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历史教案.doc

上传人:asd****56 文档编号:57139037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历史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甘肃历史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肃历史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历史教案.doc(1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甘肃历史教学目标:1.了解甘肃地区的概况。 2.了解甘肃的少数名族的分布情况。3.了解甘肃各地的风土人情。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深刻感受我们甘肃的发展过程及成就,激发学生热爱家乡。 体会甘肃人民为社会发展所做的贡献,鼓励学生学习他们克服困难,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教学重点:知道甘肃各地居民风土人情记灿烂文化。教学难点:知识比较庞杂,学生不容易掌握教学方法:谈话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利用相关图片导入讲授新课一、 阅读资料,了解甘肃概况思考回答:甘肃的地理位置是怎样的?它有那几个特有的少数民族?“甘肃”名字的由来,它有哪些灿烂的文化?甘肃,古属雍州,地处黄河上游,它东接陕西,南控巴蜀、青海,西倚新

2、疆,北扼内蒙、宁夏,是古丝绸之路的锁匙之地和黄金路段。它象一块瑰丽的宝玉,镶嵌在中国中部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上,东西蜿蜒1600多公里,南北地跨10个纬度,纵横45.3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4.72%。辖兰州市、天水市、白银市、金昌市、嘉峪关市、庆阳地区、平凉地区、陇南地区、定西地区、武威地区、张掖地区、酒泉地区、临夏回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等14个地、州、市,86个县、自治县、市区。包含汉、回、藏、东乡、裕固、蒙古、哈萨克、保安、撒拉、满、土、维吾尔等12个主要民族。其中,东乡、裕固、保安族是甘肃独有的三个少数民族。甘肃,是取甘州(今张掖)、肃州(今酒泉)二地的首字而成。

3、由于西夏曾置甘肃军司,元代设甘肃省,简称甘,又因省境大部分在陇山(六盘山)以西,而唐代曾在此设置过陇右道,故又简称为陇。甘肃,历史悠久,民俗活动和名胜古迹不胜枚举,拥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古城3个、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个、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33个、动植物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区26个。相传三皇之首的伏羲氏便诞生在这里。远自上古,黄河两岸的农业文明已经萌芽。璀璨的古代文化与现代风采展现在唐诗、宋词、元曲之中;展现在古老的洞窟内、绚烂的壁画上;展现在“花儿”的歌声里、香浪节的笑语中;展现在无边无际的雪山草原深处行走在甘肃大地上,到处都有民俗风情、动人传说和名胜古迹。 二小组讨论,找出各地区特点甘肃各

4、地区文化的特点是怎样的?甘肃东南部的天水市和陇南地区,是历史悠久、山川锦绣、物产丰富、气候宜人、民俗奇特的天然膏沃之地,有小江南之称。境内除有举世闻名的麦积山石窟和秦安大地湾古文化遗址外,伏羲文化、秦文化、三国文化在天水的遗风民俗也十分丰富。每年农历正月十六日的伏羲庙会和农历五月十三日的伏羲文化节,将天水民俗活动推向高潮。唐玄奘在天水的传说,使佛公山乔、万紫山、渗金寺等地,成为主要民俗景点。三国的古战场街亭、祁山堡、木门道、诸葛军垒、阴平古道、姜维墓祠等遗迹,不仅能使您重温三国历史,而且至今流传的孔明帽房屋、正月十五点灯盏等民俗,使人深感三国遗风的浓郁。 和天水、陇南相临的甘南、临夏两自治州,

5、是藏、回、东乡、保安、撒拉等少数民族的集聚地,有独具一格的民情和风俗。境内的拉卜楞寺,作为黄教三大寺,不但有着精美绝伦的建筑,而且每年7次规模较大的法会和众多的节庆,使拉卜楞寺的宗教民俗活动空前丰富多采,古朴典雅的临夏清真寺,是穆斯林民众们的聚礼之地,这里的宗教民俗活动,独特隆重,令人叹为观止。规模宏大的莲花山和松鸣岩花儿会,不但是临夏民俗风情的充分展现,而且在世界民俗风情中,也占有一席之地。更有那甘南藏区的浪山节、采花节;临夏东乡族、保安族的婚礼、饮食等习俗,使甘南和临夏成为甘肃民俗的黄金地域。甘肃东部的庆阳、平凉地区,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地区。这里除有众多中国革命遗迹外,更有轩辕“黄帝得道于广

6、成子”的道家圣地崆峒山、西王母设宴招待周穆王的王母宫山,而公刘庙、菩萨山等庙会,都成为民俗文化主要场所。特别是唢呐、剪纸、社火、戏曲等民俗文化尤具魅力。课后小结:(略)布置作业:(略)课后反思:学生反映较好甘肃饮食文化教学目标:1.了解甘肃地区的概况。 2.了解甘肃的少数名族的分布情况。3.了解甘肃各地的风土人情。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深刻感受我们甘肃的发展过程及成就,激发学生热爱家乡。 体会甘肃人民为社会发展所做的贡献,鼓励学生学习他们克服困难,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教学重点:知道甘肃各地居民风土人情记灿烂文化。教学难点:知识量大,学生不容易掌握。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利用相关

7、图片导入讲授新课:甘肃饮食文化有什么特点?它的饮食原料有哪些、饮食特色又有哪些?由于各个地方自然以及人文环境的差异,不同地方的文化有着各自的特色。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饮食文化是地方特色的鲜明标志。一方面甘肃可以说是一个有着多元文化的省份;同时,甘肃也是一个地域跨度很大的省份,自然环境是影响食物原料种类的重要因素,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使得甘肃的饮食原料种类丰富。这也就造就了甘肃饮食文化的多元化。 甘肃的食物原料不仅包括油料作物,淀粉类作物,酿造类作物等,还包括许多名贵的野生作物:如木耳、发菜等。除植物资源外,甘肃的动物资源也较丰富,比较有特色的有藏羊,蕨麻猪,静宁鸡等。甘肃的饮食特色从地域上来讲

8、可以分成三大块:以敦煌为代表的西部饮食文化;以兰州为代表的中部饮食文化;以陇南为代表的南部饮食文化。 甘肃的西部是古丝绸之路,是两汉时期重要的对外交通要道,所以西部的饮食文化受外来文化影响很大。有着很浓的“胡风”。西部的很多食物原料都是从外传入的:如葡萄、苜蓿、胡萝卜、胡蒜、胡椒以及许多带“胡”字的食物及食物原料,这些都充分体现了西部饮食文化受外来文化影响很深。次外,西部文化的另一个特色是食物种类多。敦煌作为丝路重镇,其饮食文化是西部饮食文化的典型代表。汉代以后,敦煌极度繁荣,饮食文化也有重大发展,各种外来饮食的流入,使敦煌饮食文化有了很浓的“胡风”。另一方面,敦煌饮食也很繁杂,记载敦煌食物的

9、文献多达700多种,许多敦煌壁画中也记载了许多饮食。敦煌当地人喜食羊、鸡、牛肉,对面食制作尤其讲究。有名的有敦煌黄面细如龙须,长如金线,香味溢口。敦煌的臊子面,切面讲面讲究,拌汤鲜美,百吃不厌。敦煌的另一可口小吃是酿皮子,其味辣凉,柔韧爽。除此之外敦煌饮食的另一特点是川味随处可以见到麻辣小摊。 以兰州为代表的甘肃中部是甘肃饮食文化的极大成地。中部的饮食融合了东部与西部的特色。兰州人以面食为主食,喜食咸味与辛辣。兰州的特产很多,而且在全国都很著名:如百合,兰州百合洁白如玉,个体肥硕,叶片紧密。虽其他地方也产百合,但其他地方产的百合远没有兰州百合好吃。你知道兰州牛肉面、三炮台的来历吗?提到兰州,不

10、得不提的便是兰州牛肉拉面,兰州拉面在全国都有极高的知名度。初来兰州的人,尤其是省内兰州人把拉面当早餐很不理解,他们把拉面当成了主食,一天到晚不分时候的吃拉面。而兰州人则不同,他们在早上吃牛肉面。如果有人把牛肉面当晚饭他们就感不解。 兰州牛肉拉面据记载 是回族人马保子于1915年始创的。当时马保子家境贫寒,为生活所迫,他在家里制成了热锅牛肉面,肩挑着,在城里沿街叫卖。后来,他又把煮过牛、羊肝的汤兑入牛肉面,其香扑鼻。大家都喜欢他的牛肉面。他突出一 个清字。接着他开了自己的店。不用沿街叫卖了。就想着推出免费的“进店一碗汤”,客人进得门来,伙计就马上端上一碗香热的牛肉汤请客人喝爽醒胃。吃牛肉面往往要

11、超出平常的食量,一碗面直吃得发梢冒汗,还要将酸辣的清汤喝个精光。兰州拉面有着久远的历史。据说,在唐朝时就有了拉面。兰州拉面是由河南省博爱县的清化老汤面演化来的。做的时候,非常有讲究。兰州拉面的关键在汤,兰州拉面的汤是将煮完牛肉的汤放凉后形成的一种半胶状老汤此汤鲜美无比由于经过较长时间的煮牛肉已经完全入味。原先做牛肉面的方法较多,没有统一标准。后人马宝仔、陈和声等同一拉面做法为“一清二白三绿四红五黄”这其中:清的是汤、白的是萝卜、绿的是香菜蒜苗、红的是辣子、的是面条。今天,清汤牛肉面因为味美可口,经济实惠,不仅在兰州比比皆是,而且在全国各省乃至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了兰州牛肉面馆,兰州不愧为是世

12、界牛肉面之乡。拉面之外,兰州较著名的还有三泡台。三泡台又称“盖碗茶”,回族传统饮茶风俗。是都最先发明并独具特色。所谓“盖碗茶”:包括茶盖、茶碗、茶船子三部分,故称盖碗或三泡台,其寓意为“天盖之茶盖,地之茶船,人育之茶碗。”回族讲究沏茶,认为用雪水、泉水沏茶最佳。饮用喝三泡台碗子茶时,一手提碗,一手握盖,并用碗盖随手顺碗口由里向外刮几下,使之浓酽,把盖子盖得有点倾斜度,用嘴吸着喝。这样一则可以刮去茶汤面上的飘浮物;二则可以使茶叶和添加物的汁水相融。不能拿掉上面的盖子去吹飘在上面的茶叶,不能接连吞饮,一口一口地慢饮。如此,一边啜饮,一边不断添加开水,直到糖尽茶淡为止。当喝完一盅还想喝时,碗底要留一

13、点水,不能喝干。 甘肃饮食文化历史悠久食物种类丰富。近代以来随着文化的交流与渗透各个地方的地域特色逐渐淡化但甘肃独特的自然人文环境使其依旧保留着独有的一份特色。甘肃饮食文化博大精深.了解甘肃饮食文化,还须亲自体验。课后小结:(略)布置作业:(略)课后反思:学生反映热烈。甘肃人文旅游资源及其特征教学目标:1.了解甘肃概人文旅游资源。 2.了解甘肃人文旅游资源的分布情况。3.了解甘肃各地的风土人情。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深刻感受我们甘肃人文旅游资源,激发学生热爱家乡。 体会甘肃人文旅游资源的特征。教学重点:知道甘肃人文旅游资源及其特征。教学难点:知识容量大,不容易掌握。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过程:

14、导入新课:播放视频。讲授新课:甘肃人文旅游资源的构成是怎样的?甘肃陇东、陇中、甘南、河西走廊以及敦煌地区因其独特的地理、人文历史特点而具有了各自不同的特征。 一、关于“人文旅游”的构成 如果我们把“人文”两个字,理解为“人类文化”,那么从旅游源源学的角度来说,人文旅游就是对特定人类文化的审美与体验。这里包含着三层含义:首先是对自然景观的人文观照,也就是说,在自然物中去探寻人类自身的发展历史与实践过程;其次,是对特定时空中的人的生活方式的观照,不同的民族有其不同的文化历程与风神情态,甚至是不同的社会形态,这本身构成了对异民族与异社会形态中的人的好奇;最后是包含在这种生存方式无论是过去的还是现在的

15、精神因素的体验与感受,宗教、道德、审美、你知道甘肃人文旅游资源形成的原因吗?二、自然地理学的角度甘肃省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东西狭长,南北较广,是我国南北跨度最长的一个省,从而也是跨气候带最多的一个省。其东部(通常称为陇东地区)的天水、庆阳与平凉地区,处黄土高原之上,土地肥沃,农业发达,渭河与泾河穿过该地区,气候较为温润。南部为陇南山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也是秦岭与岷山、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交接地带,是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分水岭,因此多山而险峻,也是连接四川与陕甘的必经之路,在文化也是也是连接藏汉的中间地带。陇中地区是以兰州为中心,由渭河、洮河、黄河三河谷地为主体的地区,干旱少雨,但却处于中心,

16、北接河西走廊,东连陇东,西通青海。甘肃西南部为青藏高原边缘地区,是一个多民族地区,藏、回、土、东乡、保安等民族聚居于此,此地以高原风光胜,以民族文化胜,佛教和伊斯兰教在此地区有深厚的根基。陇中往北为河西地区,该地区延河西走廊展开,地貌丰富,高原、大山、冰川、草场、大漠、戈壁、绿洲相间而布,此地区因在黄河以西而得名,自古是汉区与西域地区的联结处,也是古丝绸之路的繁华地段。再向北是酒泉与敦煌地区,地处温带荒漠,地貌以沙漠与戈壁,还有绿洲为主。从地理上讲,甘肃省是一个从南向北,从亚热带向温带荒漠逐渐过度的气候,地貌变化丰富多姿,以此为基础,植被变化与民族分布,也呈现出多姿多彩的特点。陇东地区的人文旅

17、游资源较为丰富的原因?它有怎样的特点? 三、陇东人文旅游资源及其当代旅游价值 陇东地区的人文旅游资源较为丰富,这得益于该地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悠久的历史,该地区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具有源头性的地位,是炎黄部落的发祥地,特别是穿越该地区的渭河谷地,是华夏文明早期的栖息地,而且这个地区是甘肃与陕西与交接地区,也是从中原文化与西域少数民族文化的结合部,因此具有非常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从人文旅游资源的角度来说,这个地区是以历史积淀与文化遗迹见长。 这个地区人文旅游资源的中心是天水市与平凉市,所依托的重点资源是天水麦积山石窟与平凉道教圣地崆峒山。麦积山石窟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保存有从十六国时期的后秦(38

18、4-417年)到明清为止的历代石窟149个,雕像7000余尊,壁画1300平米,被寓为“东方雕陈列馆”,其中泥塑最负盛名,与其它三大石窟相比,兼雕兼塑,在艺术传播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天水本身是历史文化古城,原名秦州,是人文历史底蕴深厚的名城,该城有“羲皇故里”之称,城中有伏羲庙,是国内最早、得到公认的伏羲宗祠,也是海内外华人认祖归宗的圣地。庙内每年的正月十五与农历五月十三都有大型的祭典活动,现已扩展为伏羲文化节。城杜甫曾居住过的杜甫草堂与颇具规模的道观玉泉观,都具有相当的人文旅游价值,与伏羲庙共同构成天水市内的人文旅游资源。与天水互为猗角的平凉市,其重点旅游资源为崆峒山。崆峒山是道教文化圣

19、地,历史悠久,相传为黄帝得道处,山上道观林立,景色怡人,道教文化遗迹与宗教活动是该处人文旅游资源的重点,可以与天水共同构成陇东人文旅游资源的骨干。 从人文旅游资源的角度来说,天水地区与其相邻的陇南地区还有一个值得一提的人文资源三国文化。该地区属于川甘交接地带,正好是三国时期蜀魏交战的地区,诸葛亮六出祁山,姜维数次伐魏都是在这个地区与魏交战,五丈原、街亭等古战场都在本区。因此,发展三国文化旅游也是本地区的旅游资源之一。 陇中人文旅游资源的价值有哪些?四、陇中人文旅游资源及其当代价值 从陇东地区向西北方向前进,我们就到了甘肃省省会兰州市。兰州市古称金城,是西北地区重工业和商业中心,也是古时丝绸之路

20、的必经之路。兰州市夹于南北两山之间,黄河穿城而过。南面有五泉山,林木蔽天,泉水甘美,景色清幽,是兰州第一胜景。山上有寺庙五座,依山而建,绵延不绝。北面有白塔山,因山上有白塔而得名,山上梵宇遍布,钟声不绝于耳,更有以索靖、张芝作品为核心的兰州碑林,尽收淳华阁帖与西北书法之精萃。登上白塔山顶,兰州全景尽收眼底,白云孤城,落日长河,实为登临休闲之胜地,更兼此山自1958年辟为公园以来,经过兰州人民近年的不断绿化,山上已林木参天,在植被缺乏的周边环境中,令人感叹人工之奇。山上还有缆车横跨黄河,壮观惊险。近年来,兰州市依黄河沿岸而建成黄河风情线,黄河母亲、搏浪等著名雕塑依河而布,有黄河水车、羊皮筏子漂流

21、等旅游项目,还有回汉群众自发的民歌花儿会。 在兰州周边,还有两处人文胜景,共同构成兰州的人文旅游资源。其一是离兰州市区约余公里的兴隆山,此地是以原始的温带针叶林为主的自然景观,清泉甘冽,古木参天,雪山远立,云气氤氲,各种野生动物时现林中,景观迷人,是感受温带森林、避暑消夏的胜地。除自然景观外,此地还有成吉思汗的陵寝,与之相对的栖霞山上还有清初西游原旨的作者刘一明道人的曾主持过的道观。从旅游资源的角度来说,陇中与甘南地区的特点在于民族风情、高原风光、宗教艺术。它的优势在于,它们围绕省会城市兰州而展开,因此旅游的基础设施相对完善,交通便利,线路开发成熟。资源的重点在于兰州及其周边富于西北特色风光与

22、人文遗迹,兰州是西北城市的代表,穿城而过的黄河可以满足非黄河地区的人对黄河文化的向往,兴隆山可以作为温带原始森林的代表,炳灵寺堪为西北佛教石窟艺术的一个缩影。甘南地区人文旅游资源的民族是什么?它形成的原因有哪些?五、甘肃人文旅游资源的另一个版块是地处兰州西南的以临夏市与夏河县为中心的该地区位于青藏高原缘,处甘青川三省之间,高原风光和民族风情别具特色,其人文资源的核心是临夏回族自治州的回族风情和夏河县的藏传佛教圣地拉卜愣寺。临夏市是回族集居区,市区建筑富有伊斯兰风格,各色民族风味小吃久负盛名,州内还有一些风景区定期有民歌花儿会,是体验西北民族风情的胜地。与之相伴的是相距不远的夏河县拉卜愣寺,该寺

23、是藏传佛教六大寺院之一,依山而建,建筑群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因建筑顶端全部嵌金而显得金碧辉煌。该寺是藏传佛教的学术中心,宗教气息浓郁,宗教艺术发达,定期有大型宗教活动如晒佛节等,是感受藏传佛教文化氛围,欣赏藏传佛教艺术的圣地。而且此地紧临桑科草原,游览寺院之后可以信马游缰,夜宿藏包,颇能感受高原山河与草原风光,是体验青藏高原风情与牧民生活的绝好去处。 重中之重是拉卜愣寺的藏传佛教文化艺术,将它们与高原风光,民族风情结合起来,将人文旅游与自然风光游结合起来,这是这个地区人文旅游资源的特点。就其当代旅游价值而言,它的作用更多的是体现在它的桥梁作用上,它下接陇东,上接河西,具有中介作用,而它自身的当

24、代旅游价值也不容忽视,它自身是对西北人文旅游资源的一个浓缩。拉愣寺所代表的宗教文化与高原民族风情也是极富代表性,再加上具有“小麦加”之称的临夏城所体现出的伊斯兰文化风情,因此对于那些对于西北地区的神秘想作一个概览的人来说,这个人文旅游板块是一个好选择。 河西走廊人文旅游资源的价值有哪些?五、河西走廊地区人文旅游资源及其当代价值 自兰州向西北方向前进就到了沿河西走廊人文旅游区,该区包括武威、张掖、酒泉、嘉峪关等自古以来西部边陲的重要城市,是古丝绸之路最重要的必经之路,自古是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的交接处,是东西贸易的中转站。它的旅游资源结合了自然风光、民族风情、石窟艺术、历史考古等,人文旅游资源非常

25、丰富。首先是历史文化古城武威。武威古称凉州,是丝绸之路要塞,也是西部边陲军事重镇和边贸中心。它在中国历史和文化史上曾经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是佛教进入中原的中转站和中心,该市历史古迹众多,最富特色的是皇娘娘台(新石器时代遗址)、文庙(保存最为完好的文庙建筑群之一,现为博物馆,富藏历代文人题记,举世闻名的西夏碑就收藏其中),还有雷台道观,享誉世界的马踏飞燕(中国旅游的标志)就是出土于此。武威地处腾格里沙漠边缘,辟有沙漠公园供游人游玩,是享受沙漠风情的好地方。武威盛产瓜果,农业发达,适于葡萄种植,加上祁连山的冰雪融水水质好,因此酿酒业发达,白酒和葡萄酒酿造久负盛名。 沿河西走廊继续向西,就到了丝绸

26、之路重镇张掖,西汉时期以“张国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是丝绸古道之重镇,西北交通之咽喉。该城的人文景观有黑水国西汉墓群,大佛寺(寺内有中国最大之卧佛)等名胜,该城布局富有边塞军镇特色,城中心为钟楼,四方有城门。张掖近处的山丹县有著名的山丹军马场,是国内唯一可以看到万马奔腾景象的地方。游客可欣赏祁连雪峰、草原风光;在裕固族帐篷内,品尝民族餐饮,观看民族歌舞;在草原上骑马游乐,并参观马蹄寺石窟艺术。 出张掖向西可达酒泉市,一路之上可领略戈壁风光、雅丹地貌与海市蜃楼景观,茫茫戈壁,一望无垠,静寂无限,间或有绿洲出现,就是一个小城市,穿城而过,马上又投入到无生命带中。酒泉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部,地势平

27、坦,水源充足,素有“戈壁绿洲”之称,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酒泉主要名胜古迹有酒泉公园、钟鼓楼、酒泉博物馆、东晋壁画墓等。酒泉公园是一座有2000年以上历史的古迹园林,园里的酒泉原名金泉,位于祁连山北麓的山前倾斜平原上,泉旁一碑,上书“西汉胜迹”四字,相传西汉名将霍去病征匈奴凯旋,返至酒泉,汉武帝派人送来一罐御酒以示慰劳,霍去病不愿独饮,将御酒倒人泉中与将土分享,酒泉也因此得名。酒泉城也是典型的西域军镇格局,现在是一个工业城市,也是一个科技城,现因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而闻名于世。自酒泉往西北方向前进,穿越茫茫戈壁,可到达举世闻名的嘉峪关。嘉峪关位于嘉峪关市西南隅嘉峪山麓,万里长城的最西端,是丝绸之路

28、的必经之地。关内外有众多的城堡、烽火台,地势险要,固若金汤,号称“天下雄关”,形成了易守难攻的军事防御体系。嘉峪关城设计精巧,建造严谨,关城有东西两城楼、四个角楼等,城墙高11,7米,总长7333米,关城面积33500余平方米。东城楼的瓮城外有关帝庙、文昌阁等清代建筑,登城楼可远眺祁连雪山、戈壁瀚海。附近有黑山石刻画像和魏晋壁画墓等多处名胜古迹。 敦煌位于甘肃西部,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现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是西北最著名的旅游城市。敦煌石窟举世闻名,敦煌学已成国际显学,其主景莫高窟,又名“千佛洞”,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有“丝路明珠”之称,被列

29、为世界文化遗产。她是民族文化艺术的宝库,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迹,是佛教艺术的巅峰。敦煌除莫高窟外、还有西千佛洞、榆林窟和水峡口小千佛洞等佛教艺术胜地,其他名胜古迹有敦煌故城遗址、白马塔、阳关古城和玉门关,以及汉代烽火台等。 甘肃省的人文旅游资源可分为陇东、兰州甘南、河西走廊、敦煌四大块。各有特色,陇东以人文历史胜,甘南以宗教与民族风情胜,河西以域外风情与人文历史胜,敦煌以历史与艺术胜。各区又有互补,兰州的人文旅游和甘南的民族风情游结合起来,河西走廓旅游本身和敦煌游也是融为一体的。这就形成了以兰州为中心,以敦煌为重点,以天水为支撑,以甘南为辅助的旅游格局,可分为东南西三线。东线:到天水麦积山石窟、

30、伏羲庙、秦安大地湾遗址等,以平凉崆峒山为辅;南线:为兰州、临夏、夏河的宗教和民族风情旅游线,以兰州近处自然与人文景观为辅;西线:经武威、张掖、嘉峪关等历史文化名城到敦煌。现在甘肃省对人文景观的开发,除传统的丝绸之路全线精华旅游线路(西安一兰州(夏河)嘉峪关敦煌一吐鲁番乌鲁木齐)外,还在完善河西“丝路画廊”和“大漠黄河风情”旅游线,并推出了宁夏一甘南回藏风情、草原风光旅游线和天水一平凉一庆阳丝路胜迹、黄土风情、寻根朝觐旅游线等。课堂小结:(略)布置作业:(略)课后反思:课堂气氛较好论兰州鼓子发展历程及概况教学目标:1.了解兰州鼓子发展历程及概况。 2.了解兰州鼓子发展特色。情感目标:.通过学习,

31、深刻感受兰州鼓子发展历程及概况,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热情。 体会兰州鼓子的艺术特点,学习先辈们克服困难,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教学重点:知道甘肃远古居民留下的举世闻名的文化艺术。教学难点:兰州鼓子的演奏特点。教学方法:谈话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兰州鼓子乐曲讲授新课你了解兰州鼓子的来历吗? 兰州鼓子,又名兰州曲子、兰州鼓子词,是流行于兰州地区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中国曲艺的古老曲种之一。在兰州地区曾经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文化娱乐形式,所以能弹会唱者甚多。2006年,兰州鼓子被列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兰州鼓子、 曲牌、艺人、传承。如今的现代生活中,我们被的艺术修为和美学价值正在一天天的被所

32、谓时尚的”流行音乐“与低级庸俗的”网络歌曲“吞噬着,磨灭着,又有多少人去关心过那些在我们身边最朴实无华,但却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的传统民间曲艺形式呢?在中国的大西部的名城兰州,就有一种让人如痴如醉的民间曲艺形式兰州鼓子。兰州, 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在经济文化政治方面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兰州民间艺术也是种类繁多,有很多已例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最著名的是太平鼓和兰州鼓子。 兰州鼓子由哪几部分组成?一、兰州鼓子 兰州鼓子有着悠久的历史。相传甘肃农村流传的以唱打枣歌和切调为主的“送秧歌”形式流入兰州后以清唱方式表演,形成兰州鼓子,时在清代中晚期。清末民初兰州鼓子又受到北京传来的“

33、单弦八角鼓”和陕西传来的“迷胡子”(眉户)等的影响,艺术上进一步定型。虽然,兰州鼓子还有待更进一步的完善,但其人文旅游资源与价值,无愧为祖国大西北人文旅游的精华。曾经很长一段时间里,不论农村的家庭院落,还是集镇的茶肆酒楼,老兰州人聚集在一起弹唱。每当唱到高潮之时,他们便一人演唱而众人帮腔显得气氛十分热闹。兰州鼓子内容丰富、委婉典雅、豪放激越、一唱三叹,似珠落玉盘。它承续北京八角鼓的演出形式,吸收诸多明清俚俗小曲作为曲牌,用兰州方言对曲牌作了许多适应性改编而成,流传于兰州市及周边县市,属牌子曲类,常见曲牌近100多个,曲目1000多首,分属“平、勾、荡、令、百、鼓、词、悲、跨、越”10个调。单口

34、坐唱,众人帮腔(艺人们称“拉梢子”或“接声”)。唱三国,唱水浒,唱红楼,唱西游,唱西厢以及许多广为流传的故事。无道白,一唱到底,无形体表演,无特殊着装要求是兰州鼓子演唱的主要特点。虽名为“鼓子”,但并非用鼓伴奏,虽然叫做”鼓子“但并非采用鼓作为主奏乐器,而伴奏乐器是以三弦为主,扬琴、月琴、琵琶、二胡、板胡、梆子、小铃、箫、笛等为辅;早年还有八角鼓、四叶瓦、瓷碟等击节伴奏,后则用小月鼓击节起头。兰州鼓子传统曲目的内容有哪几类?传统曲目内容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赞颂祝贺之词;二是咏物写景之言;三是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其中占主要地位的则 第兰州鼓子,曲牌丰富,唱腔优美,风格高雅,韵味悠长,且乡土气息浓

35、厚。从声腔上来讲,可分为平调、鼓子、越调三种,平调多为单支的小令和大曲;鼓子腔是由鼓子头加若干曲牌再加鼓子尾联缀而成;越调腔也是由越调加若干曲牌再加越尾联套而成。各种曲牌都有其特点,常用的唱腔曲牌有坡儿下、罗江怨、边关调等四十余支。可以表达不同人物的不同情绪,如边关调的悲壮,北宫调的凄凉;紧诉的热烈紧张,慢诉的舒缓轻快;石榴花和倒推桨的抒情婉转,金钱调和剪靛花的喜悦平和以及罗江怨、叠断桥的忧郁悲伤。再如提炼全曲精华的鼓子头,叙述情节的诗牌子,倾诉衷肠的悲调,还有抒发豪情的依尔哟。课堂小结:(略)布置作业:(略)课后反思:课堂气氛活跃。 甘肃的远古居民教学目标:1.了解甘肃地区生活的远古居民及其

36、生活状况。 2.了解大地湾文化及彩陶艺术。3.了解马家窑文化和齐家文化,并了解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情况。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深刻感受我们的祖先在甘肃的发展过程中做出的贡献及成就,激发学生热爱家乡。 体会先祖们在当时艰苦的社会条件下为社会发展所做的牺牲,鼓励学生学习他们克服困难,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教学重点:知道甘肃远古居民留下的举世闻名的文化艺术;教学难点:学生对远古居民比较陌生,不容易记忆。教学方法:谈话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利用相关图片。讲授新课一、小组合作,一探究竟 1.你知道甘肃境内最早什么时候出现你知道甘肃境内最早什么时候出现了远古居民吗?他们是怎样生产生活的? 2. 新石器时代,

37、甘肃境内有哪两种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当时人们是怎样生产和生活的? 3. 甘肃从何时进入了青铜器时代?当时的典型代表文化是什么?其生产生活状况是怎样的? 二小组争锋,各展风采 三达标测评1. 早在年前,就有远古居民在甘肃大地上繁衍生息。 大约在一万年前,甘肃的远古居民进入用石器的新石器时代。在众多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最重要的是秦安县遗址。 我过西北地区形成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持续时间最长持续时间最长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是。 4. 迄今所知,我国发现的第一件青铜器是我国发现的第一件青铜器是。 5. 在大约年前,甘肃发展起了早起的玉器制造业。 6. 在甘肃发现的古遗址文化中,处于母系氏族繁荣时期的是

38、,处于由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时期的是,处于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的是。课堂小结:(略)布置作业:(略)课后反思:课堂气氛活跃甘肃保安族介绍教学目标:1.了解甘肃保安族的分布情况。2.了解甘肃保安族名称的由来。3.了解甘肃保安族风土人情、生活习俗。4、了解甘肃保安族的来历。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深刻感受保安族在甘肃的发展过程中做出的贡献及成就,激发学生热爱家乡。 体会保安族祖先克服困难,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教学重点:知道保安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教学难点:学生对少数民族的发展比较陌生,不容易记忆。教学方法:谈话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利用保安族歌舞视频导入讲授新课一、 小组合作,一探究竟 请介绍保安

39、族的分布情况。保安族,有人口12212人。主要聚居在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少数散居于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和青海省循化县。 保安族地区位于甘肃西南部,东南与临夏县接壤,西与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毗邻,北与青海民和县隔河相望,东北部与永靖县以黄河为界。在这巍峨的积石山下,黄河上游之滨,水草肥美,宜农宜牧。小麦、玉米、洋芋、青稞、豌豆是保安族的主要农作物。汁甜味美的冬果梨和薄皮核桃尤为著名。二小组争锋,各展风采 根据资料简介保安族名称的来历。“保安”是保安族的自称,历史上曾被称作“回回”、“保安回”等。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人民的意愿,正式定名为保安族。 保安族有本民族的语言,无文字

40、。保安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大多数人通晓汉语。 保安族信仰伊斯兰教,在家庭生活习俗及社会等方面与当地回、东乡等民族大体相同。 保安族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兼营牧业和手工业。很早就会冶铁的保安族,有着高超的制刀技艺,他们制作的腰刀,锋利耐用,精致美观,在当地各族群众中享有盛名,被称作“保安刀”。三达标测评通过竞赛测试各组准备的关于保安族的发展情况。保安族的来源,可资参考的史料不多。根据有关史书记载,结合民间传说,仅可以粗略地看到一点线索:即保安人的来源,可能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以蒙古民族为主,和一部分保安地区活动的汉、土、回、藏等族人民,通过密切往来和自然融合而成的。 关于保安族的来源,民间主要有

41、两种传说,一种认为和蒙古人的早年活动有关,另一种认为和回民的活动有关。而群众中的多数人则倾向于前一种看法。 较多的民间传说都把保安族的来源和蒙古人,而且是和信仰伊斯兰教的古人联系起来并且大多数的保安族老人也公认这种史实。这些情况不能不引起我们对于这些传说的重视。 根据史料,就西北历代地方行政区沿草略(陈筮泰编著)来看,远自汉、唐以来同仁地方就有不同的民族留下了他们的足迹,曾先后是西羌、吐各泽、吐蕃的属地,虽然唐初边地诸蛮多内附,而亦因其他署羁麻府州,并于沿边设六都护以统一,此外,并于沿边署节度使十,以经略边陲。五代至宋, 末人和唃厮罗又十分活跃。公元一三二年西夏元昊据兴庆府称帝后,虽然西夏党顶

42、族一百九十余年中的版图最南达到积石、廓州,但也涉及了同仁地方。公元一一一五年,辽金主力中在东北和苏皓以北一带的黄河流域广大地区,但其一百二十余年的统治实力,也西逾积石达到贵德县左右的范围。元代兴起,蒙古人开始进入西北藏区。公元一二二七年成吉思汗攻取西夏五城兴庆府,夺得积石州后,连河州也相继变成了蒙军的重要据点。公元一二四七年,西藏萨班会冗蒙古太子阔瑞后,蒙古军在西藏地区的往来也相当频繁,保安一带已成了兵家过往的交通要道。公元一二五一年蒙哥即汗位后,为了进一步控制西北、西南地区,进逼中原,曾命忽必烈举兵南征大理,保安成为重要关卡。这就会有包括各种西域人在内的过往客商和蒙古驻军,因而这里也相应地变

43、成沟通内地和西域的贸易据点。这一切都说明,自汉唐以来,已有不同民族的足迹到达同仁一带。到元明两代时,蒙古人在河州一带的活动,不仅是屡屡可见,而且是经常的大量的,不管他们来自何方,都留下他们的足迹。此外,还有大约在元太宗窝阔台时期部分蒙古人因改信伊斯兰教而与其他蒙古人发生矛盾,最后被迫内迁的情况。相传,这一部分人经过猩猩峡到达镇番后,就有一批人南渡黄河而进入了河州地区定居下来。这个情况,联系到东乡蒙古的来源问题,也涉及支了保安人先民的民族万分。所以东乡蒙古人去同仁经商以至最后落后的传说,也完全是可能的。同时,元时宗铁木耳时期,驻守唐兀地区的蒙古宋五阿难答因自己信伊斯兰教,而影响士卒十五万人信。这一情况,也反映了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人,不仅仅来自新疆等地,同时也包括改信伊斯兰教的内地驻军。 课堂小结:(略)布置作业:(略)课后反思:课堂气氛活跃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