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G-T211-2007:建筑外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现场检测方法.pdf

上传人:蓝**** 文档编号:58105591 上传时间:2022-11-06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5.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JG-T211-2007:建筑外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现场检测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JG-T211-2007:建筑外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现场检测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JG-T211-2007:建筑外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现场检测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JG-T211-2007:建筑外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现场检测方法.pdf(1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华人 民共和 国建筑 工 业行 业标 准J G/T 2 1 1 一2 0 0 7建筑外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 现场检测方法F i e l d t e s t me t h o d o f a i r P e r me a b i l i t y,w a t e r t i g h t n e s s,w i n d l o a d r e s i s t a n c e P e r for ma n c e for e x t e r i o r w i n d o w s2 0 0 7 一 0 8 一 2 1 发布2 0 0 8-0 1 01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发 布J G/T

2、2 1 1 一2 0 0 7月 IJ舀 本标准与 G B/T7 1 0 6 一2 0 0 2、G B/T 7 1 0 7 一2 0 0 2、G B/T 7 1 O S 一2 0 0 2 的主要关系如下:1.检测原理、试件性能分级指标相同。2.检测对象不同,本标准所指检测对象为已安装在建筑外墙上的外窗及其安装连接部位。3.受室外环境影响及评定方法不同。本标准 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提出。本标准 由建设部建筑制品与构配件产 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 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国家建筑材料测试中心、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 院、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陕西省

3、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山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浙江省建筑科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广西建筑工程质量检测 中心、上海建筑 门窗质量检测站、北京市建都宏业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所、北京中建建筑科学技术研究院、西安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 中心、厦门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广州市建筑科学研究 院、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 院、南京市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测 中心、经阁铝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北京东亚铝业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洪涛、郝志华、刘海波、杨仕超、徐勤、田玉 民、田华强、杨燕萍、张云龙、潘政、施伯年、袁中阁、段恺、孙富田、赖卫中、刘晓松、罗刚、石平府、孙为民、王立英。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4、J G/T 2 1 1 一2 0 0 7引言 本标准抗风压检测中安全检测压差(尸;)为选做项目,即检测时可不进行尸;检测,利用 2.5 倍Pl进行定级并与型式检验或设计验证试验结果对比判定;需要时可进行 烈 检测,尸;检测完成后重新进行一次气密和水密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进行必要修复或更换。这样做主要基于以下原 因:1.现场检测不同于试验室检测,检测完毕后被测外窗多数要继续使用,而以往检测结果表明尸;检 测有可能使外窗的气密和水密性能下降。2.尸;为安全检测值,对应于设计重现期50 年的风荷载;尸,为变形检测值风荷载,检测后检测对 象不应发生损坏或功能下降。3.关系式尸 3=2.5 尸 1 仅对弹

5、性变形的杆件成立,而对五金件、玻璃等不一定适用。J G/T 2 1 1 一2 0 0 7建筑外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 现场检测方法范 围 本标准规定了建筑外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现场检测方法的性能评价及分级、现场检测、检测结果的评定、检测报告。本标准适用于已安装的建筑外窗气密、水密及抗风压性 能的现场检测。检测对象 除建筑外窗本身还可包括其安装连接部位。建筑外门可参照本标准。本标准不适用于建筑外窗产品的型式检验。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 注 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 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

6、达成协议 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 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 B/T 7 1 0 6 一2 0 0 2 建筑外窗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 G B/T 7 1 0 7 一2 0 0 2 建筑外窗气密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 G B/T 7 1 08一2 0 0 2 建筑外窗水密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安装连接部位 i n s t a l l a t i o n p o s i t i o n建筑外窗外框与墙体等主体相连接的部位。检测对象t e s t o bje c t被检测的建筑外窗及其安装连接部位。1性能评价 及 分级4.1

7、 检测对象的气密性能。以 10 P a 压差下检测对象单位缝长空气渗透量或单位面积空气渗透量进行评价,气密性能分级值应符合G B/T 7 1 0 7 一2 0 0 2 表1 的规定。4.2 检测对象的水密性能。以检测对象产生严重渗漏压差的前一级压差进行评价,水密性能分级值应符合 G B/T 7 1 0 8 一2 0 0 2 表 1 的规定。4.3 检测对象的抗风压性能。以受力杆件的允许挠度和检测对象是否发生损坏或功能障碍所对应 的压差进行评价,抗风压性能分级值应符合G B/T 7 1 0 6 一2 0 0 2 表1 的规定。现 场检测5.1 检测原理及装置5.1 .1 现场利用密封板、围护结构

8、和外窗形成静压箱,通过供风系统从静压箱抽风或向静压箱吹风在检测对象两侧形成正压差或负压差。在静压箱引出测量孔测量压差,在管路上安装流量测量装置测量空气渗透量,在外窗外侧布置适量喷嘴进行水密试验,在适当位置安装位移传感器测量杆件变形。J G/T 2 1 1 一2 0 0 75.1 .2 检测装置示意 图见图 1。5.1 .3 密封板与围护结构组成静压箱,各连接处应密封 良好。5.1 .4 密封板宜采用组合方式,应有足够 的刚度,与围护结构 的连接应有足够的强度。5.1 .5 检测仪器应符合下列要求:a)气密性能检测应符合 G B/T 7 1 0 7 一2 0 0 2中5.2.3、5.2.4的要求

9、;b)水密性能检测应符合G B/T 7 1 0 8 一2 0 0 2中5.2.3、5.2.4的要求;c)抗风压性能检测应符合G B/T 7 1 0 6 一2 0 0 2中5.2.3、5.2.4 的要求。1 外窗;2 淋水装置;3 水流量计;4 围护结构;5 位移传感器安装杆;6 位移传感器;7 静压箱密封板(透明膜);8 差压传感器;9 供风系统;1 0 流量传感器;1 1 检查门。图 1 检测装置示意图5.2 试件及检测要求5.2.1 外窗及连接部位安装完毕达到正常使用状态。5.2.2 试件选取 同窗型、同规格、同型号三橙为一组。5.2.3 气密检测时的环境条件记录应包括外窗室 内外 的大气

10、压及温度。当温度、风速、降雨等环境条件影响检测结果时,应排除干扰 因素后继续检测,并在报告中注明。5.2.4 检测过程 中应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5.3 检测步骤5.3.1 检测顺序宜按照抗风压变形性能(尸 1 检测)、气密、水密、抗风压安全性能(尸 二 检测)依次进行。5.3.2 气密性能检测前,应测量外窗面积;弧形窗、折线窗应按展开面积计算。从室内侧用厚度不小于0.2 mm的透明塑料膜覆盖整个窗范围并沿窗边框处密封,密封膜不应重复使用。在室内侧 的窗洞 口 2J G/T 2 1 1 一2 0 0 7上安装密封板,确认密封 良好。5.3.3 气密性能检测压差检测顺序见图 2,并按 以下步骤进行

11、:压差/P a 2 0 0-1 5 0 1 5 0 1 5 01 0 0 1 1 1 0 0时间/s一 1 0 0一 1 0 0 11 一 1 0 0一 2 0 0一 1 5 0 一 1 5 0 一 1 5 0一 1 5 0预备加压检测加压预备加压检测加压一 3 0 0,检查密封板(或透 明膜)的密封状态 图 2 气密检测压差顺序图 a)预备加压:正负压检测前,分别施加三个压差脉冲,压差绝对值为 1 50 P a,加压速度约为 50 P a/S。压差稳定作用时间不 少于 35,泄压 时间不 少于 15,检查密封板及 透明膜的密封 状态。b)附加渗透量 的测定:按照图 2 逐级加压,每级压力作用

12、时间约为 10 5,先逐级正压,后逐级负 压。记录各级测量值。附加空气渗透量系指除通过试件本身的空气渗透量以外通过设备和 密封板,以及各部分之间连接缝等部位的空气渗透量。c)总空气渗透量测量:打开密封板检查 门,去除试件上所加密封措施薄膜后关闭检查门并密封后 进行检测。检测程序同 a)。5.3.4 水密性能检测采用稳定加压法,分为一次加压法和逐级加压法。当有设计指标值时,宜采用一次加压法。需要时可参照 G B/T 7 1 0 8 一2 0 0 2 增加波动加压法。5.3.4.1 水密一次加压法检测顺序见图 3,并按 以下步骤进行:压差/P a5 0 0 5 0 0 5 0 0设计指标值5 1

13、1 51时 间/m i n预备加压检测加压,开始淋水图 3 一次加压法顺序示意图J G/T 2 1 1 一2 0 0 7c)d)5.3.4.2 a)预备加压:施加三个压差脉冲,压差值为 5 00 P a。加载速度约为 100 P a/S,压差稳定作用时间不少于 35,泄压时间不少于 15。淋水:在室外侧对检测对象均匀地淋水。淋水量为 ZL/(m Z m i n),台风及热带风暴地 区淋水量为 3L/(m Z min),淋水时间为 5 min。加压:在稳定淋水 的同时,按图 3 一次加压至设计指标值,持续 15 m in或产生严重渗漏为止。观察:在检测过程 中,观察并参照 G B/T 7 1 0

14、 8 一2 0 0 2 表 4 记录检测对象渗漏情况,在加压完毕后30 m in内安装连接部位出现水迹记作严重渗漏。水密逐级加压法检测顺序见图 4,并按 以下步骤进行:预备加压:施加三个压差脉冲,压差值为 5 00 P a。加载速度约为 1 00 P a/S,压差稳定作用时间不少于 35,泄压时间不少于 15。淋水:在室外侧对检测对象均匀地淋水。淋水量为 Z L/(mZ mi n)。淋水时间为5 m in。加压:在稳定淋水 的同时,按图 4 逐级加压至产生严重渗漏或加压至最高级为止。观察:观察并参照 G B/T 7 1 0 8 一2 0 0 2 表 4 记 录渗漏情况。在最后一级加压完毕后 3

15、0 m in 内安装连接部位出现水迹记作严重渗漏。,Ll)CJ以压 差/Pa5 0 0 5 0 0 5 0 0翔 霖霖二森阵阵阵阵阵阵 时 间/lwh预备加压检测加压,开始淋水 图 4 稳定逐级加压法顺序示意图5.3.5 抗风压性能检测前,在外窗室内侧安装位移传感器及密封板(或透明膜),条件允许时也可将位移计安装在室外侧,位移计安装位置应符合 G B/T 7 1 06一2 0 0 2的规定。检测顺序见图 5,并按以下步骤进行:a)预备加压:正负压变形检测前,分别施加三个压差脉冲,压差 尸。绝对值为 5 00 P a,加载速度约 为 100 P a/S,压差稳定作用时间不少于 35,泄压时间不少

16、于 1 5。b)变形检测:先进行正压检测,后进行负压检测。检测压差逐级升、降。每级升降压差值不超过 2 50 P a,每级检测压差稳定作用时间约不少于 10 5。压差升降直到面法线挠度值达到 士2/3 0 0 时为止,但最大不宜超过士2 0 00 P a,检测级数不少于 4 级。记录每级压差作用下 的面法线位 移量。并依据达到士2/3 0 0面法线挠度 时的检测压差级的压差值,利用压差和变形之 间的相 4J G/T 2 1 1 一2 0 0 7 对关系计算 出士2/3 0 0面法线挠度 的对应压差值作为变形检测压差值,标 以士尸:。在变形检 测过程中压差达到工程设计要求 尸;时,检测至 尸;为

17、止。杆件中点面法线挠度的计算按 G B 7 1 0 6 一2 0 0 2 进行。c)安全检测:当工程设计值大 于 2.5 倍 尸,时,终止抗风压性能检测。当工程设计值小于等于 2.5 倍尸,时,可根据需要进行尸;检测。压差加至工程设计值尸;后降至零,再降至一尸;后升 至零。加压速度为300 P a/s 一5 00 P a/s,泄压时间不少于1 5,持续时间为 35。记录检测过程 中发生损坏和功能障碍的部位。当工程设计值大于 2.5 倍 尸 1 时,以定级检测取代工程检测。d)连接部位检查:检查安装连接部位的状态是否正常,并进行必要的测量和记录。注:必要时 烈 检测完成后重新进行一次气密和水密检

18、测并根据检测结果进行必要修复或更换。压差/P a5 0 0 5 0 0 5 0 0时间一 5 0 0一 5 0 0 一 5 0 0一尸3预各加压预备加压.变形检测安全检测图 5 检测加压顺序示意图6 检 测结 果评 定6.1 气密检测结果的评定 检测结果按照 G B/T 7 1 0 7 一2 0 0 2进行处理,根据工程设计值进行判定或按 照 G B/T 7 1 0 7 一2。2表 1 确定检测分级指标值。6.2 水密检测结果的评定 检测结果按照G B/T 7 1 0 8 一2 0 0 2 进行处理和定级,三橙均应符合设计要求。6.3 抗风压检测结果的评定 本标准5.3.1 未选做 尸;时,以

19、2.5 倍士尸,的绝对值较小者进行判定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或参照G B/T7 1 0 6 一 2 0 0 2 表 1 定级。本标准5.3.2 选做尸;时,以士 尸;的绝对值较小者进行判定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或参照G B/T 7 1 0 6 一2 0 0 2 中表1 定级。7 检测报告检测报告至少应包括下列信息:J G/T 2 1 1 一2 0 0 7试件的品种、系列、型号、规格、位置(横向和纵向)、连接件连接形式、主要尺寸及图纸(包括试件立面和剖面、型材和镶嵌条截面、排水孔位置及大小,安装连接)。工程名称、工程地点、工程概况、工程设计要求,既有建筑 门窗的已用年限。玻璃品种、厚度及镶嵌方法。明确注出有

20、无密封条。如有密封条则应注出密封条 的材质。明确注出有无采用密封胶类材料填缝。如采用则应注出密封材料的材质。五金配件的配置。气密性能单位面积的计算结果,正负压所属级别及综合后所属级别。未定级时,说 明是否符合工程设计要求。水密性能最高未渗漏压差值及所属级别。并注 明是以一 次加压(按设计指标值)或逐级加压(按定级)检测结果进行定级。未定级时,说明是否符合工程设计要求。抗风压检测注明尸,、尸 二 值及所属级别。未定级时说明是否符合工程设计要求,同时注明是否进行了安全检测。检测用的主要仪器设备。对检测结果有影响的温度、大气压、有无降雨、风力等级等试验环境信息以及对各因素的处理。检测 日期和检测人员

21、。b)c)d)e)Di)j)k)卜00闪!一一闪曰沙f 中 华 人 民共 和 国建 筑 工 业 行 业 标准建筑外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 现场检测方法 J G/T 2 1 1 一2 0 0 7 中 国 标 准 出 版 社 出 版 发 行 北京复兴门外三里河北街 16 号 邮政编码:1 0 0 0 4 5 网址 www.s P c.n e t.C n 电话:6 8 5 2 3 9 4 6 6 8 5 1 7 5 4 8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 各地新华书店经销开本 8 8 0 只1 2 3 0 1/1 6 2 0 0 7 年 1 1 月第一版印张 0.7 5 字数 1 2千字2。7 年 11 月第一次印刷书号:1 5 5 0 6 6 2 一 1 8 2 1 1J G/T 2 1 1 一 2 0 0 7如有印装差错 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 版权专有 侵权必究 举报电话:(0 1 0)6 8 5 3 3 5 3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可研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