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理论.doc

上传人:asd****56 文档编号:57162708 上传时间:2022-11-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文学理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儿童文学理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儿童文学理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文学理论.doc(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文学的一般理论v 文学是以规范化、美化了的语言文字为工具,通过对社会人生素材的分析、概括、提炼、以至想象、加工、虚构,或塑造典型的形象、描述生动的故事,或营造真切的意境、抒发浓烈的感情,从而表达人对文化、生命的探讨,传递人对人生、世态的美学评价与精神体验。v 2、文学的基本要素v 作家(创作者)作品(文本)读者(接受者)v (1)从文学的生产者分类,可以把文学分为作家文学与民间文学。v 民间文学是指民间集体创造的文学作品。v 主要特点:v 民间集体创作的集体性不存在版权问题v 口耳相传的口头性极少数作品经采风得以记录下来v 传播过程中的变异性民间文学大致是一个开放的文本体系,在口耳相传的过

2、程中会有不同的补充与加工。v 中国民间文学的四大经典作品:孟姜女、牛郎织女、白蛇传、梁山伯与祝台v 根本特点是:v 个性化的生产过程以及产品的个人占有性即版权v 符号性作家文学总要通过各种传媒途径将产品变成符号文体提供给社会公众v 稳定性作家文学一经公开发表就成为社会公器不再改变v 作家文学是一种个体化的精神劳作产品。v (2)从文学的消费者的角度出发,可以把文学区别为成人文学与儿童文学两大类。v 比较两首同题诗的区别v 浪:是落魄的醉汉/踉跄在海边/呵,那一片温暖的港湾/能收容漂泊不定的浪子v 浪:浪花、浪花,/哗、哗、哗。/蹦蹦跳跳的跑来了,/好像娃娃跟我耍。/浪花,浪花,/露白牙,/咬着

3、我的小脚丫,/赫然藏起不见了。/浪花、浪花。/哗、哗、哗,/跟着风婆婆回家了。/它把玩具给我啦。/浪花,浪花,/送的啥?新螺象面小镜子,/海星像块花手帕v 成人文学是为具有一般阅读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的成年人服务和消费的文学。v 基本特点:题材无禁区,创作多样化,风格个性化v 儿童文学,或称少年儿童文学,是以18岁以下的儿童为本位,具有契合儿童审美意识与发展心理艺术特征的,有益于儿童精神生命健康成长的文学。3、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的区别v 目标指向的区别:v 儿童文学作家的创作目标指向将创作定位于儿童能够接受并乐于接受。v 成人文学是成年人之间的文学活动与精神对话。文化底蕴的差异v 成人文学强调从

4、历史的深度和时代的高度开掘题材内容,讲究历史的、文化的积淀。 红楼梦v 儿童文学强调以儿童为本位,讲究表现活泼的儿童生活,人道精神、温暖与快乐、幽默与巧智、想象与幻想。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小拇指睡美人v 有的文学体裁专属于儿童,如儿歌、童话、儿童故事等v 根本区别在于儿童文学是大人写给小孩看的文学,即儿童文学的创作、传播(包括编辑出版、批评研究、推广应用等)主体是成年人,而其接受、消费主体是处于启蒙、成长年龄阶段的少年儿童。v 成人社会的“儿童观”掌控、规范着儿童文学。二、关于“儿童文学”的几个观点v 专为论: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v 思考:西游记静夜思伊索寓言等都不是专门为儿童而创

5、作的文学,它们属于儿童文学吗?v 专写论:儿童文学是写儿童的文学v 工具论:儿童文学是教育儿童的工具v 本位论: 儿童文学是用儿童本位组成的文学,其艺术构成必须以儿童本位心理特征为依据和标准。v 鲁迅:“幼者本位”v 周作人:“儿童的文学”v 美 杜威 :“儿童本位论”三、儿童文学的美学责任v 儿童文学的基本美学特征则是“以善为美”。v 儿童文学总是把导人向上、引人向善、养成儿童本性上的美质、夯实人之为人的人性基础作为使命,体现了人类对未来一代的人性规范与文化期待,也是儿童文学价值功能特殊性的体现。v “以善为美”的美学理想使儿童文学在题材内容方面遵循三个“远离”:v 远离暴力v 远离成人社会

6、的恶俗游戏与刺激v 远离一切不利于儿童精神生命健康成长的社会生态因素“儿童文学”概念的基本含义应该包括这样几层意思:v 儿童文学是具有独特艺术个性和审美价值的语言艺术。v 儿童文学是适合于儿童接受并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v 儿童文学对儿童具有审美、认识、娱乐、教育等多种功能和价值。v 儿童文学是为儿童创作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结论: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提供和创作并适合他们阅读的、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四、儿童文学的范围v 1、儿童文学与儿童读物v 读物(图书)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是手写的或印刷的,有相当长度的信息,用于公开发行;信息记载在轻便而耐久的材料上,便于

7、携带;它的主要目的是在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因其便于携带与耐久而能达到此目的,它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行使宣告、阐述、保存与传播知识的目的。v 读物是精神产品的载体,载体所承载的内容可以是各色各样的,包括六大类:v 第一,儿童启蒙读物;第二,思想品德教育与励志类读物;第三,科普读物;第四,传播人文历史知识的读物;第五,儿童图画书和卡通读物;第六,文学读物。v 儿童读物(图书)是人类社会专门为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精神生命健康成长服务的,适合于他们阅读、接受的出版物。v 儿童文学与儿童读物的区别:v 儿童读物的范围要大于儿童文学,儿童文学是儿童读物的一种。v 儿童文学作品并不以系统地介绍和说明知识为

8、目的。v 儿童文学的文学性是作品中的一种有机构成,而不只是知识内容的形象化手段。v 儿童读物中文学手法的运用只起到辅助的作用并不具备独立的、完整的艺术品格和审美价值。v 2、古典意义上的儿童文学v 一是民间口头文学作品。如牛郎织女、格林童话等。v 二是注重故事性、具有一定文学色彩的蒙养读物。如清代程允升的幼学琼林等v 三是经过专门编纂的“陶冶性情”的成人文学作品,如千家诗等。v 四是古典文学中那些适合儿童特点、事实上也常为儿童读者所选择和接受的作品。如西游记、鲁滨逊漂流记等。 3、现代意义上的儿童文学是作家在现代儿童文学观念的指导和影响下专为儿童创造出来的一种自觉、独立的文学门类,首先是为适应

9、儿童的文学欣赏特点和审美情感需要而创作的,满足前述的儿童文学概念的文学作品都可属于此类。v 古典意义上的儿童文学是弥补儿童精神需要的一种补偿性的文学。v 现代意义上的儿童文学是作家在自觉的儿童文学观念的指导或影响下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其范围和界限要相对明晰和确定。v 4、儿童文学的两大门类v 由成年人创作的“儿童文学”的两种悖反现象:v 一种是出于成年人某种宣教、传道、惑众的政治需要或其他需要,用来演绎教义或图释概念的形式上的儿童文学。v 一种是处处以儿童为中心(本位)、“善于从儿童的角度出发,以儿童的耳朵去听,以儿童的眼睛去看,特别以儿童的心灵去体会”的契合小读者审美趣味与接受心理的纯粹的儿

10、童文学。v 少年儿童的文学鉴赏并不恪守成年人为他们主观划定的“儿童文学”圈子,而是自己寻找适合自己审美趣味的作品。v 一是“儿童本位的儿童文学”,也就是以儿童为本位而创作的,契合小读者审美趣味与接受心理的文学。v 一是“非儿童本位的儿童文学”,这类成人文学作品中的某些艺术元素(如童年记忆、少年心态、魔幻手法、变形组合、荒诞情调、游戏精神等)吸引了小读者,契合了他们的审美接受心理与阅读兴趣,被小读者“拿来”当作了自己的读物。v 韵文体:儿歌、儿童诗v 幻想体:童话、寓言v 叙事体:儿童故事、儿童小说v 散文体:儿童散文、儿童报告文学v 5、儿童文学的体裁类型v 多媒体:图画文学、卡通读物、儿童戏

11、剧文学、儿童影视文学v 科学体:儿童科学文艺、科学幻想小说第二节 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 纯真、稚拙、欢愉、变幻、朴素。v 思考:儿童文学最大的特征是什么?v 童心、童趣是儿童文学儿童文学的重要特征。它指儿童文学作品对少年儿童的想象、思想、情感、心理状态及与之相应的行为的艺术反映。v 游戏性也是儿童文学的特征。儿童作品的情节找不到任何寓意,而是由一连串小游戏构成的大游戏。儿童在这场游戏中可尽情地放松自己。作为读者的儿童,也在游戏的审美中渲泄了平时的压抑,而且从游戏中找到了心灵的补偿。v 富于幻想、惊险、神奇是儿童文学常表现特色。v 纯真稚嫩、纯洁、美好,童真v 童真在儿童文学作品中主要借助于作品中

12、人物的言行、心理活动等表现,集中于在形象刻划中表现纯真美。v 如美国作家阿诺德 洛贝尔的寄给蛤蟆的信。v 我是男子汉v 如果今夜起风, 不要害怕,妈妈 我是家里的男子, 我已经六岁, 我是男子汉, 我会举起长长的陀螺鞭子, 把不听话的风 赶到没有灯光的角落, 让它罚站。v 稚拙稚气、拙朴v 稚拙可以理解为儿童特有的稚气、拙朴的综合化、艺术化表现,是儿童天性的综合化和外显化,是只有儿童才会有的独特的神态、语气和行为心理。v 稚拙美在内容方面的表现:借人物的言行、心理、动作表现出儿童特有的稚气和憨态。v 稚拙美在形式方面的表现:通过叙述方式和人物语言表现。 v 叙述人语言:简单句、色彩感、儿童口语

13、v 人物语言: 体现儿童惯用口头语,真实再现儿童的心理、性格、年龄特点。例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 小头爸爸躺在长椅上,呼噜噜,呼噜噜睡大觉,大头儿子在公园的草地玩,太没劲了。他走过去推小头爸爸,可小头爸爸动也不动。哼!气死我了!大头儿子朝地上看了看,忽然拿起一只大皮鞋,走到树下,卟,扔进树下的废物箱里;还有一只拿出来,把它挂在树上。嘻嘻,大头儿子开心了,他回到爸爸那里使劲推,这下终于把爸爸弄醒了。欢愉 “儿童文学是快乐的文学”。v 营构欢愉的手段:幽默与夸张 滑稽与变形。欢愉的效果富于喜剧色彩变幻幻想、荒诞、动态美。第三节 儿童文学 与儿童教育儿童文学与小学审美教育v (一)儿童文学的美育功能。v

14、 美的熏陶。v 提升审美趣味,学会辩别美、认识美、确立正确的美丑观。v 培养感受美、理解美、评价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二)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审美接受特点。 读、听儿童文学讲述儿童文学 评价,模仿与创造感受美认识美辨别美创造美表现美(三)儿童在文学接受中进行审美教育遵循的一般原则。v 直觉性原则。v 情感性原则。v 非功利性原则。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学v (一)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及任务。v (二)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提供了宝贵的教材资源 2、提升了教师自身的素质儿童文学与小学生素质培养v (一)有助于人格培养。v (二)有助于智力发展。v (三)有助于创造精神的培养。第二章 历史和

15、今天 一、从“自在”到“自觉”v 儿童观是指一个社会或一种文化所形成的对儿童的认识。v 儿童文学的发展与儿童观的发展密切相关。v 在中国:20世纪以前“自在”的儿童文学v 20世纪初“自觉”的儿童文学v 西方:1697年贝洛的鹅妈妈故事集二、从民间文学到作家创作的文学v 1、民间故事、童话是儿童文学产生的重要母体。v 博蒙夫人改写的美女与野兽将民间童话正式带入了儿童读物的范畴。v 2、作家对民间故事的改编促进了儿童文学的由民间传统向创作传统的转变v 格林兄弟改编的儿童与家庭故事集v 茅盾、周作人等对外国儿童文学作品的翻译。v 3、安徒生的童话创作标志着儿童文学从民间走到现代形态。三、审美形态的

16、发展v (一)民间文学的艺术特征:类型化v 1、母题类型化v 2、结构类型化v 3、人物类型化儿童文学三大母题(刘绪源)v 儿童文学的艺术母题是指儿童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儿童生命成长紧密相连的基本行为、精神现象以及题材类型。 爱的母题 顽童的母题 自然的母题v 爱的母题:通过作品来传达对孩子的爱,借此培养儿童的爱心母爱型:v 内容:带着自己的人生体验来作爱的传达,使孩子感受到爱的迷人和伟大。v 审美:审美感情的升华。v 审美基调(情绪):亲切温馨。v 白雪公主海的女儿作品表现慈爱的母性,题材是母亲们感兴趣的话题,语言体现了母亲的慈祥。父爱型:v 内容:直面人生,以现实的深刻的眼光看待和处理人生

17、中的难题。v 七只乌鸦十二兄弟v 审美:揭示人生难言与奥秘。v 基调:端庄深邃。v 爱的母题的意义:v 渴望母爱,寻求家庭和社会的温暖,体现了人类现实性的一面,它起源于人的现实发展的需要。顽童的母题:张扬儿童活泼、顽皮、淘气的天性。v 内容:表现儿童的任性与调皮。v 审美:在意外的认同中获得审美的狂喜。v 基调:奇异狂放。v 顽童的母题的意义:v 渴望自由,向往无拘无束,尽情翱翔的天地,体现人类的未来指向,是对现实社会中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一种深情的呼唤。自然的母题: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v 内容:以自然万物为表现对象。v 审美:在对自然的审美中形成超脱感和神秘感v 基调:悠远率真。v 自然的母题

18、的意义:v 给人带来超脱感,惊异感,亲近感。使人感悟到在人类社会之外还有一个无比伟大的自然,感悟到自己与大自然之间密不可分的血缘关系。结构的类型化1、开头结尾模式化:“很久很久以前”2、故事形态的类型化如灰姑娘型的故事:3、情节结构模式化:三段式结构人物形象类型化人物性格单一,缺乏个性三、审美形态的发展v 儿童文学审美形态的发展:v 1、体裁样式分化v 2、题材领域的拓展v 3、艺术手法与风格的多样化新媒介与儿童文学v 新媒介为儿童文学提供了新的创作空间v 新媒介促进了儿童文学作品的传播v 新媒介促进了儿童参与儿童文学创作与接受的主动性。v 新媒介削弱了儿童文学的文学性?第三章 儿童文学的审美

19、创造与接受对象第一节 儿童文学的审美创造一、儿童文学的作家队伍v 儿童文学的作者:成人、教师、儿童自身v 自觉型:统一在“为儿童而创作”的总目标动机v 教育型:张天翼v 社会使命型:曹文轩v 娱乐型:提倡以儿童兴趣为中心,投儿童的接受心理所好。郑渊洁儿童文学的作家队伍v 自发型:没有明确的为儿童创作的目的,因特殊的心理内驱力写出适合儿童欣赏的作品童心型:创作心理接近儿童,具有儿童般天性的作家。儿童崇拜型:童年回忆型:难忘的童年构成童年情节,并成为文学创作的内驱力和动机。二、儿童/原始思维与儿童文学审美创造v 1、“泛灵论”万物有灵,自然万物人格化v 儿童通过泛灵观念把情感和意识赋予整个世界,使

20、活动着的有机世界更加活跃昂扬,使僵死的世界充满蓬勃的生命力。v “泛灵论”是童话、神话具有永久魅力的依据,是儿童文学特别需要幻想、拟人、夸张、变形等艺术手法的根本原因。v 2、“人造论”从“自我中心”出发观察世界,按自己的主观意愿创造或改造世界v “万物皆备于我”这种自我中心的思维突出地表现在儿童的“象征性游戏”中。在象征性游戏中,儿童按照自己的想象来改造现实,以满足自己的需要,在游戏中他们可以呼风唤雨,指挥一切,改变一切,创造一切。v 借助幻想、夸张等艺术手法,塑造契合儿童审美心理结构的文学形象,是实现儿童文学价值尺度的一条重要途径v 2、“人造论”从“自我中心”出发观察世界,按自己的主观意

21、愿创造或改造世界v “万物皆备于我”这种自我中心的思维突出地表现在儿童的“象征性游戏”中。在象征性游戏中,儿童按照自己的想象来改造现实,以满足自己的需要,在游戏中他们可以呼风唤雨,指挥一切,改变一切,创造一切。v 借助幻想、夸张等艺术手法,塑造契合儿童审美心理结构的文学形象,是实现儿童文学价值尺度的一条重要途径。v 3、“任意结合”通过联想将毫不相干的事物或现象按照主管意愿任意联系在一起v 儿童看待事物是按照接近、类似、对比等原则发生联想,再进行组合、调配,产生新的意向。v “任意结合”的逻辑思维使本来因“泛灵论”“人造论”作用而沉湎于幻想的儿童,又添加了“荒诞”的意味,世上的一切在他们眼中就

22、变得更加随心所欲、任人摆布。v 4、“前因果”观念对原因和结果的认识表面性、心理性v 在儿童心目中,没有“偶然”的观念,他们并不知道客观的因果联系,认为一切事物都是有目的的,都是按照一个既定的计划事先安排好了的。既然都是安排好了的,那么一切事物的发生就都必须有其原因 ,就一定能找出其中的“为什么”。v 儿童自我中心思维任意结合的逻辑思维前因果观念儿童式的好奇心第二节 儿童文学的读者儿童读者和成人读者v 儿童文学的主要接受对象是儿童读者v 成人读者也是儿童文学的接受对象成人读者接受儿童文学的原因:角色需求、潜在童心的阅读选择儿童对文学的接受具有年龄的阶段性v 儿童的年龄阶段划分婴儿期(03岁)

23、幼儿期(36岁)童年期(712岁) 少年期(1318)v 儿童文学的划分(三个层次)幼儿文学 童年文学 少年文学儿童对文学的接受条件v 儿童对文学接受的主观条件阅读兴趣 、艺术感知力、知识积累、文学能力v 客观条件文本对儿童的吸引力 儿童对文学接受的特点语婴幼儿接受:音层面的接受,侧重语音、游戏的感官接受,属于初级的感官性接受v 童年接受:能借助文本语言对作品的形象体系进行复现,理解作品的形象和完整的故事。属于二级的想象性接受v 少年接受接受中不仅可领会表层画面,且能理解深层意蕴,属于三级的理解性接受各年龄阶段儿童文学的特点v 幼儿期文学:儿歌、童谣、低幼童话故事、 图画书等v 游戏性 趣味性 直观性(启蒙、亲子共读)v 童年期文学:童话、寓言、儿童小说等v 浅显性 故事性 趣味性(自主性) v 少年期文学:少年小说、散文、影视等v 真实性 深刻性 艺术性 儿童对文学作品的接受原则v 生命性:用儿童的眼睛看世界,一切都是生命的对象化v 同一性:儿童以“信以为真”的阅读期待和接受心理进入文学作品,是真正的情感投入和生命体验。v 游戏性:儿童会按照自己的思维模式与逻辑去建构属于自己的游戏规则与语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