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doc教研活动中存在的问题.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56549296 上传时间:2022-11-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doc教研活动中存在的问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一.doc教研活动中存在的问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doc教研活动中存在的问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doc教研活动中存在的问题.doc(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教研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一)单向灌输多,对话交流少反思以往的教研活动,我们不难发现,活动从内容安排到具体课堂实施都由教研员单向决定,基本上是教研员“扶着”教师备课、上课、评课,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受教研员掌控,教师很少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只是教研活动的“群众演员”,而不是真正的研究主体,这种“教练式”的教研,越来越暴露出它的局限性,长此以往,教师便失去了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对话能力,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也难以发挥。 (二)问题意识差,思维碰撞少问题意识就是对客观存在的、矛盾的敏锐感知和认识,具体说,就是“主动发现问题、找准问题、分析问题”的自觉意识。强化“问题意识”是促进解决矛盾

2、的思想前提。在以往的大多数教研活动中,教师虽然也通过听课、评课发现一些问题,但这些问题往往比较肤浅,加上研讨时也多为形式上的交流,很容易导致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局面,缺少深层次的质疑和声音,致使教研活动缺少真正的思维碰撞,直接影响了教研活动的效果。那么,如何在教学实践与教学观察中养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如何通过专题教研发挥教师群体的作用,解决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使教师在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是目前教研方式改变中所面临的难题。 (三)目标不明确,反思不深刻当前,教研活动存在着活动随意性大,目标不明确,措施单,反思不深等问题,以评课为例:听课

3、前,参与教师没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听什么?学什么?研究什么?”心里没数,评课时,各自根据发现的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提重难点把握问题,他提课堂设计问题,其他人则提板书问题、知识的科学性及难确性问题,还有教学环节、教具使用、作业设计答等总之你有你的看沦,我有我的观点,上课教师听后如云里雾里,听课教师则置身事外,说过就算,很少以学习者、研究者的身份介入。究其原因,教师虽然也被“假想”是教研活动的主体,但是,教研活动的设计者忽视了对教师的培训功能,目标不明确,目的不集中。为此,将教研活动专题化、微格化,每次甚至连续几次只解决一个问题,使得听课教师带着明确的研究主题去听课,评课时大家围绕着明确

4、的专题去反思研讨与交流。这种专题研讨任务单一,目标集中准备充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使大家真正在教研活动中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二、教研活动中同课异构“比较式”课例研究 (一)概念界定 所谓同课:就是指教学内容的一致性和教学时间的同时性。所谓异构:就是指不同教师设计的不同课堂结构。 “同课异构”的比较式课例研究就是指通过两位(或两位以上)教师的课例展示,比较不同教师教学中的设计理念、操作方式、教学效果,分析他们是否做到三个结合:即课堂教学 与教师个性特长之间有效结合、课堂教学与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有效结合、课堂教学与教师职业经验的有效结合,在比较中激活教师的思维,帮助教师揭示传统教学观与现代教学观

5、的矛盾冲突,从而提炼出音乐教学中的规律性因素,阐释教学中显性的和隐性的基本原理的研究。 (二)研究框架 同课异构的课例贴近平时的课堂实际,执教教师往往根据自身的特点与学生实际进行优化教学,听课教师必须投入地参与到课例研究中,为使研究更富实效,在多次实践后,我们概括了课例研究中相应的规律性因素,作为我们开展研究的基本模型。 (三)实践探索 l、确定课题 课例是教学理念的载体,是教师教学行为的集中表现,因此,选择研究的课题显得尤为重要,为使课例研究更有针对性,在确定研究内容之前广泛开展调查研究,一是通过集体调研、分组座谈、个别访谈等方式了解教师的所思所想。二是问卷调查,通过每学年进行音乐教研活动的

6、需求调查,将结果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根据教师的最近需求,确定每学期同课异构课例研究的课题。 (1)提炼课题 随着新课程实验的不断推进,老师正以积极的姿态不断调整自己教学方式,但是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难处也不少,譬如,在欣赏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安静地聆听音乐的习惯?教师应揭示音乐欣赏作品中哪些丰富的表现要素?如何引导学生参与欣赏,使他动静有序?又如,在我们的教学调查中,有很多教师提到怎么处理情感与技能的关系,对音乐审美过程中的音乐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渗透不够充分怎么办?在热热闹闹的课堂形式的背后,如何让教学更富音乐性与艺术性?对于音乐教学中如何开展有效合作学习,如何在突出音乐特点,加强学科综合的理念下进

7、行适度的教学综合,作为教研活动的组织者要直面问题,将问题提炼成鲜活的课题,然后发动全体教师共同攻破难关。 (2)分配课题 鉴于音乐学科的特点,课时设置每周只有l2节,同一年级的音乐教师往往只有一名,甚至这一名教师还要跨年级教学,正是这种教师配置的现状,导致音乐学科很难象其他学科那样有效地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整合校际音乐教师资源,显得尤为重要,为此,镇级音乐教研组应运而生,区教研室通过期初、期中、期末对镇级音乐教研组的过程管理,在“同课异构”课例研讨中,我们采用“组内同课、组间异题、城镇搭配”的课题分配原则,在期末布置下一学期的内容进行集体备课,让教师们有所侧重地难备素材与教

8、案,期初上传到本区的音乐教研网,促使同伴问资源共享、智慧共生。 2、教学预设 教学预设是教师在充分分析教材和学生后,在课前对课堂教学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设想和安排。由于教师间的思维方式、生活阅历、工作经验等方面的差异,会用不同的构思和不问的切入点进行教学预设。这一环节的操作主要是在“镇级教研组”内完成,要求教师在镇教研组长的带领下对规定内容进行设计,先由教师独立备课,再三强调教师要体现自身的教学特色,然后在组内进行说课交流,由本镇教师共同分析和预想教学的效果,提出教学建议,进一步完善教学万案,形成镇级的“同课异构”课例,各镇结合本组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推选一至二个课例参加区级的交流。 3、课

9、堂观察 课堂观察不同于通常意义上的说课听课评课,我们要求听课教师既是“观众”又是“演员”,在“同课异构”课题研究中没有听课者与执教者之分,这儿只是搭建共同进步的“平台”,活动本意是让大家在交流中学习,在思考中成长,听课评课的真正价值并不只是关注被听课者的教学表现、对执教者的教学能力作一实际判断,更主要的是借助同行的专业力量使被听课者获益,并形成一种合作的、互利的机制。对听课者和被听课者来说,课堂实际上是为诊断、反思、改进提供了个素材、个“靶子”。在课堂观察之前,所有参与教师需先任本校对这一课题进行教学实践,体会和反思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带着问题来参与教研活动。课堂观察主要由以下四个步骤组成

10、: (1)总体分析 执教教师说课是目前教研活动中常用的方式,它能直接反应执教老师的设计理念,说课可以分为“课前预设型”和“课后追述型”二种,我们在“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中,说课被安排在课前,先由执教老师对自己设计好的教案予以意图说明,说课者将教学环节的安排,以及教学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作充分的预设,预设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在课堂中的生成,通过执教教师的课前阐明意图,有利于听课者把握执教者教学思路,解析执教者教学思想。 (2)细微观察 这一环节是对课堂教学的解剖式观察和分析,分三个步骤: 以学论教。要求听课教师对照课堂学生学习状况,从学生“学”的情况反观教师“教”的效果,分析执教教师教学目标达成程度。

11、以点带面。比较不同教师的教材处理,交流听后感,着重从三个要点入手,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笼统地分析某某教师如何、某某教师如何,这三个要点是:由于个人的经验、经历与特长不同,形成哪些个性化的教学行为?你印象最深的教学行为是什么?你认为在这些课例中最需要改进的教学行为是什么? 由表及里。行为是理念的外显,通过教学行为的要点分析,就可以透过行为进行教育思想的剖析和梳理,以求达到由表及里的功效。 (3)自我比照 现代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认为,经验十反思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是有反思性的思考者和实践者”。在活动中,结合教学工作实际,在有意识习得他人经验的同时,对自身教育教学现状作多视角、多层沃的分析和反思

12、,在自我与他人的比照中,发现差距与优势,找出个体隐性知识和思维特质,使其显性化,逐步形成自身的教学风格。 自我比照通常在以下三个问题的诱导下生发:第一,我的经验、经历和特长与上课教师有何不同,我可以形成怎样的个性化教学行为?上课教师给我印象最深的教学行为是什么,我在平时上课时是怎样处理的,我可以有什么借鉴?上课教师展示的课例中最需要改进的教学行为是什么,我在教学中如何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4)理念内化 “同课异构”比较式课例研究的直接目的是解决教师实施新教材中的具体问题,通过集体评议使其有所触动,从而总结出最适合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寻有效的教学备课与教学设计的思路,结合听课后的评议、自身的实

13、践体会,思考自身的教学行为,分析自己的教学优势,形成教育教学的经验。在这个过程中因为教师不受一般评课的模式的束缚,是以一个主动发展自身的心态来参与活动,是一种合作式的互助教研活动,因此让教师经验中的隐性知识,在一次次的教师间思维碰撞中变成了显性知识,澄清了观念,修正了知识,并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改革的冲动,成为推动教师专业成长的动力源。 “同课异构”的比较式课例研究是一种“为教师所有”,“为教师所参与”及“为教师所共享”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达到提高教学和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在音乐教研网上开辟了这样两个区域供老师们交流: (1)网上教研 学科网站已正式运行两年,网站设有教学研究、教学设计、音

14、乐百科、论坛中心等栏目。网站丰富的教学资源给教师教学带来了很大便利,同时,结合镇级教研,上传相关的资料和信息,“同课异构”优秀教案集和音乐课件中心也这样诞生了。目前教师们在网上学习、交流,共同探讨课堂教学中的心得,这已成为音乐老师工作生活的一部分。 在“争辩中澄清观念、在反思中提高自己”是“同课异构”比较式课例研讨活动提出的口号,为给每位教师充分发言机会,使更多的教师从中获益,在每次“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过程中,除了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外,我们安排一定时间到电脑机房,将老师们的听后感统一发表在音乐教研网上,因为网络可以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因此,网站“论坛”上发表的听课反思可以供全体教师后续的交流

15、和学习。 (2)教案集、课件交流中心 教师的智慧在同课异构课堂里得到充分发挥和交流,为了把教师们优秀的、宝贵的课堂灵感记录下来,我们编制了同课异构教案集,为使老师拥有更多的教学资源,组织好管理员上传资料的同时,与镇级教研、区级评比活动结合,如组织音乐教学素材包评比、音乐新课程教学课件评比等活动,逐渐使网络成为整合区域性资源和课题研究的助推器。 同时在音乐教研网上设立课件交流中心,把所有上课教师的课件进行了收集整理,挂到网上,以便教师们共享资源。 (四)效果与体会 l、变革了教研活动模式,66技术层面”向“理念层面”转变上课是执教者显性的教学行为,听课评课活动中,不断地追求“技术”上的“革新”成

16、为一个很主要的目标,事实上促进教师成长,既要有“技术层面”上的改进,更要有“理念层”上的突破,在现实中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有些教师熟悉正确的教学现念,但行为表现却很滞后;有些教师有体现新理念的教学行为,但却并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只是看别人这样做了也就跟着做了。这种观念与行为的脱节,直接影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是一个实践者,教学工作具有技术层面的因素,但如果只考虑技术,教师就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教书匠”;教师不应该是一个纯粹的实践者,而应是个“反思着的实践者”。 开展同课异构的课例研究,是在教学的具体情境中进行叙事研究、比较研究,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而且让老师深切感受到要对问题解决过程的主要

17、事件、策略进行分析、归纳,并升为规律性的认识,必须借助理论的武器,从而产生了对理论学习的渴望和对理念转变的诉求。 2、促进了教研文化的重塑,从“单干户”向“共同体”转变开展课例研究,使教研员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构建着一种新型的讲求沟通、主动、共识、合作、愿景、的人际关系,催生着崭新的合作文化。针对我区实际,我们采用分层设计、分层教研的做法。即“循环渐进式”研讨模式,通过开展区、片、镇三级研讨,循环往复,螺旋上升,不断提高研讨活动的质量。各教研组在实施课例研究时,虽是一名教师担纲,但全组教师都是共同参与,献计献策,经验分享,促进了学习型教研文化的建设,使学习成为自我发展的内在需要,成为一种生活

18、方式,通过“同课异构”比较式课例研究,教师在这个大集体中通力合作,由昔日的“单干户”变成了今日的“共同体”,大大提高了教师专业成长的意识,整合了区域性的优势教学资源,推进了区域性教研工作的有效开展,促进了本区音乐教师的群体发展。 3、改变了教师教研角色,由“客串”向“主角”转变 德国教育家鲍勒诺夫曾说,“唤醒”可以使主体的人在灵魂震颤的瞬间感受到从未体验过的内在敞亮,他因主体性空前张扬而获得一次心灵的解放。课例研究,正是使教师的主体意识得到张扬,对教师生涯价值的认识得到升华。在每一次的主题教研活动中,一改以往惯用的“教研员讲、老师们听”的单向灌输教研模式,听课过程中教师不再是局外人,而是由“客

19、串”成为了教研的“主角”。活动中形成了一种上真课、说真话、解决真问题的和谐教研氛围。 三、结题反思 l、“同课异构”课例研究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教师自身教学个性的形成,但是教学个性形成的过程是漫长的、艰苦的,需要经验的积累和实践的磨硕,如何做好“教学个性形成”的后续推进工作,是下一阶段要重点研究的课题。 2、由于对教师教学个性存在着“两面性”,如何扬长避短,使适合新课程理念的个性和行为得到张扬,使不利于教师发展的个性行为得到抑制和修正,是摆在课题研究者面前的新问题。 3、“同课异构”课例研究在同伴互助方面体现出很明显的优势,但是听课与评课是种建立在事实判断基础上的价值判断活动,无论是事实判断还是价值判断都离不开一定的“标准”,否则就有可能出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状况,在同课异构课例研究过程中,由于受区域限制,活动中偶尔会出现“专家引领”缺失造成的“迷茫”,这就需要加大对镇级教研组长的培养,使其能够起到一定的专业引领作用,同时教研活动也要有更大的开放性,通过拓展教研空间、开辟教研新途径,争取尽快将新课程理念和教育教学目标转化为付以依循的标准。 4、同课异构式课例研究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区级教研话别形式,但是决不是唯一的形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