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剪纸艺术.doc

上传人:美****子 文档编号:58004404 上传时间:2022-11-0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承剪纸艺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传承剪纸艺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承剪纸艺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承剪纸艺术.doc(1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传承剪纸艺术,弘扬民族文化 社会调研实践报告 哈尔滨师范大学 教师教育学院 生物科学 2021级行知实验班 当上课时的朗朗书声逐渐模糊成火车行进的当当声,我已完毕了我一上学期的学习生活,走在啦回家的路上。一路上我一直在想,回家应该做点什么有意义的假期实践,然而手机上的一张图片给了我灵感,那是一张剪纸的图画,因而,我决定选剪纸为调研主题,进展一次调研实践活动。调研地点选择在我的家乡龙江县,当地有一位残疾人创办了一家名为“玉玺的剪纸学校,可以通过采访的方式,获得关于剪纸的最正确资料。剪纸,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我国的民间剪纸手工艺术有它自身的形成与开展过程,我国纸的创造是在公元前的西汉时代公

2、元前6世纪,在此之前是不可能有剪纸艺术的出现的。但当时人们运用薄片材料,通过镂空雕刻的技法制成工艺品,却早在未出现纸时就已流行,即以雕,镂,剔,刻,剪的技法在金箔,皮革,绢帛,甚至在树叶上剪刻纹样。?史记?中的剪桐封弟记述了西周初期成王用梧桐叶剪成“圭赐其弟,封姬虞到唐为侯。战国时期就有用皮革镂花,湖北江凌望山一号楚墓出土文物之一,银箔镂空刻花河南辉县固围村战国遗址出土文化之一,都与剪纸同出一辙,他们的出现都为民间剪纸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根底。我国最早的剪纸作品发现,是在1967年我国考古学家在新疆吐鲁番盆地的高昌遗址附近的阿斯塔那古北朝暮群中,发现的两张团花剪纸,他们采用的麻料纸,都是折叠型祭

3、祀剪纸,他们的发现为我国的剪纸形成提供了实物佐证。剪纸在中国农村是历史悠久、流传很广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剪纸,顾名思义就是用剪刀把纸剪成各种各样的图案,如窗花、门笺、墙花、顶棚花、灯花等。这种民俗艺术的产生与流传与中国农村的节日风俗有着密切关系,逢年过节抑或新婚喜庆,人们把美丽鲜艳的剪纸贴在雪白的窗纸或明亮的玻璃窗上、墙上、门上、灯笼上,节日的气氛便被渲染得非常浓郁喜庆。 剪纸的内容很多,寓意很广。祥与的图案企望桔祥避邪;娃娃、葫芦、莲花等图案象征多子,中国农民认为多子便会多福;家禽家畜与瓜果鱼虫等因与农民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剪纸表现的重要内容。作为民间艺术的剪纸,具有很强的地域特点:陕西窗花风

4、格粗朴豪放;河北与山西剪纸秀美艳丽;宜兴剪纸华美工整;南通剪纸秀丽玲珑。剪纸虽然制作简便,造型单纯,由于其能够充分反映百姓的生活内涵,具有浓郁的民俗特色,是中国农村众多民间美术形式的浓缩与夸大。从对剪纸的了解中,可以便捷地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其它方面。剪纸的根本材料是平面纸张,根本单元是线条与块面,根本语言符号是装饰化的点、线、面,加上由于受到材料的限制,剪纸不善于表现多层次复杂的画面内容与光影效果及物象的体积、深度与起伏,因此只有扬长避短,在构图上采用平视构图,民间剪纸用展开式的思维方式,极度的随心所欲。在创作者的剪刀下,剪纸成了没有体积、没有空间、不讲透视、不顾比例,凭着经历与灵性任意取舍的

5、自然挥洒,大胆的创造。为表现自己的想法,创作者可以打破自然的客观法那么与空间的限制,把不同时空与不同空间的物体放在同一个平面上。这种借助静态的平面化能表现三维、四维甚至多维的空间,并通过动态的思维,连续的描绘自己心中的世界。民间剪纸就是利用纸的局限大做文章,在局限里自由驰骋,变不可能为可能,把三维世界简化成二维空间。无限远的空间,无限复杂的形体都被放置在一个平面上,扁平的轮廓成了剪纸的造型根底。因此,民间剪纸的独特表现力就是在彻底的二维空间观念根底上实现的。剪纸创造者发挥了其至真至纯的艺术天性,打破客观世界的束缚,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的表现其心中的艺术客体。民间剪纸的这种构图思维不受生活惯例

6、、题材内容的局限,把假设干形象创造性的组织起来,使之产生连贯、比照、衬托的作用。这种平面化取物的表现手法,增强了剪纸的主观性、时空性、立体性、全面性,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追求造型的完整。求全的心理是所有这些的根本,在民间剪纸中,被剪的物体前景、后景在一个平面上出现,物象之间互不遮挡,互不重叠,既看到眼前的物象,又能完整地看到后面的物象,从而呈现出较强的装饰风格。出于质朴的求全的思想感情与审美定式,创作者更是打破实现的障碍,运用表里统一的手法,全面地表现物象。对于剪纸而言,现实的物象反面、顶面、底面或内部虽然是看不见的,但是它是存在内心感悟的,看不见的是合理的,但不剪出来却是不合理的。另外,民间剪

7、纸的构架与表现不是某一固定视点静态视觉形象的模拟或再现,而是把感性与理性充分综合的动态辩证。中国民间美术在透视上不追求纵深感,而有着“看得多、看得全的审美辨识。民间剪纸同样表达出这种审美观念,在二维的空间内表达事物的全貌。民间剪纸的构图形式完全摒弃了“焦点透视的绘画概念,不但打破了时间、空间、比例关系的限制,而且彻底离开了自然景物的特定位置,用形象的主次、对称、均衡的形式法那么统一画面。同时,民间剪纸也具有一种散点式的构图方法,即把不同素材各自独立,互不穿插,甚至每个物体都有自己的透视点,而作者又能把这些不同素材合理的安排在同一个平面中。这在现实中这是不合理的,但在剪纸中也自然的合理起来。民间

8、剪纸不受自然物象固有形的束缚,不以外表的模拟为满足,把所有的物象在平面上表现。同时为追求造型的完整性、全面性,又把不同空间、时间中的不同景物进展描绘,充分表达了创造者的绝妙匠心以及求全的审美愿望。造型手段剪纸民间剪纸来源于生活,剪纸的创作者把他们对生活、对自然的认识、感悟以剪纸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是他们内心情感的一种表达,因此,这种艺术表达重在表现神似,而不是表现形似。同时,受剪纸工艺的限制不宜采取完全写实的手法,只能采用突出表现对象轮廓特征的手法,运用变形、夸大,以突出表现对象的特征。因此夸大与变形成为剪纸中最常用的表达语言之一。夸大变形是人类创造性劳动的成果与智慧的结晶,无论是仰韶

9、文化的彩陶纹饰,殷商青铜器的图形纹样,还是秦汉的石刻艺术,都是以艺术夸大之美来显示其永恒的艺术魅力。剪纸作为原始艺术的直接承载体,在夸大变形方面有着突出的表现。民间剪纸的表现内容多来源于现实生活,并且大多反映劳动人民身边的生活、事物,但它并非只是对其作品所要表现的物象进展简单、直观的模拟,而是超越现实客观表现,通过夸大与变形改变对象的性质、形式等来改变自然原形的惯常标准。民间剪纸的创造者把剪纸视为生活的一局部,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远古图腾的崇拜,是民间剪纸表达的主要内容。而表现这些充满民俗、信仰、哲学的主题,只能从主观出发去想象,这就使剪纸的形象随心所欲,而描绘内心物象离不开夸大的艺术语言。

10、民间剪纸造型的夸大,是对繁杂内容条理化,标准化的过程,不是对自然客观的描摹。因此,剪纸中的形象比原型更突出,更引人注目。这是由大的历史文化背景与生存环境所决定的,源于充实丰富的人生生活。同时,对生活素材进展去粗取精,删繁就简的处理,也是民间剪纸造型的根底。剔除非本质的东西,突出有特征,有性格的局部,化复杂为单纯进展艺术再创造即是民间剪纸的夸大。夸大是在省略的根底上强调对象的特征,对物象最特殊的局部作扩大、缩小、伸长、加粗、变形等的处理,使形象更具特征性与艺术魅力。在很多民间剪纸作品中,人物的面部造型几乎只能看到眼睛,因为在人们的观念中,眼睛最能传神,所以创造者对人的眼睛进展了夸大的处理。民间剪

11、纸的夸大,在为表达物象特征的同时,也要求到达装饰美的目的,并在装饰美的效果中表现出创作者对生活的理想、愿望等精神追求。为了使所需突出的局部更明确、更集中、更引人注目,往往在物象上添加一些纹饰,以到达完美的装饰性目的。求美的意愿也成为夸大的内容之一。表现人物时,把人物的衣服上缀满花朵;描绘动物时,把动物身上的毛皮夸大成漩涡状,或在其身上直接添加图案,这使原本普通的形象变得通透,表达出很强的装饰性。锯齿形与月牙形是民间剪纸常用的装饰纹样。民间剪纸的创作过程,是通过夸大的手法经过现实生活的“真,向艺术的“美演化、深化的过程,是创作者的思想感情,审美心理与对美的追求、表达的过程。处于长期对生活的观察与

12、领悟,再经过长期的实践,创作者深谙剪纸的规律,把平衡、参差、疏密以及不规那么的线条自由组合,构成美妙的动律与节奏,增添了情趣,丰富了形象的感染力。工具说明剪纸不是用机器而是由手工做成的,常用的方法有两种:剪刀剪与刀剪。顾名思义,剪刀剪是借助于剪刀,剪完后再把几张(一般不超过8张)剪纸粘贴起来,最后再用锋利的剪刀对图案进展加工。刀剪那么是先把纸张折成数叠,放在由灰与动物脂肪组成的松软的混与体上,然后用小刀慢慢刻划。剪纸艺人一般是竖直握刀,根据一定的模型把纸加工成所要的图案。与剪刀剪相比,刀剪的一个优势就是一次可以加工成多个剪纸图案。剪纸刻法以线为主,把造型的线留住,其他局部剪去,并且线线相连,还

13、要把形留住,开以外的剪去,称为正形。以块为主,把图形的线剪去,线线相断,并且把形剪空,称为负形。阳刻与阴刻的结合。玉玺剪纸学校的创始人给我们讲了许多关于剪纸的小方法,小故事,与小窍门,身为残疾人的他,身残志坚,凭自身手艺,不但为自己生活提供了保障,也为发扬剪纸艺术,提供了重大典范作用。经过了此次调研活动,我对于剪纸这项中国传统艺术有了深刻的理解与认识。我们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也应该对这些优秀的非物质文化进展传承与发扬。在对王玉玺校长采访,在他讲述自身故事的同时,在体会那种民族文化带给他的无限乐趣的同时,他自身的坚强品质更让我感到敬仰。让我们携手为像剪纸艺术这样的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做奉献。第 1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