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_从众与自主:剖析从众教案.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56314654 上传时间:2022-11-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课_从众与自主:剖析从众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六课_从众与自主:剖析从众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课_从众与自主:剖析从众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课_从众与自主:剖析从众教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八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设教学内容:第三单元 第六课 从众与自主:剖析从众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把握从众心理,学会独立思考,杜绝不良嗜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2、能力目标:正确认识从众现象,避免盲目从众的行为。培养学生分析现象到领悟知识的能力,培养自己独立思考和辨别是非的能力。3、知识目标:知道从众现象的含义,了解从众的主要表现和导致从众的因素,明确从众行为的利弊。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认识从众现象,避免盲目从众的行为。难点:中学生对从众两重性的认识。教学思路: 首先通过设置情境,导入新课,让学生感悟从众现象的含义,然后通过例举身边从众现象的事例,找出从众现象的主要表现,最后通过对小

2、品与材料的分析,让学生理解从众的作用。教学过程:【情景导入】师生问好师:上课之前老师先给你们讲一个笑话:某人走在街上,鼻子忽然出血了,于是仰起头来,旁边的人看见他仰着头,以为看见了什么东西,于是也跟着仰头,又过了一会儿,更多的人仰着头往天上看,随后越来越多的人跟着仰头师:这是一种什么现象?生:从众现象。师: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六课“从众与自主”第一节内容“剖析从众”。【讲授新课】师:那么什么是从众呢?让我们先来看一下它的定义。(多媒体展示从众的定义)一、从众的定义从众:指的是在社会群体的影响和压力下,个体不知不觉或不由自主的与多数人保持一致意见或行为的现象。大家怎么认为,自己就怎么认为;

3、大家怎么做,自己就跟着怎么做。通俗地解释就是“人云亦云”、“随大流”。二、从众的表现师:下面有两组材料,请同学们找一找这两种从众现象有什么共同点? 材料一:开始我坚持,后来看到大家讲的与我不一样,就怀疑自己的眼睛有问题,有点害怕自己是错的,最终放弃了自己的观点。 材料二: 刚开始认为这首歌曲不好听,后来听见大家都在唱也觉得好听。生:都是多数人怎么想,自己就跟着怎么想,这两种现象都属于心理从众。师:我们再看两组材料,下面这两种现象又有什么共同点? 材料一:开始我相信自己做的是对的,后来发现只有我一个人做的与别人不同,我就照他们的做了。 材料二:看见大家买这种资料,我也买这种资料。生:多数人怎么做

4、,自己就跟着怎么做,这两种现象都属于行为从众。师:以上我们分析的是从众现象的表现。可见从众有两种表现:心理从众 行为从众师:从众的现象在我们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下面请你们列举在我们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有哪些从众现象?生:三、从众的性质和作用师:请看下面的观点小明说:“既然大家都有从众的经历,说明从众一定是积极的。”小红说:“从众不知道害了多少青少年,说明从众没有任何积极影响。”你认为他们的观点对吗?为什么?学生自由发言,老师总结:从众具有两重性,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影响。师:从众现象在我们日常学习与生活中比比皆是,对同学们会有什么影响呢?请听小故事“沙鸥学飞” (一群幼小的沙鸥,无忧无虑地嬉戏在

5、绿色的湖水中。一只勇敢的小沙鸥尝试着,挣扎着,试图展开翅膀飞向蓝天。它一次次不停地扑摔着,挣扎着,失败着,其余的沙鸥只是看着,突然间,那只沙鸥成功了,自由地翱翔于天际。在那只飞的沙鸥引领下,第二只、第三只沙鸥开始了同样的尝试突然有一天,所有的沙鸥都学会了飞翔。)师:可见,在某些场合或条件下,有些从众心理、行为有一定的积极意义。那么,从众现象有什么积极的作用呢? (学生回答后,老师归纳小结) 从众的积极作用: 有助于完成群体目标; 有助于增强个体内心的安全感和自信心; 有助于学习他人的经验,扩大视野,修正自己的思维方式,减少不必要的烦恼和误会等。师:下面请同学们看P56“毛虫实验”,你也许会讥笑

6、毛虫的呆板和愚蠢,但是,你有没有想过自己有时也会犯类似的错误? 请你列举自己和同学的各种盲目从众现象,并分析其消极影响。 (学生回答后,老师归纳) 从众的消极影响(即危害): 阻碍个人的发展,如弱化自我意识,束缚独立思考,抑制开放、竞争、开拓和进取的意识,阻碍独立性的培养,窒息个性的发展,扼杀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等。 影响到集体的事业。 更严重的是,不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就是从盲目从众开始的。四、实话实说1、星期天,几个同学约你去网吧,这时你会 2、在班级工作中,有时班干部的意见明明有问题,但很多人赞成。这时你会 3、大家一起讨论问题,你的观点与大多数人不同,但是正确的,这时你会 4、课堂上老师的解题

7、方法出现了错误,同学们都没有提出不同意见,这时你会 【课堂小结】 从众现象的含义、主要表现、作用 【课堂练习】1、心理学上所讲的“从众现象”是指( )大家怎么认为,自己就怎么认为 大家怎么做,自己就跟着怎么做 对大众的崇拜A、 B、 C、 D、2、从众现象主要表现为( ) A、思维从众和行为从众 B、心理从众和行为从众 C、思维从众和心理从众 D、心理从众和生理从众3、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不少青少年的违法犯罪是( ) A、从性格过于老实而被坏人拉下水开始的 B、从缺乏朋友而产生孤独开始的 C、从打架、偷盗、吸毒等行为开始的 D、从盲目从众开始的4、一个老者和孙子去集市卖驴。 路上

8、,开始时孙子骑驴,爷爷在地上走,有人指责孙子不孝;爷孙二人立刻调换了位置,结果又有人指责老头虐待孩子;于是二人都骑上了驴,一位老太太看到后又为驴鸣不平,说他们不顾驴的死活;最后爷孙二人都下了驴,徒步跟驴走,不久又听到有人讥笑:看!一定是两个傻瓜,不然为什么放着现成的驴不骑呢? 爷爷听罢,叹口气说:“还有一种选择就是咱俩抬着驴走了。 回答问题:1、这是一种什么行为?2、这种行为对我们有哪些危害?3、这个故事对于我们今后学习有什么启示? “中国式过马路”,就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2012年10月11日,网友“这个绝对有意思”在微博发消息称:“中国式过马路,就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

9、了,和红绿灯无关。”微博同时还配了一张行人过马路的照片,虽然从照片上看不到交通信号灯,但有好几位行人并没有走在斑马线上,而是走在旁边的机动车变道路标上,其中有推着婴儿车的老人,也有电动车、卖水果的三轮车。几乎每个人都知道乱闯红灯是不文明的行为,但是生活中还是有好多人对此事明知不当为而为之。究其原因,除了因为人们总是认为交通事故这样概率极小的事不会发生在自己的身上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人们的从众心理外加群体效应的影响,想一想,红灯车少时如果身边的人都过马路了,只有自己站在一边等绿灯,人们心里总会有一种自己看起来很傻的感觉。更何况如果“凑够了一撮人”,情况就变成“车怕人”了,出交通事故的几率自然也就近乎为零,那么大多数人在这时候都是会选择混在一群人里大摇大摆地横跨马路,这样的心理导致了更多的闯红灯现象。另一方面,也有一部分原因是交通管理与设置方面的缺陷,很多时候红绿灯给车通过的时间有两三分钟,而给人过街的时间只有十二三秒,时间经常来不及,况且,过街横道线要三四百米远才能有,天桥或地道有长长的上下梯步。这是公共交通资源上,强势、弱势的分配不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