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体育课中运动损伤的发生及预防.doc

上传人:asd****56 文档编号:57152090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议体育课中运动损伤的发生及预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浅议体育课中运动损伤的发生及预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议体育课中运动损伤的发生及预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议体育课中运动损伤的发生及预防.doc(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浅议体育课中运动损伤的发生及预防青海省湟中县李家山镇下西河学校 王生顺在体育课教学中,运动损伤的发生和预防,是一个重要而又易被忽视的问题。体育课教学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掌握运动损伤发生的规律,采用有效的安全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损伤事故的发生。为此,笔者就体育课中运动损伤的发生及预防问题,浅谈如下见解。一、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运动损伤的发生既有客观因素,又有主观因素。(一)对预防损伤的意义认识不足运动损伤的发生往往与体育教师和学生对预防损伤的意义认识不足有关。有些教师认为,要锻炼,伤病是难免的。在这种错误思想的影响下,往往就会忽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上课时不注意采取各种行之

2、有效的预防措施。(二)身体素质差或技术动作不正确学生身体素质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其运动时的力量、速度及耐力;肌肉力量和弹性差,反应迟钝、关节灵活性和稳定性不够,这都可能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例如,进行“跳马”运动时,如果助跑速度不够,必然影响起跳高度,结果因跳不高而被器械绊倒致伤。此外,在体育课中,学生能否正确把握动作要领,也是导致运动损伤的原因之一。例如,在做前、后滚翻动作时,如果头部位置不正,团身不好,就会造成颈椎挫伤。(三)学生的心理状态欠佳首先,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思想不集中,在体育运动中,不能客观冷静地分析运动中的各种主客观因素,过于自信,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在活动前准备活动不足,对困难的

3、估计不够,易引起急躁、急于求成的心理,进而造成运动损伤。其次,学生对自己信心不足,害怕失败,害怕会引起教师的批评和责怪、引起同学们的嘲笑,因而在运动中会显得过于紧张和焦急。例如,在跨栏、跳马、跳高等项目中由于垫步、起跳点不准而造成损伤。(四)课堂组织不严密准备活动不充分或活动量过大,也能造成伤害事故。有时在教学中,对体弱学生及经期的女生照顾不良也会发生损伤。(五)场地、设备、服装等不符合教学要求场地不平,跑道太硬,器械质量不合格或安装不牢固等客观因素与损伤的发生也有直接的关系。二、运动损伤的预防第一,应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措施,努力消除各种致伤因素,达到预防和避免运动损伤的

4、目的。第二,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教师要经常与学生保持联系,掌握他们的身体、心理状况及学习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以便在课堂教学中因材施教、对症下药。第三,加强对身体易伤部位的锻炼及保护措施。教师要加强对身体易伤部位和相对薄弱部位的训练,提高其机能。对有一定难度的动作必须要加强保护,特别是对于初学动作尤其如此。同时,教给学生一些必要的保护措施,如遇到重心不稳时,可采取低头、屈肘、团身、肩背着地顺势滚翻的措施加以缓冲。第四,课堂组织要科学合理,准备活动要充分,做到恰到好处。教师在备课时,对教学安全要有足够的认识,要选择行之有效的课堂组织方法。每节课都应根据教材选择有效的准备活动,使学

5、生从心理、生理上做好充分的练习准备,并安排好练习后的放松及调整活动。第五,做好示范,传授准确的技术要领。教师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对每一个技术动作要领指出难点、重点,做好示范动作,决不能将自己尚未准确掌握的技术动作不负责任地传授给学生。在教学中教师要进行良好的心理训练,控制学生情绪,调节学生肌体,改善学生心情。第六,加强体育场地及器械的管理。教师在课前必须认真检查场地及器材,建立健全场地、器械定期安全检查制度,对已损坏的场地、器械应及时维修。维修前一定禁止使用,以防运动损伤的发生。第七,应用多方面的知识,采取科学的手段和措施,把握学生活动的心理特点和规律,针对不同的个性,进行适当、及时的心理指导

6、,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浅谈体育教学中发生运动创伤的成因及预防 发布时间:2010-08-07浏览次数: 前言:体育课的任务是增进学生身体健康,增强学生体质。如果在体育教学中忽视安全教育,就有可能发生运动创伤,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健康,甚至造成终身的残疾。因此,体育教师在体育课教学中应十分重视安全教育,应了解并掌握运动创伤的发生原因、预防措施及发生运动创伤后的现场急救处理,以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这里我只对运动创伤的成因与预防进行粗浅的分析。 关键词:运动创伤 体育教学 体育教师 学生 一、体育课运动创伤的成因(一)准备活动不充分,身体缺乏必要的协调性,肌肉温度还未提高到应有的水平,力量伸

7、长性都不够,就容易受伤。因此,在任何气候条件下都必须进行准备活动,使身体协调地完成各种最大强度和最大范围和复杂动作。如果在机体兴奋性不高、机内韧带较僵硬、准备活动更要充分,这一点在竞赛时更为重要。(二)学生急于求成,争强好胜的思想严重。由于这种原因学生往往会做出力民不能及的动作或肌肉力量不足,柔韧性差,运动中反应较慢,动作不协调,局部负担过重,不会自我保护等都有可能造成损伤。(三)在体育教学或训练中教师缺乏正确的组织和方法。这种创伤大都是由于教师不在场、组织工作不严密和缘故,特别没有经验或经验不足的教师,不能科学合理、因人而宜的安排好练习方法和运动量。(四)教学与训练环境不符合要求。如场地不平

8、整,器械的大小、重量不与年龄、性别相适应,服装不合体,鞋不合脚,这是引起创伤的重要因素。并要注意天气的影响,气温过高容易产生疲劳和中暑,气温过低使肌肉僵硬,动作协调性差。如果练习场地光线不足影响视力,会使神经反应迟钝,这些都可以成为受伤的原因。此外,为避免创伤的发生,练前要仔细检查器材是否安全,加强思想安全教育,遵守各项安全制度。(五)忽视医务监督工作而发生的创作。如患病、受伤后过早的参加训练和竞赛,不仅引起病变的恶化,还会引起其它部位或另一肢体产生新的创伤;全身疲乏时会使动力定型失常,动作协调紊乱,易造成受伤;由于情绪不佳、注意力不集中等因素,也能导致受伤。(六)过度疲劳。学生自我感觉疲乏、

9、头痛、容易激动、不想运动或运动能力下降;教师观察学生面色苍白、反应迟钝、精神不集中等因素。这时就应该引起注意,此时及易引起运动创伤。如果在运动后身体无力,局部出现肌肉与关节疼痛、肿胀、胸闷等,这也是运动过度疲劳或身体有病的预兆。(七)情绪与健康:情绪是影响与提高运动效果的重要因素,良好的情绪可增强运动活力,体力充沛,注意力集中,反应灵敏。如果心情欠佳,兴奋性降低,易疲劳至受伤。若长期处于痛苦和不安之中而不能自拔,就会造成神经系统功能严重失调,影响身心健康。因而要教育学生控制自己的情绪,做到适度表现,保持平静。(八)教会学生自我保护方法,养成互相保护与自我保护的习惯。体育教师应和卫生保健部门配合

10、经常了解学生思想和身体发育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思想工作的安全教育。二、预防运动创伤产生的几种方法(一)根据课堂内容安排针对性比较强的准备活动。(二)运动前准备活动充分,使体温升高,减少肌肉粘滞性,提高肌肉兴奋性。(三)动作技术要正确。许多运动创伤是因为技术上的错误而引起的,运动中光有力量和勇气是不够的,有果身体不能有效地进行运动,那么受害的是运动者本身。(四)因班而宜,因人而宜的合理安排运动量和强度。(五)教师上课前要对场地器械认真地检查并根据天气变化合理安排准备活动,重视安全措施,防患于未然。(六)教师时时注意观察学生在运动中所表现的不良情绪(如急躁、盲目、疲惫、过于兴奋等)一旦发现及时处理

11、。(七)讲一些有关体育运动的卫生常识,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八)注重在体育课结束部分训练学生掌握肌肉的放松能力。 浅谈体育课堂如何避免安全隐患的发生 - 体育与健康课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实践活动由于体育课教学形式比较特殊,所以极易发生安全事故,造成学生身体上的伤害。作为体育教师,首先要确保课堂安全,才能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身体健康和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下面笔者就如何排除体育课安全隐患、避免或减少意外事故发生谈谈自己的观点。一、加强安全意识、做好思想教育认识不足,思想上不重视,是发生运动损伤的重要原因,学生的认识往往是:“随便活动一下,

12、玩玩球,踢踢腿,跑跑步,那会受什么伤。”针对学生思想麻痹,思想上没有预防损伤事故的概念,对他们就必须加强预防运动损伤的思考教育,如果体育教师从思想上重视起来,主动制定预防措施,可避免一些无谓的损伤事故发生。二、认真做好专门性准备活动专门性准备活动是为完成基本部分主要内容,有关的肌群、关节、韧带和器官,以及各系统的机能做好充分准备。体育教师在备课时就要认真钻研教材的性质,根据教材的特点找出最大用力的肌群和关节切实设计好专门性准备活动,从易到难,从慢到快加强练习,提高肌群运动的兴奋性。如掷标枪,最大用力肌群是腰背肌,肩关节以及这两个部分的韧带均容易损伤。备课时就要根据最大用力时的用力方式,设计出与

13、原动作相似,用力方式基本相近的模仿练习或诱导练习,如徒手或两人一组拉弹性物质的标枪“最后用力”练习等。在轻负荷的练习中做好准备,尽快进入工作状态。三、做好场地器材和运动服装的检查,加强课堂常规管理由于一些学校的运动场地不平坦和运动场地四周有障碍物,都会容易出现摔伤、扭伤和撞伤。面对各种教学安全隐患,首先体育教师要熟悉运动场地和运动器械,了解和熟悉上课环境,利用备场器械的时候作必要的维护,对保证上课的安全起到积极的预防作用;其次上课前严格执行课堂常规,不准学生穿皮鞋、凉鞋,冬天生活用棉衣,及禁止学生佩戴校徽或穿着附有金属装饰物的服装。再次认真研究总课程表体育课的安排,了解同时上体育课班级的教学内

14、容,加强场地器材的合理安排。避免出现同一场地有练田径特别是田赛项目;又有踢足球的,纵横交错,拥挤不堪的现象。四、科学制订课时计划,合理安排运动负荷教师在安排学生练习时要根据教材的性质,必须做到从易到难,运动量从小到大,遵循合理安排运动负荷的原则。上课时要注意观察学生的生理反应,具体观察学生的汗量、面部表情、做动作的质量和学生的情绪,由于中学生的肌肉力量较差,器官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运动负荷显得尤为重要。过大的运动负荷是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之一,因此要及时制止那些课前不认真备课,上课时即兴发挥,随便应付的极不负责任的做法。五、努力培养体育助手,提高协助能力体育课的许多项目均

15、需学生自己保护帮助,特别是体操项目,对于初学者或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加强保护和帮助是学习掌握动作和保证教学安全的重要保证。教师应该在课余时间里加强体育骨干的培养,预先让他们学会保护和帮助方法,在上课时让他们同时协助教师做好安全防患,会收到很好的效果。总之,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认真备课的前提下,必须把安全问题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只要思想上重视,又制定有效的安全措施,体育课的损伤事故就会减少,教学工作才能顺利完成. 浅谈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的预防 作者:曹继锋 文章来源:仙桃一中 点击数:2312 更新时间:2006-11-13 摘 要:参加体育锻炼是为了增强体质,增进身心健康。如果在体育锻炼时不

16、重视运动损伤的预防工作,就有可能发生各种伤害事故,轻度影响学习,重者残疾,甚至危及生命,对国家、家庭、个人都带来不应有损失。因此,积极预防运动损伤,对开展课内外体育活动,对增进身心健康都具有重大意义。关键词:体育教学 锻炼 运动损伤 预防一、预防运动损伤的意义现代生活中体育运动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了。但是不论是专业运动员,还是为了身体健康而进行体育运动的业余爱好者,在体育运动实践中有一个问题是我们不能回避的,并且是期待解决是,即运动损伤问题。运动损伤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严重的,他不仅影响个人的身体健康、学习,同时不能参加体育锻炼,严重的还可以使人致残,甚至死亡,对开展体育运动也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17、和心理影响。特别是近几年来各大媒体不断地报道学校体育教学活动中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造成的伤害事故,给学校体育教育敲响了警钟。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为独苗苗,是家长的掌上明珠,娇生惯养、宠爱有加,而作为学校,不能不开设体育课,不开展体育活动,不管学校、教师考虑再周到、措施再落实,学生上体育课,参加体育活动,仍难免磕磕碰碰,发生意外的伤害事故。一旦发生,对学校、家庭、教师、伤者来说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不可能会有一种十全十美的解决方案和补偿办法。对此,部分学校因噎废食,取消开展危险系数较大的项目,例如铁饼、标枪、足球、游泳、跳马、跳箱等项目被束之高阁,这样,校园体育氛围日益淡薄,体育教学变得单调、苦燥无

18、味,学生对体育厌恶之情与日俱增,严重地影响了学校体育教育的正常有序的开展,影响了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贯彻落实,也不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但是,实际上,不论运动技术水平如何,只要进行体育锻炼时进行必要的防护,避免损伤不是不可能的。因此,对运动损伤来说,防重于治。只要我们思想上防伤观念常备不懈,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做好预防工作,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特别是要让学生正确了解为什么会发生运动损伤,学习和掌握一些预防和治疗运动损伤的方法,提高学生体育运动中的自我保健意识,对于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更是非常必要的。二、预防运动损伤的措施体育运动中,造成人体组织

19、或器官在解剖上的破坏或生理上的紊乱,称为运动损伤。如果我们还能够回忆起美国女排名将海曼在比赛场上的猝死、桑兰躺在体操场上的情景,也许对运动损伤就有了更为直观的理解。运动损伤与一般的工作或日常生活中的损伤有所不同,它与运动项目、技术特点、身体状况等有着密切关系。青少年由于在生理和心理上尚未发育成熟,就更容易在运动过程中受到伤害。如何预防呢?(一)认真贯彻预防为主方针,克服麻痹思想体育锻炼中发生运动损伤,常因体育教师或锻炼者对预防运动损伤的意义认识不足,或麻痹大意有关,他们存在某些片面认识,不重视安全教育,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因此,要加强安全教育,克服麻痹思想。(二)培养稳定心理状态锻炼者心理状态与

20、运动损伤发生有一定关系,如心情不好,情绪低落,或急躁、恐惧、害羞、急于求成等,都可能成为运动损伤发生原因,某些青少年缺乏锻炼知识和经验,好奇心大,好胜心强,不顾主客观条件,盲目地或冒失地参加运动,也容易发生运动损伤。因此,要克服上述不良心理状态,以积极心理状态去参加体育锻炼。(三)体育场地、器材、服装要符合卫生和安全要求体育课上的一些事故,不少是因组织工作不当造成的,因此,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备课,从安全角度出发,做好体育课教学的组织工作。清理一节课所用运动场地的杂物、浮沙、尘土等,以免出现意外事故。要选择空气新鲜、环境安静,符合卫生要求的场所或体育场馆进行教学。严格检查上课时所用的体育器材

21、,教师示范时,提前向学生讲清楚器材的功能、以及危险性,提醒学生注意,以防伤害事故发生。规定学生穿运动鞋和运动衣上课,以免滑倒摔伤和不必要的拉伤。运动服要选择宽松、柔软、有滩性的运动衣,还要色彩明快、吸水性能好的服装。冬季寒冷要穿质地较厚的运动衣,夏季炎热要穿轻而薄或半袖运动衣。如果直射日光强还要戴帽。总之要避免中暑、感冒及紫外线的损害。运动鞋要选择透气性能好、尺寸合适,鞋底有弹性,鞋面要平滑柔软,结实耐用,落地稳定好等。此外还要穿棉线袜。(四)认真做好准备活动准备活动的目的是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克服内脏器官惰性,增强各器官系统功能,使人体由相对安静状态过渡到紧张活动状态。准备活动的内容要

22、根据锻炼内容或比赛项目而定,既有一般性又有专门性准备活动,对运动中负担较大和易伤部位要特别做好准备活动。准备活动要根据学生特点,气象条件和锻炼或比赛情况而定。一般兴奋性低,锻炼者水平较高,运动时间短的项目或天气寒冷等,准备活动强度可稍大,时间稍长。相反锻炼者年龄小,基础差,运动时间长或天气炎热,准备活动的强度宜小,时间可短些。总之,准备活动以身体感到发热,微微出汗为宜。(五)掌握动作要领和遵守纪律技术动作错误,违反人体结构、功能的特点及力学原理,很容易发生运动损伤,如前滚翻时,因没有低头而引起颈部扭伤;接排球时,因手形不准确而引起手指扭、挫伤。因此,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根据学生特点估计那些动作

23、不容易掌握,那些动作容易受伤,事先采取相应预防措施。规范动作要领、严明练习纪律,明确运动信号(如手势、哨声、口令等),以免出现因为技术动作的变形、组织教学的失误和纪律性差造成学生拉伤、擦伤、脱臼等伤害事故。(六)运动项目和运动负荷要适合学生特点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尤其是要注意运动器官局部负担量和伤后、病后的体育活动安排,防止局部负担过大。儿童少年活泼好动,既使出现疲劳,仍然表现出对体育活动强烈愿望,对此要特别注意,给予适当调整。要贯彻循序渐进和个别对待原则,动作要由简到繁、由易到难、运动强度和重复练习次数要根据学生情况区别对待。(七)掌握运动要领,加强保护和帮助。体育课中发生意外事故是难以避免的

24、,所以,我们体育教师要倍加小心,加强保护,确保安全。尽量让事故减少到零,在教学科目中,要针对教学内容,重点加强保护。例如:在“山羊”或跳箱上做腾越动作时,教师要思想集中,站位合理,方法正确,保护及时。教师一般站在器械左前或右前方,一手握学生大臂,另一手扶其背腾越,落地时帮其臂上举,保证平稳落地。在球类及游戏教学中要教会学生自我保护,如身体失去平衡时,要立即顺势向前或向后跨出一大步,以防摔倒;当快要跌倒时,要立刻低头、曲肘、团身,以背部着地,以肩背着地前滚翻,切不可直臂撑地。从高处跳下时,要用前脚掌着地,并同时屈髋、屈膝。不要在高低不平的场地上进行活动。如没有合适的场地,活动的节奏要放慢。青少年

25、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期,不宜在坚硬的地面上反复进行跑、跳练习。因长时间在坚硬的地面上跑、容易引起过早骨化或骺软骨的损伤,从而影响骨的正常生长发育。 呼吸时要尽量地用鼻子吸气。假如鼻口并用的话,吸气时要把舌尖卷起来,轻轻顶住上腭让空气从舌的两侧进入,这样冷空气进入呼吸道前,能有一个预热的过程,不至于使冷空气直接刺激器官。(八)加强医务监督,提高自我保健意识。要定期对学生进行体格检查,了解他们身体健康状况,以便确定参加锻炼的禁忌证。例如,患心脏、肾脏病者不宜参加剧烈体育锻炼,如比赛、快跑等。此外疾病发作期,如感冒或扁桃体炎仍发热的病人也不宜锻炼,否则对恢复健康不利。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身体情

26、况,面部表情;如学生面红耳赤,大口喘气,满头大汗,说明运动负荷大了,应立即调节,采取减少练习次数,降低练习强度,缩短练习时间和距离等措施。如个别学生面色发白,虚汗满面,走路摇晃,说明他体力不支,应让其休息,并注意观察他的变化;在上下午的最后一节课,特别应注意学生的身体变化,此时学生大都是腹空肚饿,精力体力均不充沛了,所以要控制运动总量。因此,总体来说,我们对待运动损伤所采取的基本态度应当是:预防为主、抓早抓小(抓损伤的早期症状,抓思想麻痹的倾向和苗头)。这样我们就能有效的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 参考文献(1) 体育保健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2 (2)程法国 体育教学中应高度重视安全问题 中国学校体育 2002、(4)(3)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实验教材体育与健康教师用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5(4)吴军民 避免学生意外损伤的七项措施 中国学校体育 2005、(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