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自考美学笔记精选.doc

上传人:de****x 文档编号:56395386 上传时间:2022-11-01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学自考美学笔记精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美学自考美学笔记精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美学自考美学笔记精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学自考美学笔记精选.doc(2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美学-自考美学笔记 篇一:美学-自考美学笔记 0037 - 美学 第一章绪论 单 选: 1.1在大希庇阿斯篇中,区分了美的事物与美本身的是 1.2黑格尔认为美学是研究的。 1.3维特根斯坦是的代表人物。1.4中国当代著名美学家李泽厚认为,美学是以为中心研究美和艺术的学科。 1.5曾对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以及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从恋母情结的角度进展解释的是(弗洛伊德) 1.6在心理学领域,提出了“集体无认识”的观点的是 1.7中国当代著名美学家蒋孔阳主张美学的研究对象是 1.8审美活动最高级、最典型的方式是(艺术美) 1.9认为审美对象和艺术品是分开的,审美对象是欣赏者与艺术品互相作用的结果的

2、是 1.10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在美与物理学中提到的是1.11人类的知识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其中不包括1.12美学的性质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型的人文学科) 1.13美学研究的真正对象是1.14美学研究的核心方法是1.15于1750年创立了美学的是1.16美学演化的三个阶段的第一个阶段是(审美认识) 1.17悲剧认识属于1.18柏拉图认为,真正的美是 1.19蒋孔阳认为,美学从哲学与文艺理论中独立出来是在1.20鲍姆加登被称为(美学之父) 1.21鲍姆加登将美学规定为研究的学科。 1.22中国当代美学的哲学根底是 1.23马克思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1.24从绝对理念出发,认为审美具有“令人

3、解放的性质”的是(黑格尔) 1.251.26被马克思称为“自由人的结合体”的是 1.27在现代社会,人被异化,成为了马尔库塞说的 1.28人生境地的提高,关键是(觉解) 1.29人生境地的特点是它的1.30冯友兰先生认为,人生境地是分层次的,其中最高的是 1.31宗白华认为在人生境地中主于美的是 1.32伽达默尔认为,假设某个东西不仅被经历过,而且它的经历存在还获得一种本身具有接着存在意义的特征,那么这东西就属于(体验) 1.33审美关系是人和世界之间的关系。 1.34审美关系和审美活动的关系是 1.35审美活动相关于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在逻辑上是 1.7审美经历是一种 1.38艺术活动的全过

4、程不包括1.39通过有认识的审美活动,加强人的审美才能。这是(狭义的美育) 1.40不管广义的美育,仍然狭义的美育,都是通过(审美活动)才能实现。 1.41美学中贯穿不断的理论基石是:多 选: 1.1以下属于主张美学应研究人本身的审美经历的是(维特根斯坦,杜威,李泽厚) 1.2以下属于主张美学应研究人本身的审美心理的是 1.3美学学科的研究对象包括 1.4美学的研究方法可以包括 1.5美学学科开展的三个阶段包括( 1.6以下作品包含有高级审美认识的是1.7中西悲剧认识的差异有中国大团聚) 1.8美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是(专门的系统的美学著作征询世,构成了独立的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 1.9

5、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是(在继承德国古典哲学根底上开展起来C具有生成性D认为物质消费劳动决定其他一实在践) 1.10马克思对存在的认识,包括三个阶段,即 1.11自由表现为三种根本形态,即(中的自由) 1.12人生境地的特点在于它的 1.13冯友兰先生认为人生的四种境地是 1.14宗白华认为人生的六种境地中有 1.15审美境地的特点是(A从心境上看,超越功利,到达相对自由的状态B从接收效果上看,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 1.16审美关系是人与世界之间的自由关系,自由表现在功利性D审美是人与世界的精神情感交流) 1.17以下属于西方的审美形态的是(崇高,喜剧和悲剧,丑和荒唐) 1.18审美活动的独特性在

6、于(A以感性方式打动人心B提升人,使人本质力量得到提示) 名词解释题: 1.1原型理论荣格舍弃弗洛伊德的泛性欲主义,并将个体无认识进展改造而成为集体无认识,由此提出原型理论。原型是一种集体无认识,从早期人类在生存环境中产生,而后由人类群体通过遗传机制进展传承。 1.2艺术美即艺术中的审美现象,艺术本质上是一种审美活动,是审关活动最高级最典型的方式。艺术美确实是人制造、提炼的结果,是高、于自然的,是人的精神、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和确证。 1.3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1.4审美认识指人类在生存实践中萌发出来的有某种不明晰审美追求的认识。 1.5美学思想是指奠基于审美认识,是

7、思想主体对审美现象某些本质、特征、规律比较自觉的理性认识。 1.6美学学科是指奠基于审美认识和美学思想,以审美现象为专门课题,从整体上独立地、系统地考虑审美现象所获得的理论体系。 1.7审美关系是指附属于人与世界的存在论关系,是人与世界的一种特别的精神性关系,是人对世界借助感性方式建构起来的自由的情感体验关系。 1.8美指审美活动建构起来的、能激发主体美感的审美对象及其所呈现出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它是人与世界一体圆融、有限与无限和谐统一的自由人生境地的对象化和感性显现。 1.9美感指审美活动中与审美对象同时建构起来的审美主体所呈现出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它表达为主体直观到了这种超越现实功

8、利、伦理、认识的自由人生境地、体验到了人与世界的存在意义而产生的自由感、幸福感和愉悦感。1.10审美形态是指人对不同样态的美即审美对象的归类和描绘,它是审美活动中当下生成的自由人生境地的对象化、感性表现方式和详细存在状态。 知识点汇总:易考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简答题 美学的研究对象是表达着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的一切审美现象或审美活动。由于审美现象、活动的前提是人与现实发生关系,即主体与对象的关系,而作为审美对象的美和作为主体的人只有在审美关系中间现实地存在和生成,因此审美现象是审美关系中的现象,而审美活动那么是审美关系的现实展开,它们是一件事的两个方面,总之,审美现象的背后是人和现实之间的审

9、美关系,是作为审美关系现实展开的审美活动。由于艺术活动是最高级、最典型的审美活动形态,最可以表达审美活动的性质,因此,美学是以艺术活动为中心来研究的。(1)美学的研究对象是表达着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的一切审美现象或审美活动。也确实是说,不是美,而是审美活动,才是美学研究的真正对象。 (2)审美现象是审美关系的现实展开。其包括四个方面:艺术美,比方唐诗宋词的美;自然美,比方高山大川的美;科技美,比方细胞构造的美;日常生活中的美,比方服饰的美。易考单项选择题、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它包括三个层面: 1研究对象是审美现象也即审美活动。 2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它在研

10、究对象、研究方式方法上与自然科学以及社会科学都有所不同,表达了人文学科的特点。 3美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这是由于它最初依附于哲学,而与艺术又有紧密的联络,而自然科学的阻碍(比方近代心理学的开展)和社会科学的阻碍(例如法兰克福学派)关于美学的成熟开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使得美学本身不断丰富。 (1)作为人文学科的美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不一样。美学的研究对象不同于自然科学面对的物质的自然现象,而是与人的生命感受息息相关的自然现象。也不同于社会科学面对的客观物化的社会现象,而是一种非物化形态的社会现象,即审美现象。而这些,都是属于人文学科的研究范围。 (2)作为人文学科的美学与自然科

11、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方式和方法不一样。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侧重一种平复的理智的客观的态度,而美学那么要求研究者更多的介入、参与、体察甚至投入。这也是人文学科的特点。易考多项选择题、简答题 由于美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决定了它的研究方法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的、综合的。 1.1它的研究对象是详细的审美现象和活动,因此必定要求更多的感性投入,如此经历科学的协助配合就显得特别重要。 1.2其别人文学科以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开展成果关于美学研究具有严峻的推进作用,提高了美学的学科质量,丰富了美学的理论资源。 但是,美学的核心研究方法应当是哲学方法。由于:首先,美学诞生于哲学,同时不断遭到哲学的严峻阻

12、碍;其次,审美活动需要主体的全身心的投入,这不是受制于任何方法的;再次,美学涉及的根源征询题需要哲学的领悟;最后,美学的理论性需要哲学的逻辑思维才能。易考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 美学理论的开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审美认识、美学思想、美学学科 1审美认识:指人类在生存实践中萌发出来的有某种不明晰审美追求的认识,可分为带有原始初民色彩的初级审美认识和更为自觉成熟的高级审美认识(例如不同民族的悲剧认识)。 2美学思想:是思想主体对审美现象某些本质、规律、特征比较自觉的理性认识,以明确的理论观点和概念范围来表述自觉、系统的理论性考虑,多以哲学或者文学评论、创作理论的方式出现。 3美学学科:是以审美现象为专

13、门课题,从整体上独立地、系统地考虑审美现象所获得的理论体系。它的诞生是以1750年“美学之父”鲍姆加登的美学一书的出版为标志的。新旧教材无大异。易考简答题或阐述题 (一)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存在论。 中国的当代美学理论应当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论和存在论为主干,同时吸收人类各种哲学思想的精华,来确立本人的哲学根底。 1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论:首先,实践的概念包括了物质消费活动、精神消费活动以及日常生活活动,涵盖了人的全部社会生活;其次,认为感性个体的实践造成了个人感性世界,而人类总体的实践造成了人向人诞生和自然向人生成的历史行程和整个人类生活世界,实践具有生成性;再次,物质消费劳动是人最根底的实践活动,具

14、有决定性。 2马克思主义的存在论:把人定位于漫长实践中生成出来的处在现实社会关系中的社会存在。第一,它不断紧扣现实生活来理解人的存在;第二,它不断从社会的详细关系出发考虑人的存在;第三,最为根本的是它是从人与世界在人的现实活动中到达统一来把握和说明人的社会存在的。马克思主义的存在论是以实践论为根底的,是与实践论紧密结合的社会存在论,实践和存在的概念是内在融通的。总而言之,马克思主义的存在论是以实践论为根基的,实践论那么内在地含摄着存在论维度,它们的结合即实践存在论就构成美学理论的哲学根底。 (二)美学理论以实践存在论为哲学根底。 1人与世界的存在、人的审美感受与现实的审美对象都是在实践中双向建

15、构、同步开展的。 2美学需要借助自由概念和范畴作为实践存在论的中介,由于自由乃是通向审美的根本途径,也是哲学通向美学的桥梁。首先,自由有三种根本形态:物质消费劳动中认识和支配必定性的自由;人作为社会存在所获得的解放自由;日常人生实践中感性个体获得的自我超越。其次,只有改变现存社会关系和社会制度的革命实践所获得的自由才具有本体论的意义。最后,个体与社会真正统一的理想社会是以个体自由为根底的,而这也是人进入审美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因此,自由是从美学的哲学根底向美学的内在征询题过渡的中介概念,也是从人的实践存在向审美现象、审美活动过渡的中介环节(1)首先要看到,人的存在与世界的存在、人的审美感受与现实

16、的审美对象都是在实践中双向建构、同步开展的。这一点为美学提供了实践存在论的根基。(2)美学以实践存在论为哲学根底,还需要借助自由概念和范畴作为中介,由于自由乃是通向审美的根本途径,也是哲学通向美学的桥梁。易考单项选择题、简答题或阐述题 1人生境地。人生境地是人与世界互相依存、双向建构的实践活动中所到达的统一,是存在论层面上的统一。其特点在于:(1)个体内在性,即一种独特的个人内在体验。(2)生成性,即非瞬间性和非凝固性,是一个进展的过程。而在人生境地的生成中,个体的觉解是关键,而觉解又是与情感不可别离的。 2审美境地。(1)审美境地是完全融化在情感中的人生觉解。(2)它要求人与世界之间实现比较

17、高程度的有机统 一。(3)审美境地是高低不同多层次的。总之,它是对人生境地的一种诗意提升和凝聚,是一种诗化的人生境地。新增内容,应该重点掌握。(1)之因此说审美境地是一种高级的人生境地,是由于审美境地有一个根本条件确实是人与世界之间实现比较高程度的有机统一,假设主客体不断处于割裂的矛盾的状态,那就不可能是审美的。 (2)首先,从心境上看,审美境地较大程度上超越个体眼前的某种功利和有限性,到达相对自由的状态。它详细表现为情与景、主体与客体、感性与理性的交融,即中国美学所说的“物我两忘”、“天人合一”。其次,从接收效果上看,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无限对有限的超越,到达自由自由、无拘无束的状态。其中,

18、有限的是景和物,无限的是情、思、想象和神韵。这种无限的情思和想象中,生成了包蕴着无限神韵的意蕴,从而比日常生活中一般的审美更自由无碍、更有内涵、更耐人寻味、更具审美价值。(3)审美境地本身也是多层次的,由对方式的欣赏到对意象的体会,进而到人与世界圆交融一的状态的觉解和体悟,审美境地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表层到深化的不断潜入和递进的过程。(4)总而言之,审美境地是比较高的、特别的人生境地。它是关于人生境地的诗意的提升与凝聚,是一种诗化的人生境地。(1)首先,审美活动之因此产生和开展,是有其必定性的,是由于人的生存开展的实践需要审美。从大的方面讲,审美可以推进人类社会的开展和文明的进化。从小的方面

19、讲,审美有助于个体超越有限性,获得更大的精神自由。同时,随着社会的开展,尤其是机器工业对人的异化,使得人们对审美的需求越来越迫切。(2)其次审美实践一方面是人的生存与开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以人生实践为源泉。(1)它是情景交融、人与世界一体的人生形象。(2)它是主体能通过它“直观本身”,并与之产生精神情感交流的意义形象。(3)它是超个体及眼前功利的、气韵生动的自由形象。(4)它是能唤起主体联想、想象,使主体产生超越的超越形象。易考简答题或阐述题 美学研究的五个根本征询题是:审美关系与审美活动、美与审美形态、美感与审美经历、艺术与艺术活动、审美。 1、审美关系和审美活动:首先审美关系不是理智认识关

20、系,而是情感体验关系,由于,在认识关系中,主体的目的是求得对客观事物内在属性和内部规律的人士,构成知识体系。其次,审美关系是通过感性方式建立起来的,是一种感性直观的关系。再次,审美关系是人与世界之间的自由关系。第四,审美关系在逻辑上先于审美主、客体而存在,而不是审美主,客体逻辑上先于审美关系而存在。审美活动与审美关系属于两个同一层次的概念,二者不可分割。2、美与审美形态:审美形态可理解为人对不同样态的美(广义的美)即审美对象的归类和描绘,它是审美活动中当下生成的自由人生境地的对象化,感性表现方式和详细存在状态。3、美感与审美经历:审美经历亦称美感经历,简称美感。美感是在现实的审美关系,详细的审

21、美活动中,与美(审美对象)同时生成和当下建构起来的,审美主体所呈现出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审美经历有以下三个特点:(1)审美经历主要不是认识,而是一种感性体验。(2)审美经历是一种快感体验,但不同于感官欲望带来的快感。在审美经历中,美感提升着欲望满足的快感。(3)在审美经历中,主体也追求对象,但这种追求是与特定对象展开的精神性对话与交流,而不是实际的占有、利用对象。4、艺术和艺术活动:艺术活动是审美活动最高级的方式,也是最典型的形态。审美活动的一切特性和规律在艺术活动中得到最集中,最全面的表达。因此,艺术和艺术活动也是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5、审美:美育是内在地相关于人生实践,即以人生整体

22、的培育,人生境地的提升为旨归的,而且,都必须和只有通过审美活动才能实现。总之,美学理论,从审美活动出发,最后也是通过审美活动落实到审美教育上。审美活动可以说是美学中贯穿不断的理论基石。 审美关系附属于人与世界的存在论关系,是人与世界的复杂多样关系中的一种特别的精神性关系,是人对世界借助感性方式建构起来的自由的情感体验关系。(1)审美关系不同于理智关系,而是情感体验关系。它通过对对象外观方式的观照,返回到主体内心,以本人的内在生命的投入来领悟存在的意义,到达一种物我两忘的境地。比方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在中,李白在一种孤单中与敬亭山相看,同时互相都

23、不觉得厌倦。在这种相看中,李白到达了一种物我两忘的境地,分不清何者为我,何者为物。(2)审美关系是通过感性方式建立起来的,是一种感性直观的关系。比方王维曾写道:“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中有画,是一种对大自然的直观的把握。(3)审美关系是人与世界之间的自由关系。比方李白在喝酒时,甚至招呼月亮来同饮。他写道“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在诗中,人与月亮之间的隔膜被打破了,人与世界构成一种特别自由的、超越一切限制的审美关系。(4)审美关系在逻辑上先于审美主体、客体存在,而不是审美主体、客体逻辑上先于审美关系而存在。比方我们只能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篇二:00037美学_自考笔记完好版 第一

24、章绪论 单 选: 1.1在大希庇阿斯篇中,区分了美的事物与美本身的是(柏拉图1.2黑格尔认为美学是研究(艺术)的。 1.3维特根斯坦是的代表人物。(分析哲学) 1.4中国当代著名美学家李泽厚认为,美学是以(美感经历)为中心研究美和艺术的学科。 1.5曾对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以及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从恋母情结的角度进展解释的是(弗洛伊德) 1.6在心理学领域,提出了“集体无认识”的观点的是(荣格) 1.7中国当代著名美学家蒋孔阳主张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与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 1.8审美活动最高级、最典型的方式是(艺术美) 1.9认为审美对象和艺术品是分开的,审美对象是欣赏者与艺术品互相作用的结

25、果的是(英伽登) 1.10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在美与物理学中提到的是(科技美) 1.11人类的知识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其中不包括(哲学学科) 1.12美学的性质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型的人文学科) 1.13美学研究的真正对象是(审美活动) 1.14美学研究的核心方法是(哲学方法) 1.15于1750年创立了美学的是(鲍姆加登) 1.16美学演化的三个阶段的第一个阶段是(审美认识) 1.17悲剧认识属于(高级审美认识) 1.18柏拉图认为,真正的美是(理念) 1.19蒋孔阳认为,美学从哲学与文艺理论中独立出来是在(文艺复习之后) 1.20鲍姆加登被称为(美学之父) 1.21鲍姆加登将美学规定为

26、研究(低级的感性认识)的学科。 1.22中国当代美学的哲学根底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1.23马克思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 1.24从绝对理念出发,认为审美具有“令人解放的性质”的是(黑格尔) 1.25通向审美的根本途径是(自由) 1.26被马克思称为“自由人的结合体”的是(共产主义社会) 1.27在现代社会,人被异化,成为了马尔库塞说的(单面人) 1.28人生境地的提高,关键是(觉解) 1.29人生境地的特点是它的(个体内在性和生成性) 1.30冯友兰先生认为,人生境地是分层次的,其中最高的是(天地境地) 1.31宗白华认为在人生境地中主于美的是(艺术境地) 1.32伽达默尔认为,

27、假设某个东西不仅被经历过,而且它的经历存在还获得一种本身具有接着存在意义的特征,那么这东西就属于(体验) 1.33审美关系是人和世界之间的(自由)关系。 1.34审美关系和审美活动的关系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不可分割) 1.35审美活动相关于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在逻辑上是(在前的) 1.36以下审美形态属于中国的是(气韵) 1.37审美经历是一种(感性体验) 1.38艺术活动的全过程不包括(艺术欣赏) 1.39通过有认识的审美活动,加强人的审美才能。这是(狭义的美育) 1.40不管广义的美育,仍然狭义的美育,都是通过(审美活动)才能实现。 1.41美学中贯穿不断的理论基石是:(审美活动) 多 选

28、: 1.1以下属于主张美学应研究人本身的审美经历的是(维特根斯坦,杜威,李泽厚) 1.2以下属于主张美学应研究人本身的审美心理的是(费希纳,弗洛伊德,荣格,布洛) 1.3美学学科的研究对象包括(艺术美,自然美,科技美,日常生活中的审美) 1.4美学的研究方法可以包括(哲学,心理学,民俗学,人类学,社会学)1.5美学学科开展的三个阶段包括(审美认识,美学思想,美学学科) 1.6以下作品包含有高级审美认识的是(牡丹亭,红楼梦,俄狄浦斯王,贝多芬的交响曲) 1.7中西悲剧认识的差异有(西方悲剧认识与宗教认识有关,中国的那么没有直截了当联络B悲剧结局不同,西方残缺,中国大团聚) 1.8美学成为独立学科

29、的标志是(专门的系统的美学著作征询世,构成了独立的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 1.9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是(在继承德国古典哲学根底上开展起来C具有生成性D认为物质消费劳动决定其他一实在践) 1.10马克思对存在的认识,包括三个阶段,即(自我认识,人本身,现实的人) 1.11自由表现为三种根本形态,即(A人与自然关系中的自由B人与社会关系中的自由C人与别人及自我关系中的自由) 1.12人生境地的特点在于它的(个体内在性,生成性) 1.13冯友兰先生认为人生的四种境地是(自然境地,功利境地,道德境地,天地境) 1.14宗白华认为人生的六种境地中有(A功利境地B伦理境地C政治境地D学术境地E宗教境地)

30、 1.15审美境地的特点是(A从心境上看,超越功利,到达相对自由的状态B从接收效果上看,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 1.16审美关系是人与世界之间的自由关系,自由表现在(B审美主体关注对象的意义形象,并展开联想和想象C超功利性D审美是人与世界的精神情感交流) 1.17以下属于西方的审美形态的是(崇高,喜剧和悲剧,丑和荒唐) 1.18审美活动的独特性在于(A以感性方式打动人心B提升人,使人本质力量得到提示) 名词解释题: 1.1原型理论荣格舍弃弗洛伊德的泛性欲主义,并将个体无认识进展改造而成为集体无认识,由此提出原型理论。原型是一种集体无认识,从早期人类在生存环境中产生,而后由人类群体通过遗传机制进展

31、传承。 1.2艺术美即艺术中的审美现象,艺术本质上是一种审美活动,是审关活动最高级最典型的方式。艺术美确实是人制造、提炼的结果,是高、于自然的,是人的精神、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和确证。 1.3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1.4审美认识指人类在生存实践中萌发出来的有某种不明晰审美追求的认识。 1.5美学思想是指奠基于审美认识,是思想主体对审美现象某些本质、特征、规律比较自觉的理性认识。 1.6美学学科是指奠基于审美认识和美学思想,以审美现象为专门课题,从整体上独立地、系统地考虑审美现象所获得的理论体系。 1.7审美关系是指附属于人与世界的存在论关系,是人与世界的一种特别的精神性

32、关系,是人对世界借助感性方式建构起来的自由的情感体验关系。 1.8美指审美活动建构起来的、能激发主体美感的审美对象及其所呈现出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它是人与世界一体圆融、有限与无限和谐统一的自由人生境地的对象化和感性显现。 1.9美感指审美活动中与审美对象同时建构起来的审美主体所呈现出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它表达为主体直观到了这种超越现实功利、伦理、认识的自由人生境地、体验到了人与世界的存在意义而产生的自由感、幸福感和愉悦感。 1.10审美形态是指人对不同样态的美即审美对象的归类和描绘,它是审美活动中当下生成的自由人生境地的对象化、感性表现方式和详细存在状态。 知识点汇总: 一、美学的研究

33、对象易考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简答题 美学的研究对象是表达着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的一切审美现象或审美活动。由于审美现象、活动的前提是人与现实发生关系,即主体与对象的关系,而作为审美对象的美和作为主体的人只有在审美关系中间现实地存在和生成,因此审美现象是审美关系中的现象,而审美活动那么是审美关系的现实展开,它们是一件事的两个方面,总之,审美现象的背后是人和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是作为审美关系现实展开的审美活动。由于艺术活动是最高级、最典型的审美活动形态,最可以表达审美活动的性质,因此,美学是以艺术活动为中心来研究的。 美学的研究对象应当是什么 (1)美学的研究对象是表达着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的一切审

34、美现象或审美活动。也确实是说,不是美,而是审美活动,才是美学研究的真正对象。 (2)审美现象是审美关系的现实展开。其包括四个方面:艺术美,比方唐诗宋词的美;自然美,比方高山大川的美;科技美,比方细胞构造的美;日常生活中的美,比方服饰的美。 二、美学的学科性质易考单项选择题、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它包括三个层面: 1研究对象是审美现象也即审美活动。 2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它在研究对象、研究方式方法上与自然科学以及社会科学都有所不同,表达了人文学科的特点。 3美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这是由于它最初依附于哲学,而与艺术又有紧密的联络,而自然科学的阻碍(比方近

35、代心理学的开展)和社会科学的阻碍(例如法兰克福学派)关于美学的成熟开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使得美学本身不断丰富。 如何样理解美学属于人文学科 (1)作为人文学科的美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不一样。美学的研究对象不同于自然科学面对的物质的自然现象,而是与人的生命感受息息相关的自然现象。也不同于社会科学面对的客观物化的社会现象,而是一种非物化形态的社会现象,即审美现象。而这些,都是属于人文学科的研究范围。 (2)作为人文学科的美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方式和方法不一样。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侧重一种平复的理智的客观的态度,而美学那么要求研究者更多的介入、参与、体察甚至投入。这也是人文学科的

36、特点。 三、美学的研究方法易考多项选择题、简答题 由于美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决定了它的研究方法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的、综合的。 1.1它的研究对象是详细的审美现象和活动,因此必定要求更多的感性投入,如此经历科学的协助配合就显得特别重要。 1.2其别人文学科以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开展成果关于美学研究具有严峻的推进作用,提高了美学的学科质量,丰富了美学的理论资源。 但是,美学的核心研究方法应当是哲学方法。由于:首先,美学诞生于哲学,同时不断遭到哲学的严峻阻碍;其次,审美活动需要主体的全身心的投入,这不是受制于任何方法的;再次,美学涉及的根源征询题需要哲学的领悟;最后,美学的理论性需要哲学的

37、逻辑思维才能。 四、美学开展的三个阶段易考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 美学理论的开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审美认识、美学思想、美学学科 1审美认识:指人类在生存实践中萌发出来的有某种不明晰审美追求的认识,可分为带有原始初民色彩的初级审美认识和更为自觉成熟的高级审美认识(例如不同民族的悲剧认识)。 2美学思想:是思想主体对审美现象某些本质、规律、特征比较自觉的理性认识,以明确的理论观点和概念范围来表述自觉、系统的理论性考虑,多以哲学或者文学评论、创作理论的方式出现。 3美学学科:是以审美现象为专门课题,从整体上独立地、系统地考虑审美现象所获得的理论体系。它的诞生是以1750年“美学之父”鲍姆加登的美学一书

38、的出版为标志的。新旧教材无大异。 五、美学的哲学根底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存在论易考简答题或阐述题 (一)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存在论。 中国的当代美学理论应当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论和存在论为主干,同时吸收人类各种哲学思想的精华,来确立本人的哲学根底。 1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论:首先,实践的概念包括了物质消费活动、精神消费活动以及日常生活活动,涵盖了人的全部社会生活;其次,认为感性个体的实践造成了个人感性世界,而人类总体的实践造成了人向人诞生和自然向人生成的历史行程和整个人类生活世界,实践具有生成性;再次,物质消费劳动是人最根底的实践活动,具有决定性。 2马克思主义的存在论:把人定位于漫长实践中生成出来的处在

39、现实社会关系中的社会存在。第一,它不断紧扣现实生活来理解人的存在;第二,它不断从社会的详细关系出发考虑人的存在;第三,最为根本的是它是从人与世界在人的现实活动中到达统一来把握和说明人的社会存在的。马克思主义的存在论是以实践论为根底的,是与实践论紧密结合的社会存在论,实践和存在的概念是内在融通的。总而言之,马克思主义的存在论是以实践论为根基的,实践论那么内在地含摄着存在论维度,它们的结合即实践存在论就构成美学理论的哲学根底。 (二)美学理论以实践存在论为哲学根底。 1人与世界的存在、人的审美感受与现实的审美对象都是在实践中双向建构、同步开展的。 2美学需要借助自由概念和范畴作为实践存在论的中介,

40、由于自由乃是通向审美的根本途径,也是哲学通向美学的桥梁。首先,自由有三种根本形态:物质消费劳动中认识和支配必定性的自由;人作为社会存在所获得的解放自由;日常人生实践中感性个体获得的自我超越。其次,只有改变现存社会关系和社会制度的革命实践所获得的自由才具有本体论的意义。最后,个体与社会真正统一的理想社会是以个体自由为根底的,而这也是人进入审美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因此,自由是从美学的哲学根底向美学的内在征询题过渡的中介概念,也是从人的实践存在向审美现象、审美活动过渡的中介环节 如何样理解美学以马克思的实践存在论为根底 (1)首先要看到,人的存在与世界的存在、人的审美感受与现实的审美对象都是在实践中双

41、向建构、同步开展的。这一点为美学提供了实践存在论的根基。(2)美学以实践存在论为哲学根底,还需要借助自由概念和范畴作为中介,由于自由乃是通向审美的根本途径,也是哲学通向美学的桥梁。 六、审美境地是一种高级人生境地易考单项选择题、简答题或阐述题 1人生境地。人生境地是人与世界互相依存、双向建构的实践活动中所到达的统一,是存在论层面上的统一。其特点在于:(1)个体内在性,即一种独特的个人内在体验。(2)生成性,即非瞬间性和非凝固性,是一个进展的过程。而在人生境地的生成中,个体的觉解是关键,而觉解又是与情感不可别离的。 2审美境地。(1)审美境地是完全融化在情感中的人生觉解。(2)它要求人与世界之间

42、实现比较高程度的有机统一。(3)审美境地是高低不同多层次的。总之,它是对人生境地的一种诗意提升和凝聚,是一种诗化的人生境地。新增内容,应该重点掌握。 如何样理解审美是一种高级的人生境地 (1)之因此说审美境地是一种高级的人生境地,是由于审美境地有一个根本条件确实是人与世界之间实现比较高程度的有机统一,假设主客体不断处于割裂的矛盾的状态,那就不可能是审美的。 (2)首先,从心境上看,审美境地较大程度上超越个体眼前的某种功利和有限性,到达相对自由的状态。它详细表现为情与景、主体与客体、感性与理性的交融,即中国美学所说的“物我两忘”、“天人合一”。其次,从接收效果上看,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无限对有限

43、的超越,到达自由自由、无拘无束的状态。其中,有限的是景和物,无限的是情、思、想象和神韵。这种无限的情思和想象中,生成了包蕴着无限神韵的意蕴,从而比日常生活中一般的审美更自由无碍、更有内涵、更耐人寻味、更具审美价值。(3)审美境地本身也是多层次的,由对方式的欣赏到对意象的体会,进而到人与世界圆交融一的状态的觉解和体悟,审美境地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表层到深化的不断潜入和递进的过程。(4)总而言之,审美境地是比较高的、特别的人生境地。它是关于人生境地的诗意的提升与凝聚,是一种诗化的人生境地。 为何说审美是一种人生实践 (1)首先,审美活动之因此产生和开展,是有其必定性的,是由于人的生存开展的实践需

44、要审美。从大的方面讲,审美可以推进人类社会的开展和文明的进化。从小的方面讲,审美有助于个体超越有限性,获得更大的精神自由。同时,随着社会的开展,尤其是机器工业对人的异化,使得人们对审美的需求越来越迫切。(2)其次审美实践一方面是人的生存与开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以人生实践为源泉。 审美对象的特点是什么 (1)它是情景交融、人与世界一体的人生形象。(2)它是主体能通过它“直观本身”,并与之产生精神情感交流的意义形象。(3)它是超个体及眼前功利的、气韵生动的自由形象。(4)它是能唤起主体联想、想象,使主体产生超越的超越形象。 七、美学研究的五个根本征询题易考简答题或阐述题 美学研究的五个根本征询题是

45、:审美关系与审美活动、美与审美形态、美感与审美经历、艺术与艺术活动、审美教育。 1、审美关系和审美活动:首先审美关系不是理智认识关系,而是情感体验关系,由于,在认识关系中,主体的目的是求得对客观事物内在属性和内部规律的人士,构成知识体系。其次,审美关系是通过感性方式建立起来的,是一种感性直观的关系。再次,审美关系是人与世界之间的自由关系。第四,审美关系在逻辑上先于审美主、客体而存在,而不是审美主,客体逻辑上先于审美关系而存在。审美活动与审美关系属于两个同一层次的概念,二者不可分割。2、美与审美形态:审美形态可理解为人对不同样态的美(广义的美)即审美对象的归类和描绘,它是审美活动中当下生成的自由

46、人生境地的对象化,感性表现方式和详细存在状态。3、美感与审美经历:审美经历亦称美感经历,简称美感。美感是在现实的审美关系,详细的审美活动中,与美(审美对象)同时生成和当下建构起来的,审美主体所呈现出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审美经历有以下三个特点:(1)审美经历主要不是认识,而是一种感性体验。(2)审美经历是一种快感体验,但不同于感官欲望带来的快感。在审美经历中,美感提升着欲望满足的快感。(3)在审美经历中,主体也追求对象,但这种追求是与特定对象展开的精神性对话与交流,而不是实际的占有、利用对象。4、艺术和艺术活动:艺术活动是审美活动最高级的方式,也是最典型的形态。审美活动的一切特性和规律在艺术活动中得到最集中,最全面的表达。因此,艺术和艺术活动也是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5、审美教育:美育是内在地相关于人生实践,即以人生整体的培育,人生境地的提升为旨归的,而且,都必须和只有通过审美活动才能实现。总之,美学理论,从审美活动出发,最后也是通过审美活动落实到审美教育上。审美活动可以说是美学中贯穿不断的理论基石。 八、结合详细事例,阐述审美关系。 审美关系附属于人与世界的存在论关系,是人与世界的复杂多样关系中的一种特别的精神性关系,是人对世界借助感性方式建构起来的自由的情感体验关系。(1)审美关系不同于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