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应对问题.ppt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56703965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9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媒体应对问题.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媒体应对问题.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媒体应对问题.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媒体应对问题.ppt(2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媒体应对问题媒体应对问题 重大灾害性天气预报服务过程的媒体应对,高度体现着属地气象机构的公共服务能力。本文从媒体的属性与心态、社会公众对气象预报服务的心态、气象新闻发言人应该具备的素质以及气象部门应对媒体的态度等方面进行了分析,阐述了重大灾害性天气预报服务过程的媒体应对问题。关键词:灾害天气关键词:灾害天气 预报服务预报服务 媒体应对媒体应对摘 要 媒体是指传播信息的载体。传统的四大媒体分别为:电视、广播、报纸和网站。在新的历史阶段,媒体的形态、功能与角色都已发生很大的变化。传统的电视、广播和报纸尽管仍占主导,但网络媒体的生命力正日益强大。就其重要性、适宜性和有效性而言,广播的今天就是电视的明

2、天!电视正在逐步沦为“第二媒体”,而互联网则将从“第四媒体”逐步上升为“第一媒体”。从近半年发生的“躲猫猫”、“跨省追捕”、杭州飙车撞人、邓玉娇刺官、禄军“为谁说话”以及上海倒楼等事件中,当能感受到网络媒体的强大影响力。重大灾害性天气的发生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如何在重大灾害性天气预报服务过程中妥善应对媒体的采访与传播,自然成为我国气象部门当前所面临的重要议题。1.引 言 2.1媒体的基本属性 媒体最基本属性的有两个,一是政治属性(或称公共属性、社会属性),二是产业属性(商品属性)。前者来源于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通常会被赋予统治阶级的政治色彩,属于后天的;后者则是先天的,在市场条件下会自发释放

3、出参与市场交换的职能,且无论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都有通过传播参与社会经济活动并获取收益的倾向。属性决定职能。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双重属性相对应,中国媒体顺理成章地具有导向和产业的双重职能。其导向职能来源于执政党的需要和意志,产业职能则是通过传播这个基本的能量释放手段服务社会,参与经济利益的创造与分配。2.媒体的属性与心态 媒体的气象服务兼涉导向(及社会服务)和产业职能。尽管就重大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的传播而言,其主要由政府(及执政党)的需要和意志决定,但在履行社会服务职能的同时也在某种意义上显示出媒体的影响力。受众和市场是决定现代媒体生命力的主要因素,任何媒体都不可能不重视收视

4、率和经济效益。媒体的收视率和经济效益基本取决于其影响力,而对“影响力”的追求决定了媒体在潜意识里总在追求“新、大、奇”,总是希望紧抓新闻、奇闻、大事、要事,有时甚至不惜以炒作方式制造“轰动效应”。2.媒体的属性与心态 2.2媒体的气象心态 针对重大灾害性天气预报服务过程的采访与报道,媒体经常呈现出以下心态:抢先心态。“抢新闻”可说是公共媒体最基本、最自然和最常见的心态。媒体总希望提前挖到灾害性天气预报服务信息并抢先报道,有时明知超越有效预报时段,但仍指望能获得“较大可能”的远期预测意见。猎奇心态。“猎奇”是人类的天性,也是媒体迎合公众趣味的自然着眼点。重大灾害性天气因常伴强烈甚至奇异的天气现象

5、,因此经常成为媒体采访报道的新闻点。采访者常会有意无意地“诱导”受访人说出准确率并不高的相关预测。权威心态。只要有可能,无论哪家媒体都会追求行业中的“权威”地位!这种权威常通过频繁的“最早”、“独家”、“完整”、“深度”以及“视角独特”等新闻报道来实现。媒体记者常会为实现上述效果而努力挖掘重大灾害性天气预报服务过程中的各类信息。2.媒体的属性与心态 惊悚心态。惊悚信息最能激发人类神经的兴奋点,当然也特别适合媒体用以提升受众的关注度。探寻并制造惊悚效应是媒体新闻报道常走的“偏门”。显然,在重大灾害性天气过程中寻找“惊悚点”并不困难。任务心态。在我国,提供社会公益服务属于气象部门和公共传媒的基本职

6、能,对重大灾害性天气预报服务信息的采访报道通常是公共媒体必须无条件完成的“政治任务”。因此也常见媒体为了完成任务而被动采访及报道的情况。这种采访与报道不会刻意追求新奇,且多采用固定套路。针对媒体的上述心态,气象部门在接访过程中应注意把握原则、把握主动权,注意维护部门信誉和社会稳定,既要有真诚合作的态度,又要防止被错误诱导。2.媒体的属性与心态 尽管有“96121”气象声讯台、手机气象短信息、气象预警广播系统等专用传播媒介,但各类公共媒体还是社会公众获取气象信息的主要渠道。限于自然认知和职业分工,普通民众对天灾的敏感性大多不足,很多人甚至还存在期望灾害来临的娱乐心理。对于气象预报,公众最关心的自

7、然还是其准确性,很多人总希望气象预报能如天文推算般地100%准确。对于气象预报及时性的要求,普通民众显然没有政府决策者那么在意。因为个体防御并不需要太多的准备时间,他们似乎只要求能在灾害来临前的适当时刻得到信息即可。3.3.社会公众对气象预报服务的心态社会公众对气象预报服务的心态 具有高度针对性的精确气象信息显然为民众所欢迎!且不少人还很在意其中的“人性化关怀”。因此,如何改变传统气象预报服务产品的“生硬”为富有人情味的新型气象信息,应该是当前公众气象服务的方向。多数民众似乎不很关心预报的“误差幅度”问题,他们只在意自己所在区域会否受影响以及影响的强度如何。因为对于具体个人而言,气象预报落区只

8、有“点”的概念!一旦他所立足的“点”未能出现所预报的天气,那么无论你总体预报多么准确也不及一提。3.3.社会公众对气象预报服务的心态社会公众对气象预报服务的心态 媒体接访及新闻发布是综合了媒体心理、社会心理、专业知识以及博学知识等能力的高技术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着相应部门(机构)的履职能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气象新闻发言人需要相应的条件。首先是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部门信誉感和个人荣誉感,其次是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第三是应该有必要的专业和博学知识。社会责任心是从事公众服务的前提,部门信誉感和个人荣誉感则是履职内动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保证临阵时思维通畅、处变不惊;厚实的专业基础和广博的知识面可以

9、很好地满足媒体记者和社会公众对气象专业及关联知识的探究心理。4.4.气象新闻发言人应该具备的素质气象新闻发言人应该具备的素质 相比于程式化的预报服务,媒体接访及新闻发言更具有综合性,因此仅掌握行政管理与专业知识是不够的。你至少应该了解政府的行政决策与指挥程序,并且能对当地社会经济与居民分布、流域与水利工程分布及其调控方式、农牧林业模式、建构筑物类型、重点工程与交通线分布、地理地貌、地质类型及分布状况、潮汛与洋流知识、海航与渔业生产等有基本的了解。唯其如此,你所表达的信息才可能是有针对性的、“饱满”的和“亲和”的,才能为各类对象所乐于接受!作为人类社会的行业分工,气象具有“因灾得福”的行业特性。

10、尽管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感觉并不符合情理,作为人类的一分子我们希望远离灾祸。然而从社会实际需要出发,作为具有高度敬业精神的职业气象人,必须有“忠于职业”的品性!而“忠于职业”就应以尽可能履行好职责为己任。作为气象预报服务人员,你的最高成果就是所提供的(适时)预报服务能最好地符合天气实况!但作为气象新闻发言人,你绝对必须尊重社会心理!切不可因为空报天灾而怏怏不乐,更不能对所预报的天灾如期降临而喜形于色。4.4.气象新闻发言人应该具备的素质气象新闻发言人应该具备的素质5.气象部门应对媒体的态度 开门接访、满足公众的知情权是当代政府部门的基本履职要求。气象部门应把媒体记者的采访视作传播预报服务信息和

11、扩大部门影响的机会,不推诿、不回避,热情接待媒体。面对重大灾害性天气,气象部门与公共传媒都在承担社会服务的义务,双方的基本立场是一致的,不存在原则性的冲突,没有理由与媒体争强斗气!当代媒体的强大影响力表明:任何抗拒或者愚弄、怠慢媒体的行为都是不值得尝试的。5.1 5.1 5.1 5.1 开门接访,不开门接访,不推诿推诿、不回避、不回避 以诚相待是文明社会的基本礼仪要求。气象作为公共服务部门,应该以对社会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对待媒体的采访与报道。敷衍是消极和不负责任的表现。在重大灾害性天气的预报服务上敷衍媒体,属于对社会公众不负责任的表现,也是违背职业道德的行为。圆滑也是逃避责任的表现形式。尽管在

12、现实生活中,偶尔的适当圆滑不失为一种策略,然而面对公共媒体,过于“圆滑”的表达显属对社会公众智商的蔑视!理当摒弃。5.2 5.2 以诚相待,不敷衍、不圆滑以诚相待,不敷衍、不圆滑 我国气象部门从上而下属于一个整体,共同承担着全国的气象服务保障工作。任何一级气象局(台)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各自担负着属地社会气象服务的职能。因此在气象服务上,尊重职级权属不仅是规范管理之所需,也是上下齐心的关键。因此,气象新闻发言人应有足够的整体意识。除了整体服务的需要,上级气象新闻发言不应随意包办下级职责范围的区域精细预报,下级气象新闻发言更不能向上越权发布本职责范围之外(包括横向越权和跨部门越权)的预报服务信息。

13、确因服务需要通过媒体表达含有包办、越权信息的,最好在相应内容之前冠以“经与XX气象局会商”、“按照XX部门预测”之类的辞句(有时亦可采取适当模糊的策略)。5.3 5.3 立足本职,不包办、不越权立足本职,不包办、不越权 顺便探讨一下气象预报“统一口径”的问题。同区域预报应该“统一口径”、“一个窗口对外”的说法在气象部门内部比较盛行,包括不少领导也有类似态度。但笔者以为,天气是不以人类意志为转移的自然现象,天气预报也是不以行政级别论准确度的非确定性预测。业务管理思维应该摒弃计划经济时代的“一统”模式,气象预报引入适当的竞争有利于台站业务能力的提高。事实上,西方发达国家的气象预报也很少要求“同域统

14、一”。况且即便你统一了市内、省内甚至国内台站的预报,但面对无处不在的国际互联网,你又怎么能够统一国外气象机构对贵域的预报?5.3 5.3 立足本职,不包办、不越权立足本职,不包办、不越权 当你面临超出预料的突变情况时,应该沉着冷静,不要随意改变既定的预报意见。因为你(既定)的意见不仅是深思熟虑的结果,更包含着本局(台)的集体智慧。实况总是容易迷惑人的,但只要未出现根本性的形势变化,还是要“慎改初衷”。气象新闻发言最忌讳的就是预报随实况变化而改过来又改回去,这往往是心中无底的表现,极易被人诟病!纠错是必要的,但不能多次纠错!多次纠错的结果是:即使你最后预报正确了也没人来赞赏。5.4 5.4 冷静

15、应对,不随意夸大、不擅自压轻冷静应对,不随意夸大、不擅自压轻 在重大灾害性天气预报服务的新闻发言中,因为免责心理而夸大影响级别的做法比较常见。由于天气灾害存在太多的不确定性,适度提升预测级别是可以理解的,且有时也是指挥动员的需要。但这种“提升”不应该是主观随意的,必须要有经得起推敲的依据。擅自压轻的情况大多出现在气象新闻发言人过于自信之时,且其中不乏“出风头”之嫌。自信,是气象新闻发言人应该具有的优良品性,但过于自信即属于自负,是不明智的表现。新闻发言人借公共媒体出个人风头的行为,属于对社会、对单位不负责任的表现。5.4 5.4 冷静应对,不随意夸大、不擅自压轻冷静应对,不随意夸大、不擅自压轻

16、 面对影响力强大的媒体,新闻发言必须注意斟酌言辞。“忌窄、忌死”是重大灾害性天气预报服务的原则性要求。“忌窄、忌死”指的是预报服务应该留有余地,但不意味着可以“模棱两可”!面对重大灾害性天气,无论是政府的决策指挥还是公众的个体防御,都需要气象部门能够提供导向清晰的预报信息。当你面临可能性各半的两难境地时,要根据“利弊权衡原则”,并结合社会公众的喜好偏差发布相关信息。所谓“利弊权衡原则”,指的是“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而社会公众的喜好偏差问题比较复杂,各个地区各个时期均有不同的表现,需要新闻发言人临机应变。总之,你不可以提供模棱两可的预报服务信息。因为这样的信息不仅对公众毫无用处,更

17、严重地损害了部门的信誉!绝对定论的情况亦多出现在气象新闻发言人过于自信之时,同样不乏“出风头”之嫌。民众赞赏敢于提供精确预报服务信息的气象新闻发言人,气象部门也鼓励敢于负责敢于精确预报的业务人员。但这种精确预报与“绝对定论”不仅有程度上的差异,更有语气上的不同。气象新闻发言人应该清楚媒体报道的特殊性。5.5 5.5 斟酌言辞,不模棱两可、不绝对定论斟酌言辞,不模棱两可、不绝对定论 成功总是伴随着喜悦。然相对于气象预报服务,这种成功远不只是新闻发言人的表现,更是预报、测报、通信、服务等各相关部门精诚协作的结果。气象预报没有常胜将军,新闻发言也有面对挫折的时候。天气系统变化的极端复杂性,决定了任何

18、气象预报总或多或少存在着不定因素。尽管近年来随着气象科技的发展,预报的精度也有了明显的提高,但作为对自然规律“有限认知”的人类,我们毕竟还难以排除各种极端状况出现的可能性。何况处在政府倡导“以人为本”和“不怕十防九空”,而社会公众又希望得到更准确和更精细服务的今天,形势更加大了气象从业者的心理压力。5.6 5.6 胜败如常,成功不飘然、失误不失态胜败如常,成功不飘然、失误不失态 面临预报失误,新闻发言人应懂得冷静处置,及时挽回影响。挽回失误造成的影响需要真诚也需要技巧。这里所说的真诚,指的是应该认真检讨自身不足而不可一味强调客观原因;而所说的“技巧”,则是应该寻找一种能为社会普遍接受的道理适时

19、解释于众。例如2005年8月6日3时40分麦莎台风以950Hpa强度登陆玉环,给台州全境带来普遍大暴雨和9-12级陆上大风,由于之前我们发布的预报是“风雨影响接近云娜,可能出现极高风暴潮位”,而实况是与同等登陆强度的“云娜”相比其影响明显偏小,尤其是潮位较预报值偏差甚大!当时电视台记者采访时提问:你们曾经预报会有很大的风暴潮,为什么潮水远没有达到预报的高度?笔者回答的是:“麦莎”登陆比我们的预报提前了两、三个小时,恰好避开了天文大潮汛的高潮时刻而落在低潮期,而大潮汛的低潮要比平时的低潮更低,这是台州不幸中的大幸!台风登陆预报出现几小时的误差有时是难免的,我们毕竟不能将千百万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危寄托在难以绝对把握的两、三个小时的预测精度上。”。5.6 5.6 胜败如常,成功不飘然、失误不失态胜败如常,成功不飘然、失误不失态 资讯时代,媒体的影响力是难以估量的。高明的政府善用媒体执政,高明的气象局也应善用媒体传播预警信息和宣传气象科普。公共媒体是社会的视窗,也是政府与民众的联系桥梁。应对媒体,不仅需要了解媒体的属性与心态,更需把握社会公众的相关心态。气象新闻发言人应该具备媒体接访及新闻发布所需的基本素质。面对重大灾害性天气,气象部门更应以真诚、开放和服务社会的态度应对媒体。6.结 语The end.The en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x模板 > 企业培训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