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之音说课.doc

上传人:asd****56 文档编号:57158527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活之音说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生活之音说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活之音说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活之音说课.doc(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生活之音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们早上好!一、教材简析: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第一单元第3节生活之音,这一课选择了形式多样、风格各异,并始终伴随人类各种生活的音乐,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音乐,同时,能感悟:“音乐就是生活,生活就是音乐”,进而激发学生构建自己的音乐生活的愿望。本节内容最大的特点就是:所有的鉴赏作品都是运用现实生活中具体的生产劳动场景、生活场景为素材创作出来的精品佳作。二、教学目标:根据高中学生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以及新课标要求。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音乐作品的体裁、演奏的形式。(2)、能力目标:能够记录打字机、盖邮戳音乐的节奏谱;能够熟悉模唱钟的

2、音乐主题;能够从永恒的水观赏中得到启发,并积极参与尝试创作一首“纸乐”。(3)、情感目标:接触一些伴随人类生活的各种音乐,思考作曲家如何运用生活中的各类素材创作音乐作品;能够关注生活中的音乐,同时感悟到“音乐就是生活,生活就是音乐”。三、教学重点、难点:根据以上制定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学情分析:高中大部分学生在课堂表现上“善于听不愿说”,在表达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分析方面过于依赖教师的讲解,因此,制定以下的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本节课的作品鉴赏让学生感知音乐来源于生活,反映生活,体会两者相融共通的联系;感受音乐表现艺术的魅力。(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音乐,思考作曲家如

3、何运用生活中的各种素材创作音乐作品;引导鼓励学生参与音乐活动。在活动中获得体验从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四、学情分析:对于高中同学来说,生活中的各种声音是每天都能听到的,也应有着丰富的体验,所以,在这节课一开始我请同学们模仿日常生活中大家熟悉的声音,拉近同学们生活经验与音乐的距离。高中的学生思维活跃、理解能力强。根据这个年龄段学生的特点,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听、记、奏、仿、创等教学手段。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2分钟)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请同学们模仿日常生活中大家熟悉的声音。(比如说,风雨雷电声)二、多维感知,聆听音乐(28-30分钟)(一)打字机盖邮戳1、然后,带着问题聆听乐

4、曲打字机和盖邮戳,体会乐曲中用了日常生活中的什么作为节奏乐器?乐曲又是怎样有声有色的表现了生活、工作中的场景的?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乐曲设计标题。(这里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声音,到体会作曲家如何运用生活中的各类素材创作音乐作品,拉近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与音乐的距离。从而感悟音乐就是生活,生活就是音乐)2、在此基础上记录打字机、盖邮戳音乐的节奏谱。3、随打字机乐曲合作表现大城市办公楼喧嚣打字机声和繁忙的办公场面。请两位同学选择打击乐器表现打字机满行时的预告铃声和满行后向左推进机头的声音。其他同学按节奏敲击课桌模仿打字机打字的声音。(这里通过开展音乐活动鼓励学生创作与表演,在兴趣持续状态下身临其境地

5、体会音乐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二)钟1、聆听匈李斯特的钟。请学生思考:音乐中表现了什么声音?作曲家怎样运用钢琴的特点来表现钟声的?(这里让同学们根据提出的问题聆听音乐,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鉴赏)2、学生随钢琴哼唱钟的两段主题音乐。3、随音乐分两组敲击不同主题的节奏。(如果敲击主题的节奏对学生来说难度比较大,可以设计两种简单敲钟律动表现两段主题音乐或记录乐曲曲式结构图谱。)(这个环节通过分组敲击两个不同主题的节奏,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变奏曲的特点,了解作者李斯特的创作手法。让同学们在活动中体会两个主题交替变奏形成了的辉煌华丽的段落。最后乐曲运用舞曲的题材特点,在热烈欢快的歌舞气氛中结束)(三)播放视频

6、观赏谭盾永恒的水。请学生思考:在观赏过程中得到什么感悟与启发?交流对该作品的评价和看法。作品在2001年的北京国际音乐节上首演大获成功,作曲家使用了不同的打击乐器,利用其在不同媒介(在空气中、在水中)的传导下产生的不同的音响效果;把水在滴落、流淌、碰撞等状态中发出来的声响和奇妙的节奏感来营造奇特的视觉、听觉的享受。也就是把我们身边最平常、最熟视无睹的“生活现象”,根据自己感受把它综合起来,通过声音和画面全新地展现给人们。好像很熟悉又从来没有听到过。水,本是流动的,那么轻盈,一颤动便会四处流动、消失。却又是永恒的。其实那便是内心世界的水,不管是翩翩而流、或者纤纤细流、或者消失不见。都存在一个人的

7、心中,那便是化作一个人的诗意。一个人浪漫的情怀,一种震撼或温馨的感觉、不会消失,便成永恒,流淌在心中。(这里再次强调作曲家的音乐创作灵感来源于对生活的深入细微的观察与感悟。并鼓励学生讨论、交流对该作品的评价和看法,培养他们独立见解,达到学会构建自己的音乐生活的目的。)三、拓展延伸(6-8分钟)1、课堂实践:启发、引导学生从永恒的水中得到感悟,尝试用“纸”来创作一首“纸乐”。可以利用不同纸,通过揉、搓、撕、抖等手法制造出不同的音响效果,再运用音乐表现的要素进行整合。比一比谁的作品更能表现自己的意图,更有感染力,更能让同学们接受。(视课堂教学实际时间而定,如若安排不下,就作为课后的作业,延续教学目

8、标。)2、课后拓展推荐由学生或老师向大家推荐其它运用生活中的各类素材创作的音乐作品。例如:保罗怀特的蚊子之舞;里姆斯基柯萨科夫野蜂飞舞。四、质疑评价,学生总结(2分钟):最后由师生总结出,生活如歌,生活如诗,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的导演。我们学习了生活之音这一课,作曲家通过与我们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甚至熟视无睹的生活场景创作出不朽的篇章,是生活的艺术表达,更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音乐在生活里,生活在音乐中”是这节课的主题,更是我们人类的共同向往。五、说课综述:以上是我对生活之音这节教材的认识和对教学过程的设计。总之,对这堂课的设计。我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其次,我在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上,贯穿“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兴趣爱好为动力”这个最基本的教育理念。为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学习中来,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听、唱、想、演、创等教学手段。通过音乐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音乐,感悟:“音乐就是生活,生活就是音乐”。并有计划的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表现、创作能力。最后,是在课堂上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为学生感受、想象、表现音乐,提供自由的空间。这节课生活之音介绍完毕,谢谢大家!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