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018沪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0课《又呈吴郎》教案 .pdf

上传人:Q****o 文档编号:56621036 上传时间:2022-11-02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70.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2018沪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0课《又呈吴郎》教案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2年2018沪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0课《又呈吴郎》教案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2018沪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0课《又呈吴郎》教案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2018沪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0课《又呈吴郎》教案 .pdf(1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名师精编优秀教案杜甫又呈吴郎教案引言(略)(帮助明君像尧舜一样治理国家),他的诗歌创一、杜甫的生平与创作(一)杜甫的生平杜甫(712770),字子美,原籍湖北襄阳,巩县(今属河南)人。世称杜拾遗、杜少陵、杜工部。读书和漫游时期(712746 年)困居长安时期(746755 年)陷贼和为官时期(756759 年)西南时期(759770 年)伟大诗人杜甫的一生。艰辛悲苦而又坚韧,充分体现了儒家积极入世的一面。杜甫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但他从切身生活体验出发,对儒家的消极方面也有所批判。比如,儒家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杜甫不管穷达,都要兼济天下。儒家“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杜甫却是不管在

2、不在位,都要谋其政。他一生思想是“穷年忧黎元(百姓)”,“致君尧舜上”作,始终名师精编优秀教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二)杜甫的创作其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现实生活和社会矛盾,被称为“诗史”。他诸体兼备,无体不工,沉郁顿挫,律切精深,被后世尊为“诗圣”。有杜少陵集。(杜甫尤其擅长律诗。律诗格律在平仄押韵对仗上要求严谨,但杜甫的诗作严谨而灵活,不会呆板,今天这首诗歌就具备这样的特点。)二、又呈吴郎赏析(一)写作背景及题解767 年,杜甫漂泊到四川夔州的第二年,他住在瀼西的一所草堂里。草堂前有几棵枣树,西邻的一个寡妇常来打枣,杜甫从不干涉。后来,杜甫把草堂让给一位姓吴的亲戚,自己搬到

3、离草堂十几里路远的东屯去。不料这姓吴的一来就在草堂插上篱笆,禁止打枣,杜甫便写以诗代简劝告吴郎。以前杜甫写过一首简吴郎司法,所以此诗题作又呈吴郎。(请同学们即兴“写”一封信给吴郎,提问。)(二)文本赏析听录音。你喜不喜欢这首律诗,说说理由。又呈吴郎杜甫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名师精编优秀教案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1、首联: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扑枣:打枣。任:听任,不加干涉。西邻:就是下句说的“妇人”。草堂前的枣子任凭西邻去扑打,因为她是一个没有吃又没有儿女的妇人。“扑枣”:就是打枣。这里不用那个猛烈的

4、上声字“打”,而用这个短促的、沉着的入声字“扑”,是用字的精炼准确,是为了取得声调和情调的一致。任凭扑枣:是诗人从前对这位西邻妇人扑枣的态度。这一“任”字,尽显神韵。任,漫不经心,顺其所为,即不管老妇人如何扑枣,什么时候来,什么时候去,愿打多少就打多少,诗人毫不介意。为什么要放任呢?“无食无儿一妇人。”对首句的补充说明。说明诗人任凭邻妇扑枣的理由。因为这位西邻是一个没有吃的又没有儿女的老寡妇。七字层层深入,两个“无”字颇具反复唱叹之致,写出这位老妇人凄惨辛酸的生活境况,不由得使人心生怜悯。我们几乎可以想见一位白发苍名师精编优秀教案苍的老妇人扬竿打枣,巍巍颤颤,心神不定的情景。这是一幅多么令人心

5、碎的画面啊!诗人仿佛是在对吴郎说:对于这样一个无依无靠的穷苦妇人,我们能不让她打点枣儿吗?自述对邻妇的态度和理由启发感化吴郎交待邻妇悲惨遭遇开脱怜悯邻妇2、颔联: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不为:要不是因为。困穷:承上第二句。宁有此:哪会这样做。指贫妇人打枣这件事。“此”,指扑枣一事。只缘:正因为。恐惧:指贫妇人的害怕。转须亲:是说我们反而更应该对她表示亲热。如果不是因为穷得万般无奈,她又哪里会去打别人家的枣子呢?正因为她担心遭到主人的斥责而心存恐惧,所以我们不但不应该干涉,反而还要表示些亲善,使她安心扑枣。“宁有此”三字,以反诘句式阐明老妇人来打枣实出于迫不得已,言外即有无限哀怜。“恐惧

6、”,是对她打枣时心态的合乎情理的揣测,体贴至深。“转须亲”,是暗示吴郎应该改变态度,亲切地对待老妇人,从这里我们可以窥见杜甫对待老妇人的态度,但是杜甫没有说,你应该像我那样对待老妇人,而是从老妇人“恐惧”的心态出发暗示应该抱有的态度。迫不得已而打枣的心态哀怜体贴邻妇对邻妇应采取的态度暗示吴郎名师精编优秀教案这里说明杜甫十分同情体谅穷苦人的处境,表现出诗人体贴同情广大民众的高尚情怀。“仁民爱物”。陕西民歌云:“唐朝诗圣有杜甫,能知百姓苦中苦。”真是不假。清人吴乔说:“子美于君亲兄弟,友朋黎民,无刻不关其念”(围炉诗话卷四)。梁启超“情圣”。以上两联自叙以前事以启发、感化、暗示吴郎。体现出杜甫温柔

7、敦厚、仁义和蔼的特点。语言平易,甚至口语入诗,运用散文中常用的虚词来作接,如“不为”等,化呆板为灵活,将律诗的音律美与散文的灵活性相结合,灵活而又严谨。3、颈联: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即:马上。防远客:提防。吴郎。指老妇人对新来的主人存有戒心。多事:多心,不必要的担心。便:就。插疏篱:是说吴郎修了一些篱笆。甚真:太认真了。提问:请同学们解释这两句的意思。这两句才落到吴郎身上。两句上下一气,相互关联,相互依赖,相互补充,要联系起来看。上句的“防”的主语是老妇人,下句“插”字的主语是吴郎。这两句诗是说,老妇人一见你插篱笆就以为是你提名师精编优秀教案防着她,不让她打枣,虽未免多心,未免神经

8、过敏;但是,你一搬进草堂就忙着插篱笆,却也真的象要禁止她打枣呢!言外之意是:这不能怪她多心,倒是你自己有点太不体贴人。她本来就是提心吊胆的,你不特别表示亲善,也就够了,为啥还要插上篱笆呢!(给学生理解的时间,可能要重复讲解,然后提问:为什么要这样说,好处在哪里?)吴郎插上篱笆明明是为了防止外人偷窃,而诗人反过来却责备老妇人多事,杜甫的本意是想劝说吴郎,希望他体恤老妇的难处,任其前来打枣。但是他先说老妇人的多心,这是体贴吴郎的心情,给他台阶下。这样写便能不伤吴郎的面子,使他易于接受意见,措辞极其委婉,真是煞费苦心了。(为什么要这么委婉呢?为什么会这么委婉呢?)一是为了达到劝说的目的:这两句诗,措

9、词十分委婉含蓄。这是因为怕话说得太直、太生硬,教训意味太重,会引起对方的反感,反而不容易接受劝告。二是杜甫体贴他人内心的自然表达。(引申:我说话就是直。这不应该成为不讲场合、说话伤害人的托辞。因为委婉不仅仅是语言的表达艺术,更是一种良好心性、对他人心情体贴的表现。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杜甫这首诗歌是情感和艺术的完美结晶。如果仅仅从委婉的技术角度解读这首诗,那么实在是没有走进杜甫的心灵的缘故。)名师精编优秀教案4、尾联: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征求:朝廷征收的赋税负担。贫到骨:一贫如洗。戎马,指战乱。其时吐蕃入侵,西北边境不宁。是全诗结穴,也是全诗的顶点。表面上是对偶句,其实并非平列的句子

10、,因为上下句之间由近及远,由小到大是一个发展的过程。由老妇人联想到整个社会,揭出她的贫穷是由于“征求”,由于战乱。上句,杜甫借寡妇的诉苦,指出了寡妇的、同时也是当时广大人民困穷的社会根源。这就是官吏们的剥削,也就是诗中所谓“征求”,使她穷到了极点。这也就为寡妇扑枣行为作了进一步的解脱。下句说得更远、更大、更深刻,指出了使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又一社会根源。这就是安史之乱以来持续了十多年的战乱,即所谓“戎马”。由一个穷苦的寡妇,由一件扑枣的小事,杜甫竟联想到整个国家大局,以至于流泪。这一方面固然是他那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另一方面,也是点醒、开导吴郎的应有的文章。让他知道:在这

11、兵荒马乱的情况下,苦难的人还有的是,决不止寡妇一个;战乱的局面不改变,就连我们自己的生活也不见得有保障,我们现在不正是因为战乱而同在远方作客,而你不是还住着我的草堂吗?名师精编优秀教案最后一句诗,好象扯得太远,好象和劝阻吴郎插篱笆的主题无关,其实是大有关系,大有作用的。希望他由此能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想得开一点,他自然就不会在几颗枣子上斤斤计较了。我们正是要从这种地方看出诗人的“苦用心”和他对待人民的态度。诗人从高处落笔,再次为老妇人开脱,其意仍是要感化吴郎。由于官府征收各种赋税,使老妇人穷得一贫如洗,她便常常来向诗人诉苦。老寡妇的不幸遭遇,使诗人进而想到战乱中更多的流离失所的民众,忧伤至

12、极不禁热泪滚滚,沾湿了衣襟。诗人的言外之意是:请你不要太小气了,当此万方多难、民不聊生之际,对这样一个无食无儿的老寡妇,为何还吝惜几颗枣子而不救她一命呢!诗人在瀼西和东屯时,除了“枣熟从人打”(秋野五首其一)之外,他还“药许邻人斫”(正月三日归溪上),“拾穗许村童”(暂往白帝复还东屯)。可以说,正是这种无时无刻不关心黎民疾苦的崇高精神,才使得一部杜诗如此的激动人心而千古流传。一到瀼西“便插疏篱”的吴郎,在读完心忧天下、胸襟博大的长辈的这首诗柬后,应该感到惭愧,也当有所感悟吧!送枣子,伟人,平凡的人。知识分子的良心,达穷兼济天下。(齐声朗读,体会诗歌情感,进一步分析。)(三)思想和艺术分析?1、

13、全诗用意恳切真诚,措辞委婉含蓄,语言平易质朴,感人至深,催人泪下。(一)现身说法,以情感人。名师精编优秀教案诗歌前四句写诗人自己对待老妇人的态度,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一二句写诗人的行为表现。“堂前扑枣任西邻”这一“任”字,尽显神韵。任,漫不经心,顺其所为,即不管老妇人如何扑枣,什么时候来,什么时候去,愿打多少就打多少,诗人毫不介意。为什么如此宽容、大方呢?原来,这是一位衣食无着、无儿无女的老妇人,对这样一位孤苦伶仃、生活无望的老妈妈,我们还有什么不肯与吝啬呢?再说,读到这两句,我们几乎可以想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扬竿打枣,巍巍颤颤,心神不定的情景。这是一幅多么令人心碎的画面啊!三四句写诗人的

14、心理态度。“不为穷困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老妇人如果不是因为穷困潦倒,无儿无女,怎么会沦落到眼前这种靠打枣维持生计,靠施舍苦度时日的地步呢?正因为她打枣的时候心存疑惧,小心戒备,所以我们反倒要对她亲善些,不要打扰她,顺水推舟,任其所愿。杜甫眼明心细,善待老妇人,既表现他悯穷尊老、急人所难的善良品性,更是现身说法,用自己的行为举止、真情实意去感动吴郎的需要。陕西民歌“唐朝诗圣有杜甫,能知百姓苦中苦”,正是对杜甫悲悯情怀的真实写照。(二)由近及远,以“泪”感人。诗歌结尾的两句“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既揭示了造成老妇人及天下黎民百姓困苦不名师精编优秀教案堪、一贫如洗的社会根源,又可以看

15、出杜甫忧心如焚、关怀民生的悲悯情怀。上句“征求”暗指封建官吏们的横征暴敛,敲骨吸髓。“贫到骨”极言“征求”的结果:年老体弱,骨瘦如柴,一贫如洗,生活绝望。这一翻诉说为上文寡妇扑枣行为作了进一步的解脱。下句描写诗人把目光投向安史之乱,投向黎民百姓,说得更深刻、更远大,指出了使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又一社会根源,那就是安史之乱以来持续了十多年的战乱(文中“戎马”)。杜甫的伟大在于兵荒马乱年代,他连自身的生活保障都没有,还能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还能由一个扑枣的穷寡妇,联想到整个国家大局,特别是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广大百姓,以至流泪,正如他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中所写的一样“眼前何时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

16、冻死亦足”,“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他能从自身的遭遇联想到天下读书人的处境,并热切地发出呼唤。这既是一种由近及远、推已及人、先人后已、忧虑天下的爱国精神,同时也是为了从更广泛的意义上点醒吴郎:危难时刻,互相关照,理所当然,不必如此斤斤计较,为几棵枣的芝麻小事而陷人于困境。杜甫真可谓用心良苦!我们正是从这些隐晦曲折的地方看出了他对人民的挚爱真情。(三)谦卑含蓄,以“辞”感人。诗歌五六两句“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表面意思是说,那位老妇人一见你插篱笆就防你不让她打枣,未免多心,未免过分敏感;但是你一搬进草堂就忙上插篱笆,却也很象真的要禁止她打枣呢!言外之意是这不能怪她多心

17、,倒是你自己有点太不体贴人了。她本来就提心吊胆,忐忑不安,名师精编优秀教案你不对她亲善则罢,反而插上篱笆,阻止她打枣,有损她的面子尊严,这和诗人的做法大不相同。这两句诗文不是生硬冰冷的说教,而是说得十分含蓄,为的是便于吴郎接受。还有,诗歌的标题又呈吴郎中的“呈”字也很有意味,照理说,杜甫是长辈,吴郎是晚辈,长辈对晚辈用“简”(此前杜甫曾写过一首诗简吴郎司法)“劝”“告”即可,可是诗人故意委屈自己,说出与身份不相称的“呈”字。呈,呈献,呈进,颇含谦卑恭敬的意思,目的是为了让吴郎在难过不安当中易于接受诗人的劝告。为了宽慰老妇人,为了劝告吴郎,杜甫真是想方设法,费尽心思。读着读着,我们不禁感觉到,杜甫不是一位诗人,不是一位父亲,倒更像一位心慈口善,心细如针的母亲,和天下母亲一样高贵、伟大!课堂小结又呈吴郎以诗代简,劝说吴郎不要阻止老妇人打枣,既体贴老妇人的处境和心境,又关照吴郎的心情和面子。语淡意厚,委婉周到,处处体现出诗人一贯以来的仁民爱物、心忧天下的博大胸怀。千载以后读来,仍能感动人心。课后作业名师精编优秀教案书面作业:结合中间两联体会诗人在批评吴郎时措辞的委婉与艺术性。课外阅读:阅读杜甫的诗歌选集,体会其忧国忧民的情怀。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