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怎样形成酸雨及中国的酸雨问题.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57787714 上传时间:2022-11-0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1.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阅读材料:怎样形成酸雨及中国的酸雨问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阅读材料:怎样形成酸雨及中国的酸雨问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阅读材料:怎样形成酸雨及中国的酸雨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阅读材料:怎样形成酸雨及中国的酸雨问题.docx(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怎样形成酸雨酸雨中的硫酸与硝酸是由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转化而成的,形成 酸雨的主要物质之一是SO2。SO2和NOx可以是当地排放的,也可以是从远处迁 移来 的。酸雨是大气污染物排放、迁移、转化、成云和在一定气象条件下产生 降雨的综合过程的产物。煤和石油燃烧以及金属冶炼等释放到大气中的S02,通 过气相或液相氧化反应而生成硫酸,这个化学过程可以简单表示如下:气相反应 2 SO2+O2=2 SO3SO3+H2OH2so4液相反应SO2+H20H2so32H2so3+O2=2H2so4原来人们普遍认为,进入大气中的硫氧化物要跟至少200个水分子反应才能 形成酸雨。近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科学

2、家的试验证明,仅跟12个水分子反 应即可形成酸雨。这说明如果不减少硫的污染,在干燥的大气中同样会形成酸雨。 高温燃烧生成一氧化氮,排入大气后大部分转化成二氧化氮,遇水生成硝酸和亚 硝酸。这个化学过程可以大致表示如下:2NO+O2=2NO22NO2+H2OHNO3 十 HNO2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还使许多气态或固态物质进入大气,对酸雨的形成也 产生影响。大气颗粒物Fe、Mn、Cu、Mg、V等变成酸反应的催化剂。大气光 化学反应生成的臭氧和过氧化氢等又是使S02氧化的氧化剂。酸雨中的硫是否全是由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硫造成的呢?情况并非如此。从 1987年起,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参加了国家

3、“七五”攻关课题 “西南和华南酸雨的来源、影响和控制对策的研究”,他们在世界上第一次运用稳 定同位素理论和技术来研究雨水中硫的来源问题。这种方法根据雨水中硫所带有 不同同位素组成标记,判断其不同来源。经过3年的努力,他们在我国酸雨最严 重的贵州省中部地区系统收集了 160个大体积雨样,若干大气和大气颗粒物样以 及15个省区主要煤矿的煤样,分析测定了这些样品中的同位素34s和32s的比值 及其他化学成分。他们的研究结果确认,贵州中部雨水中的硫至少有5种重要来 源:燃煤释放的气态二氧化硫、大气颗粒物、生物活动释放的天然挥发性硫化物、 贵州以北邻近省区传输来的含硫气溶胶以及孟加拉湾暖湿气流带来的海洋

4、溅出 物。更重要的是,在不同季节,这5种硫来源对雨水中硫的贡献率有明显变化。 在11月至次年4月的冬春季,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硫所占比率大大上升,成为仅 次于当地颗粒物的主要来源,占雨水硫的30%,水气溶胶形式从我国北方远距 离传输来的硫也可达20%,而天然硫来源则可忽略不计。相反,在5-10月的夏 秋季,天然硫来源则上升到30%,超过了人为燃煤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硫,而远 距离传输来的硫的份额很小。研究证实,这种天然来源的硫主要是天然生物活动 释放的。贵州中部分布着许多天然湖泊、水库、河流及稻田,构成了生物成因的 硫化物的天然还原环境。特别是水稻田,已确认为若干生物成因的挥发性硫化物 的源区。因此,

5、地球化学研究所的科学家们把冬春季降雨和夏秋季降雨区分为两 种类型,前者定义为人为燃煤污染型,后者则定义为受到污染的天然环境型。酸雨中是不是只含有酸性物质呢?情况也并非这样。酸雨中除含有酸性物质 之外,还有来自大气中的碱性物质,其中主要是土壤粒子、工业粉尘和天然来源 氨等。酸碱物质发生中和反应,雨水的pH值实际上是酸碱中和平衡的结果。南方和北方的气态氨浓度相差甚大,这是北方很少酸雨的一个原因。中国的酸雨问题在中国的大气污染中,酸雨和浮尘是最主要的污染。由于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 的排放量日渐增多,酸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现在中国已是仅次于欧洲和北美的 第三大酸雨区。我国酸雨主要分布地区是长江以南的四川

6、盆地、贵州、湖南、湖北、江西, 以及沿海的福建、广东等省。酸雨可对森林植物产生很大的危害。在酸雨的作用 下,土壤中的营养元素如K、Na、Ca、Mg会释放出来,并随着雨水被淋溶掉, 从而使土壤变得贫瘠。此外,酸雨能使土壤中的铝元素从稳定态中释放出来,使 活性铝增加,土壤中活性铝的增加能严重地抑制林木的生长。据初步调查统计,四川盆地受酸雨危害的森林面积最大,约为28万公顷, 占林地面积的32%。贵州受害森林面积约为14万公顷。仅西南地区由于酸雨造 成生产力下降,共损失木材630万立方米,直接经济损失30亿元(按1998年市 场价计算),对南方11个省的估计,酸雨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44亿元。中国对酸雨虽然进行了近20年的研究,但是研究的资金投入、研究规模和 研究的深度都是远远不够的。国内对酸雨研究投入的资金,不足欧洲的1%。1999年国务院批复了国家环保局关于呈报审批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 染控制区划分方案的请示,确定了治理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的目标和措施,这 为酸雨问题的早日解决带来了希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