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出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预习资料.doc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564403 上传时间:2018-10-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出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预习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苏教出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预习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出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预习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出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预习资料.doc(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测试1. 一天中太阳高度变化规律:早上太阳高度低,中午太阳高度高,傍晚太阳高度低。2. 一天中太阳方向的变化规律:早上太阳在东方,中午太阳在头顶(偏南),傍晚太阳在西方。3. 一天中影子方向变化规律:早上影子在西方,中午影子在脚下(偏北),傍晚影子在东方。4. 太阳中或日晷是根据太阳的运动和投影的变化之间的规律制作的,用来计算时间。5. 手掌日晷的玩法:上午用左手,下午用右手。上午左手食指代表早上 6 点,下午右手食指代表傍晚 6 点。6. 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月亮公转方向:自西向东;地球公转方向:自西向东7. 地球上位于东面的国家比位于西面的国家,较早看到日出,较早

2、看到日落。是因为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的。亚洲比我国早看到日出和日落的国家是日本,韩国等。美国与我国时间相差 12 小时,当我国是白天的时候美国是晚上。8. 地球绕地轴自转一圈是一天,导致了昼夜交替;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圈是一年,导致了四季变换;月亮绕地球公转一圈是农历一个月,导致了月相的变化。9. 托勒密提出了“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认为地球围绕太阳转动,他也是第一个提出地球自转的科学家。10. 月相变化规律是:从新月开始,先变成蛾眉月,再变成上弦月,然后是凸月,到月中的时候就形成了满月,接下来依次是残月,下弦月,蛾眉月。11. 新月在初一,这一天在天上看不到月亮。

3、12. 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月亮不是光源。13. 光在空气和水中是沿直线传播的。14. 光的反射:当光线照射到镜子、幕墙、月亮的表面后会返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15. 越光滑的表面反射效果越好,镜子是最好的反光物体。16. 小孔成像是由我国古代的墨子发现的,小孔成像所成的物体影像,方向是左右相反,上下颠倒。它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17. 镜子分为平面镜和曲面镜,曲面镜包括凸面镜和凹面镜。它们都不是透明的。凸面镜的表面是突出的,凹面镜的表面是凹陷的。凸面镜最主要用在倒车镜上,所成的像是正立的。凹面镜常见于哈哈镜或勺子背面,所成的像是上下颠倒的。18. 光的折射:看到水面处的铅笔发生了弯折

4、,说明光线从一种透明物体进入另一种透明物体是,传播方向会在交界面上发生弯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19. 透镜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他们是透明的。20. 中间厚边缘薄的镜片叫做凸透镜,有放大作用,可以聚光,主要用于放大镜、远视眼镜和老花镜。21. 中间薄边缘厚的镜片叫做凹透镜,有缩小作用,可以散光,主要用于近视眼镜。22. 雨过天晴后形成的彩虹,是由于空气中的小水滴使阳光发生了色散,从而形成了彩虹。23. 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白光透过三棱镜会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分别是红、橙、黄、绿、蓝、靛、紫。24. 牛顿最早发现了阳光是有七色光组成的。25. 简单电路由电源,用电器,导线和开关组成。开关的作

5、用是决定是否让电流通过。26. 连接灯泡的导线两端分别接在电池的正极和负极上,形成电流的通路,灯泡才会亮。27. 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例如钢尺,铁钉等。大地和人体都是导体。28. 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例如塑料,橡胶等。29. 不在同一个插座上接太多的用电器,或者长时间使用电器,可能因绝缘体过热而引发火灾。.30. 使小灯泡更亮的方法:加电量,主要指添加有电的电池;减电阻,主要指使导线变细变短或减少同一电路中的灯泡。31. 使小灯泡更暗的方法:减电量,主要指减少电路中的电池;加电阻,主要指使导线变粗变长或增加同一电路中的灯泡。32. 磁铁最主要的性质:同极相斥,异极相吸。33. 磁力

6、最大的部位是磁极,磁铁指北的一端是北极,用字母 N(North)表示,磁铁指南的一端是南极,用字母S(South)表示。34. 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地球的北极吸引磁铁的 N 端,地球的南极吸引磁铁的 S 端。与此相反的,大小差不多的两个磁铁遵循磁铁最主要的性质:同极相斥,异极相吸。35. 磁化缝衣针的时候,需要强调沿着同一个方向摩擦。本册中另一个需要沿着同一个方向进行的实验是在制作电磁铁时,缠绕在铁钉上的线圈也应该是同一个方向的。36. 不能靠近磁铁的物体有软盘、磁卡和磁带。因为他们的关键部件是用磁性材料制作的,长期接触磁铁会损坏关键部件。37. 增加电磁铁的磁力:增加电量,主要是增加有电的

7、电池;增加线圈的匝数。38. 减少电磁铁的磁力:减少电量,主要是减少电池数;减少线圈的匝数。39. 改变电磁铁的磁极:改变电池的正负极;改变线圈缠绕的方向。40. 电磁铁和磁铁最主要的不同点在于电磁铁的磁力和磁极可以改变,而永久磁铁则不能。41. 呼吸和心跳会随着运动而加快。42. 呼吸器官有: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特别注意,口不是呼吸器官。43. 血液循环器官有:心脏、血管。44. 我们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肺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交换的重要器官。45. 一次用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就是人的肺活量。儿童的肺活量比成人的小,因为儿童的肺小,这也导致了单位时间(一分钟)内儿童的呼吸次

8、数比成人的多。46. 吸烟会严重危害人的脑、心脏、胃、肝脏等器官,尤其是肺。47. 肺里密集地布满了毛细血管,空气中的氧气经过肺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然后排出体外。48. 心脏位于左胸部,胸骨的后面,肋骨的内侧。大小如紧握的拳头49. 心脏和血管是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人体的血管大体分为静脉血管和动脉血管。人体的血液大体分为静脉血和动脉血。动脉血含氧量高,静脉血含氧量低。50. 心跳和脉搏的次数是一致的,在劲动脉和桡动脉都可以摸到脉搏。51. 心脏不生产血液,也不贮藏血液,心脏的作用是推动血液在血管中不停地循环流动,从而保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活动和生命活动。52. 血液循环的作用:人

9、体通过血液循环把肺吸进的氧气,小肠吸收的养料带给身体各部分,同时把身体各部分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运走,交给肺和排泄器官排出体外。53. 经常运动、合理饮食、保持良好的情绪都有利于心脏的健康。54. 解释:我们既要善于观察,又要勤于思考。解释就是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合理地说明事物变化的原因、事物之间的联系,或者是事物发展的规律。这是一个充满发现和创造的过程。55. 解释不一定是事实,它可能正确,也可能不正确。为了做出正确的解释,需要在获得充分证据的基础上,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合理的思考。许多科学结论就是令人信服的解释,它们是科学家长期观察、调查、实验、分析、思考并不断修改完善的结果。.5

10、6. 关于人眼是如何看到东西的解释,涉及到五位科学家,按照时间顺序分别是毕达哥拉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托勒密以及阿拉伯物理学家阿尔哈曾。57. 科学家常常利用模型来解释他们的思想和发现。图形和公式也是模型。58. 模型举例:三球仪、植物细胞模型、水的循环模型、桃花模型、手臂活动模型等。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测试59. 如何测量太阳的高度?60. 手电筒模拟太阳位置变化的实验,各个实验器材分别代表什么?61. 如何玩手掌日晷?62. 用幻灯和地球仪模拟昼夜变化的实验,地球仪转动的方向,被幻灯照射的部分是白天?63. 用实验验证光在空气中是延直线传播的?64. 小孔成像原理图?65. 潜望镜原理图?

11、66. 制造彩虹?67. 如何制作开关,连接简单电路?68. 如何利用磁铁和缝衣针制作指南针?69. 如何制作电磁铁?如何改变电磁铁的磁极?如何改变电磁铁的磁力?70. 如何验证我们呼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71. 如何测量肺活量72. 如何保护呼吸器官?呼吸器官有哪些?73. 如何保护心脏?血液循环器官有哪些?74. 如何模拟心脏的跳动和血液循环?75. 如何做出正确的解释?五年级科学上册重要概念日晷太阳钟,地心说,日心说,小孔成像,反射,折射,导体,绝缘体,心跳,解释,呼吸器官及作用,血液循环器官。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复习题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1.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来,影子在(西边);

12、中午太阳升到正南方,影子在(北边);傍晚,太阳从(西方)落下去,影子在(东边)。2.太阳运动的规律是:(由东向西),太阳高度是(低高低)。3.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是:(由西向东),影子的长短变化是(长短长)。4.一天中气温的变化是(低高低)。.5.(早晨、黄昏)时,影子(长),说明太阳(斜射地面),此时温度(低);(正午)时,影子(短),说明太阳(直射地面),此时温度(高)。6.很久以前,人们就注意到(太阳的运动)和(投影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人们就利用这个规律来(计算时间)。当时的(计时工具)被称为(日晷)或(太阳钟)。(日晷)是测量时间的工具. X Kb 1. C om7.(太阳

13、钟)是利用太阳和影子的关系制成的。8.(日晷)由(晷面)和(晷针)两部分构成。9.日晷有(赤道日晷)和(地平日晷)两种。10.使用手掌日晷时要注意:面向(正南方),(掌心)向上,平端(横放)在胸前;上午用(左手),下午用(右手)。1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昼夜的形成原因是(地球的自转)12.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 小时)。13.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都围绕地球旋转,这样就形成了白天和黑夜。14.16 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不是太阳在运动,而是地球绕着太阳在旋转,(昼夜的变化)是(地球自转)的结果。15.2008 年北

14、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定在晚上 8 点,那么,美国应该在(上午),德国应该在(中午),澳大利亚应该在(晚上)收看实况直播。16.月球圆缺的样子叫做(月相)。月相的周期性变化是(一个月).17.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太阳)的光。18.随着月球围绕(地球)的公转运动,月相变化的顺序是(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蛾眉月)。19.月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20.月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农历的一个月)。21.动植物、人体都有自己的(生物钟)。22.(昼夜的交替变化)会对动植物产生影响。23.(白天),郁金香随太阳升起而(开放);(晚上),郁金香会(收拢花瓣)。24.像郁金香这样会随着(昼夜的

15、交替)而变化的植物还有:(牵牛花)、(合欢树)、(昙花)、(夜来香)等。25.植物不仅会在不同季节里开花,有的还会在一天的固定时刻开放或闭合。瑞典生物学家(林奈)根据这一现象编排了(花钟)。26.白天活动的动物有:(狗)、(公鸡)、(蝴蝶)、(蜜蜂)等;夜间活动的动物有:(猫头鹰)、(蛾)、(蝙蝠)、(刺猬)、(蜗牛)等。27.调查夜间小动物的活动时要注意:(1)不伤害小动物。(2)不惊动小动物。(3)留下小动物活动痕迹。(4)收集小动物留下的东西。(5)不尝小动物留下的东西。(6)调查后,恢复小动物原来的生活环境。 新 课 标 第 一 网第二单元光与色彩1.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2.(太阳

16、)、(灯泡)、(萤火虫)等是光源;(月亮)、(镜子)不是光源。3.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萤火虫)是自然光源,(激光)、(蜡烛)、(电灯)、(篝火)是人造光源4.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行进的。.5.2000 多年前,中国古代的学者(墨子)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光从窗户上的小孔射进来,会在对面的墙上形成外面景物的(倒像)。这种现象被称为(小孔成像)。6.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所以小孔成的像(左右也颠倒)。7.当光线照射到(镜子)、(幕墙)、(月亮)的表面后会(返回来),这种现象叫(反射)。8.几乎每样东西都可以反射光,越(光滑 )的表面,反射效果越好。9.(镜子)

17、是最好的(反光物体)。10.镜子中的影像与实际物体是(左右相反)的。11.两面镜子的夹角(越小),出现的影像就(越多)。12.可以用两面(平面镜)制作一架潜望镜。13.(万花筒)和(潜望镜)利用了(光的反射)的原理。14.(凸面镜)中的影像是(正立)的,(凹面镜)中的影像是(上下颠倒)的。15.(光线)从一种透明物体进入另一种透明物体时,(传播方向)会在(交界面)上发生(弯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新|课 | 标|第 |一| 网16.(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是根据(光的折射)的原理制成的。17.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镜片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明镜片叫(凹透镜)。18.(凸透镜)有

18、(放大)作用;(凹透镜)有(缩小)作用。19.(凸透镜)能使光线(聚焦),(凹透镜)能使光线(发散)。20.(凸透镜)能使物体在屏上成倒立的像;(凹透镜)不能。21.放大镜和老花镜的镜片都是(凸透镜);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22.(水滴)是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体,与凸透镜相似,所以是天然的(放大镜)。23.用一个凹透镜,一个凸透镜做成的望远镜看到的是(正像)。24.用两个度数不同的凸透镜做成的望远镜看到的是(倒像)。25.彩虹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组成的。26.空气中的(小水滴)使阳光发生折射,形成(彩虹)。我们可以(背对着太阳)喷水制造彩虹。

19、27.白色的太阳光由(七种单色光)构成;在一定条件下,七色光又能合成(白色光)。28.1666 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暗室中,让阳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到墙上,结果太阳光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29.阳光可以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30.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如果想得到某种(彩色光),可以用这种颜色的玻璃纸把其他颜色的光(过滤)掉。31、小孔所成的像左右颠倒吗?为什么?答:是的,小孔所成的像左右也颠倒,因为物体左侧发出的光线沿直线穿过小孔后会投在屏的右侧,右侧发出的光线沿直线穿过小孔后会投在屏的左侧。32、彩虹是怎样形成的?我们还可以用生命方法制造

20、彩虹?答:空气中的小水滴使阳光发生色散,形成彩虹。我们可以背对着太阳喷水制造彩虹。33、(1)画图解释潜望镜的工作眼原理。(2)设计一个可以不用回头就能看见身后景物(或后脑勺)的潜望镜,请画出原理图.第三单元电和磁1.一个简单电路要由(电源)、(导线)、(用电器)、(开关)四部分组成。2.连接灯泡的导线两端应分别接在电池的(正极)和(负极)上,形成(电流)的通路,灯泡才会亮起来。3.开关的作用是(决定是否让电流通过)。4.只能使用(电池)实验,不能从插座接电。5.利用(电池、导线、小灯泡)组合成一个(检验器),检验连接在两条导线间的物品能否使(电流)通过。 新 课 标 第 一 网6.(容易导电

21、)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7.常见的导体有:各种金属(金、银、铜、铁、铝等);酸、碱、盐的水溶液(硫酸、盐酸等);人体;大地;自然界的水;盐水;湿木头8.常见的绝缘体有:塑料(塑料梳子);橡胶(橡皮);玻璃;陶瓷;干燥的木头;木铅笔等。9.避免触电的方法有:(不要在电线上晾晒湿衣服)、(不要在高压线附近放风筝)、(不要用湿毛巾擦电器)、(不要把几个电器插在一个电源插座上)。10.通过(连接一个简单电路),看小灯泡亮不亮,判断电线是否连着。利用这个检测器可以检测暗盒里的电路。11.探测暗盒里的电路时,小灯泡不亮电路不通;小灯泡亮了电路通了;小灯泡变暗了电路通了,但增加

22、了用电器;小灯泡变亮了增加了电池。12.常见的磁铁有(环形磁铁)、(马蹄形磁铁)、(条形磁铁)、(菱形磁铁)等。13.磁铁有两个(磁极),指向北的一端叫做(北极),用( N )表示;指向南的一端叫做(南极),用 ( S )表示。14.磁铁的性质有:(磁铁能吸铁)、(磁性可以传递)、(磁铁两极的磁性最强)、(磁极可以指示南北方向)、(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等。15.(指南针)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战国的时候被称为(司南) 。16.用(磁铁)在缝衣针上沿(同一方向)摩擦几十次,就做成了(指南针)。17.消去缝衣针磁性的方法有:(用木棒敲)、(在火上烤)、(与大磁铁放在一起)18.指南针总是一头指

23、南,一头指北,是因为: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地球的北极)吸磁铁的(N 端),(地球的南极)吸磁铁的(S 端)。19.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有:(磁性黑板)、(磁带)、(磁卡)、(软盘)、(带磁性的冰箱门)、(门吸)、(磁性铅笔盒)等。20.在通电状态下具有磁性的装置叫(电磁铁);它由(电池)、(导线)、(铁钉)三部分组成。21.(电磁铁)的制作方法是:把导线按照一个方向缠绕在大铁钉上,再接通电路。22.给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切断电流后(磁性消失)。23.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池的数量)、(线圈的匝数)有关。24.改变电磁铁的(电池正负极方向)或(绕线方向),可以改变电磁铁的(磁极)

24、。 新|课 | 标|第 |一| 网.25.电磁铁和永久磁铁的相同点是:(都能吸铁)、(都有磁性)、(都有磁极)、(都能指示方向)。26.电磁铁和永久磁铁的不同点是:电磁铁的(磁性)、(磁力大小)和(磁极的方向)可以控制和改变,磁铁却不可以。27.电磁铁的应用有:(电铃)、(电动机)、(电扇)、(电磁起重机)、(电话)、(磁悬浮列车)。第四单元呼吸和血液循环1.因为运动时身体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养料,所以运动会使(心跳)和(呼吸)迅速加快;休息后心跳呼吸又会慢慢恢复。2.心跳、呼吸的快慢和(运动的剧烈程度)有关。3.人在安静状态下,一般每分钟呼吸(20 次)左右,心跳(80 次)左右。4.呼吸器

25、官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5.呼吸让我们吸进富有(氧气)的空气,呼出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6.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来比较吸进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呼出的气体)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7.我们要呼吸是因为:人体必须利用大量的(氧气)把一切营养物质转化为可供人体直接吸收的东西,同时需要把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及时排出体外。8.(肺)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交换的重要器官。肺活量越大,呼吸功能越强。9.一次用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就是你的(肺活量)。10.测肺活量的方法:深吸一口气吹大一个气球,测气球最宽处的

26、周长;或将装满水的塑料瓶倒立,吸一口气后用吸管向水里吹气,排出的水量就是肺活量。11.肺活量大对健康的好处是:能为身体提供足够多的(氧气),能够胜任比较大的体能消耗任务。12.保护呼吸器官的方法有:(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呼吸富含氧气的空气)、(扫地前洒水)、(预防呼吸道传染病)、(不要吸烟)。13.(心脏)和(血管)是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14.心脏的形状像(桃子);大小和自己的(拳头)差不多;位于(左胸部),在胸骨后面,肋骨内侧。15.(心跳)就是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心脏每(收缩、舒张一次),我们就会感觉到一次心跳。16.每分钟的心跳次数和脉搏次数(相同)。X| k |B| 1 . c|O

27、 |m17.(心脏)是人体的(“泵”),推动血液在血管里不停地循环流动。18.(血液)相当于(“运输兵”),人体通过血液循环,把肺吸进的(氧气)、小肠吸收的(养料)带给身体各部分,又把身体各部分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运走,交给肺和排泄器官排出体外。19.保护心脏的方法有:(经常运动)、(合理饮食)、(保持良好的情绪)。20、实验题:收集两袋人呼出的气体,在其中一袋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摇晃一下,我们可以看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个实验说明:(呼出的气体里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21、心脏为什么要推动血液不停地在血管里流动?答:血液在循环流动的过程中,把呼吸器官吸收的氧气和消化器官吸收的养料

28、运送到全身各处去,又把全身各处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通过肺和排泄器官排除体外。只用心脏不停地跳动,血液才能地在血管里循环流动。第五单元解释与建立模型1.(解释)就是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合理地说明事物变化的(原因)、事物之间的(联系),或者是事物发展的规律。2.做出正确解释,需要有充分的(证据),利用(已有知识),进行合理思考。3.(解释)不一定就是(事实),它可能正确,也可能不正确。.4.许多科学结论就是令人信服的(解释),它们是科学家长期观察、调查、实验、分析、思考并不断修改完善的结果。5.颜色的三原色是(红)、(黄)、(蓝);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6.对发生在吸水纸上颜色分解的解释是:一些颜色并不是我们所看见的那样,而是由不同颜色混合后组成的。7.科学家对“人眼是如何看到东西的”解释:毕达哥拉斯眼睛发出不可见的光接触物体;柏拉图看见物体前,阳光与眼睛内部发出的光先混合;亚里士多德通过发光物体发出的光来看见东西;托勒密物体像镜子那样反射射向它的光。阿尔哈曾光由物体发出,照射到物体上反射到眼睛。8.(模型)能方便我们解释(难以直接观察到)的事物以及事物之间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