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宪法法规内容.doc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576381 上传时间:2018-11-0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晨读宪法法规内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晨读宪法法规内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晨读宪法法规内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晨读宪法法规内容.doc(1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实验小学晨读宪法内容 第二章 宪法基本知识学习要点第一节 宪法概述一、宪法的概念宪法,是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国家根本大法。二、宪法的地位宪法是规定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规定国家机关的组织与活动的基本原则,确认和保障公民基本权利,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国家根本法。宪法的根本性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政权组织形式、国家结构形式、公民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宪法实施的保障等内容,反映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基本方面。第二,在效力上,宪法在整个法律体系中处于最高的地位,具有最高效力。它是其

2、他法律的立法依据,其他一般法律都不得抵触宪法。第三,在规范性上,宪法是各政党、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社会团体和全体公民的最根本的行为准则。|第四,在修改程序上,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一般法律的程序更为严格。三、宪法基本原则(一)人民主权原则宪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无产阶级在创建无产阶级政权过程中,批判性地继承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基础上,对人民主权原则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二)基本人权原则我国宪法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专章规定和列举了公民的基本权利,体现了对公民的宪法保护。2004年的宪法修正案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将中

3、国的宪政发展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三)法治原则宪法第五条第一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在宪法上正式确立了法治原则。宪法还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四)民主集中制原则|宪法第三条第一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这既是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也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第二节 我国的国体和政体一、我国的国体宪法所称的国体,是指国家的阶级本质,反映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体现该国社会制

4、度的根本属性。我国宪法第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国体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去理解:(一)工人阶级的领导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根本标志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是由工人阶级的特点、优点和担负的伟大历史使命所决定的。工人阶级对国家的领导是通过自己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来实现的。(二)人民民主专政包括对人民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两个方面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是实现对敌人专政的前提和基础,而对敌人实行专政又是人民民主的有力保障。两者是统一的辩证关系。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就是无产阶级专政。(三)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爱国统一战线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特色

5、|中国是一个多党派的国家。除了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外,还有八个民主党派。民主党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前就已存在,它们在政治上拥护共产党的领导,这是它们在与共产党长期合作、共同奋斗过程中作出的历史选择。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各民主党派在组织上都是独立的,享有宪法规定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地位平等。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爱国统一战线是指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由各民主党派参加的,包括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还有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组成的广泛的政治联盟

6、。目前我国爱国统一战线的任务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服务,为维护世界和平服务。二、我国的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即我国的政体,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主要内容1.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各级人大代表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2.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集体行使国家权力,集体决定问题,严格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办事。3.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向它报告工作,受它监督。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地

7、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各自按照法律规定的职权,分别审议、决定全国和地方的大政方针。全国人大对地方人大不是领导关系,而是法律监督关系、选举指导关系和工作联系关系。(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它直接体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是建立我国其他国家管理制度的基础。1. 有利于保证国家权力,体现人民的意志。2. 有利于保证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权力的统一。3. 有利于保证我国各民族的平等和团结。总之,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能够确保国家权力掌握在人民手中,符合人民当家做主的宗旨,适合我国的国情。第三节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

8、分配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我国的基本分配制度。一、基本经济制度(一)我国的所有制结构概述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基本制度的确立,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1.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把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2. 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3. 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4.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都表明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

9、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二)公有制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全民所有制经济即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集体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力量。国家保护城乡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权利和利益,鼓励、指导和帮助集体经济的发展。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国家引导、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是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国国际地位,具有关

10、键性作用。(三)非公有制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现阶段除了公有制经济形式以外的所有制经济结构形式,主要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个体经济,是由劳动者个人或家庭占有生产资料,从事个体劳动和经营的所有制形式。它是以劳动者自己劳动为基础,劳动成果直接归劳动者所有和支配。私营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用劳动为基础,以取得利润为目的所有制形式。外资经济,是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吸引外资建立起来的所有制形式。它包括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中的境外资本部分,以及外商独资企业。|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鼓励、支

11、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二、基本分配制度我国现行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种分配制度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以及人们劳动差别的存在决定的,同时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除了按劳分配以外,其他分配方式主要还包括按经营成果分配;按劳动、资本、技术、土地等其他生产要素分配。第四节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一、公民的基本权利公民的权利是由一国的宪法以根本法的形式加以规定的公民享有的主要的、必不可少的权利。即由国家最高法律所赋予的基本权利,故有些国家又把公民权称为宪法权。(一)

12、平等权现行宪法第三十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一项重要原则,也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其含义有以下几点:|1. 我国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并平等地承担相应的义务。2. 国家机关对公民平等权利的保护,对公民履行义务平等的约束、平等的要求。3. 所有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组织和个人有超越宪法和法律之上的特权。4. 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还包括民族平等和男女平等。(二)政治权利和自由1. 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现行宪法第三十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

13、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1 )公民有权按照自己的意愿选举人民代表;(2 )公民有被选举为人民代表的权利;(3 )公民有依照法定程序罢免那些不称职的人民代表的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合称选举权利)是公民参加国家管理的一项最基本的政治权利,也是最能体现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的一项权利。2. 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现行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1 )言论自由就是宪法规定公民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表达自

14、己意见的自由。(2 )出版自由是公民以出版物形式表达其思想和见解的自由。(3 )集会自由是指公民享有宪法赋予的聚集在一定场所商讨问题或表达意愿的自由。(4 )结社自由是公民为一定宗旨,依照法定程序组织或参加具有连续性的社会团体的自由。(5 )游行自由是指公民采取列队行进的方式来表达意愿的自由。(6 )示威自由是指通过集会或游行、静坐等方式表达强烈意愿的自由。我国宪法一方面保障公民享有集会、游行、示威的自由,另一方面公民也应当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活动。(三)宗教信仰自由现行宪法第三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是我们党和国家长期的基本政策。(四)人身自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