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0.doc

上传人:asd****56 文档编号:57140075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0.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0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0.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0.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0.doc(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政府和全社会对三农问题的关注,我国的农村教育也迎来了良好的 发展机遇。党和政府对农村教育实行了多项倾斜政策,对农村教育的资金投入大幅度增长; 我国的广大农村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1.5亿农村学生被免除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 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了初步改善,很多农村学校告别了危房和泥巴桌,用上了崭新的教 学楼和课桌椅。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也有了初步提高,长年拖欠农村教师工资的现象被有效 地遏制。总之,我国农村教育发生的喜人变化有目共睹,令人振奋。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 地看到,目前我国农村教育仍存在着不少问题,有的问题还相当严峻紧迫 。这些问题不解 决将阻碍

2、我国农村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影响中华民族振兴教育的百年大计。 一、 我国农村教育现存问题 1“读书无用论”有所泛滥。我国工业化进程已经进行了20年。这20年,是农业补贴工业的20年,是农民为城市作出牺牲的20年。经过这20年,中国的城市已经非常的繁华和现代化了,而我们的农村却依然贫穷落后。城乡差距在快速地拉大。难怪有人发出了“中国城市建设得像欧洲,农村搞得像非洲”这样的感叹。新世纪的天空下“农村中国”与“城市中国”的两幅图景,的确显得“光怪陆离”,而能够直接影响农村的未来并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和长治久安的农村义务教育也面临着种种的问题。目前农村有两个不成文的公认“定律”。其一是“经济与教育的反比

3、原理”:在一个不太富裕的村镇,一个村的大学生所占比例越高,这个村的经济排名也就越靠后;一户人家的孩子书读得越“高”,这户人家的经济状况也就越不济。其二是“蠢儿理论”:书读得越来越高的人家羡慕邻居生了个“蠢儿子”,不用花钱供他读书,自己挣的钱自己用来盖房子,全家都高兴。可偏偏自己生了个孩子太聪明,一门心思从小学读到大学,家里的每一分钱都花在他们身上,还欠了一大笔债,大学毕业了又得借钱为他们“找路子”留在农村的爹妈还是得自己挣钱还债,很不划算。很多人因此认为读书无用。特别是随着近年大学学费的上涨与大学生就业率不高和预期收入降低之间所形成的强烈对比,使得“读书无用论”在农村大行其道,越来越多的小学或

4、初中毕业生外出打工,以牺牲长远利益换取当前的微薄收入。“攀比效应”使这种现象大有蔓延之势。 在农村农民送子女上学,一般有比较强的目的性,即通过升入大学摆脱农业户口,找一个比较好的工作。而在目前就业形势不好的情况下,许多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而来自农村的大学毕业生由于缺少有关社会关系,更不容易找到工作。在这种情况下,直接影响到了农民送子女入学的积极性,与其到时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还不如不上学早点去打工挣钱,这是一般农民的普遍心理。2农村师资力量比较差。由于我国农村教育经费的不足与经济的相对落后,农村教师工资比较低,待遇缺乏保障,使得优秀教师和年轻教师很难在农村长期工作,尤其是急需教师的偏远乡镇,

5、青年教师更是不愿意去,去了也很难留下来。大批的优秀教师流失到城市。城市的学校缺乏教师理所当然地从农村学校选拔优秀的教师补充到自己的教师队伍中去,再加上农村经济落后,大学毕业的师范生也不愿意到农村学校去教书。这些原因加起来必然就导致了农村中小学普遍缺少教师。迫于无奈,这些农村学校又返聘早已退休的教师回去教书,还有原本并不代课的学校职工甚至社会上的人员也走上了讲台。这些人的教育理念与方法甚至自身的素质并不能完全胜任教师的岗位,自然会引起部分学生和家长的置疑。于是,部分学生家长不惜重金送子女到城里的学校就读。教学质量差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学校的升学率低。 其中农村中小学校达到国家要求的比重远远低于城市,

6、小学和初中专任教师的学历合格率更是和城镇有很大的差距。纵然部分教师学历已经达标,但是这种学历是为拿学历而拿到的学历,教师本人根本没有掌握学历所要求的必要的教学技能和知识储备。在岗进修培训拿到的学历是毫无意义的废纸文凭。3教育政策不平等。长期以来,我国形成了一种以“城市为中心”的政策倾向,教育政策优先甚至只反映城市人的利益,市民的利益表达渠道和强度都远胜于农民,他们凭着政治上的优势而获得更多的教育资源和利益。而农民作为弱势群体无法改变义务教育资源分配上的城市倾斜政策,这就使失衡的二元结构不仅难以打破,反而更加倾斜。社会学理论指出,利益被相对剥夺的群体可能对剥夺他们的群体怀有敌视或者仇恨心理,当弱

7、势群体将自己的不如意境遇归结为获益群体的剥夺时,社会就潜伏着冲突的危险,甚至他们的敌视和仇恨指向也可能扩散。如果数以百万计的弱势群体子女不能及时得到应有的教育与公平的待遇,不久的将来,在农村将会出现一支庞大的新文盲队伍、“二等公民”,成为新的社会隐患。4、教育机会不平等 目前很多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已经办起了所谓的“阳光班”,我们认为这是极其不妥的。以初中为例,首先,“阳光班”的招生标准是什么?无疑是小学升初中的考试啊。这种一考定“终生”的简单做法已经遭到了全国人民的唾弃,可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竟然分等级教学识在是不应该。另外,我们也不排除有个别学生通过其他途径进入“阳光班”,这肯定会滋生教育腐

8、败问题。其次,对于那些没有进入“阳光班”的学生来说,他们都是未成年的学生,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都还没有成熟,在这么小的年纪就让他们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等级,这难免会对他们的心理造成影响,并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习。有些学生会因此而自暴自弃,不思进取。小孩子的心理调节能力差,再加上他们的家长文化程度不高,无法给予他们以正确的疏导,甚至会有家长会因子女没有进入“阳光班”而责备孩子,从而使这些学生学习上没有了劲头,在加上学习资源的必然劣势,这些班级的学生成绩往往很糟糕。初二某普通班的同学说:“我们班基本上没有好好学习的,考试成绩个位数是很正常的。” 5、素质教育落后目前,农村学校普遍缺乏文体活动。在我们读中学

9、的时候,每年学校都会举办运动会和元旦文艺汇演,这两项活动很早的时候就有了,一直保留了下来。和城里学校相比,本来就少得可怜的文体活动,现在一下子就全部取消了,实在令人很费解。但仔细想想,其实也很简单。现在哪所学校不注重升学率,一切影响升学率的活动都全部叫停。另外,由于教学条件的缺乏和师资的短缺,农村学校的素质教育课程已经名存实亡。农村的生活环境本来就比城里的差,在加上学校一味的应试教育,农村学生的综合素质已经远远的落后于城里学生了。二、原因分析及对策在我国建设新农村的伟大进程中,农村教育为之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可以 毫不夸张地说,农村教育的成败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还可以进一步

10、推想,占据中 国教育事业半壁江山的农村教育也直接关乎到中国教育的成败盛衰。目前,在农村义务教育法很少有人能够了解。要加强宣传力度,强化执法主体地位,预防辍学率的上升。在洪泽县初中在校生的辍学现象比较严重。首先,学校对有学生辍学要立即通知行政执法部门。立即发出复学通知书,责令其复学。对16周岁内辍学而拒不复学的学生,可依据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对其监护人采取行政措施,或依据义务教育法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现在许多儿童的失学不是因为起码的教育条件的问题,而是他们感到多读、少读一两年书,并没有什么价值,还不如早点出去打工,这是目前农民对教育的真实想法。我们应该重新审视我们的农村教育模式。农村教育

11、的目的与价值取向,应该既不抛弃社会发展的需要,也不忽视个人发展的需要。既要给予农村儿童以同等的升入高等学校教育的机会,又要让那些升学无望的人受到对他们而言的良好职业技术教育,这才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因此,我国农村教育中 现存的问题并不是穷乡僻壤中的枝节小事,必须引起社会公众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予以 解决。1二元对立的经济制度。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采取了牺牲农业发展重工业战略。这种制度安排,从一开始就造成了城乡之间的经济差异。这种二元的经济制度造成城乡居民在经济收入、家庭教养方式等很多方面的差异。农村居民花在子女教育上的时间远不如城市居民,在农村,父母认为孩子的学习是自己的事情,顶多督促他们完成

12、作业,而城市则存在大量的陪学现象。据有关学者调查,农村有的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期望在初中及以下,的父母期望子女务农,的父母期望子女务工,这在城市几乎不可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是解决农村义务教育问题的关键。政府要全力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制定各项有利于农村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制度,通过补农、助农、护农,让农民拥有财富,享受不断提高的现代物质文化生活,保持发展经济的活力。只有农村经济发展了,农村的义务教育才有可能发展。 2优化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是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物质基础。从我国教育投入的结果来看,整个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比例太小。国家应当切实加大对义务教育的投入,以真正落实义务教育重中之重的地位

13、。要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加强教师队伍的交流,促进人力资源的优化,实现师资队伍的均衡,为尽快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3务必做到公平教育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是人人平等享有的,任何学校部应该也不能出于升学率的考虑而采取不公平的教育行为。各学校应该取消各种形式的分等级教育,并通过行政手段禁止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行分等级教育。对违反规定的学校要严肃处理。4、教育制度向农村倾斜在我国,城乡教育制度严重失衡,城市教育投入往往是农村的数倍。要改变这种现象,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使教育制度向农村倾斜。一般城市学校具有的设施设 备,农村学校逐步都要有;城市学校所具有的先进管理制度和方法,也要在农村学校推行。 总之,农业兴,则中国兴;农村教育兴,则中国教育兴!相信: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教育投入的增加,我国农村教育将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春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