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年七年级-上册地理总预习复习资料.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4266 上传时间:2018-10-3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2015年七年级-上册地理总预习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4-2015年七年级-上册地理总预习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2015年七年级-上册地理总预习复习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2015年七年级-上册地理总预习复习资料.doc(1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单元 地球和地图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2、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天圆地方 天如斗笠,地如覆盘 麦哲伦环球航行 地球卫星照片(第一次,历史性事件) (最科学)3、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欧洲) (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南美洲) (太平洋) 菲律宾群岛(亚洲) (印度洋) 好望角(非洲) (大西洋)西班牙(欧洲) 对着地图册看 1519 年 9 月1521 年 9 月,历时三年整4、地球是球形的证据:海边看船高瞻远瞩月食现象南北方看北极星的高度(以上是自然现象) ;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卫星照片5、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

2、1 千米;赤道周长:4 万平方千米;表面积:5.1 亿平方千米。(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 21 千米)2、地球的模型地球仪1、地球仪:即地球的模型;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且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而成的仪器。2、特点: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3、作用:方便人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4、地轴和两极:地球自身转动所环绕的轴叫地轴;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其中指向北极星附近(即北方)的一点叫北极,与北极相反的一点叫南极。三、纬线和经线本初子午线的地面标志位于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基多赤道纪念碑位于

3、南美洲的(厄瓜多尔) 。1、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2、纬线形状是圆圈,一条纬线自成一个纬线圈。经线形状是半圆,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3、纬线的长度不相等(但是南北纬度相同的等长) ,赤道最长,向两极渐短。经线的长度都相等。4、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5、0纬线是赤道;0经线是本初子午线。6、经纬线的数量都是无数条。7、纬度范围:向南、向北各划 90;经度范围:向东、向西各划 180。8、赤道以北为北纬(N) ;赤道以南为南纬(S) 。向北增大的是北纬,向南增大的是南纬。本初子午线以东为东经(E) ;本初子午线以

4、西为西经(W) 。向东增大的是东经,向西增大的是西经。(由于地球是自西向东转,大家想一想,顺着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Eg.(1)(2)8、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增大。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向东、西逐渐增大。9、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 和 160E。10、中低高纬度的划分:南北纬 30和南北纬 60四、利用经纬网定位1、经纬网:在地球仪或地图上,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格。2、作用:确定地球表面上某一地点的位置。3、方法:指明某一地点所在的地理坐标,即经度(东经或西经)和纬度(南纬或北纬)书写方法:Eg.(30S,35W )顺

5、序不限,字母大写。【探究题】1、地球的形状是像地球仪那样规则的正球体吗?如果不是,为什么地球仪又做成了正球体呢?303540问题:判断南北纬分析:向南增大,所以是南纬,推算 0纬线(即赤道)在北边40 3530问题:判断东西经分析:向西增大,所以是西经,推算 0经线(即本初子午线 )在东边3035403540 30问题:读出该点的经纬度分析:1.首先可写出(30?,35?)2.分析是南纬还是北纬向南增大,是南纬(S)3.分析是东经还是西经向西增大,是西经(W)4.所以是(30S,35W)60N30N030S60S低纬度中纬度中纬度高纬度高纬度901、 晨昏线:白天与黑夜的分界线。地球自西向东自

6、转,由白天进入黑夜的叫昏线,由黑夜进入白天的叫晨线。晨昏线与阳光垂直。 (给出晨昏线与阳光其中一个,要会画另一个)2、 地轴与赤道垂直(给出其中一个要会画另一个)3、 地球自西向东转,要会画自转方向4、 此时直射南回归线,让你画出南北极圈经过 A 点,画一条虚线与地轴垂直,即为北极圈经过 B 点,画一条虚线与地轴垂直,即为南极圈90 300 60901803060180西经(W) 东经(E)(愈向西愈大) (愈向东愈大)本初子午线经度分布规律909030606030北纬(N)南纬(S)(愈向北愈大)(愈向南愈大)纬度分布规律0赤道90S90N|答:地球是个不规则的球体,但赤道半径比极半径仅长出

7、 21 千米;所以,将一个庞大的地球按一定比例缩小成地球仪一样大小,这个误差就几乎看不出来了,即近似一个正球体。2、为什么国际上规定 20W 和 160E 所成的经线圈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而不用 0和 180所成的经线圈呢?答:因为 20W 和 160E 所成的经线圈基本从大洋上通过,避免把非洲和欧洲的一些国家分在两个半球上。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1、地球的运动有两种形式:自转和公转。2、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3、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看:顺时针。(口诀:北逆南顺)4、自转周期:一天(约 24h) ;公转周期:一年(约365d) 。5、自转中心:地轴;公转中心:太阳。6、昼夜现象产生

8、的原因: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光是平行光线7、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昼夜交替时间的差异地转偏向力8、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四季的变化五带的划分【补充理解】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交替。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使得 24 小时就能完成一个白天黑夜的交替,意义重大。时间的差异。把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的时刻称为正午 12 点,因此各地的 12 点不同,同一经线地方时相同。东边的时刻早于西边。经度每相差 15,地方时相差 1 小时;经度每相差 1,地方时相差 4 分钟。为了统一时间,把全球分为 24 个时区。相邻时区的时间相差 1 个小时,东部早于西部。每个时区跨经度15,同一

9、时区各处地方时也不相同,因此国际上规定,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叫做该时区的“标准经线” ,标准经线上的时间,便是整个时区的“区时” 。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顺着物体运动的方向)赤道无偏向。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昼夜长短的变化。春分、秋分,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达到最长,此时北极圈内极昼,南极圈内极夜。冬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白昼达到最长,此时南极圈内极昼,北极圈内极昼。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AB地轴赤道此时,北半球是一年中白天最短的一天,整个北半球昼短夜长。南极圈内极昼,从南向北白天越来越短,北极圈内极夜。南回归线计算方法:所求地区时=已

10、知地区时+(-)时区差(东加西减)=已知经度/15(四舍五入)夏至(6 月 22 日)冬至(12 月 22 日)春分(3 月 21 日)秋分(9 月 23 日)直射北回归线直射南回归线春分和秋分都直射赤道春分(3 月 21 日)夏至(6 月 22 日)冬至(12 月 22 日)春分(3 月 21 日)秋分(9 月 23 日)赤道南回归线北回归线规律:1、夏至之后,北半球昼越来越短冬至之后,北半球昼越来越长2、只要直射在北半球,白昼长于黑夜即直射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的白天就长赤道全年昼夜平分|四季的变化。地球公转时,地轴始终是倾斜的,并总指向北极星附近,地球公转的这一特点,是形成太阳光热在不同纬

11、度地带分布和地球上存在季节变化的根本原因。北半球的季节:春季(3、4、5 月) ,夏季(6、7、8月) ,秋季(9、10、11 月) ,冬季(12、1、2 月) 。北半球的季节与南半球相反。五带的划分。【注意】:对比五带的划分与中低高纬度的划分【探究题】1、地球自转为什么会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答: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因此,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昼;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黑夜。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昼夜也就不断更替。而且总是自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由西方送走黄昏的落日。地球上的不同地方,也就出现了时间的差异。2、地球公转为什么会产生季节变化现象?答:地球公

12、转的轨道是近似圆形的椭圆。公转轨道平面与地轴总是保持 66.5的夹角,而且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因此,在地球围绕太阳运动时,阳光的直射点总是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当阳光直射北半球时,北半球得到的阳光热量多,日照时间也长,为夏季;而南半球得到的阳光热量少,日照时间也短,为冬季;相反,当阳光直射南半球时,南半球得到的阳光热量多,日照时间也长,为夏季;而北半球得到的阳光热量少,日照时间也短,为冬季。因此,南北半球季节相反。3、假设地球只自转,不公转会产生什么现象?答:仍有昼夜交替,一天 24 小时,但是没有了季节变化。举个例子:假设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突然停止了公转,那么,北极圈内永远是白

13、天,不再有黑夜,南极圈内永远是黑夜,不再有白天,北半球永远是夏季,南半球永远是冬季。4、假设地球只公转,不自转会产生什么现象?答:各地需要一年才能完成一个白天黑夜的交替。地球上的温差会很大,处于白天的部分会很热,处于黑夜的部分由于半年没有阳光照射,将会很冷,地球上的农业生产将会受到严重影响。5、既不自转也不公转会产生什么现象?同学们自己思考思考吧!第 3 节 地图一、地图的三要素1、地图的三要素是:比例尺、方向、图例。2、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要会计算相关题目】3、比例尺的表示形式:线段式: 图上一厘米,代表实地距离 80km 数字式:1:8000000图上一厘米,代表实地距离 80km

14、 文字式:图上一厘米代表实地距离 80km 4、1:8000000 说明图上一厘米代表的距离大,所表示的范围大,但是这个比例尺很小(分母越大分数越小)1:80 说明图上一厘米代表的距离小,所表示的范围小,但是这个比例尺很大eg.相同图幅,中国地图表示的范围大,内容粗略;北京市地图表示的范围小,内容详细。5、方向的确定:一般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地图:指向标所指的方向是北方,再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向规律:太阳直射在哪条纬线上,那条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就是 90,并且从那条纬线向两边递减。Eg.1、直射在赤道上:赤道 90,向两边递减;2、直射在 23.5S,向两边递减,北极圈内无阳光;

15、3、直射在 23.5N,向两边递减,南极圈内无阳光。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南极圈北极圈23.5N66.5N90N0热 带北温带北寒带23.5S66.5S90S南温带南寒带有直射现象无直射、极昼夜现象无直射、极昼夜现象有极昼夜现象有极昼夜现象80km0规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表示的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表示的内容越粗略。AN B小比例尺地图 大比例尺地图问:A 在 B 的什么方向?分析:这是一个有指向标的地图,就不能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了。如果写 A 在 B 的正南方向就错了!解: BANNSWE既然问 A 在 B 的什么方向,就把 B 作为一个参照物。把指向标平移到 B

16、上,再穿过 B 作一条与指向标垂直的线,标上:东南西北。由此判断:A 在 B的东南方向。|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解:这是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把 A 点移动到 A1 位置使其与 B 点在同一经线上,此时可判断南北方向:A 距北极点比较近,所以 A 在 B 的北方;把 A 点移动到 A2 位置使其与 B 点在同一纬线上,此时可判断东西方向:A 点在 B 点的西方综上:A 点在 B 点的西北方向。6、图例。 (学会看图例读地图,寻找地理事物;记住简单的图例)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

17、离。等高线:把地表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的线等深线:把海洋中深度相等各点连接成的线。2、学会画等高线地形图;能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粗略还原地貌形态。3、等高线密集的地方是陡坡,稀疏的地方是缓坡。4、同线等高;等高距一致;等高线闭合。5、六种山地地形:山顶。等高线向内增大,中间高,四周低。盆地。等高线向内减小,中间低,四周高。山谷。等高线向大数字弯。山谷汇水,形成河流。山脊。等高线向小数字弯。山脊分水,是分水岭。鞍部。两山顶之间的低地。陡崖。多条等高线重叠的地方。用 表示6、五大地形高原。海拔大于 500 米。面平边陡。山地。海拔大于 500 米。高而陡。盆地。海拔无限制。中低周高。丘陵。海拔 20

18、0500 米。低而缓。平原。海拔小于 200 米。低而平。7、分层设色地形图是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的等高线之间着上不同的颜色,表示地面或海底高低起伏形态;一般用蓝色表示海洋,且蓝色愈深海洋愈深;绿色表示平原,且绿色愈深海拔愈低;黄色表示高原山地,且黄色愈深海拔愈高。8、地图的分类:自然地图(地形图、水文图、气候图、植被图等) ;社会经济地图(人口图、交通图、工业图、农业图等) 。第 2 章 陆地和海洋第 1 节 大洲和大洋1、海陆分布1、海陆分布比例:三分陆地(29%) ,七分海洋(71%) 。2、海陆分布特点:陆地集中分布于北半球和东半球,海洋集中分布于南半球和西半球。3、但无论怎样划分,地球的

19、任何两个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探究题】为什么人类第一个登上太空的宇航员加加林说,地球应该叫“水球”?古人给地球起名的时候,AB60N55N55E50EA1A2 WENSA B问:B 在 A 的什么方向?分析:如果写东南方向就错了!解:告诉我们是南极图,我们可以如图确定基本方向了,A 与 B 在同一纬线上,直接判断:正东。南极NSW E规律:在极图上,先根据自转方向定东西,再根据距极点远近定南北。陡 缓密集 稀疏问:A 在 B 的什么方向?海拔(m)1000m500m200m盆地盆地丘陵平原山地高原300300200 200100 10010020030010020030030

20、0200100300|为什么叫“地球”而不叫“水球”?答:因为地球上的海洋面积占 71%,而陆地面积仅占29%。所以,在太空上看地球更象个“水球” 。古人受当时科学条件的限制,认识世界的方法简陋,只能凭直观视觉来观察和认识世界,因为人类居住在陆地上,人们的直观感觉陆地比海洋大,所以起名叫“地球” 。2、七大洲四大洋1、名词大陆:面积广大的陆地(亚欧大陆最大,澳大利亚大陆最小) ;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格陵兰岛是最大的岛屿) ;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三面环水,一面与大陆相连(如: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中南半岛) ;群岛:彼此距离很近的许多岛屿的集合。内海:海洋伸进陆地的部分,三面环陆,一面由

21、海峡与大洋相通(如:渤海) ; 海峡:沟通两个海域之间的狭窄水道,是重要的海上航道(如:台湾海峡、马六甲海峡) ;海:大洋靠近大陆的水域,是大洋边缘部分,所以又称边缘海;(如:东海、黄海、南海、加勒比海)大洲:大陆及其附近的岛屿的统称;2、七大洲面积大小排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各洲分界线亚洲和欧洲分界: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亚洲和非洲分界:苏伊士运河、红海、亚丁湾;南美洲与北美洲分界:巴拿马运河;亚洲与北美洲分界:白令海峡;欧洲与北美洲分界:格陵兰海、丹麦海峡;欧洲与非洲分界: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南美洲与南极洲分界:德雷克海峡。3、四大洋大洋:地球上

22、 7/10 的水域,被大陆分割成彼此相通的四部分称作四大洋。名称及大小排序(太、大、印、北)太平洋:面积最大,几乎占全球海洋面积的一半;大西洋:面积第二,形状象个字母“” ; 印度洋:面积第三;北冰洋:面积最小,位于北极地区;4、大洲和大洋位置关系(不要死记硬背,记世界地图)大洋周围北冰洋周围三大洲:亚洲、欧洲、北美洲;太平洋周围五大洲:亚洲、大洋洲、南北美洲、南极洲;大西洋周围五大洲:欧洲、非洲、南北美洲、南极洲;印度洋周围四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南极洲;大洲周围亚洲周围四大洋: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南极洲周围三大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美洲周围三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北

23、冰洋;南美洲周围两大洋:太平洋、大西洋;欧洲周围两大洋:大西洋、北冰洋;非洲周围两大洋:大西洋、印度洋;大洋洲周围两大洋:太平洋、印度洋;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一、沧海桑田1、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 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如填海造陆、围海造田等,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2、大陆漂移假说:魏格纳认为,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地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二、板块运动1、板块学说: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六大板块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当板块运

24、动时,地球表面分属不同板块的大陆便出现漂移现象。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2、六大板块: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北 冰 洋太 平 洋印度洋大 西 洋大 西 洋066.5N66.5S23.5N23.5S大 西 洋|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注意】:太平洋板块是唯一的大洋板块,其余均为大陆板块。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位于亚洲,澳大利亚位于大洋洲,但三者都属于印度洋板块。3、运用板块理论解释地理现象:英国地震很少。位于亚欧板块内部,不在板块交界处。日本地震频繁。位于板块交界处。红海在扩大。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

25、洋板块交界处,且两板块运动方向相反,发生板块张裂。地中海在缩小。位于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且两板块运动方向相向,发生板块碰撞挤压。喜马拉雅山形成。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4、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位于亚欧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交界)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位于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交界) ;5、世界两大山系: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横穿亚欧大陆中南部) ;科迪勒拉山系(纵贯美洲大陆西部)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一)天气与气候1、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2、天气的特点:短时间经常变化;同一时刻,不同

26、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3、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一个地方的气候具有一定的特征。(二)风与风向1、风:是空气的水平运动;空气从高气压处流向低气压处就产生了风;2、风向:是风吹来的方向;用风向标表示,风尾的指向为风向;3、风力:每一道风尾线表示二级风,风旗(三角形)表示 8 级风。7 级风用四横表示。(三)卫星云图和天气符号的识别1、卫星云图的识别: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且颜色越白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是阴雨区。2、天气符号(熟记各种符号)第二节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一、气温与生活1、气温:是大气的冷热程度。2、气温的观测测定工具:温度计;测定温标:摄

27、氏度() ;测定时刻:8 时、14 时、20 时、2 时;日平均气温:是一天中四次测定的气温的平均值(即 4 个气温和除以 4) ;月平均气温:是一个月中日平均气温的平均值(日平均气温之和除以天数) ;年平均气温:是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平均值(各月平均气温之和除以 12) ;二、气温变化1、气温的日变化与日较差日变化: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 14 时(午后 2 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2、气温的年变化与年较差年变化: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 7 月最高,1 月最低;海洋上 8 月最高,2 月最低。

28、 (南半球相反)年较差:一年内,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三、气温分布1、等温线:气温相等的各点的连线;2、等温线图:等温线呈环状闭合式,气温数值内低外高,为低温中心;气温数值内高外低,为高温中心;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1、 风向有八个2、 风力有 13 级(012 级)3、 风尾摆在风杆的左侧(但要顺着风吹的方向)圈内是什么风?风力是多少?解:风尾在东北边,所以是东北风(方法二:风向是指风的来向,可以把风向标看成一支箭,箭从东北射来,所以是东北风。 ) 风尾有三横,一横代表二级风,所以是六级风。|3、气温分布特点:低纬度地区气温高,高纬度地区气

29、温低;气温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 100 米,气温约下降 0.6;同纬度海拔低处气温高,海拔高处,气温低。第三节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一、降水与生活1、降水: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的统称;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2、降水量的测量测量工具:雨量器;测定的单位:毫米(MM) ;测量时刻:8 时、20 时日降水量:一天中,两次测量的总和;降水量 月降水量:一个月中,每日降水量的总和;年降水量:一年中,各月降水量的总和;对流雨:发生在赤道地区;3、降雨的形式 锋面雨:发生在季风区内;地形雨:发生在山地的迎风

30、坡;二、降水的变化1、季节变化:一个地方,一年内各月降水量的差异;2、年际变化:一个地方,各年份降水量的差异;三、降水的分布1、等降水量线:降水量相同的各点的连线;2、降水的分布特点: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沿海有海风吹拂的地方降水多,沿海没有海风吹拂的地方和大陆内部降水少;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一、气候的地区差异(气候类型、分布及特征)1、热带气候热带雨林气候。赤道附近,以亚马逊平原最广,其次分布于刚果盆地、马来群岛。终年高温多雨。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南北两侧,以非洲最广,其次分布于澳大利亚和南美洲。终年高

31、温,分旱雨两季。热带沙漠气候。回归线大陆西岸,以非洲北部撒哈拉沙漠最广,其次是阿拉伯半岛和澳大利亚大陆中西部。终年高温少雨。热带季风气候。亚洲南部,以印度半岛、中南半岛为主。终年高温,分干湿两季,降水集中在夏季。2、温带气候亚热带季风季风性湿润气候。亚洲东南部、大洋洲东南部、南北美洲东南部。冬暖夏热,降水集中在夏季。温带季风气候。以亚洲东北部最广。冬冷夏热,降水集中在夏季。温带海洋气候。欧洲西部最广、其次是南北美洲西沿岸。冬暖夏凉,降水均匀。温带大陆气候。亚洲、北美洲中部最广。冬冷夏热,降水稀少。地中海气候。大陆西岸 3040,以地中海沿岸为主。冬暖夏热,降水集中在冬季(冬天温暖湿润,夏天炎热

32、干燥) 。3、寒带气候极圈以内,以南极大陆最广,其次分布于北冰洋沿岸及附近岛屿。终年严寒,降水稀少。4、高原山地气候海拔较高的高原和山地地区,以青藏高原最广。气温垂直变化明显,山地迎风坡降水多终年低温少雨。二、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1、纬度因素: 低纬气温高,高纬气温低;气温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2、海陆因素: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沿海有海风吹拂处降水多,沿海而没有海风吹拂处和大陆内部降水少。3、地形因素: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 100 米,气温约下降 0.6;同纬度地带海拔低处气温

33、高,海拔高处,气温低;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4、洋流因素: 暖流使所经过的地区增温增湿;寒流使所经过的地区降温减湿。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第一节 人口与人种一、世界人口的增长1、增长规律:18 世纪以前,人口增长得十分缓慢;18 世纪以后,特别是 20 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才大大加快。2006 年 3 月统计,达 65 亿。2、人口增长的速度: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出生率是一年内出生的婴儿数占总人数的比率;死亡率是一年内死亡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率)二、世界人口的分布|1、人口密度=面积/人口(人/每平方千米):一般是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2、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原因特

34、点分布地区 分布规律 分布原因亚洲东部、南部欧洲北美洲东南部人口稠密地区 北美洲东部北半球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湿润,工农业发展早、历史悠久,经济发达,城市集中。撒哈拉沙漠等 沙漠地区 极端干旱亚马逊平原等 雨林地区 气候潮湿北冰洋沿岸和南极洲高纬度地区 终年严寒世界人口分布不均匀人口稀疏地区 青藏高原 高原、山区 地势高峻三、人口问题1、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世界人口增长过快,每年增加近 8000 万人,人类进入“人口爆炸”时代。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除了要满足饮水、吃饭、穿衣、住房等基本生存需求之外,还有教育、医疗、就业等其他方面的需求。人口数量过多、人口数量增

35、长过快,对环境、经济和社会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解决措施:有计划的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3、人口增长过慢带来的问题: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等。4、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原因:农村人多地少,生活困难,加之生产水平的提高,劳动力过剩;城里生活水平高,医疗、教育条件好,就业机会多。问题:环境污染;住房、交通拥挤,就医、就业难等。四、三大人种人种肤色头发面部体毛 分布地区白种人浅白色浅波状鼻高唇薄多欧、美、大洋、亚洲南部西部、非洲北部黄种人淡黄黑而直面庞扁平中亚洲东部和东南部、南北美洲北部黑 黝 黑 唇 少 非洲、大洋洲、种人黑 色卷曲厚 美国第二

36、节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一、世界的语言1、世界语言:大约有 30004000 种,使用人数最多的是汉语,其次是英语、西班牙语。2、世界六大语言(联合国工作语言):汉、英、俄、法、西班牙;外加一个阿拉伯二、世界三大宗教三大宗教创始人创始时间创始地区经典及圣城 分布地 区 建筑及特色基督教耶稣公元一世纪巴勒斯坦地区圣经耶路撒冷欧洲、美洲、大洋洲教堂,尖顶伊斯兰教穆罕默德公元630年阿拉伯半岛古兰经麦加亚洲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清真寺,圆顶佛教释迦牟尼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天竺国佛经金刚经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寺院,塔式第三节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一、乡村和城市1、聚落:人们集中居住的地方,也是人们进行劳动

37、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2、聚落的分类: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二、聚落与环境1、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水源充足(井、泉附近,湖滨、河畔等地) ;土壤肥沃,适于耕作;地形平坦(平原、河谷地区) ;交通便利(交通沿线和交汇处、沿海港口等地) ;气候适宜(温带湿润地区) ;|植被良好;自然资源丰富(林、渔、矿等资源集中的地区) ;地质条件优越;2、聚落的分布: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三、聚落的发展与保护1、聚落保护的意义: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们从不同侧面记录了当

38、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如果不加以保护甚至任意破坏,将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2、聚落保护的要求:大力保护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民居。传统聚落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3、文化遗产:是指具有历史学、美学、考古学、科学、民族学或人类学价值的纪念地、建筑群和遗址,是人类的无价之宝。4、 , 世界遗产名录:有 300 多处文化遗产。其中,法国的“巴黎塞纳河岸” 、意大利的水城威尼斯城、我国的山西省的平遥古城、云南省的丽江古城、安徽的皖南古村落、澳门历史城区等已被列入该名录之中。5、聚落的差异差异 项目 城市 乡村数量规模 人口多,规模大 人口少,规模小人口构成 非农业人口为主 农业人口为主文化构

39、成先进生产代表,人口素质高 受教育程度低人口差异人口分布 集聚,密度大 分散,密度小经济以工业、建筑业、商业、服务来等第二、第三产业为主以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等第一产业为主是区域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功能单一,与自然条件相关在经济发展中占主动地位、辐射乡村处于被动地位,为城市服务功能差异 功能人均生产率高 人均生产率低环境以人造景观、人工生态环境为主,人地关系相关最复杂,自然环境改造很大以自然景观、自然环境为主,人地关系相关简单,自然环境改造不大建筑建筑密度大、房屋高、层数多,建筑向高空和地下扩展建筑密度小、房屋矮,建筑则只集中在地面景观差异道路 道路纵横交错、类型各异、网线密集稀疏,一般

40、只有一条“一”字型或“十”字型道路其他 商店、学校、医院多 商店、学校、医 院少物质生活差异城市居民穿衣新潮、款式多;交通方便,方式多样穿衣相对落后,式样少;交通不方便,方式简单社会生活差异精神生活差异文化生活丰富、假日多、工作节奏快,以每日活动为规律,追求层次高,时间观念强,道德法律观念强文化生活单调,时间观念、工作节奏随长时的变化而变化,追求层次低,法制观念较淡第五章 发展与合作一、国家和地区1、世界上的国家和地区共有 220 多个国家和地区,分布在除南极洲之外的各大洲。地区:是没有获得独立的殖民地和属地,目前世界上有 30 多个地区(如北美洲的格陵兰地区,是欧洲丹麦的属地) 。2、国家的

41、大小:从陆地面积看,最大的是俄罗斯,有 1707 万平方千米;中国大约为 960 万平方千米,位居世界第三位;最小的是梵蒂冈,只有 044 平方千米。从人口数量来看,最多的是中国,有 13 亿;印度人口 10 亿多,位居世界第二位;最少的是梵蒂冈,不足 1000 人。3、世界前六个面积大国:俄罗斯、加拿大、中、美、巴西、澳大利亚;4、世界前十一个人口超过 1 亿的大国:中、印(印度) 、美、印(印尼) 、巴(巴西) 、巴(巴基斯坦) 、俄;孟、尼(尼日利亚) 、日本、墨西哥;5、政治制度差异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6、经济差异:发达国家,经济发达;发展中国家,经济落

42、后;7、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平等互利。8、国界定义:是地图上一国与邻国或公海之间的界线。它是国家主权范围的边界。划分:国界是人为划分的,有的依据山脉、河湖、海洋、经纬线来划分,有的依据民族、语言、宗教等来划分。9、领土:国界范围内的领陆、领海、领水和领空的总称;是一个国家行使主权的空间,是神圣不可侵犯的。10、地跨两大洲的国家国家埃及土耳俄罗巴拿哈萨印尼美国希腊格鲁阿塞|其 斯 马 克 吉亚拜疆大洲非洲亚洲欧洲美洲亚洲亚洲北美欧洲亚洲亚洲所跨大洲非洲亚洲亚洲欧洲欧洲亚洲南、北美洲亚洲欧洲亚洲大洋北美大洋欧洲亚洲亚洲欧洲亚洲欧洲首都开罗安卡拉莫斯科

43、巴拿马城阿拉木图雅加达华盛顿雅典第比利斯巴库11、联合国宗旨: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12、联合国 5 个常任理事国:中、法、俄、英、美;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分类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经济状况工农业生产现代化程度较高,经济发达工农业生产现代化程度低,经济落后国家数量 有 20 多个 150 多个半球北半球(除澳大利亚、新西兰)(北)南半球或北半球南部(南)分布 大洲欧洲、北美洲、大洋洲亚洲(除日本、新加坡) 、非洲、拉丁美洲世界人口 占 20% 占 80%全球国民生产总值占 78% 占 22%工业以工业制成品、高新技术产品为主(如计算机、移动通信设备、轿车)工业发展迅速,以初级产品(原

44、料或半成品)为主(如服装、玩具等)农业 以大规模机械化为 主 多为半机械化或手工 生产贸易出口工业成品、高科技产品及深加工的农产品等(价格昂贵)出口初级产品(原料或半成品)价格低廉服务业服务设施齐备完善,提倡个性化服务金融、旅游、房地产等发展迅速,市场充满活力1、南北差异:国际上的经济差异;2、南北对话: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有关经济、政治等方面共同问题的商谈;3、南南合作: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探究题】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经济落后的原因: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长期受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侵略与剥削,大量资源被掠夺,导致其产品种类单一,经济发展滞后、人民生活贫困。三、国际合作世界重要的国际组织组织名联合国世界贸国际奥欧洲联北大西石油输东南亚美洲国非洲联阿拉伯亚太经称 易组织林匹克委员会盟 洋公约组织出国组织国家联盟家组织盟 国家联盟济合作组织简称联合国世贸组织奥委会欧盟北约欧佩克东盟美洲组织非盟阿盟亚太经合组织总部所在美国纽约瑞士的日内瓦瑞士的洛桑比利时的布鲁塞尔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奥地利的维也纳印尼的雅加达美国华盛顿埃塞俄比亚的亚的斯亚贝巴埃及的开罗新加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