和道德实践|中去。4简述赫尔巴特教学理论。4 【答案要点】赫尔巴特是传统教学理论的代表,他的教学理论主要有:(1)强调课堂教学的作用,注重系统知识的传授,主张采用班级授课制进行教学; (2)强调教材的重要性,主张学生以学习问接知识为主,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 (3)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核心、权威和主导的地位。杜威的教育思想1、 教育即生活,主张教育是生活的过程,教育不是生活的准备2、 新三中心论: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3、 教育即生长4、 教育即社会5、 教育即经验的改

5、组或改造,这是其教育的基础和核心6、 五步教学法,创设疑难情景,确定疑难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推断那个假设能解决这个问题,验证这个假设德育规律:1、 德育是具有多种开端的,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的过程2、 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交往和活动的过程,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3、 德育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4、 德育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德育的原则1、 正确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2、 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3、 知行统一的原则4、 发挥积极因素和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的原则5、 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的原则6、 照顾年龄特点与照顾个别特点的原则7、 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

6、连贯性的原则小学德育的内容1、 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2、 理想主义和传统主义教育3、 集体主义教育4、 劳动教育5、 法制教育和纪律教育6、 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小学德育的途径1、 教学,教学是小学德育的基本途径2、 活动,包括少先队活动、班会活动、课外校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少先队活动是德育的重要途径3、 劳动|4、 班主任工作5、 学校环境6、 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德育的方法1、 说服教育,包括讲解与报告、谈话、讨论、参观访问、调查2、 榜样示范法,伟人、教师、学生榜样3、 情感陶冶:创设良好情境、与启发说服相结合、引导学生参与情境创设4、 实践锻炼5、 自我教育6、 品德评价法

7、(五)教育目的的影响因素1、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主要依据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与需要3、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三)教育制度的影响因素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4、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教学反思的过程1、具体经验阶段2、观察和分析阶段(反思最集中的环节)3、重新概括阶段4、积极的验证阶段教学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1)有助于教师把自己的经验升华为理论;(2)有助于教师提升教育教学实践的合理性;(3)教师通过反思可以缩短其专业化成长时间;(4)通过反思可以增强教师职业的幸福感和神圣感,形成高尚的师德小学教育研究对于促进

8、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的意义。 (1)有助于帮助小学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2)有助于提高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3)有助于提高小学教师的教育理论素质;(4)有助于提高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社会发展对教育的制约1、 政治制约教育目的的制定2、 政治决定教育者的领导权和教育制度3、 政治决定受教育者的权利和机会4、 政治制约教育内容|经济:1、经济水平制约教育的发展速度和规模2、经济结构制约教育结构3、经济发展制约人才的培养规格4、经济发展制约教育内容和手段文化1、 文化观念制约教育观念2、 文化类型影响教育目标3、 文化本体影响教育内容4、 文化传统制约教育活动的方式人口1、 人口的数量对教

9、育的制约2、 人口波动对教育的制约3、 人口的结构对教育的制约4、 人口流动对教育的制约5、 人口分布对教育的制约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促进教育的政治功能:1、维系社会政治稳定。2、促进社会政治变革教育的经济功能:1、教育具有完成劳动力的社会“再生产”的功能。2、教育具有知识“再生产”的功能。3、教育具有更新知识与社会生产技术的功能。教育的文化功能:1、传递和保存文化。2、传播和丰富文化。3、选择和提升文化。4、创造和更新文化。教育的人口功能:1、减少人口增长。2、提高人口素质。3、改善人口结构。4、促|进人口流动人的发展的一般规律1、 顺序性 2、阶段性 3、不平衡性 4、个别差异性 5、稳定性和

10、可变性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遗传1、 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是物质基础2、 遗传素质的差异制约人的个性差异3、 遗传素质的成熟制约人的发展阶段和过程环境1、 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了条件2、 环境决定人的发展差异3、 环境决定人的发展方向与水平4、 环境决定论是错误的,不能片面夸大环境的作用个体因素1、 人的主观能动性与人的发展2、 实践活动与人的发展,实践活动是个体发展的基本途径3、 个体因素在人的发展中起着最终的决定作用学校教育在个体个性化中的作用1、 学校教育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提升2、 学校教育促进人的个体特征的发展|3、 学校教育促进人的个体价值的实现学校教育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

11、的作用1、 学校教育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2、 教育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3、 教育促进个体职业和身份的社会化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的理念1、 促进课程的适应性和管理的民主化2、 重建课程结构与倡导和谐发展的教育3、 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和注重学生的经验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就是说,课程改革既要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要满足儿童发展的需要,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的基本含义如下:11) 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2) 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3) 寻求学生在知识构建中的合法性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

12、的倾向,即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合作、探究、主动的学习方式。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甑别和选拨的功能。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1、 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2、 加强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3、 课程综合化4、 课程管理民主化5、 课程个性化和多样化6、 课程社会化和生活化7、 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8、 课程建设法制化与开放化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重点)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2、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3、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4、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