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学设计《渔歌子》.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56409209 上传时间:2022-11-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学设计《渔歌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学设计《渔歌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学设计《渔歌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学设计《渔歌子》.doc(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案例评选教案设计小学语文渔歌子一、教案背景 1、面对学生:小学 2、学科:语文 3、课时:1课时4、学生课前准备:积累一些古诗词 二、教材分析内容分析: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3课渔歌子是一首传唱千年的古词,作者运用“写意山水画”的方式给读者展示了一幅动静结合,色彩艳丽的画卷。所谓“以诗言志,以诗传情”,在这幅意境优美的山水画的背后,传达的却是作者对悠闲自在生活的向往。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古诗词,掌握了一些朗读古诗词的学习方法,对于词牌这一文学常识了解的不是太多,课堂上应考虑稍作提示。教学目标:1、熟读并背诵渔歌子。2、感受词中画

2、面的美丽,并由此体悟到作者乐于山水、安于归隐的情志。3、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习惯。教学重点:感受词中美景、体悟词人情志教学难点:体会“斜风细雨不须归”中作者寄托的隐逸情趣。教学准备: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西塞山MV视频,潺潺流水MP3以及张志和的图片等教学方法:利用课件、视频等,营造古诗词的韵味,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描绘画面,体会诗意,领悟诗情。四、教学过程:一、初识张志和,走进渔歌子1、由张志和的名字谈起他的传奇人生,引出渔歌子百度搜索:张志和的画像和渔翁图像2、熟读全词,读正确,读流利,读出节奏,读出一点点词的味道。(课件出示一组不同形式诗词的幻灯片)二、想象词中

3、画,品味词中情1、直观感知词中如画美景百度搜索:2、抓住词眼“不须归”,走进词中自主寻找词中美景,引导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出如诗如画、清新明丽的江南春景图,体会词人乐于山水、超然尘世的“不须归”情趣。百度搜索:三、拓展浣溪沙,回归渔歌子1、读读议议苏轼的浣溪沙,感受渔歌子在中国的魅力。百度搜索:苏轼的浣溪沙2、渔歌子不仅是唐词宗祖,更是日本词学的开山词祖,是现今编入日本教科书的两首诗词当中的一首。感受渔歌子在世界的魅力。3、谈话,回归渔歌子四、延伸渔歌子,解谜张志和(课件出示幻灯片)鼓励课后搜集其他四首渔歌子,自主选择积累一首。教学反思:反思全课,成功之处有二:一、引导想象,进入意境启发学

4、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勾勒出西塞山的美景,把短短的27个字想象成丰富的画面是学好渔歌子的关键。所以我在引导学生想象时先抛出一个概括性的问题“你能把看到的西塞山的美丽景色描绘出来吗?”接着根据学生的回答将问题细化:“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不仅要用眼睛去看,还要用耳朵去听,用鼻子去闻,用脑筋去想象。”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恍然大悟:原来想象不仅要用脑,而且要将视觉、听觉、嗅觉等融为一体,发挥各个感官的作用。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学生徜徉于想象的海洋中,有的说:“桃花如仙子落入凡间,在枝头悄然开放”有的说:“鳜鱼欢快地在水中游来游去,似乎要跃出湖面,多么肥嫩鲜美的鱼啊!”学生“未品

5、诗先入画”,在画中感受作者描述的意境,并逐渐走入意境,这也为朗读打下了良好基础。教师不必刻意讲解,学生就能在自由想象的空间中品味词中精华,可谓“一切尽在不言中”。令人遗憾的是,虽然学生对于词中每一句画面的描述都刻画得淋漓尽致,但作为老师,我没能引导学生将这首词的完整印象作一次整理。在学生分句描述后,如果此时让学生闭上眼睛,重温浏览过的美景,将 “身临其境”后的所看所想用语言描述出来,相信学生会更容易把握全词的精华。二、反复朗读,品赏佳句“读”的活动始终贯穿于此次教学中,初读全词时,我向大家提出要求:将这首词至少读3遍,第一遍要读准字音,把词读流利;。第二遍,要读得字正腔圆,读出节奏;第三遍,要

6、读出点儿词的味道来。在此基础上,以情为主线,引导学生领略诗情画意,读出韵律美和画面美。当学生遇到朗读中的瓶颈时,我总会根据词中的意境来提示,如:“白鹭如此的悠闲,咱们把语速就得放慢些,声音读轻点。”“多么清澈的流水,请你不要惊扰它,读流水时再轻些。请你带着全班同学静看流水,齐读这一句。”“欢快的鳜鱼自由自在游动于水中,似乎要跃出水面啊,请读出鳜鱼的欢快。”学生在老师的提示下,反复朗读句子,并在句中分出了轻重缓急,把握了词的节奏。为了使学生感受到词人旷达乐观的襟怀和对世俗的鄙视,我抓住“不须归”引导学生品味钓中情,归向何处?为何不归?根据张志和的生平,学生通过分析感悟不须归的原因。为了更让学生感受到渔歌子高超的写作艺术,我又出示了一首苏轼的词浣溪纱,词中全文引用了张志和的渔歌子,足见这首词的魅力。这也是 “以诗词解诗词”,让学生更好地领会了诗人的感情,感受了诗词的艺术形象。也把读与品,读与悟融为一体。学生在诵读中整体感知,在品读中想象画面,在对读中体会诗人的情感。七、教师个人简介省份:宜昌市 姓名:杨玉柏学校: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实验小学学历:专科 职称:小学一级教师通讯地址: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实验小学联系电话:邮编:Emai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