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AA水泥混凝土路面配筋设计.ppt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56694577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5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tAAA水泥混凝土路面配筋设计.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tAAA水泥混凝土路面配筋设计.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tAAA水泥混凝土路面配筋设计.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tAAA水泥混凝土路面配筋设计.ppt(5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tAAA水泥混凝土路面配筋设计 Still waters run deep.流静水深流静水深,人静心深人静心深 Where there is life,there is hope。有生命必有希望。有生命必有希望6、混凝土面层配筋设计、混凝土面层配筋设计6.1 特殊部位配筋特殊部位配筋 6.1.1 凝土面层自由边缘下基础薄弱或接缝为未设传力杆的平缝凝土面层自由边缘下基础薄弱或接缝为未设传力杆的平缝时,可在面层边缘的下部配置钢筋。通常选用时,可在面层边缘的下部配置钢筋。通常选用2根直径为根直径为1216mm的螺纹钢筋,置于面层底面之上的螺纹钢筋,置于面层底面之上l4厚度处并不小于厚度处并不小于50

2、mm,间距为,间距为100mm,钢筋两端向上弯起,如图,钢筋两端向上弯起,如图6.1.1所示所示。6、混凝土面层配筋设计、混凝土面层配筋设计6.1 特殊部位配筋特殊部位配筋 6.1.2 对于承受极重、特重或重交通的胀缝、施工缝和自由边的对于承受极重、特重或重交通的胀缝、施工缝和自由边的面层角隅以及面层角隅以及承受极重交通的缩缝面层角隅承受极重交通的缩缝面层角隅,宜配置角隅钢筋。,宜配置角隅钢筋。通常选用通常选用2根直径为根直径为1216mm的螺纹钢筋,置于面层上部,距的螺纹钢筋,置于面层上部,距顶面不小于顶面不小于50mm,距边缘为,距边缘为100mm,如图,如图6.1.2所示。所示。6、混凝

3、土面层配筋设计、混凝土面层配筋设计6.1 特殊部位配筋特殊部位配筋 6.1.3 混凝土面层下有箱形构造物横向穿越,其顶面至面层底面的距离混凝土面层下有箱形构造物横向穿越,其顶面至面层底面的距离小于小于800mm时,在构造物顶宽及两侧各时,在构造物顶宽及两侧各1.5(H+1)且不小于且不小于4m的范围内,混凝土面层内应布设双层钢筋网,上下层钢筋网各的范围内,混凝土面层内应布设双层钢筋网,上下层钢筋网各距面层顶面和底面距面层顶面和底面1/41/3厚度处,如图厚度处,如图6.1.3-1所示。所示。6、混凝土面层配筋设计、混凝土面层配筋设计构造物顶面至面层底面的距离在构造物顶面至面层底面的距离在800

4、1600mm时,则在上述长度范围时,则在上述长度范围内的混凝土面层中应布设单层钢筋网。钢筋网设在距顶面内的混凝土面层中应布设单层钢筋网。钢筋网设在距顶面1/41/3厚度处,厚度处,如图如图6.1.3-2所示。钢筋直径所示。钢筋直径12mm,纵向钢筋间距,纵向钢筋间距100mm,横向钢筋间,横向钢筋间距距200mm。配筋混凝土面层与相邻混凝土面层之间设置传力杆缩缝。配筋混凝土面层与相邻混凝土面层之间设置传力杆缩缝。6、混凝土面层配筋设计、混凝土面层配筋设计6.1 特殊部位配筋特殊部位配筋 6.1.4 混凝土面层下有圆形管状构造物横向穿越,其顶面至面层混凝土面层下有圆形管状构造物横向穿越,其顶面至

5、面层底面的距离小于底面的距离小于1200mm时,在构造物两侧各时,在构造物两侧各1.5(H+1),),且不小于且不小于4m的范围内,混凝土面层内应布设单层钢筋网,钢筋网的范围内,混凝土面层内应布设单层钢筋网,钢筋网设在距面层顶面设在距面层顶面1/41/3厚度处,如图厚度处,如图6.1.4所示。钢筋尺寸所示。钢筋尺寸和间距及传力杆接缝设置与和间距及传力杆接缝设置与6.1.3条相同。条相同。6、混凝土面层配筋设计、混凝土面层配筋设计6.2 钢筋混凝土面层配筋钢筋混凝土面层配筋 6.2.1 钢筋混凝土面层的配筋量按式(钢筋混凝土面层的配筋量按式(6.2.1)确定)确定。(6.2.1)As每延米混凝土

6、面层宽(或长)所需的钢筋面积(每延米混凝土面层宽(或长)所需的钢筋面积(mm2););Ls纵向钢筋时,为横缝间距(纵向钢筋时,为横缝间距(m);横向钢筋时,为无拉杆);横向钢筋时,为无拉杆的纵缝或自由边之间的距离(的纵缝或自由边之间的距离(m););h面层厚度(面层厚度(mm););面层与基层之间的摩阻系数,按附录表面层与基层之间的摩阻系数,按附录表E.3.3选用;选用;fsy钢筋的屈服强度(钢筋的屈服强度(MPa),按附录表),按附录表E.4选用。选用。os为钢筋的容许应力,可取为0.75倍屈服强度;o取24kN/m3。6、混凝土面层配筋设计、混凝土面层配筋设计6.2 钢筋混凝土面层配筋钢筋

7、混凝土面层配筋6.2.2 纵向和横向钢筋宜采用相同或相近的直径,其纵向和横向钢筋宜采用相同或相近的直径,其直径差不应大于直径差不应大于4mm。钢筋的最小直径和最大间距,。钢筋的最小直径和最大间距,应符合表应符合表6.2.2的规定。钢筋的最小间距为集料最大粒的规定。钢筋的最小间距为集料最大粒径的径的2倍。倍。6、混凝土面层配筋设计、混凝土面层配筋设计6.2 钢筋混凝土面层配筋钢筋混凝土面层配筋6.2.3 钢筋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钢筋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o1 纵向钢筋设在面层顶面下纵向钢筋设在面层顶面下1/31/2厚度范围内,厚度范围内,在不影响施工的情况下宜设在接近面层顶面下在不影响施工的情况下

8、宜设在接近面层顶面下1/3厚度厚度处;处;o2 横向钢筋位于纵向钢筋之下;横向钢筋位于纵向钢筋之下;o3 纵向钢筋的搭接长度一般不小于纵向钢筋的搭接长度一般不小于35倍钢筋直径,搭倍钢筋直径,搭接位置应错开,各搭接端连线与纵向钢筋的夹角应小于接位置应错开,各搭接端连线与纵向钢筋的夹角应小于60;o4 边缘钢筋至纵缝或自由边的距离一般为边缘钢筋至纵缝或自由边的距离一般为100150mm。6、混凝土面层配筋设计、混凝土面层配筋设计6.3 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配筋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配筋6.3.1 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的纵向配筋量按下述要求确定: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的纵向配筋量按下述要求确定:o1 纵向钢筋

9、埋置深度处的裂缝缝隙平均宽度不大于纵向钢筋埋置深度处的裂缝缝隙平均宽度不大于0.5mm;o2 横向裂缝的平均间距不大于横向裂缝的平均间距不大于1.8m;o3 钢筋所承受的拉应力不超过其屈服强度。满足上述要求所需的钢筋所承受的拉应力不超过其屈服强度。满足上述要求所需的纵向配筋率,纵向配筋率,一般为一般为0.6%0.7%(中等交通)、(中等交通)、0.7%0.8%(重交通)、(重交通)、0.8%0.9%(特重交通)或(特重交通)或0.9%1.0%(极重交通)(极重交通)。冰冻地区路面的配筋率宜高于一。冰冻地区路面的配筋率宜高于一般地区般地区0.1%。所需配筋率的具体计算方法参见附录。所需配筋率的具

10、体计算方法参见附录D。o横向钢筋的用量可按横向钢筋的用量可按6.2.1条计算确定,并应满足施工时能固定并条计算确定,并应满足施工时能固定并保持纵向钢筋位置的要求。保持纵向钢筋位置的要求。6、混凝土面层配筋设计、混凝土面层配筋设计6.3 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配筋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配筋 6.3.2 连续配筋混凝土用于复合式面层的下面层时,连续配筋混凝土用于复合式面层的下面层时,其纵向配筋率可降低其纵向配筋率可降低0.1%。6、混凝土面层配筋设计、混凝土面层配筋设计6.3 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配筋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配筋 6.3.3 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的纵向和横向钢筋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的纵向和横向钢筋均应

11、采用螺纹钢筋,其直径为均应采用螺纹钢筋,其直径为1220mm。当钢筋可能受到较严重腐蚀时,宜在钢筋外涂当钢筋可能受到较严重腐蚀时,宜在钢筋外涂环氧树脂等防腐材料。环氧树脂等防腐材料。6、混凝土面层配筋设计、混凝土面层配筋设计6.3 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配筋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配筋6.3.4钢筋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钢筋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o1 纵向钢筋距面层顶面的最小距离为纵向钢筋距面层顶面的最小距离为90mm,最大深度为,最大深度为1/2面层厚度,在不影响施工的情况下宜接近面层厚度,在不影响施工的情况下宜接近90mm;o2 纵向钢筋的间距不大于纵向钢筋的间距不大于250mm,不小于集料最大粒径的,

12、不小于集料最大粒径的2.5倍;倍;o3 纵向钢筋的焊接长度一般不小于纵向钢筋的焊接长度一般不小于10倍(单面焊)或倍(单面焊)或5倍(双面倍(双面焊)钢筋直径,焊接位置应错开,各焊接端连线与纵向钢筋的夹焊)钢筋直径,焊接位置应错开,各焊接端连线与纵向钢筋的夹角应小于角应小于60;o4 边缘钢筋至纵缝或自由边的距离一般为边缘钢筋至纵缝或自由边的距离一般为100150mm;o5 横向钢筋位于纵向钢筋之下;横向钢筋间距一般为横向钢筋位于纵向钢筋之下;横向钢筋间距一般为300600mm,直径大时取大值;,直径大时取大值;o6 横向钢筋宜斜向设置,其与纵向钢筋的夹角可取横向钢筋宜斜向设置,其与纵向钢筋的

13、夹角可取60;o7 相邻车道之间或车道与硬路肩之间的纵向接缝内,相邻车道之间或车道与硬路肩之间的纵向接缝内,必须设置拉杆,该拉杆可用加长的横向钢筋代替。必须设置拉杆,该拉杆可用加长的横向钢筋代替。o附录附录D、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纵向配筋计算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纵向配筋计算附录附录D、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纵向配筋计算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纵向配筋计算D.1 横向裂缝平均间距按式(横向裂缝平均间距按式(D.1-1)计算确定。)计算确定。(D.1-1)(D.1-2)(D.1-3)(D.1-4)(D.1-5)(D.1-6)附录附录D、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纵向配筋计算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纵向配筋计算(D.1-7)(

14、D.1-8)(D.1-9)o 横向裂缝平均间距(横向裂缝平均间距(m););o 混凝土抗拉强度(混凝土抗拉强度(MPa),可按表),可按表E.3.1选用。选用。o 混凝土抗压强度(混凝土抗压强度(MPa),可按表),可按表E.3.1选用。选用。o 钢筋埋置深度(钢筋埋置深度(m););ohc混凝土面层厚度(混凝土面层厚度(m););oc混凝土容重(混凝土容重(MN/m3),一般可取为),一般可取为0.024MN/m3;o 混凝土面层与基层间的摩阻系数,可按表混凝土面层与基层间的摩阻系数,可按表E.3.3选用选用。附录附录D、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纵向配筋计算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纵向配筋计算o 纵向钢

15、筋直径(纵向钢筋直径(m););o 纵向钢筋配筋率,为钢筋断面面积纵向钢筋配筋率,为钢筋断面面积 与混凝土断面面积与混凝土断面面积 的的比值,比值,以百分数计;以百分数计;o 温度和湿度变形完全受约束时的翘曲应力,按式(温度和湿度变形完全受约束时的翘曲应力,按式(D.1-2)计算;)计算;o 混凝土弹性模量(混凝土弹性模量(MPa),可按表),可按表E.3.1选用。选用。o 混凝土泊松比,一般可取为混凝土泊松比,一般可取为0.150.18;o 无约束时混凝土面层顶面与底面间的最大当量应变差,按无约束时混凝土面层顶面与底面间的最大当量应变差,按式(式(D.1-3)计算;)计算;o o 混凝土线膨

16、胀系数(混凝土线膨胀系数(1/),可按表),可按表E.3.2选用;选用;o 混凝土面层顶面与底面间的最大负温度梯度(混凝土面层顶面与底面间的最大负温度梯度(/m),可参照),可参照 该地该地区最大正温度梯度(查表区最大正温度梯度(查表4.0.10)的)的1/41/3取用;取用;o 混凝土面层厚度大于或小于混凝土面层厚度大于或小于0.22m时的温度梯度厚度修正系数,按时的温度梯度厚度修正系数,按式(式(D.1-4)计算;)计算;o 无约束条件下混凝土的最大干缩应变,可近似按式(无约束条件下混凝土的最大干缩应变,可近似按式(D.1-5)计算;)计算;oa1养生条件系数,水中或盖麻布养生时,养生条件

17、系数,水中或盖麻布养生时,a1=1.0,采用养生剂养生时,采用养生剂养生时,a1=1.2;ow0混凝土单位用水量(混凝土单位用水量(N/m3););ok1与气候区和最小空气湿度有关的系数,道路位于公路自然区划与气候区和最小空气湿度有关的系数,道路位于公路自然区划II、IV和和V区,区,k1=0.4;位于;位于III、VI和和VII区,区,k1=0.68;附录附录D、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纵向配筋计算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纵向配筋计算oC翘曲应力系数,按附录翘曲应力系数,按附录B式(式(B.3.3-2)计算,采用)计算,采用t=1.29/r计算确定;计算确定;or面层板的相对刚性半径(面层板的相对刚性半

18、径(m););o 混凝土与钢筋间的最大粘结应力,可近似按式(混凝土与钢筋间的最大粘结应力,可近似按式(D.1-6)计算;)计算;o 混凝土和钢筋之间的粘结混凝土和钢筋之间的粘结-滑移系数,按式(滑移系数,按式(D.1-7)计算,由于式中含)计算,由于式中含有未知量有未知量Ld,计算需采用迭代方式进行,先假设,计算需采用迭代方式进行,先假设Ld=Lds,计算出,计算出 和相应的和相应的Ld,如果,如果,计算结束;否则,令,计算结束;否则,令,重复计算,直到满足相近的要求为止;,重复计算,直到满足相近的要求为止;o 钢筋埋置深度处的混凝土最大总应变,按式(钢筋埋置深度处的混凝土最大总应变,按式(D

19、.1-8)计算;)计算;o 钢筋埋置深度处混凝土温度与硬化时温度的最大温差(钢筋埋置深度处混凝土温度与硬化时温度的最大温差(C),可近似取),可近似取为路面施工月份日最高气温的月平均值与一年中最冷月份日最低气温的月平为路面施工月份日最高气温的月平均值与一年中最冷月份日最低气温的月平均值之差。均值之差。o 无约束条件下钢筋埋置深度处混凝土干缩应变,可近似按式(无约束条件下钢筋埋置深度处混凝土干缩应变,可近似按式(D.1-9)计)计算;算;o 年平均空气相对湿度(以百分数计)年平均空气相对湿度(以百分数计)。附录附录D、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纵向配筋计算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纵向配筋计算D.2 纵向钢筋埋

20、置深度处的横向裂缝缝隙平均宽度按式(纵向钢筋埋置深度处的横向裂缝缝隙平均宽度按式(D.2-1)计算确定。)计算确定。(D.2-1)(D.2-2)(D.2-3)(D.2-4)(D.2-5)o 钢筋埋置深度处的横向裂缝缝隙平均宽度(钢筋埋置深度处的横向裂缝缝隙平均宽度(mm););oc2与混凝土和钢筋之间的粘结与混凝土和钢筋之间的粘结-滑移特性有关的系数,按式(滑移特性有关的系数,按式(D.2-2)计算;其它参数的含义与计算裂缝间距时相同)计算;其它参数的含义与计算裂缝间距时相同。附录附录D、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纵向配筋计算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纵向配筋计算D.3 纵向钢筋应力按式(纵向钢筋应力按式(D

21、.3-1)计算确定。)计算确定。(D.3-1)o 裂缝处钢筋应力(裂缝处钢筋应力(MPa););o 钢筋弹性模量(钢筋弹性模量(MPa););o 钢筋的线膨胀系数(钢筋的线膨胀系数(1/C),通常),通常/C;附录附录D、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纵向配筋计算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纵向配筋计算D.4 纵向配筋率计算步骤纵向配筋率计算步骤o 1初拟配筋率初拟配筋率,按式(,按式(D.1-1)计算横向裂缝平均间距)计算横向裂缝平均间距Ld。当。当Ld1.8m时,应增大配筋率,重复上述计算至符合要求。时,应增大配筋率,重复上述计算至符合要求。o 2按式(按式(D.2-1)计算裂缝缝隙平均宽度)计算裂缝缝隙平均宽

22、度bj。当。当bj0.5mm时,时,满足要求;否则应增大配筋率,重复上述计算至符合要求。满足要求;否则应增大配筋率,重复上述计算至符合要求。o3按式(按式(D.3-1)计算钢筋应力)计算钢筋应力。当。当 不大于钢筋屈服强度时,不大于钢筋屈服强度时,满足要求;否则应增大配筋率,重复上述计算至符合要求。满足要求;否则应增大配筋率,重复上述计算至符合要求。o4综合上述综合上述3项计算结果,最终确定配筋率,并进一步确定钢筋项计算结果,最终确定配筋率,并进一步确定钢筋根数。在满足纵向钢筋间距要求的条件下,宜选用直径较小的钢根数。在满足纵向钢筋间距要求的条件下,宜选用直径较小的钢筋。筋。附录附录D、连续配

23、筋混凝土面层纵向配筋计算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纵向配筋计算计算实例计算实例 公路自然区划公路自然区划III区新建一条一级公路,区新建一条一级公路,重交通荷载等级,选用连续配筋混凝土面重交通荷载等级,选用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厚层厚0.26m。路基土为粘土,基层采用。路基土为粘土,基层采用厚厚0.18m的水泥稳定碎石。的水泥稳定碎石。附录附录D、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纵向配筋计算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纵向配筋计算1)计算参数)计算参数混凝土弯拉强度为混凝土弯拉强度为5.0MPa,查表,查表E.3.1,混凝土抗压强度,混凝土抗压强度fc=42MPa,混凝土抗拉强度混凝土抗拉强度 ft=3.22MPa。混凝土泊松比

24、。混凝土泊松比 ,混凝土容重混凝土容重 MN/m3,混凝土线膨胀系数,混凝土线膨胀系数 /。查表。查表E.3.3,混凝土面层与基层间摩阻系数,混凝土面层与基层间摩阻系数 。由表由表4.0.10,取公路自然区划,取公路自然区划III区区的最大正温度梯度为的最大正温度梯度为92/m,最大负温度梯度按,最大负温度梯度按1/3正温度梯度取值正温度梯度取值,/m。公路自然区划公路自然区划III区,区,k1=0.68。年平均空气相对湿度。年平均空气相对湿度%,钢筋埋置处混凝土温度与硬化时温度的最大温差钢筋埋置处混凝土温度与硬化时温度的最大温差 =35C。附录附录D、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纵向配筋计算连续配筋混

25、凝土面层纵向配筋计算 混凝土水灰比混凝土水灰比 ,混凝土用水量,混凝土用水量 N/m3。采用盖麻布养生,。采用盖麻布养生,a1=1.0。纵向钢筋选用纵向钢筋选用HRB335钢筋,设配筋率钢筋,设配筋率 ,钢筋的埋置深度,钢筋的埋置深度 m,钢筋直径,钢筋直径 mm,钢筋的线膨胀系数,钢筋的线膨胀系数 /。按附录。按附录E.4,取钢筋的弹性模量取钢筋的弹性模量 MPa,钢筋屈服强度,钢筋屈服强度fsy=335MPa。附录附录D、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纵向配筋计算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纵向配筋计算2)计算横向裂缝间距)计算横向裂缝间距附录附录D、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纵向配筋计算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纵向配筋计算

26、附录附录D、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纵向配筋计算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纵向配筋计算 混凝土板相对刚度半径混凝土板相对刚度半径r=0.870 m,由式,由式(B.3.3-2)计算得到翘曲应力系数)计算得到翘曲应力系数C=0.494。设平均裂缝间距初始值为设平均裂缝间距初始值为0.7 m,经迭代计,经迭代计算得到算得到,根据式(,根据式(D.1-1)计算得到)计算得到Ld=0.722 m0.72m(小于裂缝平均间距(小于裂缝平均间距1.80m的要求)。的要求)。附录附录D、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纵向配筋计算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纵向配筋计算计算横向裂缝平均缝隙宽度计算横向裂缝平均缝隙宽度附录附录D、连续配筋混凝土面

27、层纵向配筋计算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纵向配筋计算(小于缝隙平宽度(小于缝隙平宽度0.50mm的要求)的要求)附录附录D、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纵向配筋计算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纵向配筋计算3)计算裂缝处纵向钢筋应力)计算裂缝处纵向钢筋应力MPa(小于钢筋屈服强度(小于钢筋屈服强度335MPa)计算结果满足裂缝宽度、裂缝间距和裂缝处钢筋的应力三方面计算结果满足裂缝宽度、裂缝间距和裂缝处钢筋的应力三方面的要求,因此初拟的纵向钢筋配筋率是合适的。的要求,因此初拟的纵向钢筋配筋率是合适的。附录附录D、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纵向配筋计算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纵向配筋计算4)钢筋间距或根数计算)钢筋间距或根数计算钢筋间距为钢

28、筋间距为 或每延米纵向钢筋根数为或每延米纵向钢筋根数为附录附录E E、材料设计参数经验参考值材料设计参数经验参考值E.1 路基回弹模量经验参考值路基回弹模量经验参考值E.2 基层和底基层材料弹性(回弹)模量基层和底基层材料弹性(回弹)模量经验参考值经验参考值E.3 水泥混凝土设计参数经验参考值水泥混凝土设计参数经验参考值E.4 钢筋强度和弹性模量经验参考值钢筋强度和弹性模量经验参考值附录附录E、材料设计参数经验参考值材料设计参数经验参考值E.1 路基回弹模量经验参考值路基回弹模量经验参考值附录附录E、材料设计参数经验参考值材料设计参数经验参考值附录附录E、材料设计参数经验参考值材料设计参数经验

29、参考值E.2 基层和底基层材料弹性(回弹)模量经验参考值基层和底基层材料弹性(回弹)模量经验参考值附录附录E、材料设计参数经验参考值材料设计参数经验参考值附录附录E、材料设计参数经验参考值材料设计参数经验参考值附录附录E、材料设计参数经验参考值材料设计参数经验参考值E.3 水泥混凝土设计参数经验参考值水泥混凝土设计参数经验参考值附录附录E、材料设计参数经验参考值材料设计参数经验参考值附录附录E、材料设计参数经验参考值材料设计参数经验参考值E.4 钢筋强度和弹性模量经验参考值钢筋强度和弹性模量经验参考值进展与展望进展与展望国外国外CRCP研究的不足:研究的不足:o设计方法中对宽裂缝病害考虑不足设

30、计方法中对宽裂缝病害考虑不足o设计中对设计中对CRCP的变异性考虑存在缺陷的变异性考虑存在缺陷 o对路面结构层材料组成缺乏研究对路面结构层材料组成缺乏研究 进展与展望进展与展望 国内国内CRCP研究和国外之间存在的差距:研究和国外之间存在的差距:n未直接采用冲断作为设计指标,冲断方面的研究基本是空白未直接采用冲断作为设计指标,冲断方面的研究基本是空白n国外的国外的CRCP设计软件已经相当成熟,已经从设计软件已经相当成熟,已经从CRCP-1发展到发展到CRCP-10,而国内尚没有专门的,而国内尚没有专门的CRCP设计软件。此外,在设计软件。此外,在CRC基层沥青路面及基层沥青路面及CRC材料设计

31、、材料设计、CRCP预成缝、设计参数预成缝、设计参数(如(如CRC与基层之间的摩擦系数)的试验研究等领域研究得很少。与基层之间的摩擦系数)的试验研究等领域研究得很少。n国外已经通过国外已经通过CRCP的大规模修建对集料选择、养生方法、裂缝主的大规模修建对集料选择、养生方法、裂缝主动控制等施工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国内则比较缺乏。动控制等施工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国内则比较缺乏。进展与展望进展与展望进展与展望进展与展望 进展与展望进展与展望 (1)基于路用性能的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设计方法研究)基于路用性能的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设计方法研究n研究研究CRCP裂缝间距和裂缝宽度的分布;裂缝间距和裂缝宽度的

32、分布;n预估重复车辆荷载作用下基层材料疲劳破坏的发展以及预估重复车辆荷载作用下基层材料疲劳破坏的发展以及在水作用下的侵蚀破坏,进行应力分析;在水作用下的侵蚀破坏,进行应力分析;n建立冲断、平整度、裂缝宽度的预估模型和控制标准;建立冲断、平整度、裂缝宽度的预估模型和控制标准;n建立基于路用性能的建立基于路用性能的CRCP设计方法并开发设计软件。设计方法并开发设计软件。进展与展望进展与展望(2)基于路用性能的连续配筋混凝土组成研究)基于路用性能的连续配筋混凝土组成研究nCRCP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指标:抗折强度、干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指标:抗折强度、干缩、温缩、均匀性、工作性、耐久性。缩、温缩、均匀性、工作性、耐久性。n均衡设计:考虑抗折强度、干缩、温缩等确定均衡设计:考虑抗折强度、干缩、温缩等确定最佳水灰比。最佳水灰比。(3)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面层与基层间混合料功)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面层与基层间混合料功能层研究能层研究n抗冲刷和抗反射裂缝抗冲刷和抗反射裂缝 (4)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研究)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研究n 通过试验路的修筑,研究通过试验路的修筑,研究CRCP施工工艺和施施工工艺和施工质量控制方法。如预成缝、环氧树脂钢筋、工质量控制方法。如预成缝、环氧树脂钢筋、变异性施工控制技术等。变异性施工控制技术等。进展与展望进展与展望谢谢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