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管理基础知识.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61072 上传时间:2018-10-27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2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院感染管理基础知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医院感染管理基础知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院感染管理基础知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感染管理基础知识.doc(2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医院感染管理基础知识一、医院感染概念(一)医院感染定义1、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二)医院感染分类医院感染按其病原体的来源可分两类:即外源性感染和内源性感染1、外源性感染也称交叉感染,是指引起感染的病原体来自病人体外,如病人与病人、病人与医务人员、病人与环境。2、内源性感染也称自身交叉感染,是指引起感染的病原体来自本人体内或体表的正常菌群或条件致病菌,如肠道、口腔、呼吸道、阴道及皮肤等部位的微生物。(三) 、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1、无

2、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 48 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他部位新的感染,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的感染。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5、由于诊疗措施及获得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6、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四) 、下列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 1、在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或分泌物中只有细菌的定植,而没有临床症状和体征2、由损伤产生的炎症反应或由非生物性如化学性或物理性刺激而产生的炎症等。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

3、生后 48 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五) 、医院感染的诊断依据|1、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化验检查以及其他的辅助检查方法2、包括 X 线、B 超、CT、活体组织检查、针刺抽吸物结果等3、判断医院感染是要求有可靠的临床、实验室或其他检查资料4、进行综合分析判断二、常见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一) 、血管相关性感染1、血液系统感染临床诊断:符合下述三条之一的即可诊断(1)静脉穿刺部位有脓液排出,或有弥散性红斑(蜂窝组织炎的表现) 。(2)沿导管的皮下走行部位出现疼痛性弥散性红斑并除物理化因素所致。(3)经血管介入性操作,发热38,局部有压

4、痛,无其它原因可解释。病原学诊断:导管尖端培养或血液培养分离出有意义的病原微生物。2、败血症临床诊断:发热高于 38或体温低于 36,可伴有寒战,并合并下列情况之一:(1)有入侵门户或迁徙病灶。(2)有全身中毒症状而无明显感染灶。(3)有皮疹或出血点、肝脾肿大、血液中性粒细胞增多,且无其它原因可以解释。(4)收缩压低于 12kpa(90mmHg) ,或较原收缩压下降超过 5.3kpa(40mmHg) 。3、输血相关感染常见有病毒性肝炎(乙、丙、丁型等) 、艾滋病、巨细胞病毒感染、弓形体病等。临床诊断:必须同时符合下述三种情况才可诊断。(1)从输血至发病,或从输血至血液中出现病原免疫学标志物的时

5、间超过该病原体感染的平均潜伏期。(2)受血者受血前从未有过该种感染,免疫学标志物阴性。(3)证实供血员血液存在感染性物质。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四条之一即可诊断。1.血液中找到病原体。2.血液特异性病原体抗原检测阳性。3.组织或体液涂片找到包涵体。|4.病理活检证实。(二)呼吸系统感染1、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诊断:发热(38.0超过 2 天) ,有鼻咽、鼻旁窦和扁桃腺等上呼吸道急性炎症表现。病原学诊断在临床诊断基础上,分泌物涂片或培养可发现有意义的病原微生物。2、下呼吸道感染临床诊断: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1)患者出现咳嗽、痰粘稠,肺部出现湿罗音,并有下列情况之一:发热。白细胞总

6、数或嗜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X 线显示肺部有炎性浸润性病变。(2)慢性气道疾病患者稳定期继发急性感染,并有病原学改变或 X 线胸片显示与入院时比较有明显改变或新病变。(三)泌尿系统感染临床诊断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或有下腹触痛、肾区叩痛,伴或不伴发热,并具有下列情况之一:(1)尿检白细胞男性5 个/高倍视野,女性10 个/高倍视野,插导尿管患者应结合尿培养。(2)临床已诊断为泌尿道感染,或抗菌治疗有效而认定的泌尿道感染。(四)手术部位感染1、表浅手术切口感染仅限于切口涉及的皮肤和皮下组织,感染发生于术后 30 天内。临床诊断具有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1)表浅切口有红、肿、热、痛

7、,或有脓性分泌物。(2)临床医师诊断的表浅切口感染。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细菌培养阳性。2、深部手术切口感染无植入物手术后 30 天内、有植入物(如人工心脏瓣膜、人工关节等)术后 1 年内发生的与手术有关并涉及切口深部软组织的感染。|临床诊断,符合上述规定,并具有下述四条之一即可诊断。(1)从深部切口引流出或穿刺抽到脓液,感染性手术后引流除外。(2)自然裂开或由外科医师打开的切口,有脓性分泌物或有发热38,局部有疼痛或压痛。(3)再次手术探查、经组织病理学或影像学检查发现涉及深部切口脓肿或其它感染证据。(4)临床医师诊断的深部切口感染。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3、器官

8、(或腔隙)感染无植入物手术后 30 天、有植入物手术后 1 年内发生的与手术有关(除皮肤、皮下、深筋膜和肌肉以外)的器官或腔隙感染。临床诊断,符合上述规定,并具有下述三条之一即可诊断。(1)引流或穿刺有脓液。(2)再次手术探查、经组织病理学或影像学检查发现涉及器官(或腔隙)感染的证据。(3)由临床医师诊断的器官(或腔隙)感染。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细菌培养阳性。三、医院感染报告制度(一) 、报告:临床一旦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应在 24 小时以内在内网上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单。(二)医疗机构内发生的医院感染属于法定传染病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

9、定进行报告和处理。四、 手卫生规范(一) 手卫生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二)洗手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三)卫生手消毒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四)外科手消毒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使用的手消毒剂可具有持续抗菌活性。|(五)手消毒效果应达到如下相应要求:1、卫生手清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22、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2(六)WHO 医务人员五个手卫生时刻1、接触患者前。2、接触患

10、者后。3、接触患者体液后。4、无菌操作前。5、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七)医务人员洗手方法 1、在流动水下,使双手充分淋湿。 2、取适量肥皂(皂液) ,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 3、认真揉搓双手至少 15 秒钟,应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包括指背、指尖和指缝,具体揉搓步骤为: (1)掌手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2)手指交错掌心对手背搓擦。 (3)手指交错掌心对掌心搓擦。 (4)两手互握互搓指背。 (5)拇指在掌中转动揉搓。 (6) 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4 、在流动水下彻底冲净双手,擦干,取适量护手液护肤。五、隔离技术(一)隔离标识黄色为空气传播的隔

11、离粉色为飞沫传播的隔离蓝色为接触传播的隔离(二)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接触传播:病原体通过手、媒介物直接或间接接触导致的传播。常见接触传播疾病: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皮肤感染等。|预防原则:标准预防+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1、患者隔离 尽量隔离于单间或同种病原同室隔离。2、隔离标识 医生开具接触隔离医嘱,护士在病人一览表和床头卡贴上接触隔离标志(兰色圆点标记) 。3、人员限制 尽量限制探视人群, 减少人员出入,并嘱探视者做好洗手或手消毒。4、手部卫生 接触隔离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摘除手套后或离开隔离病房前应洗手或手消毒; 手上有伤口时应戴双层手套。5、个人防护

12、近距离操作如吸痰、插管等戴防护镜。可能污染工作服时穿隔离衣;接触甲类传染病应按要求穿脱防护服。6、仪器设备 一般医疗器械如听诊器、体温表、血压计等专用,用后应清洁、消毒;不能专用的物品如轮椅、平车,在每次使用后须消毒。7、物体表面 做好环境的清洁、消毒工作,病人周围物品、环境,须每天定期用有效氯 1000mg/L 的消毒液擦拭消毒,擦拭用抹布用后消毒;出院后床单位做好终末消毒。8、标本运送 各种标本使用密闭容器运送。9、医疗废物 防渗漏密闭容器运送,利器放入利器盒。10、解除隔离 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连续两次培养阴性(VRSA)(三)空气传播的隔离与预防空气传播:带有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 5m

13、)通过空气流动导致的疾病传播。常见经空气传播的疾病:肺结核、水痘、麻疹、肺鼠疫、肺出血热等。预防原则:标准预防+空气传播的隔离与预防。1、患者隔离 隔离于单间; 病情容许患者应戴外科口罩,定期更换;限制其活动范围,尽快转送至专科医院。2、隔离标识 医生开具空气传播隔离医嘱,护士在病人一栏表和床头卡贴上接触隔离标志(黄色圆点标记) 。3、空气 严格空气消毒;用紫外线照射消毒 60 分钟或用 15%的过氧乙酸 7ml/m3熏蒸2 小时。4、转运 转运过程中医务人员注意防护。5、人员限制 禁止探视,如必须探视,探视人员做好防护。6、个人防护 当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等物质时应戴手套;进入患者房间时,

14、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N95) ;可能产生喷溅时,应带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防护服。|7、仪器设备 一般医疗器械如听诊器、体温表或血压计等专用;用后应清洁、消毒;不能专用的物品如轮椅、平车,在每次使用后须消毒。8、物体表面 做好环境的清洁、消毒工作, 病人周围物品、环境,须每天定期用有效氯 1000mg/L 的消毒液擦拭消毒,擦拭用抹布用后消毒;出院后床单位做好终末消毒。9、标本运送 各种标本使用密闭容器运送。10、医疗废物 防渗漏密闭容器运送,利器放入利器盒。(四)飞沫传播的隔离与预防飞沫传播:带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 5m),在空气中短距离(1M 内)移动到易感人群的口、鼻粘膜或眼结膜等导致

15、的传播。常见经飞沫传播的疾病:百日咳、白喉、流脑等。预防原则:标准预防+飞沫传播的隔离预防。1、患者隔离 尽量隔离于单间或同种病原同室隔离。病情容许患者应戴外科口罩,定期更换;限制其活动范围。2、隔离标识 医生开具飞沫传播隔离医嘱,护士病人一栏表和床头卡贴上接触隔离标志(粉色圆点标记) 。3、转运 减少转运;当需转运,医务人员应注意防护。4、空气 加强通风,或进行空气的消毒。5、人员限制 患者之间、患者与探视者之间相隔距离在 1 米以上,探视者应戴外科口罩。6、个人防护 当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等物质时应戴手套;与患者近距离(1 米以内)接触,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可能产生喷溅时,应带护目镜

16、或防护面罩,穿防护服。7、仪器设备 一般医疗器械如听诊器、体温表、血压计等专用,用后应清洁、消毒;不能专用的物品如平车、轮椅,在每次使用后须消毒。8、物体表面 做好环境的清洁、消毒工作, 病人周围物品、环境,须每天定期用有效氯 1000mg/L 的消毒液擦拭消毒,擦拭用抹布用后消毒;出院后床单位做好终末消毒。9、标本运送 各种标本使用密闭容器运送。10、医疗废物 防渗漏密闭容器运送,利器放入利器盒。六、标准预防(一)标准预防概念|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二)标准预防的主要内涵1、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2、强调双向防护,即要防止疾病从病

17、人传至医护人员,又要防止疾病从医护人员传至病人;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飞沫隔离,其重点是洗手和洗手的时机。(三)标准预防主要内容1、洗手和手消毒(手卫生) ;2、在处理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或其他有潜在传染性物质时或预计上述物质会飞溅时需要地使用个人防护设备,包括手套、口罩、面罩、护目镜、隔离衣、防水围裙、防水鞋或鞋套、帽子等;3、及时、正确地处理使用后被污染的仪器、设备和布类,防止微生物污染其他患者和环境;4、小心处置锐器,医疗活动中预防锐器伤的发生;5、注意环境控制,对环境进行日常清洁和卫生处理;6、正确地处理医疗废物。(四)个人防护原

18、则医护人员个人防护采取分级防护原则。一般分三级防护,一级防护针对门(急)诊医护人员;二级防护针对进入隔离留观室和专门病区的工作人员;三级防护针对与病人密切接触,对病人实施特殊治疗的医护人员。1、个人防护用品 PPE用于保护医务人员避免接触感染性因子的各种屏障用品。包括口罩、手套、护目镜、防护面罩、防水围裙、隔离衣、防护服等。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2、防护用品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在有效期内使用。3、口罩的使用3.1 应根据不同的操作要求选用不同种类的口罩。3.2 一般诊疗活动, 可佩戴普通医用口罩;手术室工作或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进行体腔穿刺等操作时应戴外科口罩;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经飞

19、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4、护目镜、防护面罩的使用|4. 1 下列情况应使用护目镜或防护面罩a) 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b) 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时。c)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 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应使用全面型防护面罩。4.2 佩戴前应检查有无破损,佩戴装置有无松懈。每次使用后应清洁与消毒。5、手套的使用5.1 应根据不同操作的需要,选择合适种类和规格的手套.5.2 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应戴清洁手套。5.3 进行手术等无菌操作、接触患

20、者破损皮肤、粘膜时,应戴无菌手套。5.4 一次性手套应一次性使用。6、 隔离衣与防护服的使用6.1 应根据诊疗工作的需要,选用隔离衣或防护服。防护服应符合 GB 19082 的规定。隔离衣应后开口,能遮盖住全部衣服和外露的皮肤。6.2 下列情况应穿隔离衣a) 接触经接触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如传染病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等时。b) 对患者实行保护性隔离时,如大面积烧伤患者、骨髓移植患者等患者的诊疗、护理时。c) 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6.3 下列情况应穿防护服:a) I 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触甲类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患者时.b) 接触经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

21、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7、鞋套的使用7.1 鞋套应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并一次性应用。7.2 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时和从缓冲间进入负压病室时应穿鞋套。7.3 应在规定区域内穿鞋套,离开该区域时应及时脱掉。发现破损应及时更换。8、防水围裙的的使用81 分为重复使用的围裙和一次性使用的围裙。82 可能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及其他污染物质喷溅、进行复用医疗器械的清洗时,应穿防水围裙。83 重复使用的围裙,每班使用后应及时清洗与消毒。遇有破损或渗透时,应及时更换。|84 一次性使用围裙应一次性使用,受到明显污染时应及时更换。9、帽子的使用91 分为布制帽子和一次性帽子。9

22、2 进入污染区和洁净环境前、进行无菌操作等时应戴帽子。93 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时,应立即更换。94 布制帽子应保持清洁,每次或每天更换与清洁。95 一次性帽子应一次性使用。10、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穿脱程序(1) 穿戴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a) 清洁区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戴帽子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衣裤换工作鞋后进入潜在污染区。手部皮肤破损的戴乳胶手套。b) 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穿隔离衣或防护服戴护目镜/防护面罩戴手套穿鞋套进入污染区。c) 为患者进行吸痰、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操作,可能被患者的分泌物及体内物质喷溅的诊疗护理工作前,应戴防护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2)脱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a

23、) 医务人员离开污染区进入浴在污染区前. 摘手套、消毒双手摘护目镜/防护面屏脱隔离衣或防护服脱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或手消毒。用后物品分别放置于专用污物容器内。b) 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清洁区前:洗手和/或手消毒脱工作服摘医用防护口罩摘帽子洗手和/或手消毒后,进入清洁区。c) 离开清洁区:沐浴、更衣离开清洁区。(3)穿脱防护用品的注意事项 医用防护口罩的效能持续应用 6h8 h,遇污染或潮湿,应及时更换。 离开隔离区前应对佩戴的眼镜进行消毒。 医务人员接触,多个同类传染病患者时,防护服可连续应用。 接触疑似患者,防护服应每个患者之间进行更换。 防护服被患者血液、体液、污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戴医用防护口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应进行面部密合性试验。 隔离区工作的医务人员应每日监测体温两次,体温超过 37.5 及时就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