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和谐背景下的民族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56288922 上传时间:2022-11-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和谐背景下的民族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基于和谐背景下的民族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和谐背景下的民族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和谐背景下的民族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doc(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基于和谐社会背景下的民族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摘要:和谐社会理念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民族高校大学生中存在着某些不和谐现象,必须通过开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教育、构建和谐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等途径,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 关键词:和谐社会背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一个富有时代意义的新课题,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需要。高校承载着传承文明、培养人才、创造知识、服务社会、传播先进文化的历史使命,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阵地,理应担负起构建和谐社会的

2、重任。作为民族高校又有他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民族人才更是党和国家的宝贵人才资源。对民族人才的培养不仅要大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要大力提高他们思想政治素质,因此,民族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应清醒地认识到构建和谐社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和由此带来的新挑战,审时度势,针对当前民族高校大学生群体的特点,遵循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1 民族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迫切性和谐社会体现在民族高校之中,就是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民族高校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主体,如果这一群体不和谐,就不能形成良好教学秩序和

3、浓厚学习氛围的和谐,就谈不上校园的和谐,进而会极大地影响社会的和谐。 当前,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社会利益关系更为复杂,造成民族高校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所承受的学业、心理、就业等方面的压力比过去明显增加,其身心发展容易出现不和谐的状况,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做好民族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消除不稳定因素,化解社会矛盾,形成改革和发展的合力,构建和谐的社会和民族关系,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政治保障。 2 民族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存在的不和谐 国内国际形势

4、的深刻变化,使民族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既面临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目前,民族高校大学生中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现象,主要表现为: 2.1 部分学生理想信念淡化。有极少数学生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认识模糊,甚至认识错误。一些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抓得较紧,而不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政治理论的学习,以至于在实际生活中丧失了辨别和抵御错误思想的能力。同时,改革开放中出现的一些矛盾和问题,使一些学生对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信念发生了动摇。 2.2 缺乏对民族学生心理问题的疏导。由于社会的、家庭的、学生自身的原因,形成民族大学生心理素质的不同,甚至,缺乏必要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民族

5、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者就应该紧紧抓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解决民族学生心理问题的结合点,有针对性解决学生心理及自身修养暴露的突出问题。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校大学生中有20左右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因为心理问题而不能完成学业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如何保障民族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合理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已经成为学生自身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对于民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来说,如何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和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学生为本,从学生个体的需要和健康出发,给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勇于战胜困难的意志品质,促进其自我身心的和谐发展。 2.3 淡化信息网络对思想政治工作负面

6、作用的认识 网络为民族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阵地和领域,对加强和改进民族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使得网络成为有害信息的滋生地和传播地。一些虚假、不健康甚至反动的信息污染了学生思想教育的环境,致使少数大学生精神空虚、行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网络文化加剧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碰撞,引起教育对象思想发生深刻的变化,也给民族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空前的压力和难题,加大了民族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难度。 2.4 各种文化的兴起加大了民族高校和谐社会建设环境的复杂性和艰巨性。社会文化、媒体文化等各种文化广泛兴起,使民族高校的和谐社会

7、建设面临着更多复杂的不和谐影响。全球化使社会文化出现新的变化,人们的价值取向日趋多样化,信仰危机和道德失范已经部分影响社会的进步,而且青少年学生正成为这些影响的直接受体。民族高校大学生原有的价值观念体系正在受到猛烈的冲击,改革开放中西方资产阶级文化里腐朽落后的东西不时袭来,一些人在困惑和浮躁中追寻和选择自己的精神家园,不自觉地步入了价值观的误区,进而导致文化价值导向的混乱。 2.5 学风浮躁,部分学生诚信意识谈薄。民族高校部分学生沉溺网络或热衷于各种打工、兼职,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坚持不懈的学习动力,不思学习,缺乏勤奋 钻研精神。平常不认真听课甚至经常旷课,考试时投机取巧,想办法与教师拉关系,

8、甚至张口索要分数,此种浮躁学风已经严重影响到当前民族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大学生中还存在着一些诸如作业抄袭、考试作弊、就业违约和恶意欠贷等诚信缺失问题。3 民族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采取的措施 3.1 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和谐的思想基础。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标准。民族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一切工作都以满足学生需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以学生为本的意识,满足大学生不同层次的精

9、神需求,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形成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合力,从而把民族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到服务和谐社会建设这个更高的层次上。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大学生解决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的实际困难,为民族高校大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创造条件。 3.2 构建和谐民族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我们一方面既要加强辅导员、思想政治课教师等专职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也要加强班主任、学生导师以及学校其他教职员工等兼职思想政治队伍的建设,增强思想政治队伍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根据形势发展需要,要及时修订和

10、完善各类政策制度,尽最大限度减少各类政策制度之间的矛盾,形成规范、严密的思想政治教育政策体制和制度体系,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制度的和谐,消除内部体制障碍,促进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和谐。另一方面,要促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学校教学科研系统、行政管理系统和后勤服务系统之间的和谐,建立和谐的教学、科研、行政管理体系和后勤服务体系,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氛围。促进民族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与社会大系统之间的和谐,进一步优化校园环境,利用社会各种积极因素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3.3 大力建设优秀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教师、学生和管理者共同传承和创造的精神成果的总和,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着力建

11、设体现时代特征和民族高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使校园文化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增强环境文化育人的渗透力、影响力,让学生在和谐的校园中获得和谐的发展,积极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和娱乐活动,把德育与智力、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加强社团的自身建设,提高社团的品位,要大力扶持理论学习型社团,热情鼓励学术科技型社团,正确引导兴趣爱好型社团,积极倡导社会公益型社团,严格限制低级趣味型社团,促使社团文化向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 3.4 切实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近年来,大学生面临的压力特别是就业压力、学习压力、经济压力

12、等普遍加大,由此引发的心理问题增多,成为影响和谐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因此,要采取切实措施,制定民族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制,确定相应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辅导,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的专门机构,探索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有效途径,确保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 3.5 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一是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建立民族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保障体系,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积极参加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勤工助学等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二是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

13、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三是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帮助民族高校大学生解决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的困难,为他们的全面和谐发展创造条件,进一步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和就业信息服务系统,健全贫困大学生的资助体系,逐步形成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的助学体系,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帮助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四是健全全员育人机制,探索建立社会、学校、家庭三结合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民族高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广泛支持和配合,社会与家庭要保持和学校教育的一致性,才能形成合力,从而为民族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参考文献: 1魏军,安心教育公平视野下民族地区高等教育的均衡发展研究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8,(3) 2屈柳玲论和谐校园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 学社会科学版),200728,(1) 3张敏和谐社会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新审视与创新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38,(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