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选修四各六内容提要.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57184341 上传时间:2022-11-04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选修四各六内容提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地理选修四各六内容提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理选修四各六内容提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选修四各六内容提要.doc(1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0届高三文科地理城乡规划(选修4)知识精要学习要求:(2010年广东高考城乡规划大纲)1、城市环境问题的成因与治理对策2、不同地理环境中乡村聚落的分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3、乡村集市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4、城乡规划对于城乡可持续发展的意义5、城乡规划中土地利用、项目选址、功能分区的主要原则和基本方法6、城乡规划中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文化等部门的一般布局原则7、商业布局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以及不同商业部门布局的特点与功能8、不同的城市交通网络的特点考点点拨:第一部分城乡发展与城市化一、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一)聚落的概念与分类1概念: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不单是房屋建筑的集合体,还包括

2、与居住直接有关的其他生活设施和生产设施。既是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的场所。2、分类:乡村:以农业活动有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城市: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规模较大,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类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城市是由发展而成的。(二)乡村聚落及其分布1影响乡村聚落的形成、分布与发展的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气候、光照、水源、地形、土壤等(2)社会经济因素:战争、行政、传统文化等2乡村聚落形态:(1)集聚型村落:简称集村,按村庄延伸形式又分为团状、带状和环状等。团状:一般位于耕作地区的中心,地形上多为平原、盆地。带状:是因近水源,

3、而沿河道伸展,或避免洪水浸淹而分布于向阳高地成条带状延伸。(2)散居型村落:表现为分散、孤立的特点。耕地数量少、分散不连片。每户为了最大限度接近耕地而分散建宅。地形上多分布于山地丘陵地区。乡村聚落可分为三大聚落系统:(见下表)北方聚落系统南方聚落系统西部聚落系统住宅形式多平房,住宅有院落多斜顶,房前屋后都是农田或菜地帐幕式住宅规模、密度大型聚落、密度较小中小型聚落为主、密度最大小型聚落、密度最小聚落形式团状聚落团状、带状各占一定比例散居、流动性村落农业生产旱作为主水田为主灌溉农业、草场牧业、高寒农牧业(三)城市与城市的形成1城市特点:(1)以人为主体;(2)城市具有高度的密集性;(3)城市是开

4、放、不断运转的有机体 2城市的形成: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社会文明的标志。城市的形成条件:(1)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劳动生产率提高,使农业生产有剩余产品,是城市起源形成的物质基础(2)劳动分工促进城市出现: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和农业分离,出现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发展出现集市,交换地域扩大,集市演变为城市(四)世界城市的发展1古城市分布:多数诞生在河流的中下游平原上(大河冲积平原,有肥沃的土地和便利的灌溉条件,使农耕业在这些地区大大发展。河流冲积平原自古以来是农业生产先进地区,能为城市提供大量的农副产品。),如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尼罗河谷地、印度河谷地、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2

5、古城市的兴衰:起落很大,发展很不稳定,水平很低(五)我国东、中、西部特大城市比较 城市分布特点自然环境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东部地区大城市多、城市分布密集多平原、三角洲、低丘,地势较为低平;属季风气候区,热量、降水条件好;河湖众多,水源丰富。有利于农业发展,适于人类居住。人口众多,分布密集;城市发展历史悠久;水、陆交通便利;工、农业产值高,经济发达。中部地区大城市比较多、分布较集中地形以高原、平原为主,较为平坦;属季风气候区,但大陆性较明显,降水适中。人口众多,城市发展历史较早;资源丰富;经济水平较高;陆上交通发达,是通往东部和西部地区的枢纽地带。西部地区城市数量少、分布稀疏多山地、高原;西北地区气

6、候干旱,西南地区地形崎岖,自然条件差异较大。位于我国偏远地区,人口密度小,交通不便,经济较为落后。补充:中国三大城市群:(1)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包括广州、深圳为龙头的两个副省级市和珠海、佛山、江门、东芜、中山五个地级市以及惠州的惠城区、惠阳市、博罗市、惠东县和肇庆的端州区、鼎湖区、高要市、四会市。 优势条件:毗邻港澳,改革开放起步早,经济发展速度快,目前已形成一个比较集中而且发达的大、中、小城市群,市场化程度高,人才、产业链、外经贸环境都具优势,是我国经济改革的前沿阵地,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发展目标:走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城市化道路,最终形成以广州、深圳两特大城市为龙头,以一大批大中城市为

7、骨干,以小城市和小城镇为依托,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城镇体系,全面提高城镇发展质量。走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城市化道路,最终形成以广州、深圳两特大城市为龙头,以一大批大中城市为骨干,以小城市和小城镇为依托,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城镇体系,全面提高城镇发展质量。 (2)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圈”包括上海市,江苏省的南京、苏州、无锡、常州、扬州、镇江、南通、泰州(即苏南地区),以及浙江省的杭州、宁波、湖州、嘉兴、绍兴、舟山(即浙东地区),共计15个城市。 优势条件:经济基础深厚,科技文化教育事业发达,长江流域腹地深广。龙头市上海定位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便捷的高速

8、公路和沪甬跨海大桥把江浙的城市群与上海衔接起来,使之起到长三角核心驱动作用。 发展目标:长三角将成为全世界人口最多(约5000万人)和规模最大的“大都市圈”。 走经济一体化的道路,即市场一体化、交通一体化、信息一体化、制度一体化、资源一体化、产业一体化、环境一体化、形态一体化。走出去就是指一般加工业,如果有一定的技术优势,一定要向周边地区辐射。请进来主要是请进来一些适合上海环境、特别是能承受上海本地成本的一些企业,主要是服务业,也包括一些加工工业的高精尖生产制造业。放下去指一般的制造业就转移出去。一般的、低层次的加工制造业,上海要主动放弃,这是加强长三角合作的一种好的手段。提上来指上海整个城市

9、功能要提上来,真正增强它的服务功能、市场配置功能,一种内联外引的市场平台的功能。 (3)环渤海城市群:大北京城市群北京、天津、唐山、保定、廊坊、承德、秦皇岛、张家口、沧州、石家庄。辽中南城市群沈阳、抚顺、鞍山、大连、锦州、朝阳。鲁东、鲁北城市群济南、淄博、潍坊、东营、烟台、青岛、日照。优势条件:是中国最大的工业密集区,有资源和市场的比较优势。是中国科技力量最强大的地区,仅京津两大直辖市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科技人员占全国的四分之一。是中国对外开放口岸最集中的地区。是最大的粮食、煤炭、原油等进出口物资中转基地。 发展目标:要积极发展企业联合,不失时机地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开放的市场体系等主要环节

10、上取得突破,求得经济发展的更高速度和更高效益。要充分利用本地区高科技人员集中的优势,进一步发展跨区域、跨国际的科工贸、科工农等多种形式的联合体,促进科技经济一体化。要充分发挥本地区港口群的优势,扩大国内外经济联系,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竞争,尽快实现与国际市场对接。在跨世纪的经济发展中,环渤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要依托这个地区中心城市功能的提高和完善,形成合理分工、优势互补,联合发展,促进地区经济一体化。二、城市化与城市环境问题:(一)城市化与城市化进程:1、城市化 含义:一般是指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体现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城市是区域发展的经

11、济中心,能带动区域发展;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促使城市的发展。此外,使城乡人民的劳动方式、人均收入、文化教育的差别不断缩小,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逐渐趋同。主要标志:城市人口增加、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用地规模扩大,其中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是最重要指标2世界城市化的进程产业革命前缓慢,产业革命后加速发展。国家类型起步时间目前速度城市化水平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原因后果发达国家18世纪中叶趋缓70左右适应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大批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发展中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快速增长30左右不适应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出现许多社会问题(二)城市环境问题及其成因1

12、城市环境问题的主要诱因:工业化、城市化以及不合理的社会生活方式2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A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建筑面积扩大,减少了生物多样性 温室气体排放多,出现“热岛”现象 烟尘排放量多,城市多雨雾天气(或城市多酸雨)密集;建筑群影响了日照、风速和风向;减少降水对地下水的补给(或造成对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和污染)废渣影响城市土地质量等。B环境质量下降。主要污染:大气污染污染源:居民燃烧煤炭、工矿企业、交通工具污染物:煤烟、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碳氢化合物危害:城市空气污浊,有时出现酸雨和光化学烟雾,危害人们健康;并出“热岛”现象水污染污染源:城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污染现象:水体富营

13、养化、赤潮、水体重金属污染产生公害病危害:使江河湖海和地下水水质变坏,特别是饮用水的水质下降噪声污染污染源: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和社会活动危害:妨碍人们休息、工作和交谈,甚至损害人体健康污染源:工业生产、城市建设、居民生活固体废弃物污染危害:影响土地质量,危害人体健康和环境C产生“城市病”:交通拥挤(交通阻塞,导致时间、能源浪费);居住条件差(住房缺少、质量低劣);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影响社会治安,还会带来贫困、内城衰落等问题。(三)城市环境问题治理对策1依据法律法规,加强城市综合管理2依靠科学技术力量,完善城市环境设施3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学案P127和129:(1)严

14、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分散大城市职能,建设新区和卫星城,努力推进郊区城市化,控制市中心的规模。(2)对城市进行合理的规划,加强对城市的管理,妥善处理好城市各种功能分区的关系。如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如拓宽主要干道,修建环城公路、地铁等,建设高层建筑,增加人均住房面积等。(3)建设生态城市,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包括扩大绿地面积、治理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噪声污染等。第二部分城乡分布 一、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一)城市空间形态及其形成1城市空间形态含义:城市一经产生,就占据着一定的地表空间,并在各种自然、人为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下,形成一定的用地轮廓形态。这种形态称为城市空间形态。2城市空间形态分类:如果按照

15、城市建成区主体平面形状进行分类,不同城市空间形态可以归纳为集中团块型、带型、放射型、组团型、星座型、散点型等几种主要模式。3理想的城市空间形态模式:开放式多核心结构优点:这种结构将原来单中心的一些功能,合理分散到其他分中心,以实现城市地域功能结构的合理化。这种多核心发展的模式,可以缓解和消除由于高度集中给中心城区带来的城市问题,使城市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二、城镇布局与协调发展(一)城镇合理布局与联系1合理的城镇布局,可使一定地域范围内规模、职能各异的城镇,组成具有一定地域结构并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进而有效地促进区域发展,取得最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城镇合理的标准:主要从城镇的等级规模结构、不

16、同城镇的功能定位、区域分工、城镇之间的联系网络等方面进行考察。3在城市体系中,不同等级的城市,其功能和服务范围不同。补充资料小城市提供的服务种类少、级别低,服务范围比较小;大城市提供的服务种类多、级别高,服务范围相对较大。一个区域内的大城市的服务范围可以包括附近中小城市的服务范围。这样在一定区域内,各级城市的服务范围在空间上相互重叠、交错,形成一个层层嵌套的城市体系。城市等级服务范围数目城市距离服务级别高级城市高级城市大少远多高级低级城市小多近少低级注意:一个城市的服务范围除了城市本身,还包括这个城市附近的小城镇和广大的农村地区。一个城市的服务范围并不固定,也没有明显的界线。城市服务范围大小的

17、影响因素有地理位置、资源、交通等。4长江三角洲地区案例分析以上海为核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现已形成了包括特大城市、大城市、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等各具特色、多层次的城市体系。城市等级城市城市职能服务范围核心城市上海区域金融中心、航运中心、高级商贸中心,以及国际投资中心等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城市和经济中心,也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核心城市,其影响还辐射到全国甚至国外副中心城市南京和杭州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服务范围主要集中在本省以及周边省的部分地区第三层次城市苏州、无锡、常州、宁波其制造业功能比较突出服务范围主要集中在周边县区和县级市第四层次城市镇江、扬州、南通为城市和周边乡村提供服务其辐射范围主要局限于市域

18、内大多数城镇和乡村第三部分城乡规划一、城乡规划的内容及意义(一)城乡规划1含义:城乡规划是一种综合性的空间规划,它是以城乡居民点的土地等空间资源的合理利用为核心,同时还包括城乡居民点的社会、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内容。2分类:(1)按编制过程来看,包括城乡总体规划和城乡详细规划两个阶段(2)根据规划对象,可分为城市规划和村镇规划等 (二)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1明确城市的性质2预测城市人口,确定城市规模3安排城市土地利用,确定空间利用4部署和安排城市各项建设(三)村镇规划1分类:小城镇规划和乡村规划2小城镇规划的要求:(1)小城镇规划必须满足农业产业化的要求,使小城镇成为农业生产、加工、流通、

19、服务的载体。(2)要把市场需求与本地优势相结合,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力求实现社会经济的综合发展。(3)要将生态环境建设列为重要内容,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和小城镇接近大自然的优势,建设生态型小城镇。3乡村规划的要求:从实际出发,使乡村性质和建设的规模、速度和标准,同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相适应;必须合理用地,节约用地,充分利用空闲宅基地。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合理安排住宅、乡村企业、乡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等的建设布局,并适当留有发展余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加强绿化和整治乡村容貌,搞好环境卫生建设。(四)城乡规划与可持续发展意义1有利于合理土地资源2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城乡生态环境3有利于保障城

20、乡安全4有利于协调城乡发展5有利于保护自然和文化遗产二、城乡土地利用与功能分区(一 )城乡规划中的土地利用1土地利用类型:(1)利用它的空间营造生存发展场所;(2)利用它的生产功能,获得各种生活、生产物质2构成比例:国家颁布的城乡主要建设用地构成比例标准城市规划建设用地结构 村镇建设用地构成比例类别名称占建设用地的比例居住建筑用地2032工业建筑用地1525道路广场用地815公共绿地 815类别名称占建设用地的比例居住建筑用地3070工业建筑用地620道路广场用地 919公共绿地26 3原则:合理用地(二)城乡规划中的项目选址的原则:1必须符合城乡规划中对土地使用的要求,并兼顾与其他建设项目的

21、关系,节约土地,尽量不占、少占耕地,挖掘现有城市用地的潜力,合理调整用地;2要与城市环境规划相协调,对于影响环境卫生极易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的建设项目,应避开城市的水源保护地和城市主导风向的上风地带以及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保护区。3要与城乡现状相衔接。充分考虑城乡交通、通信、能源、市政、防灾规划、用地等现状条件。(三)城乡规划中的功能分区1功能分区成因:城市土地面积相对有限,各个地块的交通可达性和地价也各不相同,各项活动之间发生空间竞争,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集聚2划分:无明确界线,区内以某种功能为主,可能兼有其他功能影响因素:经济因素(主要地租: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有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和交通通

22、达度两个方面);其他因素:历史收人、知名度、宗教和种族因素等。3类型: (1)住宅区:面积和形状:面积最大(40%60%),团块状地位:是城市最基本的一项职能,是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形成:工业革命前居住单元与劳动单元混杂布置,没有出现明显的地域分工,工业革命后居住区和工厂分离,形成住宅区;因经济收入、消费水平而分化为高级住宅区、低级住宅区。 建筑质量上出现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 位置上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低级住宅区往往与低地、工业区联系,高级住宅区则与高坡、文化区相联系 特大城市为了疏散过密的人口和工业,在距母城比较远的交通干线兴建卫星城,使得一些职工的工作地点和居住地点分

23、离,他们在母城上班,却生活在卫星城的居民点内。 (2)商业区特点: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分布于城市街道两侧区位:区位需求是有便捷的交通,只有便捷的交通才能吸引大量的消费入口,所以商业区多分布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处中心商务区形成原因:位于市中心,交通便利,消费人口、流动人口多区位特征:位于市中心,城市商业活动最为繁忙的地方;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很大;建筑物高大茂密;内部存在着明显的分区。外围商业区形成原因:距市中心较近,通达度好,人口稠密区区位特征:中心商务区外围、交通干线两侧或干线交汇处 (3)工业区工业集聚的原因与意义:现代工业生产专业化程度高,企业之间的协作和竞争性强,共用基础

24、设施。集聚既加强城市的经济实力,又拓展原有城市的地域范围面积、形状:较大部分,环状或带状不断向市区外缘迁移(为了寻求低成本、大空间的经济效益,保护城市生态环境)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运输量大)。 (4)其他功能区:住宅区、商业区和工业区是城市地域的基本组成,是各类城市共有的功能区,有些城市还有行政区和文化区,而中小城市这些部门占地面积小,或是分散布局,形成不了相应功能区4功能分区原则:各功能区应力求完整连片,提高用地的经济效益,并充分满足环保、卫生防疫、防火安全等多方面的要求。不同功能区之间应有便捷的交通联系,同时又要避免相互干扰。功能区的空间组合还应考虑城市景观和形象的需要。三、城乡规划

25、中的主要产业布局(一)工业布局1协调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如图:污染严重的工业的布局: 如用地规模小、无污染的工业可以有组织布局在城区;用地规模大,对大气有轻度污染的工业可以布置在城市边缘或近郊区;有严重污染、一时又难以治理的大型企业,宜布置在远离城市的郊区(具体地说,应布置在由于城市“热岛效应”造成的“城市风”范围以外),并考虑到盛行风向和河流流向的影响,并用绿化带隔开。如下图:从污染物的类型考虑,(1)大气污染严重的工业部门如水泥厂、酿造厂应布置在居民区的盛行风向下风地带的郊外(或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的郊外),在季风区要布局在与当地主要风向相垂直的郊外,使工厂排放的大量烟尘、有害气体不至于吹到居

26、民区。在厂区与生活区之间应有绿化带,以便净化空气。(2)需要大量工业用水,又要排放大量污水的工矿企业,如印染厂、造纸厂、电镀厂、皮革厂等,工厂污水排放口要远离水源地和河流上游、避免工厂排放的污水污染居民区的生活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进行工业布局或判断某工业部门布局是否合理必须弄清该工业部门属于何种污染,然后再进行布局或判断。如下表:污染类型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原因典型案例环境因素污染空气工厂设置在居民区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或与常年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保护环境保护大气、水、土地水泥厂、酿造厂污染水源污水排放口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印染厂、造纸厂、电镀厂、皮革厂既污染大气又污染水源综合以上两条化工厂、炼油厂固

27、体废弃物的污染远离居民区和农田发电厂、钢铁厂2保证一定的工业用地比例,但是不要无限度扩张3充分利用现有的社会资源4相关企业、机构就近布置城市规划中常见工业的布局原则工业部门生产特点与制约因素布局主导因素制糖、炼铁耗原料多,制成品重量大大减轻交通方便,接近原料地钢铁、有色冶金、化工消耗能源多接近水电站等能源地织布、石油化工、运输产品比运输原料成本高接近消费市场自来水厂优质水源河流上游方向,水源清洁汽水、家具、印刷、啤酒运输不方便接近消费市场普通服装、纺织、电子装配劳动力成本比重大,消耗劳动量多接近劳动力丰富、工资水平不高的地区化工、电子、飞机、仪表科技含量大,技术水平要求高接近科技发达人才集中的

28、地区电子、感光器材特别要求环境洁净选择环境洁净之地(二)农业布局1宏观布局,总中各农业部门自身运作规律。2因地制宜,充分考虑自然环境的差异。3城乡协调,坚持生态农业的发展方向。4在村镇一级规划建设用地时,要尽量避免占用农业生产用地。附:A、城市郊区农业布局原则:(1)最接近城市市场的近郊,土地多用于生产不易运输和易腐食品,另外距城镇地价越高,农业生产成本高,应布局单位产值高的农业类型,如蔬菜、花卉、禽蛋、乳牛等。(2)近郊的外围则多进行精耕细作的农业经营,以谷物种植(粮食生产)与饲养牲畜为主。B、立体农业的开发模式:(三)交通运输业布局1分类:城市内部交通和城市对外交通2城市内部交通:(1)城

29、市道路规划要考虑城市地理环境因素,如线路选择要结合地形,注意节约用地和投资费用,道路走向应利于城市通风,一般应平行于夏季主导风向等。(2)在城市规划中要合理布局城交通性道路和生活性道路。(3)结合各地社会经济状况、自然环境特点,合理布置城市主干道、轻轨、地铁、高速环线、非机动车道、步行道等各种交通线路和设施,为不同人群(包括残障等弱势群体)的出行提供方便的选择和衔接,加强城乡各功能区之间的有机联系,提高城乡环境的运行效率。(4)交通场、站的布局应尽量满足人们出行的便利,同时考虑城市环境的要求。根据城市的特点构建方格道路网、环境辐射道路网、方格环形道路网等道路结构。3城市对外交通:(1)统筹布局

30、对外交通设施,创造联运条件(2)对外交通站场与城市交通感到系统密切联系(3)对外交通设施的布置与城市功能分区密切配合,尽量减少对城市的干扰附:A交通站点、线路布局的原则:(1)铁路、公路的区位选择:地形平坦、地质稳定、暴雨频率小、水系影响小、经济发展的需要、资金充足、技术水平高。一般公路最好连接多个城镇,以照顾沿线地区居民的出行需要,但过境道路尽量避免通过市区。(2)港口的区位选择:水深、地平、可用地多、凹位(港湾)、避风、封冻期短、经济腹地广、交通便利、离大城市近。(3)内河航道的区位选择:水系发达(水网稠密)、流量大、水流平稳、无结冰期、经济发展的需要。(4)航空港的区位选择:地形平坦开阔

31、,坡度适当,以保证排水;地质条件良好,以保证地基稳定;考虑与城市的距离(取决于城市用地、交通联系、环境等综合因素)。AB(5)火车站、汽车站的区位选择:要与市内干道系统和其他对外交通有方便、直接的联系,能够最大限度方便乘客。附:B城市内部门道路网布局方格放放射式道路网A方格-环行-放射式道路网B优点缺点方格道路网(1)路网容量使用均衡,车流可以较均匀地分布在所有街道上,不会造成市中心交通负担过重现象;(2)道路与道路之间不会形成复杂的交叉口,以十字型或丁字型交叉口为主,交通组织与管理简单便利 ;(3)由于平行方向有多条道路,因此交通分散,灵活性大,在重新分配车流方面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当一条街道

32、受阻,车辆绕道行驶的路线不会增长,车辆行驶时间也不延长;(4)城市道路整齐,利于建筑物的布置,对外交通直接方便。(1)对角线方向的交通联系不便,增加了居民的无效出行距离,增加了路网的负担;(2)干道网密度一般较高,存在很多交叉仁 口,既影响车辆行驶速度,又不易于交通管理和控制;(3)把城市交通分配到全部道路网上,不能明确划分主十道和支道,限制了主次干道按功能划分并影响作用发挥。环形辐射道路网(1)放射性干道有利于市中心的对外联系,有利于形成吸引强大的市中心,保持市中心繁荣;(2)为减少中心的交通流量和缩短运输距离,在放射式路网中加人一条或几条环行道路,便形成了环形放射式道路网。放射干道担负城市

33、内外的运输任务,而环形干道则负担各区之间的交通联系,并疏散过境交通,以避免对市中心产生过大的压力。可以使市中心和各功能区以及市区和郊区之间有便捷的交通联系;环形干道可以将交通流量分散到城市的各个区域。市中心通达性好,城市纵横交通便利,出人城方便。路线曲直结合,灵活激动,行程距离短,行程时间少;(3)由于环形线的作用,可以避免城市向四周无限或不规则扩展。(1)放射形干道容易把外围交通迅速地引人市中心区,中心区路网负荷过大,交通拥堵,而外围路网得不到充分利用,浪费了路网时空资源。道路曲折,交通不便,机动性较方格网差。城市边缘分区之间联系不便;(2)在小范围内采取环型放射式道路网形式,易造成一些不规

34、则的小区和街区,给建筑和房屋朝向布局带来困难。方格环形放射式道路网主体采用方格式布局,外设方形或多边形环路,再加上放射式对角线直通道路,既缩短了两点间的交通距离,又不增加市中心的交通负荷自由式道路网(1)由于地形起伏变化较大,地形类型复杂多样,道路结合地形地势呈不规则状布置而形成的一种道路网;(2)布局灵活,依山就势,顺应自然地形与河流的变化;道路网络没有一定格式,变化复杂;道路曲折,弯道较多,道路起伏较大,影响车辆行驶速度,交通不便;复杂多样的道路网格局,易造成一些不规则的小区和街区,给建筑和房屋朝向布局带来困难,造成城市无序发展。混合式道路网(1)一些历史上为半殖民地的城市,由于受几个国家

35、的租界各自为政、自成道路体系的影响,或因城市各历史发展内阶段的特殊情况,往往形成混合式道路网;(2)根据城市所在地区的地形和交通需要将各个街道系统在城市不同区域结合起来,使道路网既能满足行车需求,又能满足经济和建筑上的需求。附:C城市道路网的形成因素和规划原则 1形成因素(1)自然因素:受自然地理条件的影响,如地形、河流等。 (2)历史:具有继承性和不易改变性,如北京、西安等古城。(3)现状:现代的城市规则。 (4)建设条件:经济技术的影响。 2规划原则(1)满足人们出行的需要。 (2)节约用地。 (3)合理利用地形和水文条件。 (4)保护环境。 3城市道路网中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1)放射状线

36、路的作用缩小城市中心到周围郊区之间以及城市各端点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城市与郊区以及城市各端点间的交通联系。(2)环形线路的作用防止大量人流、车流汇集到城市中心,造成交通拥堵,从而利于人们出行。4城市交通布局是否合理的评价 (1)生活区与工厂区、政府机关集中区等工作区不能太远。如果过远,会加重工作人员负担,增加城市交通的运载量,造成交通拥堵。 (2)商业服务区和文娱场所不能过分集中。过分集中,会把大量的车流、人流引到同一地点,造成交通拥堵。(3)过境道路应同市内道路相分离,不能穿过市里。过境道路与市内道路相分离,对市内交通的千扰因素减少,可提高市内交通及过路交通的通达性,防止市区交通拥堵,提高交通

37、运输效果,降低建设成本,防止加剧城市用地紧张,减少城市交通环境污染,保障交通安全。 (4)从城市布局看,布局紧凑的城市,可以缩短城市道路里程,有利于人们出行。第四部分城乡建设与生活环境一、城乡人居环境(一)人居环境:即人类的居住环境,包括自然要素和社会要素两部分。自然要素主要是指大气、水、阳光、土壤、植物、动物等,它们构成了人类生存的基本物质和能量,是人居环境的基础。社会要素主要是指建筑物、道路、基础设施、邻里关系、社会管理、村规民约等,这些为人类提供丁牛存的基本空间和条件。对于这些社会要素,人们通常归之为人、社会、建筑、支持网络等几大类。(二)城乡人居环境的评价内容:人居环境核心是“人”,始

38、终以满足“人类的居住需求”为根本目的的。人居环境对环境的要求不仅体现在硬件设施上,更主要的体现在人文思想的建设上。当人和环境协调发展,才能实现人与环境的持续发展。结论:对人居环境的评价着重考虑与人类居住和活动有关的要素。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人居环境的要求和评价也在不断变化。现代社会,人们更加关心居住的“质量”。人们在选择居住区位置的时候,首先要在经济承受能力以内满足自己的需求,然后选择人居环境质量相对较好的小区。以人为本,天人合一,充分尊重大自然,逐渐成为新时期城乡建设的主导理念。(三)中国古代居住观的科学依据中国古代居住观非常讲究“风水”,下面是一些观点:(1)背

39、山面水、聚气藏风 ;(2)坐北朝南,负阴抱阳;(3)住宅建筑前屋低、后屋高;(4)孟母择邻而居。“风水”实际包括了风、光照和水。“山南水北谓之阳”,我国是季风气候,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国土大部分位于北回归线以北,背山摒挡冬季北来寒风,面水迎来南方暖湿气流,抱阳具有良好的日照,其居住的自然环境宜人。二、城乡商业与生活环境(一)城市商业及其布局商业布局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居民的使用频率 设施的规模效益1城市商业分类:社区商业服务点、区域商业中心、市级商业中心2城市商业布局应考虑的因素: (1)居民的使用频率(2)设施的规模效益3城市商业布局(1)社区商业服务点:规模小、数量多,消费人群多

40、,一般布局在居民区附近。 注:农贸市场的布局不能太接近小区,更不能在小区内部,但又不能距小区过远,造成购物不便。(2)区域商业中心:服务对象以居民区附近为主,兼有本区域居民。一般位于居民聚居区和公共交通集散地。(3)市级商业中心:服务对象为全市居民和流动人口,多布局在人流和货流量大的城市中心、城市重要交通干线的十字路口处、车站和港口附近。(二)乡村集市1定义:是指乡村按约定时间,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商品交易的场所。2乡村集市布局:(1)目前我国乡村集市多数分布于乡镇政府所在地,这些地方一般人口集中,有较好的服务设施;(2)其次,一些水陆交通便利的地点,如渡口、车站、公路沿线等处,因货物集散转运便利

41、,人流量大,成为集市分布的理想地点;(3)此外,在一些专业手工业产品的产地,也会形成交易场所。如竹木产区多有木器加工、造纸、雨伞制造业,丝、棉、毛产区往往兴起纺织加工业,这些地区附近也会形成相关产品交易的集市。三、城乡公共服务设施与生活环境 (一)城乡公共服务设施的合理布局1分类:(1)从类型看:包括文化、科技、教育、体育、卫牛等设施。(2)从规模看:既有大型的剧场、中心学校、体育馆、综合医院等,也有小型的健身房、图书室、社区小学和医疗点等。2城乡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 各项公共服务设施都与城乡居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它们的布局应综合考虑城乡环境的实际状况和服务对象的需求。(1)幼儿园的布局一般

42、宜建在居住区内环境安静、接送方便的地段。(2)中小学的布局应保证学生能就近上学,沿途一般不应穿越铁路、城市交通干线,不穿越厂矿生产区和市中心人多车多的地段,要远离城市交通繁忙的铁路、公路沿线,以免噪声干扰;同时也要注意学校对居民正常生活的干扰,应与住宅保持适当的距离,一般设计在居民区的边缘,沿次要道路比较安静的地方。 (二)创建有文化品位的城乡环境(1)我们居住、生活的环境,不是建筑、道路、广场、绿地等设施的简单组合,还应负载着艺术和文化。(2)城乡环境中服务设施的设计和建设,应该讲究整体和谐、格调高雅和个性鲜明,达到传递文化信息,提高文化品位的效果。(3)完善的城乡公共服务设施,既能够产生直

43、接的经济效益中(如众多的文化产业),又可以为社会提供丰富的文化产品和优质的文化服务,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推动文化交融、展现城市风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成功的城乡建设,实际上是在进行文化建设。guoxiduoaliyaduo选修六 环境保护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探索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人 类 与 环 境 的 关 系第一阶段:人类畏惧、崇拜自然(采猎文明时期)-人地关系协调第二阶段:人类无视自然,试图主宰自然(农业文明、工业文明时期)-人地关系失调第三阶段:人类开始寻求与自然协调发展(新技术革命以来)-人地关系协调

44、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发展阶段协调阶段(工业以前):生产力水平低,对环境影响较小失调阶段(工业化初中期):生产力水平提高,人类试图主宰自然协调发展的阶段(工业化后期)协调发展的阶段(后工业社会)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演变阶段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短缺已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人类认识提高环境伦理:指人对自然的伦理,它涉及人类在处理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时怎样才算正当、合理的问题以及人类对自然界负有怎样的义务问题。正确的环境伦理观:人类是自然的产物而不是主人,人类只有保持同自然平衡协调,才能生存发展;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破坏环境是不道德的行为。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概念:指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由于自然或人为的原因,出现了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甚至影响人类生存的种种问题,这就叫做环境问题。环 境 问 题 的 产 生 及 危 害概念及分类原生环境问题:如火山喷发、地震、台风、洪涝、干旱、海啸、一些地方病(如克山病-水土中缺硒、地方性甲状腺肿-缺碘、氟骨症-氟过量)等次生环境问题:(1)环境污染:全球气候变暖、酸雨危害、臭氧层破坏、城市垃圾污染、工业“三废”污染等 (2)生态破坏:生物物种锐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森林面积减少等分类自然原因环境污染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及其危害(1) 人类向环境中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出现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