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2760-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pdf

上传人:蓝**** 文档编号:58107011 上传时间:2022-11-06 格式:PDF 页数:218 大小:3.9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GB 2760-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18页
GB 2760-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GB 2760-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 2760-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pdf(21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G B2 7 6 02 0 1 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2 0 1 4-1 2-2 4发布2 0 1 5-0 5-2 4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 布G B2 7 6 02 0 1 4 目次前言1范围12术语和定义13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14食品分类系统25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规定26食品用香料27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2附录A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规定3附录B食品用香料使用规定1 1 9附录C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使用规定1 8 4附录D食品添加剂功能类别1 9 6附录E食品分类系统1 9 7附录F附录A中食品添加剂使用规定索引2 0 8

2、表A.1 食品添加剂的允许使用品种、使用范围以及最大使用量或残留量4表A.2 可在各类食品中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1 1 4表A.3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所例外的食品类别名单1 1 7表B.1 不得添加食品用香料、香精的食品名单1 1 9表B.2 允许使用的食品用天然香料名单1 2 1表B.3 允许使用的食品用合成香料名单1 3 5表C.1 可在各类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残留量不需限定的加工助剂名单(不含酶制剂)1 8 4表C.2 需要规定功能和使用范围的加工助剂名单(不含酶制剂)1 8 5表C.3 食品用酶制剂及其来源名单1 9 0表E.1 食品分类系统1 9 7G B2

3、 7 6 02 0 1 4 前言本标准代替G B2 7 6 02 0 1 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本标准与G B2 7 6 02 0 1 1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增加了原卫生部2 0 1 0年1 6号公告、2 0 1 0年2 3号公告、2 0 1 2年1号公告、2 0 1 2年6号公告、2 0 1 2年1 5号公告、2 0 1 3年2号公告,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 0 1 3年2号公告、2 0 1 3年5号公告、2 0 1 3年9号公告、2 0 1 4年3号公告、2 0 1 4年5号公告、2 0 1 4年9号公告、2 0 1 4年1 1号公告、2 0 1 4年1 7号公告的

4、食品添加剂规定;将食品营养强化剂和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及其配料名单调整由其他相关标准进行规定;修改了3.4带入原则,增加了3.4.2;修改了附录A“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规定”:a)删除了表A.1中4-苯基苯酚、2-苯基苯酚钠盐、不饱和脂肪酸单甘酯、茶黄色素、茶绿色素、多穗柯棕、甘草、硅铝酸钠、葫芦巴胶、黄蜀葵胶、酸性磷酸铝钠、辛基苯氧聚乙烯氧基、辛烯基琥珀酸铝淀粉、薪草提取物、乙萘酚、仲丁胺等食品添加剂品种及其使用规定;b)修改了表A.1中硫酸铝钾、硫酸铝铵、赤藓红及其铝色淀、靛蓝及其铝色淀、亮蓝及其铝色淀、柠檬黄及其铝色淀、日落黄及其铝色淀、胭脂红及其铝色淀、诱惑红及其铝色淀、焦糖色(加氨生产)

5、、焦糖色(亚硫酸铵法)、山梨醇酐单月桂酸酯、山梨醇酐单棕榈酸酯、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山梨醇酐三硬脂酸酯、山梨醇酐单油酸酯、甜菊糖苷、胭脂虫红的使用规定;c)在表A.1中增加了L(+)-酒石酸、d l-酒石酸、纽甜、-胡萝卜素、-环状糊精、双乙酰酒石酸单双甘油酯、阿斯巴甜等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和最大使用量,删除了上述食品添加剂在表A.2中的使用规定;d)删除了表A.1中部分食品类别中没有工艺必要性的食品添加剂规定;e)表A.3中增加了“0 6.0 4.0 1杂粮粉”,删除了“1 3.0 3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修改了附录B食品用香料、香精的使用规定:a)删除了八角茴香、牛至、甘草根、中国肉桂、

6、丁香、众香子、莳萝籽等香料品种;b)表B.1中增加“1 6.0 2.0 1茶叶、咖啡”;修改了附录C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以下简称“加工助剂”)使用规定:a)表C.1中增加了过氧化氢;b)表C.2中删除了甲醇、钯、聚甘油聚亚油酸酯品种及其使用规定;删除了附录D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及其配料名单;修改了附录F食品分类系统:a)修改为附录E食品分类系统;b)修改了0 1.0、0 2.0、0 4.0、0 8.0、0 9.0、1 1.0、1 2.0、1 3.0、1 4.0、1 6.0等类别中的部分食品分类号及食品名称,并按照调整后的食品类别对食品添加剂使用规定进行了调整。增加了附录F“附录A中食品添加剂使

7、用规定索引”。G B2 7 6 02 0 1 4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使用范围及最大使用量或残留量。2 术语和定义2.1 食品添加剂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食品用香料、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也包括在内。2.2 最大使用量食品添加剂使用时所允许的最大添加量。2.3 最大残留量食品添加剂或其分解产物在最终食品中的允许残留水平。2.4 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保证食品加工能顺利进行的各种物质,与食品本身无关。如助滤、澄清、吸附、脱模、

8、脱色、脱皮、提取溶剂、发酵用营养物质等。2.5 国际编码系统(I N S)食品添加剂的国际编码,用于代替复杂的化学结构名称表述。2.6 中国编码系统(C N S)食品添加剂的中国编码,由食品添加剂的主要功能类别(见附录D)代码和在本功能类别中的顺序号组成。3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3.1 食品添加剂使用时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a)不应对人体产生任何健康危害;b)不应掩盖食品腐败变质;c)不应掩盖食品本身或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或以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而使用食品添加剂;d)不应降低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e)在达到预期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在食品中的使用量。G B2 7 6 02 0 1 42 3.2

9、在下列情况下可使用食品添加剂:a)保持或提高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b)作为某些特殊膳食用食品的必要配料或成分;c)提高食品的质量和稳定性,改进其感官特性;d)便于食品的生产、加工、包装、运输或者贮藏。3.3 食品添加剂质量标准按照本标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应当符合相应的质量规格要求。3.4 带入原则3.4.1 在下列情况下食品添加剂可以通过食品配料(含食品添加剂)带入食品中:a)根据本标准,食品配料中允许使用该食品添加剂;b)食品配料中该添加剂的用量不应超过允许的最大使用量;c)应在正常生产工艺条件下使用这些配料,并且食品中该添加剂的含量不应超过由配料带入的水平;d)由配料带入食品中的该添加剂的含量

10、应明显低于直接将其添加到该食品中通常所需要的水平。3.4.2 当某食品配料作为特定终产品的原料时,批准用于上述特定终产品的添加剂允许添加到这些食品配料中,同时该添加剂在终产品中的量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在所述特定食品配料的标签上应明确标示该食品配料用于上述特定食品的生产。4 食品分类系统食品分类系统用于界定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只适用于本标准,见附录E。如允许某一食品添加剂应用于某一食品类别时,则允许其应用于该类别下的所有类别食品,另有规定的除外。5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规定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6 食品用香料用于生产食品用香精的食品用香料的使用应符合附录B的规定。7 食品工业用加工助

11、剂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的使用应符合附录C的规定。G B2 7 6 02 0 1 43 附 录 A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规定A.1 表A.1规定了食品添加剂的允许使用品种、使用范围以及最大使用量或残留量。A.2 表A.1列出的同一功能的食品添加剂(相同色泽着色剂、防腐剂、抗氧化剂)在混合使用时,各自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的比例之和不应超过1。A.3 表A.2规定了可在各类食品(表A.3所列食品类别除外)中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的食品添加剂。A.4 表A.3规定了表A.2所例外的食品类别,这些食品类别使用添加剂时应符合表A.1的规定。同时,这些食品类别不得使用表A.1规定的其上级食品类别中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A

12、.5 表A.1和表A.2未包括对食品用香料和用作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的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A.6 上述各表中的“功能”栏为该添加剂的主要功能,供使用时参考。G B2 7 6 02 0 1 44 表A.1 食品添加剂的允许使用品种、使用范围1)以及最大使用量或残留量-阿朴-8 -胡萝卜素醛-a p o-8 -c a r o t e n a lC N S号 0 8.0 1 8I N S号 1 6 0 e功能 着色剂食品分类号食品名称最大使用量/(g/k g)备注0 1.0 2.0 2风味发酵乳0.0 1 5以-阿朴-8 -胡萝卜素醛计0 1.0 6.0 4再制干酪0.0 1 8以-阿朴-8 -胡萝

13、卜素醛计0 3.0冷冻饮品(0 3.0 4食用冰除外)0.0 2 0以-阿朴-8 -胡萝卜素醛计0 5.0 2糖果0.0 1 5以-阿朴-8 -胡萝卜素醛计0 7.0焙烤食品0.0 1 5以-阿朴-8 -胡萝卜素醛计1 2.1 0.0 2半固体复合调味料0.0 0 5以-阿朴-8 -胡萝卜素醛计1 4.0饮料类(除外1 4.0 1包装饮用水)0.0 1 0以-阿朴-8 -胡萝卜素醛计,固体饮料按冲调倍数增加使用量氨基乙酸(又名甘氨酸)g l y c i n eC N S号 1 2.0 0 7I N S号 6 4 0功能 增味剂食品分类号食品名称最大使用量/(g/k g)备注0 8.0 2预制肉

14、制品3.00 8.0 3熟肉制品3.01 2.0调味品1.01 4.0 2.0 3果蔬汁(浆)类饮料1.0固体饮料 按 稀 释 倍 数 增 加使用量1 4.0 3.0 2植物蛋白饮料1.0固体饮料 按 稀 释 倍 数 增 加使用量铵磷脂a mm o n i u mp h o s p h a t i d eC N S号 1 0.0 3 3I N S号 4 4 2功能 乳化剂食品分类号食品名称最大使用量/(g/k g)备注0 5.0 1.0 2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除0 5.0 1.0 1以外的可可制品1 0.0巴西棕榈蜡c a r n a u b aw a xC N S号 1 4.0 0 8I N

15、 S号 9 0 3功能 被膜剂、抗结剂食品分类号食品名称最大使用量/(g/k g)备注0 4.0 1.0 1新鲜水果0.0 0 04以残留量计0 5.0可可制品、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包括代可可脂巧克力及制品)以及糖果0.61)在表A.1中使用范围以食品分类号和食品名称表示。G B2 7 6 02 0 1 45 表A.1(续)白油(又名液体石蜡)m i n e r a l o i l,w h i t e(l i q u i dp a r a f f i n)C N S号 1 4.0 0 3I N S号 9 0 5 a功能 被膜剂食品分类号食品名称最大使用量/(g/k g)备注0 5.0 2.0

16、2除胶基糖果以外的其他糖果5.01 0.0 1鲜蛋5.0L-半胱氨酸盐酸盐L-c y s t e i n ea n d i t sh y d r o c h l o r i d e s s o d i u ma n dp o t a s s i u ms a l t sC N S号 1 3.0 0 3I N S号 9 2 0功能 面粉处理剂食品分类号食品名称最大使用量/(g/k g)备注0 6.0 3.0 2.0 1生湿面制品(如面条、饺子皮、馄饨皮、烧麦皮)(仅限拉面)0.30 6.0 3.0 2.0 3发酵面制品0.0 60 6.0 8冷冻米面制品0.6苯甲酸及其钠盐b e n z o i

17、 ca c i d,s o d i u mb e n z o a t eC N S号 1 7.0 0 1,1 7.0 0 2I N S号 2 1 0,2 1 1功能 防腐剂食品分类号食品名称最大使用量/(g/k g)备注0 3.0 3风味冰、冰棍类1.0以苯甲酸计0 4.0 1.0 2.0 5果酱(罐头除外)1.0以苯甲酸计0 4.0 1.0 2.0 8蜜饯凉果0.5以苯甲酸计0 4.0 2.0 2.0 3腌渍的蔬菜1.0以苯甲酸计0 5.0 2.0 1胶基糖果1.5以苯甲酸计0 5.0 2.0 2除胶基糖果以外的其他糖果0.8以苯甲酸计1 1.0 5调味糖浆1.0以苯甲酸计1 2.0 3醋1

18、.0以苯甲酸计1 2.0 4酱油1.0以苯甲酸计1 2.0 5酱及酱制品1.0以苯甲酸计1 2.1 0复合调味料0.6以苯甲酸计1 2.1 0.0 2半固体复合调味料1.0以苯甲酸计1 2.1 0.0 3液体复合调味料(不包括1 2.0 3,1 2.0 4)1.0以苯甲酸计1 4.0 2.0 2浓缩果蔬汁(浆)(仅限食品工业用)2.0以苯甲酸计,固体饮料按稀释倍数增加使用量1 4.0 2.0 3果蔬汁(浆)类饮料1.0以苯甲酸计,固体饮料按稀释倍数增加使用量1 4.0 3蛋白饮料1.0以苯甲酸计,固体饮料按稀释倍数增加使用量G B2 7 6 02 0 1 46 表A.1(续)食品分类号食品名称

19、最大使用量/(g/k g)备注1 4.0 4碳酸饮料0.2以苯甲酸计,固体饮料按稀释倍数增加使用量1 4.0 5茶、咖啡、植物(类)饮料1.0以苯甲酸计,固体饮料按稀释倍数增加使用量1 4.0 7特殊用途饮料0.2以苯甲酸计,固体饮料按稀释倍数增加使用量1 4.0 8风味饮料1.0以苯甲酸计,固体饮料按稀释倍数增加使用量1 5.0 2配制酒0.4以苯甲酸计1 5.0 3.0 3果酒0.8以苯甲酸计冰结构蛋白i c e s t r u c t u r i n gp r o t e i nC N S号 0 0.0 2 0I N S号 功能 其他食品分类号食品名称最大使用量备注0 3.0冷冻饮品(0

20、 3.0 4食用冰除外)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L-丙氨酸L-a l a n i n eC N S号 1 2.0 0 6I N S号 功能 增味剂食品分类号食品名称最大使用量备注1 2.0调味品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丙二醇p r o p y l e n eg l y c o lC N S号 1 8.0 0 4I N S号 1 5 2 0功能 稳定剂和凝固剂、抗结剂、消泡剂、乳化剂、水分保持剂、增稠剂食品分类号食品名称最大使用量/(g/k g)备注0 6.0 3.0 2.0 1生湿面制品(如面条、饺子皮、馄饨皮、烧麦皮)1.50 7.0 2糕点3.0丙二醇脂肪酸酯p r o p y l e n eg l

21、y c o l e s t e r so f f a t t ya c i dC N S号 1 0.0 2 0I N S号 4 7 7功能 乳化剂、稳定剂食品分类号食品名称最大使用量/(g/k g)备注0 1.0乳及 乳 制 品(0 1.0 1.0 1、0 1.0 1.0 2、1 3.0涉及品种除外)5.00 2.0脂肪,油和乳化脂肪制品1 0.00 3.0冷冻饮品(0 3.0 4食用冰除外)5.0G B2 7 6 02 0 1 47 表A.1(续)食品分类号食品名称最大使用量/(g/k g)备注0 4.0 5.0 2.0 1熟制坚果与籽类(仅限油炸坚果与籽类)2.00 6.0 3.0 2.0

22、 5油炸面制品2.00 7.0 2糕点3.01 2.1 0复合调味料2 0.01 6.0 6膨化食品2.0丙酸及其钠盐、钙盐p r o p i o n i ca c i d,s o d i u mp r o p i o n a t e,c a l c i u mp r o p i o n a t eC N S号 1 7.0 2 9,1 7.0 0 6,1 7.0 0 5I N S号 2 8 0,2 8 1,2 8 2功能 防腐剂食品分类号食品名称最大使用量/(g/k g)备注0 4.0 4豆类制品2.5以丙酸计0 6.0 1原粮1.8以丙酸计0 6.0 3.0 2.0 1生湿面制品(如面条、饺

23、子皮、馄饨皮、烧麦皮)0.2 5以丙酸计0 7.0 1面包2.5以丙酸计0 7.0 2糕点2.5以丙酸计1 2.0 3醋2.5以丙酸计1 2.0 4酱油2.5以丙酸计1 6.0 7其他(杨梅罐头加工工艺)5 0.0以丙酸计茶多酚(又名维多酚)t e ap o l y p h e n o l(T P)C N S号 0 4.0 0 5I N S号 功能 抗氧化剂食品分类号食品名称最大使用量/(g/k g)备注0 2.0 1基本不含水的脂肪和油0.4以油脂中儿茶素计0 4.0 5.0 2.0 1熟制坚果与籽类(仅限油炸坚果与籽类)0.2以油脂中儿茶素计0 6.0 3.0 2.0 5油炸面制品0.2以

24、油脂中儿茶素计0 6.0 6即食谷物,包括碾轧燕麦(片)0.2以油脂中儿茶素计0 6.0 7方便米面制品0.2以油脂中儿茶素计0 7.0 2糕点0.4以油脂中儿茶素计0 7.0 4焙烤食品馅料及表面用挂浆(仅限含油脂馅料)0.4以油脂中儿茶素计0 8.0 2.0 2腌腊 肉 制 品 类(如 咸 肉、腊 肉、板鸭、中式火腿、腊肠)0.4以油脂中儿茶素计0 8.0 3.0 1酱卤肉制品类0.3以油脂中儿茶素计0 8.0 3.0 2熏、烧、烤肉类0.3以油脂中儿茶素计G B2 7 6 02 0 1 48 表A.1(续)食品分类号食品名称最大使用量/(g/k g)备注0 8.0 3.0 3油炸肉类0.

25、3以油脂中儿茶素计0 8.0 3.0 4西式火腿(熏烤、烟熏、蒸煮火腿)类 0.3以油脂中儿茶素计0 8.0 3.0 5肉灌肠类0.3以油脂中儿茶素计0 8.0 3.0 6发酵肉制品类0.3以油脂中儿茶素计0 9.0 3预制水产品(半成品)0.3以油脂中儿茶素计0 9.0 4熟制水产品(可直接食用)0.3以油脂中儿茶素计0 9.0 5水产品罐头0.3以油脂中儿茶素计1 2.1 0复合调味料0.1以儿茶素计1 4.0 3.0 2植物蛋白饮料0.1以儿茶素计,固体饮料按稀释倍数增加使用量1 4.0 6.0 2蛋白固体饮料0.8以儿茶素计1 6.0 6膨化食品0.2以油脂中儿茶素计茶多酚棕榈酸酯t

26、e ap o l y p h e n o l p a l m i t a t eC N S号 0 4.0 2 1I N S号 功能 抗氧化剂食品分类号食品名称最大使用量/(g/k g)备注0 2.0 1基本不含水的脂肪和油0.6赤藓红及其铝色淀e r y t h r o s i n e,e r y t h r o s i n ea l u m i n u ml a k eC N S号 0 8.0 0 3I N S号 1 2 7功能 着色剂食品分类号食品名称最大使用量/(g/k g)备注0 4.0 1.0 2.0 8.0 2凉果类0.0 5以赤藓红计0 4.0 1.0 2.0 9装饰性果蔬0.1

27、以赤藓红计0 4.0 5.0 2.0 1熟制坚果与籽类(仅限油炸坚果与籽类)0.0 2 5以赤藓红计0 5.0可可制 品、巧 克 力 和 巧 克 力 制 品(包括代可可脂巧克力及制品)以及糖果(0 5.0 1.0 1可可制品除外)0.0 5以赤藓红计0 7.0 2.0 4糕点上彩装0.0 5以赤藓红计0 8.0 3.0 5肉灌肠类0.0 1 5以赤藓红计0 8.0 3.0 8肉罐头类0.0 1 5以赤藓红计1 2.0 5酱及酱制品0.0 5以赤藓红计1 2.1 0复合调味料0.0 5以赤藓红计1 4.0 2.0 3果蔬汁(浆)类饮料0.0 5以赤藓红计,固体饮料按稀释倍数增加使用量G B2 7

28、 6 02 0 1 49 表A.1(续)食品分类号食品名称最大使用量/(g/k g)备注1 4.0 4碳酸饮料0.0 5以赤藓红计,固体饮料按稀释倍数增加使用量1 4.0 8风味饮料(仅限果味饮料)0.0 5以赤藓红计,固体饮料按稀释倍数增加使用量1 5.0 2配制酒0.0 5以赤藓红计1 6.0 6膨化食品0.0 2 5仅限使用赤藓红刺梧桐胶k a r a y ag u mC N S号 1 8.0 1 0I N S号 4 1 6功能 稳定剂食品分类号食品名称最大使用量备注0 2.0 2水油状脂肪乳化制品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刺云实胶t a r ag u mC N S号 2 0.0 4 1I N

29、S号 4 1 7功能 增稠剂食品分类号食品名称最大使用量/(g/k g)备注0 1.0 6干酪和再制干酪及其类似品8.00 3.0冷冻饮品(0 3.0 4食用冰除外)5.00 4.0 1.0 2.0 5果酱5.00 7.0焙烤食品1.50 8.0 2预制肉制品1 0.00 8.0 3熟肉制品1 0.01 4.0饮料类(1 4.0 1包装饮用水除外)2.5固体 饮 料 按 稀 释 倍 数 增加使用量1 6.0 1果冻5.0如用于果冻粉,按冲调倍数增加使用量醋酸酯淀粉s t a r c ha c e t a t eC N S号 2 0.0 3 9I N S号 1 4 2 0功能 增稠剂食品分类号食

30、品名称最大使用量备注0 6.0 3.0 2.0 1生湿面制品(如面条、饺子皮、馄饨皮、烧麦皮)(仅限生湿面条)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G B2 7 6 02 0 1 41 0 表A.1(续)单,双甘油脂肪酸酯(油酸、亚油酸、棕榈酸、山嵛酸、硬脂酸、月桂酸、亚麻酸)m o n o-a n dd i g l y c e r i d e so f f a t t ya c i d sC N S号 1 0.0 0 6I N S号 4 7 1功能 乳化剂食品分类号食品名称最大使用量/(g/k g)备注0 1.0 5.0 1稀奶油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0 2.0 2.0 1.0 1黄油和浓缩黄油2 0.00 6.0

31、 3.0 2.0 1生湿面制品(如面条、饺子皮、馄饨皮、烧麦皮)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0 6.0 3.0 2.0 2生干面制品3 0.01 1.0 1.0 2其他糖和糖浆 如红糖、赤砂糖、冰片糖、原 糖、果 糖(蔗 糖 来 源)、糖蜜、部分转化糖、槭树糖浆等6.01 2.0 9香辛料类5.01 3.0 1婴幼儿配方食品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1 3.0 2婴幼儿辅助食品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单辛酸甘油酯c a p r y lm o n o g l y c e r i d eC N S号 1 7.0 3 1I N S号 功能 防腐剂食品分类号食品名称最大使用量/(g/k g)备注0 6.0 3.0 2.0 1

32、生湿面制品(如面条、饺子皮、馄饨皮、烧麦皮)1.00 7.0 2糕点1.00 7.0 4焙烤食品馅料及表面用挂浆(仅限豆馅)1.00 8.0 3.0 5肉灌肠类0.5淀粉磷酸酯钠s o d i u ms t a r c hp h o s p h a t eC N S号 2 0.0 1 3I N S号 功能 增稠剂食品分类号食品名称最大使用量备注0 2.0 2.0 1脂肪含量8 0%以上的乳化制品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0 3.0冷冻饮品(0 3.0 4食用冰除外)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0 4.0 1.0 2.0 5果酱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1 2.0调味品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1 4.0饮料类(1 4.0 1包

33、装饮用水除外)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固体 饮 料 按 稀 释 倍 数 增加使用量G B2 7 6 02 0 1 41 1 表A.1(续)靛蓝及其铝色淀i n d i g o t i n e,i n d i g o t i n ea l u m i n u ml a k eC N S号 0 8.0 0 8I N S号 1 3 2功能 着色剂食品分类号食品名称最大使用量/(g/k g)备注0 4.0 1.0 2.0 8.0 1蜜饯类0.1以靛蓝计0 4.0 1.0 2.0 8.0 2凉果类0.1以靛蓝计0 4.0 1.0 2.0 9装饰性果蔬0.2以靛蓝计0 4.0 2.0 2.0 3腌渍的蔬菜0.0

34、 1以靛蓝计0 4.0 5.0 2.0 1熟制坚果与籽类(仅限油炸坚果与籽类)0.0 5以靛蓝计0 5.0可可制 品、巧 克 力 和 巧 克 力 制 品(包括代可可脂巧克力及制品)以及糖果(0 5.0 1.0 1可可制品除外)0.1以靛蓝计0 5.0 2.0 2除胶基糖果以外的其他糖果0.3以靛蓝计0 7.0 2.0 4糕点上彩装0.1以靛蓝计0 7.0 4焙烤食品馅料及表面用挂浆(仅限饼干夹心)0.1以靛蓝计1 4.0 2.0 3果蔬汁(浆)类饮料0.1以靛蓝计,固体饮料按稀释倍数增加使用量1 4.0 4碳酸饮料0.1以靛蓝计,固体饮料按稀释倍数增加使用量1 4.0 8风味饮料(仅限果味饮料

35、)0.1以靛蓝计,固体饮料按稀释倍数增加使用量1 5.0 2配制酒0.1以靛蓝计1 6.0 6膨化食品0.0 5仅限使用靛蓝丁基羟基茴香醚(B H A)b u t y l a t e dh y d r o x y a n i s o l e(B H A)C N S号 0 4.0 0 1I N S号 3 2 0功能 抗氧化剂食品分类号食品名称最大使用量/(g/k g)备注0 2.0脂肪,油和乳化脂肪制品0.2以油脂中的含量计0 2.0 1基本不含水的脂肪和油0.20 4.0 5.0 2.0 1熟制坚果与籽类(仅限油炸坚果与籽类)0.2以油脂中的含量计0 4.0 5.0 2.0 3坚果与籽类罐头0

36、.2以油脂中的含量计0 5.0 2.0 1胶基糖果0.40 6.0 3.0 2.0 5油炸面制品0.2以油脂中的含量计0 6.0 4.0 1杂粮粉0.2以油脂中的含量计G B2 7 6 02 0 1 41 2 表A.1(续)食品分类号食品名称最大使用量/(g/k g)备注0 6.0 6即食谷物,包括碾轧燕麦(片)0.2以油脂中的含量计0 6.0 7方便米面制品0.2以油脂中的含量计0 7.0 3饼干0.2以油脂中的含量计0 8.0 2.0 2腌腊 肉 制 品 类(如 咸 肉、腊 肉、板鸭、中式火腿、腊肠)0.2以油脂中的含量计0 9.0 3.0 4风干、烘干、压干等水产品0.2以油脂中的含量计

37、1 2.1 0.0 1固体复合调味料(仅限鸡肉粉)0.2以油脂中的含量计1 6.0 6膨化食品0.2以油脂中的含量计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及其钠盐(对羟基苯甲酸甲酯钠,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及其钠盐)p-h y d r o x y b e n z o a t e s a n d i t s s a l t s(s o d i u mm e t h y lp-h y d r o x y b e n z o a t e,e t h y lp-h y d r o x yb e n z o a t e,s o d i u me t h y lp-h y d r o x yb e n z o a t e)C N S

38、号 1 7.0 3 2,1 7.0 0 7,1 7.0 3 6I N S号2 1 9,2 1 4,2 1 5功能 防腐剂食品分类号食品名称最大使用量/(g/k g)备注0 4.0 1.0 1.0 2经表面处理的鲜水果0.0 1 2以对羟基苯甲酸计0 4.0 1.0 2.0 5果酱(罐头除外)0.2 5以对羟基苯甲酸计0 4.0 2.0 1.0 2经表面处理的新鲜蔬菜0.0 1 2以对羟基苯甲酸计0 7.0 4焙烤食品馅料及表面用挂浆(仅限糕点馅)0.5以对羟基苯甲酸计1 0.0 3.0 2热凝固蛋制品(如蛋黄酪、松花蛋肠)0.2以对羟基苯甲酸计1 2.0 3醋0.2 5以对羟基苯甲酸计1 2.

39、0 4酱油0.2 5以对羟基苯甲酸计1 2.0 5酱及酱制品0.2 5以对羟基苯甲酸计1 2.1 0.0 3.0 4蚝油、虾油、鱼露等0.2 5以对羟基苯甲酸计1 4.0 2.0 3果蔬汁(浆)类饮料0.2 5以对羟基苯甲酸计,固体饮料按稀释倍数增加使用量1 4.0 4碳酸饮料0.2以对羟基苯甲酸计,固体饮料按稀释倍数增加使用量1 4.0 8风味饮料(仅限果味饮料)0.2 5以对羟基苯甲酸计,固体饮料按稀释倍数增加使用量二丁基羟基甲苯(B H T)b u t y l a t e dh y d r o x y t o l u e n e(B H T)C N S号 0 4.0 0 2I N S号

40、3 2 1功能 抗氧化剂食品分类号食品名称最大使用量/(g/k g)备注0 2.0脂肪,油和乳化脂肪制品0.2以油脂中的含量计0 2.0 1基本不含水的脂肪和油0.20 4.0 2.0 2.0 2干制蔬菜(仅限脱水马铃薯粉)0.2以油脂中的含量计G B2 7 6 02 0 1 41 3 表A.1(续)食品分类号食品名称最大使用量/(g/k g)备注0 4.0 5.0 2.0 1熟制坚果与籽类(仅限油炸坚果与籽类)0.2以油脂中的含量计0 4.0 5.0 2.0 3坚果与籽类罐头0.2以油脂中的含量计0 5.0 2.0 1胶基糖果0.40 6.0 3.0 2.0 5油炸面制品0.2以油脂中的含量

41、计0 6.0 6即食谷物,包括碾轧燕麦(片)0.2以油脂中的含量计0 6.0 7方便米面制品0.2以油脂中的含量计0 7.0 3饼干0.2以油脂中的含量计0 8.0 2.0 2腌腊 肉 制 品 类(如 咸 肉、腊 肉、板鸭、中式火腿、腊肠)0.2以油脂中的含量计0 9.0 3.0 4风干、烘干、压干等水产品0.2以油脂中的含量计1 6.0 6膨化食品0.2以油脂中的含量计N-N-(3,3-二甲基丁基)-L-天门冬氨-L-苯丙氨酸1-甲酯(又名纽甜)n e o t a m eC N S号 1 9.0 1 9I N S号 9 6 1功能 甜味剂食品分类号食品名称最大使用量/(g/k g)备注0 1

42、.0 1.0 3调制乳0.0 20 1.0 2.0 2风味发酵乳0.10 1.0 3.0 2调制乳粉和调制奶油粉0.0 6 50 1.0 5稀奶油(淡奶油)及其类似品(0 1.0 5.0 1稀奶油除外)0.0 3 30 1.0 6.0 5干酪类似品0.0 3 30 1.0 7以乳为主要配料的即食风味食品或其预制产品(不包括冰淇淋和风味发酵乳)0.10 2.0 30 2.0 2类以外的脂肪乳化制品,包括混合的和(或)调味的脂肪乳化制品0.0 10 2.0 4脂肪类甜品0.10 3.0冷冻饮品(0 3.0 4食用冰除外)0.10 4.0 1.0 2.0 1冷冻水果0.10 4.0 1.0 2.0

43、2水果干类0.10 4.0 1.0 2.0 3醋、油或盐渍水果0.10 4.0 1.0 2.0 4水果罐头0.0 3 3G B2 7 6 02 0 1 41 4 表A.1(续)食品分类号食品名称最大使用量/(g/k g)备注0 4.0 1.0 2.0 5果酱0.0 70 4.0 1.0 2.0 6果泥0.0 70 4.0 1.0 2.0 7除0 4.0 1.0 2.0 5外的果酱(如印度酸辣酱)0.0 70 4.0 1.0 2.0 8蜜饯凉果0.0 6 50 4.0 1.0 2.0 9装饰性果蔬0.10 4.0 1.0 2.1 0水果甜品,包括果味液体甜品0.10 4.0 1.0 2.1 1发

44、酵的水果制品0.0 6 50 4.0 1.0 2.1 2煮熟的或油炸的水果0.0 6 50 4.0 2.0 2加工蔬菜0.0 3 30 4.0 2.0 2.0 3腌渍的蔬菜0.0 10 4.0 3.0 2.0 3腌渍的食用菌和藻类0.0 10 4.0 3.0 2.0 4食用菌和藻类罐头0.0 3 30 4.0 3.0 2.0 5经水煮或油炸的藻类0.0 3 30 4.0 3.0 2.0 6其他加工食用菌和藻类0.0 3 30 4.0 5.0 2加工坚果与籽类0.0 3 20 4.0 5.0 2.0 4坚果与 籽 类 的 泥(酱),包 括 花 生酱等0.0 3 30 5.0可可制 品、巧 克 力

45、 和 巧 克 力 制 品(包括代可可脂巧克力及制品)以及糖果(0 5.0 2糖果除外)0.10 5.0 2.0 1胶基糖果1.00 5.0 2.0 2除胶基糖果以外的其他糖果0.3 30 6.0 6即食谷物,包括碾轧燕麦(片)0.1 60 6.0 9谷类和淀粉类甜品(如米布丁、木薯布丁)0.0 3 30 7.0焙烤食品0.0 80 7.0 4焙烤食品馅料及其表面用挂浆0.10 9.0 3预制水产品(半成品)0.0 10 9.0 5水产品罐头0.0 11 0.0 4其他蛋制品0.11 1.0 4餐桌甜味料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1 1.0 5调味糖浆0.0 71 2.0 3醋0.0 1 21 2.0

46、9.0 3香辛料酱(如芥末酱、青芥酱)0.0 1 2G B2 7 6 02 0 1 41 5 表A.1(续)食品分类号食品名称最大使用量/(g/k g)备注1 2.1 0复合调味料0.0 71 4.0 2.0 3果蔬汁(浆)类饮料0.0 3 3固体 饮 料 按 稀 释 倍 数 增加使用量1 4.0 3.0 1含乳饮料0.0 2固体 饮 料 按 稀 释 倍 数 增加使用量1 4.0 3.0 2植物蛋白饮料0.0 3 3固体 饮 料 按 稀 释 倍 数 增加使用量1 4.0 3.0 3复合蛋白饮料0.0 3 3固体 饮 料 按 稀 释 倍 数 增加使用量1 4.0 4碳酸饮料0.0 3 3固体 饮

47、 料 按 稀 释 倍 数 增加使用量1 4.0 5茶、咖啡、植物(类)饮料0.0 5固体 饮 料 按 稀 释 倍 数 增加使用量1 4.0 5.0 3植物饮料0.0 2固体 饮 料 按 稀 释 倍 数 增加使用量1 4.0 7特殊用途饮料0.0 3 3固体 饮 料 按 稀 释 倍 数 增加使用量1 4.0 8风味饮料0.0 3 3固体 饮 料 按 稀 释 倍 数 增加使用量1 5.0 3发酵酒(1 5.0 3.0 1葡萄酒除外)0.0 3 31 6.0 1果冻0.1如用于果冻粉,按冲调倍数增加使用量1 6.0 6膨化食品0.0 3 2二甲基二碳酸盐(又名维果灵)d i m e t h y l

48、d i c a r b o n a t eC N S号 1 7.0 3 3I N S号 2 4 2功能 防腐剂食品分类号食品名称最大使用量/(g/k g)备注1 4.0 2.0 3果蔬汁(浆)类饮料0.2 5固体 饮 料 按 稀 释 倍 数 增加使用量1 4.0 4碳酸饮料0.2 5固体 饮 料 按 稀 释 倍 数 增加使用量1 4.0 5.0 1茶(类)饮料0.2 5固体 饮 料 按 稀 释 倍 数 增加使用量1 4.0 8风味饮料(仅限果味饮料)0.2 5固体 饮 料 按 稀 释 倍 数 增加使用量1 4.0 9其他饮料类(仅限麦芽汁发酵的非酒精饮料)0.2 5固体 饮 料 按 稀 释 倍

49、 数 增加使用量G B2 7 6 02 0 1 41 6 表A.1(续)2,4-二氯苯氧乙酸2,4-d i c h l o r o p h e n o x ya c e t i ca c i dC N S号 1 7.0 2 7I N S号 功能 防腐剂食品分类号食品名称最大使用量/(g/k g)备注0 4.0 1.0 1.0 2经表面处理的鲜水果0.0 1残留量2.0m g/k g0 4.0 2.0 1.0 2经表面处理的新鲜蔬菜0.0 1残留量2.0m g/k g二氧化硅s i l i c o nd i o x i d eC N S号 0 2.0 0 4I N S号 5 5 1功能 抗结剂食

50、品分类号食品名称最大使用量/(g/k g)备注0 1.0 3乳粉(包括加糖乳粉)和奶油粉及其调制产品1 5.00 1.0 8其他乳制品(如乳清粉、酷蛋白粉)(仅限奶片)1 50 2.0 5其他 油 脂 或 油 脂 制 品(仅 限 植 脂末)1 5.00 3.0冷冻饮品(0 3.0 4食用冰除外)0.50 5.0 1.0 1可可制品(包括以可可为主要原料的脂、粉、浆、酱、馅等)1 5.00 6.0 1原粮1.20 6.0 3.0 2.0 4面糊(如用于鱼和禽肉的拖面糊)、裹粉、煎炸粉2 0.01 0.0 3.0 1脱水蛋制品(如蛋白粉、蛋黄粉、蛋白片)1 5.01 1.0 6其他甜味料(仅限糖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可研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