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1.doc

上传人:asd****56 文档编号:57146813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1.doc(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七年级历史下册练习提纲第1课 隋的统一与大运河1. 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年号开皇。杨坚就是隋文帝。2. 年,隋沿长江兵分八路全面出兵,仅用四个月就以摧枯拉朽之势灭掉南方的陈朝,结束了分裂割据局面。继秦汉之后,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 3.隋朝大运河(1)目的: (2)大运河以 为中心,北抵 ,南至 ,自北向南分为 、 、邗沟和 四段,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两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3)作用: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的工商业发展;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体现了我国

2、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第2课 唐太宗于贞观之治1.618年, 建立唐朝,定都长安。626年, 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贞观”,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唐太宗。 2. 唐太宗时期, 敢于直言,前后上谏二百多次,经常提醒唐太宗要吸取隋灭亡的教训,居安思危,慎始慎终,被唐太宗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 3. 唐朝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三省中, 省替皇帝起草政令, 省负责审核,最后交由 省执行。尚书省下设有六部,分管具体政务。 4. 唐朝在隋律的基础上,多次修订法令,删繁就简,化重为轻。 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在历史上对亚洲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 5.贞观之治(1)原因:政

3、治上虚心纳谏,选贤用能,完善制度经济上改革赋役制度,轻徭薄赋法律上修订法律,宽省刑罚(2)表现: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贞观之治”。 认识: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第3课 气度恢宏的隆盛时代1.武则天的统治(1) 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2)措施:重用酷吏,打破大族控制政局、垄断高官的局面;改贞观氏族志为 ,将武氏列为一等,并规定凡五品以上的官员都可列入其中;大力发展科举制度,选拔普通地主中的优秀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减轻农民负担,采取各种措施促进社会生产继续发展。(3)表现:武则天统治时期,人口明显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

4、开拓,史称有“贞观遗风”。(4)影响: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2.开元盛世(1)措施:重用贤能,大力整顿吏治,对军事制度、财政制度、漕运制度等进行一系列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2)表现:唐玄宗统治的前期,年号“开元”,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3.在农业生产方面, 和 灌溉技术的发明、使用,促进了土地开发,增加了粮食产量。提高了劳动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发展。第4课 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1.科举制度(1)含义: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2)创立:隋朝(隋炀帝)。(3)完善:唐朝(唐太宗、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唐玄宗改考诗赋)。(4)主要科目:

5、科举中常设的主要科目有 和 。明经科主要测试考生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进士科包括策问,加试经史、杂文,后来杂文专考诗赋。策问以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为目的,考察治理政事的能力。(5)作用: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为读书人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激发了他们对前途的自信和热情;给社会带来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2.饮茶习俗在 风靡全国,茶成为一种生活必需品。唐代, 出行变得普遍而富于情趣。3.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1)原因:国运鼎盛,政局安定,科举选官等一系列制度创新,为社会发展注入了生机勃发的活力。(2)特点:胡汉交融、中西贯通,展示了博大开放、汇纳百川与充满创新活力的时代

6、精神。第5课 “合同为一家”(1)政策:民族平等(2)天可汗:唐太宗被少数民族尊称为“天可汗”。含义:拥戴唐太宗为他们共同的君主。(3)文成公主入藏:唐太宗时期,把文成公主远嫁吐蕃首领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藏,带去许多工艺品、谷物、菜籽、药材、茶叶以及历法、生产技术与各种书籍等。作用: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第6课 开放与交流1.遣唐使: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作用:遣唐使把唐朝的典章制度、天文历法、书法艺术、建筑艺术以及生活习俗等带回本国,对日本的生产、生活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2.鉴真东渡:唐玄宗时,鉴真接受日本学问僧的请求,东渡日

7、本弘扬佛法。作用:鉴真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3.玄奘西行:贞观初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到达天竺研习佛法。作用:玄奘是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4.唐朝都城 不仅是国内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当时国际性的大都市。第7课 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1. 初年,人们从印章和拓印刻石中得到启发,发明了雕版印刷术。2.唐末,雕版印刷业已比较发达。市场上出现了一种叫做交易凭据的印刷品“ ”。成都、洛阳等地都是著名的印刷业中心。3.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是唐咸通九年(868)印制的 。4.唐初著名的炼丹家和医药学家 在他的丹经一书中,第一次把

8、火药的配方记录下来。5.唐朝末年, 开始运用于军事。最初用火药制造的武器叫“火箭”,也叫“飞火”。6. 是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一座单孔大石桥。在一千三百多年间,它历经多次大地震和暴雨洪水的考验,依然屹立在洨河上,被誉为“世界建桥史上的一个奇迹”。赵州桥的设计者是隋朝著名工匠 。他采用了单孔石拱的设计方案。作用:赵州桥的设计开创了世界平拱桥建筑的先河,把人类造桥技术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体现出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是古代文化成就的结晶。第8课 璀璨的文学艺术1.唐朝是中国古代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的时期,也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唐诗无论题材、数量和艺术成就方面都是以往任何时期的诗歌所无法相比的。

9、2.唐代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诗人当推 和 。(1)李白诗歌特点:诗雄起飘逸,想象丰富,激昂奔放,富有浪漫主义精神;人们称他为“诗仙”。(2)杜甫诗歌特点:沉郁顿挫,语言精练,真挚动人,富有现实主义精神;后人称他为“诗圣”,称他的诗为“诗史”。李白、杜甫的诗歌,在唐代享有盛誉。文学家韩愈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另一位大诗人白居易称颂他们“吟咏流千古,声明动四夷。”3.唐代时期的乐舞也十分发达。相传唐太宗创作的 和唐玄宗创作的 就很有名。4.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镇。 所藏艺术珍品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瑰宝。窟内众多的泥塑造像与壁画,主要以 故事为主;同时也反映许多现实生活的场景,生动地展现出

10、敦煌艺术的奇特神韵和无穷魅力。第9课 “贵姓何来”:中华诸姓的来历1.我国许多古姓都从女字旁。如, 、 、 等,这反映了母系社会里,以母亲为姓的历史现象。2.从赵、鲁、魏、宋等姓中,能够了解到这些姓氏的来源是 。 3.中国古代的姓氏是区分族属的特定符号,具有 、 、 等社会功能。第10课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1.辽、宋、西夏、金政权的并立政权民族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北宋汉 960 赵匡胤汴京辽 契丹916 阿保机上京西夏党项1038 元昊兴庆金 女真1115 阿骨打会宁南宋汉 1127 赵构临安2.澶渊之盟(1)时间:1005年;(2)双方:辽与北宋;(3)内容: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给辽

11、银、绢等钱物,称为“岁币”。历史上称这次和议为“澶渊之盟”。(4)影响: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保持了一百多年相对和平的局面,双方的经济和文化都呈现出繁荣的景象。3. 宋夏和约1044年,宋夏订立和约:夏对宋称臣;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银、绢、茶叶等“岁币”; 重新开放边境贸易市场。作用:促进了西北边境地区的发展。第11课 宋金南北对峙1.1115年, 称帝,建立金政权,后定都会宁。1125年,金灭 。 2.1127年,金军俘虏了宋徽宗和宋钦宗以及宗室后妃等三千多人及大批珍宝器物,标着着 灭亡。历史上把这次事件称为“ ”。3.1127年,北宋皇族 在南京称帝,后来定都临安,历史上称为南宋,他就是宋高宗

12、。4. 是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他领导的军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深受人民的爱戴,被称为“ ”。1140年,岳飞带领的宋军在 大败金朝骑兵主力,取得大捷。作用:岳飞等人领导的抗金斗争,有效的遏制了金统治者发动的掠夺性战争,使南方地区相对稳定,符合当时广大人民的利益。5.1141年,宋金订立和议:南宋对金称臣;割让部分土地;向金送交岁币。至此形成宋金南北对峙局面。6.金朝变革女真习俗改革官制,建立起一整套中央集权行政机构;积极恢复发展农业生产,推动手工业、商业的发展;鼓励女真族和汉族通婚,学习汉族生活习俗。第12课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 1. 以来,全国经济中心出现南移的趋

13、势。两宋时期,南方经济迅速发展起来。“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 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2.南移方向: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 流域。3.原因:南方地区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的环境;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两宋鼓励对外贸易。4表现:农业占城稻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水稻逐渐跃居粮食产量首位。“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手工业煤(石炭)开采量居世界第一;铁、铜等金属冶炼达到当时世界的最高水平;陶瓷制造业也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中国也因此被誉为“瓷之国”。商业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时通行“会子”“关子”等纸币;5.宋朝政府积极鼓励海外

14、贸易,在一些重要港口开设了专供外商居住的“蕃坊”,并设有“蕃市”“蕃学”。还先后在广州、杭州等地设置市舶机构管理海外贸易。第13课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1.原因:多数农民能够维持温饱生活;雕版印刷的普及,书籍等文化用品逐渐在农村流行;城镇大量涌现,南宋都城临安等大都市人口超过百万。 2.宋朝开国后实行 国策, 受到社会的普遍尊重。相当部分官员来自科举考试,各级官员俸禄丰厚,生活十分优裕。宋代的三大节日是 、 、 。 3.宋代地主占有大量田地,靠剥削 为生。大部分农民是拥有少量田产的自耕农和半自耕农,另一部分是租种他人土地的佃户。 4.宋朝政府将居住在城镇的非农业人户编定为 ,依据拥有房屋等财产的

15、多少分为十等,单独管理。5. 的出现,意味着都市的文化生活愈加丰富多彩,反映了市民阶层的欣赏趣味。6宋代的统治阶级包括 、 、 、 。第14课 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1.1206年,蒙古贵族在斡难河源召开大会,推举 为蒙古族的最高首领,尊称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2.1260年,成吉思汗之孙 继承蒙古汗位,1271年改国号为元,建立元朝,第二年定都大都。忽必烈就是元世祖。3.忽必烈改革(1)政治上:建立行省制度。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的最高行政机构;地方设“行中书省”,派遣官吏,征收赋税,进行有效的统治。将西藏、云南、辽阳、岭北等边陲地区都置于中央政府的管辖之下。(2)经济上:推行重农政策。把许多牧场恢复为农田;设立专门管理农业的机构“司农司”;以“户口增”“田野辟”作为衡量管理政绩好坏的标准;编写农桑辑要,刊行四方。(3)文化上:提倡儒学,在中央设立专门学习儒家经典的学校国子学。作用:忽必烈的改革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民族融合,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4.元朝各族人民长期杂居,互通婚姻,民族差异逐渐缩小。当时有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迁入中国,他们同汉、蒙等族互相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即 。5.元朝实行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把各族人分为 、 、 和 四等,目的是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