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说史课后题(姚开建第二版).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69747 上传时间:2018-10-29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学说史课后题(姚开建第二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经济学说史课后题(姚开建第二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学说史课后题(姚开建第二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说史课后题(姚开建第二版).doc(2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经济学说史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三章)第三章参考答案1、 “古典经济学”术语有哪些不同的界定?古典政治经济学(也称古典经济学)这一术语是由马克思最早提出来的,并被后来的经济学家所沿用。经济学家们对古典经济学这一术语含义以及其所包含的范围有不同的认识。概括来说对“古典经济学”包含的范围的不同界定有以下四种:第一种界定:根据马克思的规定,古典政治经济学在英国从配第开始,到李嘉图结束,在法国从布阿吉尔贝尔开始,到西斯蒙第结束,也即从 17 世纪中叶到 19 世纪 20 年代。第二种意见是丹尼斯.奥布莱恩(Dens OBren)认为是从斯密到约翰.穆勒。第三种意见是罗伯特.伊格利(Robert Eag

2、ly)认为是从 18 世纪 50 年代的重农学派到边际革命。第四种意见是凯恩斯认为应该从李嘉图的前辈到 20 世纪 30 年代。 (关于古典经济学的范围见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中译本第一卷第 474-475 页,教材中有这四种意见。 )2、为什么说配第在近代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价值理论是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赖以建立的基础,配第在政治经济学上最重要的一个历史功绩在于,在近代,他第一次有意识地把商品价值的源泉归于劳动,从而奠定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基础。第一,他提出了“自然价值” “自然价格” 、 “政治价格” “实际市场价格”这四个术语,他区分了自然价格和政治价格。 第二,他用具体论证来阐述劳

3、动价值论。他说:“假如一个人能在生产一蒲式耳谷物的时间内,将一盎斯从秘鲁银矿中采出来的白银并运到伦敦来,那么,后者便是前者的自然价格。 ”第三,指出商品的价值量同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的事实。第四,他提出“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的观点,认为劳动和土地共同创造价值。3、怎样理解“土地为财富之母,而劳动为财富之父和能动的要素”?配第在探讨商品价值时,从使用价值角度考察财富,认识到作为物质的财富,不仅需要人类劳动,还要依靠自然界及其自然力,或者说还要依靠土地。因此,配第说:“土地为财富之母,而劳动为财富之父和能动的要素。 ”对于物质产品,从使用价值角度这样考察是正确的,但如果用

4、土地和劳动来共同说明价值就出现矛盾了,导致了价值二元论,和配第前面所主张的劳动价值论相矛盾。因为土地和劳动是不能加以比较的两种因素。马克思说:“配第已经意识到他的发现的重要性及其在具体应用上的困难。因此,为了达到某些具体的目的,他也试走另一条道路” ,即“必须找出土地和劳动之间的自然的等同关系,以便价值可以随意在二者之一,或者更好是在这二者中表现出来” 。配第为了找出这种等同关系,做了一个假设,但并没能清楚的解释这句话,并在价值的探讨中走入了迷途。所以,配第的这句话混淆了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和创造价值的劳动,违反了他自己关于价值是由耗费在生产商品时的劳动时间决定的正确结论。4、到斯密 100 年

5、间出现的主要经济学家及其思想。 到斯密之间大约相隔 100 年的时间,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经历了一个从最初萌芽到发展为完整体系的过程,其中出现了许多杰出的经济学家。这些经济学家包括(1)约翰克(16321704)是 17 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和经济学家。其主要思想包括:洛克关于利息的观点是以其国家与私有财产起源说为前提和基础的。克认为,劳动几乎.提供一切东西的全部价值。他以“自然法”来论证所有权的界限,认为由于土地和货币的分配不均所产生的地租和利息都导致了对“自然法”的破坏。实际上就是把地租和利息都归结为对劳动的剥削。 (2)达德利诺思。 (16411691)是英国商人、政治家和经济学家。主要著作

6、是贸易论。 其主要思想包括:财富论。财富问题对重商主义进行了批判,反映了强烈的自由贸易倾向,这种思想被后来的经济学家,尤其是斯密,发展为“国际分工”论。利息论。他把利息资本的租金,并且指出,不是低利息促进了贸易,而是贸易发展增进了国民资本,从而使利息下降。他反对人为地、强制地降低利息。利息率论。在利息率上,诺思比配第和洛克都更前进了一步,认为决定利息率的不是货币,而是借贷资本的供求关系。他明确指出,贷款利息应由市场自由决定,不应受法律约束。被马克思认为是第一个正确理解利息的人。(3)约夫马西是 18 世纪英国经济学家。主要著作有:论决定自然利息率的原因(1750) 、 赋税计算和国家关心的商业

7、知识 。其主要思想包括:马西在经济学说史上,第一次提出利润是一个独立的经济范畴,而利息只不过是利润的一个部分。他认为利息的降低是由资本积累及由此引起的利润下降造成的。(4)大卫休(1711-1776)是英国哲学家、历史学家和经济学家。其主要经济思想包括:休提出贸易差额平衡的学说,认为这种平衡是按着各国不同的经济情况而自然决定的,从而贸易不能始终有损或有利于某一国,为自由贸易论商主义的贸易控制论提供了理论依据。休是货币数量论者,他认为商品价格的提高是金银增加的必然结果,但价格变动并不紧随着金银的增加而是需要一些时间,这是所谓价格滞后现象,而这种货币贬值只在最后才提高劳动价格即提高工资,这是所谓工

8、资滞后。正是在这滞后时期,货币贬值对于工商业起了鼓舞作用。(5)斯图亚特被马克思称为是“建立了资产阶级经济学整个体系的第一个不列颠人” 。其代表著作是 1767 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原理研究 ,这是第一本以“政治经济学”为名的英文著作。斯图亚特在价值理论上有特殊的贡献: 提出了实际价值“的概念。指出价值决定于完成的劳动量,而且是决定于平均所需的劳动时间。提出了内在价值和使用价值,将价格范畴同它的物质内容区分开。区分了“特殊社会劳动”和“实在劳动” ,意识到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这一点上甚至超过斯密和李嘉图。他最早系统的研究了利润,提出三个概念:绝对利润、相对利润和混合利润。第四章1、评述布阿

9、吉尔贝尔的财富观和“自然秩序”思想。首先,布阿吉尔贝尔商主义的财富观,认为财富是满足人们需要的各种使用价值,货币并不是财富的唯一形式。布阿吉尔贝尔商主义关于财富的看法,认为货币并不是财富的惟一形式。构成真正财富的,“包括人们全部的享受,不仅是生活必需品,也包括非必需品以及能够满足人们身体官能的快乐的一切物品。 ”在他看来,凡是能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是财富。也就是说他把财富定义为满足人们需要的各种使用价值。他从货币是为了便利商品交换而产生,其自然职能是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观点出发,指出市场上需要的货币数量取决于商品价格的总额。他还指出,金银并不是惟一充当货币

10、的材料,历史上有各种物品充当过货币材料,在一定条件下,货币也可以用纸币来代替。他认为,货币是充当流通手段的,不应加以贮藏,应不断地投入流通发挥其作用,而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是不同的。其次,布阿吉尔贝尔崇尚自然秩序,反对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布阿吉尔贝尔认为,财富是由使用价值构成的,具体来说,社会经济中有二百种以上的行业,它们形成“一条财富的链条” ,各行业之间形成的经济关系构成一种平衡,这种平衡就是社会经济的“自然秩序” 。而就各种行业来说,农业是最基本的,农产品价格是关键,如果农产品价格能补偿生产费用及经营者报酬,各行各业都会正常发展。如果农产品价格下降,以致不能补偿生产费用,必然造成混乱和不协

11、调。布阿吉尔贝尔是自由竞争的早期的热烈拥护者。他认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破坏了客观的自然规律,其结果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损害。布阿吉尔贝尔是劳动价值论的最初奠基人之一。他用个人劳动时间在各个特殊产业部门间分配时所依据的正确比例来决定真正价值 ,并且把自由竞争说成是造成这种正确比例的社会过程。2、布阿吉尔贝尔为何主张自由贸易思想?第一,布阿吉尔贝尔的自由贸易思想是建立在分析农产品价格的基础上的。布阿吉尔贝尔与重商主义相反,主张自由贸易。他的自由贸易思想又是建立在对农产品价格的分析基础之上的。布阿吉尔贝尔指出,谷物具有两面性,同时产生两种截然相反的效能:一方面,它给人提供食物,养活没有这份口粮

12、就要饿死的人们;另一方面,它供给地主将多余谷物出卖以提供豪华生活的一切物品。因此,谷物贸易具有自己的特点:农民不出售他的小麦不行,而吃粮的人又不能不买粮食。这就使谷物价格常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即常从极高转为极低,或从极低转为极高。第二,布阿吉尔贝尔主张农产品的自由贸易。他根据对农产品价格及其变化的分析,主张实行农产品自由贸易政策,即撤销谷物输出的禁令,允许谷物自由输出和输入。他认为,实行农产品自由贸易可以提高和稳定谷物价格,从而使法国农业走向复兴,也会使法国其他各行业在农业发展基础上实现繁荣。第三,布阿吉尔贝尔实际上已认识到商品的需求或供给弹性不同的问题。他更强调农产品自由输出,反映着法

13、国农业大国的特点,并与同样主张农产品自由贸易的英国经济学家形成鲜明对照(斯密、李嘉图,尤其是李嘉图更强调农产品的自由输入) 。他的自由贸易思想以其重直接影响了后来的重农学派。3、的思想对后来重农学派有哪些影响?著作中已反映出浓厚的重农思想,后来重农学派的魁奈和米拉波都曾宣称他们的某些思想直接得益于。坎蒂隆强调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把土地耕种看做是一国所有阶级和居民生存与致富的源泉。他还指出,推动着整个经济使之向最有利的方向发展的是土地所有者阶级,其他阶级需靠土地所有者维持生活和致富。坎蒂隆第一次系统地考察了农业年产品经过流通在全社会各阶级间分配的过程,初步阐述了土地所有者支出与国民生活的

14、关系。坎蒂隆还认识到农业同人口数量的一定联系。他认为,一个国家的居民人数正是取决于分配给他们的用来维持生活的资料,一国人口的数量必然要以土地所有者提供的年产品数量为限度。在坎蒂隆的思想中已可以看到后来魁奈的纯产品学说、 经济表等的最初形式。并且,他在马尔萨斯之前已认识到人口增长必然受生活资料的限制。第五章1、如何看待重农学派学说的历史地位及其特点?重农学派是对资本主义生产的第一个系统理解,为现代政治经济学的真正鼻祖。其功绩主要表现在两个要点上:第一,他们分析了资本在劳动过程中借以存在并分解成的各个物质组成部分(工具、原料等);第二,他们研究了资本在流通中所采取的形式(年预付、原预付),并且一般

15、地确立了资本的流通过程和再生产过程之间的联系,从而把对剩余价值起源的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到直接生产领域,为分析资本主义奠定了基础。.重农学派的学说的两个重要特点:“自然秩序”观念的重要地位;封建主义外貌和资本主义实质的矛盾。2、分析财富的?魁奈在对财富的分析中,初步探讨了商品的价值、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及价格等。魁奈把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使用价值看做是“真正的财富” 、 “真实的财富” ,但是,他还特别指出,只对人们有用而没有出卖的东西,或只具有使用价值而没有出卖价值的东西,还不能称为财富。魁奈还明确指出商品的价格同它的使用价值经常是无关的。他说:“使用价值经常是一成不变的,经常或多或少地取决于人的因

16、素,取决于人们的需求,以及人们对拥有该物品的愿望。价格却相反,是不断改变的,它取决于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各种不固定的因素。它不受人们的需求的调节,但也不是任意决定的价格,也不是由商人之间的协商决定的。 ”魁把货币财富的一部分或一种形态,认为作为商品的农产品(如小麦)才算是真正的财富。3、什么是“纯产品”学说?“纯产品”学说理论体系和经济纲领的核心和基石,他的社会阶级结构理论、资本及社会再生产与流通理论、赋税理论及其国家政策建议等都是以“纯产品”学说为基础的。魁奈“纯产品”学说及其整个理论体系的出发点是交换的等价性原则。认为财富是物质产品,财富的来源不是流通而是生产。所以财富的生产意味着物质的

17、创造和量的增加。农业中投入和产出的使用价值的差额构成了“纯产品” (即剩余价值) 。魁奈区别了财富的扩大和财富的增加,他认为,工业并没有使财富增加,只是把各种生产资料耗费和劳动耗费相加,使之成为一种新的使用价值,使财富扩大,并没有创造出新的财富。工业不创造物质而只变更或组合已存在的物质财富的形态,商业也不创造任何物质财富而只变更其市场的时、地,二者都是不生产的。只有农业才创造出新的财富。4、评述魁奈的经济表?经济表重要的经济著作,它集中扼要地表述了魁全部的重要经济思想。魁奈的经济表写于 1758 年,最初是以“曲折连接线式”的形式出现的。有人认为,在最初的这种形式下,经济的内容可以是一个地主支

18、出所引起的循环流程的例解,属于微观分析。1766 年,魁了经济表算学范式分析 ,提出“算学范式”的经济表。这种模式成为后来魁奈经济表的基本模式,成为古典经济学早期宏观经济分析的典型。根据经济表 ,生产阶级进行农业生产创造产品,当生产过程完成后开始进入流通过程:土地所有者以其所得的货币地租一方面向生产阶级换取农产品,另一方面向不生产阶级换取工业品;生产阶级除保留一部分粮食作为本阶级这一年的生活资料和种子外,将其余部分向其他两个阶级换取货币以备支付本年的货币地租,并向不生产阶级换取生产资料;不生产阶级则以其全部产品直接和间接地(通过先以部分产品换取土地所有者的货币)向生产阶级换取生活资料和生产原料

19、。交换的总结果:土地所有者得到了“纯产品” ;生产阶级保留了供本阶级生活的粮食、必需的生产资料和足够支付地租的货币;不生产阶级则获得了足够的粮食和生产原料,于是在本年度经济运动的过程中,再生产就可以进行。经济表的独特的天才性的见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运用抽象法,从前面所述的正确、合理的假定前提出发,对本质的问题进行科学和集中的分析研究。经济表以每年从土地上生产出来的总产品为出发点,正确把握了再生产的基础,为.科学分析再生产和流通提供了可能。把资本的生产过程表现为再生产过程,把流通过程表现为再生产过程的形式,把货币流通表现为资本流通的要素。经济表所揭示的再生产过程,包括了各阶级收入的来源、资

20、本和收入间的交换、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之间的关系,对科学地分析社会资本和流通是很有启发意义的。但是, 经济表中也有不少缺点和错误。片面地把农业视为惟一的生产部门,把地租作为剩余价值的惟一形态。没有把社会生产分为生产生产资料和生产消费资料的两大部类,而是把社会生产分为农业和工业两个部门。把工业部门不生产部门就难以对工业中的资本进行分析,同时也使得经济表直接出现了以下错误:第一,工业部门没有原预付资本;第三,年总产品是 70 亿,而不是 50 亿,除了生产阶级 50 亿以外,还有不生产阶级的 20 亿。5、杜尔哥对重农主义有哪些发展?杜尔哥对重农主义的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阶级结构理

21、论:他把魁奈所称的生产阶级和不生产阶级的内部又再划分为资本家和工人。杜尔哥认为,资本家是通过垫支资本,使用别人的劳动而取得利润。他还认识到雇佣工人是在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的时候产生的。工人因失去生产资料,一无所有,只能靠出卖劳动力谋生,工资只限于维持工人的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二)工资理论和“纯产品”学说:杜尔哥进一步发展了工资理论。他认为,工人出卖劳动的代价是工资,但工资的高低又取决于买卖劳动双方自由竞争的结果。在出卖劳动的工人较多的情况下,工资自然只限于维持工人的最低生活水平。同时他对“纯产品”学说做出进一步说明。强调“纯产品”是土地对于农业劳动者的赐予,认为只有农业劳动者生产出来的产

22、品他的劳动工资,并为土地所有者所占有。(三)关于收入的学说:杜尔完备地划分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收入,说明了工资、利润、地租、利息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四)主观价值理论:他提出主观价值论的概念,即商品出卖者对自己商品的估价,把主观价值与客观价值相区别。第六章思考题参考答案1、什么是斯密理论的二重性?在斯密的著作中,存在着许多相互矛盾的概念和理论,在价值、利润、地租和工资等分析上常出现双重的或多重的观点和论述,被称为斯密理论的二重性。斯密理论的这种二重性是斯密著作中反映出来的他的方法的二重性的结果。斯密的二重方法是同他的二重研究任务相联系的。一方面,他试图深入研究资产阶级社会的内部生理学,另一方面

23、,他试图既要部分地第一次描写这个社会外部表现出来的生活形式,描述它外部表现出来的联系,又要部分地为这些现象寻找术语和相应的理性概念,也就是说,部分地第一次在语言和思维过程中把它们再现出来。因为这两个任务是各自独立进行的,所以在他的书中出现了相互矛盾的两种表述方法。2、评析斯密的价值理论。斯密在综合前人成就的基础上,最先系统地阐述了劳动价值论,做出了新的重大贡献和发展。同时,和他的二重的研究方法相适应,他的价值理论也表现出相应的二重性。主要表现在:第一,斯密明确地区分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认为使用价值是特定物品的效用,交换价值是因为占有某物而取得的对他种货物的购买力。斯密还分析了两者之间的

24、关系。.认为“使用价值很大的东西,往往具有极小的交换价值,甚或没有。 ”但他不了解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因而错误地认为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可能有较大的交换价值。(注:加注黑体字的部分为对斯密价值理论评价。以下同。 )第二,斯密价值理论的最大贡献是他关于价值决定的见解。他肯定“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尺度” 。认为“任何一种物品的真实价格,即要取得这物品实际上所付出的代价。乃是获得它的辛苦和麻烦” 。斯密的上述论断表明,他把商品的价值归结为一般社会劳动,克服了配第的只有开采金银的劳动才创造价值和重农学派认为只有农业劳动才创造价值的错误观点。第三,斯密还看到了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差别

25、,认为它们在同样单位的劳动量是不等的。但是,斯密的价值理论是不彻底的。当他在进一步考察什么劳动决定价值时提出了两种相互矛盾的价值规定,即耗费劳动决定价值和所能支配的或购买的劳动决定价值。他认为,在初期野蛮社会,商品的价值由生产所耗费的劳动决定,因为那时耗费的劳动和购买的劳动在量上是相等的。但在资本积累和土地私有产生以后,这两个劳动量就不相等了。价值不再由耗费的劳动所决定。由此,斯密还得出了工资、利润和地租三种收入决定价值的庸俗理论。第四,斯密的价值论还讨论了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的关系问题。认为市场价格围绕自然价格上下波动可以调节资源的配置。关于自然价格,他用生产费用决定的自然价格来代替由劳动决定

26、的价值,当然是错误的。但是他的目的是说明市场价格怎样围绕着自然价格这个中心上下波动,也就是价值规律及其作用。他把市场价格围绕自然价格波动的主要原因是供求变化看成是规律。提出价值规律对商品生产的调节作用,此见解是正确的。但他不了解从价值到生产价格的转化,以及价值规律和生产价格规律的关系,使他不能正确地说明价值和价格的背离。3、斯密是怎样论证自然价格及其与市场价格的关系的?斯密认为,市场价格是在供求竞争中围绕自然价格而上下波动的。首先,他说明了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的含义。根据斯密的论述,自然价格指与工资、利润、地租的自然率相符合的价格;市场价格指受供求影响的价格。其次,他认为,商品的市场价格是以商品

27、的自然价格为基础受供求关系的影响而变动的。第三,斯密用商品价格在竞争中受供求关系的影响的变动来说明市场机制及其作用。说明斯密已经看到价格围绕自然价格上下波动是一种规律性的现象,并认识到了价值规律对商品生产的调节作用,但他不了解价值和价格的内在关系,没有也不可能说明价格和价值的背离正是价值规律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经常和必然的表现形式。4、如何理解斯密关于“地租是一种垄断价格”的说法?斯密在经济学说史上最早系统地研究了地租,他的地租学说受他的价值论的二重性的影响,他对地租的提法是多种多样的。归纳起来有五种,其中第三种见解认为, “地租是一种垄断价格” 。这种提法从斯密把地租看成是土地所有权的单纯作用的

28、结果来看是完全正确的,但斯密在进一步解释时却有许多错误。斯密认为地租与工资和利润有不同的特点:地租成为商品价格构成部分的方式与工资、利润不同。工资和利润的高低是价格高低的原因,而地租的高低是价格高低的结果。如果商品价格足以补偿利润和工资,就可以称为“足够价格” ,即能够进入市场交易的价格。如果实际市场价格超过足够价格,就可以提供地租,超过越多,地租部分也就越多。根据这种观点,地租是由于市场价格按高于足够价格的垄断价格出卖而得到的,所以可以是一种垄断价格。斯密所说的足够价格实际上是生产价格(工资加利润) ,但他不了解利润平均化与生产价格的形成,也未看到工农业有机构成的差别,所.以,他的自然价格(

29、工资加利润加地租)与足够价格产生了矛盾。同时,他也未能说明如何由于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垄断而形成地租。5、什么是“斯密教条”?亚当斯密认为商品价值只分解为工资、利润和地租三种收入,或只由三种收入构成,即W=V+M,而把生产资料转移到商品中的价值(C)漏掉了。斯密的 W=V+M 错误观点被后来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们教条地遵循,因此被称为“斯密的教条” 。6、如何看待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是以“”的假设为前提的,认为人们的经济活动是出自人的利己本性或人类交换倾向的,每个人追求个人利益,自然地会给全社会带来普遍的利益。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以其财富自然发展的分析为基础。斯密认为财富有其

30、自然发展的顺序或途径,他说:“按照事物的自然趋势,进步社会的资本,首先是大部分投在农业上,其次投在工业上,最后投在国外贸易上。斯密认为应听任资本和劳动寻找自然的用途,只有这样,社会资本才会迅速地增加。因为,不论什么管制措施,其实都是在某种程度上指导私人运用其资本,而管制的目的不过是使资本和劳动投入到某个特定部门。但其结果是使资本和劳动由较有利的用途改到较不利的用途,从而使社会产品或其价值总量减少。斯密主张经济自由,但他并不反对在特定条件下进行国家干预。第七章1、评析李嘉图的经济研究方法。第一,李嘉图的社会观是功利主义思想和经济自由主义。李嘉图受边沁的功利主义哲学影响,认为每个人在追求个人利益时

31、,并不与整个人类、整个社会的利益冲突。他反对国家干预,主张自由竞争和自由放任,认为这是一个国家的资本按最有利于社会的方式进行分配的重要条件。第二,李嘉图的研究方法是抽象法。同其他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一样,李嘉图采用了抽象法。他指出了斯密方法上的二重性及其所带来的观点的二重性,追求前后一贯的理论,始终运用抽象法进行研究。具体说来,李嘉图在著作中运用的方法是:先抓住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中耗费的劳动时间来决定这一正确原理,并由此出发去考察资本主义的其他经济范畴,看这些经济范畴同这个原理是否符合,或者在什么程度上需要加以修正。但李嘉图的研究方法也存在着缺陷和错误:第二,他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看成是固定不变的。

32、就看不到反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经济范畴在资本主义条件以内,由于生产关系变化而引起的变形和复杂化。2、比较斯密和李嘉图的价值理论。斯密在综合前人成就的基础上,最先系统地阐述了劳动价值论,做出了新的重大贡献和发展。表现在:第一,斯密明确地区分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认为使用价值是特定物品的效用,交换价值是因为占有某物而取得的对他种货物的购买力。斯密还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认为“使用价值很大的东西,往往具有极小的交换价值,甚或没有。 ”但他不了解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因而错误地认为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可能有较大的交换价值。(注:加注黑体字的部分为对斯密价值理论评价。以下同。 )第二,斯

33、密价值理论的最大贡献是他关于价值决定的见解。他肯定“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尺度” 。认为“任何一种物品的真实价格,即要取得这物品实际上所付出的代价。乃是获得它的辛苦和麻烦” 。斯密的上述论断表明,他把商品的价值归结为一般社会劳动,克服了配第的只有开采金银的劳动才创造价值和重农学派认为只有农业劳动才创造价值的错误观点。.第三,斯密还看到了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差别,认为它们在同样单位的劳动量是不等的。但是,斯密的价值理论是不彻底的。当他在进一步考察什么劳动决定价值时提出了两种相互矛盾的价值规定,即耗费劳动决定价值和所能支配的或购买的劳动决定价值。他认为,在初期野蛮社会,商品的价值由生产所耗费

34、的劳动决定,因为那时耗费的劳动和购买的劳动在量上是相等的。但在资本积累和土地私有产生以后,这两个劳动量就不相等了。价值不再由耗费的劳动所决定。由此,斯密还得出了工资、利润和地租三种收入决定价值的庸俗理论。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是古典学派最成熟的理论。他批评斯密价值学说的错误,继承和发展了斯密的正确思想,对劳动价值论作了最充分的表述和发挥。第一,指出斯密认为没有使用价值也有交换价值的错误。认为使用价值很大的东西,可以没有交换价值,但没有使用价值,就一定不会有交换价值,事实上,他已经认识到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第二,始终坚持劳动价值论,批判了斯密购买劳动决定价值和三种收入决定价值的错误观点。

35、在批评斯密的前一种观点时,他指出购买的劳动和耗费的劳动是两个不同的量,不应树立两个价值标准,商品价值只能由耗费的劳动决定。在批评斯密的后一种观点时,李嘉图认为,价值是第一性的因素,分配是第二性的因素,商品价值不论在资本主义社会,还是在此以前都是由劳动决定的。李嘉图对斯密的批评是正确的,但同时也暴露出他自己的局限性。首先,同斯密一样他不能区分劳动和劳动力,不了解劳动的二重性;其次,把资本主义看成是永恒不变的,因此对斯密已经观察到的简单再生产向资本主义商品生产过渡中的变化视而不见。第三,对决定商品价值的劳动作了深入第分析。首先,承认复杂劳动是倍加的简单劳动,但只停留在研究两者的数量关系上。其次,指

36、出影响商品价值的不仅有直接劳动(活劳动)还有间接劳动(物化劳动) ,强调资本(生产资料)不创造新价值,只把自己的价值加到产品中去。但他没有劳动二重性理论,不能说明新价值的创造和的转移是如何同时进行的。最后,他已经认识到,决定价值的不是个别劳动,而是社会必要劳动。但他错误地把农产品的价值决定套用到工业品上,认为工业上也是最差生的耗费劳动量决定商品的价值。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是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发展的最高峰,它蕴含许多科学的内容。但是由于他的阶级局限性和方法论上的缺陷,使得他的劳动价值论乃至整个理论体系遇上了两大不可克服的矛盾,即价值规律通剩余价值规律的矛盾和价值规律同平均利润规律的矛盾。这两大矛

37、盾最终不仅导致了李嘉图学派的解体,也使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陷入了绝境。最后从这种绝境中找到出路的是马克思。3、评析李嘉图体系的两大矛盾李嘉图作为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把劳动价值论发展到了资产阶级限度内能够达到的最大高度。但是,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及其整个理论体系存在两大不可克服的矛盾,对于这两大矛盾,李嘉图及其后继者都无法解决,最终导致了李嘉图学派的解体。李嘉图体系的第一大矛盾是, 价值规律和资本与劳动相交换(或利润规律)的矛盾。李嘉图不能解决这个矛盾的关键在于他没有区分劳动和劳动力,没有建立劳动力商品及其价值决定的理论,错误地把劳动当作商品。李嘉图指责斯密把耗费掉的劳动与购买到的劳动混为

38、一谈,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李嘉图不仅不知道斯密混同了劳动和劳动力,而且自己也认为工人出卖的是劳动。在他看来,劳动的价值、或劳动的报酬是由工人在一定社会内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决定的。但是,劳动的价值为什么是这样决定的呢?他的回答求助于供求关系,认为供求关系会使劳动的市场价格与工人生活必需品价值趋于一致。.第二大矛盾是价值规律和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矛盾(或平均利润规律)的矛盾。对于第二个矛盾,李嘉图先是对他的劳动价值论进行了必要修改,认为工资的变动也是决定商品价值的一个因素,这实际上宣布价值规律在资本有机构成不同的情况下失效了。为了坚持劳动价值论,他又说这种影响轻微的,他只好宣布价值和生产价格不

39、相符只是一种例外。其实是李嘉图混同了价值和生产价格,不知道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发生了改变,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市场价格是围绕市场价格上下波动的,因此资本家按价值出售商品是偶然的,而按生产价格出售商品则是经常地。在个别企业中生产价格与价值一致是偶然的,而按生产价格出售则是经常的。在个别企业中生产价格与价值往往是背离的,但就全社会来看,价值总额和生产价格总额却是相等的。商品按生产价格出售并不违反价值规律,它恰恰是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发生改变的必然结果。李嘉图由于没有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也就无法解决价值规律与平均利润规律的矛盾。马克思建立了平均利润和市场价格理论,科学地阐明了价值到生

40、产价格的转化,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的过程也就是价值转化为市场价格的过程。4、李嘉图是如何说明工人和资本家、地主和资本家之间的矛盾的。李嘉图在他的分配理论中,坚持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分析工资和利润、地租和利润之间的关系,从而揭示出工人和资本家。地主和资本家之间的矛盾和对立。这是他对分配理论的主要贡献。第一,工人和资本家的对立。李嘉图始终撇开不变资本,只与工资相对应来分析利润。所以他实际上是在利润的名义下分析剩余价值的。李嘉图认为,商品的全部价值只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构成资本利润,另一部分构成劳动工资。他还研究了利润量的变化规律。他断定利润的变化取决于工资的变化,后者是原因,前者是结果,变化的方向相反

41、。在他看来,由于商品价值分成工资和利润两部分,那么,在商品价值不变的情况下,工资上涨,利润就下降,工资下降,利润就上升。工资的生产生活资料的劳动生产率所影响,劳动生产率提高时,生活资料价值下降,工资也下降,这会引起利润上升,劳动生产率下降时,生活资料上升,工资也上升,这会引起利润下降。根据李嘉图的观点,劳动生产率是利润变动的最终原因。在这里,李嘉图特别指出工资与利润按相反方向变化的关系,实际上揭示了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与对立。但李嘉图的分析也存在缺陷:他把工资和利润按相反方向变化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普遍的唯一规律,实际上之研究了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忽略了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另一方面,李嘉图始终没

42、有对剩余价值本身进行分析。第二,地主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李嘉图的地租理论是其整个经济理论中十分出色的一部分,他坚持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研究地租的起源。他把地租定义为使用土地原有的不可摧毁的生产力而付给地主的那一部分土地产品。他认为地租存在的原因是土地有限性和土地肥沃程度不同和位置差别。他以由优到劣的土地耕作顺序和土地收益递减规律说明地租的产生。他认为,在一个国家早期,人少地多,没有人会为使用土地而支付地租。随着人口的增加,人们不得不去耕种质量和位置较差的土地,耕种较差土地花费较大的劳动量,农产品的价格也必然由劣等地所耗费的劳动量来决定。与劣等地相比,较好的土地可以收获较多的农产品,其产品价格在

43、补偿生产成本和平均利润以外,还有一个余额,这个余额可以转化为地租。李嘉图的地租理论存在不少缺陷:一是他把地租产生的条件看成是地租产生的原因,不了解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土地所有权和土地经营权的垄断。其二是只承认级差地租,不承认绝对地租;其三是把从优等地到劣等地耕作的顺序和土地收益递减规律作为地租的理论基础是不必要的。.但是,李嘉图的地租理论有重要的理论和历史意义。他认为,随着人口和农产品需求的增加。农产品价格必然上涨,地租会不断提高,同时,农产品价格上涨使工资提高,工资的提高意味着利润下降,所以,地租的增加也就是利润的减少。这样李嘉图通过工资这个环节揭示出了地租与利润的对立。他的地租理论在当时为工业

44、资产阶级反对谷物法提供了理论武器。5、评述李嘉图的地租理论。地租理论是李嘉图分配理论的中心。他坚持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说明地租来源、性质和涨落。把古典经济学地租理论发展到顶点。第一,地租的性质。他区分了地租、土地资本的利息和资本家的利润这三个概念。他认为在地主的名义地租收入中不全是地租,也可以存在土地资本的利息和资本家的利润。真正的地租, “是为使用土地的原有和不可摧毁的生产力而付给地主的那一部分土地产品” 。从劳动价值论出发,事实上地租是投入劳动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地租是地主占有土地而取得的不劳而获的收入。这就说明了地租的性质。第二,地租的产生。李嘉图并没有把地租看作是自然力的产物,在劳动价

45、值论的基础上系统地阐明了级差地租。他认为,地租存在必须有两个前提:土地有限性;土地肥沃程度不同和位置差别。 “使用土地支付地租,只是因为土地的数量并非无限,质量也不是相同的。 ”,李嘉图已经认识到了地租是农业中的超额利润的转化形式,地租量取决于不同质量地块上劳动生产率的差额。这里,他所讲的地租实际上是级差地租。第三,地租的变动趋势及其后果。李嘉图认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地租和货币工资必然上涨,实际工资和利润必然下降。 ,这是由于人口的自然繁殖、土地肥力和报酬递减这两种因素造成的。他通过工资这个环节,论述了地租和利润的对立。他以此来证明地主阶级的利益和劳动与资本的利益是对立的。对李嘉图的地租理

46、论的评析。我们认为李嘉图的地租理论包含三大贡献,五个不足,八个方面。 (1)李嘉图有意把地租论和劳动价值论联系起来,纠正了魁奈、斯密等人所认为的地租“纯粹是自然的恩赐” ,是“使用土地的自然报酬”等错误观点。 (2)李嘉图研究了级差地租的两种形态,确认地租农业中超额利润的转化形态,这在一定程度上触及了地租的实质。 (3)李嘉图从利润与工资的对立中引证出利润与地租的对立。这不仅揭露了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而且也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资本家、地主三大阶级之间的矛盾与对立。李嘉图的这些贡献没有被以后的西方经济学者所发展,这些经济学者只是吸收了他的地租理论中的边际分析方法。由于资产阶级局限性

47、,李嘉图的地租理论也存在着缺点和错误。 (1)李嘉图不了解地租的历史性和社会性;(2)李嘉图混淆了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和产生的原因;(3)李嘉图把级差地租土地收益递减规律联系起来是不恰当的。(4)李嘉图把级差地租的形成同耕作顺序由联系起来是片面地。 (5)李嘉图否定绝对地租的存在是不科学的。6、评述比较成本学说。李嘉图为了论证自由贸易的优越性,发展了斯密的国际分工论,提出了比较成本说。第一,比较成本说的基本内容是:在国际贸易中,每个国家应该根据国内各种商品生产成本的相对差别、专门生产成本比较低的商品来出口,而在生产中成本比较高的商品,即使生产该商品的成本绝对地低于其他国家,也应从国外进口为有利。这就是比较成本学说。第二,比较成本说的合理的科学因素。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是为当时作为世界工厂的英国开拓国际市场作论证的,是为英国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服务的。这一学说对于各国通过外贸来发展生产,特别是对于很少具有绝对优势产品的发展中国家实行开放政策,建立出口基地,不能不说是具有一定指导意义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