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教师资格专业考试《高等教育教学心理学》核心考点.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61358 上传时间:2018-10-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教师资格专业考试《高等教育教学心理学》核心考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云南教师资格专业考试《高等教育教学心理学》核心考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南教师资格专业考试《高等教育教学心理学》核心考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教师资格专业考试《高等教育教学心理学》核心考点.doc(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4 年云南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核心考点 一 第一章 绪论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和行为的一门科学,作为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心理和行为,既包括人的 心理和行为,也包括动物的心理和行为,但以人的心理和行为为主。 2、人的心理现象一般可以分为心理过程和心理特性两个方面。 3、个体的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活动三个方面。 4、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 5、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他被称为 “心理学之父”。 6、构造主义心理学,代表冯特,意识结构为研究对象,基本的心理元素,研究构成要素。 7、行为主义心理学: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

2、华生发表了一个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 ,宣告了行为主义的诞生,其研究路线可以用“刺激-反应”(S-R)公式来表示,这是早 期的行为主义,也称为“古典行为主义”。后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 被称为“新行为主义”。 8、格式塔式心理学(完形心理学):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勒 9、精神分析学说是由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学派注重对人类异常行 为的分析和动机、无意识现象的研究。他提出了由本我、自我、超我组成的人格结构模型。 10、认知心理学:1967年,奈赛尔认知心理学一书的出版是现代认知心理学诞生的标 志。狭义的认知心理学,特指信息加工心理学。 11、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

3、洛、罗杰斯。强调人的善性自我实现及个性差异。 12、进化心理学:在很大程度上受达尔文关于自然选择进化论的影响。 13、心理学研究的任务在于对心理和行为作出科学的描述(知其然)、解释(知其所以然) 、预测(在什么样的背景下,会出现某种反应)和控制(指导)。心理学的首要任务是对 研究对象的心理和行为作出描述,最高目标是对人类心理和行为的控制。 14、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与教育心理学既具有共性,又具有独特性。 15、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 16、高等教育是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高等专业性教育,它具有“高”和“专”的特点。 第二章 大学

4、生的心理发展 1、在心理学中,发展是个体随年龄增长而发生的具有顺序性的系统变化。所谓系统变化是 指发展所包含的变化不是随机、混乱、无组织的,而是系统、有组织的。 2、心理发展不但包括新的心理与行为特点和能力的出现、已有心理与行为机能的增强,还|包括已有特点与能力的衰退或消失。 3、心理发展的内容主要包括认知过程发展与社会性发展两个方面。思维的发展是个体认知 发展的最主要的一个方面。 4、认知发展学派以皮亚杰为代表,他认为心理发展的实质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构成发展 的基本过程是同化、顺应和平衡。 5、个体毕生发展可以把人的一生的发展历程划分为五个时期:胎儿期、婴儿期、儿童期、 青少年期和成年期。

5、 6、我国发展心理学界一般把青少年期界定为十一二岁到十七八岁这段时间,将大学阶段作 为成人早期或青年期的开始。而西方大多数发展心理学家认为青年期是从十一二岁到二十 一二岁这段时间,大学阶段仍属于青少年阶段。 7、皮亚杰认为个体的认知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前运算阶段 (2-6)、具体运算阶段(6-11)、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上) 8、佩里认知发展三段论:二元论阶段、相对性阶段、约定性阶段。 9、歌德曼总结了青少年时期友谊关系的六大发展功能:陪伴、放松、工具性支持、自我意 向的支持、社会比较、亲密。 10、多数大学生把诚实坦率和品德高尚作为择友的首要标准,而把性格爱好作为

6、择偶的首 要标准。 第三章 大学生的心理差异与教育 1、气质是个体内在的、不依活动的目的和内容而转移的、稳定持久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气质本身无好坏之分。 2、气质可分为:胆汁质(张飞)、多血质(叶青)、黏液质(林冲)、抑郁质。 3、大学生的气质教育:教育学生认识和控制自己的气质;根据不同的气质类型,因势利导, 采取适当的教育方法;气质与职业指导;根据临床研究,两种不平衡类型往往是精神疾病 的主要发生者。 4、性格是指一个人对待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性 格有好坏之分。 5、大学生的性格类型差异:外倾性格多于内倾性格;独立型多于顺从型。 6、心理学中所说的能力

7、,是指个体顺利完成某项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 7、大学生应该具有以下能力:自学能力、表达能力、操作能力、适应能力、创造能力。 8、美国心理学家斯滕伯格提出人类智力的三元理论。这个理论主要包括智力的三个亚理论, 分别是情境亚理论、经验亚理论、成分亚理论。经验亚理论表明一个人在完成新颖的任务、 处理新的情况和自动对信息进行加工时,行为表现不同,则智力高低不同。他还把智力成 分分为元成分、执行成分和知识获得成分。 9、比率智商IQ=智力年龄/实际年龄100离差智商IQ=100+15(X-X0)/s 10、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 和。其心理要素包括认知

8、、情感和意动三方面。 11、认知风格中的知觉风格各分为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两种,场独立型往往倾向于以内在 内在参照物而不是外在参照物去知觉事物,即能以自己独立的标准觉察、判断事物。场依 存性则较多地依赖外在参照物去知觉事物,或者难以摆脱环境因素的影响,不能从复杂情|境中区分事物的基本要素或组成部分。 12、焦虑是个体在一定压力情境中所产生的包含担忧、紧张、恐惧等成分的复合型情绪。 中等水平的焦虑有利于学习效率低提高。 13、过敏性焦虑不是因客观情景对自尊心构成威胁而引起的,而是由遭到严重伤害的自尊 心本身引起的。 14、就学习情境压力与焦虑的关系来看,一般是低焦虑者在压力大的学习情境下学习效果

9、较好,而高焦虑者则适合压力较低的学习情境。 第四章 高等学校教师心理 1、教师角色的形成一般经历以下三个阶段:角色认知阶段、角色认同阶段、角色信念阶段。 2、教师成长与发展的最高目标是专家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比较,专家型教师主要有以下 三方面的特征:具有丰富而有效的专门知识;能够高效率地解决教学领域内的问题;创造 性的洞察力。 第五章 大学生学习心理概述 1、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中获得经验,并由经验引起行为的较持久的适应性变化。 其概念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理解:学习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心理现象;学习不是本能行为, 而是后天习得性行为;任何水平的学习都能够引起适应性的行为变化;不能把个体的所

10、有 变化都看作学习。 2、狭义的学习是指人类的学习。 3、冯忠良教授把学习划分为三种类型: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行为规范的学习。 4、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领域。 5、奥苏泊尔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已有知识经验间的关系 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6、大学生学习的特点:学习方式的多样性自学;学习过程的阶段性;学习内容的特殊性 (学习内容的广泛性、专业性、争议性和高层次性);学习组织的主体性。 7、桑代克是联结理论的创始人,被认为是动物心理学实验的创始人之一。他认为情景与反 应之间的联接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形成或建立起来的。他提出情景与反应联

11、接的三个定律: 准备率、练习律和效果律。 8、20世纪50年代,斯金纳以他的强化理论为依据,提倡程序教学。 9、班杜拉的观察学习心理过程: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再造过程、动机过程。 10、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就是符号、文字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 观念建立实质性的和非人为性的联系。 11、根据迁移的性质,学习迁移可以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12、形式训练说是对迁移现象进行的最早、最系统的研究。 13、概括化理论又称“经验类化说”,是由贾德提出的。他在1908年做的“水下击靶”实 验,是概括化理论的经典实验。|14、奥苏泊尔主张有意义接受学习;布鲁纳认为发现学习是最佳的学习方式。 1

12、5、学习定势又叫“学习心向”,是指学习者进行学习活动时的心理准备状态。 第六章 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及其激发 1、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 种需要。 2、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将学习动机分为内部动机作用和外部动机作用。内部动 机作用是指学习的动力来自于学习活动或学习者自身,不需要施加外力的影响。外部动机 作用是指在学习活动或学习者以外的客观因素的激发下而产生的学习动力,它是由外部的 一些刺激人为地影响学生而产生的一种学习动力。 3、耶尔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了学习效率和学习动机之间的关系:容易的任务,学习效率 随着动机作用的增强而提高,增加任

13、务的难度,动机强度越大,学习效率越低。中等强度 的动机学习效率最高。 4、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学习动机的多样性;学习动机的发展性;学习动机的间接性; 学习动机的社会性;学习动机的职业性。 5、成就动机是人们在完成任务时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它是人类特有的动机。 6、“成就动机”这一概念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默里所提出的“成就需要”。他为 了测量人格与需要,制定了主题统觉测验(TAT)。 7、阿特金森认为,广义的成就动机分两种:一是追求成功的动机,表现为趋向目标的行为; 二是避免失败的动机,表现为想方设法逃脱成就活动,避免预料到的失败结果。他认为追 求成功的倾向和避免失败的倾向由三种因

14、素决定:动机;期望;诱因。 8、韦纳的成就动机归因理论把众多的原因按特性划分为三个维度:原因源、稳定性、可控 性维度。 9、对未来成功和失败的期望主要取决于一个人对先前成败结果归隐的稳定性,原因的稳定 性归因会影响成败期望的继续,这就是“期望原理”。 10、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第七章 陈述性知识的学习与教学 1、现代认知心理学一般依据知识的不同表征方式和作用,将知识划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 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 2、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主要用于区别和辨别事 物。 3、程序性知识,即操作性知识,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是一

15、种经过学习自动化了的关于行 为步骤的知识,表现为在信息转换活动中进行具体操作。 4、策略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学习和如何思维的知识。 5、心理学家普遍认为,陈述性知识主要是以命题和命题网络的形式进行表征的。另外,表 象系统和线性序列也是表征陈述性知识的重要形式。 6、程序性知识的表征: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 7、一般认为,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是个人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也就是说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认识和控制。 8、奥苏贝尔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将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分为下位学习、上 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三种不同的意义获得模式。 9、下位学习: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认

16、知心理学假定,人的认知结构是在观念的抽 象、概括和包括程度上按层次组织的。(动物鱼) 10、上位学习:又称“总括学习”(鱼动物) 11、并列结合学习:(鱼鸟) 第八章 程序性知识的学习与教学 1、程序性知识与陈述性知识的区别: 1)定义不同。从定义看,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回答是 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也称为“描述性知识”。而程序 性知识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它实质上是一套 关于做事的操作步骤和过程,也称为“步骤性知识”或“过程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与实 践操作联系密切,具有动态的性质。 2)测量方式不同

17、。从测量学的观点看,陈述性知识的提取线索是有意识的,因而是能直接 陈述的知识,可以通过“陈述”或“告诉”的方式加以测量;而程序性知识往往只能借助 于某种具体作业形式来间接推测其存在,很难用语言表达清楚,换言之,只能通过观察个 体的行为来间接测量。 3)表征形式不同。从心理表征上看,陈述性知识主要以命题、命题网络或表象等形式在头 脑中得到表征;而后者则主要以产生式和产生系统等形式来表征。 4)意识控制角度不同。从意识控制角度看,陈述性知识的激活速度一般较慢,其提取往往 是一个有意识的搜寻过程,要求有较好的意识控制;而程序性知识的激活速度较快,能相 互激活,一旦启动后,意识控制速度的要求很低,特别

18、是当某项操作达到自动化水平之后 更是如此。 5)习得与遗忘速度不同。由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主要是一个记忆的过程,因此相对而言习 得的速度较快,有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有较多的积累,但遗忘也快。而程序性知识的学习 本质上是获得一套控制个人行为的操作程序,学习速度相对较慢,常常需要过度学习,要 求通过大量练习后才能熟练掌握,不过一旦学会就会转化为人的一种技能,遗忘较慢,有 的技能甚至终生不忘。 2、程序性知识与陈述性知识的联系: 1)陈述性知识的获得往往是学习程序性知识的基础,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只有先知道“是什 么”,才能学会“怎么做”。 2)程序性知识的获得也为获得新的陈述性知识提供了可靠保障,因为程序

19、性知识包括着智 慧技能、认知策略与运动技能,这三者的习得往往能为后继的陈述性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 基础。 3)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虽然属于不同性质的两种知识,但在学习和用于解决问题期间 是以多种方式相互作用的。 3、变式是促进概括化的最有效的办法。所谓变式是指改变非本质属性以保持本质属性的概 念正例的变化。|4、策略性知识的一般掌握过程主要分为三个基本阶段: 1)陈述性知识阶段; 2)转化阶段; 3)元认知阶段。 5、策略性知识可划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 6、认知策略包括:精加工策略;组织策略;重复策略。 7、元认知策略是个体评价和调整自身认知过程和结果的一般方法。主要包括

20、:计划策略、 监控策略、调节策略。 8、资源管理策略包括:时间管理策略;学业求助策略。 第九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培养 1、对问题的理解有三个成分是公认的:给定:指问题的的初始状态。目标:指问题要求的 答案或目标状态。障碍:指给定和目标之间必须经过思维活动才能消除的障碍。 2、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认为,问题解决活动一般包括两类思维搜索策略:算法式和启发式。3、创造性不是少数天才的特权,而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潜能。 4、心理定势:由先前的活动形成的影响当前问题解决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 5、功能固着:指当人们习惯了一种事物的某种或者某些固定的功能时,就很难发现该事物 的其他功能的心理特点。 6、有效问

21、题解决者的特征: 1)在擅长的领域表现突出; 2)以较大的单元加工信息; 3)能迅速处理有意义的信息; 4)能在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中保持大量信息; 5)能以深层方式表征问题; 6)愿意花费时间分析问题; 7)能很好地监视自己的操作。 7、培养大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方法时,问题的难度要适当。 8、头脑风暴法:又称:“智力激励法”,是奥斯本于1939年提出,1953年正式发辫的一 种激发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方法,这是在国外大学颇为流行的集体讨论法。 9、头脑风暴的基本原则: 1)禁止提出批评性意见(暂缓评价),让与会者畅所欲言; 2)鼓励提出各种改进意见或补充意见,完善最佳方案。 3)鼓励各种想法,多多

22、益善,让与会者都有机会发表意见; 4)追求与众不同、关系不密切的、甚至离题的想法。使与会者在自由与安全的气氛中交换 各种设想。 第十章 德育心理及大学生品德修养 |1、品德:又称“道德品质”或“德行”,它是一定社会或一定时代的道德原则、规范在个 人身上的体现和凝结,是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关系的一系列行为中表现出来的比 较稳定的特征和倾向。 2、品德的心理要素: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种基本心理成分构成的。 道德行为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 3、柯尔伯格运用“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提出了“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认为儿童的道德判断是按三种水平、六个阶段向前发展的:

23、前习俗水平,道德的价值不决 定于自己和准则,而由外在的要求决定。这一水平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服从与惩罚 的定向。以自我为中心,服从强权或权威,力避自己的苦恼,相信客观的责任。第二阶段: 朴素的利己主义定向。能意识到准则适合每个人的需要和希望。习俗水平,道德的价值在 于做好事或尽义务并符合别人的期待和保持传统的秩序。它也包括两个阶段。第三阶段: 使他人愉快和帮助他人的定向。遵从大多数人的定型意见。遵从惯常的角色行为,并能按 人们的意向进行判断。第四阶段:尽义务、重权威和维持现有社会秩序的定向。尊重别人 和社会的期望。后习俗水平,自觉遵守公共规则,行使权力和履行义务被认为具有道德价 值。这也有

24、两个阶段。第五阶段:墨守法规和契约的定向。为了求得一致,承认准则或期 望的要求,通常总是避免背离别人的意志。责任是以契约的形式加以规定的。第六阶段: 良心或原则的定向。不仅遵循规定的社会法则,而且遵循自己凭逻辑的连贯性和普遍性所 选择的原则。伴随互相信赖与尊重的道德信念的是起指导作用的动因。 第十一章 大学生人际交往与调适 1、群体是人们按照某些相同的心理和社会原因,以特定方式组织起来,共同活动且相互制 约的共同体。 2、群体的特征:群体必须是一群人;群体具有一定的组织结构;群体有一定的目标;群体 具有共同的行为规范和心理倾向。 3、按照群体内成员相互作用的目的和性质,可以把群体分为正式群体和

25、非正式群体。正式 群体是指有固定编制和严格的组织原则的群体。非正式群体是指自发形成的、以个人需求 或意向一致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群体。 4、根据群体发展的水平和群体成员之间的亲密程度,把群体分为松散群体、联合群体和集 体。 5、集体是群体发展的最高形式,是执行一定社会职能的群体。 6、大学生班集体具有以下特点:强制性;统一性;独立型;开放性 7、社会助长作用是指许多人一起工作可以促进个体活动效率的提高。相反,如果许多人在 一起工作时降低了个人的活动效率,就是社会致弱作用。 8、从众是指个体在社会群体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转变原有态度,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 的行为,如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等。 9、大学

26、生人际关系的特点:团结友爱、平等互助;理想色彩浓厚;人格因素起主导作用。 10、按交往对象的不同,将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分为三种:同学关系;师生关系;亲子关系 11、同学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最基本的对象,同学关系在大学生人际关系中占主要地位。 12、大学生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受如下因素影响:时空接近性;态度相似性;需要与性格|的互补;个性品质;外表 13、大学生认知上的偏差:晕轮效应;刻板印象;角色固着;自我认识 第十二章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1、一般心理问题:指轻微的心理异常,是正常心理活动中的局部异常状态。 2、大学生的一般心理问题:环境应激问题:主要表现在大学新生上;自我认知失调;人际 关系障碍;情绪情感不稳定;性适应不良;紧张和压抑压抑 3、心理咨询:指咨询者就来访者发展方面的问题或适应方面的困难,为其提供能够正常进 行心理交流的气氛,并运用专门的心理方法,通过疑义解惑、忠告建议等帮助、指导、启 发来访者,发现并利用其潜在的各种因素,处理和解决来访者的问题或困难,使其心理机 能得以调整和提高的活动过程。 4、心理咨询划分为:发展性心理咨询和调适性心理咨询 5、发展性心理:目的在于帮助来访者了解心理发展的规律。 6、调适性心理咨询:目的在于宣泄消极情绪,以缓解心理压力。 7、精神分析治疗技术主要有:自由联想移情梦的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