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国内行政史复习预习资料.doc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566918 上传时间:2018-10-2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国内行政史复习预习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自考~国内行政史复习预习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考~国内行政史复习预习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国内行政史复习预习资料.doc(1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内外服制:一种二元统治体制,即将统治区分为内服和外服两部分,分别采取不同的统治方法和组织形式。“内服”指商王直接统治的区域,即王畿所在地。“外服”诸候国统治的区域,其范围由王畿向四面八方延伸。2、三公宰相制: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为三公,共同担任相职,分别直接对皇帝负责。汉武帝时代以中外朝制架空相权,揭开了汉代宰相制度改革的序幕,三公宰相制起到分散相权的作用。3、二府三司制:是宋代的中央行政体制。中书门下与枢密院分掌文、武,后人称之为“两府”,另设独立执掌全国财政的三使司,又称“计相”。二府三司制起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但过分集权于皇帝影响了国家机关整体职能的发挥。4、北面官制:是辽代

2、统治者为统治契丹和其它游牧族而建立的一种特殊制度。担任北面官的一般均是契丹贵族,且其核心一直是宗室和外戚。因此,北面官系统是辽政权的权力重心所在,终辽一代始终是贵族政府。5、中央设计局:是抗日战争爆发后,国防最高委员会为有效行使职权、加强对国家事务的管理,根据“行政三联制”的原则设立的决策技术系统。6、简述清朝“百日维新”期间行政执行遭遇的主要阻力? (1)最高决定权的二元化。尽管光绪名义上已是“权归于一”的皇帝,但慈禧太后几十年垂帘听政所形成的最高决策者的地位并没有根本改变。由于最高决策权不统一,政令往往前后相左,使下级执行起来无所适从,行政效率自然低下。 (2)改革缺乏军事力量的保证。当时

3、清政府的军事大权被慈禧的亲信荣禄所掌握,光绪仅仅靠几个没有实权的维新派推动改革,显然是难奏其效的。 (3)顽固派的顽强抵抗。慈禧先是迫使光绪将支持改革的大学士翁同和开缺回籍,后是规定新授二品以上官员须向太后谢恩,再后来是怂恿后党官员多方掣肘改革,致使新政令难以落实。 (4)地方官员的敷衍塞责。在地主,除湖南巡抚陈宝箴外,其余督抚或借诩推诿;或粉饰应付。7、简述南京临时政府行政建制的特点? (1)机构的设置比较合理和集中。实际设置的机构非“因人而立”,而是根据客观需要,将能合在一起的机构尽量归并。 (2)实行总统垂直领导制。总长直接受总统指挥,次长也由总统“简任”,总长、次长各为1人,形成总统总

4、长次长三层独任制的领导方式,避免了副职过多,纠缠不清的矛盾。 (3)行政各部建制的顺序适应了当时形势的要求。由于受时代和历史条件的限制,南京临时政府的行政建制并不很完善,权限划分也比较粗放。当然,与历代封建王朝的六部建相比,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近代化的中央行政体系。8、保持中国封建社会行政体制系统稳定的因素主要包括哪几方面? (1)中国封建社会所形成的一套管理官员的制度是中央集权体制得以延续和遭到破坏后得以再生的组织保证。中国封建社会官员的管理制度与中央集权管理管理体制的需要相适应,这一套管理制度既控制官员本身,又为专制统治服务,封建统治者以之来调节封建社会各阶级、阶层的矛盾,弱化社会内部的摩

5、擦,使官僚队伍按封建统治的要求形成合力。 (2)监察机关的人事监督有利于封建国家肌体的健全。监察制度为维护封建秩序和保证中央政令的执行以及整个封建国家的正常运转起到了一定作用。(3)在中国封建中央集权行政管理体制中存在着调节君主专制弊端的机制。9、禅让制:尧舜时代部落联盟领导集团通过民主推选军事首长的制度。10、人民委员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及其选出的中央执行委员会的行政机关,在行政组织系统中居于最高领导地位。11、简述秦汉时期的官员考课制度? (1)对各级中央政府主管官员的考核。两汉时期,由皇帝考核丞相、三公。在皇帝不亲政事的情况下,由尚书代皇帝行使考核权,并交皇帝核准。(2)

6、对地方郡国长官的考核。通常由丞相、御史三府通过上计形式进行。上计考课分为常课和大课。(3)郡对县的考课。 (4)对各级官府的非主管官员,由各部门主管官员负责考核。 (5)考课完成后,按官员政绩和品德分别作出结论并给予奖罚。12、简述唐代的行政决策形式? 唐代的行政决策既是一种专制的个人决策形式,同时又是一种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群体决策方式,把这两种截然对立的决策形式融为一体的就是皇帝在行政决策过程中掌握最后裁定之权。体现出群体决策特点的是唐代的各种丰富多彩的会议形式,大.体有以下几种组织形式: (1)大臣廷议。可以分为皇帝主持的朝会和尚书省集议两种方式。(2)宰相以及高级文臣武将参与决策会议

7、。一般在朝会结束后,宰相留下来与皇帝就朝会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最高决策权属于皇帝,故无论是哪种决策辅助手段,一旦形成意向性决策意见后,都须按一定程序形成诏敕,方能具有法律效力。13、简述在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实施的一系列改革措施? (1)在行政机构方面,加强变法的决策机构,删改则例,裁汰冗员,取消闲散重迭机构。 (2)在人事行政方面,改革保举人才条件,废除八股,改试策论。(3)在行政动作方面,提倡上书言事,严格办事规程。14、试述元代的行政监察制度? (1)元代监察机构组织相当完整,有中央御史台、地方行御史台和各道肃政廉访司三级。形成一个以御史台为中心,行御史台为重点,各道肃访司为经纬的

8、严密监察网络,纵横交错,覆盖全国,使封建监察体系趋于完备。 (2)御史台是元代最高行政监察机构,其作用和地位均高于宋、金旧制,处于和中书省、枢密院三足鼎立的地位。(3)在地方行政监察上,元代分全国为几个大监察区,京都附近由御史台直接监察,其它大监察区由行御史台负责监察。行御史台受中央御史台节制。(4)元代监察制度较前代的一个重要发展是监察法规的制定,使行政监察规范化,保证了监察机构的正常运转。 (5)元代监察体系的弊端也十分突出。首先,主要监察职务被蒙古贵族垄断,严重影响了监察机构作用的发挥。其次,蒙古贵族享有特权,有受监察法规的制约,监察机构无权对一些特权机构,如宣政院、大宗正府、皇宫事务机

9、构等进行监察。15、试述苏区工农民主政权的特点? 工农民主政权是由工农劳苦大众当家作主的新型国家政权,特点有: (1)采取“议行合一”的管理体制。苏区所建立的各级苏维埃政权机关是议事机关,又是行政管理机关,议决并执行各该区域内的一切事宜,行使立法和行政等一切职权。实行议行合一的管理体制,一方面有利于直接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另一方面又便利人民选出的政权机关及时、有效地开展管理活动,提高行政管理效率。 (2)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一方面,人民有选举代表参加国家管理的权利,并对不称职者有权撤回。另一方面,工农民主政权实行高度集中。建立在劳动群众直接选举基础上的苏维埃政权拥有高度的权力,能够集中处

10、理国事。政府之间,下级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力戒各行其是、各自为政的现象发生。 (3)贯彻精简和效能的原则:一、精简行政机构。二、严格编制定员。三、减少副职,不设虚位。16、战国时期的郡县制:是战国时期各国推行的一种中央集权的地方行政管理体制,其特点:一是其郡县长官由国君直接任免,而非分封世袭之贵族;二是郡县以下的行政机构是以乡里为基层行政单位,国君可以通过郡县长官把自己的权力一直延伸到社会的底层。这一制度萌芽于春秋时期。17、节度使:最初是唐代设于边区的军事长官,职权以领军为主,并无监察地方政务的职能,也无固定辖区;安史之乱后,掌握地方政治、军事和财政大权,成为割据一方的地方高级行政长官。

11、 18、军机处:是清朝自雍正年间设立的中央机构。军机处初设时,其职权仅限于军事方面,但以后事权逐渐扩大,最后发展成为总揽军政大权的中枢决策机构。19、简述春秋时期各国赋税改革对行政体制的影响?春秋时期各国的赋税改革是一场自上而下土地关系和赋税财政制度的根本变革,它不仅影响到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而且随着经济基础的变革引起上层建筑国家职能的变化,赋税制度的改革对国家行政体制的变革有巨大的影响。 20、为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隋唐时期主要在哪些方面对前代制度进行调整? (1)对地方行政层级进行调整。 (2)削弱地方政府的自主权。21、简述抗日民主政权行政管理的独创性经验? (1)正确处理党政关系,充

12、分发挥政权机关的积极性。 (2)按照“三三制”原则组成行政机关,吸收各阶层人民参加行政事务的管理。 (3)实行民主决策,重视征询和采纳各方面人士的意见了建议。 (4)实行精兵简政和逐级负责制,提高工作效率。.(5)建立相对完善的监督体系。 (6)严格干部标准,加强干部的教育和考核奖惩,干部的福利待遇以不高于熟练劳动者的所得收入的俸以养廉的原则。22、简述晚清时期的行政监督制度? (1)都察院行政监督功能的强化。一、改革都察院内部机构;二、简化监督程序;三、改革御史推荐办法。通过整顿,都察院的行政监督功能有所加强。 (2)资政院、咨议局通过议事权、咨询权和纠核权来实现行政监督。 (3)弼德院的行

13、政监督:作为皇帝的咨询机构,并用以制约内阁。(4)行政裁判院和审计院的筹建,是近代中国行政管理中的大事,它说明了行政监督的法制化已是大势所趋。由于清政府很快就被辛亥革命推翻,上述两个行政监督机构也就胎死腹中了。23、试述战国时期各国变法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1)用郡县制取代分封制,达到了实现封建君主中央集权的目的。以郡县制为基础的封建君主中央集权制下君主权力远比分封制下的君主权力要大。 (2)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制,奠定了封建中央集权体制的经济基础。(3)变法运动中,各国先后颁布法律,出现依法治民的倾向。(4)废除世卿世禄,实行官僚制。官僚制是一种和封建君主中央集权管理体

14、制相适应的人事管理制度。24、试述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行政执行的基本趋向和行政执行混乱的原因? 基本趋向:一、决策能否执行往往以掌权军阀的意志为依归。二、决策能否执行往往以掌权军阀的实力消长为依归。混乱原因:一、体制混乱,权限不清。二、政出多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三、内阁派系复杂,互相牵制。四、内阁更迭频繁,政局动荡。25、宗法制:核心是通过血缘亲疏及长幼辈分的血族观,保证嫡长子继承王位。宗法制度不仅解决了嫡长子王位的问题,为统治集团提供了权力的继承和更迭规则,降低了权力转移时政治振荡的频率,起到了稳定整个王朝统治秩序的作用。26、京察:是明代朝廷对京官定期朝廷的考察,后被清代沿用。对京官的考察

15、每六年一次。四品以上京官的考察由皇帝亲自主持;五品以下京官的考察由吏部和都察院共同主持,然后呈报皇帝批准。27、清代旗盟制度:是清代在蒙古族聚居区实行的管理体制。旗是行政单位,若干旗组织成盟,设正、副长各一名,盟长不是旗的上级行政单位,而是旗上的监察机构,盟长将会盟诸事上报理藩院。盟旗长官均由蒙古王公担任,职务世袭。皇帝的特派大员掌握各有关地区的军政大权,盟旗官员必须接受他们的监督。28、简述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提高军事委员会地位的措施? (1)改变领导体制。抗战开始后,取消了副委员长和常务委员,只设委员长1人,由陆海空军大元帅兼任,行使统率陆海空军职权。 (2)进一步扩大编制。军事委员会堪称国民

16、政府直属机关中最庞大的机关。 (3)进一步加重职权。抗战开始后,军事委员会不仅是最高军事机关,而且是统辖全国军民作战的大本营,还控制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人事安排和调动。可见,军事委员在抗战期间也发展成为国民政府中地位最高、权势最重的机关,它名义上直属国民政府,但实际权力远在国民政府之上。29、侨州郡县:是东晋时期在地方设置的特殊行政区。在人流集中之地按他们原籍的名称侨置州、郡、县。这样,一方面照顾了世家大族的利益,为他们做官增加了位置,也使其控制大量依附人口成为合法;另一方面,也起到了稳定统治秩序的作用。但侨州郡县与南方原州郡县并置一处,造成地方行政管理上的混乱。30、九寺五监:是唐代设置的独立的

17、中央职能部门。它和尚书六部在职级上基本处于平等地位,无法定隶属关系,但职权重迭之处甚多,存在着分工和制约的复杂关系。六部主管政令,九寺五监则分别负责某一方面的具体事务。31、达鲁花赤:乃元朝官职名称,通常由蒙古人担任,其地位高居同级行政长官之上,被称为监临官,掌印办事,握有实权。32、考满:是明代针对每一个任职到一定期限的官员进行的一般性考核,主要是考核官员的从政资历和政绩,办法是三年一考,三考为满,考满之日,由有关部门量其功过,分成上、中、下三等,以此为据决定其升降去留。对京官的考满按被考官员的品级不同而有不同的方式。地方官考满主要由地方官员之间相互掌握。33、临时约法:为了用法律形式把资产

18、阶级共和国的国体和政体确立下来,临时参议院根据孙中山的.指示精神制定,于1921年3月11日以临时大总统名义正式公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文献,采取责任内阁制。34、简述秦汉少数民族地区的行政体制? (1)在杂居区,采取郡下设道的方法。道相当于县,采取的是既直接统治,又在一定程序上承认其内部特殊的管理方法。 (2)在南方归附地区,采取虽置郡县和汉人长官,但对归附少数民族首领仍赐侯、王印,保持内部原有统治方式的双轨制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方式当是一种高度内部自治的方式。(3)对内属迁入边郡的北方少数民族,一方面保留原有的国号和建制,称属国,另一方面,朝廷直接派出官吏加以监

19、督。(4)持节护官。这是汉政府对北部叛服无常的少数民族派出的进行羁縻的一类武官,这些武官对各少数民族政府政权只采取武装护而不干预其内部事务。35、简述中国工农民主政权创造的行政管理经验?(1)人民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各级代表大会,由代表大会选举或任命行政机关领导成员,实行议行合一的管理制度。(2)行政机关贯彻精简廉洁的原则,实行首长职数限额制和大体平均的供给制。(3)实行中央和地方适当分权,调动中央、地方两个积极性。(4)贯彻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干部政策,严格挑选行政机关工作人员。(5)实行调查研究、典型试验、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相结合等工作方法。36、简述苏区行政监督主管部门监督所采取的主要形式?

20、 (1)由中央政府发布命令,规定统一时间和要求,各自进行自上而下的工作检查。 (2)上级领导机关的主要负责人深入基层,实地检查和指导下级政府的工作。 (3)下级行政机关按时间向上级领导机关报告工作。37、试述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在行政执行方面采取的改进措施? (1)在国防最高委员会中设立执行委员会,保证决定执行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2)推进行政三联制。为了提高行政效率,将一切工作过程分为计划、执行、考核三个阶段。国防最高委员会是将三者统一和联系起来的最高指挥机关。国防最高委员会利用中央设计局和党政工作考核委员会,一方面严格控制各级政府的施政计划及预算,另一方面监督其计划的执行。(3)实行分层负

21、责制。即将各机关人员分成若干层级,明确规定各层级的职责权限,使各级人员都明确责任,做到职责专一,功过分明,便于查核。(4)推行幕僚长制。将机关工作分为政务工作和事务工作,主管长官负责政务工作,常务次长等官吏着重负责事务工作。这些负责事务工作的长官就称为幕僚长。提倡幕僚长的目的,是要各级幕僚长负起责任,不要事事推给主管长官,妨碍主管长官对重要政务的筹划和处理。 (5)改进公文处理办法。强调文书处理“贵在快捷”,要求各机关切实做到“层层节制”,“级级负责”。38、总理衙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又称“总署”或“译署”,是一个既有买办性又有近代性的行政管理机构。39、简述南京临时政府的行政执行的基本情况

22、? (1)严格办事规程,保证决策的贯彻执行。在职责明确的前提下,直接办理各自职责范围内应办之事。 (2)改革文书制度,提高行政效率。为了提高行政效率,南京临时政令对前清的文书制度作了一些重大改革: 简化文书种类,统一公文程序。规范公文处理程序,加速公文处理。革除封建称谓,使用公元纪年。 (3)行政执行中的种种阻力。一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破坏;二是临时政府内部成分复杂,意见极不统一;三是“次长内阁”难以有效动作;四是临时政府没有控制地方政权,难以将决策健全和监察贯彻下去。40、隋唐时期行政监督有了新的发展,这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监察机构的逐渐健全和监察职责的日益分明。隋代中央监察机构为

23、御史台、谒者台和司隶台,御史台负责监察中央官员,谒者台官员则奏旨巡行郡县,司隶台则监察京畿郡县。唐代将隋代三台职掌合而为一设御史台,下设台、殿、察三院,其中台院掌纠弹百官,殿院掌朝仪纠察,察院职掌为分察和分巡。(2)对监察官员任用的特殊程序。监察官员由皇帝亲自任命,或由御史台主官委派,完全不受吏部的支配,完全不受吏部的支配,以保证监察机构的活动不受行政机构的非法干预。 .(3)分道巡察和分察尚书制度的确立。监察御史对六部、诸寺等中央政府职能部门执行政务情况实施监督,称分察。监察御史奉旨按道巡按州县,对各地州县事务实施监督,称分巡。这两项制度为后世所承袭和发展。(4)参与司法审判。隋唐中央司法机

24、关由刑部、大理寺和御史台共同组成,御史台负责大理寺和刑部的司法审判工作,重大案件由三个部门长官共同处理。这一制度也为所世所承袭和发展。 (5)多种地方监察形式的并存。察院监察御史分巡州县是中央对地方实施行政监察的主要手段。此外,为更广泛地对地方官进行监督,唐太宗以后分全国为十道察区。总之,唐代行政监督在制度上取得很大成就,监察制度日趋完善,监察范围广泛,监察内容具体,监察方式增加,监察工作不论从深度上还是广度上都较前代有明显的发展。但封建监察机构的本质决定了监察官员只是皇帝驾驭大臣的工具,因此皇帝的素质和态度以及皇帝是否能真正控制政权是监察工作能否有效进行的前提。唐朝前期,监察系统作用较大;到

25、安史之乱后,皇权衰落,中央对地方的行政控制削弱,监察权也随之衰落。72、试述抗战期间国民政府的行政决策体系? (1)决策的权力中心-国防最高委员会抗战前,国民政府的决策发源机关是国民党中政会。抗战期间,决策发源机关则是国防最高委员会,一切重大决策均由它发出。国防最高委员会的决策表面上采取委员合议制,决策源于集体,实际上更多是委员长个人决断。国防最高委员会会议通过的决议直接交有关部、会执行。但由于国防最高委员长握有对于党政军一切事务,得不依平时程序,以命令为便宜之措施的权力,因而,国防最高委员会的决策权力中心事实上不在常委会议或全体会议,而在委员长个人。 (2)决策的技术系统-中央设计局国防最高

26、委员 会为了有效地行使职权,加强对国家事务的管理,根据“行政三联制“的原则,于1940年冬设立了中央设计局。中央设计局由国防最高委员会委员长兼任总裁,并由总裁遴聘党政高级官员及著名专家组成审议会、预算委员会,设计委员会、政治计划委员会、经济计划委员会和调查统计处等机构。中央设计局主持设计的机构是审议会。该会由总裁特派7至9人组成,以总裁为主席。设计及审议的事项包括政治经济建设计划及预算、党政制度机构及重要法规的调整、重要政策的建议、政府各机关各年度施政计划等。 (3)决策的参谋系统-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侍从室建立之初,工作范围基本上限于军事方面。1936年改组后,随着蒋介石个人权力的膨胀,侍

27、从室的权力逐渐扩大到党、政、军、财、文各方面。它的职权不再只是“办事“,而是协助蒋介石将各院、部、会权力中最重要的部分集中上来,参与策划机密要事,掌握高级官员考核任免,办理蒋介石发号施令的文电,实际权力已在各院、部、会之上。73、征辟:是汉时推行的一种自上而下的选拔官吏的制度,主要有皇帝征聘和公府、州郡辟除两种方式。被皇帝征聘者主要是名望较高、品学兼优的社会名流,被征召者称征君,是当时最尊荣的仕途。辟除是高级官员任用属吏的一种制度,从三公至郡国守相均有辟除属吏的权力,其中被高级官员辟除的官员更是极易获得升迁。74、军镇:是十六国末在北方地区建立的一种完全的军事管制式的地方行政管理方式。十六国末

28、,北方各政权将军事要冲驻军及其家属和所管人员与一般平民分开,称为“镇民”,其辖区称“军镇”。镇将负责军镇内的军事和民政,实行军事化管理。北魏时期,其南北边界均设置军镇。军镇形同一级行政区,大约与州的行政级别相当。75、南面官制:是统治者模仿唐代制而建的一套管汉人的制。南面官以汉人为主,但也有大人。南面官系统是政权的权重心所在。76、乡老人制:是明代对乡村管理所采取的一种统治方法,“老人”由州、县地方官吏在每一乡挑选一名德高望重的老从担任,协助地方官吏统治广大乡村,负责教化乡民和处理乡民的诉讼事务,只有重大案件才诉诸官府。77、总裁会议制:是中华民国军政府改组后建立的一种行政体制。1917年9月

29、,在护法运动中成立了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华民国军政府,但后来南方军阀为排挤孙中山,对军政府进行改组,选举包括孙中山在内的7人为总裁,以岭春渲为主席总裁,剥夺了孙中山的领导地位,使得孙中山愤然离职、第一次护法运动失败。改组成的军政府设总裁会议,经半数组成,每次会议轮流推1人为主席,未经国会决议或同意,总裁不得擅自决定内外政策和任命政务员,经半数以上议员决议可以弹劾总裁。从形式上看,军政府改组后避免了个人决策的弊端,但实.际上所谓“总裁合议制”不过是军阀政客联合分赃的一种工具。78、简述皇权的主要内容? 总的来看,皇权的范围几乎无所不包,所有的行政管理都是以皇帝为轴心进行的,。具体地说,皇权主要包括以

30、下几方面的内容: (1)立法权,皇帝的意志就是离高的法律; (2)最高司法权,即在司法上享有最高审判权,并有大赦权; (3)最高军事权; (4)行政决策中的最后决断权和对中央、地方官员执行政务情况的考察权。79、为什么说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三省制度,为隋唐成熟而定型的三省制度奠定了基础? (1)从三省职权划分上看,这一时期三省权力虽有消长,但大体上是分别从决策、执行、封驳三个方面分割原宰相之权力,为隋唐三省制度下三省职能在行政运行中的有机结合提供了原型。 (2)从宰相职权的演变看,魏晋南北朝时期有宰相之名者并非一定是真宰相,真宰相必须具有“开府”品级,录尚书事,为门下官,这使宰相权力最后法定于三省

31、长官,更从体制上为隋唐确立三省制度奠定了基础。80、简述唐代中书门下政事堂与以前正事堂在体制上有所不同,这主要表现为哪几点? (1)唐初宰相多为兼职,除三省长官外,还以他官居宰相位,加“参预朝政”、“同中书门下三品”等名目,让他们进入政事堂分任宰相之事,以削弱三省长官的权力,共同充任兼职宰相。 (2)中书门下政事堂在正厅之后设吏、枢机、兵、户、刑五房,对口指挥尚书六部,使宰相的办事机构逐渐完备,政事堂逐渐从单纯的会议场所演变为重要的办事机构。 (3)中书门下体制下存着宰相权力的分散和集中两种倾向。中书门下体制本是一种分散相对的集体宰相制,但也有个别宰相因受皇帝宠信而擅权。81、简述宋代的行政决

32、策制度? 宋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程度较前代有较大提高,皇帝在行政决策中的独断地位亦大幅上升。但在个体的决策程序上,宋朝皇帝还是按兼听的原则,采用各种会议制度来集思广益。故宋代决策程序基本沿袭前代,分为会议和皇帝裁决两个阶段。 (1)宋代会议制度可分为例行常朝、便殿议政和临时朝议三大类。例行常朝由皇帝主持,其目的是疏通君臣关系,为皇帝决策提供信息。便殿议政是皇帝在便殿召见宰相、枢密使等中枢官员商议军国大事的一种会议形式,临时朝议是皇帝就某问题临时召集会议进行商讨,向大臣征示决策方案的会议形式,主要有皇帝亲自主持的朝议和皇帝授权宰相等高级官员主持的廷议。 (2)以上各种会议形式只是为皇帝作出决断提

33、供具体材料,起到沟通信息的任用,至多也只是提出一个供皇帝参考和选择的决策方案。各级官员所享有的只是决策的建议权,最后能否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决议还有待于皇帝的决断。82、简述南京临时政府临时大总统的权力? 临时大总统是南京临时政府的核心,临时大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最高行政首长,拥有广泛的职权:(1)军权。大总统统率全国海陆军; (2)和战权。大总统经参议院同意,可以宣战、媾和及缔结条约。 (3)创制权。大总统有制定官制、官规之权。 (4)任免权。大总统有任免文武职员之权。 (5)复议权。大总统对于参议院议决事件,如不同意,可于10日内交回复议。 (6)设置法院权。大总统经参议院同意,有设立中央

34、裁判所之权。83、试述宋代为适应进一步加强君主专制集权需要而对监察制度进行的一系列改革? (1)台谏趋于合一亲仿唐制设御史台,下设台、殿、察三院,仅负责监察在京机构官员。谏院作为一种独立的机关,其设置始于北宋时期。宋代以前的御史、谏官职责分明,宋代开始出现台谏合一趋势,南宋时台谏合为一符。 (2)皇帝直接控制台谏官北宋末年形成定制,宰相不得推荐台谏官,台谏官的任免必由中旨。台谏官由此脱离了相权的控制,成为皇帝加强专制权力的工具,其权力得到强化。御史有风闻弹人的权力,弹劾不当也不加惩罚。 (3)轻重相制,交叉监督宋代不仅加强了对各级官吏的监察,而且还加强了对监察人员本身的监察,形成轻重相制,交叉

35、监督的格局。元丰六年,宋代在尚书都省设置御史房,主行弹纠御史案察失职。这使御史台一方面有对各级官员实施法律监督的权力,但另一方面它又被置于作为其监察对象的行政机关的监察和控制之下。.在地方行政监察上,路之各监司不仅相互监临,而且还要受到下属府、州、府一级设置通判,一方面使通判监督知州,另一方面又使知州和通判之间互相制约。以京师文官出任知县,也起到监督州府的作用。从上述可以看出,宋代监察网络十分严密,这一方面适应了强化专制集权的需要,但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一些弊端。台谏官员风闻弹人的权力使许多官员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因循苟且。对相权的威慑使决策过程出现混乱局面,对地方监察中过分的分权,也使各级地方政

36、府的活力消失殆尽。84、试述1948年行宪国大后,南京政府中央行政体制的变化? 1948年行宪国大选出总统、副总统后,国民政府改为总统府。新政府的行政体制有较大的变化: (1)设立国民大会国民大会为全国最高权力机关,由依法选出的国民大会代表组成,代表全国国民行使职权。其职权有:选举和罢免总统和副总统;修改立法院提出的宪法修正案。从表面上看,国民大会是按照孙中山权能分开的思想,将国家权力交还给人民。但是真正决定国家一切内政外交方针,并对这些方针的贯彻执行监督的并不是国民大会,而是国民党中央及由国民大会选出的总统蒋介石。国民大会不过是很秉承国民党中央和蒋介石的旨意,粉饰独裁专制的御用工具而已。 (

37、2)设立总统和总统府 1948年5月蒋介石任总统后,为了所谓行宪,对政府机构进行了改组,取消了过去的国民政府主席和国民政府委员会,代之以总统和总统府。 总统为国家元首,对外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统依法行使如下职权: 统率全国陆海空军; 宣布法律,发布命令; 行使缔结条约及宣战,媾和之权; 公布戒严; 行使大赦、特赦、减刑及复议之权; 任免文武官员; 授予荣典; 国家遇有天灾人祸或财政经济上有重大变故时发布紧急命令之权; 解决院与院之间争执问题。 尽管总裁权力十分广泛,但依据宪法的规定,总统的权力要受产法院的限制,总统仅是礼仪上的国家元首。这是蒋介石所不能接受的。于是,行宪国大在宪法之外又制定了

38、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约,明确规定总统在动员戡乱时期,为避免国家或人民遭遇紧急剧危难或应付财政经济上重大变故,经行政院会议决议为紧急处分,不受宪法有关条款限制。这就为总统实行独裁开了方便之门。 总统为行使职权,设总统府以代国民政府。总统府下设资政、参议若干人和国策顾问委员会、战略顾问委员会,就国家大事向总统府提出意见,并备咨询。总统府下设秘书长和参军长,协助总统处理日常事务。 (3)五院行政体制的变化 “行宪国大”后,按照宪法的规定,重新设立了五院。五院的行政体制与从前也有所变化。 行政院为最高国家行政机关。行政院长由总统提名,经立法院同意任命。原行政院向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负责,现主要对立法院负

39、责。立法院为国家最高立法机关。有议决法律案、预算案、戒严案、大赦案、宣战案、媾和案、条约案及国家其它重要事项之权。 表面上看,立法院有较大的权威性、独立性和民主性,但实际上立法权仍操在国民党中常会和总统蒋介石手中。司法院为国家最高司法机关。掌理民事、刑事、行政诉讼的审判及公务员的惩戒等事项。考试为国家最高考试机关,掌理考试、任用、铨叙、考绩、级俸、升迁、保障、褒奖、抚恤、退休、养老等事项。监察院为国家最高监察机关,行使同意、弹劾、纠举及审计权。 85、家臣制:是西周分封制下卿大夫所采用的组织管理制度。在家臣制下,卿大夫是分封制下最低一层封君,再往下便是同一血统但不具有贵族身份的国人士,卿大夫治

40、国,其官员只能从士中产生,由于卿大夫的国称为室家,其官员被称为臣。家臣与卿大夫不同,无世袭特权,其职位由卿大夫任命,并可以随时免除,呈现出雇佣关系和臣仆性质,食邑则相当于于后世的官员俸禄,与采邑性质完全不同,两者均不能世袭。可见这种家臣制已具备后世官僚制度的雏形。 86、猛安、谋克制:是金朝在女真族聚居区建立的地方行政体制。金朝在女真族聚居区设猛安、谋克作为相当州、县的两级地方行政单位,与州县形成互不统属的两个系统。猛安谋克始于古代出猎时的生产组织,以后逐渐演变为平时射猎、战时作战的生产、军事组织,随着金政权的建立,猛安谋克又演变为军政合一的地方行政组织。 87、政事堂:袁世凯为加强自身的统治

41、于1914年5.月设立的机构。其设国务卿一人,赞襄大总统政务,政事堂议政以法治、政治、财政三种讨论会的方式进行,三个讨论会均要秉承袁世凯的旨意提出决策事实,供袁参考。政事堂实际上是一个咨询机构。 88、贿选宪法:是指曹锟在1923年10月就职贿选总统后为掩人耳目,指使国会通过的中华民国宪法。这部宪法赋予总统以极大的权力,便利了大总统 曹锟的专制独裁。 89、边区政府委员会:是边区最高行政机关,由边区参议会选举若干人组成。边区政府主席为边区最高行政长官,对边区参议会及边区政府委员会负责,统一领导边区政务。 90、简述西周的行政监督形式? 西周的行政监督分为两种形式,一是天子、诸侯各自对其下属邦国

42、的监督,二是天子、诸侯、卿大夫各自对其直接辖区的监督。 (1)对邦国的监督。由于等级君主制国家结构的限制,上级无法在下属的领地设置专门监察机构执行监察任务,于是利用朝觐、巡狩方式进行,或委派监国、上卿进行。 ( 2)天子、诸侯对其辖区的监督和检查主要依靠官员进行。西周初年,对王畿实行分片管理制,陕西以东由周公负责,陕以西由邵公主管,以巡行视察的方式监督地方政务。此外,各高级职能官员如司徒、司空等以循行方式对其主管的部门工作进行监督。 91、简述隋唐时期中央政府主要的职能机构? (1)隋唐中央政府职能机构以尚书六部为主,以诸寺、监为辅,形成相互平行,既有分工,又有制衡的行政职能部门体系。从分工上

43、看,六部执掌政令,九寺五监分掌具体事务,两者之间形成总领和具体分管的关系。从制衡上看,六部与诸寺、监形成双层制约的关系。六部执掌政令而不管具体事务,而具体管理各项事务者又无政令之权,形成一层制约关系。具体分管各项事务的诸寺监要接受六部的指导和监督,但诸寺、监长官也可以直接听从皇帝的指示,并在对六部指令有不同看法时可直接上奏请示皇帝,形成又一层制约关系。 (2)六部十十四司。隋唐尚书省下辖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掌人事、财经、文教礼议、军事、司法监察和建设等事务,是执掌政令的重要中央职能部门。六部每部之下各辖四司,共二十四司。各司之间分工清楚,职责分明。 (3)九寺、五监。九寺五监与尚书六

44、部在职能上基本上处于平行地位,与六部无法定隶属关系,但职权与六部重迭之处甚多。九寺各设卿一员、少卿二人为正、副长官,寺丞管理寺内日常事务。各监职官设置情况则较为复杂。 92、简述明朝行政官员的主要考核形式? (1)考满。考满是针对每一个任职到一定期限的官员进行的一般性考核,主要是考核官员的从政资历和政绩,办法是三年一考,三考为满,考满之日,由有关部门量其功过,分成上、中、下三等,以此为据决定其升降去留。 (2)考察。考察是针对全体在职官员而言的,由朝廷定期举行。除考核各级官员的政绩外,着重对官员的违法行径和渎职行为进行清理和处置。在考察中把官员的不称职行为按其轻重程度的不同分为八个等级,考察分

45、为京察和外察两种。 93、简述南京临时政府的议会监督制? 南京临时政府传统封建王朝相比,在行政监督方面最大的区别是创建了议会监督制。 (1) 根据1912年1月2日颁布的修正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的规定,临时参议院对政府的监督方式有:议决临时政府的预算;检查临时政府的出纳;议决临时大总统交议事件;答复临时大总统咨询事件;并对临时大总统的宣战、媾和、缔约、制定官制、任免官员、设立法院等行为行使同意权。(2) 1912年3月11日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随后颁布的参议院法,进一步扩大了参议院的行政监督权。根据两法规定,参议院对政府的监督方式有四种:质问;弹劾;查办;建议。 (3) 议会监督制的建

46、立,为使行政管理进入法制化的轨道奠定了基础。遗憾的是,这一制度在实践中并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94、简述抗日民主政权的行政决策? (1)中国共产党不仅是抗日民主政权的组织者,而且也是其行政决策的领导者; (2)抗日民主政权自身的行政决策活动,采取集体决策的方式进行,凡属行政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必须经过集体讨论决定,而不能由个人决断。在边区和县级政府中,均设有进行集体决策的机关-政府委员会。 (3)为了保证行政决策的正确性,减少失误,抗日政权在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十分重视征询和采纳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95、试述明朝行政决策的主要方式? (1)会议制度作为皇帝酝酿决策的会议形成很多,明初皇帝用

47、得最多的是内廷会议。废除宰相制后,.内阁会议日趋重要,这种会议在朝房举行,有时皇帝亲赴内阁议事。遇有军国大事或大典,依历代王朝的传统,在朝堂举行朝议或廷议。主持廷议的大臣因事而异。 (2)票拟与批红 明中期以后行政决策主要是中枢机构官员紧密围绕协助皇帝处理奏章并代拟谕旨的过程,奏章的进呈和相应制诏的下达是决策者和执行者之间最主要的沟通方式。内阁就是皇帝手下协助处理奏章并代拟谕旨的工作班子,司礼监太监则充当皇帝代理人。因此,部院题请、内阁票拟、司礼监批红构成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程序。 明初设中书省、百官奏事必须经过中书省。废中书省后,一切政务由皇帝亲裁,批答奏章之权由皇帝牢牢掌握。从宣德年间起,内

48、阁开始有了票拟权。明正统初年,因皇帝幼冲,太皇太后委全权于内阁,由专职阁臣对奏章提出处理意见,称票拟,票拟从此成为内阁最大的特权。 内阁票拟后由皇帝作出最高裁决,即用红笔在奏章上批答,称为批红。对票拟内容不同意时,皇帝可加以改动或发还内阁令其重拟,称为改票。明宣宗以后,司礼监秉笔太监取得代皇帝批红的权力,成为皇帝处理机务最为帖近的助手。 (3)封驳制度 内阁在行政决策过程中除有票拟权外,还有封驳之权,即内阁如认为皇帝诏书因不合时宜而不便下达时,可将诏书封还并加以驳正。但明代内阁并非执行部门,也没有下属的施政机构,因而皇帝下诏并非非要经过内阁不可,故内阁封还诏书的权力和效果十分有限。除内阁外,六

49、科也有封驳权。 96、试述清末行政执行的新变化? (1)清末,随着新政和预备立宪期间行政体制改革的进行,在行政执行中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 中央各部实行了专任之法,做到权责一致。中央各部长官采取一正二副制,在尚书的统一领导下,分工协作,权责分明,克服了以往满汉尚书互相推诿的弊端,有利于政令执行的统一; 加强各部尚书的行政权力; 建立办公会议制度。1970年制定的各省官制通则规定,各省督抚设会议厅,定期召开司道以下官员的办公会议,讨论重要政令的实施办法; 行政执行逐步规范化、标准化。清末,各部都比较重视行政建设,初步改变了过去行为的随意性。 (2)1911年仿责任内阁成立后,行政执行又有了一些新的变化: 统一了事权。中央一切行政事务均由内阁负责; 改变越级奏报的惯例。除按照内阁官制须由内阁国务吕臣奏报事体外,其余各衙门不行越级奏报; 明确各部的自行处置权。各部的例行事务以及职权范围内的事务,由各部自行处理,不必上奏朝廷,也不必事事向内阁总理大臣汇报。 (3)上述变化是进势使然,且多为官样文章,因而其实际意义是十分有限的,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渴清政府行政管理逐渐颓败的局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