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各家学说附带答案.docx

上传人:叶*** 文档编号:57579728 上传时间:2022-11-05 格式:DOCX 页数:75 大小:128.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各家学说附带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中医各家学说附带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各家学说附带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各家学说附带答案.docx(7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答案选错或未选者,该题无分。每小题1分,共30分)1、以阐发脏腑病机及脏腑辨证为中心学术内容的是:( ) A、温补学派 B、易水学派 C、河间学派 D、丹溪学派2、庞安时倡导的病因说是:( ) A、杂气说 B、内伤外感说 C、寒毒说 D、三邪说3、“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是哪位医家所提:( ) A、吴有性 B、吴鞠通 C、薛 雪 D、叶 桂4、提出“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的医家是:( ) A、张介宾 B、朱丹溪 C、赵献可 D、李中梓5、格致余论的作者是:( ) A

2、、刘完素 B、张元素 C、张从正 D、朱震亨6、提出“火及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的医家是:( ) A、刘河间 B、李 杲 C、王好古 D、张从正7、刘完素治疗火热病所创制的名方是:( ) A、凉膈散 B、调味承气汤 C、防风通圣散 D、银翘散8、治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其脉洪大而头痛,或渴不止,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方选: ( ) A、白虎汤 B、麻杏石甘汤 C、补中益气汤 D、通圣散9、我国第一部温病专著是:( ) A、温疫论 B、温热论 C、疫疹一得 D、温热经纬10、吴师机治上焦风热用:( ) A、散阴膏 B、金仙膏 C、桑菊饮 D、清阳膏11、易水学派对后世哪个学派较有影响:( ) A

3、、温病学派 B、温补学派 C、丹溪学派 D、攻邪学派12、除外科外,陈自明还在哪方面较有贡献:( ) A、儿科 B、针灸 C、妇科 D、中药13、丹溪解决了阴虚火旺的机理问题,在治法上创用滋阴泻火之法,其用药特点是:( ) A、补阴必兼泻火 B、补阴为主,泻火乃权宜之计 C、补阴不必泻火 D、补阴多兼泻火14、王好古认为,若阴证见身表热,四肢温,头重不欲举,脉浮弦,按之全无力者,则是: ( ) A、阳从内消 B、阳从外走 C、转为阳证 D、阴证兼外感15、王清任用于治疗气虚血瘀证的代表方是:( ) A、补中益气汤 B、血府逐瘀汤 C、补阳还五汤 D、通窍活血汤16、综观中医学发展史,秦汉医学的

4、主要成就是: A、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体系 B、产生医经学派 C、产生经方学派 D、形成诸子百家学术争鸣 17、王叔和治伤寒之学最重: A、脉 B、证 C、方治 E、脉. 证. 方. 治18、刘完素的亲灸弟子是: A、朱震亨 B、荆山浮屠 C、罗知悌 D、张从正 19、罗天益独详三焦的辨治,论病注重: A、三焦的气血 B、三焦的寒热 C、三焦的虚实 D、三焦的气机 20、张从正认为内经一书,惟以: A、血气调和为贵 B、血气疏通为贵 C.血气充盈为贵 D、血气流通为贵21、丹溪认为,相火寄于: A、心肺 B、心肾 C、肺肝 D、肝肾 22、薛已强调“滋化源”的实质是: A、补脾土 B、益肾水

5、C、补肝阴 D、补命火23、提出“命门动气”说的医家是:A、张介宾 B、薛已 C、孙文垣 D、赵献可 24、赵献可所谓壮水、益火之剂就是以六味、八味出入增减,以补:A、真阳 B、元气 C、真阴 D、精气 25、张景岳的右归丸立方根据是: A、阳中求阴 B、阴中求阳 C、阴阳平补 D、育阴潜阳 26、吴有性认为温疫的病因是: A、时行之气 B、非时之气 C、天地之常气 D、天地之厉气 27、余霖认为疫疹虽诸症不一,但其病为根本是: A、邪伏膜原 B、温邪犯肺 C、热毒在胃 D、热邪犯表 28、提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的医家是: A、吴又可 B、余霖 C、叶天士 D、吴鞠通 29、王清任学术成就

6、的核心论点是:治病要诀在明白: A、脏腑 B、经络 C、气血 D、津液 30、吴师机在运用膏药时,下焦寒湿者用: A.清阳膏 B.金仙膏 C.散阴膏 D.行水膏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张介宾确立“二纲”“六变”的辨治纲领,其中“二纲”指 阴阳 ,“六变”指 表里、寒热、虚实 。 2、注释伤寒论的第一家是 ,其代表作是 。3、张介宾通过 形气之变 、 寒热之变 、 水火之变 等三辨,说明阳气的重要,强调“阳非有余 ”。4、明清时期,伤寒学派内部形成不同的流派。这些流派分别是: 错简重订派 、维护旧论派和 辨证论治派 。5、对于老幼虚弱,脾胃不足,饮食不消之证,张从正主张“养正积自除

7、”,创制 枳术丸 以治之,方中倍用 白术 ,以 补养脾胃 为主,兼治痞消食。6、薛己主张“补肾不如补脾”,归纳了脾胃病治疗的四症四方,即 饮食不适 者用枳术丸;脾胃虚弱者用 四君子汤 ; 脾胃虚寒 者四君子加炮姜;属命门火衰者用八味丸。7、朱丹溪制 六郁汤(越鞠丸) 通治诸郁,而以治疗 气郁 、 血郁 为重点。8、王清任临床用药的最大宗旨是 注重实践 和 反对臆度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5分)1、李杲的治疗特点及遣药制方法度是什么?2、张从正“三邪理论”有何内容?3、张元素脏腑辨证说主要有几方面内容?四、论述题(10分) 试述唐宗海的治疗吐血四法。 试题二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

8、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答案选错或未选者,该题无分。每小题1分,共15分)1、吴有性创制并自称为“治疫之全剂”是( ) A、清瘟败毒饮 B、普济消毒饮 C、达原饮 D、三消饮2、晋唐时期,研究伤寒论的代表医家是:( ) A、王叔和 B、王 冰 C、葛 洪 D、杨上善3、倡言六经地面说的医家是:( ) A、成无己 B、庞安时 C、柯 琴 D、朱 肱4、增列“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一条病机的医家是:( ) A、刘完素 B、张从正 C、张元素 D、王清任5、张元素认为归心经泻心火的药物是:( ) A、黄芩 B、黄柏 C、知母 D、黄连6、李东垣的代表著作是

9、:( ) A、脾胃论 B、中藏经 C、千金方 D、格致余论7、王好古着意阐发的学说是:( ) A、火热论 B、脾胃论 C、阴证论 D、秋燥论8、对三焦辨证有所创见的医家是:( ) A、张元素 B、刘河间 C、罗天益 D、王好古9、善于运用以情胜情治疗方法的医家是:( ) A、朱丹溪 B、张从正 C、李 杲 D、吴师机10、丹溪认为人身相火寄存的部位是:( ) A、肝 B、肝肾 C、脾胃 D、心肺11、薛己提出的观点是:( ) A、治病求本,务滋化源 B、阳常有余,阴常不足 C、命门为肾间动气 D、补脾不如补肾12、左归丸的创制所根据的理论是:( ) A、甘温除热 B、阳中求阴 C、阴中求阳 D

10、、滋阴泻火13、叶桂创立的学说是:( ) A、命门学说 B、脾胃内伤论 C、胃阴学说 D、温疫学说14、妇人大全良方的作者是:( ) A、朱丹溪 B、唐宗海 C、叶天士 D、陈自明15、唐宗海治吐血以止血为第一要法,其主方是:( ) A、花蕊石散 B、泻心汤 C、黄连解毒汤 D、逍遥散16、奠定祖国医学的理论体系的著作是: A、黄帝针灸 B、黄帝内经 C、黄帝外经 D、难经 17、庞安常认为伤寒的病因是: A、风寒 B、风热 C. 热毒 D. 寒毒 18、方有执治伤寒之学的学术特点是: A、维护旧论 B、错简重订 C、按方类证 D、分经审证 19、按法类证的代表医家是: A、尤在泾 B、王叔和

11、 C、郭雍 D、张志聪 20、金元四大家的第一家是: A、刘完素 B、李 杲 C、张从正 D、朱震亨 21、下列哪一项不是张元素制订的药类法象的内容: A、燥降收 B、火浮长 C、风升生 D、寒沉藏 22、王好古认为阴证出现类似阳证的假热之象,主要病机是: A、下虚上盛 B、元阳外脱 C、阴火上冲 D、元阳中脱23、罗天益治气虚头痛,自拟的方剂是: A、顺气和中汤 B、正阳散 C、顺气丸 D、大羌活汤 24、张从正认为天之六气是: A、风寒暑湿燥火 B、风寒暑水燥火 C、风寒水火燥湿 D、寒暑风水燥热 25、朱震亨认为,相火妄动可耗伤: A、元气 B、阴精 C、胃气 D、肾气 26、首先提出真

12、中、类中说的医家是: A、刘守真 B、王履 C、朱震亨 D、李杲 27、薛已对脾肾虚寒之证,主张用: A、脾肾双补丸 B、四君子汤加炮姜 C、四神丸 D、八味丸 28、叶天士养胃阴,常用哪一类药物? A、甘平或甘凉 B、甘寒或甘平 C、甘淡或甘寒 D、甘平或甘淡 29、下列哪位医家提出“阴无骤补之法,非多服药不效”? A、朱丹溪 B、张景岳 C、吴瑭 D、缪希雍 30、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绮石论述的虚劳后天之因? A、酒色 B、药误 C、劳倦 D、七情饮食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礼记曲礼所说的“三世医学”是 针经 、 脉诀 、神农本草。2、伤寒学派中,首先主张经络说的医家是 ,提出六

13、经地面说的医家是 。3、河间认为消渴有三,即消渴、 消中 和 肾消 。4、元素拟订的制方原则有: 风制法 、 暑制法 、湿制法、燥制法、寒制法等。5、张氏论病观点,有,因邪致病, 论病重邪 , 祛邪安正 三个要点。6、丹溪解决了阴虚火旺的机理问题,在治法上创用滋阴泻火法,在处方用药上,补阴还有补阴血 和 补阴精 之分。7、戴元礼在治郁用药方面,指出 、 、抚芎为治郁要药。8、温补学派强调 脾胃和肾命 对生命的主宰作用,在辨证论治方面,立足于先后天,或侧重脾,或侧重肾,而善用 甘温之味 。9、余霖认为,疫疹由乎 ,侵及肺胃,布散十二经,治疗若非 则不足以取效,因之创立清瘟败毒饮。10、吴师机认为

14、,膏药的功用,一是 拨 ,一是 截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5分)1、张介宾辨证论治的特点和经验有哪些? 2、李杲对内伤热中证的病因病理有何阐发?3、缪希雍吐血三要法是什么?四、论述题(10分) 试述吴瑭对温疫治疗方法的贡献。试题三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答案选错或未选者,该题无分。每小题1分,共15分)1、奠定中医理论体系的医著是:( ) A、难经 B、内经 C、伤寒论 D、神农本草经2、及河间一派没有师承关系的医家是:( ) A、李东垣 B、朱丹溪 C、荆山浮屠 D、马宗素 3、成无己鉴别伤寒论主症的专著是( ) A、

15、注解伤寒论 B、伤寒明理论 C、伤寒总病论 D、伤寒论条辨4、张元素认为太阳小肠膀胱经病,在上则用:( ) A、羌活 B、黄柏 C、青皮 D、升麻5、丹溪论阴阳升降的观点是:( ) A、阳升阴降 B、阴阳调和 C、阴升阳降 D、阳中求阴6、赵献可所用壮水之剂指:( ) A、六味丸 B、八味丸 C、左归丸 D、右归丸7、大宝论的作者是:( ) A、王好古 B、薛 己 C、李中梓 D、张介宾8、吴有性认为温疫的病因是:( ) A、寒毒 B、淫热 C、异气 D、六气9、清瘟败毒饮中,重用的药物是:( ) A、黄连 B、黄芩 C、知母 D、石膏10、提出“久病入络说”的医家是:( ) A、张介宾 B、

16、朱丹溪 C、叶 桂 D、王清任11、吴瑭确立的治法是:( ) A、清热养阴法 B、滋阴泻火法 C、甘温除热法 D、补脾益气法12、唐宗海治吐血之第二法为消瘀,其主方是:( ) A、泻心汤 B、花蕊石散 C、四物汤 D、血府逐瘀汤13、王清任治头面四肢周身血管血瘀之症,所立的方剂是:( ) A、血府逐瘀汤 B、膈下逐瘀汤 C、补阳还五汤 D、通窍活血汤14、被称为温补派之先驱的医家是:( ) A、赵献可 B、薛 己 C、张介宾 D、孙一奎15、力主“补脾不如补肾”的医家是:( ) A、赵献可 B、孙一奎 C、薛 已 D、李中梓16、庞安常治温毒五大证擅用: A、健脾化湿药 B、清热解毒药 C、解

17、表泻下药 D、温里表散药17、下述哪一条是刘完素所增? A、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 B、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C、诸病跗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 D、诸涩枯涩,干劲皴揭,皆属于燥18、张元素在临证中,以黄柏: A、泻小肠火 B、泻三焦火 C、泻大肠火 D、泻膀胱火19、王好古认为鉴别阴证“元阳外脱”及热证的最关键症状是: A、身表热 B、四肢温 C、头重不欲举 D、脉浮弦,按之全无力 20、罗天益论述三焦及元气的关系时提出: A、三焦为元气之根源 B、三焦为元气之通道 C、三焦为元气之府 D、三焦为元气之别使21、6. 张从正认为内经一书,惟以: A、血气调和为贵 B、血气疏通为贵 C、血气

18、充盈为贵 D、血气流通为贵22、1. 丹溪学派侧重于阐述下列何证? A、脾胃虚弱 B、阴虚火旺 C、命门火衰 D、火热炽盛23、戴元礼认为,善治痰者: A、不治肺而治脾 B、不治痰而治湿 C、不治肺而治肾 D、不治痰而治气 24、薛已对脾肾关系,以土虚为主者,主张: A、补肾不如补脾 B、补脾不如补肾 C、脾肾并重 D、益火补土 25、赵献可认为主宰十二官的“真君真主”是: A、心 B、心气 C、三焦 D、命门 26、张景岳提出的二纲六变说,其中六变是指: A、表里、寒热、虚实 B、阴阳、寒热、虚实 C、表里、阴阳、虚实 D、表里、寒热、阴阳 27、吴有性认为温疫之邪的传入途径是: A、自肌表

19、而入 B、自毫窍而入 C、自口鼻而入 D、自肺卫而入 28、余霖认为疫疹的病因是: A、风邪 B、寒邪 C、暑伤 D、淫热29、中医学术发展史上有卓有成就的外治法医家是: A、王清任 B、吴师机 C、王泰林 D、唐宗海 30、首先提出:“先论攻邪,邪去而元气自复”的医家是: A、叶桂 B、李杲 C、张从正 D、薛己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河间学说对后来形成的 攻邪 派、 丹溪 派均有很大启示。2、张元素的主要学术成就是脏腑辨证说、 遣药制方论 、 引经报史说 。3、方有执对伤寒论太阳篇大加改订,分为 、 、 1 三篇。4、张从正三邪理论之三邪指天邪、 地邪 、 人邪 。5、丹溪指

20、出,引起相火妄动的原因有 情志过极 、 饮食厚味 、 色欲无度 等多方面原因。6、戴思恭认为治郁之法,有中外四气之异,即表里、 、 。7、薛己论虚损之证,十分强调 肝肾脾 三脏的调治,而三者间尤以 脾 为关键。8、李中梓认为“气血俱要,而 补气 在 补血 之先;阴阳并需,而养阳在滋阴之上”。9、叶桂提出理阳气须投 建中 ,顾阴液须投 复脉 的名言。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5分)1、张元素治疗脾胃病的指导思想是什么?2、王好古关于阴证的发病论点有哪些?3、赵献可论治郁证的学验是什么?四、论述题(10分)试述李杲关于内伤热中证病因病理的主要论点。试题四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答案

21、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答案选错或未选者,该题无分。每小题1分,共30分)1、下列哪一个学派不是在明清时期形成的( ) A、攻邪学派 B、温病学派 C、温补学派 D、以上都不是2、宋金时期,研究伤寒论较有成就的医家是( ) A、李杲 B、朱肱 C、柯琴 D、张元素3、下列那一个不是柯琴研究伤寒论的见解( ) A、以方类证 B、阴阳总纲论 C、六经为百病立法说 D、异气说4、治疗表证兼内热,河间多选用( ) A、黄连解毒汤 B、黄连解毒汤合承气汤 C、双解散 D、银翘散合承气汤5、张元素认为入肝经、泻肝火的药物是( ) A、黄芩 B、木通 C、白芍 D、黄柏6、李杲

22、对内伤病病理变化的观点之一是( ) A、心肾不交 B、脾胃虚弱 C、阴虚火旺 D、气火失调7、罗天益治疗脾胃病的特点之一是( ) A、扶养脾胃 B、健脾消滞兼施 C、益气升阳 D、补中益气8、下列那一项不属于张从正吐法( ) A、硬身法 B、嚏气法 C、追泪法 D、引涎法9、关于相火的特性,丹溪提出( ) A、内阴而外阳 B、外阴而内阳 C、阴升阳降 D、阳升阴降10、薛已归纳了对脾胃病治疗的四症、四方,其中以八味丸治疗( ) A、脾胃虚寒 B、肝肾不足 C、脾胃虚弱 D、命门火衰11、吴有性治疗温疫,创制的方剂是( ) A、达原饮 B、普济消毒饮 C、清瘟败毒饮 D、甘露饮12、余霖主为疫疹

23、的病位在( ) A、肾 B、膜原 C、气分 D、血分13、吴瑭总出的辛凉重剂是( ) A、麻杏石甘汤 B、防风通圣散 C、白虎汤 D、升阳散火汤14、下列那一法是缪希雍治吐血的方法之一( ) A、宜止血,不宜行血 B、宜降气,不宜补肝 C、宜降火,不宜补气 D、宜补肝,不宜伐肝15、王清任治疗气虚血瘀之证,重用( ) A、黄芪 B、人参 C、白术 D、黄芪、人参16、后世医学在下列哪部著作的基础上形成不同的学术流派和各家学说? A、扁鹊内经 B、白氏内经 C、黄帝内经 D、伤寒杂病论 17、朱肱治伤寒之学从: A、脏腑立论 B、病因立论 C、病机立论 D、经络立论 18、提出“火热论”的医家是

24、: A、张元素 B、朱震亨 C、李 杲 D、刘完素 19、下列哪一项不是张元素论肝脏生理的内容: A、其经王于春,乃物之始生也 B、其脉弦长曰平 C、足厥阴少阳也 D、其气嫩而软、虚而宽 20、李杲认为阴火及元气的关系是: A、相互制约,一胜则一负 B、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C、消互消长,保持平衡 D、相互转化,互为基础 21、张子和用汗法解表,若少壮气实之人,宜用: A、辛凉 B、辛温 C、辛热 D、辛平 22、丹溪认为,相火寄于: A、心肺 B、心肾 C、肺肝 D、肝肾 23、戴元礼认为治郁证要区分中外四气之异,下列哪一项在不在此列? A、表里 B、风寒 C、热湿 D、气火 24、薛已治疗虚

25、证,必言阴虚,此“阴”是指: A、脾 B、阴精 C、阴血 D、肾 25、张景岳治疗阴精不足或阳气虚耗的患者,以下列哪一方面为主? A、气血 B、形体 C、脾肾 D、肝肾 26、吴又可称为“治疫之全剂”的方剂是: A、达原饮 B、三消饮 C、白虎汤 D、败毒散 27、叶天士治络,强调以何种性味的药物为治? A、酸 B、苦 C、甘 D、辛 28、吴瑭创制的大小定风珠是用以治疗: A、肝肾阴伤,虚风暗动 B、邪热炽盛,热极生风 C、筋脉失养,血虚生风 D、痰热上扰,窜络动风 29、王清任论气血的重点是: A、瘀血证和气虚血瘀证 B、瘀血证和气滞血瘀证 C、血虚证和气虚血瘀证 D、血热证和气滞血瘀证

26、30、唐宗海认为:止血的主方是: A、辛字润肺膏 B、甘露饮 C、泻心汤 D、花蕊石散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金元时期形成的四大医学流派分别是 河间学派 、 补土学派 、攻邪学派、丹溪学派。2、刘河间将五脏诸病归纳为 五脏主病 ,将其他诸病归纳为 六气化病 ,并增列“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 燥 ”一条。3、李杲治疗特点是对脾胃药物的运用,治疗内伤热中证的用药法度为 甘温除热 和 升阳散火 。4、罗天益阐发李杲的脾胃学说,强调饮食所伤,须分 ;劳倦所伤,当辨 。5、戴思恭治郁有中外四气之异,即 、 、 。6、第一个明确指出“ 肾 为先天之本, 脾 为后天之本”的医家是 李杲 。

27、7、吴师机指出:“外治之理,即 内治 之理,外治之药,亦即 内治 之药,所异得耳”。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1、河间如何阐明燥及火热的关系?2、叶桂治疗虚损的方法有哪些?3、丹溪如何论述阳有余阴不足论?四、论述题(10分)试述张介宾立法处方的特点。试题五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答案选错或未选者,该题无分。每小题1分,共30分) 1、下列那一个学派不是在金元时期形成的( ) A、河间学派 B、易水学派 C、丹溪学派 D、温补学派2、晋唐时期,搜集整理和编次伤寒论较有成就的医家是( ) A、陈修园 B、方有执 C、成无

28、已 D、王叔和3、方有执研究伤寒论提出( ) A、寒毒说 B、经络说 C、风寒中伤营卫说 D、六经地面说4、亲灸河间之学者是( ) A、张从正 B、马宗素 C、镏洪 D、张元素5、张元素认为入胃经、泻胃火的药物是( ) A、黄连 B、石膏 C、知母 D、白芍6下列那一个不是李杲对内伤病病因的认识( ) A、房劳过度 B、饮食过节 C、精神刺激 D、劳役过度7、罗天益治疗脾胃病的特点之一是( ) A、扶养脾胃 B、健脾消滞兼施 C、益气升阳 D、补中益气8、张从正的学术思想不包括( ) A、心理疗法 B、食补食疗 C、病邪理论 D、扶正祛邪9、丹溪认为相火寄存于( ) A、肾 B、肝肾 C、心肾 D、肝10、薛已认为若饮食不适则用( ) A、四君汤 B、补中益气汤 C、枳术丸 D、六君汤11赵献可以逍遥散为主剂治疗( ) A、木郁 B、土郁 C、金郁 D、水郁12、吴有性治疗温疫所创制的名方是( ) A、甘露消毒丹 B、防风通圣散 C、三消饮 D、清温败毒饮13、吴瑭总结出的辛凉轻剂是( ) A、桑菊饮 B、白虎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事业单位考试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