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和区域差异.doc

上传人:美****子 文档编号:58011093 上传时间:2022-11-06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和区域差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区域和区域差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区域和区域差异.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和区域差异.doc(2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 区域与区域差异第1课时区域与区域差异、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学习目标。一、区域与区域差异1区域的含义: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它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是一个可度量的实体。2区域的特点3划分指标:可以是自然、经济与社会等某一方面的,也可以是综合性的。4研究区域与区域差异的目的(1)探讨区域内部自然与人文要素之间、区域与区域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2)为选择区域开展的方向、调整区域产业构造与空间构造提供依据。二、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1产生原因:纬度位置、海陆分布与海拔高度等因素影响。2自然区域划分:依据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因素来划分,其中地形

2、与气候是决定自然区域差异的根本因素,土壤与植被是自然区域的标志。3三大自然区的差异(1)东部季风区.范围:包括大兴安岭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广阔区域。.特征a季风气候显著,风向、降水、气温等都随季节变化而变化;b海拔较低,大局部地区海拔在1 000米以下;c随纬度位置变化的气温状况是该区内部自然区域差异的主导因素。(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范围:包括内蒙古高原、河西走廊与新疆大局部地区。.特征a地处内陆,四周多山,气候干旱;b海拔较高,地形主要是高原或高山与盆地;c随距离海洋远近而变化的干湿状况是决定该区内部自然区域变化的主导因素。(3)青藏高寒区.范围:地处中国西南部,由一系列平

3、行走向的山脉与山间高地组成。主要包括青藏高原及柴达木盆地。.特征a海拔高,形成独特的“高寒气候;b内外流区兼备,高山耸立、湖泊众多;c随海拔而变化的水热组合状况是该区内部自然区域变化的主导因素。根底达标练考察点1区域与区域差异1以下有关区域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区域都有明确的边界B区域内部存在差异,区域之间某些特征相对一致C区域都是根据自然要素特征来划分的D区域划分的指标,既可以是单一指标,又可以采用综合指标答案D解析区域有一定的边界,但有的区域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有的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不明确,是模糊的,如干湿地区。区域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区域既可以按自然

4、要素特征来划分,如地形区、温度带;也可以按人文要素特征来划分,如文化区、经济区等。区域以某种指标为划分依据,这种指标既可以是单一指标,又可以是综合指标。2以下区域具有明确边界的是()行政区自然带热量带干湿地区洞庭湖平原湖南省益阳市A B C D答案D解析除行政区外,很多区域边界具有过渡性,没有明确的边界。考察点2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以下图为“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分布简图,据此完成35题。3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甲区比乙区纬度高,故热量较乙区少B乙区比甲区纬度低,故太阳光照比甲区强C乙区与丙区南部距海远近不同,故以4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两区界限D甲区比丙区北部降水少,故以400 毫米

5、年等降水量线与丙区北部为界4乙区东南暖湿,西北干冷的原因是()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纬度位置的差异经度位置的差异东南为季风区,西北为非季风区A B C D5我国甲、乙、丙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依据是()A植被与土壤 B土壤与气候C气候与地貌 D地貌与植被答案解析我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依据是气候与地貌,植被与土壤那么是自然区的标志;根据相对位置与面积的比例可知,甲是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深居内陆,降水少,光照充足,热量较为丰富;乙是青藏高寒区,海拔高,空气稀薄,光照强,但热量缺乏,东南部为暖湿的季风区,西北为干冷的非季风区;丙是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水热条件组合好,与甲区以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界,与乙区以8

6、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界。方法技巧练方法歌诀法记忆区域的内涵区域是地球外表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根底上,按照一定的指标与方法划分出来的。据此完成13题。1区域是()A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或地球外表的空间单位B人为划分的文化区C经济活动类型的分布区D国家、省、市等行政区域2区域具备的特征有()一定的面积与形状明确的边界明确的区域特征 一定的政治地位A B C D3区域内部特征具有_性,区域之间的特征具有明显的_性()A相对一致差异 B绝对一致相对一致C差异整体 D地带非地带性答案解析此题主要考察区域的概念与特征,掌握好教材根底知识是解题的关键。第1题,B、C、D各项所列区域仅仅是区域的一

7、种类型。第2题,有些区域的边界并不明确,有些区域的政治意义并不明显。第3题,区域内部的整体性(或相似性)是相对的,区域之间的差异性是绝对的。方法技巧主观客观划类型,内部一致排他性;面、边、形状都具备,还有区位是特征。对于根本概念、根本原理与规律等识记的内容,利用歌诀法记忆,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选择题以下图中1、2、3线是按照不同标准划分的同一种地理界限,据此完成12题。1该地理界限最有可能是()A橡胶种植北界 B1 6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C30等温线 D热带与亚热带分界限 答案D解析A、B、C三项均为单一指标,分别以积温、降水量与温度为指标。2同一界限可以划出假设干条,这说明地理区域具

8、有()A不确定性 B差异性 C过渡性 D整体性答案C解析同一界限有多条,说明界限所处的区域地理特征不典型,在两区域间扮演了过渡角色。3以下关于三大自然区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海拔较低,纬度因素是其内部差异的主导因素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气候干旱,植被从东到西为草原、荒漠草原与荒漠C青藏高寒区,海拔高,气温低,湖泊较少D东部季风区,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分为南方与北方答案C解析东部季风区,气候湿润,雨热同期,基于热量的差异,又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划分为北方与南方。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由于深居内陆,气候干旱,植被从东到西表现为草原、荒漠草原与荒漠。青藏高寒区,海拔高,气温低,但湖泊

9、众多,大小湖泊约1 500个。4既属于东部季风区,又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上的地貌单元是()A塔里木盆地 B内蒙古高原 C黄土高原 D华北平原答案C解析选项中位于东部季风区的是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上的是塔里木盆地、内蒙古高原与黄土高原,故既属于东部季风区又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上的地貌单元是黄土高原。读下表,完成56题。我国北纬3540大陆上四地的气候资料 地点年降水量(mm) 1月平均气温()7月平均气温()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海拔高度 D洋流性质6 .关于四地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两地河流都有春汛B地畜牧业比重高于种植业C两地位于季风区D地农作物以小麦与青稞为主答案解析四地

10、的纬度位置相近,但年降水量差异明显,温差也有一定差异。其中两地的温差较小,且降水丰沛;而两地的温差较大,降水较少,说明受海陆位置的影响。其中两地距海较近,受夏季风影响大;两地处于我国内陆。我国的三大自然区各具特色,区域间的自然差异显著,并影响到人类的生产活动。据此完成78题。7新疆生产的瓜果特别甜,原因是()A云量多,光照弱,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B降水少,瓜果水分含量少,糖分高C昼夜温差大,夜晚营养物质消耗少,糖分积累多D晴天多,云量少,温差不大,有利于作物生长8青藏高寒区农作物分布在河谷中的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A河谷地区土壤肥沃B河谷地区气温较高,风力较小,热量条件较好C河谷地区人口稠密,劳

11、动力多D河谷地区有丰富的水源答案解析第7题,新疆位于我国的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气候枯燥,晴天多,雨日少,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糖分积累。第8题,“高、“寒是青藏高寒区最主要的自然特征,由于地势高,气温低,影响农业开展;而河谷地区地势低,气温较高,热量条件好,是主要农业区。二、综合题9读以下材料与图表,答复以下问题。材料田晓同学在他的?我的家乡?作文中写道:“四月的早晨,广阔低平的田野一望无际,船儿在密如蛛网的河流中穿梭,微风徐来,田野绿油油的稻秧,迎风起舞。田边的采桑姑娘欢歌笑语,池中的鱼儿时而跃出水面,塘边上蔗苗茁壮,果树花香,一派春意盎然之景。地区abc面积(%)304525人口(

12、%)4951(1) 图中A、B、C三地分别与表中的_、_、_(填字母)对应。(2)图中A、B、C三地区相比,夏季气温最低的是_区,原因是_;A、B两地区相比,降水量较少的是_区,原因是_。(3)B地区的植被自东向西依次为_、_、_。(4)田晓的家乡位于图中_区的_部,属_气候。(5)西北地区与东北平原的纬度相当,但两地积温与无霜期相差很大,西北地区有些地方无霜期低于140天,主要原因是_。答案(1)bac(2)C地势最高B深居内陆,且四周多山,海洋水汽难以到达(3)草原荒漠草原荒漠(4)A南亚热带季风(5)昼夜温差大,夜晚温度很低解析此题主要考察三大自然区的差异及其原因。第(1)题,表格中b区

13、人口所占比重最高,应该是东部季风区,c区人口、面积所占比重最低,为青藏高寒区。第(2)题,三大自然区中夏季气温最低的是青藏高寒区,原因是地势最高。图中B区由于深居内陆,加上高大山脉阻挡,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稀少,气候干旱。第(3)题,B区由于自东向西水分条件的差异,植被明显地分为草原、荒漠草原与荒漠三种类型。第(4)题,材料中描述当地种植早稻、桑树、甘蔗,且河流众多,可以推断此地为我国南方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第(5)题,与东北平原相比,西北地区深居内陆,气候大陆性强,昼夜温差大,夜间温度低。第2课时中国三大自然区人类活动的差异、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学习目标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拟自然环境

14、、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一、中国三大自然区人类活动的差异1农业活动(1)东部季风区: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广泛而深刻。该区聚落稠密,道路纵横,是我国人口最为集中与经济最为兴旺的地区。(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受人类活动影响相对较小。草原与荒漠草原受人类活动影响大,而绿洲区受人类活动影响深刻。(3)青藏高寒区:受人类活动影响微弱。2交通:我国东部地区交通兴旺;西部地区,尤其是西南山区与青藏高原地区,由于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因此交通线路建立困难。3经济与文化:东部地区自然环境适宜,开发历史久,经济文化兴旺;西部地区交通不便,造成信息闭塞,经济落后,教育与文化滞后。二、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1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

15、异工程区域气候地形水文北方温带季风气候以平原与高原为主冬季河湖结冰界限秦岭淮河一线南方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平原、低山与丘陵为主冬季河湖一般不结冰 区域工程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农业生产类型与耕作方式耕作制度 一年一熟、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一年两熟与一年三熟耕地以旱地为主以水田为主主要农作物小麦、棉花、杂粮稻谷、茶叶、蚕丝主要水果苹果、梨等温带水果 柑橘、香蕉等亚热带与热带水果民居建筑特点屋顶坡度小屋顶坡度大优点节省建筑材料利于雨水排泄人类活动地域联系方式与通达性联系方式铁路、公路铁路、公路、内河运输通达性好好文化景观与文化行为饮食面食为主米食为主方言较少繁杂工业重工业为主轻工业为主根底达标练考察点1中

16、国三大自然区人类活动的差异读“我国两幅农业景观图,完成13题。1可以作为甲、乙两图所反映的农业景观的界限是()A200 mm年等降水量线 B1月份0等温线C太行山脉 D. 大兴安岭2造成甲、乙两地农业景观差异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A地形 B气候 C土壤 D市场3两图文化景观反映了()A精神文化景观影响自然环境B自然环境对文化景观起决定性作用C文化景观是自然环境的一面镜子D自然环境对文化景观的影响日益增强答案 解析第1题,从两图所示可知甲图为耕作业,乙图为畜牧业。而大兴安岭东侧的东北平原为兴旺的耕作区,其西侧为内蒙古大草原,为畜牧业。1月份0等温线的两侧均为种植业;太行山脉两侧也均为种植业;20

17、0mm年等降水量线主要为荒漠与草原的分界限。第2题,甲地为耕作业,该地降水丰富,气温适宜;而乙地为草原景观,说明该地降水较少,较干旱。所以造成甲、乙两地农业景观差异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气候。第3题,从上题可知,文化景观是自然环境的一面镜子,自然环境对文化景观影响较大,但不是起决定性作用的。随着人类活动的日益频繁与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人类对文化景观的影响日益增强。考察点2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4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限。有关这条分界限南北两侧区域差异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秦岭淮河以北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春小麦B秦岭淮河以南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C秦岭淮河以北的

18、典型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D秦岭淮河以南的植被主要是热带季雨林5以下地理事物的排列顺序中,反映我国东部季风区热量自北向南变化规律的是()A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B冰沼土灰化土红黄壤棕壤C棉花亚麻桑蚕丝剑麻D一年一熟一年三熟一年两熟答案解析第4题,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东部季风区内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与华中华南亚热带湿润地区的分界限,大致与我国800 mm年等降水量线与一月均温0等温线相吻合。该线以北地区年降水量小于800mm,属于湿润半湿润温带地区,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既有冬小麦,也有春小麦,东北地区的典型植被为针叶林与针阔混交林以及草甸草原,华北为落叶阔叶林。该线以南

19、地区年降水量大于800mm,属湿润的亚热带、热带地区,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华中地区的典型植被为常绿阔叶林,华南为热带季雨林。第5题,A项森林类型的变化表达了我国由北向南依次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的递变规律。冰沼土一般分布于高纬度地区;剑麻是热带经济作物,主要分布在非洲与拉丁美洲。方法技巧练方法一利用框图法巧记中国三大自然区人类活动的差异1以下关于中国三大自然区人类活动的差异,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东部季风区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广泛与深刻,也是人口最集中与经济最兴旺的地区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水源缺乏,但土地荒漠化与盐渍化并不严重C青藏高寒区以畜牧业为主,风

20、力大,气温低D西部地区由于交通不便,经济落后,致使教育与文化滞后答案B解析东部季风区由于气候适宜,交通便捷,经济兴旺,是人口最集中的地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水源缺乏,由此带来了严重的土地荒漠化与盐渍化;青藏高寒区,由于海拔高,气温低,热量缺乏,所以以畜牧业为主;西部地区,由于交通不便,经济落后,阻碍了其教育与文化的开展。方法技巧框图法直观、醒目,是速记的好方法之一。方法二比拟法理解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读“我国两个三角洲略图,据此答复23题。2从自然条件看,两三角洲的差异是()A甲比乙土壤肥沃 B甲矿产比乙丰富C甲海洋比乙广阔 D甲比乙的热量条件差3利用各自优越的地理位置,都开展

21、了()A钢铁与造船 B甘蔗种植业C淡水养殖业 D造纸与化工答案解析该题组主要考察我国东部季风区内长三角与珠三角的差异,既考察区域内部差异,又考察区域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结合上面的图表比照即可得出正确的答案。方法技巧比拟法是进展区域差异分析的常用方法之一。一、选择题1有一高原城市,空气稀薄,日照强烈,开展了牦牛皮革、毛纺织品加工业。该城市是()A昆明 B兰州 C拉萨 D呼与浩特答案C解析“高原城市,空气稀薄,日照强烈,读到这里可推测该城市可能在青藏高原上,再进一步读到“牦牛皮革、毛纺织品加工业,可确定该城市就是拉萨。2南方方言的繁杂是历史开展与地理环境共同作用的产物,以下不是反映南方的这种区域

22、环境特点的是()A交通便利 B自然经济自给自足C战乱灾荒较少 D人群在地域上相对稳定答案A解析南方方言的繁杂是历史开展与地理环境共同作用的产物,反映了南方的区域环境特点:交通不便,自然经济自给自足,战乱灾荒较小,人群在地域上相对稳定,故答案应为A。3关于我国南北方气候要素差异的影响,与实际不符的是()A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南方民居的墙体较薄B从北到南,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增大,房檐逐渐变窄C建同等面积的住房,北方的建筑本钱比南方高D建同等高度的多幢楼房,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比南方大答案B解析北方地区冬季寒冷枯燥,墙体厚重可以御寒,南方建筑讲究通风透气,墙体较为轻薄;因此北方单位面积建筑本钱高于

23、南方;从北到南降水增多,为了便于排水,民居屋顶坡度由平变陡,房檐加宽;由于所处纬度位置的差异,冬季南方太阳高度大于北方,为保证冬季采光,北方楼房的间距应大于南方。读以下图,答复46题。4甲、乙所示区域农业耕作制度及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A土壤不同 B热量不同 C降水不同 D地形不同5以下能够正确表达乙图所示区域特征的是()有广泛分布的黑土雨热同期,大陆性气候稍强水稻土水田水稻种植业综合性工业基地重工业基地旱地耕作业A B C D6以下图中能正确反映乙图所示区域的农业变化趋势的是()答案解析第4题,根据图中经纬度及海陆轮廓可知,甲图为我国东北地区,乙图为长江三角洲。两地因热量差异导致耕作制

24、度及农作物品种不同。第5题,长江三角洲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利于水稻种植,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第6题,长江三角洲随着经济的快速开展,城市化速度加快,受市场影响,城市周围种植花卉、蔬菜的比重上升,粮食、塘鱼比重有所下降。二、综合题7阅读材料,答复以下问题。材料一我国南、北方民居主要特征的比拟北方民居南方民居方位观正南正北的方位观强正南正北的方位观弱墙体特点墙体严实厚重墙体轻薄房顶坡度坡度较小坡度较大房檐窄逐渐加宽房屋进深与高度小逐渐加大建筑本钱(同等面积)高低房屋间距大较小材料二中华美食源远流长,有众多的菜系与各式风味,北方以鲜咸入味,南方那么以甜香著称,山西人爱喝醋,四川、贵州、

25、湖南人那么以“不怕辣闻名。(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我国南方与北方的民居住宅及城市住宅楼的不同特点反映了我国由南向北_的差异。北方气候_,因而正南正北的方位观强,墙体严实厚重;房顶坡度_逐渐减小,那么反映了我国降水_的分布特点。(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我国川、贵、湘地区,气候_,因而居民多数喜食辣味以驱湿气。(3)联系生活再举出一些地理环境对人们生活、饮食习惯的影响的例子,并阐述这些习惯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答案(1)地理环境寒冷枯燥由南向北由南向北递减(2)冷湿(3)南船北马、南米北面等。(这些习惯的形成与地理环境关系密切,可联系实际阐述)解析此题考察了不同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具有较强

26、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意义。生活在不同自然区域的人们受不同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自然因素的综合影响,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因而表达感情的内容与方式就会有所不同。这些差异经过长期积淀,便形成了一个地方区别于其他地方的特点,也就是该地的风土人情。如人们的食物、服饰、生活习惯、方言词汇、歌曲戏剧等,南、北方各不一样。第3课时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学习目标以不同经济地带为例,比拟其地理位置、经济开展等方面的区域差异。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 1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 (1)划分依据(2)范围(包括的省份)a东部经济地带:辽、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桂、琼。b中部经济地带:黑、吉、内蒙古、晋

27、、豫、皖、赣、鄂、湘。c西部经济地带:陕、甘、宁、青、新、川、渝、贵、云、藏。2经济开展的差异(1)经济开展水平:东部最高,西部最低,东、中、西呈梯度排列,差距在逐渐扩大。(2)经济开展速度:东部经济开展速度快,中、西部开展速度相对缓慢。3区域位置差异(1)东部经济地带面向大海,具有便利的海运优势,地势平坦,区内及区际联系比拟便捷。(2)中、西部经济地带距海较远,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大局部地区交通不便。4历史背景与开放顺序(1)从历史上看,中国文化、经济与政治中心有东移趋势。(2)改革开放首先从东部沿海地区开场。根底达标练考察点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读“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图,答复16题

28、。1关于我国三个经济地带农业开展与分布现状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中部地带商品粮基地数量最多,故为我国主要的农业基地B西部地带有三大牧区,在我国畜产品生产中占主要地位C东部地带各省市都临海,是我国的海洋渔业基地D三个地带都有商品粮、棉基地分布2关于我国三个地带工业开展与分布的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A我国最主要的工业基地与工业地带全部集中在东部B东部地带工业最兴旺,中部地带工业根底最薄弱C中部地带的有色金属工业与重工业比拟兴旺D东部以轻工业为主,中部以重工业为主,西部以能源工业为主3东、中、西部交通运输特点不同,表现在()A东部交通便利,不存在交通运输紧张状况B东部以海运为主,中部以河运为主

29、,西部以公路运输为主C中部的交通运输以铁路与内河航运为主D铁路、公路线路密度东部最高,西部次之,中部最低4以下关于三个地带能源与矿产资源分布、生产与消费的表达中,合理的是()A中部、西部的能源与矿产资源都很丰富B东部能源与矿产资源种类少、储量少、开发少C东部石油丰富,中部煤炭丰富,西部水能蕴藏量大D东部能源生产大于消费,西部与中部能源消费大于生产5三个地带开展过程中都要克制的问题()三个地带都面临着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问题东部与中部的干旱与洪涝问题都比拟严重东、中、西部都面临着大江大河的防洪与防凌(凌汛)问题东、中、西部的交通设施落后与交通运输紧张A B C D6三个地带中沿边省区最多、陆上邻

30、国最多的是()A东部地带 B中部地带 C西部地带 D中、西部地带答案解析第1题,成都平原位于西部地区,故三个地带都有商品粮、商品棉基地分布。第2题,中部地区有色金属矿产丰富,故重工业比拟兴旺。第3题,东部交通便利,但仍存在交通紧张问题,公路密度西部大于中部是错误的,故答案选C。第4题,中部与西部矿产资源丰富,但缺乏资金与技术。第5题,西部地势起伏,落差大,大江大河洪水威胁不大,东部地区不存在交通设施落后问题,故错。第6题,西部地带邻国众多,边境线长。方法技巧练方法顺口溜记忆三大经济地带经济开展的差异读“中国轮廓示意图,答复以下问题。(1)用实线画出三个经济地带的界限,并把东部(A)、中部(B)

31、、西部(C)标注在图上。(2)据图分析东部经济地带的主要区位优势。(3)西部经济地带与三大自然区中的哪些自然区有吻合之处?简要分析说明该经济地带城市人类活动的情况。答案(1)略。(2)东部地带面向大海,具有开放性与便利的海运,为开展开放型经济提供了优越的区位条件。(3)西部经济地带包括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局部与青藏高寒区的局部,还包括属于东部季风区的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等,属于地势第二级阶梯的许多自然地形区。其中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对人类活动最主要的影响是水源缺乏,农业活动以旱作农业与绿洲农业为主;青藏高寒区内部垂直分异明显,人类活动也深深地打上了垂直分异的烙印。解析此题主要是对东、中、西部三

32、大经济地带的划分及其差异的考察。准确地记忆三大经济地带的范围与三大地带的主要差异是解答此题的关键。东部经济地带包括沿海的辽宁、河北、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天津与北京。中部经济地带包括黑龙江、吉林、内蒙古、两湖(湖南、湖北)、两西(山西、江西)、安徽与河南。中国的三大自然区是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方法技巧东、中、西依次低,水平低,速度低,考察原因可知底,东部地区平原低,气候湿润人口集,交通兴旺区位齐,西部地区距海远,山地崎岖气候干,交通不便区位差,地带经济不兴旺。顺口溜记忆是高效记忆的一种方式,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选择题读“我国三个经济地带划

33、分图,完成12题。1关于三个经济地带开展差异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东部地带社会经济相对兴旺,而中部工业化水平较高B中部资源丰富,总体开展水平优于东部C中、西部地带,农业经济占较大比重,而东部的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相对兴旺D中、西部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民营企业已占到较大比重2关于三个经济地带对外开放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从沿海到沿长江、陇海兰新线,再到沿边境的开放次序B西部地带对外开放的程度较高,吸纳外资的能力较强C西部大开发并不包括西部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合作D区域开放程度高,有利于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管理经历,但不利于提高竞争力答案解析第1题,注意三个地带在经济开展水平、工业化水平、产

34、业构造、工业构造等方面的差异。第2题,西部地带的开放程度较低,吸引外资能力较弱;西部大开发包括西部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合作;区域开放程度高,有利于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管理经历,提高竞争力。3以下关于东部经济地带位置与范围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我国的热带区域全部在该地带 我国的开放城市全部在该地带该地带并非都是直接濒临海洋的省、市、区东部地带各省、市区全部位于东部季风区。A B C D答案D解析我国的开放城市除在东部经济地带外,在中西部经济地带也存在,如长江沿江开放城市与西部沿边开放城市等。东部经济地带除北京不直接临海洋外,其他省级行政单位均临海洋。东部经济地带各省级行政单位全部位于东部季风区内。

35、热带区域并不全部在东部经济地带,如云南南部是热带区域,但不在东部经济地带,应选D。甲、乙、丙是我国东部、中部与西部三个经济地带中的省级行政区,图中分别反映了这三个省级行政区的产业构造与三次产业就业人员比率。读以下图,答复46题。4有关甲、乙、丙三个省级行政区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甲、乙、丙分别位于我国的东、中、西部经济地带B甲、乙、丙分别位于我国的西、中、东部经济地带C三个省级行政区中,经济最兴旺的是甲D三个省级行政区中,经济最兴旺的是乙5就乙省而言,三次产业的劳动生产率()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一产业第三产业A B C D6乙省区所在的经济地带,其特点有()能

36、源与矿产资源丰富我国粮、棉、油、糖的重要产区我国的海洋水产区都分布在这个地带经济国际化程度最高A B C D答案解析第4题,分别读出甲、乙、丙三省区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比率,根据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比率由小到大的顺序,可以确定甲、乙、丙分别位于我国的西、中、东部经济地带;读图可知,甲、乙、丙的三次产业就业人员比率中,丙的第二与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所占比重之与最大,据此可确定三个省级行政区中经济最兴旺的是丙。第5题,首先读出乙省区的三次产业就业人员比率与产业构造,然后进展比拟,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比率最高(约48%),但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最低(15%),故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最低;与此相反,第二产业就业人员比率最低

37、(约19%),但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最高(约49%),故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最高。第6题,我国海洋水产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带,经济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也是东部地带,由题可知,乙属于中部地带,故错。二、综合题7阅读材料,答复以下问题。材料一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重庆正式提出了构建“西三角经济圈的设想,建议国家将重庆经济圈、成都经济圈与西安关中经济圈联合起来,形成“西三角经济圈,并明确为全国第四增长极。材料二我国西部大开发重点产业带分布图,圆圈内为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专家学者提出的“西三角经济圈。(1)“西三角经济圈与长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相比,在海陆位置上的最大的不同是_。(2)从我国西部大开发重点

38、产业带分布图上可以看出,西部地区产业地带空间分布特点是_;_。(3)“西三角经济圈是西部大开发地带中产业最兴旺、最集中的地区,简述“西三角经济圈经济开展的有利因素。(4)我国打造“西三角经济圈的重要意义在于(多项选择)()A为西部大开发打造引擎与龙头B利于三大城市之间的产业构造优化与升级C有利于加快西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带动整个区域经济全面开展D有利于资源、资金、人才与市场的集聚并形成产业集聚带E有利于西部地区农业基地开发与建立,使西部地区成为我国最大的农产品供给基地答案(1)位于内陆地区(2)以城市为中心沿交通线(河流、铁路)呈条带状分布(3)有利因素:矿产、水能、旅游等资源比拟丰富;丰富的

39、廉价劳动力;自然条件较好(地形平坦、气候温暖、水源较充足),农业根底较好;拥有西部广阔的经济腹地与巨大的市场潜力;享有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优惠政策;以重庆、成都、西安等大城市为依托;交通比拟便利。(任答三点即可)(4)ABCD解析第(1)题,“西三角经济圈位于内陆地区,长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均位于沿海地区。第(2)题,读我国西部大开发重点产业带分布图可知,西部地区产业地带以城市为中心,沿河流与交通线呈条带状分布。第(3)题,“西三角经济圈地形平坦,气候温暖,水源较充足,自然条件优越;矿产、水能、旅游等资源丰富;以大城市为依托,交通便利,并在劳动力、市场、政策等方面具有优势。第(4)题,联合重庆经济圈、成都经济圈与西安关中经济圈建立“西三角经济圈,利于三大城市之间的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区域城市化进程,成为西部大开发的引擎与龙头,集聚资源、资金、人才等,以带动整个区域的开展。第 2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