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本人已考上北大西方哲学史考研笔记赵敦华自己整理好的打印版.doc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58434242 上传时间:2022-11-07 格式:DOC 页数:109 大小:160.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本人已考上北大西方哲学史考研笔记赵敦华自己整理好的打印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9页
2023年本人已考上北大西方哲学史考研笔记赵敦华自己整理好的打印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本人已考上北大西方哲学史考研笔记赵敦华自己整理好的打印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本人已考上北大西方哲学史考研笔记赵敦华自己整理好的打印版.doc(10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赵敦华 西方哲学史笔记应对该课程的对象、大约内容范围、学习和研究的方法、目的和意义等问题有所结识。一、应以西方哲学发展过程为研究对象。在“西方哲学史”的冠名下,有许多内容不同、甚至差异很大的论著。显然存在对研究对象的不同理解。诸如“西方”、“哲学”、“发展的过程划分”等,而其中的关键是对“哲学”的理解,导致不同的“哲学史”。(思考:通过对西方哲学史上不同阶段的哲学家对“哲学”的含义表述的分析,从中能得到一些什么启示和结论)尽管存在差异,但是各异的哲学史表现出来的共性又是明显的和重要的:1、哲学问题的终极性和结果的不拟定性;2、哲学问题的综合性;3、哲学问题的超越性;4、具体是形而上学、结识论

2、和伦理学这样的基本问题。因此我们看到各种哲学史收录的史料大同小异,当然在编排和分析运用上会有很大的差异。二、学习西方哲学史的目的和意义。概括三点:1、通过学习,可以帮助我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环节。2、通过学习,可以大大增长和深化我们的知识、开阔我们的眼界。3、学习哲学史是培养和锻炼我们理论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观点:“学习哲学最佳学习哲学史”。它应当集中地体现了学习哲学史的重要性和意义,除了体现了以上第3点的意义外,强调了哲学的历史性和探索真理的过程性,更符合哲学自身的性质。三、学习西方哲学史的原则和方法。1、坚持哲学的党性原则,划清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界线

3、,同时也要划清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的与错误之间的界线。当然这里有一个如何去划线的问题。2、坚持阶级分析、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要避免简朴化和绝对化。3、坚持逻辑和历史的统一的原则。4、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尝试与哲学特性一致的方法:辩证法(论辩的方法、对话的方法)思考题1、学习西方哲学史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2、学习西方哲学史的原则和方法是什么?3、西方哲学史中的哲学家的“哲学”范畴(概念)分析。第一章 希腊哲学的精神和问题 一、希腊哲学在西方哲学史的地位用美国哲学史家梯利的观点来讲:1、希腊哲学奠定了一切后来的西方思想体系的基础。2、希腊哲学几乎提出和提供了两千年来欧洲文明所探索的所有的问题和

4、答案。3、希腊哲学提供了人类思想从神话式的原始形式演进到复杂多样的体系的一个最佳的例证。当然它这种地位是与希腊哲学处在哲学的素朴阶段联系在一起的,应在历史中理解它的地位。二、希腊哲学的产生问题(一)从外部条件来讲:1、以人类活动经验的积累和生产技术的发展为条件。2、东方民族文化产生的影响。(二)但西方哲学从希腊哲学开始,是希腊哲学产生的内在因素起重要作用。1、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条件有助于激发智慧和意志,开 阔人们对生活和世界的眼界,活跃批评和思考的精神。2、政治制度的特性有助于理性的发现。(三)古希腊神话中的哲理是古希腊哲学重要的思想渊源。从古希腊神话的特性中可见到神话中的哲理特性。克塞

5、诺芬尼:“凡人们幻想着神是诞生出来的,穿着衣服,并且有着凡人同样的音容相貌。”三、希腊哲学的特点(一)希腊哲学研究的问题由外在的自然向内在的人类自身转移的特点。表现为自然哲学到逻辑学、伦理学、心理学、政治学等的发展,最后形成亚里士多德的综合哲学体系。(二)希腊哲学的思辨精神特点。1、 静观:2、辩证:3、演绎:4、理智: 5、实践:四、希腊哲学的重要范畴1、自然:2、本原:3、基质(始基):4、存在(是者):5、理性(逻各斯):6、灵魂(心灵):7、原子:8、宇宙:9、神:对希腊哲学中的范畴的含义的理解,特别要根据其在文中的关系来进行理解。思考题1、解释古希腊自然哲学的范畴:自然、本原、基质(

6、始基)。2、希腊哲学的思辨精神特点是什么?3、分析希腊哲学的产生因素。第二章 初期自然哲学 涉及:(一)认为本原是一且变化的:伊奥尼亚派(涉及米利都派和赫拉克利特)(二)认为本原是多且不变的:毕达哥拉斯派(三)认为本原是一且不变的:爱利亚派(四)认为本原是多且变化的:元素派和原子论者一、米利都派(一)泰利斯(Thales、鼎盛年为公元前585/584年) 哲学观点:1、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本原论) 2、认为万物都充满着神灵。(物活论)(二)阿那克西曼德(Anaximander、鼎盛年为公元前570年) 哲学观点:1、认为万物的本原是“无定”(无限者)。 2、认为万物的生成是的“无定”分化,万

7、物的消亡则是万物归复于“无定” 。 3、认为事物的生成必然随着着另一些事物的消亡。他把这叫做“补偿原则”,这也意味着他第一次明确的表达了运动必然性和因素的观念。(三)阿那克西美尼(Anaximenes、鼎盛年为公元前546/545年)哲学观点:1、认为“气”是世界的本原。 2、认为气有冷和热两种性质,以及与之相应的浓聚和稀疏两种运动,万物就是根据这两种运动由气转化而成。以上米利都派三个代表人物的哲学观点的联系:从他们的各自观点看,他们都认为万物产生于一个本原,或者说万物可用一个因素来说明,并且都认可万物的运动变化。但是,在对本原进行说明和规定上,在对本原与万物之间的生成与被生成的关系的说明上,

8、他们之间存在着差别,并且这种差别体现了对一与多的关系的结识在不断扩大和丰富。二、赫拉克利特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鼎盛年为公元前504-52023)他的哲学观点要比米利都派更丰富,特别是在关于运动和变化问题的结识上。(一)火本原说涉及2个方面的意思:1、从外在形态来看,火是万物的本原,万物是火转化而成。 2、从内在本性来看,万物与火同样,有着同样永恒不变的原则。(二)逻各斯学说1、逻各斯的含义:2、认为逻各斯在“火”中是直接表现的,但在其他万物中则是内在的,要靠理性才干发现它。(三)生成辩证法1、向对立面转化的关系。2、对立和谐的关系。3、对立也是同一的关系。4、对立是相对的关系。三

9、、毕达哥拉斯派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鼎盛年为公元前532/531年)重要是“数本原说”。(一)认为一切事物的性质都是数的规定性。(二)认为数字先于事物而存在,是构成事物的基本单位。四、爱利亚派爱利亚派产生于意大利南部的“爱利亚”城,流行于公元前6世纪与公元前5世纪之间,实际创始人和重要代表是巴门尼德,其他代表人物有克塞诺芬尼、芝诺。(一)克塞诺芬尼(Xenophanes、鼎盛年为公元前540年) 他的理论表现为一种“神学”,主张“一神论”,反对多神论。 他的神学观点的哲学意义在于他讲的“神”所具有的唯一性、绝对性、普遍性和不变性,具有对世界的主线和最高存在原则的规定性质,这一点是后

10、来爱利亚派的哲学中心思想。 此外,他讲的“神”只有靠抽象思维才干领略和把握,在一定限度上也具有哲学范畴的意义。(二)巴门尼德(Parmenides、鼎盛年为公元前52023) 他的哲学不仅仅代表了希腊初期自然哲学里的一派观点,并且他对自己的哲学观点的论证是思辨的,即通过度析概念的逻辑关系来得出结论,证明观点,他的思想的思辨性和论辩性具有初期自然哲学的最高水平,对后来哲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他的重要哲学观点:1、提出“是者”(存在)是世界的本原,认为它最具对世界的概括性和统一性。2、认为对“是者”的结识有如下两点是重要的:(1)“所是的东西不能不是”,“不是的东西必然不是”(存在者存在,它不也

11、许不存在;不存在者不存在,它不也许存在。)。(2)“可以被说和被想的与是者是同一个东西”(能被思维者和被存在者是同一的)。因此他反对认为“是者既是又不是”这样的见解。3、他认为“是者”有如下的性质,并进行论证:(1)不生不灭。(2)连续性。(3)完满性。 在他看来,这三个性质与用感官把握的世界的性质是相反的。4、与他的“是者”论一致,他区分了“真理”和“意见”两种结识对象以及相相应的两种结识能力。巴门尼德的哲学思想的意义:(1)他用“是者(存在)”这个从具体感性事物中经人们头脑反映出来的事物的共性,作为世界的本质或本原,这是人类结识的一种进步,表现了从个别向一般的进步,体现了人类抽象思维能力的

12、提高。(2)他在哲学上提出了“存在”和“非存在”、本体和现象、真理和意见、一和多、永恒和生灭、运动和静止、可分和不可分、连续与间断等对立概念和现象,蕴含着辩证法的因素,给后人提供了可探索的一系列问题。(3)他在西方哲学史上最早提出了思维与存在的同一的观点。(4)他在哲学史上开了逻辑论证方法的先河。(三)芝诺(Zenon、鼎盛年为公元前468年)他提出否认运动的论证,并且使用的是反证法,亚里士多德因此推他为辩证法的创始人。芝诺否认运动也许的4个论证:(1)“二分法”:(2)“阿基里和乌龟赛跑”:(3)“飞矢不动”:(4)“一倍的时间等于一半的时间”: 芝诺尚有否认存在是多的思想。芝诺论证的意义:

13、(1)就他的论证自身而言,他向人们提出了连续和间断、无限和有限、整体和部分的矛盾,深化了初期自然哲学家关于一和多、不变和变之间关系的讨论。(2)他的论证揭示了理性结识和感性结识的矛盾方面。五、元素派 根据亚里士多德的划分,“元素派”指在希腊初期自然哲学中那些把世界本原归结为组成事物的不可分割的物理单元的哲学家。重要涉及主张“四根说”的恩培多克勒、主张“种子说”的阿那克萨戈拉以及原子论者(单独介绍)。(一)恩培多克勒的“四根说”(Empedocles、约公元前495前435年)1、认为火、土、气、水是组成万物的根,万物因四根的组合而生成,因四根的分离而消失。2、认为万物的生成和消灭是无休止的循环

14、运动,四根在运动中是不生不灭的。“从多中生一”和“从一中生多”。3、认为四根的组合和分离不是其自身的能力,有此外的力量导致,它们是“爱”和“恨”两种力。四根事实上变成了六根,并且“爱”和“恨”被赋予了道德和审美的价值。4、在他的四根说的基础上,提出了结识是“同类相知”的理论。同类相知:由于人和外部事物都有着同样的本原,当构成人的根和构成事物的同类的根相接触时(叫“流射”),人体感官就会产生感觉。思想则是“流射”顺利的、全面的、清楚的感觉。(二) 阿那克萨戈拉的“种子说”(Anaxagoras、约公元前500前428年)1、认为构成万物的细小微粒是种子。对于“种子”他认为它们在数量上无限多,在体

15、积上非常细微,在种类上与可感性质相同。2、他也认为种子自身没有致使种子结合和分离的力量,产生万物的能动力量在元素之外,叫做“心灵”。他并且第一个把“心灵”理解为独立的、纯粹的精神力量。3、与恩培多克勒不同的是,他提出结识是“异类相知”的理论。异类相知:指结识是由事物的相反性质所导致的相反活动。认为可感性质包含着性质对立的不同种类的种子,在数量上占优势的那一类种子决定了这一可感性质,但可感事物中还包含着少量由其他类种子构成的感觉不到的性质,正是这些感觉不到的性质使得那个可感事物的性质被感觉。五、原子论原子论也是元素论,但是它比其他元素论要简朴得多,使得其在说明世界时更简朴明了。创始人是留基波,典

16、型的原子论者是留基波的学生德谟克利特。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Democritus、鼎盛年为公元前435年)(一)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原子”和“虚空”。“原子”:即绝对的充实,指最后不可分的物质微粒。“虚空”:即不充实,指空的空间,它对于原子的存在而言是非存在,但它是原子的活动场合,因此它同原子同样实在。(二)他认为原子的性质有: 1、原子自身是不生不灭的,原子的结合使万物产生,物也因原子的分离而消失。 2、原子在数量上是无限的,但在性质上没有差别,是相同的,仅在形状、体积和位置排列上有差异。 3、原子处在漩涡运动之中,漩涡运动就是事物生成的必然性。这时物质自动的思想,排斥了元素派用外在因素来说明

17、运动的缺陷。(三)认为心灵和灵魂事实上是精细的球形原子。(四)在关于人的结识问题上提出了影像论和约定论。 1、影像论(流射说):认为感觉是可感对象中的印象流射在人的感官上所导致的印象。 2、约定论:认为对于象声音、颜色、味道等的感觉,不是依事物的本性生成,而是人为造就也就就是约定的。德谟克利特尚有根据原子论而发挥的伦理思想。思考题1、伊奥尼亚派关于世界的本原的各种说法。2、解释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3、赫拉克利特的素朴辩证法观点。4、毕达哥拉斯派的“数本原”观点。5、巴门尼德的哲学思想的意义。6、恩培多克勒的“四根”是什么?7、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的重要观点。第三章 智者运动与苏格拉底 一、智

18、者运动(一)智者和智者运动1、智者:(1)“智者”原义:有智慧的人。(2)“智者”在此所指:即“职业教师”,专门指那些以传授智慧为职业、并在公众事业中有所成就的人。而“智慧”重要指演说和辩论的技巧。2、智者运动:由智者的思想及影响所形成的反传统潮流,既有启蒙的意义,同时也对文明具有很大的破坏性。(二)智者运动的因素1、为适应人们对社会时尚的追求。当时的社会风气和人们的追求目的。2、为适应希腊特别雅典的民主政治的需要。高超的论辩和演说能力是在民主政治的竞争中成功的条件。(三)智者在社会政治批判上的两种学说1、“自然说”:该学说在讨论人事问题时,认为应按照人自己的本性来决定自己的命运,不应受外在法

19、律和习俗的约束。在智者看来,法律和习俗等不是人与生俱来的东西,至于对人的本性(即“自然”)是什么,存在不同的见解。比如有“弱肉强食说”(斯拉西马库)、“天生平等说”(希庇阿斯)等。2、“约定说”:“约定”指非自然的社会属性,该所强调人和动物、社会和自然物的区分,主张用社会力量约束和改善人的本性。对于人需要什么样的社会,智者也有不同的见解。有的提出是民主制度的,有的提出是法制的,有的提出是德治的。3、“自然说”和“约定说”是智者对人共同生活的性质的不同见解,但是,它们都是在对传统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世袭观念的批判中形成的。4、智者批判精神的原则:怀疑主义、虚无主义和相对主义。“我想是真的,就是

20、真的;我相信是对的的,就是对的的。”(四)智者中的有代表性的哲学观点1、普罗泰戈拉(Protagoras、约公元前49042023)的“人是万物的尺度”:(1)命题的本义:应把它放在智者运动的背景中来理解。它是表达一种感觉主义结识论的命题,用柏拉图对它的理解来讲,意思指“事物就是对我显现的那个样子”(叔本华:世界是我的表象)。(2)命题被后人赋予的各种含义:成为表达人本主义、人道主义,主观主义、唯我主义、个人主义等的命题。2、高尔吉亚(Gorgias、约公元前480370年)的三个命题.(1)无物存在。(2)假如有物存在,人也无法结识它。(3)即便可以结识它,也无法把它告诉别人。 这是极端夸大

21、结识的相对性,从而否认结识的绝对性,直至否认结识、否认结识对象自身的观点。(五)智者运动的意义1、智者运动的悲观影响:对文明的极大破坏性,对哲学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哲学自掘坟墓”。2、智者运动的积极意义:是创新的必要环节。 它激发了人们的思想,规定哲学、宗教、习俗、道德以及建立在他们之上的制度来辨明自己的合理性。(1)智者否认结识的也许性,那就使人有必要说明可以结识的道理迫使哲学寻求结识的标准。(2)智者抨击传统道德迫使道德反对怀疑主义和虚无主义来保卫自己,找出是非的合理原则。 (3)智者抨击传统的宗教信仰,迫使思想家认为有必要提出更圆满和更纯粹的神的观念。(4)智者批评国家和国家的法,必

22、然引起有关国家的哲学理论的发展,必须把这种理论建立在比较可靠的基础上,必须追溯到主线的原理。二、苏格拉底苏格拉底(Socrates、公元前469399年)“思想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他的观念和抱负统治西方文明达两千年之久,并且继续影响今天的思想。”苏格拉底的德性。(一)苏格拉底的“结识你自己”的命题1、命题提出与智者运动的关系。2、命题的含义。3、命题的意义。(1)重新激发对真理的追求。(2)第一个把哲学从天上拉回人间。(二)苏格拉底的“德性就是知识”的命题1、命题的含义。认为人的德性是指过好生活或作善事的艺术,是一切技艺中最崇高的技艺,而这种技艺是可以通过学习来掌握和做到的,所以说德性就

23、是知识。2、命题的意义。具有知行合一、真善一体的教育意义。(三)苏格拉底方法1、认为获得知识要有合法的方法。2、苏格拉底方法的前提是“知道自己无知”。3、苏格拉底方法“助产术”(1)概念定义方法之一:归纳法。(2)概念定义方法之二:演绎法。(3)形式:对话和问答。方法一实例:苏格拉底让欧提德穆斯学习到“正值”的含义。方法二实例:苏格拉底给“好公民”寻找定义。思考题1、解释普罗泰戈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2、解释苏格拉底的“德性就是知识”。第四章 柏拉图哲学 柏拉图(Plato、公元前427347年)关于柏拉图的著作的鉴别与分类:柏拉图综合了以前哪些哲学家的重要思想:(1)智者派:认为不也许有(

24、关于现象的)知识。(2)苏格拉底:认为真知永远是关于概念的知识。(3)赫拉克利特:认为(现象)世界经常变化。(4)爱利亚派:认为(理念)世界是不变的;认为存在是一。(5)原子论者:认为存在是多。(6)阿那克萨哥拉:认为精神统治宇宙,而精神同物质有区别。其中苏格拉底的影响是最直接的,是对苏格拉底的思想原则的发展。柏拉图哲学思想体系的重要内容:一、柏拉图思想体系的基础和中心理论“理念”论(一)“理念”的含义:它源于“心灵的眼睛看到的东西”的含义,引申为理智的对象(英文Idea)。它在柏拉图的使用中具有两种意思:1、它是人的理智所结识的、外在的理智之中的存在。2、它向人的理智所显示的普遍真相。(二)

25、“理念”的特性:1、本原性。它是万物的本原。2、超感性。它只能为理智所把握。3、不变性和永恒性。4、绝对性。它是绝对的、纯粹的、完全的存在。5、客观性。它客观地存在着,不依赖于人们的意志、想象。6、真实性。它是唯一真实的。7、完善性和目的性。最高的“理念”是“善”,而“善”是理念的追求目的。8、单一性和多数性。它一方面是同类事物的同一理念,另一方面对不同类型的事物是不同的。9、等级性。众多的理念不是杂乱的,而是有等级的。(三)关于“理念”与具体个别事物的关系的学说柏拉图设立“理念”本来就有用它来说明可感事物的目的,“理念”对于个别事物来说,是本原、是因素、是根据,总之是先有理念,后有个别事物。

26、关于它们之间的关系,柏拉图提出了“分有”说和“摹仿”说。1、“分有”说(1)“分有”说的基本思想:“分有”原义指“具有一部分”的意思,柏拉图用它说明存在的每一个事物是由于该事物有其所在的类型而得以存在。“一个东西之所以可以存在,只是由于分有它所分有的那个实体,别无其他办法”。个别事物与理念的关系就是分有与被分有的关系。“一件东西之所以美,是由于美自身出现在它上面,或者为它所分有”。“分有”的结果是个别事物的存在有了根据,但是分有物只能在一定限度上与被分有的理念型相相似。(2)晚年柏拉图因“分有”说在说明理念与具体事物的关系时碰到困难,对“分有”的意义进行了限制和修正。认为分有不合用于所有的可感

27、事物。认为分有不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认为分有不是被思想所把握的概念与概念的关系。认为分有不等于个体之间的相似关系。认为分有不是结识者与结识对象之间的“摹仿”关系。2、“摹仿”说认为理念是可感事物的原型,个别事物是摹仿原型的复制品。由于柏拉图把从最高的理念到具体事物的关系划提成四个层次,即神圣的原型、神圣的摹仿物、人工的原型和人工的摹仿物,所以最后把可感世界都当作是造物主摹仿理念世界的原型而发明出来的。二、柏拉图的知识论(二)两个领域、两种结识的区分和对比。1、可知领域:理智领域、知识领域。对象:是者的理念世界。主体:自由人。比方:太阳、洞外的东西等。知识形式:(1)数学:低档的知识。 (2)理

28、性知识:纯粹的知识。即哲学。2、可感领域:非知识领域、意见领域对象:可感事物、既不是是者又不是非是者。主体:囚徒。比方:影像、雕像等。知识形式:(1)幻想:个人的想象和印象。 (2)信念:关于可感事物的共同知觉。三、柏拉图的灵魂学说柏拉图的灵魂学说是他的理念论应用于分析人的结果,也是他的理念论的延伸,包含了结识论思想等。(一)对灵魂作三重区分。1、认为人的灵魂涉及了理性、激情和欲望三部分。理性:灵魂的最高原则、是不朽的、与理念相通,是灵魂的本性。激情:理性的天然同盟、是合乎理性的情感。欲望:指肉体欲望、既可服从理性也可背离理性。2、认为灵魂的各部分与各种德性相相应,并且是政治等级关系的基础。理

29、性智慧。激情勇敢。欲望节制。(二)灵魂回忆说1、认为学习就是回忆。根据是灵魂是堕落的理念、不纯粹的理念。2、认为学习是“练习死亡”。 回忆是净化灵魂的过程。四、柏拉图的政治学柏拉图的以社会分工为基础的国家制度学说。(一)社会分工学说1、依据:(1)每个人的德性:(2)神发明每个人时的材料:2、社会的三个阶层:(1)生产者阶层。人数最多、德性为节制。(2)武士阶层。德性为勇敢。(3)政治统治者阶层:人数最少、德性为智慧(哲学王)。(二)抱负国的各种主张1、武士和统治者的教育和培养。2、每个人只做适合他的本性的事情即正义。思 考 题1、柏拉图的“理念”的含义和特性。2、柏拉图 “分有”说的基本思想

30、。3、柏拉图的灵魂回忆说的观点。第五章 亚里士多德哲学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332023):柏拉图的学生和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一个对西方文明奠定了广泛基础的而同时对西方文明的继续发展导致了巨大理论障碍的人。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体系(哲学体系):1、理论科学:(1)形而上学(第一哲学)(2)数学和物理学(3)逻辑学2、实践科学:(1)伦理学 (2)政治学3、艺术:亚里士多德哲学重要内容一、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二、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三、亚里士多德的灵魂学说(结识论)四、亚里士多德的实践科学(伦理学和政治学)一、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自然哲学(一)“物理学”的含

31、义:物理学是以“自然”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即自然哲学(所有学科都属于哲学)。“自然”:指自然物的本性,即它们运动变化的因素和依照的原则。因此“物理学”是研究运动着的事物之中的形式和状态的。(二)论运动:1、对运动的表述:(1)认为一事物的运动就是在不变载体的基础上从一个状态向另一个状态的变化。因此一个运动要成立也就必须有三个要素:形式、缺少和质料,称之为“运动三本原”。(2)认为运动是“潜在的现实化”,即潜在向现实的转化。1说明事物内部就是实现自身目的的能力。2这种转化是不断进行的,因此运动有连续性。3潜在的现实化是相对的,因此运动是绝对的。4质料在运动过程中保持不变。2、对事物运动的因素的解说

32、“四因”说为什么“运动”?认为有四个因素:(1)质料因:(2)形式因:运动的特定方式。(3)动力因:运动的推动者或作用者。(4)目的因:运动目的的理由。认为四个因素可归结为两个因素:质料因和形式因。认为形式因高于质料因。认为对于运动是潜在的现实化来讲,潜在就是质料,现实就是形式。3、论位移运动:(1)对运动的分类: 1性质的。 2数量的。 3位置的,即位移运动。(2)认为位移运动最基本最重要,所以着重分析。 1认为移动只是在一事物受到外力的推动,被迫离开自然位置,进入另一事物的位置才发生。 2推论宇宙整体的位置是球体。 3推论宇宙没有虚空。 推论存在“第一推动者”。(三)目的论1、认为自然也是

33、有目的的活动。2、认为目的性也就是必然性。(四)论时间1、给时间定义:时间为“依先后而定的运动的数目”。2、认为时间是间断性和连续性的统一,是无限的。(五)论空间1、认为空间(体积)是有限的,不能无限大。2、认为地球与其他天体在构成元素、位置、运动方式上有区别,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二、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一)“形而上学”的含义:从学科位置上讲是“物理学之后”的学科。从内涵上讲,它是“一门研究是者自身以及出于它的本性的属性的科学。”认为“是者”范围最广、地位最高。在他看来,形而上学研究的东西是超越任何其他学科的,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只是“是者”的某个部分或性质。从他所讲的“是者”的意义来看,形而上

34、学就是要把握最抽象、最普遍的知识。(二)对柏拉图理念论的批判:尽管亚里士多德认为以前的哲学没有达成形而上学,但是我们看到他仍然与以前的哲学家有着同样的追求,同样想解决世界的本原问题、本质问题,不同的只是结果而已,这也是他为什么要批判柏拉图的“理念论”的因素。亚里士多德的批判的目的是否认柏拉图用理念来作为事物的本原、因素,同时也表达了他关于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的思想。1、认为理念是无用的设定。(1)在他看来,柏拉图的理念论没有达成解释个别事物具有共同本质或普遍性质的因素的目的,并且也不符合第一哲学应宁简勿繁的原则主张。(2)在他看来,柏拉图的理念是与个别事物分离开的,在许多问题上对个别事物不能予以满

35、意的说明:理念自身不变不动,何以解释个别事物的运动变化;理念与可感事物相分离,何以可以解释可感的性质;理念是与个体不同的存在,何以解释个体对它们的依存。2、认为设立分离的理念的理由是难以成立的。他证明了结识内容和结识对象没有严格的一一相应关系。3、在他看来设定两种结识对象相分离,还会导致“第三者”的逻辑悖缪。在他看来,无止境地设定“第三者”在逻辑上是不能的。(三)形而上学的内容实体说1、“是者”的实体意义的逻辑分析依据:据亚里士多德自己认为,他的实体说的提出,依据之一是对“是”的逻辑功能的分析结果。对揭示“是者”的实体意义具有重要作用的“是”的逻辑功能:。(1)作为判断的联结词的功能。 它起到

36、了区分实体与属性的作用。(2)指称主词自身的功能。 它起到了揭示第一实体的作用。(3)表达被定义的概念与定义的等同的功能。它起到了揭示第一实体和第二实体的作用2、“是者”的实体意义:(1)“实体”的含义:他认为:“实体在最真实、最原初和最确切的意义上说,是既不表述,也不依存于一个主体的东西”。也就是说实体是独立存在的,是不依赖其他东西而存在的。或者说实体就是自己存在,自己说明自己。他因此把不是实体的存在叫做“属性”。属性就是依附于实体的存在。他认为实体比属性“在定义上、结识顺序上、时间上都在先。”他还列出了九个属于实体的属性的范畴:数量、性质、关系、位置、时间、状态、活动、受动。亚里士多德的实

37、体含义的确认就是对世界本原的存在的确认。(2)认为个别事物是第一实体,种和属是第二实体,但有时也认为本质或形式也是第一实体。这说明了他把个别事物看作是最具实在性的,认可个别事物的存在,认为种和属寓于个别事物之中。但也表现了他的思想的矛盾和混乱。(3)认为现实意义上的实体是一个等级系列,根据形式与质料、实在与潜在所占比重,具体实体被分为由下到上的等级。(4)认为最高的实体是“神”。三、亚里士多德的灵魂学说(结识论)(一)“灵魂”的含义:认为“灵魂”是“潜在地具有生命的自然形体的形式”。他说明了灵魂只存在于有生命的事物之中,灵魂与身体之间具有内在的必然的联系,灵魂在身体内部推动生命活动,是身体生灭

38、和运动的因素。(二)区分灵魂的功能和类别:认为灵魂提成三大类,每一类的功能不同样,具有由低档到高级的排列关系,高级的灵魂包含着较低档的灵魂。(三)论灵魂的感觉活动。1、对感觉的划分和设想通觉。2、把感觉灵魂比作“腊块”,感觉比作在腊块上印章。3、强调感觉接受的是可感形式,而不是可感事物。“感觉从一般和所故意义上来说,应被理解为一种撇开质料而接受可感形式的能力”。他认为可感形式既不是可感事物自身,又不是可感事物的本质,不是定义所表达的形式,而是事物的印象。(四)论灵魂的理性结识。1、认为理性灵魂是人类灵魂所特有的灵魂,是最高级的灵魂。2、认为理智是一种积极的能力。3、认为理智的对象是可知形式。认

39、为可知形式是从可感形式中抽象出来的。四、亚里士多德的实践科学(伦理学和政治学)(一)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1、认为伦理学是研究个人的善的实践科学,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政治科学。2、认为最高的善是幸福。认为幸福是生命的自然目的,是自然倾向,是一切目的的目的。认为幸福的本质是德性,幸福的外在条件是快乐。他的观点具有修正苏格拉底的“德性就是知识”的观点的目的。3、认为故意行为才有善恶之分,无意行为没有道德属性。4、认为道德行为的实现依赖于“实践智慧”。5、论“中道”:(1)认为实践智慧选择德性的标准是“中道”。(2)认为“中道”是相对于人的情感和行为而言的适中,适中的德性就是善,是相对于两个邪恶的极端而言

40、的“中道”。(3)认为各种邪恶情感和行为没有“中道”。(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1、论国家:(1)认为国家是家庭和村落的延续,但又认为它在本性上先于其他一切社会组织形式。 “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2)认为个人只有在公共政治生活中才干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德性,达成最高的幸福。(3)论述了国家的功能。2、论政体:(1)对政体进行区分: 认为在理论上是好的政体:君主制、贵族制、立宪制。 认为在理论上是不好的政体:暴君制、寡头制、民族制。(2)认为现实中最佳的政体是立宪制,是“中道”的政体。思 考 题1、亚里士多德的“四因”是什么?2、解释亚里士多德的“实体”、“中道”范畴。3、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理念

41、论的批判的观点。4、亚里士多德关于灵魂的功能和类别的观点。第六章 晚期希腊哲学晚期希腊哲学:1)从时间上讲,指从公元前32023亚里士多德逝世到公元529年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下令关闭雅典所有学园这段时期,在大希腊和罗马流传的哲学,也叫希腊化时期和罗马时期的哲学。2)从涉及的哲学学派讲,指伊壁鸠鲁派、斯多亚派、怀疑派、新柏拉图主义以及以柏拉图追随者组成的学园派和以亚里士多德追随者组成的逍遥派等的哲学。3)从哲学特性讲:1、它是逐渐衰落的希腊哲学。 2、它具有明显的伦理化的倾向,即以伦理学为核心或归宿,哲学的重要目的不再是追求智慧,而是追求幸福。与此同时,哲学也变得追求实用。一、伊壁鸠鲁派哲学

42、该派的创始人和代表为伊壁鸠鲁(Epicurus、公元前342270年),也叫“花园派”。(一)原子论思想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观与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观一脉相承,属于原子论。但是,伊壁鸠鲁对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进行了发展:(1)在原子的性质中加入了“重量”性质。(2)认为原子的下落运动会产生偏斜。伊壁鸠鲁对原子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哲学意义:(1)由于原子有了重量,增强了原子自己运动的说服力。(2)由于存在原子的偏斜运动,丰富了对原子运动形式的结识。(3)由于原子的偏斜运动产生于原子的直线运动,增长了对运动的偶尔性的结识,说明了事物生成中具有必然和偶尔的关系。 马克思曾对此进行了论述(“博士论文”)。(

43、二)快乐主义的伦理思想重要观点:1、以感觉主义出发,认为善或幸福就是快乐,恶就是痛苦。2、认为快乐是有层次的,而最高的快乐是静态快乐,即身体免遭痛苦和心灵不受干扰,或者说身体健康和心灵宁静,而在两者之中尤以心灵“宁静”为紧要。 他为此反对把“享乐”当“快乐”,享乐被认为是无止境地追求满足欲望,总是与痛苦随着。 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不是享乐主义或纵欲主义,应当说他有把物质欲望的满足与精神愉悦两者进行结合的企图,以克服只强调其中一个方面的局限性。但是,对于如何解决两者的矛盾,他还不能说明清楚。(讨论:探讨欲望与精神满足之间的关系问题)二、斯多亚派哲学(Stoicism)(一)斯多亚派的历史阶段及代表

44、:1、初期:约公元前4世纪公元前2世纪的希腊化时期,创始人为芝诺(Zero、公元前336前264年,他讲学的地方叫“斯多亚”),其他代表有克里尼雪斯(Cleantlies、公元前331前232年)和克吕西甫(Chrisippus、约公元前280前22023)2、中期:罗马人征服希腊化地区之后的罗马共和国时期,约公元前146年前27年。代表有巴内修(Panaetius、约公元前180年前12023)和波赛唐纽斯(Poseidonius、约公元前135前51年)。3、晚期:罗马帝国时期,约公元前27年公元395年,代表有赛尼卡(Seneca、公元前4公元65年、尼禄的教师和大臣)、爱比克泰德(Ep

45、ictetus、55135年,据说是奴隶)河马可奥斯留(MarcusAurelius、121180年,是公元161180年在位的皇帝)。(二)斯多亚派的自然哲学斯多亚派的自然哲学重要来源于赫拉克利特的火本原说和“逻各斯”的思想。重要表现在在不同的层次上论述世界万物。1、在微观层次上的观点:(1)认为万事万物由元素构成,并消解为元素。(2)认为火是最初的元素,是积极的本原;土、水、气三种元素由火产生,但水和土是构成万物的被动元素。(3)认为火和气两种元素构成的精气,叫做“普纽玛”或“精神”,它最富有火的能动性。2、在可感的宏观层次上的观点:(1)认为在被构成的万物中,被动的本原是质料,能动的本原是“逻各斯”或“理性”,是它们两者结合为运动着的形体。(2)认为理性依自身能力的不同而被分为不同的等级,最低档的、最普遍的是“普纽玛”,最高级的是理智。(3)认为理性所规定的形体由于理性的等级而被排列成无生命物、植物、动物、人和神的等级系列。(4)认为神是具有完全理智的形体,“有智谋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