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汉卿杂剧创作鉴赏.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56555420 上传时间:2022-11-0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汉卿杂剧创作鉴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关汉卿杂剧创作鉴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汉卿杂剧创作鉴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汉卿杂剧创作鉴赏.doc(1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元代杂剧的奠基人-伟大戏剧家关汉卿内容摘要:关汉卿是中国戏剧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是中国戏剧的奠基人,元末明初的贾仲名就说他是“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帅首,捻杂剧班头”。最能反映他创作成就的是他的杂剧,他一生共写了60多种杂剧,流传到现在的只有18种,窦娥冤是他的代表作。关汉卿的杂剧,从思想内容看,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歌颂人民的反抗斗争,揭露社会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当时尖锐的阶级矛盾的作品。如窦娥冤、蝴蝶梦、鲁斋郎等,这类作品中凶狠、愚蠢的压迫者和善良正直的被压迫者总是壁垒森严地对立着。第二类主要是描写下层妇女的生活和斗争,突出她们在斗争中的机智和勇敢的。如救风尘、金线池、谢天香、诈妮子等

2、。第三类是歌颂历史英雄的,以单刀会的成就最为突出,还有西蜀梦等。关汉卿卓越的艺术修养,使杂剧的战斗性和人民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其主要表现在:一、关汉卿的杂剧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社会各方面的矛盾、冲突,对当时的社会生活中带有本质意义的一些问题,反映得尤为深刻集中。他笔下的主人翁不只有在苦难中呻吟,而且敢于和恶势力斗争,并最终取得胜利,这种战斗的现实主义精神,促使他的创作闪烁着理想的光辉。其二、关汉卿塑造典型人物的成就是非常突出的。在古代戏剧作品中,再没有人能象他那样塑造出如此众多而鲜明的人物形象。他笔下的人物个性鲜明,血肉饱满。其三,关汉卿善于把人物放在强烈的戏剧冲突中去揭示他们的性格特

3、征。其四,关汉卿驾驭语言的能力是惊人的,他根据生活本身提供的语言来反映现实,为剧情和人物服务,需雄壮时就雄壮,需妩媚时就妩媚,需通俗时就通俗,需文雅时就文雅。真正做到了“人习其方言,事肖其本色,境无旁溢,语无外假”(见臧懋循元曲选序)的地步。1958年,关汉卿被世界和平理事会提名为“世界文化名人”,他的作品已经成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的精神财富。主题词:关汉卿 杂剧作品 思想内容 艺术成就元代杂剧的奠基人-伟大戏剧家关汉卿第一节、关汉卿的生平与作品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也是世界上最富有生命力的戏剧艺术,世界上有三种最古老的戏剧古希腊戏剧、印度梵剧和中国戏剧。前两种早已寿终正寝,只有中国戏

4、曲一枝独秀,在世界上别树一帜,至今生命之树长青,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美学特征。关汉卿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在钟嗣成的录鬼簿中,关汉卿是“前辈已死名公才人有所编传奇行于世者”的第一人;元末明初贾仲名的录鬼簿中称他是“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帅首,捻杂剧班头”。从元代到近代都有人把他列为“元曲四大家”之首。元周德清中原音韵自序称“元曲四大家”为关(汉卿)、郑(祖光)、白(朴)、马(致远)。可见关汉卿被公认为元代最早的杂剧作家之一。关汉卿的生平,文字记载的不多,我们只能根据片段的材料和他在散曲中的自叙,勾画一个大致的轮廓。关汉卿大约生于1220年左右,卒于1300年左右,他的生年与白

5、朴相去不远。据鬼录簿说他是大都人,号已斋叟,汉卿是他的字,曾任太医院尹。“太医院尹”可能是太医院医药机构的官吏。关汉卿活动的主要地区是大都,但也曾到过汴梁,晚年还到过杭州。关汉卿是一个一生落拓、不屑仕进的文人,又是一个多才多艺、放浪不羁、性格倔强的艺术家。析津志说他“生而倜傥,博学能文 ,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在带有自叙性质的散曲南吕一支花不伏老套曲中,他曾这样描述自己:攀出墙朵朵花,折临路枝枝柳。花攀红蕊嫩,柳折翠条柔。浪子风流。凭着我折柳攀花手,直煞得花残柳败休。半生来折柳攀花,一世里眠花卧柳。我是个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愿朱颜不改常依旧。花中消遣。酒内忘忧。分茶颠竹

6、。打马藏阄。通五音六律滑熟。甚闲愁到我心头。伴的是银筝女银台前理银筝笑倚银屏。伴的是玉天仙携玉手并玉肩同登玉楼。伴的是金钗客歌金缕捧金樽满泛金瓯。你道我老也。暂休。占排场风月功名首。更玲珑又剔透。我是个锦阵花营都帅头。曾玩府游州。又说: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王当王当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会围棋会蹴 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

7、七魄丧冥幽。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这几乎是一篇浪子文人的宣言,是着意的挑衅和公开的反叛。在下层文人作家中,关汉卿是和戏院歌场关系颇为亲密的一位作家,他出入瓦舍,与书会才人、民间艺人交往密切。同时,关汉卿不仅写作剧本,而且还亲自参加舞台演出。这些经历使他的剧作更多地贴近舞台与观众,获得广泛的认可,并因此在当时的戏剧界享有崇高的声望,他的名字成为一种标准、一种赞誉。关汉卿一生创作杂剧60余种,现存18种(其中个别作品尚有疑议,比如鲁斋郎)。除杂剧外,关汉卿还创作有散曲。今存小令57首,套曲14套。从关汉卿现存的杂剧的题材来看,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公案剧,歌颂人民的反抗斗争,揭露社会黑

8、暗和统治者的残暴,反映尖锐的阶级矛盾,如窦娥冤、蝴蝶梦、鲁斋郎等;第二类是爱情风月剧,反映下层妇女的生活和斗争,突出她们的勇敢和机智,如救风尘、望江亭、谢天香、金线池、拜月亭等;第三类是歌颂历史英雄的杂剧,如单刀会、西蜀梦、哭存孝等。注释:大都,即北京。析津志元末熊自得著,析津,既元大都。蹴 ,古代一种踢球的游戏。选自元曲一百首丁洪章著,花龄出版社1997年版45页。第二节 关汉卿杂剧的思想内容关汉卿虽自称“浪子班头”,但他的作品仍表露了鲜明的儒家思想。他以杂剧为抒情写志的工具,借助杂剧来表现他对社会的观察与思考。他通过剧本来剖析社会、剖析人生。他的杂剧是当时残酷的阶级压迫与民族压迫的一面镜子

9、。他的第一类作品热情地歌颂被压迫人民的斗争,多方面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残酷,反映了当时尖锐的阶级矛盾。比如他的剧作窦娥冤、蝴蝶梦、鲁斋郎等。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剧中的女主角窦娥是一位年轻的寡妇。她三岁丧母,七岁被她父亲为了还债和筹措进京应试的旅费,卖于蔡婆家为童养媳。十数年后,窦娥与丈夫成婚,可不久丈夫就死去了。于是婆媳俩相依为命。蔡婆讨债遇险,被地痞张驴儿父子救起。张氏父子借机威胁蔡氏婆媳嫁给他们二人,以霸占他们的财产。窦娥执意不从,张驴儿借蔡婆卧病之机,想毒死蔡婆婆,不料下了毒药的羊肚汤,被自己的父亲误食身死。张驴儿转而诬陷窦娥,逼迫她顺从,窦娥坚执不从。张驴儿遂诬告窦娥毒死公公。官

10、吏贪赃枉法,严刑逼供。在公堂上,窦娥怕打坏了婆婆,才屈招罪名,被判斩刑。临刑前她对天发下三桩大愿,死后“三愿”一一应验。最后,窦娥魂魄托梦给她任廉访使的父亲,冤狱得以昭雪。在剧本里,关汉卿透过窦娥这个善良而坚强的弱女子的命运,表达了自己对社会黑暗与不公的愤怒。窦娥是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人物,她代表了社会上再普通不过的、顺从命运安排的寡妇们。在关汉卿的笔下,窦娥严守当时的道德,孝顺,坚持好女不嫁二夫。但就是这样一个立志要遵从社会道德的女子,却被这个社会以违反道德的罪名给毁灭了。她涉世不深,幻想正义能够得到伸张,官员能够为百姓主持公道,对张驴儿的要挟宁可“官休”:我又不曾药死你老子,情愿和你见官去来

11、。窦娥对官府寄予希望,但官府粉碎了她的希望。官吏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窦娥被屈打成招“下在死牢里”,“来日押赴市曹典刑”。在法场之上,她的内心是没有屈服的。她要复仇,她悲愤填膺,对天地提出指责。她指斥天地的不分清浊是非、怕硬欺软,慨叹老百姓有口难言。临刑前窦娥发下三桩大愿。至此,窦娥的抗争达到高潮。而此时的抗争不仅出自对道德的坚守,更来自对现实的绝望。关汉卿借窦娥的口,倾诉出自己内心的愤怒: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

12、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第三折关汉卿以窦娥这位年轻的寡妇作为自己表现的对象,由窦娥的遭遇表现自己对社会的认识,对现实的批评。关汉卿是赞同“三从四德”的,正像第四折窦天章对窦娥说的:“我当初嫁你与他家呵,要你三从四德。” 关汉卿愤怒的是社会的黑白颠倒,是官府的草菅人命,他不满的是社会让好人受难,“我不肯顺他人,倒着我赴法场;我不肯辱祖上,倒把我残生坏。”信守道德的窦娥,被这个社会以“毒死公公”的罪名处以了极刑。关汉卿对现实的批判经由窦娥的形象,经过这样一个充满悖论的情节表达了出来。蝴蝶梦是一本公案剧。作为公案剧,蝴蝶梦并不成功。写包公审案,包公的审问过程笨拙、简单、粗暴,最后是依据梦

13、的预兆,做出决定。关汉卿写作这个剧本,只是选择权豪势要横行这样一个大的背景来展开剧情,包公判案不过是一个躯壳,关汉卿渴望借这个躯壳(载体)来表达他的道德思考。也正因此,剧本最突出之处,不在包公的如何断案,却在王氏这位后母的贤德,以及体现在她身上的自我牺牲精神和至死不屈的斗争性。而关汉卿也通过王氏,表达了他对这种道德境界的肯定。在上述这类作品中,凶狠、愚蠢的压迫者和善良、正直的被压迫者总是壁垒森严地对立着。作品不仅正面反映了他们之间的利害冲突;而且还写出了他们之间思想意识上的明显对立,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他们往往截然不同。如在窦娥的眼里“人命关天关地”,她的冤屈呼声可以惊天动地,但在昏官桃杌看来,“

14、人是贱虫,不打不招”。又如蝴蝶梦里的王婆婆认为,不管谁,犯了法,打死了人,都要吃官司,“使不着国戚皇亲、玉叶金枝,便是他龙孙帝子,打杀人要吃官司”。可是在葛彪看来,自己是一个特权阶级的人物,就可以为所欲为,打死人“只当房檐上揭瓦片相似”。在统治阶级和人民群众的严重冲突中,关汉卿的爱憎感情是非常鲜明的。他笔下的贪官污吏、流氓恶霸尽管在开始的时候,气焰不可一世,最后总逃不出正义的惩罚。由于作者对清官还有幻想,剧中被压迫人民的冤屈,经常要靠他们的力量才能得以伸雪。关汉卿的第二类作品主要描写下层妇女生活和斗争,突出她们斗争中的勇敢和机智。其中以救风尘最有代表性。剧中的女主角赵盼儿,是个机智、老练而富有

15、义气的妇女形象。长期风尘生活使她看透了有钱人的子弟们所惯用的那套伎俩,并对他们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因此当他知道结拜妹妹宋引章要嫁给周舍时,便再三忠告她。你道这子弟情肠甜似蜜,但娶到他家里,多无半载周年相弃掷。早努牙突嘴,拳推脚踢,打得你哭啼啼。 第一折胜葫芦但宋引章没有接受劝告,落得一进门便吃五十杀威棒,只得写信向赵盼儿求救。赵盼儿接信后,挺身而出,抓住了周舍喜新厌旧、酷好女色的弱点,安排下周密的计划,使他步步进入圈套,最终制服了这个流氓,救出了宋引章,从而收到了大快人心的喜剧效果。望江亭里的主角谭记儿是寡妇改嫁,因此十分珍视她与白士中的爱情。当她听到杨衙内拿了皇帝的势剑金牌要来取她丈夫的首级时

16、,她不但毫无惧色,而且胸有成竹地来对付这个恶霸:你道他是花花太岁,要强迫我步步相随。我呵怕甚幺天翻地覆,就顺着他雨约云期。这桩事你只睁眼儿觑着,看怎生的发付他赖骨顽皮。 第二折十二月她在中秋之夜,乔扮渔妇,以切鱼会献新为名,在望江亭上尽情捉弄了杨衙内,赚得他的势剑金牌,从而粉碎了他的阴谋毒计。金线池里的妓女杜蕊娘,谢天香里的妓女谢天香,诈妮子里的婢女燕燕,都是聪明伶俐,为追求幸福生活而斗争的妇女形象。拜月亭是富有抒情气息的爱情剧,作品歌颂了大家闺秀王瑞兰对爱情的坚贞,指责了阻碍他们婚姻自主的封建家长制。在这个风光旖旎的恋爱故事后面,也反映了乱离的时代气氛和侵略战争带给人民的灾难。关汉卿与别的戏

17、剧作家不同,他在那些处于封建社会最低层的妇女身上,看到她们的痛苦而美丽的灵魂,这是与他的生活经历分不开的。关汉卿的第三类作品是歌颂历史英雄的。单刀会是关汉卿历史剧的代表作。剧演鲁肃定计,要借请关羽赴宴的机会,索取荆州。关羽明知此宴有诈,却毫不畏惧,带小卒赴宴。最终不但使鲁肃的诡计落空,而且迫使鲁肃把自己送回船上,安全离开江东。关汉卿的单刀会重新演绎这一历史事件,借此表达自己的一番历史感慨。在剧本里,关羽出场在第三折,但一、二折已通过乔国老和司马徽的口渲染了他的英雄业绩和盖世威风,造成了强烈的戏剧气氛。他上阵处赤力力三绺美髯飘,雄赳赳一丈虎躯摇,恰便似六丁神簇捧定一个活神道。那敌军若是见了,唬的

18、他七魄散,五魂消。(云)你若和他厮杀呵。(唱)你则索多披上几副甲,剩穿上几层袍,便有百万兵当不住他不刺刺千里追风驹,你便有千员将,闪不过明明偃月三停刀。 第一折(金盏儿)在剧本里,关汉卿突出关羽豪迈无畏的英雄形象,由此写出自己对历史上英雄人物的崇敬:“你道三条计决难逃,若是一句话不相饶,那其间使不着武官粗卤文官狡。那汉酒中火性显英豪,圪塔的腰间就 住宝带,项上按着钢刀。虽然你岸边头藏了战船,却索与他水面上搭起浮桥。”第四折关羽单刀赴会,面对滚滚大江,抒发了他豪迈胸怀:“大江东去浪千迭,引着这数十人,驾着这小舟一叶。又不比九重龙凤阙,可正是千丈虎狼穴。大丈夫心别,来,来,来!我觑的单刀会似赛村社

19、。 第四折(双调新水令)在剧本里,关汉卿借关羽的嘴传达了一种正统史观:“想着俺汉高皇图王霸业,汉光武秉正除邪,汉献帝把董卓诛,汉皇叔把温侯灭。俺皇亲合情受汉朝家业,则您吴天子是俺刘家甚枝叶?请你个不克已的先生自说。”也是在剧本里,关汉卿发出了深沉的沧桑慨叹:水涌山迭,年少周郎何处也?不觉灰飞烟灭,可怜黄盖转伤嗟。破曹的樯掳当时绝,鏖兵的江水犹然热,好交我心惨切。这也不是江水,二十年流不尽英雄血。第四折(驻马听) 作者通过对历史英雄关羽维护汉家事业的歌颂,一定程度上流露了民族感情;同时描写了他对敌斗争的勇敢和智能,鼓舞了人们向压迫者斗争的勇气和信心。西蜀梦写关羽战死荆州,张飞又途中遇害。刘备遂尽

20、起西蜀之师,为两人报仇雪恨的故事。哭存孝写五代南唐大将李存孝为康君立、李存信谗间致死的故事,是历史题材的作品。作为浪子文人,浪子的风流与儒者的情怀在关汉卿身上交融在一起,使他的剧本于市民性之外,也表现出一定的文人性。当他以儒者的视野观察社会、体味人生、审视历史的时候,他深切地体会到了现实的丑陋,历史的变幻,人性的弱点,以及卑微生命与命运的抗争。他评价历史、慨叹人生,并将这种种体会呈现到剧本中,使其剧作流露儒者的悲思。注释:元曲选校注第四册,河北教育出版社,3795页。古代文学史之三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版229页古代文学史之三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版230页古代文学史之三人民文学出版社

21、,1992年版231页、元刊杂剧三十种新校兰州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35页、39页、40页、39页。第三节 艺术成就关汉卿的杂剧时时透露着他的儒生本色,他以他的儒生本色提升了杂剧剧本的思想价值;同时作为“梨园领袖”、“杂剧班头”的关汉卿又以他对杂剧程序和技艺的熟悉,以他的多才多艺,充分发挥着杂剧形式的特点,使他的剧本适合舞台演出,具有强烈的戏剧性和艺术吸引力。关汉卿使元初的杂剧艺术形式趋向完备,剧作的戏剧性增强,戏剧冲突集中,人物形象鲜明,语言文白结合。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首先在于他对人物的塑造。在我国古代的戏剧家中,没有一个人象关汉卿这样,塑造了如此丰富多彩、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同是妓

22、女,赵盼儿机智泼辣,宋引章天真幼稚;同是良家妇女,窦娥善良坚强,谭记儿温柔机警;同是豪权势要,鲁斋郎凶狠霸道,杨衙内卑鄙蠢笨;同是劳动者,李四不畏强暴,张圭为虎作伥,俯首听命。关汉卿已经开始注意到各阶级,各阶层不同人物的不同特点,表现出人物的阶级属性。关汉卿善于将人物放在尖锐的戏剧冲突中来表现他们的性格特征。如窦娥冤中的窦娥,剧本竭力刻画的是她的孝顺、善良、与刚强。而不论是善良,还是刚强,都是在生与死的尖锐冲突中一点一点地显示出来的。窦娥是刚强的,面对张驴儿的要挟,她不肯屈服;面对官府的淫威,她不肯屈招。窦娥是善良的,公堂之上,她担心婆婆经不住那样的毒打,便自己屈招了。她情愿自己含冤负屈,承担

23、杀人罪名,情愿一个人来领受开刀问斩的极刑,也要保全婆婆的性命、不让婆婆受苦。在被押赴刑场的路上,她还苦苦地恳求刽子手“与人行方便”,不走前街,走后街,以免蔡婆看到她披枷戴锁心中难过。蝴蝶梦杂剧则在理智与情感的冲突中写出继母王氏的贤德与慈爱。尤其是剧本的第三折。在第三折里,王氏问起石和会怎幺样时,张千说:把他盆吊死,替葛彪偿命,明日早墙底下来认尸。于是,王氏的内心便陷入了理智与情感的冲突:(正旦悲科唱)上小楼将两个哥哥放免,把第三的孩儿推转;想着我咽苦吞甘,十月怀耽,乳哺三年。不争教大哥哥、二哥哥身遭刑宪,教人道桑新妇不分良善。幺篇你本待冤报冤,倒做了颠倒颠!岂不闻杀人偿命,罪而当刑,死而无怨。

24、(做看王三科,唱)若是我两三番将他留恋,教人道后尧婆两头三面。她一面理性地劝老大、老二说:“大哥、二哥家去来,休烦恼者!”一方面心中充满痛苦:快活三眼见的你两个得升天,单则你小兄弟丧黄泉。(做觑王三科,唱)教我扭回身、忍不住泪涟涟。(王大、王二悲科)(正旦云)罢、罢、罢!但留的你两个呵,(唱)他便死也我甘心情愿。作者利用细节来反复强调王氏感情上的极大矛盾,写她一再留恋,几次看石和不肯离去。在平实自然中,加深王氏的道德力量,使之深刻而激动人心。调风月剧本写燕燕这个侍女,是把她放在最令她狼狈的位置来加以刻画,突出她的形象。燕燕对小千户感情很深,但小千户却另有所爱,她不愿意小千户向莺莺求婚,可她的身

25、份却使她不得不去替小千户说亲,去为他们操办婚事。正是在这种难堪的境遇中,关汉卿把一个泼辣又软弱的侍女形象写得有血有肉。还有如赵盼儿的机智是通过和狡猾的流氓周舍之间面对面斗争中表现出来的;谭记儿的过人胆识也是在她亲去望江亭赚取杨衙内的势剑金牌这一惊险的情节中呈现出来的。关汉卿还通过细致、深入的心理描写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当张圭迫于鲁斋郎的淫威,把妻子悄悄送给他人,一路上唱得几支曲子,无疑是我国古典戏曲中最精彩的内心独白之一:全失了人伦天地心,依仗着恶党凶徒势。活支刺娘儿双拆散,生各札夫妇两分离。从来有日月交蚀,几曾见夫主婚妻招婿。今日个妻嫁人夫做媒。自取些奁房断送陪随,那里也羊酒花红段匹! 第

26、二折(南吕一枝花)曲子把张圭内心的痛苦、羞愧、愤怒而又无可奈何的复杂感情表现的淋漓尽致。这种出色的内心描写在关剧中不是个别的。作为一个曾“躬践排场,面敷粉墨”的“当行”戏剧家,关汉卿的剧本矛盾集中,主干突出,情节富于变化,场面安排紧凑、集中、突出那些和主体思想密切相关、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在窦娥冤里,从窦娥七岁被卖,到她二十岁守寡,其间许多辛酸的事情,因与主线关系不大,都被作者大刀阔斧地删去了,只由蔡婆的交代一提而过,连她丈夫的名字都没有说明。而法场受刑,情节本来很简单,却因关系到全剧的主旨,与人物的塑造直接相连,因而安排了整整一折戏,来加以铺张渲染。又如窦娥冤中蔡婆讨债,被赛卢医骗到郊野,要

27、将她勒死,巧遇张驴儿父子而得救,但跑了一个坏蛋又来了两个更凶恶的恶棍;后张驴儿买来毒药想毒死蔡婆,以逼窦娥就范,结果竟毒死了自己的父亲,阴谋没有得逞,可是窦娥却因此被诬告,进而经官、受酷刑、遭冤杀。戏剧冲突一个紧接一个,高潮迭起,曲折紧张。再比如,救风尘杂剧里的赵盼儿费尽心机赚来了周舍的休书,带着宋引章逃出。当观众正为她们终于逃出魔掌、获得自由而庆幸时,周舍赶来,咬碎了休书,于是风云突变,人们本已放松的心情又紧张了起来。这时剧作者才通过赵盼儿的口点明,她为了防备周舍后悔,早已换过休书,咬碎的只是假休书罢了。一番波折,至此,冲突消解,观众完全放下心来,同时,也由衷地先赞叹赵盼儿的机警老练。从而收

28、到强烈的艺术效果。关汉卿驾驭语言的能力是惊人的。由于他深入生活,掌握了各种丰富的生活素材,这就是他有可能根据生活本身所提供的语言来反映现实,充分为剧情和人物服务。需雄壮时就雄壮,需妩媚时就妩媚,需通俗时就通俗,需文雅时就文雅。他从生活中、人民口头语言中,提炼出一种生动流畅,本色当行的语言。真正做到了“人习其方言,事肖其本色,境无旁溢,语无外假”的地步(见臧懋循元曲选序)。而本色是关汉卿语言的基本风格。这种语言风格首先表现在人物语言的性格化上。不同的人物说不同的话。如窦娥的朴素无华,赵盼儿的利落老辣。试看金线池第一折的混江龙曲:无钱的可要亲近,则除是驴生戟角瓮生根。佛留下四百八门衣板,俺占着七十

29、二位凶神。才定脚谢馆接迎新子弟,转回头霸陵谁识旧将军。投奔我的都是那矜爷害娘、冻妻饿子、折屋卖田、提瓦罐爻槌运。那些个慈悲为本,多则是板障为门。上述曲文,生动泼辣,毕肖妓女杜蕊娘的身份和口角。我们再来看看窦娥冤中一段很普通的说白:(正旦云)婆婆,那张驴儿把毒药放在羊肚儿汤里,实指望药死了你,要霸占我为妻,不想婆婆让与他老子吃,倒把他老子药死了。我怕连累婆婆,屈招了药死公公,今日赴法场典刑。婆婆,此后遇着冬进年节,月一十五,有蹇不了的浆水饭,蹇半碗儿与我吃,烧不了的纸钱,与窦娥烧一陌儿,则是看你死的孩儿面上。这些语言出自窦娥这个封建社会小媳妇的口里是那样的贴切!它使我们感觉不到有半点加工的痕迹,

30、只觉得它象生活本身所表现的那样自然、生动。又如同是淋漓的诉说,窦娥冤中负屈衔冤的窦娥唱出的曲词责天骂地,充满愤激,正写出生死关头,窦娥满肚子的冤屈,显示出窦娥性格中刚烈的一面。而诈妮子中被情人抛弃的燕燕的唱词则在痛苦的表白与愤愤中,流露出一份自怨自艾。同时,人物的身份不同,语言也会不同。拜月亭中的王瑞兰是一位大家闺秀,她在逃难途中与书生蒋世隆结成夫妻,但却被父亲拆散。最后,瑞兰父亲招状元为婿,瑞兰与世隆在婚礼上不期而遇。这时,面对世隆的责怪,瑞兰有一番辩白:须是俺狠毒爷强匹配我成姻眷,不剌,可是谁央及你个蒋状元,一投提官也接了丝鞭?我常把伊思念,你不将人挂恋,亏心的上有青天!我便浑身上都是口,

31、待交我怎分辩?枉了我情脉脉,恨绵绵!我昼忘饮馔夜无眠。则兀那瑞莲。便是证见。怕你不信后,没有处问一遍。在调风月中,燕燕看到小千户不高兴,也有一段表白:见我这般微微,语言恍惚,脚步儿查梨;慢松松胸带儿频挪系,裙带儿空闲里偷提;见我这般气丝丝偏斜了 髻,汗浸浸折皱了罗衣。似你这般狂心记,一番家搓揉人的样势,休胡猜人短命黑心贼!两人的唱词同样直白,但瑞兰的分辨,口气端庄、堂堂正正,伤心中的据理力争,时时透露着逢信和精神上的高贵。而燕燕的一席话则小心翼翼,体贴中有一份迎合,是处在卑微地位的侍女的说话。在关汉卿的笔下,人物的处境、遭遇、身份不同,说话的腔调和感情色彩也完全不同。 关剧词汇的丰富和语法的变

32、化,在元人杂剧里也是首屈一指的,这主要由于作者善于从当时民间文学中汲取语言素材,同时也和他善于向古典文学名著学习有关。单刀会剧里,作者用了孔子的话,杜牧的诗,苏轼的散文和词,把这些和人民口头语言融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了他“文而不文,俗而不俗”的语言风格,收到了雅俗共赏的演出效果。我们还记得,在“五四”时期,胡适等人反对旧文学、提倡白话文,殊不知早在“五四”之前六百多年,在散曲、杂剧中已经大量运用口语白话,而且用得这幺好,这幺精炼而富有诗意,而我们却几乎视而不见,岂非咄咄怪事?文人的视野与学识,加上对勾栏的熟悉使关汉卿创作出不朽的剧作,在戏曲史上占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也帮助杂剧这种戏曲形式迅速

33、成熟,成为有元一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他的作品如窦娥冤、拜月亭、单刀会等七百多年来一直上演不衰,并为我国戏曲里的关目处理,各种人物舞台形象的塑造提供了典范。注释:元曲选校注,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1710页。古代文学史之三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版229页古代文学史之三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版235页臧懋循元曲选校注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古代文学史之三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版237页、元刊杂剧三十种新校兰州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参考文献:1、元曲选校注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2、古代文学史之三游国恩等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版。3、元刊杂剧三十种新校兰州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4、中国古代文学专题研究之三元明戏曲李简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5、元曲一百首丁洪章著,花龄出版社,1997年版。6、高中国情教育读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7、中文自修中文自修杂志社,1992年5期。8、中文自学指导中文自学指导杂志社,1992年10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