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城市规划.ppt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56531881 上传时间:2022-11-02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16.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肥城市规划.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合肥城市规划.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合肥城市规划.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肥城市规划.ppt(2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合肥城市规划合肥城市规划合肥滨湖新区概念性规划及核心区城市设计合肥滨湖新区概念性规划及核心区城市设计ConceptualPlanningandtheLakeDistrictHefeiUrbanDesignCore目錄INDEX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战略研究战略研究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概念规划概念规划第三部分第三部分 城市设计城市设计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战略研究战略研究对合肥而言,年象征这一个时代的分水岭,从这时起,对发展的担忧与焦虑逐渐被新生与重塑的美好憧憬所取代,一个山环城的滨湖,进而走向长江,融入长三角的发展之路由此发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区域经济合作日益成为全国各地区政府关注的焦点,作为

2、世界六大都市圈之一的长三角经济圈的进一步扩容,以及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实施,为合肥发展创造了难得的契机,而滨湖新区的建设对于落实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实践由环城滨湖临江城市格局的演变,融入长三角经济圈,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规划缘起规划缘起滨湖新区是合肥“141”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即“一个主城区,四个城市组团,一个滨湖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范围为南依巢湖,北靠南二环路,西接上派河、合安高速,东临南淝河,总面积约196平方公里。2006年,安徽省第八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把合肥市建设成为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成为辐射全省、崛起中部、承东启西,促进我国东中西部互动协调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按照这一要求

3、,2006年11月15日,滨湖新区建设正式启动。关键词:从141到1419对于城镇化建设,合肥未来将大力发展1419新城镇体系,即在原“一中心,四组团,一新区”的基础上,增加9城镇建设。重点打造滨湖新区,提升主城区,拓展四个副中心城区的基础上,加快小市镇和新农村建设。即肥东县重点发展长临、梁园和石塘;肥西重点发展高刘、紫蓬山、三河;长丰重点发展水家湖、吴山和下塘到“十二五”末,合肥市域人口将达到700万,其中市区人口将达到400万,建成区面积也将达到410平方公里。A GREENER,GREATERHEFEI CITY关键词:皖江城市带的发展契机关键词:皖江城市带的发展契机2010年1月12日

4、,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安徽沿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这是迄今全国唯一以产业转移为主题的区域发展规划,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为推进安徽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探索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新模式,也为中部地区加速崛起点燃了助推器。规划确立了以长江一线为“发展轴”、合肥和芜湖为“双核”、滁州和宣城为“两翼”的“一轴双核两翼”产业布局,大力振兴发展装备制造业、原材料产业、轻纺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着力培育高技术产业,构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真正在承接中调整产业结构,在转移中发挥示范作用。“一轴”包括安庆、池州、铜陵、巢湖、芜

5、湖、马鞍山6个沿江市,这是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轴线;“双核”指合肥、芜湖,这是我省目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最具活力和潜力的两大增长极,是承接产业转移的核心区域;“两翼”包括滁州和宣城市,着力打造承接沿海地区特别是长三角产业转移的前沿地带。合肥经济圈城市群 (一个特大城市+四个大城市)皖江城市带的发展规划,将推动区域合作发展,构筑合肥经济圈城市群。逐步形成由一个特大城市合肥,四大城市六安、淮南、巢湖、桐城及若干个中小城市,共同构成的城镇群空间发展格局。其中包括四个同城化:合巢、合淮、合六、合桐。四条工业走廊:合巢芜(马)、合淮、合六、合桐安。在完善合肥经济圈建设过程中,将重点推动合巢一体化进程(

6、引江济巢、跨巢湖大桥、合肥港及临港工业带建设),带动皖江城市带,全面融入长三角,实现“通江达海”的梦想,成为引领中部的区域中心城市。A GREENER,GREATERHEFEI CITY一一轴轴双双核核滨湖滨湖新区新区关键词:六大千亿产业 “十二五”末,合肥将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5000亿元,累计完成投资8000亿元。GDP占安徽省的1/4。形成汽车、装备制造、家用电器、新型平板显示、食品和农副产品加工、新能源6个千亿级产业,打造新材料、节能环保等10个500亿级产业。A GREENER,GREATERHEFEI CITY滨湖新区的“十二五”目标是:建设六大中心,打造“一岸三轴新地标”。道

7、路围合面积达到80平方公里,新增50平方公里;建成区达到40平方公里,新增3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60万。着力打造宜居的生态城市,以此带动合肥经济的全面发展。合肥位于“京福”高铁(四纵之一)和“沪蓉”高铁(四横之一)两条大动脉交叉点。合肥高铁南站建成后将是继上海虹桥站、南京南站之后的华东第三大车站。A GREENER,GREATERHEFEI CITY关键词:便利的交通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概念规划概念规划有机聚合有机聚合秉承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思想,针对合肥环巢湖开发及生态保护的理念,移一下四个方向解读滨湖新区规划建设。规划理念规划理念基于紧缩城市理论,以可持续发展为目的,通过更密集化的土地利用方式,

8、集中化的生活方式实现城市的高效运营,强调集中与遏制,公交与步行。以分散化的集中模式实现城市集约型与环境舒适性之间的平衡。高效紧缩高效紧缩基于“生态基础设施”理论,强调生态基础设施对城市的对城市扩容和土地开发利用的影响,通过将不同的生态设施层次化网格化,按照层级结构构成生态网格,为城市的持续发展提供基础性的支持功能的资源和服务。生态网格生态网格基于“新都市理论”的理念,在社区的组织及建造上注重各项功能活动的多元结合,强调公交与步行增加社区活力,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多元和谐多元和谐基于“拼贴城市”理论,以塑造理想城市为目标,通过多元“拼贴”将地方文化记忆,未来城市的科学幻想,融入当代城市景观的塑造中

9、,实现城市历史延续性。时空交融时空交融第三部分第三部分 城市设计城市设计滨湖新区逐步构建区域性金融商务中心、行政办公中心、旅游会展中心、文化体育中心、研发创意中心和商业居住中心。滨湖新区未来在建设六大中心的基础上,还将打造“一岸三轴新地标”。这其中的“一岸”,便是沿湖生态岸线。通过打造国家级巢湖风景旅游名胜区,建设环状滨水生态岸线。将来在滨湖新区的巢湖岸线边,既有岸线公园,还有滨水主题公园。而“三轴”,则是行政文化轴、金融商务轴、市民娱乐轴。行政文化轴中,将着重打造文化品牌,建设成为全省新中心,除了正在建设的渡江战役纪念馆、名人馆等展馆外,同时还将打造建设场馆集中区其中有规划馆、工业展览馆、农

10、业展览馆、民俗展览馆、戏曲展览馆、文房四宝博物馆、茶文化博物馆、酒文化博物馆、徽文化博物馆。A GREENER,GREATERHEFEI CITY 生态滨湖,宜居城市生态滨湖,宜居城市-滨湖:奏响合肥绿色畅想曲滨湖:奏响合肥绿色畅想曲绿色滨湖绿色滨湖随着人们的对城市绿化需求的不断提高和领导对绿化工作的支持,滨湖新区本着“合肥第一、安徽领先、国内先进”的标准,全力写好新区“绿文章”。一是加大绿量一是加大绿量二是增加季象变化。二是增加季象变化。三是丰富色彩三是丰富色彩四是尽可能不用草坪四是尽可能不用草坪生态滨湖生态滨湖巢湖风景名胜区揽800里巢湖入怀,总面积约1300平方公里,其中,合肥市辖区内巢

11、湖风景名胜区陆域面积约62平方公里,湖域面积233平方公里。滨湖新区拥有畅通的城市交通网络,望江路、美菱大道、包河大道构成纵向的城市道路体系,将滨湖各个片区紧密的联合起来,有效地沟通了各区之间联系。畅通滨湖畅通滨湖望望江江路路美美菱菱大大道道包包河河大大道道在合肥市规划建设的12条轨道交通线中,有三条直抵滨湖新区,除1号线外,还有5号线、7号线。“三条地铁线全部建成后,将推动滨湖新区驶上更加快速的发展轨道”。快速公交系统(快速公交系统(BRTBRT)快速公交系统是一种高品质、高效率、低能耗、低污染、低成本的公共交通形式,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理念。快速公交系统采用先进和的公交交通车辆和高品质的服务设施,通过专用道路空间来实现快捷、准时、舒适和安全的服务。滨湖新区滨湖新区BRT站台站台多元文化的互相融合,和丰富的文化活动处处彰显滨多元文化的互相融合,和丰富的文化活动处处彰显滨湖城市建设的文化内涵。湖城市建设的文化内涵。人文滨湖人文滨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x模板 > 企业培训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