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共&amp#183;财政学笔记(共23页).docx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5670101 上传时间:2022-01-1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58.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陈共&amp#183;财政学笔记(共23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陈共&amp#183;财政学笔记(共23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陈共&amp#183;财政学笔记(共23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陈共&amp#183;财政学笔记(共23页).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一. 财政概念与财政职能(一) 财政:是一个经济范畴,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更你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1. 特征 :公共性与阶级性/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二) 公共物品:由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私人物品,由市场供给,个别人需要)1. 特征:非排他性、非竞争性2. 混合物品:只具有非竞争性或非排他性,或只具有不充分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桥梁)(三) 公共需要:由国家机关和公共部门提供公共物品所满足的社会需要,公共物品从供给方面表达,公共需要

2、从需求方面表达。1. 特征:是社会公众的共同需要、单个公众无差别享用的、也要付出代价、是政府的指责。(四) 公共财政: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财政应该是公共财政,针对计划经济时期的生产性财政提出的。为弥补市场失灵,提供公共产品的政府分配行为。(五) 市场失灵:市场无法对资源进行有效配置的情形1. 表现:1垄断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4收入分配不公5经济波动、(公共物品供给不足)(六) 政府干预:政府与市场互补,并非替代,来弥补市场失灵。1. 干预手段:1立法和行政手段2组织公共生产与物品3财政手段2. 弊端:1决策失误2寻租行为3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或失误4政府职能越位、缺位(七) 财政

3、职能:财政作为一个经济范畴固有的功能,要说明的是财政同其他经济活动或者其他经济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1. 资源配置职能:广义指社会总产品,狭义指生产要素的配置,核心是效率问题,机制与手段有:(1) 明确政府经济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与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例,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2)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指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3) 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的重点建设。(4) 通过政府投资、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等手段,带动经济增长。(5) 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2. 收入分配职能:核心是实现公平分配(1) 划清市场分配与

4、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2) 规范工资制度。(3) 加强税收调节(4) 转移性支出维持社会成员的福利水平。3. 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经济稳定包含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等。(1) 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大体平衡(2) 制度安排的自动稳定作用(3) 投资补贴税收促进公共设施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4) 保证非生产性社会公共需要,例如环保、社保等。二. 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问题(一) 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1. 纯公共物品:强制征税,由于公共物品享用量无法量化,因此政府对公共市场提供公共物品与市场提供私人物品的组合以及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范围与支出的规模成为财政学关心的问题。2. 准公共公共物品(1

5、) 具有非竞争性,但具有排他性:例如桥梁:一是通过征税弥补,免费使用;二是通过收费弥补,交费者使用。(2) 外部效应性:外部效应很大时视为纯公共物品(例如基础科研成果)可以采取混合提供方式。(3) 实践来看,各国提供的方式:1政府授权经营2政府参股3政府补助3. 实践:技术改进(加密)、私人物品捆绑、转嫁给私人物品提供商、明确产权、BOT(二) 公共生产:不等于公共提供1. 提供纯公共物品应采取国有国营模式。2. 垄断型国有企业采取国有国控模式3. 竞争性的大中型国有企业应采取公司改造模式。4. 中小型固有企业放开搞活。(三) 公共定价:包括两个方面:纯公共定价、管制定价或价格管制1. 一般定

6、价方法(1) 平均成本定价法:AC(2) 二部定价法:与量无关的基本费、按量支付的从量费(3) 负荷定价法:按照不同时期需求量制定不同价格。2. 自然垄断的公共定价:(四) 财政支出效率,两方面1. 配置效率:首先是财政支出占GDP比重适度的问题,也就是政府的资源配置与市场的资源配置的恰当结合问题。2. 生产效率:难以确定,又称为X效率3. 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是财政支出效率的集中体现。(五) 财政支出效益:对资源利用的程度,内涵与范围:1. 内源性效益:财政支出本身所产生的效益,包括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1) 财政支出总量效益/财政支出结构效益/财政支出项目效益。2. 财政支出的部门绩效评价:一

7、是部门在财政资源的配置上是否合理并得以优化,二是部门本身的工作绩效评级。3. 财政支出的分单位绩效评价:一是对预算与相关决策的执行情况;二是单位的资金管理机制是否完备,三是资金使用的最终效益(六) 财政支出效益评价方法1. 成本-效益分析法:计算NPV,比较PVB和PVC(贴现后成本与收益)2. 最低成本法:适用于成本易于计算效益不易计量的支出项目。(七) 财政支出效益评价体系1. 原则:3E,经济性、效率性、有效性/针对性与兼容性相结合/定量与定性指标相结合/工作需要与可操作性相结合2. 体系:规模效益指标体系(财政支出占GDP比重、财政支出贡献率、财政支出公共物品产出率)/结构效益指标体系

8、/支出项目效益指标体系/公共部门效益指标体系。(八) 公共选择理论:运用经济分析方法来研究政府决策的方式和过程的一种理论,代表人物詹姆斯布坎南、戈登塔洛克。1. 研究的问题是公共选择问题,公共选择指的是与个别私人相区分的集团选择。作为一种选择,是指人们选择通过民主政治过程来决定公共物品的需求、供给与产量,是把个人选择转化为集体选择的一种过程或机制,是对资源配置的非市场决策;作为一种政治过程,要经过立宪、立法议会、行政司法三个阶段2. 意义:指导解决政府与市场关系/借鉴政治与行政体制改革/公共决策法制民主化实践/借鉴正视政府行为的经济人特征。(九) 我国财政民主化与法制化1. 预算法、决定2.

9、法制化:财政立法、财政执法、财政行政复议(十) 财政监督:财政机关在财政管理过程中,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涉及财政收支事项及其他相关事项进行的审查、稽核与检查活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 要素:财政监督主体(各级财政部门)/范围(预算、税务、国有资产、财务会计、预算外资金)2. 流程:检查、调查、建议、反映3. 方式:日常监督检查、专项监督检查、个案件查三. 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一) 财政支出分类1. 功能分类26项2. 经济分类:(1) 经常性支出:维持公共部门正常运转或保障人们基本生活所需的支出,税收弥补,公债会产生时间性差异。(2

10、) 资本性支出:购买或生产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耐用品,可以税收、国债弥补。(3) 净贷款3. 与经济活动的关系分类: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二) 财政支出规模1. 衡量指标(1) 活动规模:财政收入占GDP/GNP的比重、财政支出占GDP/GNP的比重。(2) 支出规模及变化:财政支出增长率、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自变量GDP)、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自变量GDP)。2. 增长规模一般趋势:(1) 瓦格纳法则:随着人居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相应提高。(此外一些公共支出的增长快于GDP增长。)(2) 皮科克和威斯曼的替代-规模效应理论:导致财政支出增长包括内在外在因素,外在因素是

11、财政支出增长超过GDP增速的主要原因。内在因素是固定税率,替代效应指危急时刻公众会接受提高税率,用公共支出代替私人支出。危机时期过去后,公共支出会维持较高水平,因而称为替代-规模效应理论。(三) 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变化:占GDP比重改革开放开始下降,97年开始回升。原因:1. 改革前,计划经济体制决定,财政支出占GDP比重高,一方面低工资高就业政策,另一方面企业利润上缴国家,所以改革开始后放权让利使比重下降,是体制转轨的必然结果。之后经济发展使比重上升。(四) 财政支出影响因素以及合理规模选择的路径1. 宏观因素:经济性因素: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发展战略与经济政策2. 宏观因素:政治性因素:

12、政局是否稳定?政体结构和行政效率。政府干预政策3. 宏观因素:社会性因素:人口医疗社保等。4. 微观因素:公共物品的需求、成本、价格、质量、生产组织形式等5. 选择路径政治决策。(五) 财政支出结构分析(1) 经济发展阶段理论:经济结构发展越成熟,对公共支出要求越高,也会快于GDP增速。(2) 内生增长理论:将技术进步内生化,生产性公共资本也是内在动力。(六)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变化与优化思路1. 改革开放之初财政收入下降压缩基本建设支出,基本建设支出与经济建设支出比重下降;1992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财政支出退出竞争性领域;2002年统筹城乡发展。2. 当今优化思路:落实科学发展观处理好财

13、政支出与保障民生的关系:一是促进经济发展与推进社会事业协调的关系;二是统筹兼顾与突出重点的关系;三是财政支持和社会参与的关系;四是增加投入和制度建设的关系。四. 经常性支出(一) 行政管理与国防支出:国家的基本职能与支出。保障人民生产与生活安全,保障生产进行1. 行政管理支出:广义包括以一般公共服务为主的三类科目:一般公共服务、公共安全、外交。应对支出规模建立具有法律效力的指标,进行严格的审计监督和立法监督。2. 国防支出:(二) 教育、科技、医疗卫生支出:仍归类于非生产性范畴1. 教育支出:义务教育是纯公共物品,之外的属于混合物品,但是政府发挥主导作用。2. 科学技术支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

14、在首位,国家投入:一是完善科技投入机制,二是税收激励,三是政府采购。3. 医疗卫生支出: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后者属于混合物品范畴)我国投入不足、医保机制不健全,区域医疗水平差距大,医疗费用高。(三) 社会保险支出:必须靠政府实施:一,弥补市场失灵(分配);二,社保具有内在稳定器作用;三、私人保险不可能完全提供给人们经济保障。(道德风险、免费搭车、系统性风险。)1. 西方保险制度:保障名目繁多 /资金来源确定 /支出依法由政府安排 /社会化,无地区和身份差别/ 运作有现收现付制和基金制两种(现收现付制是靠后代人养老,完全基金制是自我养老,不存在代际收入转移,部分基金制是自我养老和后代养老

15、结合的模式。)2. 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保制度: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为骨干,以最低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等为辅助,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的社会保险体系(1) 社会保险制度与国有企业改革相辅相成;(2) 创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部分基金制运作模式。(3) 积极推广广大农村人口的社会保险改革。(4) 多层次多种类多渠道覆盖面不断扩大;五是立法通过并实施社会保险法。3. 财政部门职责与投入(1) 对各项基金的经费支持(2) 中央财政拨款建立全国社会保障基金(3) 补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不足:筹集方式:社会保险税/收保险费制度五. 财政投资性支

16、出(一) 财政投资性支出一般分析1. 投资通过加速原理促进经济增长。2. 政府投资的特点与范围:社会中包括政府与非政府投资,一般而言财政投资即为政府投资,我国还有政府性基金、预算外资金及各类拼盘自筹资金的一部分用于政府投资。本章指预算内资本性投资支出。(1) 特点:一是政府投资可以不盈利,但是能够提高整体国民经济效益。二是政府财力雄厚,资金来源多数是无偿的,可以投资大型长期项目。三是政府可以从事社会效益好而经济效益一般的投资(2) 地位与作用:发达国家政府投资占比重小,主要是通过间接手段进行宏观调控,欠发达国家仍需要通过政府投资直接手段培育市场,调整间接结构。(3) 政府投资决策标准:1) 资

17、本-产出比率最小化标准,又称稀缺要素标准,2) 资本-劳动比率最大化标准:资本技术构成高3) 就业创造标准(二) 基础设施投资:基础设支撑一国经济运行的基础部门,决定着产业的发展水平,狭义的主要包括交通、供水供电等,广义的还包括无形产品等。是政府资本性投资的主要领域,基础设施固定资本具有公用性、非独占性、不可分性。需要大量资本投入,需要政府承担。1. 感应度系数:各个部门平均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产品时,某一个部门由此感受到的需求感应程度,即需要该部门为其他部门生产而提供的产质量。基础设施的感应度强。(与一般产业投资呈互补性等产量曲线,但二者增加先后均有可能)2. 基础设施的提供方式(我国)(1)

18、政府筹资建设,或免费提供或收取使用费。(2) 私人出资、定期收费补偿成本并适当盈利。(3) 政府与民间共同投资的提供方式。(4) 政府投资,法人团体经营运作。(5) BOT建设-经营-转让投资方式:招商,建设经营,协议期满收归(三) 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理由1. 一般性:由于三农投入具有外溢性,使得其具有了公共物品与公共服务的特征,政府必须介入。2. 特殊性:一是我国当前农业生产率和收益率低下,靠自身难以生产满足自身发展的积累。二是我国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从长远来看,城乡协调发展是建立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快速增长机制的必由之路。3. 措施:全面取消农业税/财政补贴/支持农业综合开发

19、/大力推进农村综合开发投资参股经营试点。(四) 财政投融资制度1. 定义:政府为实现一定的产业政策和其他政策目标,通过国家信用方式筹集资金,由财政统一掌握管理,并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出资参股或融资贷款方式,将资金投向急需发展的部门、企业或事业的一种资金融通活动,所以它也成为“政策性金融”2. 意义(1) 是我国经济发展初级阶段的需要(2) 特点在于既体现政府政策取向,又按照信用原则运营,投资主要领域是先行资本或准公共物品。(3) 可以形成对企业和银行投资的诱导机制3. 基本特征(1) 是一种政府投入资本金的政策性融资。(2) 目的性很强,范围有严格限制。(3) 计划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

20、。(4) 管理由国家设立的专门机构政策性金融机构负责统筹管理经营(5) 预算管理比较灵活(五) 政策性银行1. 国家开发银行,直属国务院领导,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增强国际竞争力和整体竞争力为己任,特有业务:作为政府或企业的咨询顾问和对大企业的债券承销。资金来源:政府资本金、人民币债券和外债。2.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承担国家粮棉油储备和农副产品合同收购、农业开发等业务中的政策性贷款,代理财政支农资金的拨付及监督使用。资金来源:财政核拨金、对金融机构发行金融债券,使用农业政策性贷款企业的存款。3. 中国进出口银行:为大型机电设备进出口提供买方信贷和卖方信贷,为成套机电产品出口提供借贷贴息及信用担

21、保。资金来源:国拨资金、财政专项资金和金融债券4. 特点(1)业务职能的政策性(2)资金来源的政府性与市场性相结合:政府性:财政借款/财政贴息/税收减免。六. 转移性支出(一) 财政补贴1. 概念:一种影响相对价格结构,从而可以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政府无偿支出,具有政府性、产销企业针对性、多样性、利益相关性、竞争力影响性、专项性。2. 分类:WTO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1) 禁止性补贴:视出口实绩和使用国产而非进口为条件的补贴应禁止,包括 出口补贴 和 进口替代补贴。(2) 可诉补贴(黄箱补贴):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实施的补贴,1) 不允许:取代阻碍另一成员国的进口/取代阻碍另一

22、成员国的出口/造成价格和销售量的大幅度变动/商品在国际市场份额增加。2) 取消三条件(同时具备):专项性/被起诉/被证明对成员国造成实质性损害(威胁)(3) 不可诉补贴(绿箱补贴):不具有专项性的补贴、农、贫补贴等。3. 影响机制:(1) 改变需求结构:价格-消费(2) 改变供给结构:农产品价格补贴。(3) 将外部效应内在化:科学研究补贴4. 经济与社会效应:(1) 积极效应1) 首要意义-贯彻国家经济政策2) 以财政资金带动社会资金,扩充财政资金的经济效应。3) 加大技术改造力度4) 消除挤出效应5) 对社会经济发挥稳定效应。(2) 消极效应:过多滥用财政补贴手段1) 过多过大规模财政补贴,

23、构成长期赤字,削弱长期宏观调控能力。2) 长期补贴会使受补贴单位依赖,企业不公平竞争,形成“政策性亏损”。3) 使经济体系中政府行为扩大,压缩了市场,不利于改革。4) 扭曲价格体系,扭曲消费结构,加大宏观调控难度。5. 我国调整(1) 取消不符合WTO规则的补贴:取消针对出口的/合理利用黄箱/用足用好绿箱/调整现行低效率补贴(粮食、国企财政补贴)(二) 税收支出:1. 概念:特殊的法律条款规定的,给予特定类型的活动或纳税人以各种税收优惠待遇形成的收入损失或放弃的收入,是政府间接性财政补贴支出。2. 分类:照顾性税收支出(纳税困难)/刺激性税收支出(改善资源配置,分为 针对特定纳税人 和 针对特

24、定课税对象 两类)3. 形式:(1) 税收豁免:在一定期间内,对纳税人的某些所得项目不予课税,或对其某些活动不列入课税范围等,以豁免其税收负担。(2) 纳税扣除:准许企业把一些合乎规定的特殊支出,以一定的比率或全部从应税所得中扣除,以减轻其税负。(3) 税收抵免:允许纳税人从其某种合乎奖励规定的支出中,以一定比例从其应纳税额中扣除,以减轻其税负。有投资抵免(投资津贴)和国际税收抵免。(4) 优惠税率:对合乎规定的企业课以比较低的税率。(5) 延期那谁:对合乎规定的税收延迟缴纳或分期缴纳。(6) 盈亏相抵:准许企业以某一年度的亏损,抵消以后年度的一个与。(7) 加速折旧:在固定资产使用年限的初期

25、提取较多的折旧。(8) 退税:国家对纳税人已纳税款的退还:出口退税 与 再投资退税(再投资退税:为鼓励投资者将分得的利润进行再投资,而退换的税款)七. 财政收入规模与构成分析(一) 分类1. 按财政收入形式:(1) 税收收入(2) 社会保险基金收入(老医失工生农)(3) 非税收入(政府性基金、专项收入、行政事业收费、罚没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其他收入)(4) 贷款转贷回收资本金收入。(5) 债务收入(6) 理论上还有铸币收入(税)和通货膨胀收入(税),但目前不计算。2. 按财政收入的管理方式分类:预算内和预算外两大类3. 财政收入定义:狭义的财政收入仅包含税收和

26、一般预算非税收入的预算内收入,广义的财政收入是指IMF定义的全口径的财政收入。本书狭义(二) 预算内财政收入(狭义)的影响因素与我国实证分析1. 影响因素(1) 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1) 时序回归模型公式:不同年份财政收入Gmt=a+b GDP(2) 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3) 价格1) 价格总水平变动:价格再分配所得通货膨胀税2) 现行税收制度:价格上升,累进税进入高纳税档次。3) 产品比价变动:与价格总水平变动同时进行,各部门收入不均衡分配,各纳税主体上缴财政收入不同。2. 我国实证分析(1) 总趋势: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在95年前下降,96年回升,98年提速。(2) 7895年下降

27、:经济体制改革1) 特点:1支出增,收入不足,赤字债务加大/2各部门代替了财政职能,预算内投资不足/3中央财政比重下降,调控无力/4银行扩展业务,代替部分财政职能。2) 效果:双松政策,货币政策为主,财政政策无力(补贴被收费),增长的同时严重通胀。(3) 九五期间:1) 财政收入增长:税收增长、国债支撑财政赤字增加。2) 原因:分税制改革、积极财政政策增发国债。3. 我国财政收入规模水平的分析评估(1) 评价:我国预算内财政收入水平仍处于偏低水平,全口径财政收入水平处于较高水平,因此规模继续提高的空间不大,应有效调节。(2) 合理调节财政收入规模的基本政策思路1) 前提: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之间

28、的关系。2) 兼顾“以支定收”和“以收定支”的方针3) 预算内财政收入是全口径财政收入中不可置疑的部分,不应削减也不宜过快增长(我国政府性基金规模较大)4) 继续坚持有增有减的结构性调整的税收政策5) 严格控制政府性基金收入的增长,继续税费改革,坚决取缔滥收费6) 调节财政收入规模的而有效手段是随时观测财政收入增长弹性系数和增长边际倾向指标。(三) 财政收入构成与非税收入分析1. 社会保险基金有专门预算,因而一般预算的经常性收入只包括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2. 非税收入7项:政府性基金收入、专项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其他。(1) 其中

29、政府性基金收入也有专门预算,未纳入一般预算,属于预算外。(2) 预算内的非税收入也即预算内政府收费,我国包括预算外收入的全部收费占财政收入比重过高3. 政府收费的性质和特殊作用(1) 收费的性质:主要是使用费(为交换公共部门所提供的特殊商品而进行的支付,一般不能弥补成本),还有少量其他收费,如罚没捐赠收入。(2) 与税收差别:1) 税收和政府提供商品、服务无直接联系2) 税收作为一般性筹资手段,收费作为部门和地方特定用途筹资手段3) 税收是政府主要收入,必须纳入预算内统筹,全国性收费也是,但部门、地方性收费可以作为预算外收入自收自支。4) 税收的法治性和规范性强。(3) 收费的特殊作用:1)

30、弥补市场失灵的特殊作用:污染收费2) 提高公共物品的配置效率:受益/支付能力原则,公路使用费/燃油税4. 政府性基金收入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1) 政府性基金收入:国家通过向社会征收以及出让土地、发行彩票方式取得收入,并专项用于支持特定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收入,在一般预算之外编制专门预算。1) 2010政府基金预算编制提高:一是提高了预算完整性,二是细化了预算编制内容,三是提高了预算准确性。四是增强了预算透明度2) 进一步提高目标:一是控制基金规模,二是完善预算编制,三是推进与其他预算的相互协调。(2)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市县级人民政府依据有关法律政策,以土地所有者身份出让

31、国有土地使用权所取得的收入。1) 占政府性基金收入的绝大部分,是政府性基金收入及全口径财政收入过快增长的主要因素。2) 应严格执行有关土地出让以及土地出让收入使用的规定,制止为创造政绩肆意出让土地攫取财政收入的短期行为。八. 税收原理(一) 税收:是国家存在的物质基础,是国家调节国民收入分配的手段,是国家为主题的分配关系,取决于国家和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1. 税收三性: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合为权威性)2. 税收术语:1纳税人/2课税对象/3课税标准/4课税标准(从量计征,从价按率计征)/5税率(比例、定额、累进)/6税收能力(应当能征收上来的税收数额,包括两种能力,纳税人的纳税能力与政府的

32、征税能力)/7税收努力(税务当局征收全部法定纳税额的程度)/8起征点与免征额(前者照顾低收入,后者是普惠照顾,世界各国包括我国实行免税额制度)/课税基础(税基、税源、课税对象可同可不同)3. 分类:(1) 根据课税对象性质:所得税、商品税、财产税、行为税、资源税(2) 根据税负能否转嫁:直接税、间接税(3) 根据课税标准:从量税、从价税(4) 根据与价格关系:价内税、价外税(5) 根据税种隶属关系:中央税与地方税(二) 税收原则1. 瓦格纳:财政政策原则、国民经济原则、社会公正原则、税务行政原则2. 税收公平与效率:(1) 公平为本:1) 普遍征税:征税遍及税收管辖权内的所有法人与自然人。2)

33、 平等征税:国家征税的比例或数额与纳税人的负担能力相称。横向公平纳税能力相同的人同等纳税;纵向公平纳税能力不同的人不同等纳税。(2) 必须考虑效率1) 征税过程本身的效率:低的税收成本2) 征税对经济运行效率的影响:必须有利于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3) 公平与效率的抉择:由此产生了公平类和效率类税收原则3. 公平类税收原则(难以量化)(1) 受益原则:各社会成员应按各自从政府提供公共物品中享用的利益来纳税。(排他性难以量化)(2) 能力原则:征收以各社会成员的支付能力为标准,不考虑各自对公共物品的享用程度。4. 效率类税收原则:(1) 促进经济发展原则,又称税收的经济效率原则,指税收制度和税收政

34、策在保证筹集财政收入的同时,应有利于经济发展,力图对经济发展带来积极影响。(2) 征税费用最小化原则和确实简化原则:又称税收的制度原则。1在征收既定税收收入的前提下,尽可能将征纳双方的征纳费用降低到最低限度。2对各税制要素都要在税法和征管法上做出明确而清晰的规定。5. 税收中性问题(1) 税收中性:政府课税不扭曲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也即不影响私人部门原有的资源配置状况。两层含义1) 国家征税使社会所付出的代价以税款为限,尽可能不给纳税人或社会带来额外负担。2) 国家征税应避免对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带来干扰。(2) 对于增值税,一般视为中性税收,但不是纯中性的,1) 理论上消费者最终负担,但实际上来

35、看企业首先垫支;2) 非单一税率;3) 生产型增值税调节了固定资产投资;4) 消费税的共同调节作用。(3) 税收超额负担:政府通过征税将社会资源从纳税人转向政府部门的转移过程中,给纳税人造成相当于纳税税款以外的负担。1) 两方面:一、若征税导致纳税人经济利益损失大于因征税增加的社会效益,则发生资源配置方面的超额负担。二、征税改变了商品的相对价格,对纳税人的消费和生产行为产生了不良影响,则发生经济运行方面的超额负担。2) 马歇尔-哈伯格超额负担理论(图)(三) 税负转嫁与归宿1. 税负转嫁: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销售价格(前转)或压低购进价格(后转)的方法将税负转移给购买者或供应者的一种

36、经济现象(1) 机制特征:1) 税负转嫁与价格升降直接联系,且直接引起价格升降2) 是各经济主体之间的税负的再分配,也是经济利益的再分配3) 是纳税人的一般行为倾向2. 税收归宿:处于转嫁中的税负的最终落脚点。3. 逃税:个人或企业以不合法的方式逃避纳税义务包括偷税、漏税、抗税。4. 税收转嫁方式:前转/后转/其他转嫁方式(混转或散转:前后转结合、消转:纳税人改进生产工艺提高劳动生产率消化税款、税收资本化)5. 一般规律:(1) 商品税易于转嫁,所得税一般不易于转嫁(2) 供给弹性大,需求弹性小的商品易于转嫁(3) 课税范围广的商品较易转嫁。(无税替代品少)(4) 垄断型商品课征的税容易转嫁,

37、竞争性的难(5) 从价课税的容易转嫁,从量课税的税负不容易。6. 我国现状:(1) 具备税负转嫁的经济条件1)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符合主观动机2) 市场经济下价格市场化,提供充分条件3) 我国商品税的主体地位为转嫁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2) 政策性问题1) 我国商品税的主体地位使税负转嫁的研究具有特殊的理论与实践意义。2) 税负转嫁和制定税收政策与制度有密切关系。3) 税负转嫁会强化纳税人逃税的动机:不易实现转嫁时会试图逃税。4) 自然垄断行业的税负转嫁能力强,应加强价格管理。5) 提高所的课税比重,缓解税收转嫁的负面效应6) 实行价外税,有利于增强商品税负归宿的透明度九. 税

38、收的经济效应(一) 作用机制(以轻/无税和重/征税商品的价格无差异分析,税收类似价格)1. 税收的收入效应:税收将纳税人的一部分收入转移到政府手中,使纳税人的收入下降,从而降低商品购买量和消费水平。2. 税收的替代效应:税收对纳税人在商品购买方面的影响,表现为使纳税人减少对征税或重税商品的购买量,增加对无税和轻税商品的购买量(二) 税收的经济影响1. 对劳动:(工资相当于闲暇的价格,税收相当于负工资,)(1) 收入效应(维持供给闲暇比例):征税降低了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为维持既定消费水平,提高工作时间。(2) 替代效应:征税使闲暇价格相对降低,进而使个人以闲暇代替劳动(3) 在我国税收几乎不影响

39、劳动供给,应解决劳动力过剩问题,改变人们的就业观、提高劳动力素质,调整产业结构2. 对居民储蓄的影响(1) 不征收利息所得税时,只有收入效应,使当期消费和储蓄同时下降。(2) 征收利息所得税:1) 收入效应(维持跨期消费比例):使可支配收入总体水平减少,减少当期消费。2) 替代效应:未来利息减少,使当期消费增加。3) 归纳a. 税收对储蓄的收入效应大小取决于所得税的平均水率水平,替代效应取决于边际税率的高低。b. 边际税率的高低决定了替代效应的强弱,累进程度越高越抑制储蓄。c. 高收入者的边际储蓄倾向比较高,对高收入者征税不利于储蓄d. 减免征收利息所得税有利于储蓄。3. 对投资的影响:(1)

40、 原理:毛收益率r乘以税后(1-t)是净利率,与市场利率i比较(2) 公司所得税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投资与消费的无差异分析)1) 替代效应:降低投资对纳税人的吸引力,投资者减少投资增加消费。2) 收入效应(维持原投资比例):纳税人为了维持过去的收益水平趋向于增加投资。(3) 对引进外国投资的影响:4. 对个人收入分配的影响(1) 个人所得税是调节收入分配的最有力工具:综合征税,累进征税(2) 税收支出也是影响收入分配的重要工具(3) 社会保险税是实现收入再分配的良好手段(4) 所得税指数化是减轻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扭曲效应的一种方法1) 特别扣除法:从应税所得中按一定比例扣除通货膨胀增加的名义

41、所得。2) 税率调整:按照通货膨胀上涨指数,降低税率。3) 指数调整法:根据指数调整免税额、扣除额、课税级距等4) 实际所得调整法:将各年应税所得还原到基年,适用基年的所得税(三) 税收与经济发展1. 理论观点:P1742. 供给学派:在滞涨时期应运而生(1) 供给学派认为,需求管理政策不能解决滞涨,主张供给管理政策,主要载体是减税政策。(2) 三个基本命题1) 高边际税率降低人们的工作积极性2) 高边际税率会阻碍投资,减少资本存量3) 边际税率的高低和税收收入不一定同方向变化(3) 拉弗曲线:说明税率与税收收入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函数关系的曲线。1) 税收收入达到最高之后称为税率禁区2) 三方面

42、含义:高税率和高收入无必然关系/同样多的税收收入可以采取两种税率/税率、税收收入、经济增长之间相互制约,存在最优税率。(4) 马斯顿的经验分析1) 低收入国家,宏观税率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消极影响更为严重2) 低税收比率促进经济增长的两种机制a. 低宏观税率导致高要素收益率,进而刺激生产要素供给,提高总产出b. 低税国家的税收刺激使资源从低生产率部门向高生产率部门转移。3. 减税政策评析(1) 凯恩斯学派与供给学派对待减税的问题上是共同的,但是凯恩斯学派的减税主张从需求效应出发,主张降低个税平均税率,刺激消费需求,供给学派主张降低边际税率,主张刺激高收入者的投资供给。(2) 美国经验:罗斯福没有

43、实行减税,成功,肯尼迪减税,成功,里根减税惨败,所以扩张性财政政策不一定要减税。十. 税收制度的理论与实践(一) 制度以及历史演变1. 税收制度:国家各种税收法令和征收管理办法的总称,本书指国家按一定政策原则组成的税收体系,核心是主体税种的选择和各税种的搭配问题。2. 单一税制论与复合税制论(单一税制缺乏弹性,普遍实行复合税制)3. 发展中国家以间接税为主(1) 人均收入低,所得税难以保证财政收入(2) 流转税征收管理简便易行(3) 流转税从价计征,对私人投资与个人储蓄影响较小(二) 税制改革三大理论简介1. 公平课税论:亨利西蒙斯的研究成果,认为政府在设计和改革税制时,必须使税收制度既能按照

44、公平原则筹措资金,又能限制政治程序对市场经济的干预,实现这种目标的关键在于对税基的选择。宽税基,低名义税率以实现公平和效率目标。基本思想:(1) 主要强调横向公平,纵向公平留给政治程序解决(2) 税收问题与政府支出问题分开讨论(3) 税基的综合性与税收待统一性作为原则(4) 按照纳税能力,衡量纳税能力不用效用理论衡量,而是纳税能力(所得)=会计期内消费+净财富变化,直接对应可计量的现金流量。2. 最适课税论:研究如何以最经济合理的方法征集某些大宗税款的理论,以资源配置的效率性和收入分配的公平行为准则,对构建经济合理的税制结构进行分析。理想的最优课税理论是建立在政府对纳税人信息完全的假定之上的,

45、在现实中,信息并不对称,最适课税论主要研究三个问题:(1) 直接税与间接税的搭配理论1) 直接税与间接税相互补充:所得税是良税,但差别商品税在资源配置方面也不可替代,所得税不能对闲暇课税,所以政府应利用商品税对闲暇征税。2) 税制模式选择取决于政府政策目标:所得税易公平,商品税易效率。(2) 最适商品课税理论1) 逆弹性命题:当各商品需求相互独立时,对个商品适用税率与该商品自身价格弹性呈反比例(需求弹性越大,征税扭曲效应越大)2) 最适商品课税要求开征扭曲性税收:保证效率,至少使高收入者纳的商品税高(3) 最适所得课税理论1) 所得税的边际税率不能过高2) 最适所得税率应呈倒U形,中等收入的边

46、际税率较高,低高收入边际税率低。(4) 最适课税论的主要贡献1) 论证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扭曲性税收工具不可避免2) 提出了在税制结构优化状态下,税制效率的衡量标准,以及如何刺激经济主体行为3) 论证在最适税制下,公平与效率统一的可行性。3. 财政交换论(1) 税收通过政治程序对个人或利益集团进行分配时,应当使国家付给个人的边际效用等于个人因纳税而损失的财富的边际效用。主要内容通过重新确立一套经济政治的宪法规则,对政府权力加以约束,进行税制改革。1) 对政府的征税能力在宪法上予以限制2) 该理论研究的重点是选择税基和税率结构,合理限制政府总税收收入。3) 宪法对政府可利用的税基性质进行限制,也

47、有助于保证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符合公民的意愿4) 该理论认为,由于政府是税收最大化的政府,要从宪法上制约政府制定税收差别待遇。5) 应该取消对资本的课税,固定资本缺乏弹性,投资者难以对税率变动作出反应。(2) 特别强调两个方面1) 为实现有效配置资源的目标,要求尽可能广泛采取受益税2) 政治程序应限制政府官员的自私自利动机。(三) 世界各国税制改革的实践和趋势:1. 所得税:(1) 降税率,扩税基,减少税率档次,是世界普遍做法,(2) 个税与公司所得税一体化:为防止重复征税1) 公司层面上 :一是股息扣除制,允许公司在应税所得中扣除全部或部分已经支付的股息之后征税;二是分税率制,对作为股息分配的利润征以低税率。2) 个人层面上: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教育教学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