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史试题含答案.doc

上传人:美****子 文档编号:58001031 上传时间:2022-11-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音乐史试题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国音乐史试题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音乐史试题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音乐史试题含答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音乐史试题一 填空题 每空1分 共20空 计20分1 在远古社会中,诗歌,音乐,舞蹈三者溶为一炉,不可别离,所以古代文献中常把音乐写作( );2 到周代时,周的统治者把从黄帝开场之周代的由各代所制的乐舞,统称( ),用于宴飨和祭祀活动中;3 ?诗经?中的国风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北方黄河流域以秦声为主以( )为代表的民歌;一类是长江中,下游以周南,召南为代表的民歌;4 春秋,战国时代,管仲在其著作?管子 地圆篇?中对乐律学提出了( )的理论,这是我国也是世界上( )的律学理论;5 到汉武帝时,西汉进入到全盛时期.( ),公元前 112 年西汉政府设立了在我国音乐历史上有名的音乐机构( );6

2、 相和歌的另一种含义是一种歌曲的演唱形式.它最早为无伴奏的( ),以后开展成但歌,一直开展到由( )相和歌;7 北魏的太武帝在统一北中国以后,曾大量承受了先进的汉族音乐文化,( )在这个时期利用鲜卑族民歌曲调,填新词凡一百五十章,叫作( ),也叫北歌.8 ?声无哀乐论?是我国魏晋时期的一篇( )著作,全文是用秦客问( )的对话形式写成;9 隋,唐时代,一些经过劳动人民世世代代创造和提炼的民歌中的一些好的曲调,经过文人的选择,( ),加工,并用新词配曲的音乐,叫做( );10 工尺谱是以记写音乐符号的( )而得名的的一种记谱形式;11 姜夔的词体歌曲现保存有( )首,这些作品都附带乐谱(工尺谱)

3、,这是仅见的宋代( ),对于我们考证,了解宋代音乐的情况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12 唱赚是唐,宋时期的一种说唱音乐形式,曲本叫( )其音乐范围很广,既包含传统的艺术歌曲,也有当时的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民间歌曲;13 弹词在其开展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著名的艺人, 其中以乾隆年间的苏州艺人王周士,嘉,道年间的( ),毛菖佩,俞秀山,陆瑞廷尤为著名.二 单项选择题共10题 每题1分 计10分1 古琴曲?潇湘水云?的作者是:a(嵇康), b(陈康士), c(郭沔)2 见诸记载的琵琶曲?楚汉?最早演奏者是:a(成玉 ), b(汤应曾), c(张雄)3 ?弦索备考?的编辑者是:a(荣斋), b(华秋萍) , c(

4、王猷定)4 ?乐府传声?的作者是: a(徐青山), b(徐大椿), c(燕南芝庵)5 ?祖国歌?的填词者是: a(沈心工), b(曾孝谷), c(李叔同)6 ?五四纪念爱国歌?的作者是: a (萧友梅), b(赵元任), c(黄自)7 二胡曲?良宵?的作者是:a(刘天华), b(阿炳), c(徐炳麟)8 歌曲?渔光曲?的作者是:a(聂耳), b(任光), c(青主)9 歌曲?团结就是力量?的作者是:a(李劫夫), b(李一鸣), c(卢肃)10 歌曲?乖僻歌?的作者是: a(宋杨), b(费克), c(马可)三 请解释以下名词 每题5分 共4题 计20分1 相和大曲2 沈心工3 黄自4 ?黄河

5、大合唱?四 简述题 共1题 计20分简述南戏五 论述题 共1题 计30分?乐记?二 评分标准及答案1 评分说明:A 填空题,单项选择题:严格按答案给分.B 名词解释题:按所答要点的多少和正确程度给分.C 简述题:要求按题意作出正确答复,并作简要的说明.D 论述题:要求文字表述清晰,理论观点正确,论述符合逻辑,E联系实际局部要紧扣题意,不要简单的踩点给分.答案一 填空题 每空1分1 乐舞;2 六代乐舞;3 郑,卫之音;4 三分损益;5 律学;6 汉承秦制; 7 乐府;8 徒歌;9 由各种管弦乐器伴奏;10 鼓吹乐;11 真人代歌;12 音乐美学著作;13 东野主人;14 推荐;15 曲子;16

6、工尺谱;17 十七首;18 词乐曲谱;19 赚词;20 陈遇乾.二 单项选择题 每题1分1 C; 2 B; 3 A; 4 B; 5 A; 6 A; 7 B; 8 B; 9 C; 10 A.三 请解释下例名词 每题5分1 相和大曲相合大曲是在相和歌的根底上,经过专业音乐家与文学家对其进展改编,加工后的一种提高了的音乐形式, 是相和歌的最高开展阶段.其特点是:歌唱,器乐,舞蹈三种艺术的有机结合;是一种有器乐伴奏的歌唱,有乐器伴奏的歌舞,并有纯粹器乐演奏局部的综合歌舞大曲形式.2 沈心工沈心工(1870-1947),原名沈庆鸿,字叔逵,笔名心工,上海市人.我国近代学堂乐歌的主要作者,著名的音乐教育家

7、. 1897年考入上海南洋公学师范学堂,1902 年东渡日本进东京弘文学院学习,同年在东京留学生中组织了音乐讲习会, 研究乐歌的创作,1903年回国任教原校,后担任附小校长.1911年任该校校长, 1922年兼任大学训育主任.先后编创了许多学堂乐歌作品和 ?学校唱歌集?等.是我国学堂乐歌的最早编写者. 1947年病逝于上海.3 黄自黄自(1904-曲教授兼教务主任.其创作的题材,体裁丰富多样,作品风格典雅精致,旋律简洁流畅,构造工整严谨,并为我国培养了一批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音乐家.4 ?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是我国人民作曲家冼星海于 1939年创作的一部具有出色影响的一部大合唱.作品以黄河为

8、背景,热情地歌颂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战斗意志,歌颂了具有悠久历史的伟大祖国,描述了在抗日战争前后黄河两岸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痛述了日寇的残暴和人民所遭受的沉重灾难.最后又以惊人的笔墨勾画出一幅幅中国人民纷纷起来保卫祖国,对抗日寇侵略的壮丽情景.充满了冲动人心的情感力量和雄伟浑厚的气魄,成功地反映和歌颂了中国人民如火如荼的爱国热情,是中国音乐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大和唱作品.四 简述题 20分简述南戏 计20分 (答案要点)南戏是北宋宣和年间在浙东永嘉一带的民歌, 曲子的根底上开展而成的一种民间戏曲,也叫永嘉杂剧,戏文. 后来又进一步吸收了唱赚,诸宫调和杂剧中的歌舞,念白等成分, 形成了一种具有独立

9、风格和特点的戏曲剧种.宋代的南戏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 能构充分表达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它的剧目,不管是民间传说或实事逸闻, 一般都具有强烈的战斗性;南戏的音乐与元杂剧有着很大的区别,其音乐有五声调式构成,风格比拟流利婉转,与用七声音阶风格的杂剧大异其趣;南戏的剧本也比拟灵活,其剧本可长可短,所用的只曲与套曲也可多可少,不受一宫一折的限制,可随时转换宫调和曲牌;南戏的演唱方式也是多样化的,既可以独唱,又可以对唱,轮唱,合唱等.不仅如此,凡登场的每一个角色都可以演唱,与元杂剧的区别十清楚显.南戏到明,清时代变成传奇,为我国后来的戏曲音乐的形成打下了良好的根底.五 论述题 (答案要点) 计30分?乐

10、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迄今为止我国最早的音乐美学论著.现传?乐记?共11篇,被保存在?礼记?之中,其内容包括: 音乐本质与特征; 音乐与伦理,政治的关系; 音乐的美感认识; 音乐的社会教育作用等.关于音乐的本质,?乐记?认为:音乐的产生是由于外界事物引起人的思想感情变化的结果,人的思想感情与音乐作品是一致的.?乐记?的作者反对当时有些人把音乐单纯作为奢侈品或消遣物的看法,也反对那种根本否认音乐存在的观点,认为音乐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乐记?还进一步论证了音乐的内

11、容只要有真实根据,便具有深刻的认识意义.指出乐者,象成者也.说明音乐是不能娇揉造作,弄虚作假的,它要反映真实的思想感情,从而充分肯定了音乐对现实的反映.?乐记?认为在音乐同政治的关系方面,音乐是反映政治的,是有其深刻的思想内容的,因此,提出了: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在音乐具有社会教育作用方面,?乐记?还认为音乐作为人们思想感情的语言,不仅反映着一个国家的政治状况,并且还认为音乐对于社会的风气和人们的道德以至于国家的政治能够给予有力的影响,即所谓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的观点.在?乐记?作者的眼中,音乐成了一种进展教化最有力的工

12、具.正因为如此,政治和道德的要求就成为评价音乐最重要的标准.所以,社会功利主义倾向也是中国先秦音乐美学的又一特点.同时,?乐记?还认为 礼,乐,刑,政 都是稳固统治的工具,它们各自都要有其不同的作用.而乐的作用就是要对人的心灵起巨大的感染力量.?乐记?还认为要充分发挥其音乐的教育功能,还必须强调其政治,道德的标准等等.?乐记?还肯定了音乐具有娱乐作用,指出: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所谓的乐者,乐也有两层意思,乐者是指音乐能表现欢乐的情感;而乐也那么是指音乐能使听者感到欢乐,能给人以快感,从而肯定了音乐的美感作用.而人情之所必不免也那么进一步肯定了人人都有欣赏音乐的审美要求和欲望.乐者,乐也,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以道制欲,那么乐而不流;以欲忘道,那么或而不乐.因此,?乐记?肯定乐得其道而否认乐得其欲,所以必须以道德来制约欲望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乐记?中也有许多糟粕,如作者提出的乱世之音,亡国之音等都成为可以镇压进步音乐的罪名,正因为如此,朴素唯物主义观点也就能够同乐由天作之类的唯心主义观点并行不悖地存在于?乐记?之中.总之,?乐记?集中地反映了儒家的音乐美学思想,它继承和开展了儒家的音乐美学理论,使之适应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音乐美学体系,可以说是中国儒家关于礼乐的一个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