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VGIS变电站电气设计.doc

上传人:美****子 文档编号:58014720 上传时间:2022-11-0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kVGIS变电站电气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kVGIS变电站电气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kVGIS变电站电气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kVGIS变电站电气设计.doc(1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1 电气局部2.1.1 变电站规模1本期建立2台220kV、240MVA变压器,最终规模3台220kV、240MVA三相三绕组变压器;2220kV出线,本期4回,远景6回;3110kV出线,本期4回,远景12回;435kV出线,本期6回,远景8回;5无功补偿,本期装设61.0万千乏电容器,电容器电抗率按3组5%、3组12%考虑;远景按装设9组电容器预留场地,电容器串联电抗率按12%的位置预留。2.1.2 电气主接线及主要电气设备选择采用国网A1-1方案,根据系统要求,对通用设计电气主接线进展调整。2.1.2.1 电气主接线220kV本期采用双母线接线,远景采用双母线接线。110kV本期采用

2、单母线分段接线,设分段断路器,装设2组母线设备,远景单母线三分段接线。35kV本期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远景采用单母线分段+单母线接线。根据国家电网生20211223文件“关于印发?关于加强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全过程管理重点措施?的通知附件1第二章第八条“采用GIS的变电站,其同一分段的同侧GIS母线原那么上一次建成。如方案扩建母线,宜在扩建接口处预装一个内有隔离开关配置有就地工作电源或可拆卸导体的独立隔室;如方案扩建出线间隔,宜将母线隔离开关、接地开关与就地工作电源一次上全。本工程110kV侧有出线间隔的GIS母线一次建成,建成母线的远景扩建间隔本期预装空间隔。本工程主变220kV、110

3、kV中性点采用经隔离开关直接接地或经避雷器、放电间隙的接地方式;35kV系统中性点采用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由于主变35kV侧为三角形接线,在35kV母线上配置接地变。本工程采用接地变兼站用变,本期及远景均2台,均分在35kV I、II母线上,本期不装设消弧线圈,远景按21100千伏安消弧线圈预留场地。电气主接线图见图1。2.1.2.2 主要电气设备选择主变压器采用三相三圈降压构造有载调压变压器,变压器考虑采用低损耗及低噪音,三侧电压分别为220kV、110kV、35kV。根据系统规划,220kV、110kV、35kV设备开断电流分别暂按50kA、40kA、kA选择。220kV和110kV配电装

4、置均采用户外GIS方案;35kV开关柜选用真空或SF6型断路器;低压侧并联电容器采用户外组装式并联电容器组。所有避雷器均采用雷电和操作过电压保护性能良好的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查电力系统污区分布图2021版,变电站所址的污秽等级为C2级爬电比距为25mm/kV,根据浙电生【2021】267号?电网污区分布图2021版执行规定?,本工程户外设备外绝缘爬电距离按25mm/kV最高线电压配置,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户外设备按上述要求提高一档,即绝缘爬距220kV设备为6300mm,110kV设备为3150mm,35kV户外有效爬距为1256mm。根据DL/T 404-2007?3.6kV40.5kV交流金

5、属封闭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35kV屋内电气设备外绝缘泄漏距离考虑729mm纯瓷、810mm有机。按此要求选择绝缘子串片数,单片XWP2-100、XWP2-70绝缘子泄漏距离为450mm,选择计算如下:1220kV绝缘子串户外安装片数:6300/450=14,取整数16;2110kV绝缘子串户外安装片数:3150/450=7,取整数8。根据以上计算结果,再考虑取零值绝缘子2片,最终220kV绝缘子串片数为16片,110kV绝缘子串片数取9片。主要设备均采用?国家电网公司标准化建立成果输变电工程通用设计、通用设备应用目录(2021年版)?推荐的设备型号及相应参数,应用情况详见表2.1.2-2。表

6、2.1.2-1 通用设备应用情况表序号设备名称通用设备编号数量单位应用比例1变压器2T1B-2402台100%2组合电器2GIS-3150/501套100%1GIS-2000/401套100%3电容器BC-K106套100%4避雷器2MOA-204/53218套100%1MOA-102/26624套100%535kV开关柜10套100%8套100%2.1.2.3 智能一次设备1主变主变采用常规主变压器+传感器+智能终端方案实现智能化。主变压器状态监测参量包括油中溶解气体和局部放电预留。每台主变设置主变油色谱传感器1套;主变局部放电传感器及测试接口1套;全站本期共设置主变油色谱传感器2套,设置主

7、变油色谱传感器IED 2只,设置主变局部放电传感器及测试接口2套。2220kV、110kV GIS220kV、110kV GIS采用断路器+智能终端方案实现智能化。335kV开关柜35kV开关柜采用常规设备。主变35kV间隔采用常规开关柜+智能终端方案。4避雷器本工程220kV避雷器采用常躲避雷器+传感器方案实现智能化。避雷器状态监测参量包括泄露电流、放电次数等。设置避雷器状态监测传感器1个/每相。5互感器选择本工程采用常规互感器。6设备状态监测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系统采用分层分布式构造,由传感器、状态监测IED构成,利用状态监测及智能辅助控制系统后台主机实现一次设备状态监测数据的汇总分析。本站主

8、变压器、220kV高压组合电器GIS预置局放传感器及测试接口供状态监测使用。1监测范围及参量主变压器状态监测参量:油中溶解气体、局部放电(预留供日常检测使用的超高频传感器及测试接口);220kV高压组合电器GIS状态监测参量:局部放电(预留供日常检测使用的超高频传感器及测试接口);220kV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状态监测参量 (在与所有弱电系统完全隔离的前提下):泄漏电流、放电次数。2 传感器安装方式a局部放电传感器采用内置方式安装;油中溶解气体传感装置导油管利用主变压器原有放油口进展安装,采用油泵强制循环,保证油样无死区。b内置传感器采用无源型或仅内置无源局部,内置传感器与外部的联络通道接口应符合

9、高压设备的密封要求,内置传感器在设备制造时应与设备本体采用一体化设计。c外置传感器应安装于地电位处。2.1.2.4 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应用1智能变电站技术1采用常规一次设备+智能终端的方式实现一次设备的智能化。2采用常规互感器+合并单元实现电流电压等模拟量的数字化。3采用交直流一体化电源,采用DL/T 860接自动化系统站控层网络,取消通信蓄电池。2电力设备在线监测技术变压器配置油中溶解气体和预留局放、GIS预留局放、220kV避雷器配置泄漏电流和放电次数状态监测。3GIS技术220kV、110kV配电装置采用GIS设备,设计集成度高。采用智能终端、合并单元实现一次设备的智能化及模拟量的

10、数字化。2.1.3 电气布置、防雷接地及站用电2.1.3.1 电气布置220kV变电站采用国网220-A1-1(35)方案。电气平面布置紧凑合理,出线方便,减少占地面积。全站总布置按照变电站最终规模设计,主变压器布置在站区中部。220kV配电装置户外GIS,采用架空出线,主变架空进线方式,采用分相式断路器单列布置。出线架构采用双回出线共用方式;单回出线间隔宽度12m,双回出线共用间隔宽度24m。出线门型架挂点高度14m,避雷线挂点高度21m。主变压器至运输道路中心线距离 10.5m, 220kV配电装置纵向尺寸道路中心至围墙26m。110kV配电装置采用户外GIS;架空/电缆出线、主变架空进线

11、;母线三相共箱布置。出线架构采用双回出线共用方式,单回出线间隔宽度7.5m,双回出线共用间隔宽度15m;出线门型架挂点高度 10m,避雷线挂点高度14.5m。110kV 户外 GIS 配电装置纵向尺寸 22m。本方案35kV配电装置采用金属铠装移开式开关柜户内双列布置,主变进线采用架空铜母线方式,母线跨线采用架空封闭母线桥方式,其余出线均采用电缆,整个配电装置室的平面布置横向尺寸为23m,纵向尺寸为12.5m。接地变消弧线圈成套装置布置于35kV配电装置室东北侧,低压侧并联电容器单排列布置于站区西南侧;主控楼与附属建筑物布置于站区东北侧。站内按运输、消防要求设有环形道路;变电站出口位于站区的东

12、北侧,正对主变运输道路。220kV变围墙长102.5m,宽86m,电气总平面图见图2。2.1.3.2 防雷接地控制楼防直击雷措施考虑采用避雷带,在规定要求的屋角、屋脊、屋檐和檐角等易受雷击的部位敷设,并应在整个屋面组成不大于10m10m或12m8m的网格。根据本阶段工程地质勘测结果,所区平均土壤电阻率较小。据附近工程高密度测试成果,提供各电性层的土壤电阻率及厚度如表2.1.3.2-1所示。表2.1.3.2-1 各电性层厚度及土壤电阻率建议值表电性层编号土壤电阻率 r (Wm)电性层厚度m相对应地层岩性6080粉质粘土及地表松散层3060粉质粘土及粉质粘土混碎石含水80120碎石土及全风化基岩4

13、50550底部较完整基岩据水质分析资料,按照?岩土工程勘察标准?标准判定,地下水对混凝土构造有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构造中的钢筋有微腐蚀性。按土壤电阻率指标,站址表层土对钢构造有弱腐蚀性。表2.1.3.2-2 站址地下水对建筑材料腐蚀性评价表 工程SO42-Cl-Mg2+HCO3-PH侵蚀性CO2腐蚀性评价单位mg/Lmg/Lmg/Lmmol/Lmg/L范围值评价内容混凝土构造微钢筋混凝土构造中的钢筋长期浸水微干湿交替微表2.1.3.2-3 站址表层土对建筑材料腐蚀性评价表 工程K+Na+Ca2+SO42-Cl-Mg2+HCO3-PH腐蚀性评价单位mg/kgmg/kgmg/kgmg/kgmg/

14、kgmg/kg范围值评价内容混凝土构造微钢筋混凝土构造中的钢筋微根据DL/T 5394-2007?电力工程地下金属构筑物防腐技术导那么?“发电厂变电站土壤电阻率在20W m及以下的接地网应采取防腐措施。本工程可采用碳钢加阴极保护防腐措施。阴极保护一套暂按40万元列费。二次设备室及配电装置楼采用镀锌扁钢接地,接地主网考虑到接地系统长期平安可靠运行对接地材料的高要求,结合本变电站腐蚀性的情况,对接地材料进展比拟:镀锡铜绞线、镀铜钢绞线和镀锌扁钢加阴极保护,见表2.1.3.2-4。表2.1.3.2-4 三种接地材料数量和费用比拟表工程镀锡铜绞线镀铜钢绞线镀锌扁钢阴极保护主网截面120 2200m截面

15、150 2200m808 2200m220kV引下线404扁铜 600m404扁铜 600m8010 600m110kV引下线404扁铜 700m404扁铜 700m10010 700m主变、35kV与构支架引下线404扁铜 800m404扁铜 800m10010 800m均压环404扁铜 700m404扁铜 700m508 700m主控楼避雷带及35kV室内避雷器接地及电缆沟508 2200m508 2200m508 2200m二次设备室及35kV屋内配电及不带电运行的金属物体接地608 1100m608 1100m608 1100m接地极20 150根20 150根L505 150根铜焊接

16、头600个600个/阴极保护万/40接地费用万118110100由于镀铜钢网具有导电性能优、热稳定性能好、耐腐蚀能力强、施工方便、寿命长、投运后检验维护工作量少、无污染等优点,放热焊接确保连接点为分子结合、无腐蚀、无松弛、导电能力和原导体保持一致,价格优于铜网。根据国家电网公司部门文件基建立计2021222 号文?关于进一步标准输变电工程接地设计有关要求的通知?,“在强碱性土壤地区和高腐蚀介质的中性土壤地区,选用铜接地材料或镀铜钢材料。本变电站为偏弱碱性腐蚀介质土壤;接地主网采用镀铜钢材料。本变电站所区接地装置以水平接地体镀铜钢绞线为主,垂直接地体铜棒为辅;户外设备引下线采用铜排;二次设备室及

17、配电装置的楼室内接地网采用镀锌扁钢。接地装置主要设计原那么:1为保证交流电网正常运行和故障时的人身及设备平安,电气设备及设施应接地并做到因地制宜,平安可靠,经济合理。2本站无独立避雷针,全站设置统一的主接地网。3入地电流取设计水平年电网在非对称故障情况下的最大入地电流值。4接触电位差和跨步电位差应满足DL/T621的要求。5主接地网应与线路的避雷线相连,且有便于分开的连接点。6全站接地以水平接地为主,垂直接地为辅组成复合主接地网,主接地网的外缘应闭合。经计算土壤电阻率约为173mW左右,小于1VV。接触电势与跨步电压均超过允许值。按变电所场地表层铺碎石电阻率2500.m,道路外表配筋考虑,变电

18、所配电装置场地允许接触电压1027.3V,允许跨步电压3299.6V,跨步电压满足要求但接触电势仍不满足要求。对接触电势需进一步采取措施:在屋外高压设备本体、支架,操作机构,端子箱或就地控制柜等周围0.6m处敷设局部闭合接地线,埋深约0.3m,并与接地引下线相连。为防止转移电位引起的危害,对可能将接地网的高电位引向所外或将低电位引向所内的设施,应采取隔离措施:对外的通信设备、引向所外的所用电设备加隔离变压器;通向所外的管道采用绝缘段等。2.1.3.3 站用电源本工程设置接地变兼所用变压器2台,分别接于35kV I、II段母线。380/220V所用电系统为单母线分段接线,用空气开关分段,重要负荷

19、采用双回路供电。2.1.4 电气二次变电所控制方式采用分层分布式计算机监控系统。本工程二次保护测控设备除35kV外集中布置在继电器室。220kV、110kV采用保护与测控合一的单元,35kV采用保护测控一体化装置,柜内安装。直流系统采用220V单母线分段接线,采用辐射状供电网络,蓄电池采用2组免维护蓄电池,每组各配1套高频开关电源成套装置。主变的本体保护采用就地方式,为每台主变配置1套包含有非电量保护功能的智能终端,非电量保护跳闸经电缆以接点的形式联跳主变各侧断路器,保护动作信号以及主变本体信号、开关档位、本体温度等那么通过本体智能终端经由GOOSE网传至主变220kV侧的测控装置,进而通过M

20、MS网上传至站控层。变电站继电保护室里安装一面GPS主时钟机柜及一面扩展机柜。配置公用的时间同步系统,采用北斗系统和GPS单向标准授时信号进展时钟校正,优先采用北斗系统。同时具备通过远动通信设备接收调度时钟同步的能力。2.1.5 智能化方案根据国家电网基建202158号文?国家电网公司2021年新建变电站设计补充规定?和浙电基2021413号文?关于印发省电力公司2021年新建变电站设计补充规定实施细那么的通知?要求,配置1套状态监测系统,设置交直一体化电源系统,采用一体化信息平台和高级应用,配置1套智能辅助控制系统,实现图像监控、电子围栏、消防、照明、采暖通风、环境监测等系统的智能联动控制。

21、本工程一次设备采用常规的电流、电压互感器,配置合并单元,采用智能终端、状态监测IED实现变压器、GIS或断路器等设备的智能化,智能终端配置详见系统二次。2.1.5.1 全站状态监测系统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系统采用分层分布式构造,由传感器、状态监测IED、后台系统构成。全站共用统一的后台系统,各类设备状态监测统一后台分析软件、接口类型和传输规约,实现全站设备状态监测数据的传输、汇总、和诊断分析。后台系统不独立设置,与智能辅助控制后台集成。本站主变压器、220kV高压组合电器GIS预置局放传感器及测试接口供状态监测使用。1监测范围及参量主变压器状态监测参量:油中溶解气体、预置局放传感器;220kV高压

22、组合电器GIS状态监测参量:预置局放传感器;220kV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状态监测参量 (在与所有弱电系统完全隔离的前提下):泄漏电流、放电次数;2监测装置本期规模本站设置一套后台系统。传感器、IED配置见表2.1.5.1。表2.1.5.1 传感器和IED配置表监测装置传感器配置原那么IED配置原那么本期主变油中溶解气体监测主变油色谱1套传感器每台每台1只IED 2套主变局部放电1套主变局部放电传感器及测试接口每台/2套220kV GIS 局部放电1套局部放电传感器及测试接口每相断路器/局部放电传感器27个按线路3个/间隔,主变3个/间隔,母联3个/间隔,母设3个/间隔220kV避雷器状态监测避雷

23、器状态监测传感器1个每相220kV电压等级1只LED监测传感器18个IED 1个2.1.5.2 交直一体化电源系统变电站交直流一体化电源系统由站用交流电源、直流电源、交流不连续电源、逆变电源、直流变换电源等装置组成,并统一监视控制,共享直流电源的蓄电池组。设置接地变兼站用变压器二台,分别接于本期两台主变低压侧母线。380/220V站用电系统为单母线分段接线,用空气开关分段,重要负荷采用双回路供电。本站采用交直一体化电源系统,通信电源不单独配置,蓄电池容量,电气负荷按2小时事故放电时间计算,通信负荷按4小时事故放电时间计算;其运行工况和信息能够上传总监控装置,应采用DL/T860通信标准与变电站

24、自动化后台连接,实现对一体化电源系统的远程监控维护管理。2.1.5.3 一体化信息平台和高级应用一体化信息平台从站控层网络直接采集SCADA数据、保护信息等数据,直接采集电能量、故障录波、设备状态监测等各类数据,作为变电站的统一数据根底平台。一体化信息平台主机与站控层主机统一配置,不独立配置。高级应用包括:1顺序控制;2智能告警及故障信息综合分析决策;3设备状态可视化等。2.1.5.4 智能辅助控制系统全站配置一套智能辅助控制系统实现视频平安监视、火灾报警、消防、灯光和通风等系统的智能联动控制,平台采用DL/T860标准通信,实时接收站端视频、环境数据、平安警卫、人员出入、火灾报警等各终端装置

25、上传的信息,分类存储各类信息并进展分析、判断,实现辅助系统管理和监视控制功能。智能辅助控制系统包括智能辅助系统平台组屏1面、图像监视及平安警卫子系统1套、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子系统1套、环境监控设备1套等。其中,图像监视及平安警卫系统配置见表2.1.5.4。表2.1.5.4 本期图像监视及平安警卫系统配置序号安装地点摄像头类型数量1主变压器区室外快球每台主变压器配置1台235kV无功补偿装置区室外快球共配置3台3220kV配电装置场地室外快球共配置2台4110kV配电装置场地室外快球共配置2台535kV配电装置室一体化摄像机共配置2台,壁装6二次设备室(含通信设备)一体化摄像机共配置2台,壁装7蓄电池室一体化摄像机每个蓄电池室配置1台,壁装8二次设备室门厅一体化摄像机共配置1台,壁装9全景(安装在二次设备室顶部)室外快球共配置2台10周界(安装在变电站围墙四角)室外快球配置4台11电子围栏4区域控制器,4线安装,含大门上端可移动护栏12门禁装置变电站进站大门,一楼门厅处安装2.1.5.5 照明变电站拟采用投光灯作为屋外照明;主控室、继电器室等采用荧光灯照明,配电装置室采用高效节能投光灯照明;在主控室、继电器室、配电装置室及主要通道和出入口等处装设一定数量的事故照明。选用配光合理、效率高的节能环保灯具,以降低能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