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农业问题.docx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57391550 上传时间:2022-11-0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6.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目前的农业问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目前的农业问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目前的农业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目前的农业问题.docx(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在农村地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大大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促使农业向专业化,商品化发展。然而,中国农业产品开始同外国农业大国竞争,从而开始出现农民“手里有粮买不出”的现象。随后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大部分农民认为种田没有足够的收入,因而出现农民进城打工的现象,随之而来的是农村地区生产积极性下降,农业投入减少,引发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打工,农村人丁稀少。由于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农村的发展对国家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农业问题成为当今社会显著的问题。关键词: 城市化 二元结构 转型发展 劳动力流动 城乡统筹 一 目前的农业问题 (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农

2、民收入水平整体仍较低,严重影响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与优化,扩大内需和民富。(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目标的任务因农民生产生活的根本性改变缺少缺少可持续的内在动力而呈现越来越艰巨的状态 (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劳动力向非农领域的规模化转移加速,农村优质人力资源的流失愈加严重,发展现代农业所需的人力资本投入严重短缺二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1 城乡二元结构国家建国初期,国家穷,底子薄,为了尽快建立起自己的工业体系,国家就通过制定强制政策,拼命压低农产品价格,为工业提供廉价的原料。国家被经理和财力都集中城市工业,特别是重工业,无暇也无力顾及农民 农村和农业问题。少数城市成了被关注的热点重点,

3、广大人民实际上成了被遗忘的角落。享受不了国家的国家的福利政策。于是城市办工业,农村搞农业,城市户口的居民被国家福利政策养起来,农村户口的农民只能自食其力,没有任何福利保障,从而形成了城乡分割,工农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内。这实际上剥夺了农民的利益。后来有经济学家说,中国早期工业化成果,是靠牺牲广大农民的利益取得的。这种不均衡的社会经济结构运行的结果是,城乡差距越拉越大,工农矛盾日益突出。城里人瞧不起农村人,农村人嫉妒城里人。城里人在国家保障体制下过着舒心的日子,广大农民则在效率低下的单一农业产业下过着贫困的生活。农业产业落后,农村社会凋零。为了解决温饱问题,许多地区的农民背井离乡。可以说,建国初期

4、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的形成,为现今的“三农”问题埋下了“祸根”。遗憾的是,当我国工业化有了一定的基础以后,国家不但没有反哺农业,没有关注农民生活的改善和农村社会的发展。反而一步步强化了 种二元结构,加剧了城乡的分割,是农业这个弱势产业越来越弱,使农民越来越贫穷,使农村越来越落后。2政策上的偏失近现代的一些政策如改革开放,“先富带动后富”,优先发展重工业发展城市,都是造成目前城乡差距过大的重要原因。改革开放,带动了沿海地区一大批城市的兴起,但也造成内地农村的衰落自语“先富带动后富”嘛,先富得那一批确实是富有起来了,但后富,这一问题似乎至今也难以解决。优先发展城市与重工业,更是大大加剧了城乡间的差距

5、。我国在经济政策上长期对城市的倾斜改革开放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党和政府以城市为中心,采取农村支持城市的策略,在农村征收农业税,支持城市建设,进一步拉大了城乡差距。3、以家庭为主体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难以适应全国乃至全球统一的大市场需求,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从而影响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以及我国加入WTO,农业生产的社会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小农户生产供给对国内乃至国际大市场的需求之间产生了一定的不适应性。而且因农业生产规模小,难以应对市场风险,使农业生产在市场占有方面处于劣势。虽然农业产业化经营有了一定的发展,在有些地方成立了各种合作经济组织,但并没有完全解决农户与

6、市场对接之间的矛盾。4、户籍制度、就业制度、义务教育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城乡居民、城乡劳动者的享有权利不平等,是城乡收入差距拉大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随着经济建设的改革与发展,我国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我国农业户口人员占二、三产业就业人口的比重已经高达46.5%,其中建筑行业占38%。但进城的农村户口居民和城镇居民由于户籍不同,就业、社会保障、享受公共服务等权利是不平等的,这使大量农业劳动力滞留在农业和农村,农业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农民收入难以增长。如义务教育体制是按户籍关系安排儿童入学的,对于农民工的子女在城里就享受不到义务教育的待遇,至使

7、儿童失学。三 农村优质人力资源的流失的原因分析1、从根本上讲,在我国由于长期存在城乡差别,城市的先进和农村的落后形成巨大的反差,较多的认为在城市中比较容易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落后的农村成为很多人眼中的“弃儿”。城市里发达的科技、丰富的信息、便利的交通、先进的教育、优质的服务、优厚的待遇较之于贫瘠的农村更具有吸引力,跳出农门成了许多农村人难以释怀的政治情节。2、从农业生产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层面来看,农业生产周期长,受自然条件影响大,在农业保险一片“空白”的情况下,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农业产业化经营初期具有资金投入较多、风险大、效益低等特点;在市场规律的作用下,农副产品价格波动大,工农产品查

8、加大,农民纯收入增长缓慢,使得农民种田积极性不高,粗放式经营。加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村实用人才开发优惠政策比较少,农民自身的务农主体意识淡化也是农村劳动力缺乏的原因。3、地方经济发展滞后。受地理区位、交通、环境、基础设施等因素影响,农村第二、三产业发展缓慢,招商引资效果不明显,镇域经济发展滞后。农村实用人才的社会价值无法实现,发展科技含量高的产业缺乏便利的交通和前沿科技信息,没有雄厚的资金和优惠的政策保障使他们缺乏创业的勇气和创新的锐气,中国农民素质普遍偏低的残酷社会现实,使他们的产品难以满足市场挑剔的眼光。4、农村家庭支出过大。农村家庭大额开支主要有教育、婚嫁、建房等三大项。现在农村,

9、一个孩子从上幼儿园到读大学毕业,最节省花费也需要支出近10万元,还有子女婚嫁,一般支出在5万元左右;家庭建房,盖两层楼房要10万多元,平顶房也要花费5万元以上。如此大额支出,对于农民来讲,只有靠外出打工积蓄才能支撑。四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我们在处理城乡关系问题的实践经验上而提出的一个大思路、大举措,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创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是确保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性思维。(一)、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1加大政府对农业增加投入的力度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增加投入

10、的力度。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增加投入的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继续加大“两减免、三补贴”等政策实施力度。2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就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要大幅度增加对农业科研的投入,加快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农业科研投入体系,形成稳定的投入增长机制。要不断提高国家科技投入用于农业科研的比重,有关重大科技项目和攻关计划要较大幅度增加农业科研投资的规模。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快农业标准化,健全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市场、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动植物病虫防控体系。3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

11、构调整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培育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必须把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作为核心,大力发展畜牧业,保护天然草场,建设饲草基地。积极发展水产业,保护和合理利用渔业资源。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造中低产田,搞好土地管理。(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深化农村改革1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必须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土地家庭承包经营是农村经济制度的核心,依法保障农民对土地承包的各项权利。有条件的地方,农户在承包期内可根据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

12、流转。要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快征地制度改革。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质量不下降、用途不改变,并落实到地块和农户。严禁占用基本农田挖塘养鱼、种树造林或进行其他破坏耕作层的活动。搞好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庄、集镇规划,引导农户和农村集约用地。加强集体建设用地和农民宅基地管理,鼓励农村开展土地整理和村庄整治,推动新办乡村工业向镇区集中,提高农村各类用地的利用率。2完善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进一步完善农村税费改革的各项配套措施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基本完成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等改革任务。在“十一五”时期,要具体做到以下几点:

13、(1)改革和精简机构、压缩人员、节减开支、转变乡镇政府职能。精简乡镇机构、压缩财政供养人员、调整支出结构、节减经费开支,是推进农村税费改革,确保改革取得成功最重要的配套措施。这项工作要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有计划、分步骤地进行。(2)完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加快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要强化县级政府对本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工作的统筹管理。(3)建立健全村级“一事一议”的筹资投劳管理制度。为规范村级“一事一议”的筹资投劳管理,各地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三)、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1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充分调动农民自主创收的积极性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

14、”的方针,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增加投入的力度;继续完善现有农业补贴政策,保持农产品价格的合理水平,逐步建立符合国情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2继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重点是农业内部的结构调整,这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二是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三是加强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此外还要继续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就业,这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3全面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开展针对性强、务实有效、通俗易懂的农业科技培训。农村中学也要加强农业先进实用技术教育。适应产业结构升级和提高竞争力的需要,进一步搞好农民转业转岗培训工作,加快农村劳动

15、力转移。各级财政要大幅度增加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投入,采取各种方式,努力提高培训的实用性和资金的使用效率。广泛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4全方位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要采取综合措施,广泛开辟农民增收渠道。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扩大养殖、园艺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和绿色食品的生产,努力开拓农产品市场;要繁荣小城镇经济,引导更多的农民进入小城镇,增强小城镇吸纳农村人口、带动农村发展的能力。5切实做好农村扶贫工作要进一步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扶贫措施,因地制宜地实行整村推进的扶贫开发方式。对丧失劳动能力的特困人口,要实行社会救济,适当提高救济标准;对缺乏基本生存条件地区的贫困人口,要积极稳妥地进行生态移民和易地扶贫;对低收入贫困人口,要着力帮助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发展特色产业,开辟增收渠道,减少和防止返贫。健全扶贫投入机制,加强资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益,所有扶贫资金的使用都要实行公示公告和报账制度,严格监督和审计,确保资金即时足额到位,真正使贫困户受益。文献综述:1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社会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32刘莎。当前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现状成因及改革思路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5, 15134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