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控制标准操作规程.doc

上传人:de****x 文档编号:57089015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控制标准操作规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2年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控制标准操作规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控制标准操作规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控制标准操作规程.doc(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控制标准操作规程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手术切口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简称SSI)是医院感染的一种主要形式,严重影响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的预后。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及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要求和我院的具体实际,为有效预防与控制SSI的发生,特制定以下措施 : 1.手术前: (1)尽量缩短患者术前住院时间。择期手术患者应当尽可能待手术部位以外感染治愈后再行手术。 (2)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3)正确准备手术部位皮肤,彻底清除手术切口部位和周围皮肤的污染。术前备皮应当在手术当日进行,确

2、需去除手术部位毛发时,应当使用不损伤皮肤的方法,避免使用刀片刮除毛发。 (4)消毒前要彻底清除手术切口和周围皮肤的污染,采用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合适的消毒剂以适当的方式消毒手术部位皮肤,皮肤消毒范围应当符合手术要求,如需延长切口、做新切口或放置引流时,应当扩大消毒范围。 (5)如需预防用抗菌药物时,手术患者皮肤切开前30分钟2小时内或麻醉诱导期给予合理种类和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需要做肠道准备的患者,还需术前一天分次、足剂量给予非吸收性口服抗菌药物。 (6)有明显皮肤感染或者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当参加手术。 (7)手术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

3、卫生规范进行外科手消毒。 (8)重视术前患者的抵抗力,纠正水电解质的不平衡、贫血、低蛋白血症等。 2.手术中: (1)保证手术室门关闭,尽量保持手术室正压通气,环境表面清洁,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数量和流动。 (2)保证使用的手术器械、器具及物品等达到灭菌水平。 (3)手术中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循无菌技术原则和手卫生规范。 (4)若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者手术时间长于所用抗菌药物半衰期的,或者失血量大于1500毫升的,手术中应当对患者追加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 (5)手术人员尽量轻柔地接触组织,保持有效地止血,最大限度地减少组织损伤,彻底去除手术部位的坏死组织,避免形成死腔。 (6)术中保持患者体温正常,

4、防止低体温。需要局部降温的特殊手术执行具体专业要求。 (7)冲洗手术部位时,应当使用温度为37的无菌生理盐水等液体。 (8)对于需要引流的手术切口,术中应当首选密闭负压引流,并尽量选择远离手术切口、位置合适的部位进行置管引流,确保引流充分。 3.手术后: (1)医务人员接触患者手术部位或者更换手术切口敷料前后应当进行手卫生。 (2)为患者更换切口敷料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及换药流程。 (3)术后保持引流通畅,根据病情尽早为患者拔除引流管。 (4)外科医师、护士要定时观察患者手术部位切口情况,出现分泌物时应当进行微生物培养,结合微生物报告及患者手术情况,对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及时诊断、治疗和

5、监测。 石梁中心卫生院 2020年3月1日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简称CRBSI)是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48小时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38)、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实验室微生物学检查显示:外周静脉血培养细菌或真菌阳性;或者从导管段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同药敏结果的致病菌。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及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要求和我院的具体实际,为有效预防与控制CRBSI的发生,特制定

6、以下措施 : 1.置管时: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置管时应当遵守最大限度的无菌屏障要求。置管部位应当铺大无菌单(巾);置管人员应当戴帽子、口罩、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 (2)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并戴无菌手套后,尽量避免接触穿刺点皮肤。置管过程中手套污染或破损应当立即更换。 (3)置管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等医疗用品和各种敷料必须达到灭菌水平。 (4)选择合适的静脉置管穿刺点,成人中心静脉置管时,应当首选锁骨下静脉,尽量避免使用颈静脉和股静脉。 (5)采用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皮肤消毒剂消毒穿刺部位皮肤,自穿刺点由内向外以同心圆方式消毒,消毒范围应当符合置管要求。消毒后皮肤

7、穿刺点应当避免再次接触。皮肤消毒待干后,再进行置管操作。 (6)患疖肿、湿疹等皮肤病或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当进行置管操作。 2.置管后: (1)应当尽量使用无菌透明、透气性好的敷料覆盖穿刺点,对于高热、出汗、穿刺点出血、渗出的患者应当使用无菌纱布覆盖。 (2)应当定期更换置管穿刺点覆盖的敷料。更换间隔时间为:无菌纱布为1次/2天,无菌透明敷料为1-2次/周,如果纱布或敷料出现潮湿、松动、可见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 (3)医务人员接触置管穿刺点或更换敷料时,应当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4)保持导管连接端口的清洁,注射药物前,应当用75%酒精或

8、含碘消毒剂进行消毒,待干后方可注射药物。如有血迹等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 (5)告知置管患者在沐浴或擦身时,应当注意保护导管,不要把导管淋湿或浸入水中。 (6)在输血、输入血制品、脂肪乳剂后的24小时内或者停止输液后,应当及时更换输液管路。外周及中心静脉置管后,应当用生理盐水或肝素盐水进行常规冲管,预防导管内血栓形成。 (7)严格保证输注液体的无菌。 (8)紧急状态下的置管,若不能保证有效的无菌原则,应当在48小时内尽快拔除导管,更换穿刺部位后重新进行置管,并作相应处理。 (9)怀疑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或者患者出现静脉炎、导管故障时,应当及时拔除导管。必要时应当进行导管尖端的微生物培养。 (

9、10)医务人员应当每天对保留导管的必要性进行评估,不需要时应当尽早拔除导管。 (11)导管不宜常规更换,特别是不应当为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中心静脉导管和动脉导管。 石梁中心卫生院 2020年3月1日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主要是指患者留置导尿管后,或者拔除导尿管48小时内发生的泌尿系统感染。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是医院感染中最常见的感染类型,根据卫生部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要求和我院的具体实际,为有效预防与控制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发生,特制定以下措施 : 1.置管前: (1)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适应征,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 (2)仔细检查无

10、菌导尿包,如导尿包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不应当使用。 (3)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尿道等情况选择合适大小、材质等的导尿管,最大限度降低尿道损伤和尿路感染。 (4)对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应当采用密闭式引流装置。 (5)告知患者留置导尿管的目的,配合要点和置管后的注意事项。 2.置管时: (1)医务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后,戴无菌手套实施导尿术。 (2)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技术原则留置导尿管,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尿道粘膜。 (3)正确铺无菌巾,避免污染尿道口,保持最大的无菌屏障。 (4)充分消毒尿道口,防止污染。要使用合适的消毒剂棉球消毒尿道口及其周围皮肤粘膜,棉球不能重复使用。男性

11、:先洗净包皮及冠状沟,然后自尿道口、龟头向外旋转擦拭消毒。女性:先按照由上至下,由内向外的原则清洗外阴,然后清洗并消毒尿道口、前庭、两侧大小阴唇,最后会阴、肛门。 (5)导尿管插入深度适宜,插入后,向水囊注入1015毫升无菌水,轻拉尿管以确认尿管固定稳妥,不会脱出。 (6)置管过程中,指导患者放松,协调配合,避免污染,如尿管被污染应当重新更换尿管。 3.置管后: (1)妥善固定尿管,避免打折、弯曲,保证集尿袋高度低于膀胱水平,避免接触地面,防止逆行感染。 (2)保持尿液引流装置密闭、通畅和完整,活动或搬运时夹闭引流管,防止尿液逆流。 (3)应当使用个人专用的收集容器及时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清空集

12、尿袋中尿液时,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集尿袋的出口触碰到收集容器。 (4)留取小量尿标本进行微生物病原学检测时,应当消毒导尿管后,使用无菌注射器抽取标本送检。留取大量尿标本时(此法不能用于普通细菌和真菌学检查),可以从集尿袋中采集,避免打开导尿管和集尿袋的接口。 (5)不应当常规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溶液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以预防尿路感染。 (6)应当保持尿道口清洁,大便失禁的患者清洁后还应当进行消毒。留置导尿管期间,应当每日清洁或冲洗尿道口。 (7)患者沐浴或擦身时应当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应当把导管浸入水中。 (8)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不宜频繁更换导尿管。若导尿管阻塞或不慎脱出时,以及留置导

13、尿装置的无菌性和密闭性被破坏时,应当立即更换导尿管。 (9)患者出现尿路感染时,应当及时更换导尿管,并留取尿液进行微生物病原学检测。 (10)每天评估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不需要时尽早拔除导尿管,尽可能缩短留置导尿管时间。 (11)对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拔除导尿管时,应当训练膀胱功能。 (12)医护人员在维护导尿管时,要严格执行手卫生。 石梁中心卫生院 2020年3月1日 医院获得性肺炎预防控制措施(试行) 医院获得性肺炎(HAP),又称医院内肺炎(NP),是我国最常见的医院感染类型,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尤为严重。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和我院的具体实际,为有效预防医院获得

14、性肺炎,特制定以下措施 : 1、医护人员在接触病人和操作前后必须遵循我院手卫生制度和采取必要防护措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2、正确管理病人体位,如无禁忌证,应将床头抬高30-45。 3、对存在HAP高危因素的患者,加强口腔护理。 4、鼓励手术后患者(尤其胸部和上腹部手术)早期下床活动; 5、指导患者正确咳嗽,必要时予以翻身、拍背,以利于痰液引流; 6、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证,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应优先考虑无创通气; 7、建议使用可吸引的气管导管,定期(通常每小时)作声门下分泌物引流; 8、呼吸机螺纹管一般每周更换1次,有明显分泌物污染时则应及时更换;湿化器无菌水每天更换;螺纹管冷凝水应及时作为污水清除,不可直接倾倒在室内地面,应避免冷凝水倒流向患者气道。 9、对于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每天评估是否可以撤机和拔管,减少插管天数; 10、正确进行呼吸机及相关配件的清洗与消毒:参见呼吸机及附件的清洗与消毒SOP 11、不宜常规采用选择性消化道脱污染来预防HAP/VAP。 12、尽量减少使用或尽早停用预防应激性溃疡的药物,包括H2受体阻滞剂如西咪替丁或制酸剂; 13、医务人员包括护工应该定期参加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学习培训。 石梁中心卫生院 2020年3月1日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