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学》的硕士入学考试大纲.doc

上传人:创****公 文档编号:5796342 上传时间:2022-01-1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貌学》的硕士入学考试大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地貌学》的硕士入学考试大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地貌学》的硕士入学考试大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貌学》的硕士入学考试大纲.doc(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地貌学考试大纲一、 考试科目基本要求及适用范围概述(一) 考试科目的基本要求:地貌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形态发生、发展及其结构和分布的科学,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要求考生了解地表主要地貌类型与特征,塑造地表形态的不同营力的特性,理解主要地貌类型的形成原因和过程,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特定条件下地貌发育过程以及某种地貌形态或特定自然区域地貌组合形成的环境条件。(二) 适用范围:本地貌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自然地理学和地貌学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二、 考试内容1、 构造地貌:全球构造地貌特征与内力作用,大洋盆地和大洋中脊、大陆架和大陆坡

2、、岛弧、海沟、边缘海盆地、构造山系、大陆裂谷的特征与成因,褶曲构造地貌与断层构造地貌类型和发育,火山的成因、结构及类型;熔岩地貌类型。2、 坡地地貌:风化作用的过程及机理,蠕动与崩塌的作用方式、影响因素及分类,滑坡体的运动、形成条件及其形态特征,坡面侵蚀的类型、动力过程及其堆积物特征。3、 河流地貌:河流流水的基本特征及其侵蚀、搬运、堆积作用过程及机理,河床演变(河床纵剖面和河床平面形态)特点,河漫滩的形成、演变及其影响因素、河漫滩的结构及形态特征,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和类型,洪积扇的形态特征、结构及成因,冲积平原的形成过程及地貌特征,三角洲及三角湾等河口地貌特征及水动力作用,河流阶地的类型和成因

3、,水系的形成、发展,分水岭的迁移和河流袭夺现象,流水侵蚀地貌演化过程。4、 岩溶地貌:岩溶作用过程及影响因素,岩溶水的分布、运动及分带特征,地表及地下主要岩溶的形态特征,岩溶地貌分布的地带性特征,岩溶地貌发育的阶段性特征。5、 冰川与冻土地貌:雪线和成冰过程,冰川的类型和运动,冰川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及形成的各种冰川地貌和组合特征,第四纪冰期的划分及主要证据;冻土的分布、结构和成因,冻土地貌类型及冻土地貌发育的时空差异和地貌组合。6、 海岸地貌:波浪、潮汐作用及近岸流,海蚀地貌及形成原因,海岸带泥沙的纵横向运动及其形成的地貌和海岸均衡剖面,珊瑚礁海岸和红树林海岸,海岸的分类。7、 风成地貌:

4、风力的侵蚀、搬运与堆积作用,风成地貌的主要类型,风成地貌的影响因素。8、 黄土地貌:黄土的成因、分布及性质,黄土地貌类型,黄土地貌的发育。三、 考试要求1、 了解构造地貌的类型及其特征,火山和熔岩地貌的成因、结构及类型。2、 掌握风化作用的过程及机理,蠕动与崩塌的作用方式、影响因素及分类,掌握滑坡体的运动、形成条件及其形态特征,理解坡面侵蚀及其堆积物特征。3、 掌握河流流水的基本特征及其侵蚀、搬运、堆积作用过程及机理,熟练掌握河床演变(河床纵剖面和河床平面形态)特点,理解河漫滩的形成、演变及其影响因素、河漫滩的结构及形态特征、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和类型,洪积扇的形态特征、结构及成因,了解冲积平原的

5、形成过程及地貌特征,掌握三角洲及三角湾等河口地貌特征及水动力作用,掌握河流阶地的成因和类型,理解河流地貌发育中的水系形成、发展及分水岭的迁移和河流袭夺现象,了解流水侵蚀地貌演化过程。4、 掌握岩溶作用过程及影响因素,了解岩溶水的分布、运动及分类特征,了解地表及地下主要岩溶的形态特征,了解岩溶地貌分布的地带性特征、岩溶地貌发育的阶段性特征。5、 了解雪线和成冰过程、冰川的类型和运动,掌握冰川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及形成的各种冰川地貌和组合特征,了解第四纪冰期的划分及主要证据,了解冻土的分布、结构和成因、冻土地貌的有关表现形式、冻土地貌发育的时空差异及地貌组合。6、 理解波浪、潮汐作用及近岸流,了

6、解海蚀地貌及形成原因,掌握海岸带泥沙的纵横向运动及其形成的地貌和海岸均衡剖面,了解珊瑚礁海岸和红树林海岸,海岸的分类。7、 掌握风力作用机理,了解风成地貌的主要类型,理解风成地貌的影响因素。8、 掌握黄土的分布及性质,掌握黄土地貌类型,理解黄土地貌的发育。9、 灵活运用河流地貌的有关原理对给定的河流地貌现象进行解释。10、 灵活运用黄土地貌形成的有关理论阐述给定黄土地貌的演变过程。11、 了解气候和人类活动对地貌过程的影响,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地貌过程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12、 运用系统论的观点理解地貌类型的空间分布与时间变化,运用内营力、外营力相互作用的观点分析地貌的形成与演化。四、 主要参考教材(参考书目)1 杨景春主编. 地貌学教程.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5.2 严钦尚,曾昭旋主编. 地貌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1998重印).编制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编制日期:2004年6月21日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